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战争的认识

对于战争,或许其他的很多问题,我认为看历史书是有用的,但是一个问题,要去探究它的为什么,应该回到那个问题的本身的最微小的元素。

战争,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本性,为利益而争夺的本性。

一个人,有着自己的利益,当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争夺别人的利益时,就会形成一个集团,也就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就有着共同利益就代表了团体内每一个人的利益。

一个团体,一个种族,多个种族,一个国家,再到一个军事联盟,比如二战时候的德意日。其实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利益、生存空间的争夺。

战争就是战争,人类要进化,一定会有战争的出现。

战争是以国家民族的名义,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血腥厮杀。是人类野蛮的集中体现,也是解决政治矛盾的终极手段:不能精神上征服,就肉体上毁灭。所以才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很自然的,没有政治,也就谈不上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材料1、拯救大兵瑞恩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在这一天的进攻中,盟军总部发放阵亡通知单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阵亡了。而她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欧洲大陆战斗,还不知生死。

盟军司令马歇尔将军得知此情况,立刻下令派一只小分队去救他。最后,这只小分队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找到了瑞恩,并守住了一座连接巴黎和柏林两地的大挢。

材料2、越南战争

一位温柔美丽的女护士为了满足垂死伤员最后想喝水的要求,不惜冒死去汲水,结果被狙击手枪杀在水池旁边,为了抢回她圣洁的尸体,一共有十六位英勇的战士永远地留在了那个该死的水边.

战争从个体利益出发,当然是残酷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对整个人类的利益,以及后代的利益着想你就不会那么怨恨战争。政府说不要战争,只是迎合那些反战情绪的人。

我们的世界有一个规律,就是竞争,有人用劣根性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这种本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如果没有这个“劣根性”。

那么我们的世界还停留在远古时期。如果没有秦朝用残酷的战争统一中国。我们的中国也就不存在了,也许我们还生活在原始部落时代。。。

那现在呢,你觉得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局面会一直存在吗??

我想人类可能会一直耐心维持这个稍微和平的局面,但是必定在可见的将来战争会爆发,如果说人类永远没有战争,我们先看看历史,我们的祖先可能认为,海的那边还会是海,没有人,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但是呢???我们现在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人”,有无数个国家,种族。

这样的多元化让我们能够为了比别人过的好,在嫉妒,羡慕,排斥等复杂心理下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

世界难道会不沿着历史规律得到统一吗??那个时候就象古代的中国人刚刚统一后的一段时期,我们认为是“天下太平”了,

但是在中国外呢??别的地方也在发展着,那里不是“空”

那我们的地球外呢,我们必须承认在宇宙肥沃的土壤上不会只有地球一个稻草,更别说宇宙是一个接近无限的空间,也就是存在生命的概率也会很大,宇宙用远不会改变他的规律-----

在竞争中成长,成长后战争,战争后统一,统一后面对地还是竞争,还是成长。。战争。。

我方观点始终是战争“弊”大于“利”。渴望和平的人不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对社会环境、对生态环境,都是百害而无一利,战争不仅是人类的大灾难,也是地球的大灾难;而地球只有一个,失去他,我们将无立足之地、生存之处。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只有拥有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也才会有一个安宁的家园。

战争可大致分为三种:1.侵略战争2.自卫反侵略战争3.争夺公有财产的战争侵略战争与自卫反侵略战争是相对的,有侵略就会有反侵略,也就是说一场正义的战争也是一场邪恶的战争,但这总是侵略者侵略在先,所以我认为这与争夺公有财产的战争一样,是愚昧的。愚昧的战争,会给多少人带来无尽的恐慌,给多少人带来难以接受的噩耗?

人之初,性本善”,而战争却使人性的良知和友善荡然无存,那一名名如古松般站立着的军人在战争时却成了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具。说到“屠杀”,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是啊!30多万人那!30多万淳朴的老百姓,数天之内都成战争的殉葬品。

有人说“战争推动了社会从古到今的发展”,我并不否认,但那是就数百乃至数千年前说的,而现在,我要说“战争阻遏了社会的前进”!现在的战争,不再是古代弓矛刀剑的短兵相接,而是极为现代化的杀伤性攻击,一座城市可以在一瞬间从世界上消失,战争所到之处,无不涂炭生灵。[ 转自铁血社区/ ]

战争给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经济上带来的损失同样难以估量,我们不妨从发动战争者和被打击者双方去看待。首先是发动战争者,发动战争的基本上不是本土作战,可以说是“远征他乡”,那部队的转移,物资的运输都会产生不小的开支。而被打击者的损失则更为严重,光一次大城市空袭就会造成成百上千万的损失,加上战前预警、战后弥补,开支就更多了。

当今的中国社会,反战、厌战占据了主流。50多年没有打过打仗,人民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变的模糊。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代表着残酷,财产浩劫,生命涂炭,在人们的脑海里战争是恶魔,避之惟恐不及。

大多数人对战争的认识都是通过表象和感性去认识的,对战争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事实上战争也是一种自然事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

不要认为和平就永远是美好的,也不要认为向往战争的人都是邪恶。与邪恶相伴的和平本身就是罪恶,人心思变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和平才是纯洁和美好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国家或民族受压迫,受欺侮,有的国家和民族优越,欺压其他国家。这样的情况,居于支配地位的当然希望维持。可是居于受奴役地位的也希望长此下去吗?中国有句俗话‘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当有的人肥的流油,为富不仁的时候,那些挣扎于饥饿线上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杀了他?

在人类社会中,军事是国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稍有影响的国家就要保有军队,没有军队的国家,不象国家。军队的真正使命是战争,要么为了防御,要么为了进攻。战争也是自然竞争的一种形式,自然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有可能被淘汰,胜利永远属于那些不知疲倦的强者和勇敢者。战争是一种存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战争并非一无是处,长期原理战争,社会与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惰性,惰性的积累会逐步影响到生产关系,带有惰性的生产关系将限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停止可以印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进一步影响生产关系甚至社会关系,造成人心思变、人心思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调整,人类社会就会发生混乱和倒退。战争是对国际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行革命性调整的手段之一。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暴秦,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汉朝初年,人心开始由思乱思变转化为思安思制,生产力长足发展,汉朝的鼎盛超过了秦朝。大乱变大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经过改朝换代的新的统治者,经过了雪与火的洗礼,会积极的总结教训,采取措施:减免赋税,减轻劳役、从实际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生产,调动生产力,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战争对社会和历史产生了促进。

古今中外,对军队的精神有很多概括,古人称其为“武德”,国外有的叫精神力量、精神因素,我们把它称为战斗精神。

我军战斗精神培育就是: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确保打赢信息化战争。当前,在培育战斗精神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军人并没有真正准备打仗,打高水平的信息化战争。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没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没有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就不会体会到我们肩上这样的使命、任务的分量,也就不会生成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所以,抓战斗精神的培育,就要首先强化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要为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当喧嚣的白昼渐渐地披上黑色的晚礼服,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带着奋斗一天的亢奋回到家,当莘莘学子忙碌完了繁重的功课,整个城市被笼罩在一片安宁之一中,因为这片安宁,十几亿的中国人才能带着对明天的希冀进入梦乡;因为这片安宁,我们的祖国才能蒸蒸日上。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那里,在环境艰苦的边防线上,有一支人民的军队,日夜守卫着我们的祖国,对他们来说没有昼夜,没有物质上的奢华,没有睡懒觉、不上岗的自由,有的是责任,为中国人民负责。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