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原理

合集下载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预防是确保生产、工作和生活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包括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管理、配备安全设施、教育培训员工、制定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

一、消除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步骤。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消除。

二、控制事故风险控制事故风险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风险评估机制,对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对于高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强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配备安全设施配备安全设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企业或组织应该根据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备、消防器材等。

对于关键设备和场所,应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

五、教育培训员工教育培训员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六、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企业或组织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同时,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七、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是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

12个预防控制事故的原理,你会几个?

12个预防控制事故的原理,你会几个?

12个预防控制事故的原理,你会几个?在广为人知的杜邦公司十大安全理念中,有一条叫做“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

该理念,几乎算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追求。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尽管安全工作者都推崇“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理念,但面对国内外屡屡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者难免产生疑惑——所有事故真的都可预防吗?要预防事故,首先需要学习、掌握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原理,下面和大家分享12种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工程技术原理。

一、消除潜在危害原理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这是一种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

其基本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系统、技术和工艺,以达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的目的。

例如:用不可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进机械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等。

二、降低潜在危害因素数值原理当系统危险不能根除时,尽量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时后果严重程度。

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侧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以控制危险发生等。

三、冗余性原理即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

例如: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安装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等。

四、闭锁原理即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

例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五、能量屏障原理即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

例如: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六、距离防护原理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例如:接触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的工种,可采用扩大距离以减轻职业危害,此外还有化工厂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控制危险距离。

七、时间防护原理将人暴露于存在危险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内。

事故致因理论及预防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及预防原理

04
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知识
包括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等。
安全意识
培养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和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 安全观念。
安全态度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遵循安 全行为准则。
安全教育的形式
课堂教育
通过集中授课、讲座等形式,向员工传授安全 知识。
宣传教育
评估与改进
对培训和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以提高应急救 援水平。
谢谢观看
减轻事故后果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 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和资源调配 等事项。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 应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 救援工作。
配备应急救援设施
根据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后果,配备相应 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材,如消防器材、医疗 急救箱等,以减轻事故后果。
03
安全工程技术措施
机械安全技术
总结词
机械安全技术是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包括 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
详细描述
机械安全技术涉及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旨 在确保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并且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设计阶 段需要考虑机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机械 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安全运行。制造阶段需要严格控 制机械的制造质量,确保机械的性能和安全性。使用和 维修阶段需要定期检查机械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修 复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机械的安全运行。
工业防尘技术
总结词
工业防尘技术是预防工业粉尘危害的关键,包括粉尘 控制、通风除尘等方面的技术和措施。

安全学原理——第六章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

安全学原理——第六章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
眼于防止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并以此提出了防止能量逆流于人 体的措施。包括:
2、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
(1)限制能量。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 大的能源。 (3)防止能量积聚。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能量释放。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提高防护标准。 (11)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 。 (12)修复和恢复。
3.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唯一的、积极的办法是防患 于未然,因为只有完全防止了事故出现,才能避免由事故所引 起的各种程度的损失。
对于已发生伤害或损失的事故及未发生伤害或损失的险肇事 故,均应全面判断隐患,分析原因。最终才能准确地掌握发生 事故的倾向及频率,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防对策。
根据安全科学思想,预防事故的发生分4个层次。 第1个层次是根除、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这是最理想的方法; 第2个层次是采用隔离故障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 第3个层次是个人防护; 第4个层次就是事故应急救援。
3.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排除妨碍生产的因素,促 进生产的发展;二是排除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者是从经济效益考虑的,后者是从保护劳动者考虑的。
3.事故的预防原则
4.“四不伤害”原则 四不伤害”原则包括: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1)“不伤害自己”原则 不伤害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由于自已的疏忽、失
误而使自己受到伤害。它取决于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对工作 任务的熟悉程度、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精神状态、作业 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
根据安全科学思想,预防事故的发生分4个层次。 第1个层次是根除、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这是最理想的方法; 第2个层次是采用隔离故障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 第3个层次是个人防护; 第4个层次就是事故应急救援。
3.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排除妨碍生产的因素,促 进生产的发展;二是排除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者是从经济效益考虑的,后者是从保护劳动者考虑的。
3.事故的预防原则
4.“四不伤害”原则 四不伤害”原则包括: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1)“不伤害自己”原则 不伤害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由于自已的疏忽、失
误而使自己受到伤害。它取决于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对工作 任务的熟悉程度、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精神状态、作业 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目录
Contents
1
事故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原理
2 事故预防的方法
1
事故可预防原理
“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1.事故的可预防性
事故的可预防性,也就是“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是科学的安 全理念。就某一起事故而言,如果预先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 施,可以避免事故发生。那么,当我们预先对工作场所、设备 等所有工作对象、劳动工具以及人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 的危险辨识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则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3.事故的预防原则
2.“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 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关系。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
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我们可按下述事 故与原因的关系,去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损失←事故←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1.预控原理:事故预防的首要原则是预先通过风险评估和安全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和危险因素,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全员参与原则:事故预防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应该充分调动每个人对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意识。

3.预防为主原则:事故预防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4.综合治理原则:事故预防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涉及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安全设备等多个方面,通过多元化的预防措施,全面提升安全水平。

5.风险识别与控制原则:事故预防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6.连锁原理:事故往往是一个连锁反应引起的,一次小的事故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控制,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事故。

因此,事故预防需要重视小事故的处理,防患于未然。

7.规范原则:事故预防需要建立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流程,员工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杜绝违规行为。

8.持续改进原则:事故预防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和方法,及时纠正和处理事故隐患。

基于以上原则,事故预防有以下基本原则:1.知识原则:员工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置措施,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预防原则: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工艺改进等技术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3.教育原则: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落实安全责任到位。

5.监督原则:强化安全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追究责任,并进行整改。

6.控制原则: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品、危险区域进行严格管控。

7.反馈原则:建立事故隐患上报和事故调查制度,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

8.风险评估原则:在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分析,确保工程、设备和工艺的安全性。

浅析预防事故原理

浅析预防事故原理

浅析预防事故原理1、预防事故原理的含义预防,其本质是在可能发生意外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场合,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

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

对于我们企业或班组来说,事故预防的具体做法是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就是把安全管理的重点由机关下移到基层,下移到班组,班组应当是预防事故的重点,那么班组长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关口前移就是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包括事故隐患的及时消除与整改、事前的教育、事前的检查、事前的预案、事中的落实、事后的总结评比。

2、预防事故原理的原则(1)偶然性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环境破坏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了,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即原因和结果。

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隐患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消除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所以要努力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工具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的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3)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

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一开始就从工艺和设备、设施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05
06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整改
事故预防的宣传与教育
宣传教育是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事故 预防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
提供安全咨询和指导服务
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包括 制作安全宣传资料和海报 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和评估
04
事故预防管理体系
事故预防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隐患难以彻底消除
由于工业生产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采用了先进的事故预防技术,一些安全隐患可能仍然难以彻底消除。因此, 需要不断提升预防技术的精准度和覆盖面。
员工安全意识不足
要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安全预防工作中来,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 训。
未来事故预防技术的发展方向
2023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目 录
• 事故预防基本概念 • 事故原因分析 • 事故预防技术 • 事故预防管理体系 • 事故预防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事故预防基本概念
事故预防的定义
事故预防是指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因素 ,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事故预防不仅关注个体安全,还注重整体安全,提高整个系 统或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关人员访谈
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可以了 解到更多关于事故原因的信息。
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 规律和趋势,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因 果关系,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将事故作为一个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 及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06
结论与展望
事故预防原理的意义与价值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

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
3.风险(Risk)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 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事故是意外 事件,事件包括事故。
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 5.隐患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 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 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 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 就要予以消除。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 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 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人 物 不安全状态 管 理 失 误 不安全行为 起因 物 加害 物 事故
行为人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 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根本原因是 管理失误。 预防控制事故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从控制间接因 素入手,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 防止事故的发生。
当日早晨8时03分,282拖轮靠近“渤二”准备带缆,但 因海浪大,失败;8时59分,第二次带缆成功,随即降船。 10时44分开拖。20时以后,风力逐步增强,由于干弦低,甲 板没在水里。25日晨2时10分,通风筒被打坏,海水涌进泵 舱,3时10分至20分,“渤二”用明码报局电台“我船开始 下沉”,几分钟后,又用内部频率发出“SOS”(呼救信号)3 次,同时告282拖轮救人,3时35分后,282拖轮已看不到 “渤二”灯光,“渤二”已翻没海中。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一 种表面的现象。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深层原因的征兆。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 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 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 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陷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 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可能及实际可能的 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

【专业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理

【专业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理

【专业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理在具体的事故预防工程技术对策中,一般要遵循如下技术性原理。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

其基本的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火索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除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一旦系统发生事故,将使其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

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

(3)冗余性原理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

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

(4)闭锁原理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

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5)能量屏障原理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

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6)距离防护原理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可采用这一原则减小其危害。

化工厂建在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的危险距离控制,均是这方面的例子。

(7)时间防护原理是使人暴露于危险、在有害因素存在的地方停留的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之内。

如开采放射性矿物或进行有放射性物质参与的工作时,缩短工作时间;粉尘、毒气、噪声的安全指标,随工作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8)薄弱环节原理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 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2、个体防护 3、薄弱环节 4、避难与援救
第41页
•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其作用在于把被保
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具体 地,隔离措施包括远离、封闭、缓冲三种措施。
系数的基本思想是,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 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 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第25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耐失误设计 1、利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防止安装、连接操作 失误 2、采用联锁装置防止人员误操作 • 紧急停车装置 • 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人员不能发生操作失误 • 采用联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
第26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警告 1、视觉警告:亮度、颜色、信号灯、标志等 2、听觉警告 3、气味警告 4、触觉警告
第29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1、职业适合性分析 职业适合性分析是确定职业适合性的方法,通过分 析某种职业的任务、责任、性质等特征,确定职业对人 员的具体要求;分析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确定人员 适合于什么职业。
第30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2、职业适合性测试 职业适合性测试是在确定了某种职业的职业适合性的 基础上,测试人员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该种职业的要求。 职业适合性测试包括生理功能测试和心理功能测试两 方面的测试。
按当事者的态度逻辑地决策 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
认为可能性小 操作的设计 矛盾的表示、操作
在某种状态下承受负荷的能力
决策错误
人机学 原因
人失误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

(一)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蓦地发生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者永久性终止,同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有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之分。

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滑坡、龙卷风等引起的事故。

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种事故既然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能够预防。

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特性和规律,并能合理应用,事先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普通来说事故具有以下特性:1.因果性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各种危(wei)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产中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物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以及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 .偶然性事故具有偶然性,是说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

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

事故的随机性表明它服从统计规律,于是可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依据。

3 .潜伏性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或者还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好像一切都处在正常和平静状态。

但是生产中的危(wei)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些危(wei)险因素未被消除,事故总会发生的。

事故的这一特征要求人们消除盲目性和麻痹思想,常备不懈,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充分辨识潜在危(wei)险因素,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危(wei)险因素转化为事故。

(二) 伤亡事故致因理论1 .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 多年前统计了55 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 件,轻伤48334 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事故的比例为1 :29 :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

安全生产工作原理有哪些

安全生产工作原理有哪些

安全生产工作原理有哪些安全生产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原理、防护原理、监测原理和应急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原理。

一、预防原理预防原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先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害,从而实现保障生产安全的目标。

预防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抓住事故链条的主要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事故通常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只要在其中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和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和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权限,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

4. 进行风险评估和事故预测分析。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和事故预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防护原理防护原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和隔离,从而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防护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可能造成危险的设备、材料和工作场所进行安全设计和排布,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2. 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减轻事故对员工的伤害。

3. 制定和实施特定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作业的安全。

三、监测原理监测原理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

监测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警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 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和工具,如测温仪、测压仪、气体检测仪等,对生产参数、压力、温度、气体等进行监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四、应急原理应急原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安全生产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是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一、事故可以预防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导致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修设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等措施来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企业应该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例如,对于某些危险区域或设备,可以设置警示标志、安装防护装置、定期检查等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安全。

三、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可以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对于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品的管理、应急预案等都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规定,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五、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

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活动、建立安全奖励机制等方式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是指个别 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第8页
•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H. Woods)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三种统计分 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 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 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 • 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ty)
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降低其危险性。
第39页
•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3、隔离 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有分离和屏蔽两种。 前者是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分离,防止一旦相遇则可
能产生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
物质相遇;后者是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约束
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40页
三、 安全技术措施
第37页
•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 生。但是,人们不能消除系统中所有的危险源,只
能根据具体的技术、经济等条件,消除其中的部分
危险源。
第38页
•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受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有些 危险源不能被彻底根除,这时应该设法限制它们拥
第18页
•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
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 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 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管 理 失 误
个 人 原 因
工 作 条 件
不 安 全 行 为
不 安 全 状 态




第14页
• 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人 物 不安全状态 管 理 失 误 不安全行为 起因 物 加害 物 事故
行为人
第15页
•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 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 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 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
• 事故致因理论 • 防止人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 安全技术措施
• 现代安全管理
第6页
一、事故致因理论
1.1 事故致因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如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等) •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如能量意外释放论等) • 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第7页
1.2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 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
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 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 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
的问题。
第1页
“事故”的概念
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摘自H.W.海因里希、F.伯德 《事故预防》
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
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第16页
•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管理失误 个人原因、环境原因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能量或危险物 质意外释放
事故
第17页
•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 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 措施使其风险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 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人失误
事故
伤害;损坏
才能; 身体、精神状态; 药物、 酒;工作压力、疲劳
任务、信息; 担心、风险性 在某种状态下承受负荷的能力 过负荷
动机、态度; 兴奋、生物节律
管理方面缺陷 方针 责任 监督 检查 训练 对风险的认识 其它
第22页
2.2 防止人失误 从预防事故角度 , 可以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防止人 失误:
第21页
2.1 人失误致因分析(皮特森的人失误致因分析)
同事的压力;上级的评价;个人 的价值 性情、精神; 方面问题 按当事者的态度逻辑地决策
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
决策错误
事故造成的后果、事故的发生 方面问题 尺寸、力; 范围、感觉 一致性;人的能力;希望的操作
认为可能性小
操作的设计
人机学 原因
矛盾的表示、操作
第2页
• 行人甲看见香蕉皮,保持正常步伐小心跨过,未碰撞 其他行人。 • 行人乙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下后,身体恢复平衡, 未碰人,无损伤,继续前进。
• 行人丙带着一瓶酒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下后,打碎
酒瓶后,身体恢复平衡,无伤,继续前进。 •行人丁踩在香蕉皮上,滑倒,手被划破。 • 行人戊踩在香蕉皮上,跌断手腕骨, 撕破裤子。
第9页
他们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
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 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 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 事故遭遇倾向论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
关,而且与生产条件有关;与工人的年龄有关;与工人 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 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是指某些 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第32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
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 防止人失误的重要途径。 安全教育、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提 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 自觉性。 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 使广大职工掌握工业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 术,搞好事故预防,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第25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耐失误设计
1、利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防止安装、连接操作
失误
2、采用联锁装臵防止人员误操作
• 紧急停车装臵 • 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人员不能发生操作失误 • 采用联锁装臵使人失误无害化
第26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警告
1、视觉警告:亮度、颜色、信号灯、标志等 2、听觉警告
第31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3、职业适合性与人员选择
选择能力过高或过低的人都不利于事故预防。一个
人的能力低于操作要求的水平,则由于他没有能力正确
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而不能胜任工作,还可能发 生人失误;反之,当一个人的能力高于操作要求的水平 时,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 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而发生人失误。
第29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1、职业适合性分析 职业适合性分析是确定职业适合性的方法,通过分 析某种职业的任务、责任、性质等特征,确定职业对人 员的具体要求;分析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确定人员
适合于什么职业。
第30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2、职业适合性测试 职业适合性测试是在确定了某种职业的职业适合性的 基础上,测试人员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该种职业的要求。 职业适合性测试包括生理功能测试和心理功能测试两 方面的测试。
第35页
三、 安全技术措施
•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 •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 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 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 故障——安全设计
第36页
三、 安全技术措施
3.1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 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 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失误的各种原因因素,防
止出现人失误;
• 在一旦发生了人失误的场合,使人失误不至于引 起事故,即使人失误无害化; • 在人失误引起了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 减小事故损失。
第23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用机器代替人
机器的故障率一般在10-4~10-6之间
人的故障率一般在10-2~10-3之间
算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可以通过减少承受的应力、增加强度等办法来增加安 全系数。
•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
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基本原因
第12页
•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遗 传 环 境
人 的 缺 点
不 安 全 行 为
不 安 全 状 态




第13页
•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
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具
体地,隔离措施包括远离、封闭、缓冲三种措施。
第42页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2、个体防护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也是一种隔
离措施,它把人体与能量或危险物
质隔开。
第43页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3、薄弱环节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
第3页
行人乙、丙、丁、戊都属于事故——踩在香 蕉皮上滑倒。 • 行人甲未发生事故。 • 行人乙属于无伤无损事故,可谓“小不 幸”。 • 行人丙属于人无伤、有物质损失的事故。 • 行人丁属于无物质损失的小伤事故。 • 行人戊属于有物质损失的大伤(致残)事 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