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
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
![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40d1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d.png)
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山脉、河流、坡度、高程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一、山脉山脉是由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地形起伏。
山脉通常由山脉脊、山谷和山坡组成。
山脉的高度、坡度和方向都会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
首先,山脉对水分和气候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山脉阻挡了大气运动,形成了气候的变化。
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雨水往往在山脉的风ward一面降落,形成了雨影区,导致背风面的植被分布相对干燥。
而山脉的垂直高度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
其次,山脉的坡度和土壤类型也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
坡度对水分的滞留和排水有影响,陡峭的山坡往往水分排泄较快,形成干旱环境,植被分布相对稀疏。
而山脉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土壤对植被生长具有不同的限制作用。
二、河流河流是由地质作用和降水形成的水流沟谷。
河流在地球表面分布广泛,对植被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
首先,河流对水分的分配和涵养起到重要作用。
河流沟谷的底部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形成了沿岸带和河谷的湿地环境,适宜于湿生植物的生长。
而河流的水量也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水量充沛的河流周围的植被往往比较丰密。
其次,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也影响着植被的分布。
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导致河岸的土壤薄弱,植被分布相对较稀疏。
而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河滩和河砾,为河滩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坡度坡度是指地表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度。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分的流动和土壤的保持,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
陡峭的斜坡往往水分流失较快,导致植被的分布较为稀疏。
而缓坡的斜坡则能够更好地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为植被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
四、高程高程指的是地表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高程对气温和气候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
随着高程的增加,气温往往呈递减趋势,大气中的水汽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历年真题汇编一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历年真题汇编一](https://img.taocdn.com/s3/m/7c80aeb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7.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历年真题汇编一1. 【简答题】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答导入。
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学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
【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
提问:(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2)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
山地地形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山地地形与植被分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a217a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3.png)
山地地形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山地地形与植被分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地形对植被类型和分布有重要影响,决定着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雨影和土壤类型等角度探讨山地地形如何影响植被的分布。
首先,高程是山地地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植被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候条件变得更加恶劣,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低海拔地区,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植被多样性较高,森林和草地广泛分布。
而到了高海拔地区,气温骤降,降水减少,寒冷和干燥的条件限制了植物生长,只有少量的低矮植物能够在这里存活。
因此,高程对植被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坡度也对植被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坡度越陡,地势越险峻,植物根系受到更大的土壤侵蚀,水分很难在土地中保持。
这样的地形会导致水分供应不足,植被呈现稀疏分布。
而在坡度较缓的地区,土壤更容易保存水分,植物生长条件较好,植被覆盖更为丰富。
坡度不仅影响植被的物理生长条件,也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统的发育。
此外,坡向也对植被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在南半球,阳面坡向更为温暖,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较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反,在北半球,阴面坡向更为温暖,有利于植物的分布。
这是因为坡向决定了地表的受光面积和光热条件,而这些因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地形雨影也是山地地形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空气流向山体,升至较高的海拔时,因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雾,带来了大量降水。
这些雨水主要在山顶和山脊之间的区域集中,导致此处植被比较茂密。
而在山体背面,空气降温,雨水降落减少,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干燥的区域,导致植被分布较为稀疏。
最后,土壤类型也对植被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山地地形的形成通常与构造和岩石类型有关。
不同的岩石类型会产生不同的土壤,而土壤类型决定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供应。
在山地环境中,火山岩和长岩等基质土壤通常富含养分,植被生长较为茂盛。
地理山地坡向
![地理山地坡向](https://img.taocdn.com/s3/m/cd7dba3de009581b6ad9eb17.png)
【地理】高考地理:山地坡向及其试题例析(高频考点)坡向即地表坡面的指向或朝向。
通常,在北半球,坡向指南,叫向阳坡,坡向指北,叫 背阳坡。
受空气流向的影响,一般还有迎风坡与背风坡之分。
一、山地坡向与太阳辐射山地中朝向太阳的一坡日照多, 一般称为阳坡,而背向太阳的一坡则为阴坡。
由于一年 中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 南坡日照多,所以南坡是阳坡, 北坡是阴坡。
我国古语就有山之南为阳。
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 南坡日照少,所以南坡是阴坡,北坡是阳坡。
需注意的是,东西向山脉南北坡的阳坡和阴坡较明显,而南北向山脉可 分为东坡和西坡,光照差别不是很大,其阳坡与阴坡就不明显。
【例一】下图表示27° N 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 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1〜2题。
1. 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 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 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 点的数值将A. 增大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第1题,注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坡向对地面获得 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 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
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
因此D 项符合题意。
第2题,a 位于1月份的曲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反而多。
那么,正 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
故选项 A 正确。
I 耳4月7月10A【例二】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
下图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
出导致甲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出导致甲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7e43c0dbed5b9f3f80f1c0e.png)
导致甲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据陈述彭等(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2期)对垂直带谱的空间变化模式的研究: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如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其分布上线,在长白山山地为1200m,河北雾灵山上升到2000m,至西部贺兰山则达3000m。
又如草原栗钙土带的位置,在草原带是基带,到荒漠区则上升为第二垂直带,并由东向西升高。
干旱程度愈强,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愈趋简化。
从大陆边沿到中心,区域气候从湿润森林变为干旱荒漠。
山地森林垂直带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但海拔高度则逐渐上升。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异,在湿润气流的迎风山坡,主要与气温有关;而在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与降水也有较大关系。
树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度的等温线相吻合,在干旱区,树线则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林带高度与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最大降水高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该高度因气候条件和地区而异,一般是气候越潮湿、大气越不稳定、最大降水高度越低;反之则相反。
对于干旱区的山地而言,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在此基础上,森林带以上的各带谱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也相应地比湿润地区的山地要来得高。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向阳又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影响,形成海洋性森林型垂直地带谱,北坡则表现为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从更小的尺度可以考虑坡面的差异。
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而迎风坡可以得到较多的降水,坡面的性质可以改变山体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状况。
阴阳坡面要考虑气温的高低、降水和蒸发的综合情况,一般气温高则蒸发也大。
根据(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院士《科学时报》) 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研究:阳坡坡地的地面蒸发耗水大于阴坡,同一区域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较阴坡干旱。
因此,阳坡的植被群落往往较阴坡更耐干旱。
沟坡的森林分布上限,阴坡高于阳坡。
地理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与方法
![地理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627ff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3.png)
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及方法
一、看“基带”:
基带若为森林,该山处于沿海地区;若为草原或荒漠,处于
大陆内部,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山脉除外);若为苔原或冰原,处于极地地区;若为河谷灌丛,处于山河相间的地区。
二、看“带谱”:
带谱多,该山处于低纬或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反之,该山处于高纬或相对高度小的地区。
三、看“基带的上限高度”:
1.东西走向的山地南北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纬度低,位于阳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2.南北走向的山地东西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距离海洋近,位于迎风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
四、看“森林的跨度”:
哪个坡向的森林总跨度大,该坡向的水分条件就较好。
注意:1.“森林总跨度”指各种森林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高差;
2. “水分条件”包括降水与土壤的含水量,二者一般情况下为正相关。
五、看“雪线高度”:
纬度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降水多(迎风坡),雪线低。
注意: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若二者的影响产生矛盾,主要考虑降水。
山地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技巧
![山地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ef111233687e21af45a9f3.png)
山地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技巧作者:李敏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101期纵观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山地自然带谱的试题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题、综合题都有涉及,有效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程度。
掌握常见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对学生的备考十分重要。
一、了解山地自然带谱的成因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变化,风速、太阳辐射、土壤水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也就是山地自然带谱。
二、分析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纬度因素:相同海拔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海拔因素:相同纬度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4)坡向因素: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阳坡较为复杂。
(5)降水状况: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
如天山基带是石山荒漠,依次会呈现山地草原、云杉林、山地草甸草原的变化规律。
其中云杉林是我国绝美的森林景观之一。
三、山地自然带谱的规律性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近似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虽然在不同的纬度可能会存在缺失或特殊性,但总体还是具有比较明確的规律的。
其基本变化符合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的规律性;四、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程序(1)看基带名称,确定所属温度带。
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如乞力马扎罗山(热带):基带为热带雨林带;武夷黄岗山(亚热带):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长白山(温带):基带为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看带谱数量,判断南北坡所处纬度高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自然带知识点
![自然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a6a70fbed5b9f3f90f1cce.png)
•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 因素: •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则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高;纬度高,则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低。 •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 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 4、影响雪线的因素: •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 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高 • ②坡向:阳坡雪线分布海拔高,阴 坡分布海拔低。 • 迎风坡雪线分布海拔低,背风坡 雪线分布海拔高。
垂直地域性分异规律要点: . 1、山地垂直地带的分异规律 ①热量差异很大:0.6℃/100m,从山麓到 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 异,(从赤道到两极)。 ②水分差异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 呈“少—多---少”变化。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的因素 •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 纬度越高越简单。 • 一般情况,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 带就是当地水平自然带。 • ②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 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3ee05059eef8c75fbfb3af.png)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阳坡、阴坡)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阳坡、阴坡)](https://img.taocdn.com/s3/m/4b82da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5.png)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个规律:①基带。
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③迎风坡、阳坡。
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或者说,同一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④自然带的个数:同一座山脉,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个数越多)。
图1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4、下图中的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精讲精析:(1)分析基带的植被类型。
由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因此基带为温带的植被,而温带的植被只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选项B、D正确。
(2)分析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①由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该山脉全年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北侧(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即太阳直射点全年都位于该山脉的南侧;②因此该山脉的南侧为阳坡,阳坡热量条件更高,同一海拔的植被更加茂盛(或者说同一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即阳坡的植被带向高海拔倾斜),因此选项D符合条件。
阳坡、阴坡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纬度(温度带),判断该地基带的植被类型;②根据该地的纬度,分析该山地的阳坡和阴坡,进而分析不同坡向的植被带高度。
给定一座山脉,阳坡、阴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靠近太阳直射点的一侧为阳坡、远离太阳直射点的一侧为阴坡。
例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3°S,假设位于赤道上),则不同季节的阳坡、阴坡为:①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无法区分阳坡、阴坡;②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则乞力马扎罗山的北坡靠近太阳直射点,为阳坡;南坡为阴坡;③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无法区分阳坡、阴坡;④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南坡靠近太阳直射点,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自然带分布规律
![自然带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5dbc0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c.png)
自然带分布规律
自然带内涵——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每一带都有一定的水热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景观类型。
由于植被的类型是每一个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因此自然带都以植被类型的名称加以命名。
自然带在时空上是不断发展的,各带之间并无固定的、显著的界线,界线通常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①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
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
②非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61bf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2.png)
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基带:基带是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
通过基带的名称可以确定山体所处的温度带。
如果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 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垂直自然带的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此外,垂直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 判断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这也可以用来判断纬度高低。
4. 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可以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回归线以北的山体,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5. 判断山坡坡向: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可以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海拔和坡度的关系
![海拔和坡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2e832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e.png)
海拔和坡度的关系
海拔和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首先,海拔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垂直高度,通常以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来衡量。
海拔的变化主要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在相同地区内,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导致海拔的差异,例如山脉地区通常海拔较高,而沿海地区海拔较低。
而坡度则是指地面的斜度,即地表某一点的高度变化与其平面水平距离的比值。
坡度的大小决定了地表的陡缓程度,可以用来描述地势的陡峭程度。
坡度的变化主要受地块抬升、侵蚀、沉降等地质作用影响。
在相同地区内,坡度的大小会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山脉地区通常坡度较大,而沿海平原地区坡度较小。
海拔和坡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方面,海拔的高低会影响地表的坡度大小。
例如高海拔地区通常具有较多的山地和陡峭的斜坡,而低海拔地区则更容易形成平原和较缓的坡度。
另一方面,坡度的陡缓程度也会影响海拔的变化。
较陡的坡度通常有利于水的下流和侵蚀作用,可能导致地质抬升或侵蚀,从而改变海拔高度。
总之,海拔和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地形地貌的变化会导致海拔和坡度的差异。
然而,具体的关系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地质、气候等因素来综合分析。
地理 轻松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 轻松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4e137f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3.png)
地理轻松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轻松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轻松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至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非常大,从而构成了横向气候带,自然景观也适当地呈现横向原产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拎基本上与当地自然拎相一致,例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高愈繁杂,纬度愈高愈直观;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繁杂,相对高度大则直观。
(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高。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5)在认定各自然拎原产高度的纬度差异时,必须特别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就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均衡地带即为降雪量与融雪量刚好成正比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低,阴坡雪线海拔高;波浪坡降水多,雪线海拔高;背风坡降水太少,雪线海拔低。
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
![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5e26dbb312b3169a551a41c.png)
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调研,我们发现降水与热量与植被的分布高度有着如下的关系:一、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和热量,并且不同的植物需求不同,同一种植物所需的水、热有一定的比例范围。
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首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
如下图所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二、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
1.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
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为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
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
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迎风坡高。
在热量非盈余区的山区,降水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下。
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气温降低,当该地热量条件就会接近某种植物生长的下限,由于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
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
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没有过多,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
也就是说,在热量非盈余区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
实例,其实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①“从东南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植被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山地垂直自然带”试题答题例析
![“山地垂直自然带”试题答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67db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a.png)
··9 ?12 2v4◇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王丹丹一、“山地垂直自然带”“阳坡和阴坡”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因素+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因素+材料中体现的其他因素。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因素纬度:纬度与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具有直接的关系,低纬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比较复杂,高纬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比较简单。
相对高度:山麓和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就复杂;反之则简单。
2.坡向坡向: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体不同坡向中的分布高度也存在不同,即:阳坡高,阴坡低。
73二、例题分析【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地垂直带的植物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一现象越来越被地理学者关注。
如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具有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单峰变化的特点:在山地苔原带最下层地区,植物种间竞争比较激烈,只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植物生长旺盛,植物多样性较低;越往上、海拔越高,植物的生存环境压力变大,植物种间竞争的优势消失,这一区域植物多样性比下部要高;此后,环境更加恶劣,植物变得稀少。
下图是海拔2000~2600米的某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调查图,由于其中部分地区有干扰存在,多样性呈现异常;山地的阳坡和阴坡除了光照因素外,其他因素基本没有特别的差别存在,然而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却具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该山地区域植物存在干扰的坡向。
74··(2)海拔2300米以上,植物多样性在阴坡和阳坡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为什么?试题分析:从总体上来说,这一主观题目主要围绕“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进行考查,着重考查“阴坡和阳坡”的相关知识点。
因此,同学们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应明确相关的理论知识:东西走向的山脉可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南坡即阳坡,北坡即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则相反。
第(1)题,植物多样性具有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单峰变化的特点,山地阴坡植物多样性的最高点应该在海拔2300米区域,海拔2300以下植物多样性受到干扰而减少,海拔2300以上则因环境条件导致多样性减少。
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
![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https://img.taocdn.com/s3/m/88147b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4.png)
⼭地东西两坡⾃然带分布⾼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差异
B、⽔分差异
C、地势⾼低差异
D、纬度差异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低,分异规律是垂直⽅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海拔⼭地最为显著.关于⼭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般⼭地的迎风坡⾃然带的分布界线偏⾼(迎风坡上⽔分和热量丰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多).⼀般⼭区的垂直⾃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然带越丰富.根据图中的⽓候资料分析,该地是温带季风⽓候.⼭脉的坡⾯是东坡和西坡,因此⼭脉的⾛向是南北⾛向.受降⽔因素的影响,云量⼤,到达的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偏差⼀些,是⽔分造成的温度差异,进⽽形成了东西坡的⾃然带⾼低的差异.
解答:解:A.⼭脉的坡⾯是东坡和西坡,因此⼭脉的⾛向是南北⾛向.所以坡⾯的热量条件相差不⼤,故不符合题意;B.⼭脉的坡⾯是东坡和西坡,因此⼭脉的⾛向是南北⾛向.受降⽔因素的影响,云量⼤,到达的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偏差⼀些,是⽔分造成的温度差异,进⽽形成了东西坡的⾃然带⾼低的差异,故正确;
C.⼭脉的坡⾯是东坡和西坡,因此⼭脉的⾛向是南北⾛向.受降⽔因素的影响,云量⼤,到达的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偏差⼀些,是⽔分造成的温度差异,进⽽形成了东西坡的⾃然带⾼低的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D.⼭脉的坡⾯是东坡和西坡,因此⼭脉的⾛向是南北⾛向.所以坡⾯的纬度相差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地的垂直分异规律,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
微专题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
![微专题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bbf2efa76e58fafbb00331.png)
微专题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1.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i(rc 等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io°c,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一、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1、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二、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1、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①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2.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①在30° 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
②在30。
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 N——32° N, 94° E——96° 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3・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林线的分布・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 °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樺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练习: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整理]山地垂直自然带同水平两坡相异的原因
![[整理]山地垂直自然带同水平两坡相异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a3b3a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a.png)
山地垂直自然带同水平两坡相异的原因垂直自然带基本特征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
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
例如,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末,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
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
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二、山地垂直自然带举例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赤道附近坦桑尼亚境内)1000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山地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带;4 000—5 200米:高山寒漠带;5 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积雪冰川带。
Ⅱ.台湾南部山地(热带)500米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500—15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500—3000米: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 000—3 500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3 500米以上:高山草甸带。
Ⅲ.武夷黄岗山(亚热带)1000米以下(基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000—1400米: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400—1800米:山地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800—2158米:山地温带灌丛草甸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谭善武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邮编 409900 曾经有一道牵涉到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关系的试题,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
它便是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的文科综合的一道试题,为了方便大家讨论现将原题摘录如下:下面两幅图中,上图表示我国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下图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该地形区的名称。
(2) 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争论焦点是第二小题。
许多考生对第二小题的参考答案产生疑惑: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那么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应该长得更好才是。
为何自然带的高度反而低些?而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或温度因素造成的,也不对。
因为两侧纬度相同,辐射热量相近。
虽然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但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天西坡温度比东坡低。
所以仅凭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而说西坡热量条件优于东坡是不准确的。
那么此题的正确答案是什
么?又该如何来理解呢?究
竟降水与热量与植被的分布
高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调
研,我们发现降水与热量与
植被的分布高度有着如下的
关系:一、在基带热量盈
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
低的主要因素我们都知道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和热量,并且不同的植物需
求不同,同一种植物所需的
水、热有一定的比例范围。
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首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
如下图所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
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
坡。
二、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
1.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
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
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
度,阳坡高于阴坡。
阿尔卑斯山地处
西欧,为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
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
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迎风坡高。
在热量非盈余区的山区,降水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下。
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气温降低,当该地热量条件就会接近某种植物生长的下限,由于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
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
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没有过多,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
也就是说,在热量非盈余区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
实例,其实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①“从东南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植被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中国自然地理》)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降水的多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些。
例新疆天山北坡的森林带高于南坡。
三、在热量严
重短缺地区,
由于气温随者
海拔的升高而
下降的缘故,
因此在热量严
重短缺不能满
足植物需要的
地区,不论哪
个高度都不会
不会出现适应
植被生长的情
况,也就不需
考虑坡向的差
别。
现在我
们再来解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中纬度地区,结合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可知,该地属于热量收入小于支出的非盈余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东西两坡热量差异不大。
降水多的东坡,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
相同自然带的分布海拔东坡比西坡要低。
结论:自然带分布高度与坡向的关系是
一、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
同一植被在迎风坡的分布高度比背风坡高。
二、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
1.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阳坡高于阴坡)。
2、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
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高度比多雨迎风坡高。
三、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的多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