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老师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
《阿房宫赋》课文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赋文。
这篇文章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修辞手法、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对《阿房宫赋》进行赏析。
1.结构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主题,接着从阿房宫的建筑、人物、事件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在描述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并列、对比、递进等多种结构手法,使得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2.修辞手法《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夸张和排比。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将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宏伟气势。
同时,作者还运用排比手法,通过并列的句式,强化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语言风格《阿房宫赋》的语言风格独特,文采斐然。
作者运用华丽的辞藻,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来音韵和谐,极具美感。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展现出了杜牧卓越的文学才华。
4.主题思想《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深刻而鲜明,作者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腐败,批判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阿房宫的毁灭警示后人,强调了勤俭节约、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整篇文章思想深邃,意义深远,让人深思。
综上所述,《阿房宫赋》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阿房宫赋》PPT教学课件
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出现,意思是建成。
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
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
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
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大,以及楼阁之高。
名-状 从骊山
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北、西”名-状 向北、向西
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他的别墅在樊川,世人又称他为杜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为了有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小李杜”。他在诗、赋、辞上都有建树,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很多诗句争相为人传诵。
màn
jì
pín yìngqiáng
jiāo
lù
yǎo
yán
piāo
chēng
lǐyǐ
zī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ōuyā
cēn cī
lí
lì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 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骄横顽固
集市
呐喊、振臂高呼
所有一切使
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在心里怒
被攻取
死去民心的帝王。
第三段
珍宝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一线教师的《阿房宫赋》(节选)
一线教师的《阿房宫赋》(节选)《阿房宫赋》(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详细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唐代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节选进行教学。
文章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课文表达手法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7. 板书设计:板书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例:阿房宫的宫殿高耸入云,如同天上的仙境。
题目2:请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例子。
答案:比喻:课文中将阿房宫比喻为“天空的彩虹”,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排比:课文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纵即逝”,通过排比手法强调了历史人物的短暂。
六、板书设计阿房宫赋宫殿高耸入云比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纵即逝排比七、作业设计题目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例:阿房宫的宫殿高耸入云,如同天上的仙境。
题目2:请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例子。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斯及《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阅字典,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古代文化知识,如宫殿、服饰、礼仪等。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阿房宫赋》,巩固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拓展阅读,了解李斯的其它作品,对比分析其文学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对关键字词掌握情况、文章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估: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1.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1.3掌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难点:把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本2.1学生自读《阿房宫赋》,理解文章大意。
2.2教师针对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修辞手法3.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4.课堂实践活动4.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阿房宫赋》中的某一修辞手法,进行创意改编。
4.2各组展示改编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挖掘文化内涵5.1教师引导学生从《阿房宫赋》中挖掘秦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朝历史文化的认识。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拓展性问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显得紧张。
下次教学应调整时间分配,让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六、教学资源1.《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秦朝历史文化、作者简介等。
3.网络资源,如《阿房宫赋》视频讲解、音频朗诵等。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教学内容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解析《阿房宫赋》的题目和文体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韩愈的画像和简介。
学生阅读《阿房宫赋》原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题目特点和文体风格。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韩愈生平的了解。
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题目的理解。
第二章:词汇解析2.1 教学目标掌握《阿房宫赋》中的重点词汇。
培养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析《阿房宫赋》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
2.3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例句演示。
学生跟读和模仿,进行词汇的朗读和书写练习。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重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标分析《阿房宫赋》中的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句子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析《阿房宫赋》中的重要句子和句式结构。
3.3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要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进行句子的朗读和理解练习。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第四章:文章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阿房宫赋》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章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文章的分析和讨论。
4.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第五章:课堂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阿房宫赋》的词汇、句子和文章分析。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疑问。
5.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深化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分析。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思想。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解读《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牧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技巧。
解读《阿房宫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手法。
《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2.2 教学难点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解读《阿房宫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理解《阿房宫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提供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拓展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步骤和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思想。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技巧。
解读《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4.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并做笔记。
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和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
学生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的质量。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深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的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六章:教学扩展与深化6.1 教学扩展引入其他唐代文学作品,比较分析杜牧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
高一年级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年级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XX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翻译篇二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161《阿房宫赋》优秀课件新教材统编
161《阿房宫赋》优秀课件新教材统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教材统编《阿房宫赋》。
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详细阅读《阿房宫赋》全文,理解赋文的基本结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章节分析: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一、二、三段,理解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和赞美。
第一段:描绘阿房宫的宏伟壮观。
第二段:描绘宫中的繁华景象。
第三段:阐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事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段的对偶修辞手法,第三段的文言文翻译。
2. 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阿房宫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分析:第一段:讲解课文描绘阿房宫宏伟壮观的手法,分析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二段:讲解课文描绘宫中繁华景象的手法,分析对偶修辞手法。
第三段:讲解课文阐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迹,翻译重点句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对课文难点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内容:第一段:阿房宫宏伟壮观第二段:宫中繁华景象第三段:秦始皇统一六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第二段。
分析课文第三段的主题思想。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例子,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答案:第二段翻译:待学生完成后,统一讲解。
主题思想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展现国家繁荣昌盛。
修辞手法分析:示例分析课文第二段的对偶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专题阿房宫赋word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这篇作文让杜牧在高考中取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
此文甫出,震惊朝野,长安学子文人争读《阿房宫赋》,一时洛阳纸贵。
今天,咱们手捧《阿房宫赋》,还能够感受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盛景。
不过,我读此文,常要问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常常听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可见汉赋是一代风流,但咱们今天还有几人读汉赋?为何汉赋不传而《阿房宫赋》不朽?二是《阿房宫赋》一篇骂人文字,却是字字珠玑,锦绣辉煌。
此刻我把那个烫手山芋交给你们,咱们一路来探讨探讨。
二、体会课文立意与构思课文预测一、教师设问:文题一共四个字,一个“赋”告知了咱们什么?阿房宫是宫殿,是建筑物,若是叫咱们写“鸟巢”,你会写些什么呢?一般人可能就这么写“鸟巢”的,但大师不会这么写。
咱们来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两篇课文《岳阳楼记》《醉翁听亭记》,看看它们是怎么写的?二、教师设问:那么这篇文赋写了什么?3、教师设问:作者想写什么?细读文尾前人喜欢卒章显志,教师率领学生细读文尾。
4、学生齐读,教师设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句话有点费解,如何理解?教师提示:从下文看可否找到答案?教师明确:秦不爱其民。
五、教师设问:之前文来看,哪些情形反映了秦不爱其民?教师明确: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无度,是为“穷奢”,阿房宫就是一个例证。
②广罗女色,是为“极欲”③搜刮至宝,弃掷逦迤,亦不甚惜,极为浪费。
前人总结出帝国王朝衰亡的铁律:“成由节约败由奢。
”六、教师设问:咱们想象一下,当人民看到秦始皇如此骄奢淫逸,心里有什么反映?教师明确:秦始皇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你从“不敢”二字读到了什么信息?(暴政)人民的心里就像沸腾的火山,它的暴发之日就是阿房宫化为尘土之时,也是秦王朝轰然倒塌的之时。
教师小结1:一般的文人,想到阿房宫,就会驰骋文采,夸赞其辉煌壮丽,流露出无穷羡慕之情,但杜牧立意高奇,洞察伟大建筑后面的悲剧,并揭露其悲剧的原因。
《阿房宫赋》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宾退录》:“未能致侯国子女也” 《宾退录》:“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宫人未尝得居”。
任务一:史料对比,还原文化语境
游客在参观阿房宫遗址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杜 牧的写作与历史不甚相符,为什么要把“未成而亡”的阿 房宫描绘得如此奢华气派,把阿房宫的生活描述得如此奢 靡无度?你该怎么解答游客的疑问?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牧之赋与秦事抵悟者极多。如何房广袤仅百里我谓“覆 压三百余里”。始皇立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六年尽并六国,则 是十六年之前,未能致侯国子女也……阿房终始皇之世。未尝讫 役……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宫人未尝得居。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
任务一:史料对比,还原文化语境
阿房宫的修建目的。
任务一:史料对比,还原文化语境
游客在参观阿房宫遗址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杜牧的写作与历史不 甚相符,为什么要把“未成而亡”的阿房宫描绘得如此奢华气派,把阿房宫 的生活描述得如此奢靡无度?你该怎么解答游客的疑问?
英国学者韩礼德认为,语境有两种表现形式:情景 语境和文化语境。其中,文化语境是创作作品时的社 会历史背景。
任务二:开掘文体,想见其人促思辨
材料一: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二: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败猎者,畋猎愈甚…… 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杜牧《与人论谏书》 材料三:“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体物 写志”意为通过描写事物表达情志;“铺采摘文”指向手法, 赋体常用铺陈夸饰,用以增加文采。
任务二:开掘文体,想见其人促思辨
任务二:开掘文体,想见其人促思辨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洪迈《容斋随笔》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阿房宫赋》,使学生了解汉代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阿房宫赋》中的阿房宫遗址的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通过分组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阿房宫赋》的原文。
2.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文学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形象描写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中的优美词句,并解释其意义。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以《阿房宫赋》为题材,创作一篇类似的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结构等。
3.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提出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2. 《阿房宫赋》原文及相关解读材料3. 学生创作用纸、笔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提供一段《阿房宫赋》的摘录,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分,包括内容、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阿房宫遗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汉代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3. 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特点:1. 通过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一、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3、朝歌夜弦(唱歌,奏乐)4、鼎铛玉石(当做铁锅;当做石头),金块珠砾(当做土块;当做石子)5、楚人一炬(点火),可怜焦土(化为焦土)6、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2、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腰一样)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5、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三)数词用作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的意动用法。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六)形容词作动词1、蜀山兀,阿房出(变秃了)二、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古:遮断,遮蔽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古:趋向今:行走。
三、一词多义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5、用心一也(专一)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一座)8、一肌一容(每一)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一样)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族庖月更刀(一般的)4、每至于族(筋骨交错的地方)缦:1、廊腰缦回(动词,萦绕)2、缦立远视(形容词,久长)尽: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2、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使: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为: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四、虚词归纳(二)文言虚词归纳1、焉(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阿房宫赋教学建议
阿房宫赋教学建议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教学
时可以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建议:
1. 理解背景知识:在教学开始前,可以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 解读诗歌结构:《阿房宫赋》是一首长诗,有着独特的
诗歌结构。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转折、起承转合等部分,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3. 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阿房宫赋》中运用了丰富的意
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在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 探讨主题和内涵:《阿房宫赋》的主题涉及到权力、荣华、兴衰等方面,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
思索。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5. 阅读赏析和讨论: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
朗读和阅读赏析,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
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
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创作扩展: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扩展。
可以要求学生以《阿房宫赋》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或
散文,通过创作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阿
房宫赋》,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阿房宫赋的特殊句型
阿房宫赋的特殊句型《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其中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特殊句型。
哎呀,真的是,读起来一股强烈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你忍不住想:这篇文章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那种语言风格、那种气吞万里的感觉,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到阿房宫赋,其实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句式。
咱们平时写文章都要尽量简洁明了,可这篇文章倒好,语言上有些地方看似复杂,但越读越让人有种“哎,真的是太牛了”的感觉。
那种气氛一股脑地扑面而来,读一遍就想要再读第二遍。
大家知道吧,《阿房宫赋》这篇作品,作者杜牧可谓是“言辞锋利”,给阿房宫赋予了神秘又威严的色彩。
不过,他在文中使用的那些特殊句型,简直就是“艺术品”呀!这篇赋的句子,一开始看上去挺简单的,没啥大不了的。
可是你再细品一下,真的是让你越想越有味道。
比方说那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句式,简直像是给你画了个极其壮丽的画面,光是想象那个场景就让人心潮澎湃。
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简直就是“心头一震”。
杜牧通过这种方式,带给我们一种对比的力量,让我们看到阿房宫的宏伟,也让我们感受到它毁灭后的空虚和荒凉。
这种对比手法,真的是绝了!再说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式,哎呦,不得了,别看它简单,实际上可蕴藏着深深的情感。
你看阿房宫的消失,仿佛就像是人事已非、时光流转,但这句中“似曾相识”的描写,又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怀旧的情绪,仿佛曾经辉煌的阿房宫,不管它最后是怎么毁掉的,总会在心中留下一些印记,永远都无法抹去。
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里酸酸的,仿佛能感受到杜牧在写这篇文章时的那种无奈和惋惜。
你看《阿房宫赋》里的句子,不仅仅是在叙述一座宫殿的辉煌与灭亡,它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这些特殊句型的运用,简直可以用“抓人心”来形容。
比方说那种连用反问的方式,让人读了之后,心里就忍不住想:“怎么会这样?”那种语气,就像是突然之间被现实给打了个响亮的耳光。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阿房宫赋》,使学生了解汉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义。
2. 学习《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
教学准备:1. 课本《阿房宫赋》的复印件。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朝的阿房宫遗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
阅读理解:1. 分发《阿房宫赋》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句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文学鉴赏:1.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创作实践: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与《阿房宫赋》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互评和改进。
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以便顺利进行教学。
2. 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创作实践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词句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语气 助词,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 停顿
……的样子 名作状,像蜂房一样,像水涡一样 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所,量词 名作动,出现云彩;出现龙
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通感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
名作动,出现彩虹
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古今异义,本文指天气,词义缩小,今指地区气
象情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 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n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yì ngqiá ng焚椒兰 jiāo 妃嫔媵嫱pí lù 辘辘 杳不知 yǎo n 尽态极妍 yá 摽掠 piāo 鼎铛 逦迤 lǐ yǐ chēng zīzhū n 锱铢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呕哑 ōu 参差 cēn cī
骊山 lí
珠砾 lì
你读了没?
《阿房宫赋》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别讲了什么?
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 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写宫 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 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 覆辙。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 完结 统一,数作动 光 覆盖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 在北面,名作状 顺承 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 趋向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像丝绸那样回环萦饶,名作状 随着 钩心斗角。 古今异义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飞檐勾连,前后合抱。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
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 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 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 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 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 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 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 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 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 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 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 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 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 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 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思考
第一小节主要写什么?分成几层来写?
来历
总写规模 楼阁 分写 廊檐
不同凡响
对偶,夸张
宏伟壮观,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夸张 外 参差错落,豪华奇丽
比喻,排比,反问
想象
桥
台殿歌舞 内 生活奢靡 对偶,比喻,夸张 前后照应 动态描写
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丰富瑰丽的想 象。前后照应,动态描写。排比、对偶的运用,长 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节奏鲜明,形式整齐。
收藏,经营,动作名,指 精品,指金银 收藏、聚敛的金银珠宝。 珠宝等物。古 pi āo抢夺, 今异义
注意字词:第三段(上)
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 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燕、赵、韩、魏、齐、楚等各国收藏的奇
珍,聚敛的金银,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 代、多少年,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 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 送到阿房宫中。(从此)把宝鼎(看作) 铁锅,把宝玉(看作)石头,把黄金(当 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 扔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贪欲
挥霍 劳民伤财 灭亡
常情
积怨 爆发
夸张,比喻,排比。夹叙夹议
概括
第三段写秦始皇的豪奢以及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揭示出秦朝必亡的命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 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 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 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 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 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 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突然
杳不知其所之也。
所字结构,之,往
久立,伫立(一词多义)缦回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
每一
竭尽
美好的(姿态)
表顺承
(久) 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廊腰缦回”(丝绸)
……的人 (宠幸) “幸复得此妇” (幸 而)
译文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 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 们)早晚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 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 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 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掉 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 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 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 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 态,都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她们)久久 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 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你预习了吗?
断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
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使动用法: 使灭亡
爱 护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假使 者,……也”
灭族,杀尽 (名词作动 判断句式:“…… 词,使动用法)
第四段
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 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空闲 哀叹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复合虚词, 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 “可以”“能 够”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意动: 以……为鉴
3、第二段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 人的人数和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哀怨 和悲惨命运来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 淫。
淫宫 靡内 生的 活奢 华
美人
来历 人数、生活情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被欺辱 哀怨 铺排,夸张,比喻
掠夺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hēng 平底的铁锅,鼎、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 玉、金、珠名词作动词 几世几年, 摽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 都运送到阿房宫中。 “把……看作”
唉!!
心思, 第三段(下)
一把(火)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 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着自己的家。但为 什么搜刮人民的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 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 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 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 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衣服的丝缕还要多; 直的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全国的)城墙还要多; 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 (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 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一天比一天更加骄 横顽固。于是戍守边关的战士一声大喝,攻占了 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 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淫宫 靡内 生的 活奢 华
美人
来历 人数、生活情境 人被欺辱 哀怨 铺排,夸张,比喻
来源
珍宝
数量 处置
物被践踏
互文,排比
互文:本应放在一起说的词,为表达需要 而临时拆开使用,理解时合在一起理解。
喜 心意 爱 让 怎么,为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 什么 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 露天谷 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 仓 顾念 支撑 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 攻占,语 可惜, 古今义 义上的被动 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 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 2段
离开 名作状,乘辇车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 辞别,离开 名作动,唱歌;弹琴 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作状,在早 上,在晚上 成为
形容女子的 头发黑润而 稠密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
注意词句
固定句式:判断句,“……,……也”
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