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预测试卷8(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纳兰性德堠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②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③水,流去几时回。

(注)①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②棋枰:棋盘,棋局。

③混同江:水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眼前实景,景中见情,营造一种厚重、凄迷的历史氛围。

B.上片六、七句,极尽折转,写出作者欲以满腹经纶报效国家的雄心。

C.下片四至七句,抒写了历史之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只剩“断碣残碑”的慨叹。

D.该词一改作者描写爱情、友情、乡情的哀感顽艳词风,属于清怨悲壮的边塞词。

2.全词以“悲”字贯穿全文,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这一“悲”字是如何体现的?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二首)王维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

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八)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八)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八)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慰藉.(jiè)木讷.(nà)改弦.(xián)更张毗.(pí)邻而居B.颤.(chàn)栗果脯.(fǔ)探本溯.(sù)源疾风劲.(jìng)草C.盎.(gǔ)惑胡诌.(zhōu)鞭辟.(pì)入里纤.(xiān)尘不染D.脚踝.(huái)讣.(f ù)告揠.(yà)苗助长牟.(mù)取暴利1.C(A讷—nè;B颤—zhàn;D牟—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滥觞班师回朝貌合神离两全其美B.熨贴不明就里犯而不校微言大义C.冒失祸起萧墙责无旁贷分庭抗理D.枢钮以偏概全额手称庆以逸待劳2A.(B项,熨帖;C项,分庭抗礼;D项,枢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终至孤单。

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不能遏制狂风恶浪,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权限虽然/但 B.疏离权利即使/可C.疏远权利虽然/但 D.疏远权限即使/可3.A (“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

“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语境和搭配,应选“权限”。

“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押题卷(8)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押题卷(8)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押题卷(8)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高考语文模拟卷8(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卷8(含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mm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寻找幸福密码郝洪美国总统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

面对高达1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各自打出“经济牌”。

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

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正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

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看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都《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秋笔法,从名字本身推敲,我们很容易看出,“春秋”二字的来源,正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一部具有历史性质的史书《春秋》。

《春秋》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侯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

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的轮回,因为一年必须经过春、秋两季。

而史书记载的都是国家一年或者几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春秋”两字便成了史书的一个专有的代名词。

根据史料我们能够考证,《春秋》这本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失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版本,大部分是由《左传》《毅梁传》这三部史书拼接融合而成的。

孔子是曲笔隐讳手法的首创者和秉笔直书手法的继承者,《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之高,已是定论,但是从内容和写作手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中隐隐约约藏着明显的批评倾向,所以孔子在记叙历史时所运用的这种暗含褒贬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统治之后,在思想上采取“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文化高压政策,从而使儒家的典籍几乎被焚烧殆尽,儒家的思想几乎消亡。

然而秦王朝的短命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再度发展的机会,汉朝在建立初期,一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虽未被国家立为正统思想,但是汉王朝也未对其采取打压的政策,从而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十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述手法的新生与发展。

“春秋笔法”在史学作品中的运用比比皆是。

《晋语》中记载:“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齐莅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能称得上大事的大概就只有两件事——一件是祭祀,另外一件便是战争。

2019届全国高三精准预测试卷(八)语文

2019届全国高三精准预测试卷(八)语文

2019届全国高三精准预测试卷(八)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笔忘字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八模拟(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八模拟(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八模拟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今天我们说的这“根”线叫宇宙射线,就是“来自宇宙的射线”,简称宇宙线。

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它跟我们熟知的种种射线有啥区别?宇宙射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一个困扰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谜题。

是什么电离了空气?1 8世纪,人们对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了多份关于电磁现象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份报告说,他通过一个基于验电器原理制作的扭力天平实验得出结论:由于空气的作用,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自发放电的形式泄露电荷,这就是困扰了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空气电离之谜。

1903年,卢瑟福在库仑结论的基础上,认为是辐射导致大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碰到金属箔片,中和了金属箔片上的电荷,就像是“偷”走了验电器中的电荷一样。

他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电离速率几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但验电器内部的空气还是会发生电离,大约是每秒每立方厘米有10对离子产生。

卢瑟福进一步提出设想,也许有某种贯穿力极强的辐射从外面进入验电器,导致空气电离,龟离产生的电荷中和了验电器上的多余电荷。

为了确定这种辐射从哪儿来,科学家上铁塔、去水下、飞上天……当时,人们对于辐射的认知还停留在“它们来自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矿物质衰变”的水平,认为放射性元素来自地壳或者是它们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氡”。

卢瑟福自然也认为,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辐射导致空气电离,并且给出了检验方法:如果这些辐射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那么辐射强度应该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预测题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预测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唐宋诗词的繁荣,再到明清小说的兴盛,中国古典文学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和艺术风格。

1.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特点。

(4分)2. 文中提到“中国古典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5分)【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小说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1. 请结合文本,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6分)2.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9分)【乙】《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说以宋江、吴用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壮烈和英雄人物的悲壮。

1. 请结合文本,分析《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6分)2.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9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左传》晋侯使詹嘉来聘。

荀偃谓范宣子曰:“韩宣子之为人,祭仲之其不可欺也,其知礼也,其可畜乎?”宣子曰:“可。

夫礼,国之柄也。

而韩子为之守,其可未也?”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使詹嘉来聘聘:访问B. 而韩子为之守守:守护C. 其可畜乎畜:收养D. 而其知礼也知:了解3.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使/詹嘉来聘B. 而韩子为之守/其可未也C. 而其知礼也/其可畜乎D. 晋侯使詹嘉/来聘(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蕴藉(yùn jiè)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毅力(yì lì)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C. 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遥不可及(yáo bù kě jí)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在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

B.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日夜不停地工作了三天三夜。

C.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B. “你喜欢什么?足球、篮球还是乒乓球?”C. “他去过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D. “我最近在读《红楼梦》,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4.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欣慰。

D. 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欣慰。

D. 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悠长,悠长”和“寂寥”描绘了雨巷的宁静和空旷。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那片白杨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愈发雄伟壮观。

那些挺拔的白杨树,仿佛是守护者,静静地站立在田野的边缘,它们粗壮的树干,直指苍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记得那一年,父亲带着我去种下这些白杨树。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对于父亲的安排,我总是充满好奇。

父亲告诉我,这些白杨树象征着坚韧和毅力,它们将在我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见证我们的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那些白杨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每当春天来临,它们便会抽出嫩绿的枝条,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力量。

夏天,它们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成为我们乘凉的好去处。

秋天,它们结出了金黄的果实,仿佛在为我们庆祝丰收。

冬天,它们依然挺立,仿佛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我常常想,那些白杨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默默无闻地付出,不求回报。

它们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担当,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乙】白杨树,这种生长在北方的常见树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观赏树种,更是一种象征。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白杨树常常被赋予坚韧、顽强的品质。

比如,鲁迅先生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白杨树顽强地生长,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再比如,郭沫若的《白杨树》,以白杨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白杨树挺拔、坚韧,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白杨树,这种看似普通的树种,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1. 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赋予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杨树的雄伟壮观。

B.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比作守护者,突出了白杨树在田野边缘的重要作用。

C. 这句话通过描写白杨树的树干,表现了白杨树的粗壮和坚韧。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赍发(jī)裼(tì)证和(huò)稀泥混(hún)水摸鱼B. 迤逦(yǐ)倒(dào)腾软着(zhuó)落人才济济(jǐ)C. 针砭(biǎn)大辟(pì)红绡(xiāo)不落巢臼(cháo)D. 赍发(jī)迤逦(yǐ)人才济济(jǐ)分而治之(fē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班级不但信任张老师,而且连以前反对过张老师的初中同学也信任他了。

B. 人们如果连续看上六七个小时的电视,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C. 爸爸从没骂过我一句,更没有打过我一顿。

D.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再遇到自然灾害,那日子就过得更苦了。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大会的会场安排在影剧院,还是安排在体育馆?这自然由主管部门决定。

B.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了勇敢面对邪恶的豪情壮志。

C. 有时候,他会在朋友的画上题诗,以寄托自己的怀思(《元稹与韦从书》)。

D. 你到底有什么事呀?快点说。

别耽误我做事呀!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4、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中“浪打”和“闲庭信步”都隐含了诗人面临的困难和危险。

B. “逝者如斯夫”中的“逝”是指流水,也指时间,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飞架南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和壮阔景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卷八含答案【2020年最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卷八含答案【2020年最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卷八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

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

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

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

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

五线谱依据五条橫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

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

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l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

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

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

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

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

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

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纪实摄影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发挥着直击现场、传播真相的巨大威力。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作品必然尊重人性,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高科技数码年代,我们见过太多体现高超摄影技巧的作品,它们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具有精神内核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具备某种超越美的内容,那就是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这种美并非取决于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而是来自画面本身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体现出“充实之谓美”“人生之大美”。

这些影像诉说着人类生存中的美好、苦难和艰辛,以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的力量引来人们的深情注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真代美,它的魅力和立足点,在于真实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向人们提供一种确凿无疑的图像证言。

与纯美的风景摄影所不同的是,纪实摄影崇尚的是师法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且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摄影师本着对人类生存及命运的体恤、关切和共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不宜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粉饰和虚构,也切勿形式大于内容。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呈现未加修饰的现实,揭示出矛盾和问题,做到不煽情、不冷漠、不取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

细节就好比影像的细胞,它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在文学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重视细节描写。

摄影也是如此。

好的摄影人善于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影像捕获,通过局部和小切口展示人们常常视而不见的丰富细节。

比如这次疫情中被摄影师拍摄的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疲倦的面容和贴着创可贴的脸,它们构成了影像的血肉和肌理,成为最具典型化的象征性符号。

若干年后,也许人们会淡忘这场疫情,但白衣天使脸上的美丽印记却依然令人记忆深。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八)(新高考I卷) 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八)(新高考I卷) 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八)(新高考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尺牍,本义为一尺长的木简,作为早期书写材料,最先泛指书写在尺牍上的所有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书信的别称。

到了宋代,尺牍在书信的泛称之外,又收缩意义范围,特指一类私密随意的专门书信。

许多书信研究论著对尺牍含义的历史演变和文体属性认识不够清晰。

如付梅《北宋尺牍研究》认为:“随着文体发展的完善,尺牍内容范围日益收缩而至于成为私人往来书简的统称。

”实际上,尺牍的文体内涵与私人往来书简仍有不同,需要细加辨析。

尺牍在宋代逐渐从“书”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一种专门的书信亚文体。

“尺牍”与“书”的不同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当代研究者更明确了二者的区别。

浅见洋二从“公”与“私”的视角来看待“书”与“尺牍”的分离,“书”偏指公开性的书简,而“尺牍”更倾向于私人性、私密性的书简。

艾朗诺则从正式与非正式的角度来看待“书”与“尺牍”的不同。

朱迎平更具体地分析了“书”与“尺牍”的区别:“‘书’多用来阐述观点、表明立场,往往用于正式的场合;‘尺牍’则篇幅短小,使用随意灵活,常用于朋友间的日常交往。

”尺牍从“书”中分离出来后,便有了专属的含义和特征。

简而言之,“尺牍”特指宋代士人交往中私密性的、非正式的书信,这类书信往往施于亲友之间,多谈日常琐事,极具生活气息,以平常语言书之,行文散漫,但往往涉笔成趣,颇见性灵,故为后世所重。

钱锺书曾赞赏唐宋以来在笔记、书牍中相沿不绝的“自由自在的家常体”文字,又以桐城派认为“古文”要避免“尺牍气”来反证尺牍与古文的不同。

宋代产生了一批尺牍大家,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他们的尺牍作品为后世提供了格式与典范。

在他们的影响下,元明清三代涌现出一大批尺牍作家及尺牍专集。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也受到宋人尺牍的启发。

现代散文主张言、文合一,特重个性的真实流露,对尺牍青睐有加。

2023年新高考押题卷(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高考卷区专用)

2023年新高考押题卷(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高考卷区专用)

命题报告·命题新材料:本卷选材符合高考关注时事热点的趋势,如现代文阅读Ⅰ选择与传统农耕文化和农耕技术相关的材料,符合当前的乡村振兴背景。

命题新方向:第8题,要求考生鉴赏文中联想的作用,角度新颖;第16题,要求考生分析词作与以往金陵怀古词的不同,设问形式新颖。

命题新情境:第5题,以“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设置语境,要求考生联系现实;语言文字运用命题设置注重凸显社会生活情境,如第20题要求拟写旅游宣传口号,贴近生活。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我们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其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

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

这为当前发展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

比如,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在父子、母女、师徒口中流传。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北宋的宋仁宗颁布了劝耕劝读政策,鼓励士人、农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规定必须在本乡读书应试,这一政策把士人、农家子弟与家乡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

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实现相互流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

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新高考语文预测试卷电子版

新高考语文预测试卷电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踟蹰满志(踟蹰:犹豫不决)B. 沧海一粟(沧海:大海)C. 风驰电掣(掣:拉)D. 雅俗共赏(雅:高雅)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优秀青年志愿者奔赴贫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的父亲)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美好的节日)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鹜:孤独的鸟)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凌:攀登)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借代)B.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对偶)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拟人)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夸张)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

B. 她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令人叹为观止。

C. 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D. 他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参加这次活动。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问:“老师,这篇作文怎么写?”老师回答:“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

”B. “我国科学家在‘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发现了‘火神星’。

”这句话中,引号的使用有误。

C.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语文试题及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语文试题及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试题语文(二)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文帝即位之后,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废除了士族赖以维系的选举工具平计察举制,解决了士族累世公卿、武断乡曲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成就唐代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莫定了后世王朝选官的基本格局,在中国选举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打破出身观念。

一是不论门第出身。

针对察举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族子弟坐至公卿、累代为官,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观念,允许士人“怀牒自进”,不辨士庶。

唐代科举考试旨在选拔英彦,“士无华腴寒素”之辨,无论“流品之人”还是“寒贱之子”,都可以自由报考,使“朝为匹夫,暮为卿相”成为现实。

丈夫读书便是“随身宝”的观念深入人心,诸如李义府、郭正一、张九龄、韩愈等宰相、文宗均起自寒素,以进士及第改变命运。

二是不辨行业出身。

唐初科举考试限制浊吏、商贾子弟应举,但中晚唐的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

唐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寒素子弟立志读书、登科入仕、跻身新贵、改变门庭的最有效途径,就连士族子弟也不得不“勉强随计”,参与科举竞争,以保持门第的不衰。

三是不论地域出身。

唐代科举考试充分考虑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各地文化水平差距的问题,按照诸府州文化程度、人口数量等因素分配各府州的解额,以照顾边远、落后地区的举子取得应试资格,笼络天下英才智子打破选举观念。

隋唐科举制相较汉魏察举制,在选举内容、公平和方式等方面都有质的变化。

一是选举内容实现了察举重“德行”向科举考“才能”的变化。

察举制的核心是由州郡长官、中正等考察士人的“德行”,“以德取人”,辅之以中央“经学”考试。

由于“德行”很难考察,“才能”则可以通过考试定等,有利于公平选才,创建科举制就成了人才选拔的的然这择。

科学制分科考举子的“才能”,"以文取上”,兼及“时典”即社会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预测试卷语文8(文本阅读)
适用:全国各地区
红楼梦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正说著,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著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敠人位,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那么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著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著。

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著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著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著,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入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著。

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入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都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高考资源网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

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

”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

”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著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1).下列对文章的所作的评点,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贾母因说:“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竟然坐在王夫人之上,体现了刘姥姥贾母
对刘姥姥的特别亲热。

B.吃鸽子蛋时惹得大家都笑,但却为何没描写宝钗笑,是暗示宝钗故作清高,在冷眼旁观这场恶作剧,为日后贾府败落埋下了伏笔。

C.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这个淳朴的老太太自然的反应,使读者可以侧面的看出贾府的穷奢极欲。

D.从表面看是姥姥被众人戏弄了,但在实质却刘姥姥在是戏弄众人,嘲笑讽刺贾府的人奢侈浪费。

E. 王熙凤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存心拿刘姥姥开心取乐、搞恶作剧,其目的,一是显示自己的权威,二是要得老太太欢心。

(2)人物语言体现人物性格,请分析本文中刘姥姥的语言特点(6分)
(3)请举例分析本文对宴席上的“笑”进行描写时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6分)
(4) 刘姥姥为什么心甘情愿成为宴席上的笑料?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11.B 、D( B 故作清高,在冷眼旁观这场恶作剧,为日后贾府败落埋下了伏笔”只是猜测,未必合胜者原意。

D.“嘲笑讽刺贾府的人奢侈浪费”无凭据)。

(2) (6分)
语言不多,只有四句,但句句可圈可点:1.风趣幽默。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2、善用通俗的比喻和对比。

“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3、词语鄙俗。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入攮一个。

这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农村人,穷人)和性格特点(见风使舵,健谈风趣,听话听音)以及特定背景(有求于人)。

(3) (6分)动作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例如: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豪放;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特殊关系下的撒娇等。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略写。

宝玉等人详写。

运用铺排的手法,极尽描写之能事。

侧重动作描写,人物各具情态。

作者这样浓墨重彩地描写在场每个人物的笑,笑得千姿百态。

(4) 刘姥姥为什么心甘情愿成为宴席上的笑料?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例一:刘姥姥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摆对了角色,那就是要讨贾母高兴。

用现在的话来说,刘姥姥到了大观园,发现自己在贾府最适宜的角色是演小品,贾家也就想看一个乡下老太太演小品,可巧刘姥姥对演小品很有天赋。

有了刘姥姥的极好发挥,使得大观园里笑声不断,连一向好哭的林黛玉也“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正是其特有的本色语言,毫不矫情。

例二:刘姥姥一言一行都是劳动人民本色,与大观园里的一切有很大的悬殊,但毫不逊色,反而别开生面,另有一番气象。

刘姥姥在各种场合中泰然自若、反应机敏,以其特有的机智谋略、与众不同的处事方法,向贾府各色人等展示了自己的民间大智慧,搏得了贾母的欢心,最后成为了凤姐最信赖的长者。

例三: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主动把自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在其背后隐藏了一份泪影。

尽管如此,刘姥姥还是凭着自己的大智慧,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姿态取得了胜利。

贾母和刘姥姥,一个有地位有权势,一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乡下人;一个富贵高雅,一个举手投足劳动人民本色;一个安享晚年找乐子,一个生活艰辛打抽丰,两者鲜明对比、和谐发展,进而产生“共赢”。

高考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