第十章 爬行纲
《动物学》课件——爬行纲
– 受精卵孵化温度较高时,多发育为雌性个体;反之,多发育为雄性个体。多见于龟类。如欧洲池龟的受精
卵在30℃时多发育为雌性个体,在24-28℃时多发育为雄性个体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 恐龙如何灭绝?
– 侏罗纪末期,随着冰川期的来临,全球气温下降
三、分类
• 1. 喙头目:
– 体型蜥蜴型
– 体背中线处有一列棘状鳞片– 头骨为双颞窝型,端生齿– 雄性无交配器
– 泄殖腔孔横裂
– 原始陆栖种类,仅存1属1种,即产于新西兰的楔齿蜥
Sphenodon punctatus
52
三、分类
• 2.龟鳖目
– 体型龟鳖型
–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
– 美洲鳄和扬子鳄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孵化温度在26-30℃时,新生个体全为雌性;在30-34℃时,新生个体中两性都有;在34-36℃时,新生个体全为雄性。孵化温度高于36℃或者低于26℃,卵无法孵化
三、分类
• 现存爬行类约6500多种,分属四个目
– 喙头目– 龟鳖目– 有鳞目– 鳄目
• 我国约300多种
普通鬣蜥
豹斑壁虎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The left-hand panels show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and the right-hand panels show female reproductivesuccess. The graphs show male (a) and female (b)reproductive success during the 2005–2006 season;male (c) and female (d) reproductive success duringthe 2006–2007 season; and male (e) and female (f)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representing pooledreproductive data over all three seasons. The curveson each graph represent the patterns predicted fromCharnov–Bull model (Warner & Shine, Nature 451,566-568. Jan. 31, 2008 ).
爬行纲
第二节 现生爬行动物分类
龟鳖目 蛇目
蜥蜴目 鳄目
爬行纲特征
各目特征比较
蜥蜴目(Lacertiformes)
多数具四肢,末端有爪; 具肩带和胸骨;眼睑可动; 舌扁平,能伸缩,无舌鞘; 两颌附生端生齿或侧生齿, 鼓膜、鼓室及耳咽管一般存 在。陆栖、树栖、半水栖或 穴居。全世界约3750种,我 国约150种。
眼镜蛇
丽纹蛇
眼镜王蛇
金环蛇
银环蛇
蝰科(Viperidae):上颌骨具长而弯曲的管牙 及若干副牙;可分白头蝰亚科(无颊窝,头背具对称 大鳞,我国1种),蝮亚科(具颊窝及相应的上颌骨 凹陷,我国19种),蝰亚科(头三角形,具小鳞片, 瞳孔直立椭圆形,背鳞起棱,我国3种)。
白头蝰
草原蝰
白唇竹叶青
圆斑蝰
壁虎科 鬣蜥科 石龙子科 蜥蜴科 蛇蜥科
蛇目 鳄目
龟鳖目
鳄蜥科
巨蜥科 避役科 毒蜥科
壁虎科(Gekkonidae)
皮肤柔软,体被 粒鳞;瞳孔常垂直, 无活动眼睑;攀援种 类指(趾)端具吸盘 状趾垫,表面具横列 的趾下瓣,具垂直形 细丝;椎体双凹型; 夜间活动,约600种, 我国产约30种。
铅山壁虎 中国壁虎
3、听觉器官
具雏形外耳道;中耳具耳柱骨和耳咽管,有鼓膜,首次出现 了正圆窗;内耳的瓶状体明显扩大。鳄:瓶状体→卷曲的耳蜗。
声音传递:声波→鼓膜、听骨的振动→椭圆窗→内耳→外淋 巴管→瓶状体的基乳突→正圆窗。蛇:蛇无外耳和中耳、鼓膜和 咽鼓管,声波由下颌骨──方骨→听骨。
4、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蝮亚 科和蟒科蛇类,具种特珠的 热能感受器,如蝮蛇、竹叶 青、响尾蛇的眼鼻间的颊窝 和蟒唇鳞表面的唇窝。
龟科(Testudinidae)
爬行纲
根据头骨侧面、眼眶之后的颞颥孔之有无、数目之多少和位置的不同,爬行动物分为四大类:①无孔亚纲 (或缺弓亚纲)。头骨侧面没有颞颥孔,包括杯龙目和龟鳖目。②下孔亚纲(或单弓亚纲)。头骨侧面有一个下 位的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为其上界。包括盘龙目和兽孔目。③调孔亚纲(或阔弓亚纲)。头骨侧面有一个上位 的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为其下界。主要包括鳍龙目和鱼龙目等,通常为水生爬行动物。④双孔亚纲(或双弓亚 纲)。头骨侧面有两个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位于两孔之间,该亚纲为占优势的爬行动物,下分鳞龙次亚纲和初 龙次亚纲,包括始鳄目、喙头目、有鳞目、槽齿目、鳄目、蜥臀目、鸟臀目和翼龙目等。
形态特征
爬行纲(Reptilia)生物的头骨全部骨化,外有膜成骨掩覆,以一个枕髁与脊柱相关联,颈部明显,第一、 二枚颈椎特化为寰椎与枢椎,头部能灵活转动,胸椎连有胸肋,与胸骨围成胸廓以保护内脏(这是动物界首次出 现的胸廓)腰椎与两枚以上的荐椎相关联,外接后肢。除蛇类外,一般有两对5出的掌型肢(少数的前肢4出), 水生种类掌形如桨,指、趾间连蹼以利于游泳,足部关节不在胫跗间而在两列跗骨间,成为跗间关节。四肢从体 侧横出,不便直立;体腹常着地面,行动是典型的爬行;只有少数体型轻捷的爬行动物能疾速行进。
在爬行动物中,蛇是特殊的一类。蛇没有胸椎,不连胸肋,因此蛇能吞噬比自己大很多的物体。蛇没有脚, 依靠鳞片快速爬行。
生活习性
爬行纲(5张)爬行动物在活动季节每天的活动情况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可分为昼出活动、夜 出活动和晨昏活动三种。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样,没有完善的保温装置和体温调节功能,能量又容易丧失,需要从外界获得必需的 热,为所谓的“外热源动物”。它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体温。比如,移动到有阳光 照射的地方晒太阳取暖,可以使体温升高;藏到树荫下或者躲入行动物一年的活动规律也显出季节差异:夏季是活动季节,摄食和繁殖多在此期间进行;秋末冬初到次年春季 是休眠时期,或称“冬眠”。
爬行纲_精品文档
由于有羊膜卵的出现,使脊椎动物完全摆脱了在个体发育 中对水的依赖,而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成为完全的陆生 脊椎动物。
2.大脑皮层出现了新脑皮
3.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
皮肤干燥,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片(角质鳞片的 相邻部分以薄层相连,因而构成完整的鳞被)或兼有来源 于真皮的骨质板。角鳞及骨板的形态和数目为爬行类分类 的一种依据。
5.消化系统进一步复杂化
与两栖类相比,消化道有更多的分化:尤其口腔中的 齿、舌、口腺等结构均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次生腭的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使动物在取 食时不妨碍呼吸。
牙齿着生在上下颌缘,也有生于腭骨(幼年楔齿蜥) 、翼骨甚或犁骨上的。
牙齿依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端生齿(着生在颌骨的顶面,如蛇);
(2)卵内有大的卵黄囊(储存卵黄保证胚胎发育的营养 需求)。
(3)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最终包在一个具有2层 膜的囊中,外层为绒毛膜,内层为羊膜。密闭的羊膜腔充 满羊水,使胚胎浸于其中。
(4)在羊膜形成的同时,胚胎后肠突出形成尿囊。尿囊 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 器官。
生物学特征
1.体表被以角质鳞,皮肤缺少皮肤腺 2.具典型五指(趾)型四肢,指、趾端具爪 3.头骨具单一枕髁,有颞窝形成,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次 生腭 4.荐椎和颈椎数目增多,胸廓出现 5.完全以肺呼吸,血液仍为不完全双循环,但心室已出现 不完全分隔 6.大脑开始出现新脑皮,脑神经为12对 7.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
水生爬行类的咽壁和泄殖腔壁富有毛细血管,可辅助 呼吸
7.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包括2心房1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心房除具完全的 分隔外,心室也出现了不完全的室间隔(鳄的室间隔比较 完全)。因而,心脏中的多氧血和缺氧血的混合程度较两 栖类降低。
爬行纲
■延脑:出现了高等动物特有的颈弯曲. ■爬行类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副N、舌下N) (蛇、
蜥蜴11对)
感觉器官
比两栖类发达,侧线器官完全消失,水栖种类也无。 嗅觉器官: ■鼻腔及嗅粘膜扩大; ■除龟鳖类、鳄,都有犁鼻器(1对盲囊,开口于口腔 顶壁, 嗅粘膜--嗅N---脑,探知化学气味功能); ■出现鼻甲骨。 视觉: ■以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凸度及与视网膜的距离,可观 察不同距离的物体。 ■后眼房有锥状突(脉络膜突起形成,营养眼球) ■巩膜骨—保护眼球。 ■上下眼睑和瞬膜; 蛇例外。
听觉器官: 具有中耳和内耳 ■瓶状囊显著增长并开始弯曲 ■鼓膜内陷,出现了雏形外耳道, 蛇适应穴居生活,鼓膜、中耳、 耳咽管均退化,声波下颌骨方骨 耳柱骨内耳听觉
几类爬行动物可接收的声波频率
■鳄类
■蜥蜴
20—3000Hz
100—10000Hz 个别种类19000Hz
■龟类
■蛇类 ■人
3000Hz
呼吸系统
■海绵状肺 ■胸式呼吸:当肋间外肌收缩时,牵引 肋骨上提,胸廓扩张,空气吸入;当 肋间内肌收缩时,牵引肋骨下降,胸 廓缩小,空气呼出 。
循环系统—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动脉圆锥退化不见,心室出现分 隔(鳄为2心室);2心房;静脉窦趋于退 化成为右心房的一部分。 ■动脉:肺A弓(右侧)、左体A弓(中)、右体A 弓(左,上连颈A弓);体A弓中的含氧血比 两栖类多。 ■静脉---基本模式似两栖类,肾门V退化 (回心的速度加快,新陈代谢水平高)。
排泄系统—后肾
■排泄物主要是尿酸 (是爬行动物陆上成功 生活的适应性之一),排尿失水很少。 ■胚胎期经历了前肾和中肾阶段,成体为 后肾,在个体发育中出现的时期较晚,在 身体着生的部位较靠后,肾单位数目多, 因而泌尿的机能强。 ■有专门的管道—后肾管输送尿液。 ■后肾发生以后,中肾管失去了输尿机能, 在雄性成为专门的输精管,雌性则退化。
爬行纲(简)
• 特征:多数种类四肢发达,指、趾均为5枚, 特征:多数种类四肢发达, 趾均为 枚 末端有爪。舌扁平形、能伸缩、无舌鞘;左 末端有爪。舌扁平形、能伸缩、无舌鞘; 右下颌骨以骨缝连接; 右下颌骨以骨缝连接;牙齿为端生齿或侧生 齿。
• 生活方式:有陆栖、树栖、半水栖和穴居。 生活方式:有陆栖、树栖、半水栖和穴居。 • 分为16科,全球3700多种,我国150多种。 分为16科 全球3700多种,我国150多种。 3700多种 150多种 16
飞蜥属体侧有肋骨撑起的 飞蜥属体侧有肋骨撑起的 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 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 的变温、卵发育时有羊膜形成的动物。 的变温、卵发育时有羊膜形成的动物。
由于古爬行类是现代鸟、兽的演化原祖,因此, 由于古爬行类是现代鸟、兽的演化原祖,因此,爬行动物在脊椎 动物进化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动物进化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仍有一潘尼 兹氏孔), 兹氏孔),虽然双循环不完
全,但多氧血和缺氧血的 分隔程度比两栖动物高。 分隔程度比两栖动物高。
(6)视觉、嗅觉、 )视觉、嗅觉、 和听觉等陆生感 官更加发达, 官更加发达,有 些蛇类还有红外 线感受器——颊 颊 线感受器 窝 (7)具外生殖器 ) (交配器),行 交配器),行 ), 体内受精。 体内受精。
黄 缘
背 、 腹 甲 外 缘 米 黄 色 。
颈 、 四 肢 、 尾 均 能 缩 入 龟 壳 内 ,
上 颌 钩 状 , 背 甲 脊 棱 明 显 , 头 、
代表性种类
龟 科
闭 壳 龟
平胸龟
爬行纲
分隔,鳄类心室分隔完全,留有一孔(潘
氏孔)。多氧血和缺氧血仍不能完全分开。
动脉和静脉: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
7 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
排泄产物为尿酸。
爬行类中的蜥蜴和龟鳖类具有尿囊基部扩大
形成的膀胱,在干旱地区的种类膀胱具有吸
收水分的功能。许多种类在鼻部或眼部附近
具有盐腺,能排出浓度很高的盐溶液。
4 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次生腭的出现使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
(动物在取食时不妨碍呼吸);
口腔内具有广泛着生的牙齿,但无咀 嚼,食物是整个被吞下。牙有端生齿、 侧生齿、槽生齿。多为同型齿。口腔和 咽明显分化,食道延长。消化道中出现 了盲肠。泄殖腔孔是消化道通向体外的 出口。
5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
肺内壁具有较两栖类复杂的分隔,与空气交换面积扩
8
生殖
受精在母体内进行(因具卵壳)。 卵生(羊膜卵,少数卵胎生)将卵产于温暖潮 湿、阳光充足的地方;或有营巢有交配器(楔齿蜥除外)。
蛇与蜥蜴的交配器为一对半阴茎,由泄殖 腔壁突起形成。 龟鳖类和鳄类为一个阴茎,内有阴茎海绵 体,属真正的交配器。
9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被咬处灼热疼痛,痛 的范围扩展很快。
被咬处不仅发红,而 且在数分钟内就有显 著肿胀,肿胀范围扩 展很快。 有上述症状。
全身 没有头晕、眼花、抽搐、 症状 昏迷不醒人事等症状。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羊膜;羊膜卵;颞窝;胸 廓;胸式呼吸;次生腭 2、论述羊膜卵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爬行类比两栖类进步的特点有那些?
(5)肩带、腰带与两栖基本相同;腰带 骨间出现孔洞。耻骨和坐骨之间出现耻 坐孔,减轻腰带重量,而不影响承重能 力。
爬行纲
第十章爬行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归纳出蜥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生殖发育特点;②通过与青蛙形态结构的比较找出蜥蜴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③能够比较完整系统地归纳鲫鱼、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①侧重通过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阅读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意目标:①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②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蜥蜴适于陆上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②蜥蜴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难点:蜥蜴适于陆上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1、录像:爬行纲动物2、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前面我们已脊椎动物的两个纲,大家还记得是哪两纲? 这两纲有哪些主要的特征?(本部分复习的内容主要为新知学习提供铺垫, 提供类比点.提供知识迁移)(鱼纲: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纲: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 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对鱼纲来说,他们只能生活在水中, 两栖纲动物已开始适应陆地上的生活,但还不能完全摆脱水生环境.它们生殖时还要回到水中,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成体也不能离开潮湿多水的环境. 真正适应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二.新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爬行动物.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动物中有哪些是爬行动物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录像]爬行纲片段.(本段录像使学生对爬行动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也是一组织者,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准备,能起到激发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
这段录像中讲到了哪几种爬行动物?(蜥蜴、蛇……)这几种动物都是爬行动物。
为什么说它们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呢?我们主要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先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中“蜥蜴”部分内容,你觉得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呢?(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浏览课文,然后回答,教师评价。
爬行纲
亮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被角质鳞或盾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骨骼比较坚硬,分化完备,出现了胸廓。
3、五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适于陆地爬行。
4、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呼吸面积增长。
5、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
6、后肾执行排泄功能,尿以尿酸为主。
7、体内受精,雄性具交配器,产羊膜卵,适应陆上繁殖。
羊膜卵含大量卵黄;具纤维质的或石灰质的卵壳,防止卵内水分蒸发及机械性损伤。
二、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1. 出现了羊膜卵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三、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谢。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四、什么是新脑皮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叫做新脑皮。
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中枢。
爬行动物的新脑皮仍处于萌芽阶段。
五、爬行纲的躯体结构1.外形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体被角质鳞片,前后肢五指(趾),末端具爪,有活动的眼睑;鼓膜下陷于外耳道的深处;泄殖孔纵裂、横裂或圆形;尾细。
体形一般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2.皮肤干燥、具鳞片、缺乏腺体蜥蜴和蛇表皮具有双层角质层,其外层在定期蜕皮时脱落。
蛇蜕皮完整脱落,而蜥蜴成片脱落。
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具调温、保护(避役)、警戒(鳄蜥)3.骨骼系统大多由硬骨构成,骨化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具很大灵活性。
脊柱分区明显,躯干部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高颅型,很多种类具有颞窝和眶间隔,具单一枕骨髁,具次生鳄。
八年级生物:第十章 爬行纲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十章爬行纲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证;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通过对纲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已绝灭的古代爬行动物的了解,特别是兽齿类动物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这两部分知识对学生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都应作为本章的重点。
2.蜥蜴的循环途径与青蛙一样也是两条路线,即肺循环和体循环,但这两条途径仍较为复杂。
而且蜥蜴心室开始出现了一个隔膜,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程度减少,学生对这点理解起来也有较大困难,所以蜥蜴的循环系统仍应作为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言:复习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放录像或投影片,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
(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爬行纲
进化
(1)爬行动物出现了陆栖动物特有的皮肤肌和肋间肌。 (2)头骨的膜性硬骨与软骨性头颅比两栖动物骨化良好,骨骼成 分明显增加。 (3)具次生腭,呼吸和进食互不影响。 (4)脊柱分区明显,分化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
觅食和营养
爬行动物口腔腺和肉质 舌发达。 爬行动物的牙齿依据着 生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生 齿、侧生齿和槽生齿3种 类型。 爬行动物的口腔和咽明显 分化,食道延长。
生殖
体内受精。雄性有精巢一对,精液借输精管达泄殖腔。雄性动物借交配 器把精子输入到雌性动物的泄殖腔内。 雌性的生殖系统与两栖类相似。少数种类有孵卵行为。
经济价值
1.食用价值 许多两栖爬行动物是美味的食材。含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 2.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药领域,许多两栖爬行动物全体或其部分组织器官为中药材。 在现代医药领域,已经从多种两栖爬行动物发现了多种有价值的活性物质, 有些已经作为药品上市。 3.美学价值 千奇百怪,五彩斑斓,行为独特的两栖爬行动物历来就是许多宠物爱好者 的最爱;有些物种的叫声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4.科研教学价值 许多两栖爬行动物是经典的教学和科研材料,以它们作为实验动物材料, 为人类的知识积累,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5. 生态价值 两栖爬行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两栖动物还是自然界最优 秀的环境监测器。 6.人文价值 两栖爬行动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之一,它们以图腾、传说、寓言、诗词歌 赋、图像、雕塑等各种形式出现在各国传统文化中。
渗透调节和排泄
爬行类肾脏属于后肾,排泄尿酸。
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后肾,但在胚胎发育中也要经过前肾和中肾阶段。后肾的肾 单位数目多有很强的泌尿能力。并通过输尿管将尿液送到泄殖腔排出体外。龟 、鳖等种类在泄殖腔腹面还具专门储存尿液的膀胱。
爬行纲 概述70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ຫໍສະໝຸດ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爬行纲 概述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爬行纲PPT教学课件
(二)构造和生理
1.呼吸系统: 完全靠肺呼吸.
2.循环系统: 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 变温动物.
3.生殖和发育: (1)雌雄异体, 体内受精. 卵生. (2)受精卵靠外界温度发育.
二.其它爬行动物 1.蛇 2.龟 3.鳄鱼 4.恐龙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是什么?
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 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 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练习题
2、根据水螅的结构图回答 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测试题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动物
植物
细胞结构 无细胞壁 有细胞壁
运动 能自由运动 不能自由运动
应激性 应激性强
应激性弱
营养方式 不含叶绿素异养 含叶绿素自养
中生代被称做是爬行动物时代.
?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青蛙和壁虎的主要区别 生活 皮肤和 呼吸器官 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 习性 覆盖物
青蛙
壁虎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A.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 D.体内受精; E.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F.体温不恒定.
为什么说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 生动物?
1.它们的肺呼吸还不完全,必须靠皮 )生活习性 攀援生活, 昼伏夜出, 捕食昆虫。
壁虎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特点适应于 陆地生活
1.皮肤上覆盖有角质鳞片,防止体内 水分的蒸发。 2.出现颈部,有利于头部灵活转动.
水螅的捕食
实验 水螅的结构
实验 水螅的结构
思考:
水螅的消化方式是( D)
A.细胞外消化
2019年生物教学设计第十章 爬行纲-文档资料
生物教学设计第十章爬行纲教学目标1。
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证;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
通过对纲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已绝灭的古代爬行动物的了解,特别是兽齿类动物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
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这两部分知识对学生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都应作为本章的重点。
2。
蜥蜴的循环途径与青蛙一样也是两条路线,即肺循环和体循环,但这两条途径仍较为复杂。
而且蜥蜴心室开始出现了一个隔膜,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程度减少,学生对这点理解起来也有较大困难,所以蜥蜴的循环系统仍应作为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言:复习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放录像或投影片,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
(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下面以学生较熟悉的蜥蜴为例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点。
(二)新课:1。
蜥蜴(1)生活习性用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蜥蜴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见到过蜥蜴?(2)你知道蜥蜴吃什么吗?当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白天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夜间住在洞穴里,有冬眠的习性,它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从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爬行纲的定义、类型和繁殖方式
图18-3 爬行类的颅骨
类型及其演变
脊柱、肋骨和胸骨
1、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5 个部分 2、椎体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低等种类为双凹型
3、颈椎数目增多,第1枚称寰椎(atlas),第2枚称 枢椎(axis) 4、荐椎2枚
动 外耳柱骨
物 的
正圆窗
听
鼓膜
觉
器
官
方骨
关节骨
通颅腔的内 淋巴管
4、红外线感受器(infrared receptor)
爬行类特有的热能感受器
颊窝(facial pit):眼鼻之间的凹陷,蝰科蝮亚科 如蝮蛇、响尾蛇等特有
唇窝(labial pit):上颌前缘唇鳞表面的小形洼陷, 蟒科蛇类特有
图
18
图18-34 B蓝尾石龙子 C北草蜥 D丽斑麻蜥
5、蛇蜥科:脆蛇蜥 6、鳄蜥科:鳄蜥
7、巨蜥科:圆鼻巨蜥
图18-36 巨蜥
8、避役科: 避役(变色龙)
图18-36 避役
四蛇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3 200种,13科;我国210种,
其中毒蛇50种
1、盲蛇科:
图18-38 盲蛇
2、蟒蛇科
海蜥
泥龟
海蛇
图18-15 几种海栖爬行动物的盐腺
图
18
-
16 蜥 蜴 的 泄 殖 系 统
输精管
输尿管 副膀胱
龟头
图18-17 雄龟的泄殖系统
图
18
-
17 雌 龟 的 泄 殖 系 统
繁殖方式
爬行纲
爬行纲[填空题]1次生腭参考答案: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
[填空题]2新脑皮参考答案: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
[填空题]3封闭式骨盆参考答案:髂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盆。
[填空题]4爬行动物参考答案: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填空题]5尿囊参考答案: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填空题]6自残断尾现象参考答案: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填空题]7潘氏孔参考答案: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
[填空题]8巩膜骨参考答案:爬行动物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巩膜骨。
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判断题]9、变温动物的脑神经都为10对。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将整句改为“变温动物(爬行动物除外)脑神为10对。
”[判断题]10、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将整句改为“两栖类肾脏属于中肾,而爬行动物肾脏属于后肾。
”[判断题]11、蝰科、蝮亚科毒蛇位于眼与鼻孔之间的颊窝以及蟒科蛇类上颌前缘的唇窝,是一种极灵敏的热能感觉器官,属于红外线感觉器。
()参考答案:对[判断题]12、枢椎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
()参考答案:对[判断题]13、爬行类的鳞片和鱼类的鳞片都是由皮肤的真皮层演化而来。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将整句改为“爬行类的磷片由表皮层衍化而来,而鱼类的磷片由真皮层衍化而来。
”[判断题]14、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爪,是对陆生的适应。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将“两栖动物和”去掉[判断题]15、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皮肤干燥,皮肤腺很不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爬行纲第十章爬行纲教学目标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证;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通过对纲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已绝灭的古代爬行动物的了解,特别是兽齿类动物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这两部分知识对学生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都应作为本章的重点。
2.蜥蜴的循环途径与青蛙一样也是两条路线,即肺循环和体循环,但这两条途径仍较为复杂。
而且蜥蜴心室开始出现了一个隔膜,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程度减少,学生对这点理解起来也有较大困难,所以蜥蜴的循环系统仍应作为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言:复习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放录像或投影片,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
(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下面以学生较熟悉的蜥蜴为例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点。
(二)新课:1.蜥蜴(1)生活习性用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蜥蜴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见到过蜥蜴?(2)你知道蜥蜴吃什么吗?当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白天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夜间住在洞穴里,有冬眠的习性,它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从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外部形态了解蜥蜴的外部形态最好能给学生放一段它活动的录像,没条件就通过挂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经过观察后思考:蜥蜴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为什么?在思考此问题时,要注意与两栖动物比较。
可以强调观察的重点为颈部、四肢、尾及皮肤的情况。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后能答出:蜥蜴有颈,青蛙无颈,因此它的头能灵活转动,以便在陆地上更好地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它的四肢比较短小,适于在陆地上爬行。
它的尾圆长、末端尖锐、遇到敌害,尾自动断落,(蜥蜴的断尾学生亲眼看到的可能很少,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也可以联系壁虎自动断尾的情况。
)还能作屈曲运动,吸引敌害注意,蜥蜴可乘机逃跑,断尾后还能重新长尾。
关于蜥蜴的皮肤特点在与青蛙皮肤对比后,学生能比较容易答出:青蛙的皮肤裸露有粘液,而蜥蜴的皮肤干燥、粗糙,皮肤表面覆盖鳞片(这是角质细鳞),这样的皮肤能减少水分蒸发,利于在陆地上生活。
(3)结构与生理蜥蜴的结构与生理这部分知识,要特别注意与青蛙比较。
①呼吸系统由于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它的呼吸是通过肺来完成的,但教师要指出,它的肺泡数目很多,因此能比较好地完成气体交换,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不像青蛙那样,由于肺的结构简单,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所以,蜥蜴能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里。
②循环系统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蜥蜴和青蛙的循环系统的投影片或挂图来比较,让学生依据图指出两者在心脏的结构上相同与不同之处,结合蛙的循环途径,指出蜥蜴的肺循环及体循环的具体途径。
(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表示蜥蜴血液循环途径的示意图,让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涂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并让他们指出在左心房、右心房、肺动脉和肺静脉中分别是什么血。
)在学生了解了蜥蜴循环系统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蜥蜴心室中出现的隔膜对它的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提高有何意义?注意引导学生指出:心室隔膜的出现,导致蜥蜴心室中动、静脉血分开的程度比蛙要强,这样的血运输氧气的能力比蛙自然要强了。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蜥蜴的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这点与青蛙相同,但它的心室开始出现了一个不完全的隔膜,几乎把心室隔成两个腔,这样在心脏里流动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就基本上分开了。
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它运输氧气的能力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还不很强,所以蜥蜴仍是变温动物,有冬眠的习性。
它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4)生殖和发育关于蜥蜴生殖和发育方面的教学,最好能让学生看一段有关的录像。
如果有困难就利用挂图,师生一起讨论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生殖发育特点,并进一步讨论为何这些特点是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学习时注意与蛙进行比较。
蜥蜴在生殖时,其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这与蛙的水里受精有很大的不同,受精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而且蜥蜴产生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含的养料多,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加之它可把受精卵产于沙土里,能更好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受精卵的孵化。
幼蜥刚出壳就能独立生活。
这些说明了蜥蜴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最后教师从蜥蜴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各个方面小结它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并列一个总的表格,对蜥蜴和青蛙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
通过以上的比较,学生对蜥蜴比青蛙高等而复杂,更适应陆上生活,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更清楚了。
2.其他爬行动物:主要了解龟和扬子鳄,最好通过录像,条件不具备的就用挂图,由学生介绍生活环境及主要的形态特点。
(1)龟龟大多栖息在河流、池塘中,有些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有时也能上岸爬行,以鱼、虾、植物等为食。
体表覆盖坚硬的甲,起保护作用。
(鳖没有坚厚的角质甲,身体最外面是软的表皮。
)(2)扬子鳄首先让学生了解它是我国特产的淡水鳄类,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研究它还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所以国家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然后让学生了解它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具体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以什么为食,何时开始冬眠。
这些问题可由学生来回答或老师告诉学生。
接下去让学生仔细观察扬子鳄的皮肤、体色及四肢,使他们了解扬子鳄皮肤覆盖大的角质鳞片,身体背面黑绿色、有黄斑,腹面灰色,尾部具灰黑相间的环纹,较长,后肢趾间有蹼,前、后肢适于游泳和爬行。
最后简要给学生介绍扬子鳄的生殖发育特点,它也是体内受精,把受精卵产生在巢中,在阳光照射下孵化,幼鳄孵化出来后,就能下水游泳。
3.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出纲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内受精;卵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现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大约有5700多种,无论从种类到数量都不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多,但爬行动物曾在地球上繁盛过,但后来又绝灭了很多。
4.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1)演示中生代古代爬行动物的有关挂图,使学生了解古代的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时期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所以中生代被人们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我国发掘了很多爬行动物的化石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恐龙”。
(2)到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现强烈的造山运动,影响了气候和植物的变化,这对古代爬行动物是不利的,于是很多爬行动物不适应这种变化而绝灭了。
在已绝灭的古代爬行动物中,要让学生重点了解兽齿类动物,因为它们的’牙齿跟哺乳动物的牙齿相似,有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这种牙齿的相似性,说明了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很可能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中的兽齿类进化来的。
因此对兽齿类动物牙齿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起源,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复习巩固:1.蜥蜴为何比青蛙高等,是真正的陆生动物?2.有人说:“哺乳动物是由现在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这种说法对吗?第十章爬行纲一、蜥蜴(一)生活环境:陆生。
(二)外部形态:有颈、四肢短小、有尾,皮肤覆盖角质鳞片。
(三)结构和生理:1.呼吸系统:肺呼吸。
2.循环系统: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
(四)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卵生,有坚韧卵壳。
二、其他爬行动物:龟、扬子鳄。
三、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内受精;卵有坚韧卵壳;体温不恒定。
四、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小资料蛇毒是一种什么物质?怎样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被毒蛇咬伤后怎样急救?蛇毒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蛇毒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核糖酶、透明质酸酶以及多种非酶性的蛋白质。
不同种类的毒蛇,其蛇毒的成份不同。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蛇毒的耐受力也不同。
蛇毒对脊椎动物的毒害部位主要是脑、脊髓和神经末梢、心脏或呼吸系统、血管内膜,可引起血液凝固或阻止血液凝固,引起溶血或红血球的破坏等。
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能加快毒素的扩散。
毒蛇与无毒蛇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毒牙,若被毒蛇咬伤,其咬伤处会有两个大而深的毒牙痕迹;若被无毒蛇咬伤,伤口为几行细小而均匀的牙痕。
下表为毒蛇与无毒蛇的主要区别:一旦被毒蛇咬伤时,要立即在咬伤处的上方用带子结扎,以阻断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但每隔15分钟左右应放松1~2分钟,以免组织坏死。
结扎后,马上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或食盐水冲洗;冲洗后,割破受伤处,把含毒液的血液挤出,然后送往医院治疗。
2.蜥蜴和壁虎有毒吗?在蜥蜴王国中,共有蜥蜴和壁虎等5000多种,其中毒蜥只有希拉巨蜥和串珠蜥两种。
毒蜥的毒腺在下颌附近。
这两种毒蜥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我国没有分布。
被捕捉的蜥蜴往往会排出一些固体或液体的污物,这种污物能沾污捕捉者,但是没有毒性。
蜥蜴、壁虎的尿主要成分是尿酸。
尿酸是无毒的。
所以关于蜥蜴、壁虎的尿有毒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