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50b3bcdec3a87c24028c44a.png)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8349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8.png)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一、词语辨析1. 对比:比较相异之处,突出差异性;比照:比较相似之处,强调相似性。
2. 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修饰名词、代词等,表达名称、性质等;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时间、地点、程度等。
3. 状语与定语:状语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情况;定语用于修饰名词、代词等,表达名称、性质等。
4. 形似义异:指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如“派”(pài)和“排”(pái)。
5. 近义词:指意义相近但用法、语气或程度等不同的词语,如“快乐”和“愉快”。
6. 多音字: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如“花”(huā)和“画”(huà)。
7. 熟语与成语:熟语是一定语境下固定搭配的成语,如“安然无恙”;成语是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完整的意义,如“一日千里”。
二、句型转换1. 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将句末的句号变为问号,并调整词序,如“他学习很用功。
”变为“他学习很用功吗?”2. 疑问句变为陈述句: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语气要改变,如“你喜欢读书吗?”变为“你喜欢读书。
”3. 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在谓语动词前加“不”,并调整其他词语的位置,如“他会游泳。
”变为“他不会游泳。
”4. 否定句变为肯定句:在谓语动词前去掉“不”字,如“他不爱读书。
”变为“他爱读书。
”5. 复合句转化为简单句:将复合句中的从句变为主句的一部分,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出去了。
”变为“明天如果下雨,我们就不出去了。
”三、基础语法1. 汉语词汇的基本构成:由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构成,其中多音节词可分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代词、介词等。
2. 词性:汉语词语按照其用法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介词、数词和量词。
3. 语法:汉语语法主要包括词序、词性、时态、语态、语气、句式和熟语、成语等。
4. 语句成分:汉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组成,其中主语在句子中起名称作用,谓语表示主要动作或状态,宾语表示动作的承接者,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情况。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c8382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b.png)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初高中的语文课程,是建立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以此为题,介绍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一、词语的运用在语文学习中,词语是构建句子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
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类词语的基本用法和运用技巧。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词的辨析:同音词、近义词、熟语、俗语等的辨析和运用。
学生要通过积累和理解,正确使用词语,避免词义和用法错误。
2. 词语搭配:学生需要学会合理搭配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例如:“晨光”的搭配有“明媚的晨光”、“金色的晨光”等。
3. 词法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规则,掌握词汇的基本形态和派生形式。
例如,“快乐”是形容词,“快乐地”是副词。
二、句子的结构和衔接句子是语言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衔接能够使语言更加流畅和准确。
初高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学生需要明确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使句子的主要意思能够准确表达。
2. 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
同时,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
3. 句子的衔接: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连接词和词组,使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语意更加连贯。
例如:“然而”、“所以”等词语的运用。
三、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初高中学生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阅读技巧,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能进行准确的分析。
2. 写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组织文章结构,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方式。
同时,了解常用的写作技巧,如排比、对比、比喻等。
3. 文章修饰:学生需要了解文章修辞手法的基本方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总结起来,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初高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高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abdd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1.png)
初高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语文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下面将对初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字常识汉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字常识。
比如,认识一些汉字的构造规律,认识一些基本的汉字结构,了解一些汉字的发展历史等。
另外,初高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比如笔画顺序、结构等。
二、词语运用词语是语文表达的基本单位,掌握好词语运用是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
初高中学生需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学习一些常用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善于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好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比如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结构、语法规则等。
另外,学生还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正确翻译和理解句子意思。
四、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好一些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比如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
另外,学生还要善于积累素材,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文学常识文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比如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文学名著、文学流派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掌握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的精髓,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象征、拟人、排比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另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八、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deae5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57.png)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语文基本知识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91c115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1.png)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16页)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4274c17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一、字音字形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有一定的音、形、义。
因此,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2. 音:汉字的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韵母是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音节的升降变化。
3. 形:汉字的形分为笔画、部首和结构。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部首是汉字的偏旁部分,结构是汉字的构造方式。
4. 义:汉字的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是汉字最初的意义,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通过比喻手法表达的意义。
二、词语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功能。
2. 词语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状态等,如“人、山、跑、笑”等;虚词表示抽象的关系、功能等,如“的、了、在、对”等。
3. 词语的用法: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取决于上下文,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句子1.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由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
2.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宾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定语和状语是修饰主语、谓语、宾语的成分。
3.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事实或观点,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祈使句用于发出命令或请求,感叹句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四、语法1.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用于指导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方式。
2. 语法的基本规则: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序等。
主谓一致要求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语态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语序表示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3. 语法的作用:语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五、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30e29dda38376baf1faea4.png)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说明文说明顺序:A 时间顺序B 空间顺序C 逻辑顺序D方位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G 反复F 设问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语文学法归类6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c316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b.png)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课文内容
1.课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时间等方面的描述。
学
生应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掌握其主旨,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等。
2.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学生应能分析小说中的
情节起伏,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二、文学常识
1.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能理解并运用这些
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语言表达
1.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能够在写作中
熟练运用。
2.了解常用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等。
四、其他知识点
1.基础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编写段落等。
并能运用这
些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了解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仅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学习。
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多读课文、多积累词汇,注重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资料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b493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8.png)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资料一、古代文学1.《诗经》:是公元前11-6世纪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由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人采集、整理、编成,包括305篇诗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大文学珍品,主要由屈原所作,内容涵盖哀怨、思乡、怀古、赞美、政治等方面,风格独特、多姿多彩。
3.《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资料的总集,内容包括三苗、羿、后羿、大禹、颛顼、黄帝等传说和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地理认识和宇宙观念。
4.《史记》: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共纪载了从黄帝到西汉武帝1405年的历史,包括纪传体和表、志、书等七部分,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纪传体史书。
5.《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一部官修史书,是《史记》的继续补遗,记载有从汉武帝到汉献帝204年的历史。
书中重要内容有帝王纪、志、传、论、表等。
二、唐诗宋词元曲6.唐诗:唐朝诗歌创作的代表,特点是表现手法多样,形式丰富,内容富有启迪性和感情色彩。
7.《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所作,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唐代爱情传奇的代表作。
8.宋词:宋代诗歌创作的代表,特点是表现手法更加细腻,情感更加深刻,对人性的描绘更为逼真。
9.《满江红》:宋代文天祥所作,描写了蒋干投降前所唱的一曲悲壮词,表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10.元曲:元朝时期的戏曲,兼有文学与艺术的价值,特点是语言优美、构思奇妙、特色显著,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三、明清小说1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之一,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经历和家族的兴衰。
12.《西游记》:元朝吴承恩所著,描写了孙悟空等人为保护唐僧取经,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13.《水浒传》:元朝施耐庵所著,描写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领导的梁山英雄,反抗官府的英雄事迹。
14.《金瓶梅》:明代兰陵笑笑生所作,是中国古代五大名著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通过官场、财富等题材,揭示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汇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054478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e.png)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汇涵盖了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文学常识:-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 重要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2. 文言文阅读:- 古文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等。
-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 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直译和意译。
3.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 文章结构的分析,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文章主旨的提炼和理解。
-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 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叙事的顺序、描写的细节等。
-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论点的提出、论据的支撑、论证的方法等。
-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
- 应用文的写作,如书信、演讲稿、报告等。
5. 诗词鉴赏:- 诗歌的基本形式,如绝句、律诗、词、曲等。
-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 诗词的鉴赏方法,包括朗读、背诵、分析等。
6. 名著阅读:- 国内外经典名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 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名著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
7. 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 成语的正确使用和来源。
- 语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8. 阅读理解策略:- 快速阅读和精读的技巧。
-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 批判性阅读和思考。
9. 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了解。
10. 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的训练。
-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些知识点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高中衔接语文知识点整理
![初高中衔接语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feb7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a.png)
初高中衔接语文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字音。
- 字形。
- 初中注重对常用字字形的正确书写,像“斑斓”“取缔”等易错字。
高中则会涉及一些在文言文、文学作品中容易混淆的字形,如“暮霭”的“霭”与“和蔼”的“蔼”的区分,还有古文中通假字的字形记忆,如“说”通“悦”时的用法和意义。
- 词语辨析。
- 初中对近义词辨析有一定基础,如“必须”和“必需”。
高中会加大难度,包括一些成语的辨析,如“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不仅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结合语境准确使用。
2. 语法知识。
- 词性。
- 初中简单介绍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性。
高中在此基础上,会深入学习虚词的用法,像“之”字在古文中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不同词性,“而”字作连词时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多种关系。
- 句子成分。
- 初中了解了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句子成分。
高中要掌握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如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的多层修饰关系,例如“在那片茂密的森林里,可爱的小鸟快乐地歌唱”,要能准确分析出各成分的作用。
- 病句类型。
- 初中学习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常见病句类型。
高中除了巩固这些内容外,还会涉及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较难辨析的病句类型,像“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华裔作者之手”就是句式杂糅的病句。
3. 标点符号。
- 初中学习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基本标点符号的用法。
高中会涉及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如破折号的多种作用(解释说明、递进、转折等),例如“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有分号的用法,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像“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二、文言文知识。
1. 实词虚词。
- 实词。
- 初中学习了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如“之”作“的”讲(“水陆草木之花”),“其”表示“他的”(“其乡人曰”)等。
高中则要积累更多实词的不同义项,如“绝”字,有“断绝”(“而绝江河”)、“极”(“绝巘多生怪柏”)等多种义项。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381a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3.png)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特点:华丽、精练、表达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用标点符号。
2. 文言文的排比和对仗:相邻的句式和词语的结构应该对称,形成韵律和美感。
3. 古诗词常见韵律:平水韵和叶希尧韵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两种韵律。
平水韵是唐代杨凭创设的韵律体系,一般分为仄平平或仄仄平平(四句并列)。
叶希尧韵则是宋代叶梦得创设的,多用于七言诗,分为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四句并列)。
4.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总称。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春秋》。
5. 文言文的常见写作手法:比兴、夹叙夹议、排比、对仗、典故、比拟等。
6. 句式和成语: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式和成语常被引用,比如“左右逢源”、“胸有成竹”、“不以成败论英雄”等等,要注意熟记和巧妙运用。
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 语法知识:汉语语法包括词汇、词序、句法、篇章等各个方面,需要注意词性、结构和语境。
2. 词语搭配:汉语中拥有很多词语搭配的习惯用法,需要注意掌握其固定搭配形式和意义。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等,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 常用谚语、俗语、成语:这些语言固定搭配既可以刻画具体事物,又可以表达抽象概念,需要注意熟练掌握其中的用法和意义。
5. 基础词汇:在各个场合中,掌握一些基础的词汇非常有必要,比如数字、颜色、时间、方位、量词等等。
三、阅读技巧1. 阅读速度和理解:在阅读时,需要控制好阅读的速度,尽量不要出现漏读或重读的情况。
不同的材料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特别是理解度和速度之间要达到平衡。
2. 标注笔记:在阅读时需要标出重点和难点,并且记录下来,方便之后复习和整理。
3. 阅读思路:在阅读时需要有一定的思路,第一次阅读时可以浏览全文,梳理出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第二次可以重点阅读段落和具体语句,掌握更多细节;第三次可以进行总结和提取。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5d3a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6.png)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以下是一部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汇总:
1. 常见实词:例如,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等。
2. 常见虚词:之、其、何、乃、以、者、所、见、于等。
3. 一词多义:很多实词有多种意思,例如“兵”可以表示“兵器”、“士兵”、“军队”等。
4. 通假字:例如,“反”通“返”,“见”通“现”等。
5. 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使动用法,表示“使江南岸变绿”。
6. 古今异义:例如,“鲜美”在古代表示“鲜艳美丽”,而在现代则表示“食物新鲜美味”。
7. 特殊句式:例如,“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8. 文化常识:例如,古代官职设置(三省六部制)、古代科举制度、天文地理常识等。
9. 常见文化意象:例如,鸿雁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松柏则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10. 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11. 文言文特殊句式:例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等。
12. 重要作家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作品和思想。
13. 名篇名句默写:背诵并默写经典的古文和诗歌。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部分,需要不断积累和巩固,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d27cfe67ec102de3bd895c.png)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句子成分划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一、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二、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三、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四、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五、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六、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七、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 >八、语法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d246c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3.png)
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庙堂:朝廷2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二.作家作品(1):1、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韩柳”: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花间派词人:温庭筠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著有《离骚》。
7、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点汇总
![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7bfc2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0.png)
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点汇总语文学科知识点汇总语文作为中小学必修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语文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和高中语文学科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1.文字学知识点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形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掌握文字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常见的文字学知识点包括: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字义、字形、字音等。
2.词学知识点词学是研究词的起源、构成规律和用法的学科。
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元,掌握词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并提高词的运用能力。
常见的词学知识点包括:词的分类、词的构成、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
3.句法学知识点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学科。
句子是语言的最小完整单位,掌握句法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句子。
常见的句法学知识点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成分、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4.修辞学知识点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以使诗歌、文言文等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学知识点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文字阅读知识点文字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拓展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常见的文字阅读知识点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词语理解等。
6.写作知识点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的写作知识点包括: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结构、语言表达等。
7.文学常识知识点文学常识是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了解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常见的文学常识知识点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名著、文学奖项等。
总结:通过对初中和高中语文学科常见知识点的汇总和总结,相信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会有更好的把握。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80fe12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a.png)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一、拼音和汉字
1. 拼音:
(1)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是指发音时先发出的辅音,韵母是指发音时后面的元音,声调是指发音的高低变化。
(2) 拼音方法:1 直接标注声母、韵母和声调;2 借助拼音表掌握拼音;3 学会正确书写拼音。
2. 汉字:
(1) 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勾等;
(2) 汉字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能够反映出汉字的音、形、义;
(3) 识记常用汉字: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笔画、意义,能够熟练运用汉字进行沟通交流。
二、语法和修辞
1. 语法:
(1) 语法的作用: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能够规范语言的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流畅性;
(2) 语法的分类: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其中词法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和规则,句法是研究句子的构成和规则,篇法是研究篇章的构成和规则;
(3) 常见的语法错误:语病、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
2. 修辞:
(1) 修辞的作用: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2) 修辞的分类: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分为拟人、拟物,夸张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对偶分为对称对偶和交叉对偶,排比分为排比句、排比段和排比篇,设问和反问都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
初中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dda70c33186bceb19e8bb30.png)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c82a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5.png)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初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笔记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③谪戍之众④天下诸侯已困矣3.省略句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崤函之固,自若也5.定语后置①伏尸百万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⑤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⑥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__伴奏。
⑦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一、题干中隐含的“常用术语”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
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
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三、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