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科学 溶液1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溶液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溶液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溶液一、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指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某些物质与另一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混合物。
其中,原来的物质称为溶质,将其溶解的物质称为溶剂。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固体在溶剂中溶解所达到的最大量。
一般来说,溶解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三、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在一个溶液中,溶质质量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
如果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同时变化,质量分数就不会改变。
四、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
如果要将溶液中的浓度提高,可以增加溶质的质量或者减少溶剂的体积。
五、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了溶解度的最大值,此时再向其中加入溶质,无法再被溶解并会沉淀出来。
六、压力和溶解度对于气体,其溶解在液体中的能力与气体压强呈正比关系。
即当气体压强升高时,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元素会更容易地被液体吸收。
七、影响溶解度的因素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例如,若将溶液的外部压力改变,也会引起其溶解度的变化。
此外,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物理状态也会对其溶解度产生影响。
比如说,通常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更容易被溶解。
八、特殊溶液酸碱溶液:指具有酸性或碱性的溶液。
饱和溶液:指达到溶解度上限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指在某些溶液中,溶质已经超过了其正常的溶解度,但仍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
九、小结在化学中,涉及到溶液的知识点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化妆品等问题,还涉及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这些溶液相关知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科学概念详解之——溶液
初中概念详解之——溶液一、溶液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定义扩展: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10^-9m)的分散系。
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的负7次方米{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的负9次方米~10的负7次方米{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colloi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负9次方{1n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乳浊液:一种很细的液体分散于另一种(或数种)与之互不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乳状液。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为很多分子的集合体。
乳浊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静置后会出现液体上下分层的现象。
如油水混合物、石油原油、橡胶的乳胶、油漆就是乳浊液。
悬浊液:大于100纳米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多为很多分子的集合体。
悬浊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出现分层(即分散质粒子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下来)如面糊,泥水,氢氧化铜,碳酸钙。
】二、溶液按聚集态不同分类: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说明:如果溶剂是水,可以简称为某溶液如“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叫做乙醇溶液如果两种液体互溶,有水则以水为溶剂,否则以质量大的为溶剂三、组成成份: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盐就是溶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水就是溶剂)3.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5物质的溶解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5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1 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的概念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能力是__有限的__。
大多数固体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能力逐渐增强;常见的固体物质中,氢氧化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能力__减弱。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溶质__的性质、__溶剂__的性质和温度等。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温度__有关。
3.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知识点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__溶剂__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饱和__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不饱和__溶液。
说明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溶液是否饱和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的量有关。
②必须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继续溶解氯化钠,此时的溶液对硝酸钾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氯化钠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往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如果能,则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说明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存在酒精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1)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有以下转化关系: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2)特殊情况,对于少部分物质(如氢氧化钙)来说,有以下转化关系: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和稀溶液(1)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初二科学 知新班 第一期 第十一天 溶液基础
初二科学 知新班 第一期 第十一天溶液基础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二、溶液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别四、混合物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浊液悬浊液乳浊液1.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故溶液的质量等于之和。
溶液的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一的C. 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A. 溶液五色透明B.溶液稳定、均一C. 溶液可能有颜色D.溶液没有气味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黄河浑浊水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C.液态氧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6.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冰加到水中B.植物油加到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D.面粉加到水中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8.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9.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10.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八年级科学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四讲 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精讲 自然科学
2021/12/9
第十二页,共九十三页。
【解题思路】 U 形管中 a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说明试管中的压 强减小,而能够使压强减小的因素为试管中的温度降低,即该物质与水反 应或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而烧杯中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说明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析四个选项:A 中氧化钙和水反应 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 B 和 C 中的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于 水要放出热量,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 A、B、C 都不符合题意; 而 D 中的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从而使 a 液 面上升,而 b 液面下降,同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符合 题意。故选 D。
2021/12/9
第十一页,共九十三页。
【例 2】 如图所示,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让水滴入大试管中, 可观察到以下现象:①U 形管中 a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②烧杯中的饱 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则大试管中的固体 M 和烧杯中的饱和溶液 N 可能是
(D) A.M 是 CaO,N 是 KCl 溶液 B.M 是 KOH,N 是 NaCl 溶液 C.M 是 NaOH,N 是 Ca(OH)2 溶液 D.M 是 NH4NO3,N 是 KNO3 溶液
2021/12/9
第六页,共九十三页。
二、悬浊液、乳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关系
2021/12/9
第七页,共九十三页。
内容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中的粒 分子或离子
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 小液滴(分子的集
的集合体)
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
静置后沉降,不均 静置后分层,不均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3水的浮力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3节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1.概念:液体(或气体)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__向上__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以液体为例):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所以物体浸在液体中,前后、左右、上下都受到了液体的压力,前后、左右的压力可以相互抵消,而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物体总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注: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与容器紧密接触时,物体不受浮力,如桥墩。
3.浮力的施力物体:__液体(或气体)__。
4.浮力的受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5.浮力的方向:__竖直向上__。
6.浮力的作用点: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
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其表达式为:F浮=__G排液__=__ρ液gV排液__。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1)ρ液是指__液体__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即浸没)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V物。
(注:V排液有可能大于V物)(3)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气=ρ气gV排气。
知识点3 物体浮沉的条件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1)上浮和漂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最大值。
当__F浮>G物__时(如图甲所示),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液体中向上运动——上浮,随着物体不断上升,最终物体将有一部分体积开始露出液面,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就随之减小,一直减小到F浮=G物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零,就不再上浮,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将__漂浮__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
八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八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 水的奇妙之旅水,这个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真是神奇得很!想想吧,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口渴的时候也得来一杯。
它可不是普通的液体哦,水是生命之源,没有它,咱们可活不久。
你看,地球上70%的地方都是水,真是个“水世界”!不光是海洋,还有湖泊、河流,这些都是水的家。
水的存在让地球变得美丽动人,蓝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简直是绝配!水还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它能变成不同的形态。
你有没有想过,水在零度的时候会变成冰,等到温度升高,它又会化成水蒸气,飘在空中。
哇,这就是水的“变脸”技巧啊!想当年,冰块和冰淇淋是夏天的必备,谁能拒绝这种凉爽的诱惑呢?而当水蒸气变回水滴,形成雨水,那可就让人心头一暖,春雨绵绵,滋润万物。
2. 水的溶解能力2.1 什么是溶液?接下来,咱们得聊聊水的“超级技能”——溶解。
你知道吗,水是最好的溶剂,几乎可以溶解所有东西。
盐、糖、甚至某些药物,只要放到水里,它们就会乖乖溶解。
就像小孩子在水里玩耍,渐渐就融入其中。
真是太神奇了,水居然能把这些固体变得无影无踪,完全看不见了,像是施了魔法一样。
而且,水溶液的种类可多了!你喝的饮料,其实都是水和其他东西的组合。
比如,糖水就是水和糖的结合。
想象一下,凉凉的糖水喝下去,顿时神清气爽,这就是水的魅力了!所以,水真的是“百搭”啊,随便一搭就能出好喝的饮品。
2.2 溶解的条件不过,水的溶解能力并不是随便来的,它还得有些条件。
比如温度就很关键,温度高了,水的分子活动更厉害,溶解的效果也就好得多。
你把糖放进热水里,它可比放在冷水里溶得快多了。
就像人们说的,“一温暖就发芽”,热水也是给溶质开了个“绿灯”。
另外,搅拌也是个好方法,像是给水里的小分子们打打鸡血,让它们更快地“交朋友”。
所以说,科学可真有趣,很多生活中的小窍门其实都藏着深奥的道理呢。
3. 水的循环与保护3.1 水的循环过程最后,我们得说说水的循环,真是个自然界的伟大作品!雨水落到地上,流进河流,再慢慢蒸发成水蒸气,最后又回到天空,形成云彩。
八年级上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溶液无处不在,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学期涉及的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为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已经分散到无法被肉眼看见,呈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通常由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饱和溶解度来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三、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对于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被称为吸热反应;而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则会释放热量,被称为放热反应。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所造成的。
四、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其中,质量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体积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而摩尔浓度则是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五、溶液的稀释稀释是指将浓度较高的溶液与溶剂混合,使溶液的浓度降低的过程。
根据稀释定律,可以通过浓度和体积的关系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比例。
稀释过程中,溶剂的体积增加,溶质的质量和体积保持不变。
六、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的酸碱性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进行检测。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酸碱性的强弱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来判断。
七、溶液的分离和提纯在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或者提纯溶质。
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包括蒸发结晶、过滤、蒸馏和溶剂萃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溶质与溶剂分离,或者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综上所述,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初二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初二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地2.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②水循环的环节:③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在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
第2节水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第3节1.液体(气体)2.注意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无关。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3.物体浮沉的条件:①此时④此时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浮沉条件的应用(1)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根据悬浮时,F浮=G(2F浮=ρ液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3)轮船:利用①因为漂浮时,F浮=G ,②根据F浮=ρ液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4(5第4(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4-1.6)
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考试范围:1.4-1.6)考点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考点解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分层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⑥⑧B.②⑤⑥⑧C.③⑥⑦D.全正确考点2:药品的取用考点解读: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②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③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④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②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③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④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⑤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八年级科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科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开始接触到了各种科学知识。
其中,溶液是我们学习的必要内容之一。
比如,我们学习了化学分离技术、环保科技等内容,这些知识都与溶液有关。
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八年级科学中的溶液知识点。
一、物质的溶解在学习溶液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是指将一个物质(被称为“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被称为“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离开自己的粒子而被分子势场吸附在溶剂分子周围,并与溶剂分子形成一种新的混合物。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
在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相等的情况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或压强改变时,溶解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当温度升高时,大部分的溶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减少。
三、浓度浓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需要控制物质的浓度。
比如,电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电解液溶液的浓度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和效果。
四、溶液的类别和性质溶液根据溶质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无机盐溶液、有机化合物溶液、生物体液溶液等。
溶液的性质也有很多种,如颜色、味道、电导率、pH值等。
不同种类的溶液,其性质也各不相同。
五、共同作用力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作用力。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分为黏附力和胶联力。
此外,还有离子溶解和挥发溶剂溶解等。
六、固体溶解固体溶解是指一种固体溶于另一种固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相比于液体溶解,固体溶解更难操作。
实验中,我们通常采用溶液法、熔融法、合成法等方法制备固体溶液。
以上就是八年级科学中的溶液知识点归纳。
尽管这些知识点看起来很简单,但掌握它们对于掌握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掌握溶液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实验中更好地操作。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知识点科学溶液知识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
在科学中,溶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八年级上册的科学中,我们也需要学习一些关于溶液的知识点。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多少量的溶质。
比如说,在20摄氏度下,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0克的氯化钠,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40克/100毫升。
2. 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了最大溶解度。
如果还想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就需要改变温度或者增加溶剂的量。
比如说,当有30克的氯化钠溶解在100毫升的水中时,再加入更多的氯化钠不会溶解。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指的是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含有较多量的溶质。
稀溶液则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含有较少量的溶质。
判断浓度的方法是通过浓度计算公式,即溶质质量/溶剂体积。
4. 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相关。
对于强电解质(如NaCl),在水中会完全离解出离子,因此可以很好地导电。
相对来说,弱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只部分离解出离子,因此导电性较差。
5.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与其中的氢离子(H+)和羟离子(OH-)的浓度有关。
如果溶液中H+离子浓度高于OH-离子浓度,则称其为酸性溶液;如果OH-离子浓度高于H+离子浓度,则称其为碱性溶液;如果两者浓度相等,则为中性溶液。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科学中关于溶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科学世界中许多现象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溶液复习讲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一、物质的溶解1.知识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知识点2:溶解度⑴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00g水⑵溶解度的含义:例:20℃时氯化钠的溶液度为36g/100克水的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②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⑷溶解度的计算对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有以下关系:计算式1:溶解度=溶质质量×100÷溶剂质量计算式2:溶解度=溶质质量×100÷(饱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⑸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分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溶解度(S)(20℃,g/100g水)>101~100.01~1⑹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②同一条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④溶解度曲线能反映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本质意义):增大,例如:硝酸钾;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知道温度或溶解度求对应的溶解度或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3.知识点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定义公式:变形式:⑵明确关系: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⑶溶液的稀释计算原则: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初中化学溶液完整(一章全)1ppt课件
精品课件
22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如:
精品课件
23
7.2 物质溶解的量
1了解饱和溶液含义,能通过实验鉴别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了解固体溶解度和 气体溶解度的差别
27
练 习:
1、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一定能 将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什么?
2、如果是饱和溶液要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一定可行的方法是什么?
3、你认为“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 液比不饱和溶液浓”这句话对吗?
4、你认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这句话对吗?
精品课件
3
溶质
溶剂
精品课件
溶液
4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
它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
如:硫酸铜溶液
(俗称胆矾溶液)
精品课件
5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如:糖水(溶液)
是由蔗糖(溶质)溶于水(溶剂)
中形成的。
精品课件
6
氯化钠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第 七 章 溶 液
精品课件
1
教学目标 7.1 溶解现象
1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建立溶液、溶质 和溶剂的概念
2认识溶解现象(吸热与放热、影响溶解 快慢的因素、有些溶液能导电等)
3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4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溶质在溶液里以分 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精品课件
2
八年级溶液知识点
八年级溶液知识点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化学作为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门学科之一,一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热爱。
在化学的学习中,溶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说明八年级的溶液知识点。
一、什么是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溶液这个词。
溶液是将一种称为溶质的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称为溶剂的物质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将一些小粒子的盐溶解在水中得到盐水溶液。
二、溶质和溶剂的分类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根据不同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1. 无机物质无机物质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
无机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性质直接与组成溶液的组分种类,低分子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相关。
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主要是指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等。
在与溶剂作用时,各类有机物质表现出的物理化学行为都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有机分子容易在水中形成氢键型溶液,而疏水的脂类分子往往不溶于水。
三、溶液的浓度作为溶液的一个重要参数,浓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含量。
在化学中,我们用以下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溶液中单位体积的溶质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C = m(溶质质量)/ V(溶液体积)。
它是非常通用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物质。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单位体积的摩尔数。
用公式表示为:C = n (溶质数)/ V(溶液体积)。
3.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占总体积的比例。
用公式表示为:体积分数 = 溶质体积 / 总体积。
四、溶液的功效溶液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在口腔中用盐水稀释菜籽油,进行口腔清洁。
又如,药剂师可以在药房通过制作制剂,将药物溶于水或酒精中以便于服用。
此外,溶液也在工业上大放异彩。
例如,在制造生物燃料时,生物质可以被加热并溶解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通过电解合成产生燃料。
八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溶液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也是许多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包括溶解度、浓度、溶解热、溶液的制备和常见的溶液类型。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的物质。
其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于糖、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就是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因此可以很快地溶解在水中。
相反,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比较低,则需要更长时间来溶解。
二、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在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中,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或者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的物质的克数或者摩尔数。
浓度的单位有多种,例如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
了解溶液的浓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
三、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一定量物质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溶解热的正负值与溶解是否吸热有关,如果吸热则溶解热为正,反之则为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来判断溶液是否吸热或放热,以及吸放热的程度。
四、溶液的制备制备溶液的过程可以分为直接溶解法和稀释法两种。
1. 直接溶解法直接溶解法就是将所需的溶质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等方式将其充分混合。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并掌握溶解度和浓度的关系。
2. 稀释法稀释法则是在已有溶液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从而调整溶液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调整大量溶液浓度的情况,且比直接溶解法的操作更加简单。
五、常见的溶液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溶液,包括低聚糖、糖水、咖啡、茶叶、苏打水等等。
这些溶液的类型各不相同,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合于特定的使用。
结语溶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质,在许多化学反应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掌握这些基本的溶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溶液是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无论是溶质还是溶剂,在溶液中都是分子级的混合。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 溶剂中的最大溶解质量来表示。
3. 溶解与溶解度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是否能电离分类根据溶质是否能电离,溶液可以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能够电离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不能电离。
2. 按溶剂性质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水溶液是指溶剂是水的溶液,非水溶液是指溶剂是非水溶液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1. 溶质的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通常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溶质溶解时,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力。
2. 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会伴随着放热或吸热过程。
放热过程是指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热量,而吸热过程是指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吸收热量。
四、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浓度概念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等来表示。
2. 浓度的计算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m/V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V1/V2五、溶解规律1.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规定,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2. 沃尔特定律沃尔特定律规定,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
3. 理查德氏法则理查德氏法则规定,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这一规律有例外,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六、溶液的性质1. 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具有电导性,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8B)讲义编号 11hz01lh000388学员编号:hzlyy47年级:初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汤妍钰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余小婷课题溶液授课日期及时段2011年9月30日17:30——19:30教学目的学会对溶液溶解度以及其曲线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物体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解后的物质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名称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长期放置 均一 不均一、下沉不均一、上浮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
它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相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4、(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它是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悬浊液:浊液浊液的特点:不均一、不稳定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乳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对少数溶液来说: 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降温.加溶剂升温.减少溶剂.加溶质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公式:S=( m质/m剂)*100g5、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大多数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有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有温度。
典型例题: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2、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4、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
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
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溶解度曲线定义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上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上面的意义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意义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课堂小练:溶解度曲线习题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
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化钠易溶于水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3、如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4.右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5.如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物质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B.t 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 7、(1)右图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 湿润。
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 果最佳。
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
需甘油的质量 g ,水的质量 g 。
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
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9、图3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B .t 2℃时X 的溶解度等于Y 的溶解度C .t 3℃时X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 .t 4℃时Y 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变为饱和溶液10、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8、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 .t l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11、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B.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D.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溶 解 度 /gt 1甲 乙 丙温度/℃11、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