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量子现象解释性理论初步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现象解释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现象解释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中微粒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奇特的现象,例如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解释其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1.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能够表现出粒子的粒子性质,又能够表现出波的波动性质。
根据德布罗意波动理论,物质也具有波的特性,波长与动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λ = h/p,其中λ 是波长,p 是动量,h 是普朗克常数。
实验观察到的波粒二象性现象可以用双缝干涉实验进行解释。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光将会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光的强度减弱到只有一个光子的水平时,光子仍然会形成干涉条纹。
这表明光子具有波动性质,它们同时通过两个狭缝形成干涉图样。
当光子被探测时,它们会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只在某个特定位置上被观察到。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微观粒子性质的常识认知,需要用量子力学来解释。
2. 量子叠加态量子叠加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微观粒子可能存在多个状态的叠加情况。
根据量子力学的数学描述,一个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直到被测量观察时才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著名的薛定谔猫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量子叠加态。
在这个实验中,想象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它既可能处于存活状态,又可能处于死亡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这只猫可以被描述为存活和死亡状态的叠加,直到我们打开盒子进行观察。
在观察之前,猫既不死也不活。
这种超越常识的量子叠加态引发了很多哲学和物理学上的讨论。
它也成为了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基石。
3.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另一个令人困惑却又十分重要的现象。
当两个或更多的粒子被纠缠时,它们之间的状态将保持相关联,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爱因斯坦、波尔和泽能等科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艾波宝(E.P.R.)悖论,以质疑量子力学描述的完整性。
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
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
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
以下是其基本原理:
1. 波粒二象性:量子理论认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特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特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具有粒子和波动的双重性质。
2. 不确定性原理:由于波粒二象性,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量子理论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指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准确测量,只能给出它们的可能性分布。
3. 状态叠加:量子理论中的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
这意味着粒子在某一时刻既可能处于一种状态,也可能处于另一种状态,而不是确定地处于其中的某个状态。
4. 跃迁和量子力学:量子理论认为粒子在不同状态之间可以发生跃迁。
这种跃迁是由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演化所描述的,它给出了描述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方程。
5. 量子纠缠和EPR悖论:量子理论提出了量子纠缠的概念,
即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可以出现一种紧密的联系,使它们的状态彼此依赖。
这一概念导致了著名的EPR悖论,挑战了传统
的局域实在论观念。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量子理论的核心,并在解释和预测微观世界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解读
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解读量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科学。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试图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黑体辐射和电子的行为,但这些现象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
最终,他们发现只有采用全新的描述方式,即量子力学,才能正确地解释这些现象。
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量子态、波函数、观测、哈密顿量等等。
其中,量子态描述了一个量子系统的状态,而波函数则用来描述量子态的演化。
在量子物理学中,观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观测时,一个量子系统的状态会塌缩到观测所对应的态上。
最后,哈密顿量则给出了量子系统的能量和相互作用方式。
量子态是量子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对于一个量子系统而言,它可以处于多个量子态中的任何一个,但是在任何时候,只会出现一个特定的态。
这里所说的“出现”是指在一个观测中,观察者可以看到这个系统处于哪个特定的态。
在这个观测之前,系统可能处于多个不同的量子态中,而且不同的观测可能会对应不同的量子态。
简单来说,量子态是描述量子系统状态的数学量,其代表的是一个可能的状态。
波函数是用来描述量子态演化的数学工具。
一个物理系统的波函数可以看做是一种描述这个系统可能存在的所有量子态的函数。
波函数可以用来计算量子系统的性质和演化。
在量子物理学中,波函数的演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描述量子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下的状态变化,从而帮助我们理解量子系统的行为。
观测在量子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是将量子态塌缩到某个确定的态上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本质是,观测系统与被测系统的相互作用。
由于观测的影响,被测系统的状态会塌缩到一个确定的态上。
这个过程与经典物理学中的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在经典物理学中,测量不会改变系统的状态。
哈密顿量也是量子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哈密顿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系统的能量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数学量。
一个物理系统的哈密顿量可以确定这个系统的演化方式。
量子物理前沿讲座大学物理
十七世纪末,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创立的经典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产生背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电动力学: 确定了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动规律;热力学和统计物理: 确定了热平衡态的物性。
凯尔文勋爵1900年4月27日宣告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可是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
”黑体辐射问题—普朗克(Planck)量子论的提出瑞利-金斯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所辐射普朗克(Planck)公式1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1947)因提出量子假说,荣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爱因斯坦(Einstein)光量子论hv的光子被电子吸收,电子将这部分能量一方面用来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电子在原子中不可能沿着经典理论所允许的所有轨道运动,而只能在一些特殊的轨道上运动,这些分立的2、原子在两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辐射的频率由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因在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方面的贡献,荣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布罗意根据几何光学中的费马(Fermat)原理与动力学中的最小作用原理的相似之处,并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象电子这类实物粒子(静止质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荣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电子衍射C60分子干涉图二十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HeisenbergBorn (1882-1970)Pauli(1900 –1958)(1902-1984)1923 ~ 1927年间,两个等价的理论 —— 矩阵力学和波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Heisenberg利用算符和矩阵的方法来表示粒子的运动状态。
量子学说发展历程
量子学说发展历程量子学说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发展之一,它从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出发,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实验现象的解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下是量子学说的发展历程。
1. 热辐射问题: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在研究热辐射时发现了一个难题,即黑体辐射频谱的问题。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这一问题成为量子学说发展的起点。
2. 普朗克量子假设: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即辐射能量具有量子化的性质。
他认为辐射能量以离散的方式传播,而不是连续的。
这样,普朗克解决了黑体辐射问题,并开启了量子理论的研究。
3. 波粒二象性: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的粒子性质,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他认为光是由粒子(光子)组成的,这种观点与经典物理学中的光的波动理论形成了对比。
4.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奇异特性。
玻尔认为原子的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离散的能级,只有当电子跃向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时,才能发射或吸收特定的光子能量。
5. 德布罗意波: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他认为物质具有粒子与波动的性质。
德布罗意的理论被后来的实验证实,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海森堡量子力学:1925-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等人独立发展了矩阵力学,提出了运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原理。
海森堡量子力学通过矩阵运算和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性质,成为现代量子力学的基础。
7. 薛定谔方程: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方程,也称为波动力学。
薛定谔方程通过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以外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8. 量子力学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量子力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德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并成功地解释了电子的自旋性质。
量子力学的原理讲座稿
量子力学的原理讲座稿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它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也是理解原子和分子行为的基础。
量子力学的原理涉及到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等概念。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原理。
首先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
这意味着不仅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具有质量和位置等粒子特性,同时也具有波特性,如波长和频率等。
这一概念由德布罗意在1923年提出,并经过实验验证,例如电子经过衍射实验显示出波动性质。
波粒二象性为解释微观粒子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无法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同时存在的值。
也就是说,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精确确定。
这个原理由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表明微观世界中存在一种基本的测量限制。
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在于限制了我们对粒子行为的了解和预测,引入了概率的概念。
第三是量子态叠加。
根据量子力学,量子系统的状态可以是多个态的叠加。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在给定时刻可以处于多种状态之间的叠加态。
而在测量时,系统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概率由叠加态中每个分量的平方模得到。
这一概念由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使量子力学能够解释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如干涉和衍射。
最后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一种特殊的量子态叠加,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状态是高度相关的。
这意味着对一个粒子的测量结果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相隔很远。
这种奇特现象被爱因斯坦、波尔和薛定谔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提出,并在后续的实验证实。
量子纠缠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隐形传态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量子力学的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等。
这些原理的提出和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微观粒子行为和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量子力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核能、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并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术讲座量子现象解释性理论初步
脉动周期、密极点、疏极点
❖ 生灭论认为,束缚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匀速 运动的粒子,其脉动速度是不均匀的,脉动速 度的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周期 *叫做 脉动周期.脉动速度小的地方,粒子的驻生点 密集;脉动速度大的地方,粒子的驻生点稀疏. 单位长度内的驻生点数叫做驻生点数密度. 驻生点数密度随位置连续改变. 驻生点数密 度取极大值的点叫做密极点, 驻生点数密度 取极小值的点叫做疏极点.
态的骤生以及猝灭是不同步的.一个包含n
个元态群的协同元态群组,其中第一个元态 群发生猝灭后,或者等效地说它发生猝移后, 接着是第二个元态群、第三个元态群、
……、第 n 个元态群跟着发生猝移.
❖ 所有元态群都发生一次猝移之后,各个元 态群又依次发生新一轮的猝移.所以协同 元态群组中各个元态群的平均驻生时间 是相等的.协同元态群组中所有元态位矢 的总和与元态总数的比值叫做协同元态 群组的位矢.把协同元态群组位矢的起点 放到参考点时,位矢的末端所在的位置叫 做协同元态群组的驻生点.
哥本哈根解释
❖ 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放弃了实在性 的观点,认为是观察让现象呈现出来;没 有观察时,就没有现象;电子是一种现象, 而非一种实体;所以,我们只能谈论这个 现象在各处呈现的几率,而不能谈论在两 次观测到电子之间电子经历了什么过程, 或者问电子从一处到另一处经过了那条路 径。
多宇宙解释
❖ 量子论的处境比相对论要好一些,它甚至 在苛刻的条件下都给出了和实验高度一致 的结果,但一直就存在着如何解释理论本 身的问题。诸如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动量位置不确定关系以及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 的理解、互补原理的理解、波函数统计解 释的理解、非局域性和非决定论的理解等 等。
量子力学是一套计算性的理论
贝尔对量子力学的看法
微软亚洲研究院演讲系列量子力学的奇妙故事
微软亚洲研究院演讲系列量子力学的奇妙故事量子力学是一门令人着迷和奇妙的科学,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真相。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演讲系列就带领听众深入了解了这个引人入胜的学科。
量子力学的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观察原子和分子时,它们会表现出奇特的行为,与经典物理的预测结果不同。
例如,光的发射和吸收只能以离散的量子单位进行,而不是连续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量子奇异性。
其中之一是量子叠加原理,即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中,直到被观察为止。
这种现象被称为叠加态。
另一个是量子纠缠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的状态紧密相连,无论它们相距多远。
这意味着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可见的相互作用。
这种奇怪的关联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魂的距离”。
这些奇妙的现象在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得到了解释和证实。
量子力学使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如波函数和概率分布。
波函数是一个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对象,根据量子力学的方程进行演化。
概率分布则描述了对粒子位置、动量等物理量的测量结果的可能性。
量子力学的发现和研究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应用前景。
量子计算就是其中之一、量子计算利用了量子叠加和纠缠现象,在一些特定的问题中提供了比经典计算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量子计算可以快速地解决素数分解和等复杂问题,这在经典计算中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的。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了量子计算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致力于开发新的量子算法、编码方法和量子硬件技术,以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
他们还在量子通信方面进行研究,利用量子纠缠实现更安全的通信系统。
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还在量子物理学的其他领域进行研究,如量子材料和量子仿真。
他们致力于发现和利用新的量子现象,以及利用量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行为。
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奇妙和发展现代科技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叠加态。
一、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波动光学的实验结果,人们发现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的性质,如干涉和衍射,又可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如光电效应。
类似地,基本粒子也具有这种波粒二象性。
在量子力学中,波动性由波函数来描述,而粒子性则由粒子的位置、动量和能量等物理量来描述。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描述粒子在时空中的概率幅振幅。
二、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
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对于某个物理量的测量,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以及其他一些共轭变量,如能量和时间。
这是由于测量过程本身的干扰,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
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根本限制,它告诉我们,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物理量并非固定的,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
三、量子叠加态量子力学中最具有特色的概念之一是量子叠加态。
在叠加态中,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性中,而不仅仅是一种确定状态。
这与经典物理学中的“或”逻辑不同,量子叠加态中的各个可能性会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
叠加态的经典示例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猫同时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直到被观察者测量,才会塌缩到某个确定的状态。
这种奇妙的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并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结论通过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和行为。
波粒二象性揭示了物质的奇妙本质,不确定性原理限制了我们对粒子状态的准确性,而量子叠加态则表现出了微观世界的非常规特征。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信、密码学等诸多领域。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解释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解释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量子力学解释则是对量子力学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的框架和理论体系。
在本文中,将介绍量子力学中的几个主要解释,包括波动力学解释、矩阵力学解释、路径积分解释和多世界诠释。
波动力学解释是最早被提出的量子力学解释之一,它由德国物理学家波尔于1920年代初建立。
该解释认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是严格确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
其核心概念是波函数,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和行为。
根据波动力学解释,微观粒子在测量时会塌缩到某个确定的状态,这一过程被称为波函数坍缩。
矩阵力学解释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5年提出的。
在矩阵力学解释中,微观粒子的状态用状态矢量表示,而物理量则由算符表示。
算符作用于状态矢量上,得到的仍然是一个状态矢量。
通过对这些状态矢量进行计算,可以预测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行为。
矩阵力学解释强调了物理量的运算和观测过程的重要性。
路径积分解释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费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路径积分解释认为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遵循一种概率性的路径积分规律。
根据路径积分解释,微观粒子在所有可能的路径上进行相位积分,最终得到的积分结果表示了观测到某个状态或事件的概率。
路径积分解释将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路径或轨迹概念相结合,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解释方式。
多世界诠释是195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埃弗里特提出的。
它认为每个量子态的坍缩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可能的结果,而是导致了一个分支宇宙的产生。
在多世界诠释中,每个可能的结果都会在不同的分支宇宙中实现,这些分支宇宙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多世界诠释提供了一种解释量子力学中概率性和测量结果的观点,但也引发了许多哲学上的争议和讨论。
综上所述,量子力学解释是对量子力学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的框架和理论体系。
波动力学解释、矩阵力学解释、路径积分解释和多世界诠释是几个主要的解释方法。
物理量子力学概念的解读
物理量子力学概念的解读量子力学,这一物理学领域的神秘分支,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颠覆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仿佛是一个隐藏在迷雾中的神秘领域,充满了令人困惑的概念和奇特的现象。
那么,让我们一起尝试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来解读一下量子力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首先,我们来谈谈“量子”这个词。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粒子,而是指物理量的不连续性。
比如,能量在微观世界中不是可以连续取值的,而是以一个个特定的“小包”,也就是量子的形式存在。
这就好比我们去买水果,不是能买到任意重量的水果,而是只能买到以固定重量为一份的水果。
说到量子力学,就不得不提到“波粒二象性”。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微观粒子,比如电子、光子等,既具有粒子的特性,又具有波的特性。
这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大不相同。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电子,既可以像子弹一样直线运动,又可以像水波一样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意味着,在某些实验条件下,电子表现出粒子的行为,比如在碰撞实验中,它有明确的位置和动量;而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它又表现出波的行为,比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它能同时通过两条缝隙并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再来说说“不确定性原理”。
这个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它指出我们不能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精确,那么对它的动量就知道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测量技术不够好,而是微观世界本身的固有属性。
这就好像我们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想要同时看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另一个令人惊叹的概念。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相互作用后,它们就会处于一种纠缠态。
无论它们相隔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其他粒子的状态,仿佛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这种现象已经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并且正在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那么,量子力学的这些概念到底有什么实际应用呢?在现代科技中,量子力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量子物理基本概念及原理
量子物理基本概念及原理量子物理是关于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它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涉及到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等微观尺度的现象和现象解释。
1. 粒子波动性在经典物理中,物体被认为是粒子,具有确定的质量和轨迹。
然而,量子物理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所有粒子都具有波动性。
这意味着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不能精确地确定,而是呈现出一定范围内的概率分布。
粒子的波动性可以通过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平方值表示了粒子出现在某一位置的概率。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物理中的基本原理之一,由海森堡提出。
它指出,对于一对互相关联的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在同一时刻是不可能同时精确测量的。
测量其中一个物理量的精确值,将导致另一个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增大。
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测量工具的限制,而是自然界的本质。
3. 粒子间的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处于纠缠状态时,它们的状态将变得相互关联,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纠缠的状态在测量一个粒子时会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即使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超过了光速。
爱因斯坦曾形容这种现象为“鬼魅般的远程作用”。
4. 量子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是指微观粒子在经典力学理论下无法穿过的物理屏障,却可以通过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透过去。
这种现象是由于波粒二象性的存在,粒子可以被视作波动函数在空间中的传播。
因此,即使在经典物理学中无法通过的物理障碍物,在量子物理中也存在一定概率的通过。
5. 波函数坍缩当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测量时,根据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坍缩原理,粒子的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表征某个确定状态的一个特定值上。
在观测之前,粒子处于叠加态,即可能处于多个状态之一。
观测会导致波函数选择其中一种状态,并且不能预测是哪一种状态。
总结起来,量子物理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行为和性质的科学。
它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纠缠、量子隧道效应等奇特现象。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解析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解析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在20世纪初由一系列科学家共同发展而成。
本文将从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等几个方面解析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一、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经典物理学中,光被视为波动现象,而物质则被视为粒子。
然而,量子力学揭示了光和物质都具有波动和粒子性质。
例如,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如干涉和衍射,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如光子的能量量子化。
同样,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如电子的波函数描述了其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
二、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它指出,在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它们的值。
这是因为测量过程本身会干扰粒子的状态,使得其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确定。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同时获得粒子的精确位置和精确动量信息。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确定性的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界本质的思考。
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固有不确定性,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三、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费解的现象之一。
它指的是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处于相互关联的状态时,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联系。
这种联系并不依赖于空间距离,即使两个粒子相隔很远,它们仍然能够瞬间相互影响。
量子纠缠的具体表现是,当一个粒子的状态被测量时,它与另一个纠缠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发生变化,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可见的物理联系。
这种非局域性的现象挑战了经典物理学中关于信息传递的常识。
量子纠缠不仅令人困惑,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
总结: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等。
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光和物质的双重性质,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测量的局限性,而量子纠缠则展示了微观世界中的非局域性联系。
这些原理共同构成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解析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解析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演化和量子纠缠。
首先,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可被看作是粒子的形式,而光则是波动的形式。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物质和能量不仅具有粒子的特性,也具有波动的特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如电子和光子,并不像经典物体那样可以被准确地描述为粒子,而应该使用波函数来描述。
其次,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由于波粒二象性的存在,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确定一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不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在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相互关联的。
换句话说,我们只能预测粒子在一些区域内的概率分布,而无法准确得知其具体位置和动量。
第三,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演化是描述粒子在空间中行为的重要原理。
波函数是描述量子系统状态的数学函数,它包含了关于粒子位置、动量和其他属性的信息。
根据薛定谔方程,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预测粒子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
最后,量子力学的最奇特而又令人着迷的原理之一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奇特关联,在这种关联下,一个粒子的状态的改变将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纠缠粒子的状态,无论它们处于多远的距离。
这种非局域性的纠缠现象在实践中已被验证,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总结起来,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演化和量子纠缠。
这些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非经典特性,挑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直观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并推动了我们对于技术和应用的持续探索。
量子力学解释微观世界本质
量子力学解释微观世界本质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物质行为的学科,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本质。
通过研究物质的基本单位上的量子行为,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本质的解释。
量子力学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波恩、沃纳·海森伯、艾尔温·薛定谔等人在20世纪初提出。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存在波粒二象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为粒子性。
而这种二象性在宏观尺度上是无法观察到的。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物质波函数的演化规律,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波函数。
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性质的数学量,它包含了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等信息。
通过波函数的模的平方,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粒子出现在不同位置的概率。
量子力学还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即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理表明,在某些物理量上的测量存在不确定性。
例如,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粒子的测量值越确切,它们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个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随机性的本质。
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的解释被称为量子本质。
量子本质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离散能量:在经典物理学中,能量是连续的,可以取任意值。
而在量子力学中,能量是离散的,只能取一些特定的值。
这是由于微观粒子的能量量子化现象导致的。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世界中存在一系列的能级,粒子只能处于这些能级的某个位置。
2.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特性。
这一概念充分展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奇特性。
例如,电子穿过双缝时,会显示出干涉和衍射的波动性质,但当它被探测器探测时,表现出粒子的特性。
3.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当两个或多个微观粒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们的量子状态将纠缠在一起。
这意味着对一个粒子的测量结果会立即影响到与之纠缠的粒子,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量子物理学如何解释量子力学中的奇特现象
量子物理学如何解释量子力学中的奇特现象量子力学神奇的特性一直令人着迷。
它可以解释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奇怪现象,如测量不确定性、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
然而,人们对于这些奇怪的现象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而量子物理学则在解释这些现象方面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量子力学中最著名的奇怪现象之一是观察粒子会影响它们的运动状态,这被称为测量不确定性。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速度和位置,并且这些变量的值可以同时确定。
但在量子力学中,我们无法准确测量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因为这些变量会相互影响。
量子物理学解释了这一现象,即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速度和位置。
量子物理学还解释了波粒二象性。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但在量子力学中,这两个概念合二为一。
量子力学描述了物体既可以表现为粒子又可以表现为波,取决于我们选择观察哪种性质。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但量子物理学的数学形式可以完美地描述这种波粒二象性。
量子纠缠是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两个量子粒子之间似乎会形成某种神秘的联系。
当一个粒子被观察时,它的状态会发生变化,而这似乎会影响另一个相关的粒子的状态,即使这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距很远。
量子物理学解释了这一现象,即量子粒子之间存在某种隐含的联系,称为“量子纠缠”。
这种联系是非常强大的,不仅可以解释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奇怪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设计未来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物理学的数学形式被称为量子力学,它提供了一种关于物质和能量行为的新模型,这个模型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它可以解释量子力学中的一些最奇怪的现象。
量子物理学是现代科学中最令人兴奋和神秘的领域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神奇现象。
量子力学理论对物质行为的解释
量子力学理论对物质行为的解释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它对物质的行为给出了深刻的解释。
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广泛应用于原子核物理、电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信息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对物质行为的解释,并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实验现象。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波粒二象性,物质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又可以表现出波动的性质。
具体而言,物质实体如电子、光子等既可以被看作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波动。
这一概念在描述光的行为时被广泛运用,例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不确定性原理则阐明了在量子领域,我们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一原理说明了量子力学中不可预测和随机性的存在。
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波函数、哈密顿量和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概念,它用数学形式描述了物质实体的状态。
根据波函数的不同形式,我们可以获得物质实体的不同性质,如位置、动量、能量等。
波函数的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量子力学对物质行为的解释存在一些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其中之一是量子纠缠现象。
量子纠缠揭示了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奇特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使得一个粒子的状态与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相互依赖,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
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量子隧穿。
量子隧穿是指粒子在经典力学中无法穿越的势垒时,依然以非常低的概率穿越势垒。
这一现象解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如核衰变、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此外,量子力学还解释了能级精细结构现象。
能级精细结构是指原子或分子内部能级的微小分裂。
这一现象通过量子力学的角动量理论得到了解释,揭示了微观世界中的奇特性质。
从宏观角度来看,量子力学对固态物质行为也提供了深刻的解释。
凝聚态物理中的电子态密度理论描述了电子在固体中的分布情况。
这一理论通过计算引力波的发射、高温超导等现象的研究,为解释固体电子行为提供了重要工具。
量子力学讲义 温伯格
量子力学讲义温伯格
(原创版)
目录
1.量子力学概述
2.温伯格的《量子力学讲义》
3.《量子力学讲义》的主要内容
4.《量子力学讲义》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量子力学是一种物理学理论,用于描述微观世界中的现象,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
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温伯格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量子力学讲义》是一部经典的教材,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
《量子力学讲义》主要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温伯格从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详细地讲解了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如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等。
他还介绍了量子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等。
《量子力学讲义》的价值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部权威的教材,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参考书。
许多现代物理学家都受到了温伯格的《量子力学讲义》的启发和影响,他们在温伯格的基础上做出了重要的发现和贡献。
第1页共1页。
量子力学理论解析
量子力学理论解析量子力学是一种物理学的分支,它主要探讨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行为。
从能量、辐射到电子、原子、分子等领域,量子力学震撼了当时的物理学界,对于科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当时物理学界面临的问题,因为经典物理学模型已经不能解释微观物质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贡献之一就是抛弃了经典物理学中“连续体”的观点,明确表示物质单位为离散的量子,并采用概率解释,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变为随时间发生变化的量。
量子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描述微观世界中物理量的测量。
传统物理学虽然认为物理量存在,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却强调物理量是在测量时才出现的概率幻象。
另外,“不确定性原理”也是量子力学的特点之一。
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一个量的测量值不可能无限精确,而是受限于量子系统初始状态的不确定性。
量子力学解释了能量、辐射、电子、原子、分子等领域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物理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现代通信科技领域,量子力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量子力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例如,我们的电子产品中的微型元件需要精准的和微型存储器、处理器、屏幕等配套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量子力学的特性会改变大范围物质的性能和行为。
量子力学中最有名的实验是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是将单个电子或光子向两个缝之间的目标瞬间极快地射入,找到一个屏幕,使射出的电子或光子通过干涉形成干涉图案。
干涉图案是指两个波同时相遇形成的波峰和波谷。
量子力学的发现是实验和研究的结果,其探索方式是将复杂的实验结果放入模型中进行分析,并得出重要概念和理论。
同时,量子力学的研究还是源于对新材料性能和应用的探索。
因此,量子力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是巨大的。
总之,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深入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和物体行为。
量子力学研究的重在解决物理量测量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
量子力学的应用广泛,尤其在现代通讯领域。
量子力学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其研究和探索将继续前行。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科普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科普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它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成就。
量子力学在解释微观粒子行为和能量转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量子力学的起源量子力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是由许多物理学家的努力和研究成果共同奠定了该理论的基础。
这些物理学家包括麦克斯·普朗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等,他们在研究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模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1.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又可以像波一样发生干涉和衍射。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
它指出,在测量一个粒子的某一性质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其动量和位置。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同时获得粒子的精确位置和精确速度。
3. 波函数和态矢量: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波函数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来求解,薛定谔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
波函数的平方模的平方是概率密度,描述了我们在某个位置上或者某个动量上找到粒子的可能性。
三、量子力学的实验验证1. 双缝实验:双缝实验是量子力学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用于验证波粒二象性。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向一块具有双缝的屏幕发射粒子,观察它们在屏幕后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用于验证自旋的实验。
自旋是粒子的一种内禀性质,类似于粒子的旋转。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将粒子通过一个磁场,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自旋方向。
3. 斯雷曼等效原理:斯雷曼等效原理是瑞士物理学家斯雷曼在研究原子光谱时提出的,用来解释原子光谱中的谱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本哈根解释
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放弃了实在性 的观点,认为是观察让现象呈现出来;没 有观察时,就没有现象;电子是一种现象, 而非一种实体;所以,我们只能谈论这个 现象在各处呈现的几率,而不能谈论在两 次观测到电子之间电子经历了什么过程, 或者问电子从一处到另一处经过了那条路 径。
多宇宙解释
量子现象解释性理论初步
主讲人
大理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罗凌霄 副教授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冲突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 柱,然而相对论的决定论观点和局域性与 量子论的非决定论观点和非局域性是不相 容的,由此引发了爱因斯坦和玻尔两人之 间一场从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届索尔维 会议起持续近三十年的著名论战。1965年, 北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以实在性和局域性 为前提,推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开辟 了对量子论基础作直接检验的途径。
长期的实践已经表明,相对论的重新认识 和量子论的合理解释是纠缠在一起的,被 视为正统学说的玻尔的哥本哈根解释放弃 实在性的做法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我的研究目标
能否建立一种非局域性的、非决定论的、然 而又不同于量子力学现有形式的新理论,它 能够揭示量子现象背后的微观过程,给出与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相同的结 果,并且解释不存在粒子运动轨道的道理, 以及定态系统的能量有个不确定度的道理, 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目标,贝尔的那段话一直 激励着我从事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统一性理论 的研究。
刹那生灭思想与物理学结合的产物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我建立了粒子的元态 群模型和元态群组模型,创立了“自再现” 观点和“无间位移”观点, 建立了猝移速 度和脉动速度概念,揭示了粒子的能量、 德布罗意波的频率以及波长的实在涵义,阐 明了不存在粒子运动径迹的道理,阐明了定 态系统的能量有一个不确定度的道理,建 立了粒子的驻生脉动分布图,找到了非相 对论情形下束缚态粒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 脉动周期的关系式.
容易证明,一个包含 n 个元态群的协同元 态群组,其平均驻生时间等于其中任一元态 群的平均驻生时间的 n 分之一.协同元态群 组的无间位移与驻生时间的比值叫做协同 元态群组的猝移速度.生灭论认为,协同元 态群组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子和光子.
物质系统就是由独立元态群和协同元态群 组构成的.系统中所有元态位矢的总和与元 态总数的比值叫做系统的位矢.把系统位矢 的起点放到参考点时,位矢的末端所在的位 置叫做系统的驻生点. 驻生点位置不变的 时间叫做驻生时间. 系统中每当有元态群 发生猝移时,系统的驻生点就发生一次猝 移.从前一个驻生点到下一个驻生点的位矢 叫做系统的无间位移.
贝尔对量子力学的看法
贝尔说:量子力学没有真正地说明事物, 实际上,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在放弃说明的 想法上是相当自傲的。他们以仅处理现象 而自豪;他们拒绝考察现象背后,把这视 为人们为了与自然达成协议所不得不付出 的代价。历史的事实是:对微观物理级上 的实在世界持不可知态度的人们是非常成 功的。当时那样做是一件好事,但我不相 信将来还会如此。
两个著名实验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斯派克特的实验 表明贝尔不等式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此, 实在性和局域性二者不可能同时为真,我 们至少得放弃其中之一。 2000年,旅美中国物理学家王力军在铯原 子气室激光实验中发现光脉冲不经历任何 中间过程而越过了18米的路程。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必须放弃局域性观点, 至于实在性观点,还看不出有放弃的必要。
生灭论认为,系统的平均能量 E 与系统的闪率 成正比.所以 E 和的 关系可以表示为 h E * 2nc 其中的n 面阐述.
* c 是常量,是一个大数,其含义将在后
能量的实在含义和能量不确定度
生灭论揭示了能量的实在含义:系统的能量 与单位时间内系统中的元态群发生骤现(或 者猝灭)的总次数成正比。对处于定态的系 统,其中的元态群在单位时间内发生骤现(或 者猝灭)的总次数有一定幅度的涨落,所以定 态系统的能量有一个不确定范围.
元态群的自再现和驻生时间
某些特定数目的元态能够结为星星点点的、 具有自我复现功能的集群.集群里所有的元态 同步地骤生,又同步地猝灭,这种集群叫做 元态群.在元态群的激励下,新的同样结构的 元态群在新的位置处复现出来,而原有的元 态群同时猝灭,这种现象叫做元态群的自再 现.元态群在一定位置处只能生存极为短暂的 时间,这段时间叫做元态群的驻生时间.
脉动速度
系统的无间位移与驻生时间的比值叫做系统 的猝移速度.在系统中驻生时间最长的元态 群的平均驻生时间的数百亿倍这样的时间尺 度内,系统的猝移速度的统计平均值叫做系 统的脉动速度.若以 表示系统的平均驻生 时间,i 表示其中第 i 个元态群(包括协同元 态群组中的元态群)的平均驻生时间,则
贝尔的一段预言
贝尔在谈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冲突时说: “我认为,对于我们问题的解答很可能从后 门进来;某个他本人不谈论我们所关心的 这些困难的人,可能会看到曙光。我喜欢的 一个类比是,门开着的时候却对着窗户嗡嗡 叫的苍蝇。我们这些对于这些问题多少有 点固执的人,很可能不是那些看清通道的 人。”
该理论揭示了量子现象背后的微观过程及其机 理,它是关于物质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理论研 究.它为一大类束缚态粒子的运动提供了清晰 的物理图像,借助于这种图像,用简单的数学 工具就能推出这些束缚态粒子的能级公式.这 项研究为在大学低年级甚至高中定量讲授量子 力学的部分内容提供了可能.另外,以我揭示的 刚体的二分态微观转动机理为基础,还有望解 开“粒子的自旋机理”这个80年多年来物理学 中的未解之谜.
1
i
1
i
闪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中1 等于单位时间内系统中的元态群发生 猝灭(或者骤生)的平均总次数,当没有发生核 转变以及能级的跃迁时,它也就是单位时间内 系统中的元态群发生自再现的平均总次数,叫 做系统的闪率. 系统只包含一个元态群或者 一个协同元态群组时,脉动速度以及闪率这些 概念仍然适用.
能量和驻生时间的关系
脉动周期、密极点、疏极点
生灭论认为,束缚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匀速 运动的粒子,其脉动速度是不均匀的,脉动速 * 度的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周期 叫做 脉动周期.脉动速度小的地方,粒子的驻生点 密集;脉动速度大的地方,粒子的驻生点稀疏. 单位长度内的驻生点数叫做驻生点数密度. 驻生点数密度随位置连续改变. 驻生点数密 度取极大值的点叫做密极点, 驻生点数密度 取极小值的点叫做疏极点.
所有元态群都发生一次猝移之后,各个元 态群又依次发生新一轮的猝移.所以协同 元态群组中各个元态群的平均驻生时间 是相等的.协同元态群组中所有元态位矢 的总和与元态总数的比值叫做协同元态 群组的位矢.把协同元态群组位矢的起点 放到参考点时,位矢的末端所在的位置叫 做协同元态群组的驻生点.
驻生点位置不变的时间叫做协同元态群组 的驻生时间. 协同元态群组中每当有一个 元态群发生猝移时,协同元态群组的驻生 点就发生一次猝移.从前一个驻生点到下一 个驻生点的位矢叫做协同元态群组的无间 位移. 协同元态群组的无间位移比其中任 一个元态群的无间位移要小.协同元态群组 的驻生时间也比其中任一个元态群的驻生 时间短暂.
疏节和密节
两个相邻疏极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密节, 两个 相邻密极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疏节,疏极点和相 邻密极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疏密半节.粒子通过 任一密节所用的时间(或通过任一疏节所用的 时间)是相等的,都等于脉动周期 * .粒子通 过任一疏密半节所用时间都等于 * / 2 .为了有 别于脉动周期,束缚态粒子的一个运动周期 叫做全周期.
量子力学是有关量子现象的一套成功的理 论,借助于薛定谔方程,我们能够算出束缚 态粒子的能级和粒子在各处出现的几率。 量子力学中,不存在轨道概念,我们只能谈 论粒子在各处出现的几率,并且,定态系统 的能量有一个不确定度。对于这些与经典 物理严重冲突的思想,量子力学没有给出解 释,所以,量子力学只是一套计算性的理论。
猝移速度
由于元态群驻生点位置的改变是即刻完成的, 所以驻生点从一个位置到下一个位置的变化 叫做元态群的猝移.元态群的无间位移与驻生 时间的比值叫做元态群的猝移速度. 生灭论 认为,元态群就是通常所说的轻子.
协同元态群组
几个特定的元态群也可以组成一个协同元态 群组,其中同一个元态群里的各个元态的骤 生以及猝灭是同步的,但不同元态群里的元 态的骤生以及猝灭是不同步的.一个包含 n 个元态群的协同元态群组,其中第一个元态 群发生猝灭后,或者等效地说它发生猝移后, 接着是第二个元态群、第三个元态群、 ……、第 n 个元态群跟着发生猝移.
无间位移
元态群中所有元态位矢的总和与元态总数的 比值叫做元态群的位矢.把元态群位矢的起点 放到参考点时,位矢的末端所在的位置叫做元 态群的驻生点.从猝灭的元态群的驻生点到以 它为因复现的元态群的驻生点的位矢叫做元 态群的无间位移.所谓无间,是指没有任何中 间过程.所以,对元态群来说,不存在运动径迹 的概念.
量子论的处境比相对论要好一些,它甚至 在苛刻的条件下都给出了和实验高度一致 的结果,但一直就存在着如何解释理论本 身的问题。诸如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动量位置不确定关系以及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 的理解、互补原理的理解、波函数统计解 释的理解、非局域性和非决定论的理解等 等。
量子力学是一套计算性的理论
两位著名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的评论
费因曼说:“我想我可以放心地说,没有谁 理解量子力学”。 盖尔曼说:“现代物理学的一切都是由50多 年前发明的、叫做量子力学的壮丽无比而又 彻底混乱的学术所支配的。它业已经受住了 各式各样的检验。我们设想它是完全正确的。 没有人理解它,但我们知道怎么样去运用它 和怎么样去应用它……,因而我们已经学会 同没有人能够理解它的这一事实共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