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及模型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3

合集下载

浅谈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在建构过程中,学生需将 原型进行简化,将模型和原型的主要特征 联系起来。如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 生要联想出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并将其通 过某种内在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从中心出 发,向多个方向发散,或将某些知识及概 念的部分、属性进行综合,这就需要思维 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模型建构教学改变了 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提升了思维品质,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 自主建模型中,体验了模型建构在学习中 的意义,利用模型建构建立了良好的知识 体系。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用模型建构的 方法去研究问题,提高了他们建模和运模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物学素养和 科学探究能力。
物的手段,生物模型方法是利用模型方法 寻找变量关系,借助模型获取客体认识方 法。模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学 生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认知图式能获得认 知水平跃进。高中生应在学习中运用类 比,归纳等建模思维方法构建不同模型, 解决生物学问题中运用模型方法。
二、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意义 1.适应新课标要求。 当今世界生物学科技飞速发展,生命 科技地位日益提升,对生命科学人才需求 日益精品。中学生物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 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发展的要求,如 何帮助学生培养生物科学思维,就成为了 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随着《高中 生物课程标准》发布,新课标首次将生物 模型教学作为课程目标,目前生物学模型 教学成为中学生生物教学热点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模型科学方法 在生物学科研中的应用,新课标内容中规 定不同板块需要学生掌握的模型内容。建 模活动是科学家思维的核心要素。新课标 对生物模型要求体现出生物模型科研方 法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模型教 学中最初将模型方法作为工具引入课堂 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发展,教育者 关注学习者对模型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与模型构建紧密联系,目前模型 教学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开展。 2.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模型具有悠久 的历史,如常见的挂图等为模型,各种实 物很早在生物课堂出现沿用至今,但学生 对模型使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传统教学 模型使用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调查发现课 堂教学中学生亲自参与模型使用中,会激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生物学中,模型构建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生物现象,如细胞分裂、遗传、代谢等,这些应该通过简单的教学方法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因此以模型构建作为生物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生物现象,提高生物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生物细胞模型生物细胞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很难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学生内心。

通过制作生物细胞模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细胞的结构组成、功能及其生物学原理。

2.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难度。

而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模型,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知识。

3. 遗传模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遗传现象和原理可能会显得比较抽象和困难。

通过制作遗传模型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具体、有趣的学习体验,并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遗传规律。

三、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1. 教师与学生合作制作生物细胞模型教师可以在讲解细胞相关知识的同时,介绍如何制作生物细胞模型,再分组让学生自主制作分装配细胞的所有结构和分子物质,增强学生对于原理和应用的深层次理解。

学生制作出生物细胞模型后,可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比较交流,探讨不足和提高的方案。

2. 让学生在实际生态系统中制作生态模型在生态系统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生态系统,并根据不同的生境选择不同的材料用来制作生态模型。

而制作生态模型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生态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体验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营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态科普教学。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建构是指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过程转化为可视化、可触摸的三维模型,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中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抽象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难以直观理解的概念,比如细胞结构、基因组成、生态系统等。

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型,可以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可以利用塑料珠或泡沫球等材料,设计制作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从而观察到细胞的三维结构,加深对细胞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模型建构能够帮助中学生理解生物学中复杂的生理过程。

生物学中的许多生理过程十分复杂,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过程等。

这些过程难以通过书本和图片进行准确的描述,而模型建构可以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彩色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出太阳、叶绿素、光合酶等关键部分,通过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效果。

模型建构可以激发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验和观察的学科,而模型建构正是一种形式的实验和观察。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建构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维,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在讲解遗传学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纯色纸板、水彩颜料等材料,制作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通过模拟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模型建构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模型建构也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模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建构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观察和实验,调整模型的各个环节,模拟和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模型化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模型化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5 将相 同长 度 的气 球 管 中 的小球 移 到 相 时 , 别 片 橡皮 圈将 两极 的 染色 体 圈起 来 , . 分 j 放 传 导模 型 、 植物 子 房 和 胚珠 剖 面模 型 等 , 是 都
同位 置后 用细 线将小 球两头 扎紧 , 小球所 在 的 人 嘲纸 片 . 掉细 线 , 去 把染 色 体去 掉 换成 憋 气 易 于制作 的模 型 , 我们 都可 以制作 。如果 教师
的学习方式 , 发挥 学生 在学 习活动 中的主 体性
把 长度 为 1 5厘米颜 色为 红色 的两个染 色 色体 、 异臂染 色体 、 棒状染 色体 , 学生 通过观 让 3 演示 基 因 分 离 定律 和 自由组 合 定 律。
和主动性是 非 常重要 的。在高 中生 物教 学 中 , 体 的着丝点 系 E细线—— 纺锤 丝 , 后将 两 个 察学 会染色 体分组 的方法 。 然 有效进行 模 型 建 构 , 发 吸引 学 生 的感 性 材 染色 体 的着 丝点在 交叉 处拧一 圈 , 开 这样 就 形成 料, 开展 模 型化 教学 , 能使生 物 学教 学 的实 践
构 建和有丝 分裂 中的实践 应用 为例 , 谈 我们 理 , 样 就完 成 了一 对 同源 染色 体 的制 作 , 谈 这 再 学生深 层次 的认 识遗 传规律 。
是如何 搞好这 种教学 的 。

做 一对 长度 为 2 O厘 米 的同源染 色体 。将 两 对
四、 新课 程 标 准 下 的 生 物 模 型 化 教 学 的

染色体 模型及 辅助材 料的构 建
同源染色体 散乱 的放在 演示板 中央 , 细线 拉 反 思 将
1 准 备 红 黄 蓝 绿 四 种 颜 色 的 管 状 气 球 向两极 即可让 学 生 观 察 和总 结特 点 。并 指 导

【高中生物】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高中生物知识中包含的概念、规律特别多,大部分的知识原形是肉眼不能看到、目前无法完成或者是操作过程耗时特别长,所以应用模型构建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应概念、规律的探索研究,帮助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无论是从新的教学理念或者是从提升教学效果来看,模型构建都是高中生物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模型构建进行全面研究,可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构建的科学或工程模型。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数学模型就是将生物知识用数学方式进行表达,其中包括图、表、公式等,这样可以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点与本质。

例如,对植物激素浓度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时,就可以构建数学模型,将两者的关系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来(如图1)。

当然,除此之外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以及氧气含量的变化;染色单体、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都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更为明确的讲解。

所以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制作图表的方法,提升其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模型理解知识的本质,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

二、物理模型的应用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表达需认识对象的特征的模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模型的应用通常是实体模型,以对相应知识进行直观表达,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细胞与分子进行讲解时,可以直接构建细胞分子模型,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对相应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以对细胞结构进行明确掌握。

此外,对原生质层进行讲解时,学生对抽象的定义很难得到深刻理解,但是有了细胞结构实体模型(如图2),就可以轻松掌握这一知识点。

可是有时知识点对应的实体模型不易制作,如果课上制作会对课程进度造成影响。

初中数学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模型建构活动,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素养,数学模型主要利用数据进行实际检验,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以及语言表达的理解,在其基础上解决生物学的现象、本质、量变关系等。

一、数学模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做好数学模型的准备工作。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做好数学模型的准备工作,对问题的背景、模型构建目的、模型构建的资料与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其基础上,进行模型的建构工作。

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就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教师在教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改变、形成原因、破坏等三方面,其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的原因,教师在构建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才可以将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将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有效的加强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对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

(二)数学模型的合理构建。

构建数学模型实质上就是指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处理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模型直观性更强,与以往的文字描述相比,可以将知识点更加清晰、明确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源头祸水,所以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可以对模型中的关系加强了解,充分的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价值。

(三)数学模型的应用。

数学模型的应用就是利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将生物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决,仍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模型之后,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当其中一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之后,另一种动物的数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生物模型构建法 (14页)

生物模型构建法 (14页)
图-1
原型 抽象化
解释 模型 证明 具体化 理论
一方面,在模型思维中,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
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把复杂的原型客体加以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的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另一方面,高度抽象化地科学概念、假说和理论要正确体现其认识功能,又必须具体化为某个特定的模型,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模型作为一个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4]。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模型; 模型方法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ing and Model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Chen Jing San Tai central school of Jiu Ta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esting), model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metho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tent, in a sense, use model and the model teaching methods has bec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 biological knowledge indispensable way.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what is model method , its classify in three o 'clock required mode and some teaching cases using the 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2]。就是

例析“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析“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第 次复 制


,、 ,、 / 、 一






第二次复制


第 三 次 复 制 = =:
= = =
———- _ . 1
,、 ,、 ’
———_ _ - l

——
— —
= = = == = = = =Fra bibliotek 三三
~ ,、
,、 一
图2 D N A分子复制的模 型
1 . 模 型 阐述
核 苷 酸 链 占所 有 链 的 2 / 2 叶 一1 / 2 “ 。
P i ; 暗反应的条件是酶 、 c O r 、 [ H] 、 AT P 。 ( 5 ) 光反应 为暗反应提供 了E H] 和A T P, 用于 C 3 的 还原 ; 暗反应为光反应 提供 了 NA D P +、 AD P和 P i , 用于 再接受 电能合成 E H3 和 AT P 。 ( 6 ) 光 反 应 和 暗 反 应 同 时进 行 , 相互支持, [ HI 、
A T P 、 C 3 、 C 等物 质处 于动态平衡 和相互制约之 中。
2 . 典 例 解 析
( 5 ) 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过 程 中, D N A注 入细 菌 内 后, 利用细菌提供原料进行 D NA的复制 。
2 . 典 例 解 析
【 例 1 】 进行正 常光合作 用 的叶片 , 如果 叶绿 体 中 [ H] 的含量相对稳定 , 在a 点时突然停止供给 C 0 2 , 能表 示 叶绿体 中[ H] 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 。
) 。
D. 2 O、 1 O
罂 置 2 1 、 冒 罂 ; 1 H 罂 r 高 " - a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模型建构的定义及特点模型建构是指将形式简单的模型用于描述和探讨复杂的现象或者系统。

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形式。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物理模型来模拟生物现象,例如使用磁力线模型来解释DNA的复制过程,或者使用立体模型来展示细胞结构。

模型建构的特点在于简单形式和直观性,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现象或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提高学习效果在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困难和枯燥。

而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结构和生命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模型,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生物学教师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摸索细胞的结构,从而更快地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 激发学习兴趣模型建构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而模型建构正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模型,从中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模型建构,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生物结构和生命现象,还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培养出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能力。

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构建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和解决,培养出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操作1. 选取合适的生物学知识点在进行模型建构教学时,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生物学知识点。

不同的知识点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型来进行展示和解释。

对于细胞结构,可以采用3D打印模型来进行展示,对于遗传变异,可以使用简单的遗传模型进行展示。

2. 辅助教学手段模型建构应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使用模型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课本知识,使用模型进行直观展示,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生物学教学。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通过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抽象概念,加深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生命现象。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对学生来说往往很难直接理解。

而通过模型建构,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模型,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学细胞结构时,可以通过模型让学生将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拼装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参与到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动手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模型建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验证假设。

模型建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往往对生物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不感兴趣,觉得学习无实际意义。

而通过模型建构,可以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

学生参与到模型建构中,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模型建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通过合作探讨,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吸取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型建构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模型建构教学法的应用,将这种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应用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应用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中学生物教学运用模型方法的策略(一)运用模型建构进行实践体验教学如在教师引导下学习《dna的结构与复制》,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生物学物理模型,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进行交流、互评,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课前将学生分组,课堂上教师简单讲解后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现成的材料(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制作dna分子模型,让学生讨论、交流。

并让学生上台,同时教师给予点评。

2.运用电脑动画演示配合讲解dna复制。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自动解开;在酶的作用下,以解开的两段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碱基配对(a与t,c与g);配对后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脱氧核糖的交替连接形成dna子链;每条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又重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两个dna分子。

通过学生自己制作dna模型,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碱基配对”过程经过学生手脑并用大大加深了印象,再通过电脑动画演示,最终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中的相关概念在头脑中建构起一定模型。

(二)运用模型方法揭示生物现象本质特征建立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数目规律变化的模型,理解并概述染色体、dna数目规律变化的意义,以模型(图解)为切入点,构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数目规律变化的数学模型。

如通过构建回顾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在各个时期的数目变化(以染色体为2n的体细胞为例,见图解1)。

图解1通过上图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数据转换成染色体、dna 数目变化的二维坐标柱状图或曲线图,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

(三)运用模型方法进行概念图教学,建构生物学网络体系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

如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学生知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是指通过制作具体的模型来展示和解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对模型建构在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浅谈。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

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抽象的,比如细
胞的结构、遗传规律等。

通过制作相应的模型,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细胞模型来观察细胞的结构,这样有助
于他们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模型建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
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制作模
型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生物学的热情。

模型建构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动手制作模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还可
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实验的理解。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
部分。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生可以制作一个DNA模型来模拟DNA提取的实验过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DNA提
取的原理和方法。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建构是指通过建立、设计或改进模型,来表示某一对象或者系统的过程。

在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解微观结构生物学中有很多微观结构,如细胞、细胞器、蛋白质分子等。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微观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例如,在细胞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纸板剪纸或者三维打印等方式构建细胞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等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二、模拟生态系统生态学中最常见的模型建构是生态系统模型。

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学生可以对各种生物种类及其数量、能量源和流动、生态位等要素进行模拟,以建立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探究分子反应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且复杂的分子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合成等。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这些反应的机理和过程。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卡片和可动构件等材料来构建一个光合作用模型。

学生可以模拟叶绿素、光子等的分子结构和活动,进而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能量转化。

总之,模型建构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模型建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中的复杂概念和过程,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巩固知识的效果。

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模型建构要与科学理论相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要强调模型的概念性、规范性,以及与现实生物学现象的联系。

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从中获取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模型建构的必要性、教学方法、作用、应用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概念,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培养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结论部分指出模型建构对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模型建构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模型建构、中学生、必要性、教学方法、概念理解、实验设计、问题解决能力、重要性、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兴趣、学习效果。

1. 引言1.1 浅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模型建构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推理问题,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模型建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模型建构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体验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将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展开探讨。

2. 正文2.1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不可低估。

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自己动手搭建模型,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教学模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模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模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课改下,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在生物这一学科中,生物知识的内容既有宏观视角也有微观视角。

认知有些事物时超出了人类的肉眼观察范围,于是要认识这些事物的属性就要借助模型搭建进行教学辅助认知,从而让生物知识更加具有简明性、直观性的特征,来方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

同时在这一模型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模型;初中生物;应用策略;课堂教学引言:生物学科是中考考查的重要科目,教师要让学生学好生物,着重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吸收与掌握新知。

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在生物教学中建立教学模型,建立模型有利于把一些微观物质放大,让学生能够看得清,使用模型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文字性表述摇身一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到一些抽象的知识,才会帮助学生切实提升学习成绩。

1.教学模型在初中生物应用的必要意义1.有利于把教材中抽象知识更加具象化,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在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结构属性的生物,而生物学科就是要探索和研究这些物种的生物结构。

初中生物学科拥有宏观知识群和微观知识群。

有的微观生物的实体展示仅通过文字不能让学生清楚认知,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模型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对于书本教材中抽象化的生物知识与概念有一个更直观、具象的了解。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效学习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模型的建构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思维。

学生不再通过死记硬背去记忆新知,来导致学生失去生物学习的兴趣。

转而让学生经历亲建模型,不仅让这些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微观物种的实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记忆这些难点,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

3、有利于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具有创造性模型教学主要帮助学生拥有建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亲身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打开自己的思维,让大脑有效运转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投入实践中。

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

在生物科学学习中,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

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构建生物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运用生物学模型去解决生物学问题。

现简单举例说明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新授课中,应尽可能运用实物、标本、图片、模式图等实物模型或具象模型。

新授课中,学生刚接触生物学某一方面知识,就会面临尽快记住大量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内在关系等诸多困难。

出示模型既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原貌,有助于学生记忆、整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围绕模型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理解重点知识,建立知识联系。

如图1是单抗制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讲解,学生不但轻松了解骨髓瘤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等概念,而且很快领会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图1)总之,以模型形式教学能更好地阐明生命活动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避免琐碎感和杂乱感。

2.复习课中,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构建一些抽象模型有助于理解生物知识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如图2:以“细胞”为核心概念以辐射的方式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工程”等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一个抽象模型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这一概念的实质,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细胞相关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用建模的办法来反映生命活动的规律,则其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生物学科的特色,课堂中多出示模型来解释生物学事实,多运用模型方法解决有关生物学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模型与建模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与建模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2023年第29期(总第497期)No.29,2023Serial No.497■学科实践模型与建模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朱颖(江苏省泰兴中学江苏泰州225400)【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阶段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更丰富的学科理论,更要指引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和追求。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必须依靠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来建立教学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模型和构建这种科学思维的不断研究,更在考虑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SNP 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深层次的探究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基于此,本文就从加强模型与建模教学的意义、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模型与建模SNP 教学实践的举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建模能力;思维培养;SNP 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的,还需要通过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帮助其找到更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指引学生有的放矢地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

生物模型从一定层面来说是完成实物仿制的一个过程,它能够借助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生命体活动的整个过程,使得生物学概念更加清晰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对建模学习产生深刻的认知,能够使得学习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好地阐明各个知识点及生物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SNP 在建模教学中又被称为科学协商教学法,能够完成科学建模和科学论证的整合,指引师生群体根据大概念的本质完成问题的探究,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模型的构建,方便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更多生物学现象和原理,带给学生更深刻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论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生物模型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生物模型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一、生物模型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模型是指根据生物实际情况所设计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根据其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解剖模型:主要用于解释身体部位的构造和解剖关系。

如人体解剖模型、动物的胃解剖模型等。

2. 生理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生物的生命功能和生理机能,如生物代谢流程模型、血管模型等。

3. 生态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态系统模型、食物链模型等。

4. 行为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生物的行为习惯,如昆虫趋光性行为模型、鱼类游泳模型等。

二、生物模型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模型可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感受其真实性。

举个例子,通过使用植物解剖模型,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植物的构造,在教学节奏加快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模型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平台。

通过实验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实验物体的变化,更好地了解实验原理,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鸡茸细胞的制作实验,使用微生物细胞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更加具有记忆效果。

3. 丰富课堂教学生物模型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一个丰富课堂、增强交互的作用。

当教师使用生物模型进行讲解时,不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模型制作中,学生往往需要作出某些决策,如图纸上标注截形口的位置,这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生物模型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1. 生物模型的制作成本高生物模型的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这对很多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困难。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建立模型,体验模型建构过程中知识的思 维理解过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记 忆和解释生物知识,树立生物学科素养。
在生物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用各 种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知 识的记忆。在学习各大生物系统时可以利 用建立物理模型,如心脏肺、植物体的各 项生理活动、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结构相 关的曲棍模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 作、半保留复制实验模型、蛋白质合成过 程的模拟、染色体组的模拟等。模型建构 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 间的逻辑性。
程中,一定要先抓住主要特征,然后将这 些特征形象化,在这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 和客观性。在教学中建立物理模型,如细 胞结构图、细胞立体结构模型、染色体模 型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裂模型等, 教师一定要根据客观事实、符合科学性、 逻辑性,帮助学生们全面掌握认识对象的 特征,再则要保证整个建构模型过程的合 理性和流畅性,最后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 证实。在这整个模型建构中,能使学生充 分掌握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自主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乐趣和激情。
JIAOXUETANJIU 教学探究 53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陈燕萍
摘要: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 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在 生物教学中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和概念模型等三种模型。根据模型的分 类、特点、功能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和意义,展开针对性的研讨。
3.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通过文字来描述概括出 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概念模型是针对某 一问题 ,最 常 见 的 是“ 假 说—演绎”体系。在构建概念模型中,首先 要明确研究对象,掌握研究对象相关因素 的特性,进而建立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 响方式,最终完善整个概念模型。在生物 学中,最常见概念模型有达尔文生物进化 论、细胞学说、细胞膜的流动镶嵌学说等。 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分析科学家的概念 模型能够意识到概念模型实际是一个动 态的发展体系,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和 更正。概念模型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在课 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主要是由于它 能以网络架构的形式来体现各个知识点 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 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点,夯实基础。 三、模型的功能 1.解释说明。 模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能将 抽象的认识对象简单化、具体化,图像化, 而且能够将复杂的理论、概念、定理通过 模型进行更深一步的解释和描述。学生利 用直观的模型,可以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利 用课堂知识,归纳总结后自主构建模型, 直观深入地理解知识,也可以结合实践活 动,转化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2.模拟实验。 模型能够模拟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过 程,使得研究者更加充分地认识和观察研 究对象,进而掌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 和变化规律。在生物课堂中,由于课时、学 校实验条件、材料的危险性等各种因素的 限制,许多生物实验无法在生物课堂中实 现,此时利用动画、模型模拟实验能够克

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的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的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的作用一、引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模型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模型构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二、模型构建的作用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植物细胞的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模型构建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模型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关注生物学科的学习。

通过制作和观察模型,学生可以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加热爱生物学。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模型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通过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了解和掌握常见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图片模型、数字模型等。

每种模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构建。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模型制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例如,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可以选择彩色纸片、胶水和剪刀等材料;在制作人体结构模型时,可以选择塑料棒、彩笔和纸张等材料。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及模型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陈晶 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摘 要: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型和模型方法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用模型及模型方法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必不可少的方式。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三个必修模块中与模型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与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对模型的构建及如何利用模型的方法进行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模型; 模型方法The Application of Modeling and Model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BiologyTeachingChen Jing San Tai central school of Jiu Tai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esting), model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biology curriculum metho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tent, in a sense, use model and the model teaching methods has bec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 biological knowledge indispensable way.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what is model method , its classify in three o 'clock required mode and some teaching cases using the method.Key words: high school biology ; modeling ; modeling approach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在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明确指出“了解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领悟、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

见,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被认为是将来学生从事科研的必备能力。

但由于以往对模型的重视不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多,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就根据众多文献的综合来谈谈对模型及模型方法的认识。

1、对生物模型方法的认识按钱学森的观点:“模型就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来的机理。

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2]。

就是把研究对象(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舍去,从而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形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它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是现代科学的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抽象化和具体化是模型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如下图-1所示)[3]。

图-1一方面,在模型思维中,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把复杂的原型客体加以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的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

另一方面,高度抽象化地科学概念、假说和理论要正确体现其认识功能,又必须具体化为某个特定的模型,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所以模型作为一个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4]。

2、生物模型的类型原型模型理论抽象化 解释证明 具体化我国高中生物学的教科书(以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模块教科书为例)提供了丰富的模型资源。

生物模型根据模型所代表和反映的方式一般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

在高中生物的三个必修模块中,物理模型又可分为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数学模型又可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

具体再分类可用如下表-1所示:表-1 模型的分类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物质模型思想模型确定性模型随机性模型高中生物必修一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生物必修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高中生物必修三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碳循环模型减数分裂中DNA的数量变化种群的S 性增长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及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3、生物模型的教育功能3.1 模型教学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科学教育应当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观点已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但具体实施的方法还是一个正在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主要还是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具体运算提高到形式运算水平,也即使学生逐步从具体向抽象过渡,能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这一过程当然离不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训练,而这种既能联系具体,又能联系抽象的性质,正是模型所特有的。

模型一方面提供了这种教学的情境,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中发生认知突变,从而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3.2 模型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首先,模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模型方法能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

其次,模型方法作为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蕴含着很高的认知价值。

学生一旦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就能获得认知水平的发展。

最后,模型方法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 模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模型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设置已知量与未知量,运用科学规律,选择研究方法,检验模型是否与实际相一致,这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作用。

3.4 模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模型建立的实质就是要在原型的背后揭示出所包含的科学规律。

然而,这种规律往往隐藏在现象的背后,并被纷繁复杂的非本质的、无关因素所掩盖。

这样,模型的建立过程就必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发现的过程。

它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有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

模型的得来也并非“一蹴而就”,往往要使认识主体经历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认识过程,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因此,模型的建立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作风。

4、生物模型的构建方法5、运用模型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5.1 动手构建模型,领悟和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5.1.1 构建模型的方法也是现代生物研究的重要方法高中生物三个必修模块中含有丰富的模型建立的活动,具体可参照上文中的表-1,三个模块中模型建立的特点是提供一定的指导,由学生动手动脑建构模型,提出的能力目标是让学生领悟和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

例如第三章“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教材中描述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细结构,因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学生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再现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而更好地构建他们完整的知识体系。

5.1.2 模型制作的过程我们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是属于实物模型,是对原型的模仿和抽象。

现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为例,体验建构模型过程:(l)分组进行讨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设计制作模型方案。

方案:动物细胞主要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质中含各种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等。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不含中心体,但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2)寻找和选择材料:泡沫塑料、木板、纸板、橡皮泥、线绳、布、塑料袋、细铁丝、大头针、铁碗等。

(3)小组讨论制作模型规格(大小,展示的是全部还是局部,平面图还是立体图等)、模型包含的结构等。

(4)小组讨论材料使用。

各种细胞结构用何种材料,细胞结构如何制作,细胞结构之间如何连接等都需讨论、细化。

真实的细胞颜色并不鲜艳,但是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使细胞的各部分结构特点更加突出,便于观察。

(5)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真核细胞的模型制作,并交流成果,作出评价。

(6)成果:学生做的模型有:①用硬纸壳作“细胞壁”,塑料薄膜紧贴其上当作“细胞膜”,用橡皮泥精心捏制成各种各样的细胞器;②用精美的包装盒作细胞壁,内有一层硬质的透明壳作细胞膜,用琼脂制作透明的细胞质基质,用中药小药丸作核糖体散放在其内,非常形象直观,也利于保存和收藏等。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讨论分析,分工合作,气氛热烈。

5.1.3 模型制作的学习价值通过模型制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使学生由理性认识转向感性认识,更容易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而且通过分组活动,小组各成员能分工合作,积极思维,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和提高,最后给小组成员及其作品合影留念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5.2 模型做为工具,用来分析研究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建构模型,教材中还把模型作为工具,用来分析研究对象的组成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运行的特点,预测评价等。

在生产生活中,模型也可以是工具,定量评价,预测,检验研究对象中特征因素的变化,解决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知识模块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2条食物链,假如生产者的数量一样多,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哪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多? ①草→羊→狼;②草→虫子→鸟→鹰。

学生中的答案普遍有两种(设草固定的总能量为A ,能量传递效率为20%)。

第一种:①草 → 羊 → 狼A 20%A 20%×20%A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20%A+20%×20%A 。

②草 → 虫子 → 鸟 → 鹰 A 20%A 20%×20%A 20%×20% ×20%A 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20%A+20%×20%A +20%×20%×20%A 。

所以②食物链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大于①中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

第二种:假设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分别为a ,b ,c 。

①食物链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A-(a+b); ②食物链消费者所包含的能量=A-(a+b+c)。

结果与第一种相反,这两种好象都有道理,孰错孰对?教材中提供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定量描述能量流动的特点:从模型分析,每个营养级(除了第一营养级外)的能量由上一个营养级传递而来,能量去向有3个:自身的呼吸作用,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交给分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