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源的原理及结构资料

合集下载

变频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简介

变频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简介

变频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简介变频器(Inverter)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调节电源频率并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它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家庭电器等。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基本组成1. 整流器:变频器的第一部分是整流器,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整流器通常由整流桥和滤波电路组成,整流桥使用四个或六个二极管来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电流中的脉动。

2. 逆变器:逆变器是变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逆变器通常由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控制。

逆变器通过高频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3.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变频器的智能控制中心,负责监测和调节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电路通常使用微处理器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根据实时反馈信号调整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电压。

4. 过载保护:为了保护变频器和被控制设备,变频器还配备了过载保护功能。

当负载过大或电流异常时,变频器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避免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二、工作原理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整流、逆变和调节。

首先,在整流阶段,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源。

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桥和滤波电路转换为平稳的直流电,供给逆变器使用。

然后,在逆变阶段,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逆变器中的开关元件根据控制电路的指令,以高频脉冲的方式控制电流的通断,从而形成模拟正弦波的输出信号。

通过调整开关元件的通断时间和脉冲宽度,逆变器可以产生不同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最后,在调节阶段,控制电路对逆变器的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根据输入的指令和反馈信号,控制电路可以自动调整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电压,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总结:变频器是电力电子设备中一种常见的装置,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变频器基本组成和原理

变频器基本组成和原理

变频器基本组成和原理变频器,也称为变频电源,是一种将固定频率的电源输入转换为可调频率、可调电压的电源输出的电器设备。

其基本组成包括整流器、中间电路、逆变器和控制器等部分。

1.整流器:整流器是变频器的输入部分,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常见的整流器包括单相整流桥和三相整流桥。

整流器可以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来调节输出电压大小。

2.中间电路:中间电路是变频器的储能元件,用于平滑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

常见的中间电路元件有电容和电感等。

电容可以储存电荷并提供电流平滑,而电感则可以储存电能。

3.逆变器:逆变器是变频器的核心部分,用于将中间电路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可调的交流电压输出。

逆变器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和开关比例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常见的逆变器拓扑有单相全桥逆变器、三相桥臂逆变器等。

4.控制器:控制器是变频器的智能部分,用于对整个变频器系统进行控制。

控制器通过采集反馈信号和计算实时数据来调节变频器的输出参数,如频率、电压和电流等。

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DSP或FPGA等智能芯片来实现。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1.输入电源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过中间电路进行储能。

2.控制器根据设定参数采集反馈信号,通过计算实时数据得出输出参数的控制值。

3.控制器控制逆变器中的开关元件,根据设定的控制值来调节开关频率和开关比例。

4.逆变器将储存在中间电路中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可调的交流电压输出。

5.交流电压经过输出滤波器进行滤波,减小谐波和噪声等干扰。

6.最终输出的交流电压根据设定参数调节频率和电压大小,可以用于驱动各种负载,如电动机、压缩机、水泵等。

总结起来,变频器通过以可调频率的交流电源驱动电动机等负载设备,可以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控制精度。

其基本组成包括整流器、中间电路、逆变器和控制器等部分,通过控制器对逆变器的开关元件进行控制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
变频电源变频电源非常接近理想交流电源,具有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内阻等于零、电压波形为纯正弦波(无失真)的突出特点。

故众多发达国家将变频电源用作标准供电电源,为用电器提供最优良的供电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变频电源主要从日本和台湾引入大陆,并迅速进入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新兴发展的领域,并对中国工业电气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变频电源的整个电路由交流→直流→交流→滤波(即AC→DC→AC→滤波)等部分构成,具体步骤是首先把220v的交流电用整流桥变成直流电,然后再用逆变桥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在逆变过程中逆变出的交流电的频率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它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均为纯正的正弦波,非常接近理想的交流供电电源。

可以输出世界任何国家的电网电压和频率。

有别于变频器。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可分为交——交变频器,交——直——交变频器。

交——交变频器可直接把交流电变成频率和电压都可变的交流电;交——直——交变频器则是先把交流电经整流器先整流成直流电,再经过逆变器把这个直流电流变成频率和电压都可变的交流电。

变频电源分类原理变频电源主要有二大种类:电晶体放大型和PWM开关型。

DP系列变频电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以PWM方式制作,正弦脉宽调制等技术,使单机容量可达1000KV A,以隔离变压器输出来增加整机稳定性,具有负载适应性强、输出波形品质好、操作波形好、操作简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具有短路、过流、过压、过热等保护功能,以保证电源可靠运行。

变频电源原理

变频电源原理

变频电源原理变频电源是新兴的一种电源技术,它为机械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环境影响的电源供应方式,使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环境更加友好,可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变频电源是一种运行稳定、环境友好、能耗低、成本低的电源技术,它的基础原理是将一个定容量的电源变换成变化的容量,从而有效地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变频电源的基本原理是将定容量的电源变化成可变容量的电源,其中可变容量的电源是由电源的控制器实现的。

变频电源的控制原理是将定容量的电源通过变频技术变换成可变容量的电源。

以一台抽水机为例,将定容量的电源变换为可变容量的电源之后,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对机器的抽水量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机器的运行稳定性。

变频技术的关键是能够连续变化频率,通过控制变频电源的频率和电量,可以使机械设备的动力得到最佳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提高机械设备效率。

变频电源的变频技术采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组成,以及控制电路,以不断改变伺服电机的频率,从而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实现更小功率的机械设备运行。

变频电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控制器的智能化;第二是减速机的高效化;第三是传动机构的轻便化。

由于变频技术的发展,使用变频电源可以使机械设备的动力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节能高效,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变频电源技术的发展给机械设备的运行提供了一种可控的、环境友好的、能耗低的、成本低的电源供应方式,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环境更加友好,可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变频电源的发展将为机械设备的运行提供一种可靠的电源供应方式,实现更加绿色、更加节能的机械化运行。

因此,变频电源技术不仅给机械设备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供应方式,而且能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使机械设备节能高效、稳定运行,更好的满足机械设备的实际需求。

变频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频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它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变频器的构造变频器由电源模块、整流模块、中间直流环节、逆变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滤波器等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1.电源模块:负责提供变频器所需的电能,将电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后续的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提供电力支持。

2.整流模块: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整流,得到电压稳定的直流电。

3.中间直流环节:由电容器组成的直流电容器大容量滤波电路,用于平滑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

4.逆变模块: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控制逆变器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以改变输出电压和频率。

5.控制模块:负责控制整个变频器的工作,包括对电机转速、电压、电流、输出功率等参数的调节和保护功能。

6.输出滤波器:用于滤除逆变模块输出的交流电中的高次谐波成分,提供负载所需的电能。

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整流过程、逆变过程和控制过程。

1.整流过程:交流电源经过电源模块的处理,转换为直流电,然后经过整流模块进行整流,产生电压稳定的直流电。

2.逆变过程:直流电经过中间直流环节的滤波处理后,送入逆变模块。

逆变模块通过控制逆变器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输出的电压和频率。

3.控制过程:控制模块负责对整个变频器系统进行监测和调节。

它通过采集电机的转速、电流、电压等参数,将其与用户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逆变模块来调整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实现对电动机的精密控制。

总结起来,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控制模块中的逆变器来调节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应有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变频器广泛用于各种需要调速和控制的交流电动机驱动系统,如风机、泵、压缩机等。

通过改变变频器输出的电压和频率,灵活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可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系统效率和精确控制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

变频电源工作原理概述变频电源是一种通过变频器将输入交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后,再经过功率放大等环节进行处理,并通过整流、滤波等电路将其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的装置。

变频电源具有频率可调、输出电流可控、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变频电源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输入电源、输入整流滤波、逆变器电路、输出滤波、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等几个关键环节。

1. 输入电源变频电源的输入电源一般为三相交流电源,具有特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

这个电源经过输入保护电路,确保在电压波动和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输入电路不受损坏。

2. 输入整流滤波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其进行滤波处理。

整流电路一般采用整流模块,常见的有整流二极管整流、整流桥整流等形式。

滤波电路主要采用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将直流电中的杂散波等干扰信号滤除,得到平稳的直流电源。

3. 逆变器电路逆变器电路是变频电源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作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

逆变器电路采用高频开关器件(如IGBT或MOSFET)进行开关控制,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来控制输出交流电的幅值和频率。

4. 输出滤波逆变器输出的高频交流电通过输出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处理,将其中的高频杂波和谐波去除,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电压。

滤波电路一般采用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

5. 控制电路变频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检测电路。

通过对这些电路的采样和反馈,可以实现对功率因数、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等参数的控制和调节。

同时,控制电路还可以实现保护功能,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以确保变频电源的工作安全可靠。

6. 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是为了保证变频电源在工作时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工作,避免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损害。

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优点和应用领域变频电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频率可调,适应性强;输出电流可控,稳定性好;功率因数高,能效高;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纹波小,噪音低等。

变频器主电路工作原理

变频器主电路工作原理

变频器主电路工作原理一、概述变频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将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力传输和其他领域。

变频器主电路是变频器的核心部分,负责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的交流输出。

二、主要组成部分1. 整流器:变频器主电路的第一部分是整流器,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整流器通常采用整流桥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

当交流电源的正半周时,两个二极管导通,将电流导向负极;当交流电源的负半周时,另外两个二极管导通,将电流导向正极。

通过这种方式,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2. 滤波器:直流电源通过整流器后,仍然存在一些脉动。

为了去除这些脉动,需要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能够将直流电源中的脉动电压滤除,使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3. 逆变器:逆变器是变频器主电路的关键部分,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的交流电源。

逆变器通常采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逆变器还包括滤波电路,用于去除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和噪声。

4. 控制电路:变频器主电路中的控制电路负责监测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通常包括微处理器、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等组件。

微处理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驱动电路负责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实现对输出电压和频率的精确控制。

三、工作原理变频器主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整流:输入的交流电源经过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整流器通过控制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将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分别导向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2. 滤波:直流电源通过滤波器,去除其中的脉动电压,使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电容器和电感器在滤波器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平滑输出电压波形。

3. 逆变:直流电源经过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的交流电源。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引言
变频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机转速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电器中。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变频器结构
变频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输入电源模块:负责接收外部电源输入,并将其转换为适合变频器工作的电压和频率。

2. 整流器:将输入电源中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变频器后续工作提供稳定的电源。

3. 滤波器:对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消除其可能存在的干扰和噪声。

4.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通过调节输出频率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

5. 控制器:负责监测和控制变频器的工作状态,接收外部指令
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6. 电机驱动模块: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适合电动机驱动
的电流和电压,在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同时,提供良好的驱动效果。

二、变频器工作原理
变频器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
运行方式。

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输入电源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然后经过滤波器进行滤
波处理,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源。

2. 控制器读取外部指令,并根据指令的要求,通过调节逆变器
的工作频率来进行电机的控制。

控制器根据输入的转速指令和反馈
信号,计算出逆变器所需的频率和电压。

3.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调节频率和电压来控
制电机的转速。

逆变器工作频率的调节通过改变信号的占空比实现,电压的调节通过调整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6 U2 ,IvTR 2 U1 ,IvTI
整流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容量): S 五.加热炉有功功率的选择: Pd =
C ·Δ T · G (KW) 0.24 ηt
其中:C-被加热工件的比热(Kcal/kg℃) 。
钢:0.168
Δ T -被加热工件的温升(℃) 。— (终温-室温)
G-被加热工件的质量(Kg) 。 t-生产节拍(时间) (S) 。 η-电源的总效率 。
2
3
5
1
2
3
4
四.主电路参数计算(以并联为例)
IVTR VT1 VT3 VY5 Id LF IVTI VT7 VT8 I1
I2 U2
FU
Ud
IL L7 L9 L8 L10 VT10 C L U1
VY4
VT6
VT2
VT9
其中:U2、I2 为进线相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Ud、Id 为直流电压、电流的平均值; U1、I1 为变频/中频输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IvTR,IVRI 分别为整流管和逆变管电流的有效值; IL 感应加热炉线圈电流的有效值。 Ud=2.34 U2 COSα=1.35 U2L COSα Id =Pd/Ud I2=
7
第二部分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电路图: 一、电路原理图
二、自然换相点: 将晶闸管 (VT1-VT6) 更换为二极管, 每个二极管最先导通的时刻。 以此点为计时时刻到触发脉冲前沿的电角度称为触发角, 用α表示。 由下图可知:ua 为参考,即 ua= 2 U2 sin (α) V. VT1-VT6 对应的自然换相点分别是: π/6,π/2,5π/6,7π/6,3π/2,11π/6,13π/6(2π+π/6)
4
2.RC 串联谐振式:
LF
C Cd L
C
基本情况:是真正的双供电电源,一般由一个整流,两套逆变和 谐振电容组成。并主要适宜用于大功率电源。 优点:1)可以在两个炉体之间任意分配供电功率,一台电炉熔 化,另一台电炉保温。 2)小功率供电时可保持功率因数不变,对电网的谐波干小。 缺点:1)逆变管通过的电流大,需采用并联。 2)过流能力较差。 3)造价较贵。
ωt
其中:Ud 为输出电压的波形。 Uvt1 为晶闸管 VT1 的两断电压波形。
11
第三部分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 电路图:
说明:VT7-VT10 为逆变晶闸管。 iN 为变频/中频输出电流,iL 为负载电流(槽路电流) 。 L7-L10(未画)为与 VT7-VT10 串联的换相电感。 二、 工作过程: 1、VT7 和 VT10 导通,VT8-VT9 关断(UN 的正半周) :
VT iA A G K
uAK
1
2、特点:半控器件—能控制导通而不能控制关断。 3、导通的两个条件: 1) 、阳极(A)加正相电压(A+,K-)—外部条件。 2) 、iG>0 (G+,K-)—内部条件。 4、关断的条件:
4 5
IA<IL(维持电流)—内部条件。 IL:毫安级。 一般认为阳极电流 IA 几乎为零。 5、VT 的伏安特性:
10
3
Uab→Uac→Ubc→Uba→Uca→Ucb→Uab 而在相位上它们依次落后 600 ,与它们的触发次序刚好一致 Uab 的波形与后面依次出现的 Uac,Ubc,Uba,Uca,Ucb Uab 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三相全控桥电路也称为六 脉波整流电路。下图分别给出了α为 00,300 和 600 的波形。
uab ua
ωt
ud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o =0 α
ωt
uVT 1
u d ucb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30 o α
ωt
uVT 1
ud ucb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o =60 α
uVT 1
1 2
f=1/(2π LC / 2 ).
2) C1=2C,C2=C,U2= U1,UL=U1+U2=1.5 U1, f=1/(2π 2 LC / 3 ). 3) C1=C, C2= 2C ,U2=2U1 ,UL=U1+U2=3 U1, f=1/(2π 2 LC / 3 ). 可见:当电源功率不合适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容连接方式加以调整。
自然换相点
ua
ωt
uVT1 uVT2 uVT3 uVT4 uVT5 uVT6
触发角 α
60 °
ωt ωt ωt ωt ωt ωt
四、 α与相电压相互位置关系: 1) 、变频/中频启动前,α=150 。 2) 、启动后,调节电位器,α应从 150 到 0 。 3) 、当发生故障时(过流、过压、缺水、缺相) ,α应立即变为 150 (称为拉逆变) 。
3、
VT8 和 VT9 导通,VT7-VT910 关断(UN 的负半周) :
13
id=Id(常数)。 ivt7=ivt10=0; uvt7=uvt10=0; ivt8=ivt9=Id; uvt8=uvt9=-UN
三、 逆变电路工作的波形:(见下页) 下图是逆变器各部分的正常波形。图中(a)和(b)分别是两个 对角桥臂晶闸管的门极脉冲波形;图(c)是逆变晶闸管电流波形, 图中 r 是换相角;图(d)是逆变输出电流波形;图(e)和图(f) 分别是两对桥臂上晶闸管阴阳极之间的电压波形, 波形中电压为零的 部分是晶闸管导通区,波形中负电压的宽度δ/ω是供晶闸管关断的 恢复时间,此时间必须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才能保证逆变器可靠 工作;图(g)是逆变桥直流侧电抗器后的电压波形;图(h)是逆变 输出的电压波形,图中Φ为逆变输出电流超前输出电压的相位角。
导通时刻 π/6+α—π/2+α π/2+α—5π/6+α 5π/6+α—7π/6+α 7π/6+α—3π/2+α 3π/2+α—11π/6+α 11π/6+α—13π/6+α
导通元件 共阴 共阳
输出 电压 Ud Uvt1 Uvt2
晶闸管电压 Uvt3 Uvt4 Uvt5 Uvt6
1 1 3 3 5 5
12
Id=Id(常数), ivt7=ivt10=Id; ivt8=ivt9=0 uvt7=uvt10=0; uvt8=uvt9=un 2、VT7-VT10 同时导通:
VT10 的导通和 VT7, VT10 的关断, 形成的环流 i 有利于 VT8, 同时要注意,VT8 和 VT9 的脉冲必须在电压 UN 过零以前触发, 触发脉冲时刻到 UN 过零点的对应角度为逆变超前角 (引前角Φ) 。 此时;id=Id(常数)。 ivt7+ivt8=Id; ivt9+ivt10=Id; uvt7=uvt10=uvt8=uvt9=0 VT8,VT9 的电流从 0 开始增加,VT7,VT10 的电流从 Id 开 时降低,当 ivt8=ivt9=Id,ivt7=ivt10=0 时,VT8,VT9 导通 VT7,VT10 关断。
ic
C
L iL
IL=Ic=QIn (In、IL、Ic 分别是 iN,iL、ic 的有效值) Q:品值因数 (熔炼 15-20,透热:5-7,淬火:3-5) 举例: 500KW, Id=1000A,In=0.9Id=900A. IL=IC=(15—20)×900=1.35—1.8 万安 实际要小于此值。
4 5
(一般:钢 0.5~0.6,铜 0.3~0.4,铝 0.35~0.45) 六、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LF
U2 VT7 VT8 C VT1 VT3 VT5 L7 L8 C U1 L UL
u v w
VT9 VT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T4
VT6
VT2
U1:变频/中频输出电压(750V) UL=U1+U2 (大小) 1) C1= C2= C, UL=U1+U2=2 U1 (2 倍压),
Ф
15
arccos[cos
2wlsId ]- Um
一般比较小,约 3°—8°。
(1) Ls: (L7—L10)换相电感量, 数量为几个 uH。 (2) Um: UN 的幅值,对 380V 进线,Um= 2 ×750=1060.6(v) (3) : 引前角。 五、 LC 负载:
iN
uN
0 0 0 0
9
u 2a
α =0 ℃
α =1 50℃
ωt
u VT1 u VT1
15 0℃ ωt ωt
五、 输出电压 ud: 以 ua 为参考,加参变量触发角α,得到的导通时刻分别为: π/6+α,π/2+α,5π/6+α,7π/6+α,3π/2+α,11π/6+α 13π/6+α(2π+π/6+α) 。 可得导通时刻、 导通元件、 输出电压、 晶闸管电压的相互关系表为:
变频/中频电源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
第一部分:几个基本概念
一、 变频/中频电源: 1、 概念: 频率在 200Hz—10000Hz,功率在 50KW—4000KW(或更大) ,由 三相工频变为单相变频/中频的变频电源。 2、 特点:
1) 、负载为 LC 谐振工作方式,没有负载就无法工作。 2) 、电源工作频率与负载的谐振频率有关。 3) 、LC 并联谐振工作方式属电流型逆变器,需要串联大电感 进行滤波,一般通过调整整流器的α角调整变频/中频输出电压。 4) 、LC 串联谐振工作方式属电压型逆变器,需要并联大电容 进行滤波,一般通过调整输出的频率调整输出电压。 二、 晶闸管(可控硅) : 1、符号:VT
14
Φ
δ
图:逆变器各点电压波形 四、 量值关系: P=UdId=UI1cos I1= 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