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 专题7 第3课 检测

合集下载

2015-2016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 专题7 第3课 检测

2015-2016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 专题7 第3课 检测

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 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

”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时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中“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两项相比较,从“随心所欲,自我吹嘘”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

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 C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口号,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口号。

3. 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案 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A项正确。

但其改革仍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时间不符。

4.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斯大林模式B.苏联政局的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私有化,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允许私有,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故选D项。

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七人民版必修2

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七人民版必修2

专题检测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一度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那一时期的主张( )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五年计划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解析据题干可知列宁当时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再依据时间“十月革命爆发后”可知B 项在主张和时间上均符合题意。

答案 B2.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③废除实物分配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比较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实行实物分配制,③不符合史实,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 A3.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

为改变这种缺粮的状况,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余粮收集制 B.实行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解析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为改变粮食短缺的状况,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符合题意;B项开始于1921年,C项开始于1927年,D项发生在1955年。

答案 A4.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在这里,“退一步”是指(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放弃社会主义原则C.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放弃市场经济体制解析20世纪20年代,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不符。

答案 A5.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校本练习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校本练习

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选择题1. 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B.强调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2. 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3.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4.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5. 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这一决定( )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6. 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 )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7. 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练测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练测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D.超过农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

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时期D.农业集体化时期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B.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被取消,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6.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7.下列对苏联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幅度提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率,压缩消费率B.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向农民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C.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D.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吸收居民资金8.在苏联进行农业逐步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政策的变化B.农民拒绝交纳粮食C.工业发展过快,对粮食需求量大幅度增加D.由于战争破坏,粮食产量过低9.下列对苏联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B.促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摈弃D.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10.斯大林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在经济方面的根源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B.无视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及价值规律的作用C.强调国家资金积累,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加强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推行指令性经济计划11.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12.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

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2.前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3.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 “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

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

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的是()A.英国的工业革命B.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4.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5.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检测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检测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 专题检测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七)(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

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

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3.(河北保定高一检测)苏共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C.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D.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4.(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反映了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以1913年为100)。

结合所学判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B.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电煤钢产量大幅增长缘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提高了谷物和家畜的产量5.(湖北荆门高一检测)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

这表明( )A.苏俄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B.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的意识形态色彩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6.(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选择题1.(2分)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紧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的确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接着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试验”。

苏联的“独特试验”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2分)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包括①将企业收归国有②实行新的土地政策③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4.(2分)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斗争B.把革命志向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复原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5.(2分)2019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

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头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6.(2分)1970年,苏联闻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推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7.(2分)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旁边村落的农夫,许租给他们运用,而以他们全部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单元复习练习题(有答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单元复习练习题(有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宣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宣告失败”,即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符合题意;而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故C不正确;“十月革命”是成功的,故A不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时,列宁已经逝世,故B不正确。

答案:D2.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表明,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引起农民的不满,故选D项;A、B两项和材料要求不符,C项错误。

答案:D3.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是() 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故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列宁()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D.意识到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解析:材料中列宁认为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最终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 专题7 第1课 训练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 专题7 第1课 训练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基础巩固1.在某一阶段里,列宁形成了“直接过渡”的思想,也就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

在这一阶段实施的措施是()A.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恢复商品流通C.实行粮食税D.废除实物配给制答案 A解析从题干信息“直接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可判断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项中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是A项。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②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③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后退一步”是指恢复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其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①错误;④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与此无关。

3.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答案 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以了解到,列宁认为应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发展商业,这反映了列宁主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故选B项。

4.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和所学史实,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7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7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2

专题同步检测——(7)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与教训1、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2、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必须无条件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国内所有的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这信息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应国内战争需要而产生B.从开始实施就是错误的C.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D.无法真正建成社会主义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4、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

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6、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

2015-2016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专题7第2课检测

2015-2016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训练专题7第2课检测

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工业产品与农产1.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

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建设。

2.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由题目中的信息“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可知作者对斯大林模式持肯定的态度。

故排除A项。

斯大林模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直至苏联的解体才宣告结束,故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对俄国的贡献不仅仅在航天工业上,故排除C项。

本题应选D项。

3.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答案 B。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题演练(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题演练(共34张PPT)

10.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 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
C 地改变”的是( )
A. 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C. 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2.1928年,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后,斯大林 认定危机是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造成的,他 认为基本农民群众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一直在走 “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个体农民是最 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斯大林的上述认识(
C )
A. 说明苏联政权面临严峻的困难 B. 体现出苏联阶级斗争形势严峻 C. 预示着苏联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D. 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步伐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1.卡通画家DavidLow在20世纪30年代访问 苏联时,曾画了一幅漫画:一名集体农场女 工,“心不在焉地在给一台拖拉机挤奶”。
A 这幅漫画说明当汉时代苏联( )
A. 计春划秋战经国 济体制的粗糙性 B. 新经济政策的急于求成 C. 战时共产主义的拙劣性 D. 赫鲁晓夫改革的速成性
9.“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 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
B 做生意”主要指( )
A.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11.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 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 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 阶级家庭出生的学生人数从总数l/4 增加到了l/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

人民版必修2 _版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素养评价(原卷板解析版)

人民版必修2 _版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素养评价(原卷板解析版)

专题素养评价(七)(专题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广东学业考)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苏联模式2.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谁若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

”后来针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C.实行大中企业国有化D.实行农业集体化3.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4.下图寓意是( )美国1933年有关苏联的漫画A.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B.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补偿训练】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施并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胜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这些都足以说明“苏联模式”( )A.优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B.具有实用和高效的特色C.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D.自身能克服各种弊端5.(2020·深圳高一检测)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民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专题七 专题整合
专题七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专题七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3)二战后 ①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②措施: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 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一些成 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做了一些修补;戈尔 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专题七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2)1928~1953年 ①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②措施:“斯大林模式”。 ③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 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④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 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 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专题七 专题整合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民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与世界经济危机。解答 本题一是注意数据变化趋势,粮食减产,但出口增多;从中 体现出斯大林体制形成时期农业集体化生产来为工业化服务 的特点;二是注意时间1930-1931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苏 联通过出口粮食换取外国技术工业产品,增强工业力量。由 此可知A正确。B、C、D单纯从粮食进出口的数据无法说 明。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3.1991年12月25日,红白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 67年B. 69年C. 73年D. 74年4.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A.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C.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5.“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C.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D.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6.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7.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

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提升练(七)人民版必修2

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提升练(七)人民版必修2

专题提升练(七)一、选择题1.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题目材料反映的是在苏联斯大林体制下,在开展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与工业品比价大幅下滑和国家以大幅度低于成本价收购农产品的情况,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A、B 的情况,故不符合要求;斯大林体制利用行政计划抛弃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

答案 D2.1964-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1964-1982年间“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活力衰退,故应选A项。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由此排除B项;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答案 A3.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等信息,反映了苏俄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

答案 B4.《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高考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 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威胁之下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3.“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企业不论大小,全部收归国有B.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C.取消自由贸易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5.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6.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①实行粮食税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④允许自由贸易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士兵的反对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苏俄当时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8.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

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 项错误。

答案:A2.(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

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题干中人们背口袋往城市运粮以解决粮食问题或其他物品短缺问题,结合“1918~1919年”可知,苏俄此时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影响了民众生活,“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正说明“背口袋的人”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918~1919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措施,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 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
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

”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时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中“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两项相比较,从“随心所欲,自我吹嘘”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

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口号,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口号。

3. 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
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 A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A项正确。

但其改革仍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时间不符。

4.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斯大林模式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私有化,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允许私有,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故选D项。

5. 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
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

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 B
解析结合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民主、公开性”的信息,可知在考查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6. 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
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
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
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
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答案(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