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给世界的艺术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开创了新的美学思考浪潮。
它是艺术家将媒体、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用于表现形式,创造出互动性和可定制性,以及多种表现形式。
新媒体艺术以多媒体形式将艺术进行表现,它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
灵感,它结合了视觉艺术、多媒体技术和环境艺术,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抒情、感性和关联性的视觉。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具备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作品
中来,实现自由创造。
艺术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绘图和音频处理程序,对艺术作
品的色彩、导视、时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这使作品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色彩、形态、轨迹”的美学概念。
观众可以通过操作艺术作品,体验到艺术带来的满足感,甚至可
以利用他们最喜欢的照片和视频,将其与创造性的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他们自己独特的
作品。
通过交互性功能,新媒体艺术探索创造与表现的结合,将传统的艺术表现主张带入崭
新的领域,有利于开拓美学视角,生成绚丽的新内容和叙事形态,丰富了叙事内容的多元化。
新媒体艺术在当今艺术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美学意义,拓宽
了艺术家拓展新媒体艺术创作的视野。
正是由于新媒体艺术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多样
性的影响,才使美学思考得以不断发展和拓展,从而真正实现“自由创造”的概念。
美育——美即生活 2.5 技术美的欣赏
理论课教案国的社会趣味,向英国公众提供美观而又实用的产品。
他的努力促进了技术美学的产生。
3、技术美学的发展请学生填写20世纪以来技术美学发展的大事。
(二)技术美的含义及特点1、技术美的含义头脑风暴:什么是技术美?有人说“技术美在本质上是善的内容与真的形式的统一”,你是如何理解“善的内容”和“真的形式”的含义的?学生3-4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技术美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人们在物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手段对客体对象进行加工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
技术美在本质上是善的内容与真的形式的统一。
所谓“善的内容”,是指物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经济;所谓“真的形式”,是指其设计和生产遵循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原则,既美观又具有人性化。
2、技术美的特点播放关于技术美的特点的视频,教师询问学生所看到的技术美的特点有哪些?并进行总结:(1)功能与形式的统一(2)普遍性(3)变易发展性6、请学生填写20世纪以来技术美学发展的大事。
7、头脑风暴:什么是技术美?有人说“技术美在本质上是善的内容与真的形式的统一”,你是如何理解“善的内容”和“真的形式”的含义的?8、多媒体上播放关于技术美的特点的视频,教师询问学生所看到的技术美的特点有哪些?并进行总结。
6、学生填写20世纪以来技术美学发展的大事。
7、学生3-4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8、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技术美的表现形式1、工业生产美2、技术产品美3、生存环境美多媒体上播放工业生产车间的相关视频,教师提问:工业生产美从宏观和微观上分别有哪些表现?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从宏观看,工业生产美体现为生产规模宏大壮阔,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进,生产流程严谨、高效,人、物、色、声、光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具有震撼力的工业意境。
从微观上看,工业生产美集中表现为工艺美和劳动者的技术表现美。
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摘要】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已成为当今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冲击,引发了对美学定义和诠释的重新思考。
其次分析了新媒体如何塑造美学体验,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接着讨论了新媒体与审美趣味的共生关系,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审美观念的变迁。
然后探讨了新媒体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展示了新媒体在视觉和听觉艺术上的突破。
探讨了新媒体在美学价值传递中的作用,强调了新媒体对美学观念传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展望了新媒体的美学未来,探讨了新媒体美学的社会意义以及其引领美学思潮的可能性,呼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新媒体带来的美学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美学思考、传统观念、美学体验、审美趣味、艺术形式、创新、美学价值传递、未来展望、社会意义、美学思潮、新媒体引领、共生关系1. 引言1.1 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给美学思考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传统美学观念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挑战和冲击,传统对于美的定义和审美标准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
新媒体如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等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它们不仅改变了美学体验的方式和形式,还为艺术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推动了美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新媒体与审美趣味的共生关系也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人们在新媒体的世界中不断探索和拓展对美的理解,同时新媒体也在不断塑造和引领人们的审美趣味。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更在美学价值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递着审美情感和文化理念,引领着美学思潮的变革和发展。
2. 正文2.1 新媒体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冲击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美学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传统美学观念通常依赖于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形成,而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这种传统的美学框架。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挑战了传统美学的规范和标准。
在传统美学中,对于美的定义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对称、比例、色彩等因素被认为是构成美的要素。
美学教学改革的现代性思考
中 国 大 学 美 学 课 程 的 设 置 比较 特 别 : 一 是 在 哲 学 系 卷 的形 式集 中统一 定时完成试卷 。中期考核方 式与 内容相
院完 整 的大 学设置美 学课 程 ,其教学 内容一般 分为美学 原 对较 为灵活 ,由任课 老师 自己根据 实际情况执行 。期末考
理 、 中 国美 学 史 、西 方 美 学 史 ; 二 是 在 中文 系 院 成 熟 的 大 试方 式与 内容 则是全年级统一 定制的试卷 。因为教材是统 学 设 置 美 学 或 文 艺 美 学 课 程 ,其 教 学 内容 一 般 分 为 美 学 原
审视 时下大 学美学教 学的现实情况及 其所表现 出来 的 之间逻辑 关系 的清 晰梳 理,还缺乏对 原始经典 的介绍与讲
问题 , 一般 而 言 ,有 如 下诸 方 面 :
1 . 教 学 观 念
相关 内容 。此般专 重知识点传播 的课堂教学 ,既不能培养
目前 大 学美 学 教学 基本 上 是 以知 识性 的传 授 为 教学 学生 的理 论思维能 力,亦不能培养 学生活学活用 、举一反
主 义 美 学 问题 , 即实 践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实 践 义 )美 学 基 本 文 化 这 一 项 内容 。 此 即 是 说 , 学 习 美 学 的最 后 目的 是 指 向 问题 。 近 些 年 , 亦 有 一 些 学 者 自 己编 订 美 学 教 材 ,并 在 自 通 过 美 学 理 论 的 学 习 与 应 用 来 教 育 受 教 者 如 何 培 育 一 颗 审 己从 事 科 研 与 教 学 的 大 学 使 用 。 此 一 类 教 材 , 一 部 分 亦 是 美 的心,如何完整 自己的人格 结构 ,如何完 善 自己的人性
一
对建筑技术美学课程在建筑学相关专业中建设现状的思考
世博 建 筑 的 历史 传 统 ,体 现 建 筑 领域 所 受 到
的社 会 思 潮 和新 兴 科学 技 术 的影 响 . 建筑 技 术
美 学 大 行 其 道 纵 观 世 博 历 史 . 1 58年 布 鲁 辜 9
尔 的 愿 子 塔 象 征 7 放 大 到 1 00f 6  ̄倍 的 铁 分 子 . 展 示7 “技 术 乐 观 22 的 潮 流 : 1 1 ̄. 967 蒙 特 年
展选 径
理 上的 规 范 功能 , 规 范着 专 门人 才 培 养的 口径 和 领域 . 这 直接 关 系 到所 培 养^ 才 的 知识 能 力 结 构 .专 业 的设 置 要 囤绕 规 定 的学 科 专业 划 分 口 径进 行 . 导致 专 业界 限 ’ 渭分 明 。恰 恰 是 对 至 “专 业 ” 的 狭 隘 理 解 . 为 跨 学 科 、 跨 专 业 之 问 的 交流 与 融台 带 来 障碍 。 遮 点 与 专 业的 培 养
略 .进行 7浑 ^ 探微 的思 考 。
精神 和 良 好发 展 潜 力 的建 筑 粪复 台 型 专门 人 才 是背 道 而驰 的。 1 课 程 内窖 方面 — — 差学 及 人 文课 程 的 严 重 3
缺乏
会 更威 为 展示 建 筑 技术 强 大 力量 的 实验 场 。 世
博 建筑 作 品 以全 新 的建 筑 语汇 .展 示 7对 建 筑
是 技 术科 学 与 美学 结 合 的 产 物 。 诞 生 于 2 世 0 纪 30年 代 . 是 随 着 现 代 科 学 拄 术 进 步 产 生 的
新 的 美 学 分 支 学 科 刚 开 始 运 用 干 工 业 生 产 到
专业 基 础 课和 专 业 课 .难 以见 到 诸 如 美学 艺 术 、人 文 等课 程 的 开设 。 如今 .国 内 的 些 建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美学思考
20 年 4月 2 o9 0日
多 体件 计 制 的学 考 课 设 与作 美思 媒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李海燕
一
、
引言
I 开美的形式 , 因为人们对美的感受都是直接从形式开
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的文本 、 l 始的。 如何在课件 中运用形式美来充分发挥多媒体 的 图形、 动画、 声音、 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一定的教 l 效果呢?笔者试就版面 、 字幕 、 色彩 、 音乐等方面进行
官无法直接感知的, 对于这些微观的无法用实验验证 1 宋体等 , 这时字幕 的意义在于体现教学 内容 , 传授知 的问题就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 抽象的问题形象 l 。另外 , 的大小也要考虑 , 识 字体 它影响着 画面的均 化、 生动化 、 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 纳入人的形象化思维 l , 因此应大小适 中。太大 , 衡 给人感觉笨拙 , 破坏 了画
课件缺乏创意 , 仅仅是板书搬家 , 习题搬家 , 那么其教 - 是屏幕 图像与声音的补充 , 其设计 应该从 画面的整体 学价 Nhomakorabea就很低。
{ 效果 出发 , 考虑与色彩 、 画面 、 内容 、 运动节奏及形式 的关系 , 力求和谐 、 统一的美感 。 字体 的选择在字幕的 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J
堂教学内容, 丰富课 堂教学手段 , 高课堂教学实效 ,l 以美的享受 和美的教育。版面的整体风格要一致 , 提 生
还可以激发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I 屏幕版面主要是 由不 同的色彩 、位 置比例 、文字 、 色
维、 创新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制作 I 、 形状等元素组成 , 块 版面设计 的任务就是要合理 地 多媒体课件时, 往往重视的是课件的结构、 内容, 而对 l 安排各 种媒 体信息的呈现 区域和交互 区域 的位 置与
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
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作者:王爱胜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5期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虽更具体,但其概念也无法以单纯的一种定义来明确。
从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却有很多具体优势,那就是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感知和行动,让事物的彰显更艺术、更有品质。
美学涉及的领域除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等内容之外,还包括一个独立领域——技术美。
感受技术之美的过程无疑是最接近美学的一种技术认知活动。
然而,信息技术一线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美学问题却并非只涉及技术,还涉及信息及信息活动,所以我们以下讨论的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技术,而是以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运用美学。
● 技术教学的审美现象美学问题是一个整体性感受,并不能单用几条法则去遵循。
首先要对现象有一种直感,然后针对问题面对审美现象。
对一个课堂、一种教学,我们观察的眼光从何处开始,经历何种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审美思考方式。
即,不论你是否赞美、批评或肯定、否定,必须要用自己的视角去感知与比较。
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应着不同审美对象。
1.执教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这一审美主体,其审美对象是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审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预期成果的达成程度。
例如,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遇到的技术难点较少,对技术的运用有所创新,作品的形式与成果相对完美等,这都会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相反的,如遇到太多问题并且解决不善,教师会比较郁闷。
2.学习者作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活动主体,学习者的审美对象就更倾向于学习内容本身,如技术的魅力、操作的难易、作品的主题和效果等可见的元素。
当然,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形象、教学风格也是短暂的审美对象,个别学生甚至会被此影响一生。
审美的结果,一般只是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与激励、课堂内容与形式,这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关注程度。
较少的学生,虽然往往是本学科非常优秀或者毫无兴趣的学生,会对单纯一节课堂没有太多的审美需求。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摘要】本文从中职舞蹈教学和“趣情美”三要素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注重情感表达和交流,追求作品的美学价值,倡导“趣情美”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体现“趣情美”三要素。
结论部分指出“趣情美”是中职舞蹈教学的核心,通过实践可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审美能力。
同时呼吁不断探索“趣情美”在教学中的最佳实践方法。
这篇文章旨在启发中职舞蹈教师关注情感和美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 中职教育, 趣味性, 情感表达, 美学价值, 舞蹈作品, 应用实践, 学生培养, 情感交流, 审美能力, 最佳实践方法.1. 引言1.1 介绍中职舞蹈教学中职舞蹈教学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审美能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中职舞蹈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舞蹈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和自信心。
中职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舞蹈基础、舞蹈技术、舞蹈编排、舞蹈表演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舞蹈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中职舞蹈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通过集体排练和表演,帮助学生加强团队意识,提高舞蹈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引导学生尊重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中职舞蹈教学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舞蹈人才队伍,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阐述“趣情美”三要素的重要性“趣情美”三要素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趣”代表着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情;“情”则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舞蹈表达情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传达方式;“美”体现了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追求舞蹈作品的美学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在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中,适当增加本土性民族美术,让文化传统基因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绵延,同时提出艺术的“非规则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性精神。
提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让艺术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熏陶,尤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对艺术家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其对社会担当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引导培养能力基础“教育”的本义是“引导”。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与手段来塑造可视的形象,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因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一、本土性:民族美术与高校课堂本土美术是文化的传统基因,亦是延续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
不同区域的民间美术承载着富有本土特色的观念形态与文化资源,区域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民间美术资源,重视与本土文化结合。
高校美术教育要发展中国本土民族语言及审美,才可构成本土性的美术教育本土语境。
上世纪初期,中国高校美术教育主要参照了西方艺术传统教育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有些高校出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教学模式的矛盾,因此纷纷调整其课程结构。
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应适当开设本土传统文化艺术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在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研究与发展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具先导意识,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在2002年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不仅发展了科学研究,同时聘请民间美术艺人进课堂,如陕北剪纸、环县皮影、天津泥人张泥塑、武强年画、朱仙镇年画、山西面塑等民间美术进入课程教学。
所以,高校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导入传统的文化活态基因,它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得以传承,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让现代性与传统性互相融合,这种课程模式体现了高校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也给民间美术注入了鲜活的文化资源。
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
的作品效果。 应该结合功能美设计更加
符 合技术特征的主题 与任务 , 由 此去经 历 技术的应 用, 让学 生有 更深刻的技术
的适用、 实用和高效的体验。 例如, 通过
试验中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一种类
似“ 峰 回路转” 之后的壮美感受 ; 又如使 用新 的技术中, 每一 步都在 惊 奇、 愉 快
3 . 观摩者
更有品质。 美学涉及的领域除包括艺术 美、 自 然美等内容之外, 还包括一个独
立 领 域— — 技术 美 。 感受 技术 之美 的 过程 无疑 是最接 近美学 的一 种技术认 知活动 。 然 而, 信 息技术一 线课堂 教学 中最 常 见的美 学 问题 却并非 只涉 及 技 术, 还 涉及信 息及 信息活动 , 所 以我 们 以下讨论的不仅仅局限在传统 的技术 , 而是 以信息技 术教 学的角度去 思考我 . 1 门 的课堂 如何 运用美学 。
以课堂的第三方审 美主体出现 , 他 们的 审美 对象 更多以教学 形式 、 流程 为主, 审美结果更关注教学 的可视化效果, 如 学生的反应是否激烈、 教师 的驾驭是否 得 当、 内容 的安 排 与组织是否 科学 等 。
新, 作品的形式与成果相对完美等, 这 都会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相反的, 如遇
当然 , 课 程刚开始的时候 , 教师 的语 言、 形象 、 教 学风格 也是短 暂的审美对 象,
不能单用几条法则去遵循。 首先要对
现象 有 一 种直 感 , 然 后针 对 问题 面 对
他对象的审美经验来对比 审美要求更
高, 所以结果 —般 是批评多于赞 扬。
审美现象。 对一个课堂、 一种教学, 我 们观察的眼光从何处开始, 经历何种过 程, 最后的结果如何, 这就是我们最基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
首先从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入手,强调了舞蹈教学中“趣”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舞蹈产生浓厚兴趣。
接着探讨了舞蹈教学中“情”的体现,通过舞蹈表达情感,让学生真实感受舞蹈的魅力。
强调了舞蹈教学中“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文章指出了三要素的融合,提出中职舞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审美,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提高中职舞蹈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舞蹈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舞蹈教学、趣情美、专业技能、培养兴趣、情感体现、美的追求、三要素融合、学生培养、兴趣、情感、审美。
1. 引言1.1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中职舞蹈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舞蹈教学中,“趣情美”三要素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教学理念。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审美也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趣”是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情”是舞蹈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它能够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表现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更具个性和魅力,深深吸引观众的目光。
“美”是舞蹈教学的最终追求,它体现在舞蹈作品的创意、技巧和演绎中。
通过不断追求舞蹈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在舞蹈教学中,将“趣情美”三要素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具有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舞蹈人才。
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希望能够给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意义1.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拓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幼儿可以观看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培养他们对于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通过使用电脑绘画软件或者手持移动设备上的绘画应用,幼儿可以随意地涂鸦和绘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3.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艺术素养。
例如,通过电子画册和视频展示,幼儿可以了解更多的美术技巧和知识,从而在学习和创作中更好地应用和表现。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常见和实用的应用之一。
幼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
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名画,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受美的魅力;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片的创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
2.电脑绘画软件电脑绘画软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最为实用的创作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电脑绘画软件,幼儿可以随意地涂鸦和绘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例如,可以让幼儿使用电脑上的绘画软件,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动物或风景,让他们在绘画中发现和体验美的力量。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思考——以《清明上河图》 (3)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思考——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开始逐渐成为教育热点。
核心素养作为未来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指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核心基本知识、核心基本技能、核心基本价值观等素养的能力。
其中美术鉴赏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以期为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美术鉴赏是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审美认识、创造思维、审美品味、批判精神、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在:1、培养审美认识。
美术鉴赏将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艺术进程和成果,掌握艺术表现的关键要素。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从而培育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美的内涵。
2、发展创造思维。
美术鉴赏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在鉴赏艺术品的时候,小学生不仅能够对艺术品作出各种创造性的思考,还能够通过对画面、线条、色彩、形体等的观察,从中挖掘到潜在的创作灵感。
3、提升审美品味。
美术鉴赏将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渐培养出优秀的审美品味,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眼光,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的魅力。
4、加强批判精神。
美术鉴赏教育让学生学会各种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和规律。
这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学会丰富的批判精神和分析能力,从而对艺术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评价。
5、增强社会责任感。
美术鉴赏将引导学生认识艺术背后的社会现象、历史背景、人文内涵等。
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不单单能够明白艺术品的美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三、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介绍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一幅闻名世界的水墨画,以其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和建筑构造、城市风貌、金水银山、鳞次栉比的较真式绘画风格令人赞叹。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一直是学生们认为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美学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学教育强调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将物理原理和美学元素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美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将分析如何将美学元素融入物理教学中,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美学教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方式,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美学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引入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通过将美学元素融入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美学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思维,使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美学教育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必要性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而美学则是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将美学融入物理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领悟和兴趣。
美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欣赏美学上优美的物理实验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首先,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通过陶艺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包括捏制、拉坯、刻画等各个环节。
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其次,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情趣。
陶艺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质感和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通过陶艺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陶瓷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品味。
再次,陶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陶艺是一种需要细致、耐心和坚持的手工劳动,通过陶艺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
同时,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自然材料进行互动,锻炼他们的感官和触觉能力。
此外,陶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陶艺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陶艺制作需要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
通过陶艺制作,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与此同时,陶艺教学也需要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促进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陶艺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教师们应该加强对陶艺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
《美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美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李玲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在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到来产生的影响下,传统《美学原理》受到新的挑战与冲击。目前《美学原理》课程实施 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陈旧性,针对此种情形就应当实行教学改革。新时期,《美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 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推进审美教育的发展,促使学生发展更为健全。本文就《美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 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这几次的探索过程,虽然 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学生成长、发展、创造所 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因 为留给学生的是对他们终生有用的东西——热爱思考、学会思考、 享受思考。
三、自主体验,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数学课程的目标除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 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这 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关注学生自 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他们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 验,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 框架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对角向外拉,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观察、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了?怎么没 变?” 然后再次让学生思考、动手实践:能不能把手中的平行 四边形纸片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有什么好办法? 又一次引导学 生观察、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了?怎么没变?“”面 积怎么就没有变呢?” 经过两次动手实践后,让学生结合手中 学具,观察、讨论:剪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到 底都有哪些关系?从而总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课堂中没有模式化的一问一答,更多的是学生在动手实践、 观察与发现中始终围绕主干问题不断思考与思维的碰撞。学生们 在感性直观的操作体验中,感知了抽象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自主的、快乐的,我们作为教师又何乐而不为 呢?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他们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 感波澜,这样的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这样的课堂没有一点“雕 琢”式教学的痕迹和“灌输”式教学的无奈,润物细无声!这样 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 有位教育学者也指出: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 情感、思考的交流才可能发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促进主动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学生开 辟一个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交流时间。解读童心,走进数学课堂,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乐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充满魅 力的数学世界中快乐地成长着。
从自然中学习——《草丛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和总结
从自然中学习——《草丛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和总结。
本案例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和灵感,以草丛为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许多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
例如,我引导学生们去校园周围的公园、草坪等地方观察草丛,了解草丛的种类、外形、色彩等特点。
回到教室后,我鼓励学生们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草丛画作。
教学反思:1.深刻理解自然并通过艺术表达出来是有趣的,也是一种启迪和教育的方式。
2.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老师需要扮演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3.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技术的传授,而是强调对美的感知和对自然、社会及文化的理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美学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核心观点是,美术教育应该从自然中获取素材和创意,通过感性的体验和认知,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于自然、艺术、美的理解。
同时,教学重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技术传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知和思考,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能力。
总结:《草丛中》美术教案的实施效果很好,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舞台。
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启发,对于自然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有了更自信的认识和认可。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跟进时代的发展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预期。
美术教育更应该跟随自然的步伐,让学生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素材,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和思维能力。
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教学效果和成果,为我们的未来埋下良好的美术文化种子。
教学设计中缺少美学
教学设计中缺少美学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有序、系统、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然而,尽管教学设计在实现学术目标方面非常重要,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美学。
美学是对美和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设计中,美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创造一个令学生愉悦、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虽然教育本身是一个相对严肃的领域,但是通过融入美学元素,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首先,美学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面临学生缺乏兴趣和投入的问题。
然而,通过运用美学的原则,例如色彩的运用、物品的布置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吸引人的教学环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思考和学习的欲望。
其次,美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研究表明,美学元素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
此外,美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美学元素,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多样性的解决方案。
这样,学生将能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尽管美学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仍然忽视了它。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教育界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
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美学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美学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更多美学元素,例如建筑、设计和表演艺术等。
综上所述,美学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务员的美学心得体会
教务员的美学心得体会
首先,美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务员,我始终坚持将美学融入课程中,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学习音乐舞蹈、观赏戏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美学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作为教务员,我鼓励学生通过美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美的本质和意义,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和创造力。
最后,美学教育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美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务员,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美学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精神品质,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作为教务员,我将继续致力于将美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去追求美的境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抱歉,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我
的文本长度受到限制,我提供的是一般情况下的建议和帮助。
希望我之前提供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其他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艺术与美学融合的教学法——《荷塘月色教案》解析
艺术与美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是人们认知、感知和创造世界的重要途径。
而将艺术和美学融入教学中,将会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艺术的美与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以《荷塘月色教案》为例,探讨艺术与美学融合的教学法和教育价值。
一、《荷塘月色教案》《荷塘月色》是清代文学家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少年在荷塘边晚上捉蟋蟀的故事。
该文以手法简洁、淡泊柔和、意境清新脱俗、情节动人,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教案以《荷塘月色》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文学艺术的欣赏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陶冶情操、涵养情感的作用。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欣赏文学作品让学生集体欣赏《荷塘月色》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感受诗意的韵律、文学形式和意境的流转,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手段,形成多方位的鲜明感官体验。
2.文学作品辩析让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学会辩析、解读、欣赏文学作品。
在辩析之中,从文化传统、文学艺术、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语言和表达方式。
3.文学绘画创作在理解文学作品、欣赏美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绘画创作。
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4.交流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创作,在分享中学生不仅可以交流思想、相互启发,还可以额外获得一个练习表达、自信表达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二、艺术与美学融合的教学法1.学生主体性教学艺术与美学融合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欣赏、理解和创作的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感性创造力,从而更好地领略艺术之美。
教师则以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引导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自己发掘、自主思考、自我表达。
2.跨学科融合艺术与美学融合的教学法需要将跨学科融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虽更具体,但其概念也无法以单纯的一种定义来明确。
从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却有很多具体优势,那就是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感知和行动,让事物的彰显更艺术、更有品质。
美学涉及的领域除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等内容之外,还包括一个独立领域技术美。
感受技术之美的过程无疑是最接近美学的一种技术认知活动。
然而,信息技术一线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美学问题却并非只涉及技术,还涉及信息及信息活动,所以我们以下讨论的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技术,而是以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运用美学。
●技术教学的审美现象
美学问题是一个整体性感受,并不能单用几条法则去遵循。
首先要对现象有一种直感,然后针对问题面对审美现象。
对一个课堂、一种教学,我们观察的眼光从何处开始,经历何种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审美思考方式。
即,不论你是否赞美、批评或肯定、否定,必须要用自己的视角去感知与比较。
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应着不同审美对象。
1.执教者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这一审美主体,其审美对象是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审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预期成果的达成程度。
例如,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遇到的技术难点较少,对技术的运用有所创新,作品的形式与成果相对完美等,这都会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相反的,如遇到太多问题并且解决不善,教师会比较郁闷。
2.学习者
作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活动主体,学习者的审美对象就更倾向于学习内容本身,如技术的魅力、操作的难易、作品的主题和效果等可见的元素。
当然,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形象、教学风格也是短暂的审美对象,个别学生甚至会被此影响一生。
审美的结果,一般只是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与激励、课堂内容与形式,这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关注程度。
较少的学生,虽然往往是本学科非常优秀或者毫无兴趣的学生,会对单纯一节课堂没有太多的审美需求。
3.观摩者
置身事外的教学观摩者,更多是以课堂的第三方审美主体出现,他们的审美对象更多以教学形式、流程为主,审美结果更关注教学的可视化效果,如学生的反应是否激烈、教师的驾驭是否得当、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等。
因为观摩者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审美对象可能与执教者、学习者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会更多地参照其他对象的审美经验来对比,审美要求更高,所以结果一般是批评多于赞扬。
我们梳理不同的审美现象,明确审美主体和相应审美对象,为的是容易分清审美的动机和方式,能够找到符合自我为审美主体的感知教学之美的方法。
●技术教学审美类型
美学研究的现象分很多类,并非仅仅是美类的现象,还包括悲类的现象、喜类的现象等;每一类也有很多型式的美的元素,如优美、壮美、悲美、典雅等。
用不同类型的美学元素可以区分不同的感受与领悟。
技术学习的美同样可以区分出很多类型,如在反复的失败试验中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一种类似峰回路转之后的壮美感受;又如使用新的技术中,每一步都在惊奇、愉快的感受中进行,这是另一种引人入胜的优美感受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审美类型,如从感受反应可以区分出成就感、失败感、挫折感;从活动的氛围表现可以区分出热烈、沉寂和动静有序等感受。
从技术教学角度,根据目前教育发展,可区分出技术的功能美、应用美、娱乐美、思维美等不同角度的审美类型,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发挥各自的优点。
注意,它们并非孤立存在。
1.功能美
2.应用美
在美学领域,实用性的美本身包含在功能美之中。
我们这里提到的应用,特指可以利用技术完成的主题或任务以及可以因此形成的作品。
对于技术的应用,在涉及的任务、主题设计中都有很多关注,只不过更多人在关注单纯的作品效果。
应该结合功能美设计更加符合技术特征的主题与任务,由此去经历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技术的适用、实用和高效的体验。
例如,通过蒙版技术制造幻境一般的主题故事场景;使用滤镜表现温暖的傍晚或清凉的早晨,回忆逝去的童年,憧憬亮丽的未来。
3.娱乐美
为什么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却不喜欢学习体育理论,为什么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技术原理,为什么能把课程当成娱乐?寓教于乐,这本没有错,但如果只是局限于这一浅层的教育审美,意义非常肤浅。
例如,通过游戏冲关了解技术点,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对技术的娱乐化掩盖了技术的本质。
当然,可以适当降低娱乐成分,或者把娱乐方向改为用技术创造娱乐。
比如,制作小游戏软件进行技术功能美的尝试,或者设计具体的美感形象、动作、故事,从中感受技术应用美。
4.思维美
科学思维遵循着一定的美学原则,贯穿着从不完美的一般到完美的一般的思维过程。
最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是思想上的,这并非一定要脱离技术或完全要依赖技术。
比如,读一本it 英雄人物的传记,可以在心理上经历技术发展与人物传奇的历程,纵览技术创新思维的发展之美。
或者,尝试设计一种新奇的软件,可以体验创新思维的美感。
这些体验的共同点都是基于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自我、自主地创造、创新的思维体验。
思维美的第一步是认同,对技术世界不再是一个观众,而是一个认同者,比如对病毒的规律的把握,对比特币的算法的认可;第二步是参与,如对软件bug的改进,对电脑软硬件的优化,用图像、数据等软件对日常事物的技术表达;第三步是创造或创新,如用筛选、递归等算法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模型分析等计算思维来表达方案,用软件、代码等工具进行思维方式的实现。
不论哪种层次,都是把思维与技术紧密结合在技术内涵与思维方式的深度层次,这是较高的技术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