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变
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可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 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环境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目录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宇宙中最适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地球是个独立体,不能与别 的星球交流与合作。 目前适于人类生存的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应该庆幸和珍惜 宇宙对我们的厚爱,倍加爱护 地球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 去了解地球家园的环境和出现 的问题,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 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广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 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
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
失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 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 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 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二)环境学的内容
(三)环境学的分科
(四)环境学的主要任务
一、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科学是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便从零星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摘要:一、环境学概论概述- 环境学基本概念- 环境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二、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四、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常见污染治理技术- 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实例五、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环境管理实例分析六、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伦理观的起源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正文:环境学概论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概述。

环境学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

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与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网络,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会导致环境问题。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土地沙化,破坏生态平衡;水体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引发生态灾害。

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涉及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必须。

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环境伦理观的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 放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为环境保护 提供了技术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0s-1980s)
01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开始起步,主要关注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
境改善。
发展阶段(1990s-2000s)
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政策逐渐完善,开始关注生态
04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要点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 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
要点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用途和可更新性,可将其分为生物 资源、非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 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 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VS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采用清洁能源和技术、植树造林等。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定义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 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
05
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概述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的职责,以及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 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 原则、制度、法律责任等。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包括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8.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恢复并且源源不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选用教材卢昌义编著,现代环境科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教材(美)戴维斯(Davis,M.L),(美)康韦尔(Cornwell,D.A)著,王建龙译,环境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左玉辉主编,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版推荐网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报社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网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法网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新闻网绿色学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臭氧在线全球机遇基金臭氧层巴塞尔控制危险废物的跨疆域越境转移及其处理的公约台湾酸雨咨询网中国水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水体污染地球大气、气候与环境信息计划(英文)国家海洋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思自考题要求请为每章出10~15道选择题,并回答。

为每章感兴趣的话题出0道以上探讨性、论述性题目。

(不必回答)好的题目将收录到本学科试题库!请大家独立完成!视试题对本章围绕的重点及适当兼顾全面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有论述性题目给分!本课程主要章节(32课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生态学基本原理(2)第三章人口问题与环境(2)第四章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我国的环境问题(6)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4)第六章环境污染(11)第七章环境管理(4)第八章可持续发展(1)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1 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发展3 环境功能特性4 环境科学发展及研究对象、内容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一、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中心事物?是人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总结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总结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总结一、名词解释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育,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

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到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下降,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生化需氧量(BOD):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即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水质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在综合水体自然环境特征,控制水体环境污染的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所规定的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技术规范。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引起土壤质量恶化,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净化:是指土壤通过吸附、分解、迁移和转化等作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消失,最终可使土壤恢复到原有的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一章(yī zhānɡ)绪论1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又称环境(huánjìng)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guīlǜ)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先后出现,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评定一种概念。

4环境分类①聚落环境②地理环境③地质环境④宇宙环境。

5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正常值。

7环境自净作用: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具有一定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kěnéng)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9环境自净(huán jìnɡ zì jìnɡ):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zìrán)净化目的。

10环境科学所研究(yánjiū)和任务①人类(rénlèi)和环境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环境和预测④环境状况控制和防治⑤环境污染危害⑥自然资料保护和合理作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11环境科学分科: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解决途径。

本篇文章根据吴彩斌的精品笔记,对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环境学概述1.环境学的定义与内涵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涵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它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探讨环境演化、环境污染、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问题。

2.环境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环境变迁与演化、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与规划等。

3.环境学的重要性环境学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从工业革命开始,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全球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概述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3.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与挑战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表现为污染程度严重、区域差异明显、生态系统退化等。

在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环境学的基本理论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人类活动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承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

人类社会应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生活,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 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 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 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 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 组成生物群 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
二、人类的环境 人类环境的结构
1、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 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 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 素的总和;
➢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 外围空间环境
岩石圈
土圈
水圈
生物圈 其他圈层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第二节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第三节环境学及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周围境——事物及其状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发生关系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相关事物是环境的客体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是生物周围与生物发生关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一定范围,其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辐射半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空间、物质(大气、土壤、水体)、能量(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现象人工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汽车)、能量(电)、精神产品(影视)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陆地: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水域:江、河、湖、海……(3)过程多样性过程性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过程时间:短期过程、中期过程、长期过程(4)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废物消纳功能……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1)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2)人类的创造创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2)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3)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4)效应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指构成人类环境系统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学概论课件

环境学概论课件

环境学概论课件环境学概论课件教学内容•环境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治理•环保法律与政策•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白板、马克笔•讲义与参考书籍•多媒体投影仪•学生答题卡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理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能分析世界各地的环境问题。

3.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常见的治理方法。

4.了解环保法律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5.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设计说明•通过PPT演示文稿展示环境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使用案例分析与实例讲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结合图表和数据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方法。

•分析环保法律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

•引入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环境教育的方法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环境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概述环境学的发展历程,列举里程碑事件。

3.分析全球和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展示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并介绍常见的治理方法。

5.解读环保法律与政策的内容和执行情况。

6.引入案例分析,讨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7.引导学生思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并展示成功案例。

8.总结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和反馈如何?•PPT演示效果是否清晰明了?•是否有足够的案例和实例支持教学?•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做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1.环境学的概念和特点
2.环境和生态的定义
3.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要素与资源
1.大气环境
-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环境污染等内容
2.水环境
-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3.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内容
4.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分类与评价
-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2.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
-包括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内容
4.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
-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修复与治理等内容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生态足迹与生态延续能力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
4.绿色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五、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环境伦理与道德责任
3.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4.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
以上是《环境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除了理论知识,考生还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的最新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在《环境学概论》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名词解释)自然环境: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

(选择或填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的分类(按其范围由近及远):环境的功能特性:(大题+上解释答)(一)整体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能量流动的不可逆。

(四)隐显性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如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五)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的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隐患。

(六)灾害放大性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以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会明显放大。

环境问题的分类:(选择)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其表现形式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

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书P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环境学概论总论

环境学概论总论

环境学概论总论第⼀章总论结构第⼀节环境及其组成1.环境的定义2.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3.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4.环境分类5.环境的功能和特性第⼆节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2.环境科学的分科第三节环境问题和保护1.环境问题2.当代的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第四节可持续发展1.概述1).什么是发展2).发展的含义3).发展应解决的问题4).限制发展的因素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4.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第五节清洁⽣产1.概述2.清洁⽣产定义3.清洁⽣产与可持续性发展4.实施清洁⽣产主要途径5.产品的⽣命周期第⼀节环境的定义⼀、环境的定义:指影响⼈类社会⽣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然因素总体,包括⼤⽓、⽔、海洋、⼟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物、⾃然古迹、⼈⽂遗迹、⾃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是指由于⼈类的活动⽽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地球环境由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组成。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并能⽤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是由环境中已有的和进⼊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环境质量包括⾃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环境质量、化学环境质量和⽣物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社会中的经济、⽂化、美学等状况等。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三、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环境结构的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环境系统的特性:1)最差(⼩)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四、环境分类分类原则:即按照环境范围的⼤⼩、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类对环境的作⽤、以及环境的功能来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1)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2)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3)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4)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疏通信息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5)设立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2.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各类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污染的数量,质量特征,研究污染源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当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一致时,这种环境质量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可比性。

(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环境质量标准是按功能分类的,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

3.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1)持续性原则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2)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活动,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状况。

代际公平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4、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1)矿业固体废物;特点:废物量大、危害程度较小,分散;
(2)工业固体废物;特点:数量庞大、污染严重、成分复杂、处理困难;
(3)农业废物;特点:a.N、P含量高,易引起水质变化;b.可利用性较大;
(4)放射性废物;特点:有潜伏的”三致”效应;
(5)城市垃圾;特点:a.数量剧增, b.成分变化。

5、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O2烟雾中毒事件。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O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脂。

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副热带高压控制区)、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

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二、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阐述能源的分类,并分析能源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1)能源的分类
水力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核能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诸多的能源中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它们在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他们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多种芳烃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不仅导致对生态的破坏,而且损害人体健康。

(二)增加了大气中CO2的积累
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预计到下世纪中期和末期,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3°C,极地温度可能上升6—8°C。

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20--140cm。

将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酸雨
酸雨也是一个全球的重大区域性问题。

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通过大气传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改变酸雨覆盖区的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核废料问题
尽管在反应堆方面已有了安全保障,但在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施,已产生了上千吨废料。

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万年里仍将保持有强的放射性。

2、论述编制环境规划进行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定。

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

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
参照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选择预测内容,污染物宏观总量预测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如单位产品和万元工业产值排污量)和弹性系数(如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产值的弹性
系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

主要包括: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②废水排放量预测;③噪声和废渣污染预测;④农业污染源预测——土地中农药、化肥施用量、积累量,粮食、菜、水果中农药含量;⑤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预测等。

(3)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种类和数量。

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4)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①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经济损失(资源损失、植被覆盖变化、地质灾害损失等);
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农业减产、加工成本增加、减产损失等);
③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失。

3、试述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对策
酸雨的危害: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会使湖泊变成酸性,水生生物死亡。

研究表明,酸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是通过湖水pH值降低导致了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酸雨浸渍了土壤,侵蚀了矿物,使Al 元素和金属元素沿着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

同时,对浮游植物和其它水生植物起营养作用的磷酸盐,由于附着在铝上,难于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值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能力降低。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酸雨致使森林大面积的死亡。

原因如下:①长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以及K、Ca、Mg、Al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②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元素被活化,对树木生长产生毒害,当根部的Ca/Al比率小于0.15时,所溶出的铝具有毒性,抑制数目生长;③酸性条件下有利于病虫害的扩散,危害树木,导致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④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会引起根系严重枯萎,导致数目死亡。

(3)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藏、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讯电缆材料的腐蚀,并严重损害古迹。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

酸雨会使地面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增高,饮用地下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重金属在鱼类体内的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防治酸雨的对策:
(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用含硫低的燃料;改烧固硫型煤、低硫油,或以煤气、天然气代替原煤;改进燃烧方式如:采用硫化床或硫化锅炉可以减少SO2的污染;
(2)烟道气脱硫脱氮:在烟道气排出烟囱前,喷以石灰或石灰石,其中的碳酸钙与SO2反应,生成Ca SO4,作为路基填充物或制造建筑板材或水泥。

(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汽车燃油中的含硫量;通过改良发动机和使用催化剂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