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重难点解析集萃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重难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重难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重难知识点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据了学生们学习课程的一部分。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是他们备战考试的重点。

但是,历史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其中重点、难点众多,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因此,本文将对高考历史中的重难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多个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在掌握王朝的更替过程时,我们需要了解每个王朝的兴衰原因、重要的君主及其政绩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变革事件,如夏商周的更替、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五胡乱华等。

2.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展,如农耕文化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需要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中的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并结合历史事件了解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与影响。

此外,还需要了解儒家、道家、佛教三大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我们需要了解晚清改革与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及其对于中国的发展与变革的贡献。

5. 世界两次大战世界两次大战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起因、全球战争的过程及其战后重建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纳粹德国的兴起、日本的侵略行为以及同盟国的抵抗与胜利等。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二)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二)

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 第⼆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第⼀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洪秀全和⾦⽥起义 (⼀)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1843年6⽉,洪秀全创⽴了拜上帝会。

在1845年⾄1847年间,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教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章,提出要创造⼀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天下⼀家”的社会。

1847年夏,洪秀全再去⼴西找冯云⼭,这时拜上帝会在紫荆⼭地区已发展到2000多⼈。

不久,便形成了以洪秀全为核⼼的包括冯云⼭、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达开在内的领导集体。

(⼆)⾦⽥起义与永安建制 1.⾦⽥起义的原因 鸦⽚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的掠夺,清朝政府的⿊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中国国内阶级⽭盾⽇趋激化,所以在1851年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命运动。

1849年⾄1850年,⼴西发⽣饥荒,⼈民揭竿⽽起,⼩规模的起义到处发⽣。

2.⾦⽥起义 1851年1⽉11⽇,拜上帝会在⼴西桂平县⾦⽥村起义,声势浩⼤的太平天国农*动从此开始了。

3.永安建制 1851年9⽉,太平军攻占永安州(今蒙⼭县),洪秀全分封诸王 ⼆、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定都南京 1853年1⽉,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

3⽉20⽇,攻克南京。

太平天国把南京改称天京,作为⾸都,正式建⽴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北伐和西征 1.北伐 为了彻底*清朝反动政权,1853年5⽉,太平军开始北伐和西征。

林凤祥、李开芳。

但是由于孤军深⼊等,北伐军坚持到1855年5⽉,最后失败。

2.西征 ⽬的在于夺取长江沿岸各省,扩⼤地盘以确保天京。

西征军在胡以晃、赖汉英等⼈率领下,曾⼤败湘军。

1856年,破 “江南⼤营”和“江北⼤营”。

⾄此,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达到了全盛时期 三、太平天国后期⽃争及其失败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上封建思想的影响和腐蚀,滋长了骄傲⾃满情绪,宗派主义和争权夺利的⽃争也越来越严重。

高三历史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三历史 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近现代史重难点

近现代史重难点

上篇综述重难点: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4、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章重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2、帝国主义没能彻底瓜分中国的原因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民族意识觉醒的促进作用4、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章重难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2、洋务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三章重难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篇综述重难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2、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2、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6、第一次国共合作7、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五章重难点:1、土地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与形成过程3、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4、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第六章重难点:1、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2、西安事变3、全国性抗战的开始4、国民党政府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5、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重难点:1、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中国土地法大纲》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7、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自学)考试题型:单选、多选、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当今时代的诸多重要知识点和重大事件。

以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1840 1842 年)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5、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6、戊戌变法(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 天就失败了。

7、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

近代史重难点解析

近代史重难点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难点解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评价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洪秀全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还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

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第二,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这就是以25家为基层单位,称为“两”。

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

每5家设“伍长”一人。

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

”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

农民除耕种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第三,其他方面: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

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

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命军将领担任。

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

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

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

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鸦片战争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 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 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 2100 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战争经过- 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

- 西方列强的侵略。

2.发展历程- 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 定都天京:1853 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分析

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分析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见教材第79——80页).
可概括为: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进入到垄断阶段。
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它还有力地大几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它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归纳为:
1)1929——1933经济危机激化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改变国际格局。德意日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人民联合奋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右的一支强大是革命力量。
2)中国人民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党政权,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资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时候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绪论重点: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难点:1、近代中国能不能绕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呢?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亦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根源。

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是要攫取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获得又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甚至是以灭亡中国为前提的。

因此,中华民族要生存,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仅因其与帝国主义的密切结合而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障碍,而且因其维护其统治利益而必然采取的反动的政治取向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滞碍。

从清末的洋务派到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尽管他们在经济上曾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建设,但在政治上莫不极力的维持封建主义之“体”,尽管有时他们也将这种封建的政治挂上资产阶级民主之表。

这种政治上的反动取向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最大敌人。

因此,反帝反封建成为清除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

近代以来,不少人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作出过努力。

他们的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

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结论: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在中外力量联合起来控制中国人民的社会条件下,实业的发展缺乏根本的条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更加无法由此导致民族独立和社会的改变进步。

高考历史 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考历史 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阶段特征基本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列强侵华: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进行经济侵略。

侵略范围主要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逐步向内地深入。

双重影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主流。

(2)抗争与探索:内容: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侵略;人民群众自发反抗;农民革命运动高涨;新思潮萌发。

特点:主体是农民阶级,旧式农民革命,又体现新的时代特色。

反封建反侵略结合。

开始向西方学习,并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政府统治: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由动摇抵抗到妥协勾结。

(4)社会变化:政治上: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发生变化。

经济上: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交上: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思想上:新思潮萌发,“西学东渐”局面发展。

(5)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和深入;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潮流并存:工业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1)鸦片战争的影响以及《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3)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性质、历史功绩。

(4)《资政新篇》的评价。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天朝田亩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是“并没有真正实行”,即一点没有实行。

(2)《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是中国近代海关管理权丧失的标志。

(3)《南京条约》附件规定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是外国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的开始。

(4)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丧失统治地位。

(5)《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出绝对平均主义主要表现在平均分配土地的规定。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的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说课讲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说课讲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说课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名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失败原因:主观方面(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自身的腐败现象的增长,也未能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的削弱了天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剖析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剖析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剖析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工业革命到当今时代的众多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对于考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工业革命。

这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能够大规模生产,机器逐渐取代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的兴起,使得工人集中在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铁路和蒸汽船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接下来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资源和市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理论,如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在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断发生。

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同时,工人阶级也逐渐觉醒,开始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如英国的宪章运动。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爆发的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告终。

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在经济方面,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解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高考历史是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涉及众多的知识点。

在这些知识点中,存在着一些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古代史部分是重点之一。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演变,如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展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变革关系。

例如,三省六部制如何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等。

经济方面,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是重点。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到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手工业中的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发展,商业中的市坊制度、货币演变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难点在于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的关系,以及商业发展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思想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重中之重。

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儒家思想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其中的难点在于理解不同思想家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还要能够对比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异同,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长期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迁是重点。

包括政治上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经济上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文化上的西学东渐等。

难点在于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以及各种思潮和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局限。

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的成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决策是重点。

从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党的方针政策都需要深入掌握。

难点在于分析党的决策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党的领导作用。

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分析

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分析

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分析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科目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备受关注。

新高考历史科目的难点知识点是广为学生讨论的话题,本文将围绕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历史的难点中国古代历史涉及的时间跨度广阔,内容繁杂。

其中,秦汉时期是新高考历史中的难点。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册封制度、标准统一的文字、权臣制度等,但也产生了社会矛盾,如暴政、焚书坑儒等行为。

汉朝沿袭了秦朝的一些制度,但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置郡县、选拔贤能、设立丞相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是历史难点。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史的难点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新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生关注的焦点。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其中的难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统治的终结和民主共和的曙光。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兴起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两个事件中的思潮、运动和时代背景都是历史难点。

第三部分:世界史中的难点新高考历史科目中也涉及了世界史的内容。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是难点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冲突之一,涉及多个国家和洲际势力的对抗,导致了欧洲秩序的彻底崩溃。

二战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一场更为广泛和极为破坏性的战争,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原因、参战国家和结果都是历史难点。

结尾部分:新高考历史备考建议针对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学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备考方法。

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与归纳,根据历史事件的推进逻辑,理清其中的关系与影响,掌握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发展过程。

其次,要进行深入的阅读,不仅限于教科书,还要拓宽阅读范围,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模拟考试、历史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

最后,要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复习,做到查漏补缺,避免盲目死记硬背。

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重难点解析集萃

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重难点解析集萃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解析汇集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或扩大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英国----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两年多------四年。

c、侵略区域扩大: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沿海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英法美----英法美俄。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中国沿海并进入中国内地。

c、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采取了哪些手段?结果如何?(1)正当贸易——结果中国出超,英国入超(逆差);原因—自然经济抵制(2)鸦片贸易——结果扭转了逆差;严重危害中国利益,中国禁烟运动(3)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1)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2)客观原因:英国的综合实力强大(3)根本原因: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结论:落后必然挨打,强大才能自卫。

4、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然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外壳”,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是反映封建的政治、自然经济、文化仍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不断壮大。

注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分别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能得到体现第一单元第二课时1、太平天国运动所具备的新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新特点:(1)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殖民侵略; (2)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原因: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4.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来由、原因、及影响来由:最先是为了对付郑成功抗清活动,实行海禁;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海上侵扰,实行闭关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 重点难点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 重点难点归纳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2.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这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40题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40题

中国近代史[重点、难点]40题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意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

这正如当时马克思所说;西方的原始积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发生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西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

列宁所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有个深刻的分析:“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19世纪上半期,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列强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了,它们必然要把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当作下一个掠夺对象。

注意: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要确定根本原因,就要看历史事件所在环境的内部的根本矛盾。

2.“闭关锁国”政策的分析(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

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

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3

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3

第四节清末新政一、新政背景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后,清政府发布了变法改革的谕旨,宣布要参酌西法,实行“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二、新政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2.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三、对新政的评价综观整个新政,就其内容而言,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近代化改革运动。

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些措施只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大。

这使人们对“新政”产生怀疑,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虽说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挽救和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新政措施中有不少是其迫于时势对资产阶级做出的让步,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近代军事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第五节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一、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二、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论战内容对照表第四章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第一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慢慢兴起来。

商办企业主要由一些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投资而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原来的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化而来。

自1869至1894年,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一)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二)发展进程缓慢,主要是日用工业产品。

(三)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第二节著名民族资本企业及其代表人物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办的发昌机器厂;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设立的贻来牟机器磨坊;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设立公和永缫丝厂;1882年徐鸿复、徐润在上海设立同文书局等。

高考历史疑难重点难点解析 中国近代部分 岳麓版

高考历史疑难重点难点解析 中国近代部分 岳麓版

2022届一轮复习知识回扣:中国近代局部一、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不平等条约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以1895年?马关条约?为界〕。

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1〕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2〕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2. 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的对抗斗争和辛亥革命〔1〕对抗斗争主线:在抗争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三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2〕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五个第一: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①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两个阶段: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起,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特点:彻底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③两者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根底。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单元重点难点简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单元重点难点简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单元重点难点简析1.如何理解列强侵华影响的双重性?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还是民族矛盾锋利化的结果?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我国农民战争的最顶峰。

它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中国,而且爆发于远离当时被迫开放的东南五口的广西。

当时,在广西等地,农民没有遭到西方列强的直接掠夺,与列强的矛盾还谈不上锋利,这从拜上帝教宣扬的基督教教义“人人平等”,称洋人为“洋兄弟”可以得到印证,同时1860年之前列强的“中立”态度也可以中外民族矛盾还未被激化。

反过来,清政府为了支付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加紧搜掠百姓,巧取豪夺,渔肉人民,激化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才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总之,当时中外民族矛盾通过阶级矛盾表达出来,还处于附属的地位。

因此,要把1860年以后的太平天国反对列强武装干预与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区分开来。

反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展的结果,是农民运动的开展触及列强在华既得利益,中外民族矛盾激化,而此前列强是企图把太平天国控制在其允许的政治构架之内的。

3.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对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它是以宗教作掩护的反封建斗争的革命思想,拜上帝会是其组织形式。

拜上帝教将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与中国的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它既适合当时农民阶级的认识水平,也得到了西方列强的允诺,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迷惑性,能广泛发动民众,又能防止列强的武装干预,使其处于“中立”状态,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对外国侵略者抱有梦想,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以致当太平军打到上海近郊时,遭到中外反动势力夹击而措手不及,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地主阶级抵抗派与太平天国后期领袖洪仁玕在学西学问题上有何异同?同:他们都是近代西学东渐的开拓者,都是在中国社会日益衰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孕育的,都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在当时冲击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催醒人们认识世界,推动了近代思想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解析汇集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或扩大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英国----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两年多------四年。

c、侵略区域扩大: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沿海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英法美----英法美俄。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中国沿海并进入中国内地。

c、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采取了哪些手段?结果如何?(1)正当贸易——结果中国出超,英国入超(逆差);原因—自然经济抵制(2)鸦片贸易——结果扭转了逆差;严重危害中国利益,中国禁烟运动(3)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1)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2)客观原因:英国的综合实力强大(3)根本原因: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结论:落后必然挨打,强大才能自卫。

4、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然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外壳”,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是反映封建的政治、自然经济、文化仍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不断壮大。

注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分别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能得到体现第一单元第二课时1、太平天国运动所具备的新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新特点:(1)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殖民侵略; (2)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原因: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4.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来由、原因、及影响来由:最先是为了对付郑成功抗清活动,实行海禁;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海上侵扰,实行闭关政策。

原因:根本——落后、闭塞、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其它——清朝统治者自高自大民族狭隘性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有民族自卫作用;消极——阻碍中国与世界交往,造成中国落后第二单元第一课时1、什么叫近代化?生产力: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生产关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转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从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国在开始近代化后,受到哪些力量的阻挠?(1)洋务运动开始了我国近代工业、技术近代化的起步(2)洋务运动开始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3)洋务运动开始了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阻挠力量:外国侵略势力、本国封建主义、分裂局面和战争动乱第二单元第二课时1、甲午中日战争使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状况带来什么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深远影响?(1)从列强侵华来看:①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列强侵华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战前英法为主,战后日本也成为侵华的主要力量;③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勾结为主,战后争夺加剧。

(2)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中华民族的危机——战前列强侵夺中国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危机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近代化进程——①战前地主阶级领导,战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②内容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的觉醒4.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各阶层的影响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戊戌变法;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走上武装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③农民阶级形成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④以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企图以“新政”挽救统治危机5. 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启下.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 (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始第二单元第三课时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是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黄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确立(1)前几次侵略战争,侵略者们都以清政府为对手;这次则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2)前几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有开口通商的内容,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主要目的;这次签订的《辛丑条约》则以加强对清政府和中国的控制为主要目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1、如何认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基本认识:背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腐朽、反动本质充分暴露,引起人民的反清斗争高涨目的——试图通过一些主动的改革,缓和社会矛盾,挽救走向末路的清政府统治内容——新政(1901):派遣留学、编练新军、奖励实业预备立宪(1905):政治体制改革教育改革:⏹1909年各类新式学堂59117所,学生160万,在当时的中国不是小数目。

1905年底,留日学生8000-10000人,其中产生了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造就了不同于传统士人的的新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政治上倾向立宪和革命,并以科学阐述宣传无神论——“一个迷信的民族是不可能进入近代化的”,军制改革:八旗绿营—湘军淮军—新军⏹与新军编练适应,成立各种军事学堂,委派留学生,培养出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军官,对推动中国军制近代化以及后来的革命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蔡锷、蒋方震)。

⏹近代化军队建制和兵种分类、成分变化和知识化程度提高,是一种新的力量。

“清政府想以新军的扩编来稳固其正在动摇中的统治秩序,而新军却不愿为其效忠,而且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变。

所以,新军的产生和扩充,并不意味着清王朝的重新巩固,而是其内在矛盾的继续扩大。

”奖励实业:设商务部、农工商部、邮传部;制订一系列商法;奖励手工艺人和发明家、提倡实业者、投资实业者⏹这些商法虽然在实施过程大多流于形式,但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其经营活动和合法权利提供了某种保护。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05-1910年新设厂矿企业出现新高峰,资本万元以上者209家,与1895-1898年出现过的高峰相比,资本力量更强、投资范围更广。

这实际上使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政治体制改革:裁汰内阁、军机处,设资政院、谘议局、“采取各国君主立宪之制”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清政府逐渐调整和改造了相沿已久的“祖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设置,如资政院、谘议局,是封建政体的异军,这种政治体制的改革尽管是表面的,有形式而无实际效能,但相对于那种“权限不分”、“职任不明”的旧政治体制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

2、该如何理解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含义: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汉人政权——三民主义的前提缺陷:1、没有提出民族平等原则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民权主义含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缺陷:民权缺乏普遍性民生主义含义:保持地主土地私有,核定现地价,将来地价因经济发展上涨时,现地价仍属于地主,涨出的部分归国民所有,即土地国有。

——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缺陷:虽然对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有改变,但没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相同与不同相同——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和要求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爱国救亡是共同的历史起点;目标都是学习西方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对清王朝态度不同:变革或推翻;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同:改良或革命;建立政权的政体不同:立宪或共和;对封建土地制度态度不同:保留或改变共同点: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

主张:借助西方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爱国、进步结果:失败了,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失败原因:主观阶级局限,客观反动势力的破坏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中国近代化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1)政治近代化里程碑: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国家政治形态、政权形式上实现了近代化的突破—由封建专制政体转化为形式上的民主共和政体。

(2)经济近代化里程碑: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多种条件,实业救国蔚然成风,民族资本主义在此后获得一次显著发展。

(3)思想文化上:普及了民主共和观念,思想解放继续深入,追求民主共和成为思想主流。

6、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1)革命纲领上:三民主义中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纲领。

(2)政权建设上:与旧官僚立宪派妥协。

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控制地方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中也混入不少旧官僚、立宪派。

对袁世凯步步妥协。

(3)外交上: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7、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条件(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实力;(2)列强扶植其作为新的代理人(英国);(3)立宪派和旧官僚为自身利益希望其出面平息动荡(张謇);(4)革命派内部意见分歧,(尤其在武昌之战后)妥协思想占上风(黄兴);(5)袁世凯个人的计谋8、封建君主专制与封建制度有何不同?封建君主专制是一种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包括封建政治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封建思想文化制度。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以辛亥革命中清帝的退位为标志。

而封建制度的结束则是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9、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有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同盟会(2)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指导——三民主义(3)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第三单元第二课时1、关于对北洋军阀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