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瓦尔凳湖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含答案

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内容结构,概括写作主旨。

2.学习描写瓦尔登湖美景的写法。

描写湖的古诗名句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魅力( ) ②深邃( ) ③干涸( )④峰峦( ) ⑤霓虹( ) ⑥蜿蜒( )⑦湛蓝( ) ⑧一泓( ) ⑨熠熠( )⑩俯瞰( ) ⑪璀璨( ) ⑫上溯( )(2)多音字①,模范)) ②,漂泊))③,店铺)) ④,头昏脑涨))助于血栓的________。

②朝韩首脑七年后的再聚首,也很难完全________半岛半个多世纪凝结成的坚冰,因此,两国和平与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偶尔·偶然①春节期间,我经常上网看到网民争晒福利帖子,______也跟帖。

②手机爆炸这种________事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的,但现在的手机质量却是人人都在关注的。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下列对文章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答:1.阅读课文,概括说明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答:2.下面是描写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优美句子,分析一下它们的艺术手法,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2)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3)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瓦尔登湖(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瓦尔登湖(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3

[名师指津]要扣住作者轻物质、重精神地探索人生真正意义
的所为作答。
我的理解:《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 畅的散文随笔。在梭罗看来,城市生活是令人厌恶的,在那 里,人的生命被物质享受消磨掉了。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 人们终日疲于奔命,生活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梭罗正是带 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
3.词语辨析
(1)偶尔· 偶然
偶尔:间或;有时候。从词性上看,是副词。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从 词性上看,是形容词。 例:为什么许多可以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都没有进化成智 偶尔 慧生命呢?这是因为它们的这些行为只是_________ 为之, 并没有强化成终身行为,也没有因此而改变基因并传递给下 偶然 一代。人之所以为人,有其_____________ 性,也有其合理 性。
清晰可辨、清澈晶莹
5.作者在写瓦尔登湖存在的时间时,为什么要提到亚当、夏 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
[名师指津]结合当代人类“心为物役”、失去精神家园的现
实,用比较的方式概括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 我的理解:(1)这是因为亚当、夏娃禁不住诱惑最终失去了乐
园,而这个乐园却存在于人间。这就表明瓦尔登湖是胜过天
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在这间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
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并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 探索人生。
1.写法归纳 (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本文描写的景物之壮美、精彩让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一是 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唯作者处之 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一是写景手法的多 样化,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 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 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瓦尔登湖(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瓦尔登湖(节选)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训 练 ︱ 落 实 提 升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迁 移 ︱ 学 以 致 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漂泊 (bó 泊 (pō)湖泊 (fā)蒸发 发 )间不容发 (fà (pū)铺就 铺 )床铺 (pù nɡ)澄澈 (ché 澄 nɡ)澄沙 (dè
返 首 页
训 练 ︱ 落 实 提 升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迁 移 ︱ 学 以 致 用
【答案】 (1)(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多用于褒义的 语境中。 (2)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3)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4)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5)深得难以测量,形容很深;也比喻难以捉摸或揣测。 (6)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大意。
深suì(邃) (隧)道 suì suì(燧)石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移 ︱ 学 以 致 用
第 3 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历历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如指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晴空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云变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深不可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黄山记》◎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第3课《巩乃斯的马》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本课话题——自然一、从课本中积累“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那个春天的早晨,瓦尔登湖已经存在于天地间,甚至可能就是那个清晨,随着飘拂而来的蒙蒙细雾和习习南风,撒落下一阵金色的春雨,打破了宁静的湖面。

成群结队的野鸭和天鹅在湖上遨游,它们并不知晓被撵出乐园这件小事,它们只是沉醉于这纯净的湖水。

”《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热爱那纯净的湖水,热爱那柔和的春雨,热爱那在湖面上成群结队的野鸭和天鹅,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这份热爱是对大自然万物的纯情,背后是梭罗热爱生命本真,追求自然之美的一种高尚情怀!二、从生活中积累昆明西山经历了30多年的毁林开矿、取土采砂采石,使滇池丧失了自然净化的水功能,湖底污染物淤积、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暴发成灾、大量水生野生动植物灭绝,滇池变成水质恶化的重度污染湖泊。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正祥为国保环境、为民保家园:他与盗伐森林的山贼搏斗,左腿被砍成重伤;在治理和消灭蓝藻的科学试验中,他将自己承包的14亩荒滩和水淹田,变成了《A系统多功能高快循环灭藻工程新技术》项目研究试验基地;他多次同手握权利、疯狂毁林的不良村官和老板们做斗争,浑身伤痕累累,家里的承包田也被没收……在国务院总理批示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设部的全力支持下,滇池、西山风景名胜区和滇池自然保护区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被全面取缔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现在,张正祥仍天天在滇池沿岸巡逻,肩负着保卫滇池的神圣职责。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奏响了热爱自然、追求本真之歌。

三、从名言中积累1.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

——塞·约翰逊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培根3.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西塞罗4.我们的座右铭,众所周知是服从自然生活。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
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希望
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1.文本全解。

(1) 作者简介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1817 1862)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 1833 1837 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 1840 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1841 1843 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1845 年,他就单身只影,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 年才回到康城。

1848 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 1849 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
篇名为《消极反抗》(On Civd Dmobedience) 的极为着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1854 年,出版《瓦尔登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尔登湖•》的影响越来越大。

1860 年末,梭罗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约定的讲演而得了严重的。

高中语文 1.2瓦尔登湖(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2瓦尔登湖(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3
①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 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
②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 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 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
③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
激活你的思维
1.文章开头写“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偶尔一去之人 、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有何作用?
提示:文章开头欲扬先抑,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 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 登湖为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提醒你夯实基础
1.注字音
加点字 深邃 俯瞰 糅进 璀璨 一泓 泊

读音
suì
kàn
róu
càn
hóng
湖泊

停泊

黄澄澄 dēng
澄清事实 chéng
加点字 干涸 菖蒲 凿水 蒲水苔 熠熠 涨

读音

chāng
záo
tái
yìyì
上涨
zhǎng
头昏脑涨 zhàng
显露

露脸
lòu
2.写汉字
C.古老的独木舟很粗笨,可是用了很多年后,水才全部浸满了它,此后也许已 沉到湖底去了。
D.他是到这里来钓鱼的,用的是他在岸上找到的一只古老的独木舟——这 是两根白松,中间挖空,钉在一起造成,两端都削成四方形。
解析:A、C两项都是陈述对象不一致,导致语气不贯通;D项句子混乱,且成 分残缺。
答案:B
4请选出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高中语文 1.3《瓦尔登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3《瓦尔登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课后积累: 课后积累: 一、字音: 字音:
深邃( ) 终年不涸( ) 深邃(suì) 终年不涸(hé) 上涨( 上涨(zhǎng) 峰峦(luán) ) 峰峦( ) 葱(cōng) 郁黄澄澄(chéng) ) 郁黄澄澄( ) 霓(ní)虹 ) 铺(pū)就 ) 映(yìng)衬 ) 蜿(wān)蜒(yán) 蜒 ) 湖泊( ) 湖泊(pō)
研读文本的第五、六段, 研读文本的第五、六段,思考:作
者是怎样来表现瓦尔登湖的清澈的? 者是怎样来表现瓦尔登湖的清澈的? 瓦尔登湖的清澈的
作者通过写自己在 湖里的生活体验和写湖 中的映衬物来突出瓦尔 登湖的清澈 清澈。 登湖的清澈。
研读文本的最后一段,思考: 研读文本的最后一段,思考:在 这里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里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瓦尔登湖》后面的封底上有 瓦尔登湖》 一段话: 一段话: 这是一本寂寞、恬静、 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 它分析生活、批判习俗。读它, 书。它分析生活、批判习俗。读它, 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 地提升。它反观自然, 地提升。它反观自然,由大自然的 心灵奇景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借此 心灵奇景体悟到生命的意义, 提升现实生活的品质, 提升现实生活的品质,是现代文明 社会另类的修行。 社会另类的修行。
瓦尔登湖
亨利·梭罗 亨利 梭罗
作者: 作者:
亨利·大卫·梭罗,美国著名作 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 萨诸塞州康科德镇。 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 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 写作。 在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支持下, 梭罗开始了超验主义 ...
亨利·大卫 梭罗 美国著名作家, 亨利 大卫·梭罗,美国著名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 大卫 梭罗, 年 月 日出 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 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 为写作。在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支持下, 为写作。在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开始了超验 主义实践,撰写了大量随笑。 主义实践,撰写了大量随笑。 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 年 月 日 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 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此后他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此后他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 本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 本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 湖》。18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 年 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的村落,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并将主要精 的村落,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 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 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1862年5 年 月6日,梭罗因病去世,年仅 岁。 日 梭罗因病去世,年仅45岁 梭罗才华横溢,勤奋著书, 梭罗才华横溢,勤奋著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 一流的散文集。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一流的散文集。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 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世纪散文中独 树一帜。 树一帜。

高中语文必修3瓦尔登湖(节选)

高中语文必修3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能力目标:①品味作品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把握散文中所使用的写景技巧。

3.情感目标:①深刻理解梭罗在文中阐述的理念和朴素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学习提示1.揣摩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把握散文中所使用的写景技巧,体会其深广的意蕴。

教材习题研讨一、①瓦尔登湖的颜色变化得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从不同的地点:山顶、湖边、再远一点,不同的时间:在阳光的映衬下、晴空万里时,不同的角度去看,湖水颜色的变化更为明显,变化万端,清新空灵。

②在很深的湖底的东西历历可数,还可以看到成群的鲈鱼和银鱼,甚至连鲈鱼的横行条纹都清晰可辨。

把斧子掉在25英尺的水里,也能清楚地看到,并且能用树枝把斧子钩了上来。

③湖水清可见底,没有一处是污浊的,并且居然连一棵水草都没有,即使在湖边所见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样清净无垢。

④瓦尔登湖的清晨,漂浮的烟雾和南风,还有金色的春雨,还有成群的野鸭和天鹅在湖上遨游,给瓦尔登湖增添了生机,最后又写了湖水涨落起伏时的奇幻变化。

二、①从山顶望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淡绿。

②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了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③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的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纯净里,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本文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表明梭罗不但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他还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第2课 《瓦尔登湖》

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第2课 《瓦尔登湖》

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自昼的 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 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
名 师 面 对 面 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
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 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 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 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G U往A了N。G Z H O U B OYA N
古往今来,描写湖的文章数不胜数,梭罗的独到之处在于他 将湖人格化了,他拒绝把瓦尔登湖看成是自己情感的载体,而 是把湖视作为一种高贵的赋予人格魅力的存在。
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名湖美师丽面丰富对、宁面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
所以他由衷地将湖比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 “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G人U的A自N然G本Z性HO,U人B的O自YA然N本性被日益复杂 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 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作者怀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作者的心境
• 朴素淡泊 ,摒弃一切俗念
• 怡然自乐 名 师 面 对 面
• 物我为一,与自然融为一体 • 对自然刻骨铭心的深沉的爱
G UA N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O U B OYA N
(皈依感)
4.课文的第四、五、六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瓦尔
登湖的清澈的?
通过写自己在湖里的生活体验和写湖中的映衬物来突出
作者对破坏生态的行为持谴责态度。 人的心灵需要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湖光山色或楼台亭阁。
即使现代的物质化社会把名人们师推向面今天对的面生存空间,但是人们永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学会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追求真实、简单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3)艺术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作者独特的表达手法和语言风格;(2)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背景;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品主题思想;(2)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语言风格等;(3)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创作;(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表达的主要观点;2. 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瓦尔登湖风光的理解和感悟;3. 请以《我眼中的瓦尔登湖》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瓦尔登湖》这部作品。

粤教版必修3《瓦尔凳湖》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必修3《瓦尔凳湖》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必修3《瓦尔凳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瓦尔凳湖发生的历史背景及事件经过•理解瓦尔凳湖事件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及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掌握理性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批判思维能力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历史事件解读及历史思维的初步训练•吸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主体中来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独立设计一个精美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转化角度,让学生乐于思考三、教学方法1.预习环节教师在课前会通过网络或其它办法向学生分发教材、资料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2.引导提问教师通过细致而深入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本质,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思维意识,提高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讲授教学教师详解课文的内容及历史背景,引领学生通过精读、批判性阅读等细致思考并汲取教材内容,加深学习效果。

4.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就文本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述能力。

5.作业布置教师把团体讨论的成果总结出来作为本章节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表述能力,激发思考潜力。

四、教学反思1.教材内容的重要性《瓦尔凳湖》是学生必修三的教材之一,其对于历史感的涵义、历史价值的认识等教育价值均不言而喻。

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着重打造课程,将教材内容和班级特点相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否则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大受影响。

2.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更多时候只是追求理解,忽略了思考和创造。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设计,让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实现思考,以培养带有创新性和实际效果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2、瓦尔凳湖(节选)-粤教版必修3教案

2、瓦尔凳湖(节选)-粤教版必修3教案

2、瓦尔凳湖(节选)-粤教版必修3教案教学背景:瓦尔凳湖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独有的湖泊之一,展示了高山湖泊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作为《地球与人》第一单元的一部分,瓦尔凳湖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高山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了解高山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特点;•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了解高山湖泊生态系统1.引入:教师介绍瓦尔凳湖的基本情况,并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2.学生学习: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高山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特点;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高山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并找出两个或三个生态环节;4.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学生发现的因素和他们发现的重点。

活动二: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引入:教师介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案例;2.观察实验: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展示一些水质优、良、差的样本,并进行相应的观察实验;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的实验数据,讨论污染对生态环节的影响,并找出两个或三个生态环节;4.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学生发现的因素和他们发现的重点。

活动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引入:教师介绍生态环境的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分组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高山湖泊生态系统;3.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让其他小组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教学流程:步骤活动时间1 引入5分钟2 学生学习10分钟3 分组讨论15分钟4 展示和总结10分钟5 引入5分钟6 观察实验15分钟7 分组讨论15分钟8 展示和总结10分钟9 引入5分钟10 分组设计20分钟11 展示和总结10分钟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高山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特点,以及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高考语文第3课瓦尔凳湖(节选)专题1

高考语文第3课瓦尔凳湖(节选)专题1

高考语文第3课瓦尔凳湖(节选)专题12020.031,“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要乐于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

请根据上面这段话,任选一个角度,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规范;⑶不少于600字;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选出对黑体字注音无误的一组()A拗开(ào)丛冢(zhǒng)肩胛骨(jā)B蹩进(bié)搔痒(sāo)乖角儿(jué)C搭讪(shàn)尽量(jìn)恪守(kè)D踌躇(chù)踉跄(qiàng)竦然(sǒng)3,选出对黑体字解释全对的一组()A 置之度外(打算、考虑)弥满(遍)偌大(这么)B 恍然大悟(仿佛)浑厚(天然的)解剖(分开)C 和颜悦色(脸色)发怔(发愣)抚养(养育)D 贪官污吏(不廉洁)自立(站)讨厌(招惹)4,分号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跨步格外高远。

B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C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往下滴。

D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

”5,阅读下文,完成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苏金茂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实力强大、体育成绩出色的最好证明。

我国拥有世界上1/5人口、4亿青少年,通过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传扬。

②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我认为这一个梦想的含义就是:“人类的体质会更强,世界的明天会更好。

”要实现这一梦想,就必须传扬“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3 第1单元 瓦尔凳湖(节选)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3 第1单元 瓦尔凳湖(节选)

体,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作者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个深邃清 澈的瓦尔登湖呢?
课文注解一,“28岁的梭罗抛开尘世生活的羁绊,
自建,自耕自食”
第一自然段,“隐居”,
最后一段,“虽然世事不断的变更,一个又一个
消失,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 掉。”“依旧”,“追溯到亚当夏娃,遗失的部
落英雄史诗,人类最早的黄金时代”
谢 谢!
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丁海燕
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
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
思考和写作。
于是,在28岁的那一年,他带了28块1角2分5美元,
向朋友借了一把斧头,走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 湖
很快,他建起了一座 小木屋,然后在附近, 种豆,萝卜,玉米, 马铃薯,在那里生活了 两年两个月零两天。
深邃( ) 葱( )郁 俯瞰(
) 调( )和 黛( )绿 渲染( ) 黄澄澄( ) 菖蒲( ) 一泓( ) 寒光熠熠( )
深邃(su ì ) 葱( cō ng )郁 俯瞰( k à n ) 调( ti á o)和 黛(d à i )绿 渲染(xu à n ) 黄澄澄(dēng ) 菖蒲(pú ) 一泓(hó ng ) 寒光熠熠(y ì )
/4902/index.html 亨利· 梭罗 介绍 /doc/18419831947829.html 亨利· 梭罗 语录 /writer/%E6%A2%AD%E7% BD%97
亨利· 梭罗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各种手法 有层次地描写自然景物. 2.理解作者亲近自然,简 化生活,思考生命的人生 态度。
作者介绍:
亨利· 梭罗(1817_1862), 美国作家,哲学家。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瓦尔登湖(节选)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瓦尔登湖(节选)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2瓦尔登湖(节选)(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邃.(suí) 上涨.(zhǎnɡ)魅.力(mèi) 终年不涸.(hé)B.俯瞰.(kàn) 铺.就(pū)映.衬(yìnɡ) 蜿.蜒曲折(wān)C.湖泊.(bó) 模.样(mó)陡峭.(qiào) 一泓.湖水(hónɡ)D.湛.蓝(zhàn) 上溯.(shuò)璀璨.(càn) 悠.然心会(yō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严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学者之一,他曾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书,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之深,罕有其匹....。

B.她不了解国家大事,但对于菜市行情却了如指掌....。

C.他的确有不少缺点,但是与那些经常违法乱纪的比,还是不足称道....的。

D.粉红的瓜瓤里嵌着历历可数....的又黑又大的瓜籽,淡红的汁水顺着瓜瓤慢慢地淌在桌面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B.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C.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D.一泓湖水是如许的清澈,以至于25英尺到30英尺的水底历历可数。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纯净的细沙②秋风阵阵,落叶盖满湖水③湖的最深处,大概不免有些沉积物,应该是那些腐烂的落叶④最后是那些绿亮亮的水苔,深冬之时,会随锚拔起⑤最后沉进湖底A.③④⑤②①B.①③②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②⑤①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凳湖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

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作者对景物色彩非常敏感。

嬉戏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总之,这是课文中对一种景物描写最充分、最细致、最精彩的地方。

2.抒情、议论方面,主要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人类文明负面影响的痛心与厌恶。

首先,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如开篇“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是实写,但又是通过设喻写想像,表达作者的一种欣喜的审美情怀。

写“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感慨道,“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精巧地显现”,表达对景物的一种评价,也表达内心的一种喜悦情感。

至于“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等等,更是直抒胸臆了。

这些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写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其次,通过直接议论表达深刻的思考。

细分的话,可以领悟到三个方面:一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歌颂。

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的圣洁的水”“也许只有瓦尔登湖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

如“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

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这种懒散的生活态度,或许会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否定。

再如“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作者竟然把瓦尔登湖比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仍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又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是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如叙述人们大砍大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这还算温和的批判。

在讲述村民糟践湖水时说:“哪里去找啊,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摩尔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神的肋骨之间?”这已是近于痛斥了。

可见作者是把坚守瓦尔登湖的原始风貌当作一项斗争任务的。

本文的写作特点: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本文描写的景物之壮美、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究其原因,一是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惟作者处之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

一是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描写叙述当中。

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边生活当作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实验或实践,因此,他的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尽管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写景状物、叙述议论等,但这些东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二、问题探究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难懂,可能成为教学的难点。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这是课文开头一句话,也是全文的一个提要和总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

课文描写的正是瓦尔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不能认为这句话代表了课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文不止是写瓦尔登湖的外在美,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负面作用的反感。

2.“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湖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来。

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

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人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能发现人的最初的本性。

但这种发现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各不相同,由于社会的熏陶感染、改造影响,有些人较多地失去人类可贵的本性,有些人则较多地保存了这种本性。

3.“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尔登湖。

其中“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湖的虚拟的生命力;还有“震抖”“颤栗”,也是拟人化的写法。

瓦尔登湖并没有灵魂、意志或感觉,而这里像描写人的生命一样描写湖,显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冲动的外化表现。

4.“空中的精灵也都逃不过这一片大水。

它经常从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动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种更精细的精灵,在它上面扫过。

”“精灵”难于理解,或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根据上下文,似指灵活飞动的昆虫或鸟类。

“它”指湖。

5.“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能像瓦尔登湖一样的贤者少之又少,但这里说的“少数几个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关于练习一、作者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话的理解。

设题意图:这是课文的起始句,也是文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包含非常丰富的意蕴。

认真品味这一语句,可以对全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领悟。

参考答案:本文写了湖,也写了湖岸、湖边森林、湖上天空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地写湖。

“最美”指湖上风景优美,“最有表情”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

解答此题,可以是举例性的,只要举出“最美”和“最有表情”的例子就可以了,如“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很有美感;而“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以人脸面作比,形象生动,写出了湖的表情。

二、这篇课文写景细致逼真,而且情景交融,精彩纷呈。

参看下面的示例,从文章中再找一些你喜欢的语句,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1.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眼睛比湖,睫毛比森林,以彼物比此物,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生动。

“望着……深浅”表达作者的体验和感悟,他认为湖的纯洁清净使人得以返观内心,发现自己的自然本性。

2.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这是在晴天,作者坐在树桩上静观、感觉到的情景。

虽是动景,却极显静谧;景物描写生动细致,又映现作者心境,物我互“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培养语感,体会写景状物的深层意蕴及其精妙所在。

示例只供开拓思路之用,不能成为答题标准模式。

事实上学生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说出自己的品味感受就可以,不必寻求统一答案。

参考答案:(略)。

三、《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

探究一下,这样一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设题意图:旨在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全书,并探究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至于探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果有学生读了,可以向同学介绍书的内容,甚至可以朗读部分精彩片段;有的学生没读,也可以查找一些介绍和评论的资料,讲给同学听;还有的同学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这些扩展阅读(读原著、读资料),则可以就这部书或者这篇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至于答案,不必求得统一。

“课文研讨”中对这一问题已有一些说明,可供参考。

教学建议一、品味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

精妙的写景状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可参考“课文研讨”引导学生理解。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揣摩语言题。

揣摩本文语言,应以句子为单位;至于字词,是翻译过的,看不出原文的妙处。

可以着重品味语句,通过语句扩展到全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其中许多比喻很精彩,不妨重点品味,提示学生想像其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