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IT和信息管理投资占比:衡量企业对于IT和信息管理的投资水平。
这个指标可以考虑企业在IT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
入比例。
2.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衡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包括企业
在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3.信息系统效率: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包括用户响
应时间、系统故障率、系统维护成本等指标。
4.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
安全等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培训等指标。
5.信息化管理水平: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管理、IT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果:衡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
包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等指标。
7.信息化支撑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人员
的素质、信息技术开发能力、IT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不
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重视和侧重点。
在设计和使用指
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管理体系,以及行
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落地。
通
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信息化投资,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指数与测度的指标体系
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后改为《数字经济2000》系列),研
究IT对增长、通胀和就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的作用机理。报
告采集数据,得出结论,认为IT对“新经济”起决定作用。
由于该报告得到美国最高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它的第二份报
告改由副总统亲自发布。美国商业部目前还定期公布电子商
务统计数据。
(3)鉴于信息化指标工作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美
固定投资占同期 硬件,网络建设、维护与升级及
固定资产投资的 其它相关投资,反映信息技术应
比重
用水平
15 信息产业增加值 信息产业增加值主要指电子、邮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占GDP比重
电、广电、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
统计
增加值,反映信息产来的地位和
作用
16 信息产业对GDP 该指标的计算为:信息产业增加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增长的直接贡献 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中当年
统计
率
新增部分之比,反映信息产业对
国家整体经济的贡献
17 信息产业研究与开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对信息产业 百分比
发经费支出占全国 的发展政策。从国家对信息产业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 研发经费的支持程度反映国家发
出总额的比重
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力度
类系统中的“信息产业”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联合国推荐的
信息产业辅助分类,并以此进行国际比较。我国在修订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时,也将参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中的“信
息产业”,制定我国的信息产业相关分类。
2、美国
(1)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
1999年5月25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直接
要求下,美国商务部邀请全国专家,在华盛顿举办了围绕
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指标说明
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指标说明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是评估一个组织或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信息化评测体系由多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都有其具体的含义和评估方法。
下面将对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的常见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1.信息化战略目标指标信息化战略目标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在信息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水平。
包括信息化规划的长远性、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战略目标的明确性和实施可行性等方面。
2.信息化投入指标信息化投入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水平。
包括信息化预算占比、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更新率以及人员培训费用等方面。
3.信息系统建设指标信息系统建设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水平。
包括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备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4.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
包括信息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和开放程度等方面。
5.信息化人才指标信息化人才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内部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水平。
包括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和专业技能、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以及员工信息素养的提升等方面。
6.信息化应用指标信息化应用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包括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性、应用效果和创新性等方面。
7.信息化管理指标信息化管理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对信息化活动的管理水平。
包括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规范性、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效率、对信息化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等方面。
8.信息安全指标信息安全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对信息安全的保障水平。
包括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策略、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措施以及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等方面。
9.信息化服务指标信息化服务指标主要衡量组织对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包括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用户满意度和投诉反馈以及信息化服务创新等方面。
以上是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的一些常见指标,每个指标都反映了组织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2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一、广西创新型企业必备门槛条件申请评价创新型企业必须符合4个全然条件,即:〔一〕研发经费投进强度到达一定标准,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研发费用占当年主营业务收进的5%以上,其他类型的企业研发经费投进强度达3%以上。
〔二〕过往3年内必须有制造专利申请。
〔三〕过往3年内必须推出过新产品〔工艺、效劳〕。
〔四〕企业设立有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二、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体系构成。
三、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讲明〔一〕研发经费投进强度研发经费投进强度要紧是指研发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进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3%。
本次评价采纳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对研发经费的统计口径。
研发经费包括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用于内部开展研发活动〔根底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展〕的实际支出。
包括用于研发工程〔课题〕活动的直截了当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发活动的治理费、效劳费、与研发有关的全然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
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回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托付外单位进行研发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研发经费外部支出是指报告期内本单位托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支付给对方的经费。
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二〕R&D人员强度研发人员强度,用于反映企业投进研发的人员队伍力量。
研究开发人员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研究、治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工程〔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治理人员和直截了当为工程〔课题〕活动提供效劳的辅助人员。
〔三〕千名研发人员拥有知识产权量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知识产权量要紧是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与企业千名研发人员数量的比。
研究开发人员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研究、治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工程〔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治理人员和直截了当为工程〔课题〕活动提供效劳的辅助人员。
基于信息化测度的信息资源度量指标体系研究
将选取四种具有代表性 的信息化测度方法 , 对其中使用到的 信息资源指标进行 系统地 比较分 析, 以此为基础 . 并 建立信 息资源度量指标 体系。
好地对信息化测 度 中的信息 资源 指标进 行分 析 , 在本研 究 中. 将信息资源做广义的理解。
第2 9卷 21 l 0 0年 2月
情
报
杂
志
J OURNALOF I EUlGENCE NT J
V 12 o. 9 Dc e. 2 O Ol
苍哥锘垂
度的谨禽诱活度量指标体系 研宓
王 洋 刘 尧 侯典磊
(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郑州 400 ) 5 0 2
收 稿 日期 :O O 0 — 6 2I一6 0
潜力这两个角度去 度量 信息资 源。2 0 0 1年 。 开大学 的朱 南
红提 出信息资源的测度体 系 ] 应包括 信息本身 、 信息人 员、
信息设备 、 信息系统及信息 网络 五项 测量要 素。2 0 , 0 3年 湘 潭大学的刘灿姣 、 陈能华在 研究信息 资源测度 时 。 对信 息资
足。
关 键词
信 息化 测 度 G 0 23
信息资源度量
指标 体 系 A 文 章 编号 10 — 9 5 2 1 )0 6 0 0 2 16 (00 0 7 — 4
中 图分 类号
文 献标 识 码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 的飞速 发展 。 会形态正在 从工业 化 、 社 机 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 人们 已经 步入 了一个 全新的信息 时代。 如今信息技术 已经渗透 到人们工作 、 生活 的各个领域 。 社会 活动无处不充斥着 丰富的信息资 源。信息资源作 为一种稀
广西政务云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广西政务云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广西政府积极探索并推行政务云服务。
政务云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具有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加强信息安全等诸多优势,对于广西政府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为了确保政务云服务的有效落地和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全面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政务云服务的各个方面,如服务质量、安全性、故障处理等,以及参与单位的履责情况等内容。
2.可衡量性:指标体系应设计具体可衡量的指标,能够通过量化数据进行评估和对比。
3.相关性:指标体系应与广西政府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相契合,以指导政务云服务的实施和改进。
4.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设计应具备操作性,能够方便政府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和评估。
三、指标体系内容1.服务质量指标-响应时间:政务云服务平台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包括登录时间、业务处理时间等。
-可用性:政务云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稳定性:政务云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和故障处理能力。
2.安全性指标-数据加密:政务云服务平台对数据的加密程度和安全性。
-访问控制:政务云服务平台对用户访问的控制和权限设置。
-审计追踪:政务云服务平台对用户操作和系统日志的审计和追踪能力。
3.故障处理指标-故障响应时间:政务云服务平台对故障报告的响应时间。
-故障处理效率:政务云服务平台对故障的处理速度和结果。
4.参与单位履责指标-合规配合度:各参与单位对政务云服务相关政策和要求的合规配合情况。
-信息共享度:各参与单位对政务云服务信息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控制措施:各参与单位对政务云服务的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
四、指标体系应用1.绩效考核:通过对各指标的评估和对比,对政务云服务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参与单位优化服务质量和提升工作水平。
2.问题改进:根据指标评估结果,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单位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政务云服务的整体水平。
信息主体素质测度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信息主体素质测度指标体系框架设计◆许红健文章论述了信息主体素质测度的内容框架及发展框架,并从教育投资指标、受教育水平指标、知识创新素质指标和信息应用素质指标四个方面对具体指标的选择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意在说明将信息主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测量,对于社会信息化测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主体素质测度指标框架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了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了项重要工作,而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开展客观上要求一套科学的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以便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应将信息主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测量。
这对于社会信息化测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主体素质测度的内容框架信息主体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般科学文化素质、知识创新素质和信息应用素质。
知识创新素质主要是指在与信息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领域掌握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
信息主体的知识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在相关领域从事创新活动的知识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知识创新主要研发部门完成,所以信息主体知识创新素质测度主要是针对社会研发部门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和产出进行测度。
信息应用素质主要是指信息主体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和发掘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图1 信息主体素质测度的内容框架体系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的信息主体素质测度着眼于宏观,将整个社会的信息主体看作一个整体,其测度对象是社会信息主体素质总体的水平。
其指标的设计也不能过细,而应该把握住关键点,抓住那些能够反映社会信息主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指标。
信息主体素质的测度是对全社会信息主体的一般文化素质、知识创新素质和信息应用素质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估和判断。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组指标体系。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对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平台等一系列设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电信网络覆盖率、宽带接入速度、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等。
1.电信网络覆盖率:衡量城市电信网络的普及程度,可以采用人口覆盖率和地理覆盖率两个指标。
3.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评估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包括数据中心数量、机架容量、供电和供冷能力等。
4.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考察城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程度和覆盖范围,包括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
二、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信息资源管理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包括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共享和开放利用等环节。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放程度等。
1.信息资源的数量: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政府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社会组织数据等。
2.信息资源的质量:考察城市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包括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等。
3.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程度,包括开放数据平台的建设、数据开放政策等。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信息化应用是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系统。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行业应用覆盖率、应用成效和推广应用情况等。
1.行业应用覆盖率:考察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覆盖情况,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
2.应用成效:评估信息化应用的成效和效益,包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3.推广应用情况:考察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推广情况,包括应用系统的数量、使用率等。
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指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保证,涉及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5)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5)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5)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5)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5)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5)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5)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5)3.1 网络基础设施 (5)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5)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5)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5)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5)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5)4.3 供应链管理(SCM) (5)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5)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5)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6)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6)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6)7.3 人才激励机制 (6)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6)8.1 项目规划与立项 (6)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6)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6)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6)9.1 IT运维管理 (6)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6)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6)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6)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6)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6)10.3 合规与审计 (6)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6)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6)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6)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6)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6)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6)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7)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8)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8)2.1.1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8)2.1.2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 (8)2.1.3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 (8)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9)2.2.1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构成 (9)2.2.2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9)2.2.3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实施与优化 (9)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9)2.3.1 信息化政策的作用与制定原则 (9)2.3.2 信息化制度的类型与内容 (10)2.3.3 信息化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0)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10)3.1 网络基础设施 (11)3.1.1 互联网基础设施 (11)3.1.2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 (11)3.1.3 城域网与局域网 (11)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1)3.2.1 数据中心建设 (11)3.2.2 云计算平台 (11)3.2.3 云计算应用 (11)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11)3.3.1 计算机设备 (12)3.3.2 服务器设备 (12)3.3.3 存储设备 (12)3.3.4 网络设备 (12)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12)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12)4.1.1 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12)4.1.2 ERP系统的实施与优化 (12)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13)4.2.1 CRM的核心功能 (13)4.2.2 CRM的实施与评估 (13)4.3 供应链管理(SCM) (13)4.3.2 SCM的实施与优化 (13)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14)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14)5.1.1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14)5.1.2 信息化质量管理 (14)5.1.3 信息化设备管理 (14)5.1.4 信息化物料管理 (14)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14)5.2.1 信息化市场调研 (14)5.2.2 信息化广告传播 (14)5.2.3 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 (15)5.2.4 电子商务 (1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5)5.3.1 信息化招聘与选拔 (15)5.3.2 信息化员工培训 (15)5.3.3 信息化绩效管理 (15)5.3.4 信息化员工关系管理 (1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1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15)6.1.1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 (15)6.1.2 数据治理框架 (16)6.1.3 数据标准化 (1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16)6.2.1 数据质量概述 (16)6.2.2 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6)6.2.3 数据分析 (17)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7)6.3.1 数据安全 (17)6.3.2 隐私保护 (17)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17)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7)7.1.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8)7.1.2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 (18)7.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18)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18)7.2.1 完善培训体系 (18)7.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8)7.2.3 提高培训质量 (18)7.3 人才激励机制 (18)7.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19)7.3.2 建立晋升通道 (19)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9)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19)8.1.1 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 (19)8.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9)8.1.3 项目立项 (19)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20)8.2.1 项目组织与管理团队 (20)8.2.2 项目进度计划与任务分配 (20)8.2.3 项目监控与调整 (20)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20)8.3.1 项目评估 (20)8.3.2 项目风险管理 (20)8.3.3 项目收尾 (20)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20)9.1 IT运维管理 (20)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21)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21)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22)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22)10.1.1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22)10.1.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2)10.1.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2)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22)10.2.1 网络安全概述 (22)10.2.2 网络安全技术 (22)10.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3)10.3 合规与审计 (23)10.3.1 合规概述 (23)10.3.2 合规管理 (23)10.3.3 审计与监督 (23)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23)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23)11.1.1 创新机制的概念与构成 (23)11.1.2 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4)11.1.3 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24)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 (24)11.2.1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特点 (24)11.2.2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管理策略 (25)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25)11.3.1 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25)11.3.2 创新成果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25)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5)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25)12.1.1 人工智能技术 (26)12.1.2 5G通信技术 (2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26)12.2.1 数字建设 (26)12.2.2 企业数字化转型 (26)12.2.3 数字经济发展 (2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26)12.3.1 加强顶层设计 (26)12.3.2 建设人才队伍 (27)12.3.3 深化创新驱动 (27)12.3.4 优化发展环境 (27)12.3.5 拓展国际合作 (27)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2.1 信息化战略规划2.2 信息化组织架构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3.1 网络基础设施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4.1 企业资源计划(ERP)4.2 客户关系管理(CRM)4.3 供应链管理(SCM)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6.2 数据质量与分析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7.3 人才激励机制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8.1 项目规划与立项8.2 项目实施与监控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9.1 IT运维管理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9.3 信息化绩效评估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10.3 合规与审计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
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相关指标编制说明一、相关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系统应用覆盖率①: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比重。
例如: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2、信息资源覆盖率②: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3、信息技术贡献率③: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增加值。
二、上述指标计算方法:1、信息技术(系统)的覆盖率=该项技术(系统)完成的业务量/企业该项全部业务量×100%;2、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按照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三个层次的发布范围来分,每个范围的覆盖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已供给人数/信息资源应供给人数×100%;企业信息资源覆盖率为三个覆盖率的加权平均。
3、信息技术贡献率=企业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增加值/企业原有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100%;备注:1、指标①②③引自:龚炳铮.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中国自动化学会2001年全国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大会文集.2、上述指标不独立用于测评企业信息化程度,只作为划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具体测评指标体系将另行提供。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
UDC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T45-xxx -xxxP备案号:xxxxxx-xxxx 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design(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 xxxx-xxxx-xx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designDBJ/T45-xxxx批准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实施日期:xxxx年xxxx月xx日xxxx 南宁前言本标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桂建标【2016】7号文的要求,在总结近年来广西BIM技术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BIM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会同设计、施工、咨询等单位编制完成。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BIM应用,方案设计BIM应用,初步设计BIM应用,施工图设计BIM应用。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地址:南宁市北大南路17号;邮政编码:53000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柏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信息化测度方法
信息化测度⽅法⼀国内主要的信息化⽔平测度⽅法 (2)(⼀)主成分分析法 (3)(⼆)多层次分析法 (5)⼀国内主要的信息化⽔平测度⽅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本等国学者对信息化⽔平的测度理论与⽅法进⾏过研究,为信息化发展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较⼤、应⽤较⼴的有两个分⽀:⼀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的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卢普、M.波特拉等⼈作出了主要的贡献,以波特拉创⽴的⽅法最为著名;⼆是从衡量社会的信息流量的信息能⼒等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据某些综合的社会统计数字构造测度模型,这种⽅法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为代表。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对信息化理论和信息化发展⽔平测度理论与⽅法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刚刚开始。
国务院信息化⼯作领导⼩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活各个⽅⾯应⽤信息技术,深⼊开发、⼴泛利⽤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根据上述定义,确定了信息化体系框架,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络、信息技术应⽤、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6个⽅⾯。
在此基础上,2001年7⽉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案》,设计提出了20项信息化⽔平测度指标。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对信息化⽔平测度与⽅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化为少数综合变量的⼀种多元统计⽅法,是进⾏综合评价和多元变量分析的有效⼯具。
它将原始指标体系转化、归类为少数⼏个综合指标。
能反映系统信息量最⼤的综合指标为第⼀主成分,其次是第⼆主成分。
主成分的个数⼀般按所需反映全部信息量的百分⽐来决定,以消除⼤量关联性指标对评价效果的影响。
其主要成分指标不仅包括原始指标体系的绝⼤部分信息,⽽且彼此互不相关。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在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数字化程度,本文将介绍如何测度数字化程度,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测度数字化程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从网络普及率、数字化设备普及率、互联网应用深度等方面确定的测度指标:网络普及率:通过统计互联网用户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数字化程度的总体情况。
数字化设备普及率:统计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设备的拥有率,以反映数字设备的普及程度。
互联网应用深度: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通过统计用户数量、活跃度、交易规模等数据,评估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构建数字化程度的指标体系,需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
以下是根据不同测度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网络普及率指标体系:包括互联网用户数量、宽带普及率、网络速度等具体指标,用以衡量数字化程度的整体水平。
数字化设备普及率指标体系:包括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拥有率和使用率,用以反映数字设备的普及程度。
互联网应用深度指标体系:包括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等具体指标,用以评估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本文介绍了数字化程度的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测度网络普及率、数字化设备普及率和互联网应用深度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中国的数字化程度。
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使得数字化程度的评估更加科学、系统和具有可操作性。
中国的数字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区域差异和不均衡现象。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发展,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促进中国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数字化程度的测度和指标体系构建对于了解中国数字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还对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具有指导作用。
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版
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根据目标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如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金投入:项目预算、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情况等
人力资源投入:项目团队规模、人员技能水平、人员培训情况等
物资投入: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等
业务提升效果:信息化项目对业务提升的效果,如工作效率、业务质量等方面的提升
信息化项目实施效果:包括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效果
用户满意度:用户对信息化项目的满意度评价
社会效益:信息化项目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如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PART SIX
政府信息化项目: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收集数据、计算和评价
确定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项目管理和改进,如调整项目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等
确定绩效评价周期:确定评价的周期,如月度、季度、年度等
确定绩效评价标准:为每个评价指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项目进度是否按时完成、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等
确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
项目变更:项目变更的管理和控制效果
安全性指标:项目的安全性指标,如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
可维护性指标:项目的可维护性指标,如代码质量、文档质量等
成本效益指标:项目的成本效益指标,如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比等
功能实现度:项目功能实现的程度
用户满意度:用户对项目功能的满意度
性能指标:项目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反馈与改进: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改进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需求,信息化标杆校项目应运而生。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对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获取、理解、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通过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
该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一些具体的指标,如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
其次,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供教学案例和资源,推动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
具体的指标可以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
此外,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信息化技术在学校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通过引入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协助学校管理者进行学校日常运营和决策,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具体的指标可以包括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学校运营效率、学校教学质量等。
为了测量和评估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需要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用来度量和评价信息化标杆校项目建设效果的重要工具。
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的指标。
在信息化标杆校项目中,可以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教学实践、师生素质等方面设计指标。
例如,硬件设施方面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数量、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等指标;软件应用方面可以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率等指标;教学实践方面可以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案例数量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等指标;师生素质方面可以包括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参与率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估结果等指标。
广西建筑信息模型标准
广西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一、总则本标准旨在规范广西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创建、审查、应用、传递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二、术语和缩略语以下术语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1.BIM:建筑信息模型2.3D:三维3.4D:四维4.5D:五维5.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基本规定1.本标准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项目。
2.参与建筑工程的各方应遵守本标准,共同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应采用BIM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四、模型创建1.创建BIM模型应采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如AutoCAD、Revit等。
2.BIM模型应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信息,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3.BIM模型的精度应与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相适应。
4.BIM模型的文档格式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
五、模型审查1.BIM模型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查内容应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信息,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协调性。
3.审查应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性。
4.BIM模型审查应形成相应的审查报告,记录审查结果和问题。
六、模型应用1.BIM模型应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阶段。
2.BIM模型应支持可视化展示,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
3.BIM模型应支持模拟分析,如结构分析、能耗分析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BIM模型应支持协同工作,促进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5.BIM模型应支持文档管理,方便信息的查询、更新和维护。
6.BIM模型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7.BIM模型应用过程中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和报告,用于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的实施。
(完整版)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绩效评价所关注的信息化项目是指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利用财政资金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技术信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项目。
主要包括:1.基础信息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性项目; 2.跨部门应用项目;3.关切民生,直接面向市民和企业服务的重要项目; 4.围绕政府中心任务的配套项目; 5.各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而研发供内部使用的信息平台等。
根据近年工作中总结的相关资料,我们精选了以下4个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供参考。
由于信息化项目的专业性较强,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1 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项目的建设内容及作用为:1、建立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及相应系统,为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业务提供平台支撑。
2、规范流程和数据格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审批服务的集成,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的业务系统。
3、中心扩面,完善网络、主机、存储、软件、内外网站、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等。
4、完善门户网站建设,协同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网上办事系统,实现办事项目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5、开展“中心”与区县系统对接的试点,并进行全市推广。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评价内容评分标准指标分值业务指标80 目标设定情况6目标的明确性项目建设目标包含的建设内容是否明确,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建议书的建设内容与实际招投标的建设内容是否一致。
每期的建设内容一致得满分,不一致得0分,3期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本项指标的最终得分。
3目标的合理性项目的设立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
符合当年政府投资信息化导向目录的得满分,不符合得0分,3期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本项指标的最终得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信息(xìnxī)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fèi yong)计价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建筑(jiànzhù)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yǐxià)简称BIM)技术(jìshù)应用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和我厅《关于印发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建标〔2016〕2号)、《关于印发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十三五”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桂建标〔2017〕32号)等有关要求,特制定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一、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适用范围本参考依据适用于在我区建设的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城市轨道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和园林景观工程,其余类工程项目可酌情参考此标准。
二、BIM技术应用要求BIM技术的应用深度和等级,应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信息模型的相关应用标准。
三、BIM技术应用费用支出形式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的BIM技术应用,应根据工程项目复杂程度、应用深度不同,在项目立项时明确计取BIM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计入工程建设成本,专款专用。
以承包商为主导的BIM技术应用,应按招标文件要求,在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时,将BIM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在其他项目清单中按照暂列金额单独列项。
四、BIM技术应用费用标准(一)BIM技术应用费用=基价×(A应用阶段调整系数)×(B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 ×(C造价咨询调整系数)(二)费用(fèi yong)基价费用基价是基于全阶段(jiēduàn)、全专业应用的标准。
注:⒈建筑面积(jiàn zhù miàn jī)小于3万平方米的按照(ànzhào)3万平方米计算(jìsuàn),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和30万平方米之间的按照实际计算,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的按照30万平方米计算;⒉部分专业采用BIM技术应用时,基价以所应用专业的造价作为计费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NP =劳动者收入 ( 职工工资 +职工福利基金 区 ,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战略 地 有
位 。西部 大 开发 的实施 、 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易 区落 户
利 润 +税 金 +净 利 息支 出+ 固定 资产 折
旧 +其他 一净 产值 + 折 旧 () 1 ( )从 衡 量 社会 的信 息 流 量 和信 息 能 力 等来 反 2 映社 会 的信 息化 程 度 , 其代 表 模 型是 日本 2 纪 7 O世 O
t n t c n l g .I h n i e h o o y n t e e d,we e a u t d t e Gu n x 0 0— 2 0 n o ma ia i n lv 1 o v l a e h a g i2 0 — 0 6 i f r tz t e e .Th s c n g i e t e i — o i a u d h n
信息化指标体系。该 指标 体系方便测度 , 融入了最新测度指标 , 点强调 了信 息技术最新方 向。并将该指标体系应 重 用到 2 0 2 0 年广西信息化水平测度中 , 0 0至 0 6 对广西 的信 息化建设起到 了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信息化 ; 信息化指标 ; 息化指数 ; 信 测度 中图分类号 : 1 7 00 9 F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7—0 X(0 8 0 —5 60 6 38 8 2 0 ) 60 2—4
信 息 化 (nomai t n 是 以信 息 资 源 开 发 利 I fr t ai ) z o 用为核心 , 以信 息技 术 ( 算 机 、 络 、 讯 、 息处 计 网 通 信
理) 为依 托的 一种 新技术扩 散过 程L 。 1 ]
特 、 ・ 鲁 宾 等 人做 出了 主 要 的贡 献 , 测 度 方法 M F・ 其
f r t a i n c n t u to fGu n x . o ma i to o s r c in o a g i z Ke o d if r tz t n;i f r t a i n ee n ;i f r t a i n i d x;e a u to y w r s: o ma i i n a o n o ma i t lme t n o ma i to n e z o z v l a in
第2 卷 第 6 8 期 20 年 1 08 2月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a f Gu ln Un v r iy o e t o c Te h o o y o r lo i i e s t fEl c r ni c n l g i
V0 . 8 No 6 12 , .
Ab t a t On t e b ss o t n lI f r t a i n I d x Co s r c ig S h me s r c : h a i f Na i a n o ma i t n e n t u tn c e ,we p t f r r h a g ii — o z o u o wa d t e Gu n x n f r t a i n i d x s s e .I a e e au t d e sl n d ss me n w lme t o e h s z h a e ti f r — o ma i t n e y t m z o tc n b v l a e a i a d a d o e ee n s t mp a i t e lt s o ma y e n
XU a — u,W AN G o g Xi o b Yn
( t r n o m ain C ne ,Gul nv r i fE e to i tc n lg ,Gul 4 0 4, ia Ne wo k I f r t e t r o in U ie st o lc r nc e h oo y i y i n 5 1 0 Chn ) i
南 宁 、 珠三 角经 济 区合 作 、 北部湾 经济 合作 , 泛 环 这些
对 广西来 说 既是机 遇又是 挑战 。 广西 信 息化指标 体 系
的建 立及 测度 , 制 定 广西 信 息化 发 展规 划 、 高 广 对 提
年代 提 出的信 息化指 数模 型 。
计算方 法为 : 基年各 项 指标 的指数 定为 1 0 然 将 0,
De 2 8 c. 00
广西信息化测 度指标体 系设 计及应用
徐 小 I,王 勇 、
( 林 电子 科 技 大 学 网络 中心 ,广 西 桂 林 桂 5 10 ) 4 0 4
摘
要: 为指导广西信息化建设 及量化信 息化建设水平 , 国家信 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 在“ 的基础上 , 提出了广西区的
J 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开 展 信息化 研 究大概 始于 2 O世纪 6 o年代 。
早 期 的信息 化测 度模 型主要 有两大 分支 引:
西 信 息化 建设 水 平 、 推动 广 西经 济 高 速增 长 , 有 战 具
略 和现 实意 义 。
后分 别将 测算年 度 的同类 指标 值 除以基年 指 标值 , 得 测算 年度 的各项 指标 值的 指数 , 再将 各项 指标 值指数 相加 除 以项 数 , 可得 最终 的信 息化指 数 ,
De i n a p i a i n o nf r a i a i n sg nd a plc to f i o m tz to e a u to nd x s s e f r Gu n x o i e v l a i n i e y t m o a g iPr v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