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7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1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
它的造型史,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
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
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
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
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
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
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
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
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
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
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
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从公共人的角度论述生态公民应有生态正义、生态权利和生态合作观念。
B.第三段论述了道德、理性和感恩三种意识对于塑造公民个体生态精神的价值。
C.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论证生态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祖父只是成为名医的一个因素。故选B。
D.如果培育生态公民时意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在享有生态权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生态责任”错误。对应原文第二段“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据此,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主要体现在“公平分配”,而不是“享有”和“承担”。
人教版
高
中
语
文
测试卷
(考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十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来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将试卷中的选择题1—4、7—8、10—12、14、17—19各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需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
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
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高二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5)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下·新华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 滂沱/磅礴暴殄天物/诊断蚊蚋/方枘圆凿伎俩/姐妹俩B . 咀嚼/龃龉劲敌/干劲犄角/掎角之势逡巡/怙恶不悛C . 驻扎/扎辫子悲恸/恫吓折本/百折不挠不稂不莠/良莠不齐D . 涂抹/抹布捐献/狷介之士咋舌/啧啧称赞引吭高歌/沆瀣一气2.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
B . “以房养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C . 交易员表示,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次下调,说明热钱正回流欧美,从而引发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担忧,以及人民币难以维持坚挺。
D . 该剧制作人李盾、邓丽君兄长“三哥”邓长富携主演出席,期间90后“邓丽君”扮演者王静现场演唱获好评如潮。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杨福泉①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206套)
陕西宝鸡中学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迤逦..yǐlǐ 傩.送nuó 讥诮.qiào 叨.扰tāoB.仓廒.āo 糍粑.bā 熟稔.rěn 践祚.zhàC.泥淖.nào 优渥.wò 岑寂.jì 逋.留bǔD.休憩.qì 宗悫.què 鲱.鱼fěi 坍.缩tā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噩梦寒砧扶摇直上不落言诠B.辖制亵渎锱铢必较渔州唱晚C.妍媸帷幕茕茕孑立鞠躬尽瘁D.窈窕流敝萍水相逢高朋满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B.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4.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的,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流涕和叹息的静默。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都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他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D.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虽然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B.李天一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作为明星人物的李双江夫妇不适当地教育孩子,最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据说,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B .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
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C . 专家称,这种病毒应该按照起源地被命名为“北美流感”,将其称为“猪流感”容易造成误解,负面影响大,可能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D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2. (2分) (2019高三上·包头月考) 下面是人们为我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文学家各题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与文学家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②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 . ①李白②欧阳修③辛弃疾④李清照B . ①李清照②欧阳修③辛弃疾④李白C . ①欧阳修②李白③李清照④辛弃疾D . ①李白②欧阳修③李清照④辛弃疾3. (2分)下列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围绕着“减负”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真是气氛热烈,蒸蒸日上。
B . 夜幕降临,商业街上的霓虹灯闪烁着变幻莫测的光芒。
C .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是判若云泥。
D . 假如我们没有建成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如此严重的洪水,那后果简直不可思议。
4. (2分) (2015高一上·南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之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贵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 _____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____________,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孜孜不倦点滴积累,________,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______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A . 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B . 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C . 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D . 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 . 独步一时薪火相传潜移默化水乳交融B . 独一无二薪火相传耳濡目染合而为一C . 独步一时生生不息潜移默化合而为一D . 独一无二生生不息耳濡目染水乳交融(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竣工疏浚逡巡怙恶不悛崇山峻岭B . 苗圃黄埔哺育捕风捉影惊魂甫定C . 复辟馥郁覆辙物阜民丰刚愎自用D . 撤退清澈坼裂彻头彻尾风驰电掣2. (2分)下列划线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B . 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C . 《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D . 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
3. (2分)(2017·涞水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历史类小说的创作,必须从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不能没有限度的随意篡改,甚至胡编乱造。
要为观众,尤其未成年观众负责。
B .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应通过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紧迫而刻不容缓。
C . 校讯通通知:高考报名信息核对表已经打印好,请各班即刻派班长到教学处领取,回去签字确认。
另外提醒:考生特征标志一栏都为空。
D . 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4. (2分) (2016高二上·郸城月考) 下面语句中,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全球经济调整发展,但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其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严重。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完全成功,。
A . 应该从宏观上注意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B . 西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C . 应该关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D . 西部人民生存环境的问题必须早日列入议事日程5.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余音袅袅,不绝如缕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C . 假舟楫者不假思索D . 作《师说》以贻之贻笑大方6. (2分) (2019高二上·福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命途多舛舛:不顺B . 所赖君子见机机:机遇听臣微志听:准许C . 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责臣逋慢逋:怠慢D . 今是而昨非而:连词,表转折之二虫又何知之:此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7. (6分) (2016高一下·市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C.“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
D.“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
C.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
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D.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
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
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
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
“婆婆疼得紧。
”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
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
”药店老板说。
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湿湿的裤兜里往外掏钱。
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
”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
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
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
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病。
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
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
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
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
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
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
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
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
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
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
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
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
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
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
”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
”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
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
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
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
”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
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
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5.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