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文学史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2. 现代文学史3. 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名著赏析三、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素2. 文章的结构与段落3.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应用4. 描述、抒情、叙事等写作技巧5. 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四、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与风格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4. 文言文的词汇与典故解析5. 文言文篇章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汉语知识点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与演变2. 词汇的选择与搭配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应用4. 句子成分与句法结构5. 现代汉语的语言变异与语用分析六、阅读理解与鉴赏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3.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 语篇分析与评价5. 学习与欣赏经典作品的技巧和心得七、诗词鉴赏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流派2. 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艺术特点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的解读与赏析4. 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技巧5. 现代诗词鉴赏与作品欣赏八、修辞与比喻知识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比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修辞手法与比喻的运用4. 修辞与比喻的实例分析5. 修辞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九、作家与文学流派知识点1. 中国古代作家及其作品2. 中国现代作家及其作品3. 国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4. 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5. 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评价和影响十、阅读经典名著知识点1.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2. 中国现代经典名著3. 国外经典名著4. 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主题5. 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总结: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大全,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文言文、现代汉语、阅读理解与鉴赏、诗词鉴赏、修辞与比喻、作家与文学流派以及阅读经典名著等主题。

高中语文必记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记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记知识点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记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必记的知识点:首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等,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此外,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也是必须熟悉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其次,古诗词的鉴赏也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著名诗人和词人,掌握他们的作品风格和代表作品。

同时,对于古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

再者,现代文阅读也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此外,对于文章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也需要有一定的认识。

除了阅读和鉴赏,写作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及如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最后,对于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流派、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阅读、写作以及文学常识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知识点细目

高中语文知识点细目

高中语文知识点细目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细目:1.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用词等。

- 能够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鉴赏文言文的文学价值。

3. 文学鉴赏:- 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

- 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

4. 写作能力:-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

- 学会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5. 古诗词鉴赏:-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特点。

- 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 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

6. 文化常识:-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 掌握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7. 逻辑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论点。

- 学会构建合理的论证结构。

8. 语言表达:-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 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9. 综合运用:- 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不同场合。

10. 考试技巧:- 掌握应对高中语文考试的策略和技巧。

- 学会高效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细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语文学习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也是高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

学习语文,需要学习义理、音义、语法、文体、翻译、古文阅读、文言文写作等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其中,掌握基本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一、义理概念义理概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掌握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统一和理解的基础。

语文中的义理概念包括文字、意义、语法、文法和修辞等义理概念,比如“语言”是文字的义理概念,“意义”是语言的义理概念,而“文法”和“修辞”则是义理概念的综合。

二、音义联系音义联系是汉语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汉语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汉语的音节有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五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阴平代表着抑制的意义、阳平代表激动的意义、仄声代表凝重的意义等等。

因此,学习汉语,需要学习不同的音节和它们表达的意义。

三、语法和文法语法和文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语法是指语言中词汇结构之间的关系,它是汉语语法的基本框架,是构建句子的基础。

文法是指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构建文章的基础,是汉语语言的核心。

四、文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形式,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

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每类文体都有自己文体特征要求,需要学生掌握。

此外,在学习文体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多学习文体中的各种写作方法和结构,以便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五、翻译翻译是汉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

中国的古典诗词、读物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文本翻译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文本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文本翻译中准确理解作品,并进行翻译。

六、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熟练掌握汉语语言的重要学习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

古文涉及文子、诗词、楚辞、汉魏六朝及隋唐文选读,学习者要学习这些文本的文化背景和文体特点,以便阅读时正确理解文本。

除此之外,学习者还要掌握解释古文的方法,以便在古文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哪些知识?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哪些知识?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哪些知识?高中语文学习是学生人生有用的阶段,不单要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提升语文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高中语文学习应该积累哪些知识呢?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语拼音、汉字:掌握汉语拼音的读音规则,并能熟练应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理解字形演变和字义演变规律,并能正确书写。

2. 词语:能够掌握词语的含义、词性、用法,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特殊修辞手法,培养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句子:能够掌握句子的结构、成分,理解某些句式和语法的规则,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文体:认识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练习的基本技巧,并能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最合适的文体。

二、文学作品阅读及鉴赏知识1. 文学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各个文学时期、主要作家和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鉴赏。

2.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并能分析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3.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能够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结构特点、人物塑造等,并能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掌握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文化积累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并能将其应用于生活,培养提升道德修养。

2. 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并能理解历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社会文化: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4. 外国文化: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发展历史和现状,并能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素养。

四、写作能力1. 写作基础:能够掌握写作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成绩,下面对高中语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分析。

要学会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辨别各种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及其作用。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报告等的阅读。

了解不同实用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图表类材料的解读。

要能读懂图表所表达的内容,提取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散文阅读。

体会散文的形散神聚,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实词、虚词的积累。

常见的 120 个实词和 18 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牢记。

文言句式的判断。

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要能够准确识别并理解其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将文言句子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2、古代诗歌阅读诗歌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分析形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

体会诗歌语言的风格(豪放、婉约、质朴等),赏析诗歌中的炼字。

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的运用正确使用成语。

了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感情色彩,避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等错误。

辨析近义词。

从词义、词性、语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区分。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掌握病句的类型。

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如下:
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信息。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推理等。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选题、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写
作技巧,包括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7.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习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格律和修辞手法等。

8. 文化常识:语文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背景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3.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4.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5.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6.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7.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道家:庄子、列子墨豕: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21、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有关我国文学常识中出现的“最”(六)中国古代文学之最最早的诗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诗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

古代最著名的童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中语文有关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有关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有关知识点大全高中语文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常识: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修辞手法等,能够翻译和理解文言文。

3.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4. 写作技巧: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文章结构、论点论据、语言表达等写作技巧。

5. 诗词鉴赏: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形式、韵律、意境等,能够鉴赏和分析诗词。

6. 名著阅读:阅读并理解中外文学名著,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7.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8. 语言知识:学习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9. 文化素养: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等。

10. 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阅读理解策略:学习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扫读、精读、略读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12. 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13. 古文化常识: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包括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14. 现代文化现象:关注并分析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15. 跨文化交际: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理解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语文基本知识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中语文有哪些知识点

高中语文有哪些知识点

高中语文有哪些知识点高中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涵盖了文学、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的主要知识点:1. 文学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文的阅读、翻译、理解以及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等。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包括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理解和评价。

4. 写作技巧:高中语文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5.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

6. 文学作品分析:学会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7.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等,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8. 思维训练: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9. 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技巧。

10. 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形式、韵律、意象以及如何鉴赏和创作诗歌。

11. 名著阅读:阅读并理解中外文学名著,深入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社会价值。

12. 语言表达: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学会如何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思想。

13.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等不同形式。

14.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的阅读、写作、交流等活动中。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高中的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文的句式结构、常用词汇、虚词用法等,并能够翻译和理解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

3.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

4. 诗歌鉴赏: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形式、韵律、意象等,并能够鉴赏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文言文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

6. 现代文写作:提高现代文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7. 修辞手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8. 文学评论:学习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包括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

9. 文化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以及对外国文化的基本了解。

10.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1. 古诗词背诵: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12. 名著阅读:阅读并理解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能够对名著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深入分析。

13. 语言文字运用: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包括正确的语法、用词、标点等。

14. 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写作和阅读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15. 情感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结束语: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语文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涉及到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汉字的认读与书写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汉字的认读与书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学生需要熟悉常用汉字的读音、笔画、结构和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2. 词汇的积累与运用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高中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包括成语、俗语、专业术语等。

同时,学生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3. 语法知识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句子成分、句型结构、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这些都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重要工具。

4. 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需要培养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及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5. 写作技能的提升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高中阶段需要提高写作技能。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和说明。

6.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需要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7. 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中阶段需要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应该学习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8. 现代文化的接触与理解现代社会文化多元,高中阶段需要接触和理解现代文化。

学生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现代科技、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通过以上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为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3. 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如鲁迅的《呐喊》、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

4. 古典文学:《诗经》、《楚辞》、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 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后的文学作品,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等。

二、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虚词:之、者、也、乎、矣、焉、哉等。

2. 古今异义词:了解古代与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变化的词汇。

3.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4. 古代文化常识:历法、礼仪、官制、地理等。

5. 文言文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重语境和修辞。

三、现代文阅读1. 文章体裁识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等。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3. 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4. 作者观点和态度理解:通过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立场。

5. 文章主旨和意图提炼: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四、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要素: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 记叙文写作: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环境描绘等。

3. 议论文写作: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4. 文章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的结尾。

5. 修辞运用: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五、古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诗的格律、词的曲牌等。

2. 诗词意象分析:理解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人文意象。

3. 诗词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

4. 诗词语言鉴赏: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如音韵、对仗等。

5. 诗词背景知识: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六、修辞与表达1. 修辞手法识别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歧义和不恰当的表达。

3. 语言风格和语气:根据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⑷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11)反语——含蓄委婉,幽默风趣(12)引用——论据充分,强化观点三、现代文阅读知识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C、分析说明的方法[a下定义说明b举例说明c引用说明d分类说明e图表说明f 数字说明g比较说明])2、议论文(A、把握论点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C、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b并列式c递进式e对照式(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3、散文(①、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B、写景抒情散文C、托物言志散文D、寓理于事的散文②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陈、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

(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①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②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③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④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

(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范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四、诗歌阅读知识1、分类(1)、按体裁(形式分:(2)、按题材(内容)划分:(1)边塞诗(A、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B、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C、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2)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

A、称颂、仰慕英雄,寄托哀思B、感慨兴衰,托古讽今C、自比自况,怀才不遇)(3)写景诗(A、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自由B、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表达爱情、乡愁、惜春、伤春、闲适、闺怨等。

)(4)田园(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5)送别诗(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

风格大致上有三种:一是慷慨悲壮型,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是儿女情长型,如“执手相看泪限,意无语凝咽”;三是一往情深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它们或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

)爱情婚姻诗、评诗题画诗等2、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白描和工笔、点面结合)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等。

(4)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6)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豪放飘逸(李白)、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平淡自然(陶渊明)、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等。

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3、使用频率较高的词(1)、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事)。

(2)、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3)、用来概括思想感情的词: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用来概括艺术作用的词: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4、应试策略:(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

(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

(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程式二: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②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4)、想象描写题:应抓住主要意象、动词和形容词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恰当地描写。

(5)、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

“内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

五、文言文阅读知识(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

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4、古今异义(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4、倒装句(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