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与广岛对待二战劫难为何如此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国家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国家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有人就二战各国表现整理出了二战中最无耻的十个国家,它们都是谁?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国家,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国家盘点第一名:苏联列宁在世时许诺将侵占中国的土地奉还,到了斯大林就完全不认帐了,而且还在1929年对中国进行了小规模的入侵。
二战前与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共同瓜分波兰。
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也从背后入侵波兰,一路上对混乱的波兰军民说:“我们是来打德国人的。
”一度时间内竟未受到抵抗。
等波兰人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波兰政府在两线夹击中已风雨飘摇,不得宣布投降。
德国按照约定,把波兰第二大城市移交给苏联,苏联却跨过预定分界线,占领了原本划给德国的油田。
后来德国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波兰军人的尸体,苏联指责是德国干的,结果苏联解体后的档案显示:正是苏联干了这件好事!这是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合作,然后苏联对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同伴却不怎么光明磊落。
同年,苏联又挑起苏芬战争,庞大的苏联军队居然被芬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以惨重的代价打败了芬兰,虽胜犹辱。
法国被打败后,苏联开始和英国频繁接触,在苏德边界驻扎重兵,严重威胁到德国。
苏联领导人盲目自大,德国开始向界增兵,苏联却不以为然。
战争中,苏联人民仍然受到暴政的压迫。
一批批没有受过训练的平民被迫拿着原始的武器去延缓德军的进攻,他们没有撤退的权力。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就枪毙了13500名士兵,罪名是叛国,主要是逃兵和没守住阵地的低级军官。
苏联的暴政导致苏德战场上出现了百万伪军!二战后期,苏联兵临华沙城下,华沙人遂发动起义以配合苏军.不想苏联竟然以"起义由地主阶级领导"为由,按兵不动,导致城内起义者遭到了德军的屠杀.英美要求苏联发起进攻,遭到决绝;要求苏联提供一个空军基地以支援起义者,亦遭拒绝.苏联便是以这种态度表明了一个"盟军"的身份.丘吉尔愤然讲道:"华沙起义的功过暂且不论,现在的情况是,几乎赤手空拳的华沙人正在攻击德军的坦克!"之后,苏联乘机控制了东欧很多国家,剥夺了它们的独立与自由。
揭日军当年“南京大屠杀”时对中国平民野蛮杀戮的真相
揭日军当年“南京大屠杀”时对中国平民野蛮杀戮的真相1写到这个章节,当我面对许多记载当年南京沦陷时日军野兽们的残忍杀戮、毫无人道的奸淫等野蛮行径的史料时,因为心中的疼痛和怒火,我写不下去!时隔多日,我强忍着悲痛,继续往前走。
更为可气的是,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仍在进行狡辩,说什么“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战争伤亡。
”,甚至,有的是全盘否定: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这回事,是中国人自己编的!现在,日本国内历史科教书,对当年日军侵华战争已踪影全无,即便有,也是含糊其词,甚至是反着说的,美其名曰“解放”。
一个对自己曾经的侵略他国史刻意遮遮掩掩而又毫无反省之心的国家和民族是永远站不起来的,更别想着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不要说中国和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老是纠缠于过去的历史不放,并标榜自己对过去的历史过去了就过去,我倒要问一问,为什么日本自己每年都要举行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活动,并强调日本是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相反,却对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爆炸受害原因没有任何反省?哪怕一点点!2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很虚伪的民族,他们可以对你点头哈腰,可心里却不知道是怎么算计你的!日本更是一个喜欢说谎的民族,有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年,在“东京审判”时,就是如此。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发表特别通告:宣布设臵由中、美、苏、英及法国、印度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5月,远东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对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提起了诉讼,这场诉讼后来被称作“东京审判”。
当时在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时,攻占南京的日军总头目、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在法庭上,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讲述了当时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尽管人在南京之战中小心谨慎,但在当时忙乱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冲动的官兵,干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暴行。
”松井石根的“虚伪、轻松”的假面,很快被美国牧师拍摄的历史胶片戳穿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日军攻占南京时留在南京城内,他目睹并用摄影机拍摄下了日军的兽行,当这段105分钟的历史影像作为证词在法庭上播放时,世界震惊了,连现场日本自己国家的记者,都连用3个“惨”字来形容,日本记者写到:“那一刻,令人战懔不已”!3实际上,当南京陷落时,中国人连“战懔不已”的机会都没有!1937年12月,在占领南京最初的6周时间里,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的杀戮,强奸达到了高潮,关于大屠杀最原始的记录,均出自于外电报道和几名自愿留在南京保护平民的西方义士的日记和书信中,他们中,有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德国人拉贝先生,金陵女大主任、美国人魏特琳女士,鼓楼医院美国大夫威尔逊先生等人。
浅析中日生死观之差异
浅析中日生死观之差异作者:崔昆仑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10期【摘要】影片《南京!南京!》反映了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的苦难。
有别于其他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影片注意了中日两国普通人在面对战争灾难(尤其是生死问题)时的不同表现。
笔者试图通过对该片的分析,及其与其他同类题材影片的比较,挖掘潜藏在两国人民生死观的差异。
【关键词】《南京!南京!》反战生死观差异一毋庸置疑,《南京!南京!》(下称《南京》)是一部宣扬反战思想的影片,其主题突出反映了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苦难,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前者遭受的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后者承受的是灵魂的折磨。
有别于其他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南京》用较多的镜头反映了个别日本士兵在大屠杀期间的心理活动,第一次通过电影语言告诉人们:随处残暴淫虐、无恶不作的日本兵也有人性,竟也会悲悯生命。
对中国一些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者来说,这实在不易接受。
故而,影片自播出起便引起强烈的争议是必然的。
影片注意了中日两国人民在面对战争灾难(尤其是生死问题)时的种种不同表现。
而这些表现,潜藏着两国人民迥异的生死观。
民国时期的中国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种文化数千年来养成了独特的生命价值观。
比如,重生慎死。
《论语·先进》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显然孔子是重生慎死的。
又据《论语·乡党》载:“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①孔子首先关心的人有没有受伤,而不问及马的情况。
《孝经·开宗明义》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②更何况生命呢?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人“最为天下贵”。
可见,在中国文化中早就滋生了高度珍视生命的仁爱思想。
佛教传入后,“天地间以生为大”、“慈悲为怀不杀生”等教义也以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影响着他们对生死的态度。
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
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摘要:在70多年前日本在我国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的滔天罪行,至今仍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无法磨灭的痛,面对这样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日方的态度一直令我们中国人民难以接受,以此为导火索,加之近几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分歧,使中日关系一直不明朗。
中日双方的关系究竟该何去何从?关键词:南京大屠杀,中日关系,合作共赢一.事件背景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
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对于这样一段让所有中国人民沉痛万分的历史,最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便是在这样的铁铮铮的史实面前日本的态度: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持刻意回避的态度。
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数种观点,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
这些“否认派”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中国引起强烈反感,这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二.中日双方对这段历史的态度1.中方中国学术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的,当时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界开始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政治思想开放,学术研究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二是1982年日本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右翼分子不断美化侵略和否认南京大屠杀,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南京市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以进一步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
1998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这一专门研究机构。
2006年4月,南京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由江苏省和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的注视南京大屠与二战史的关联
世界的注视南京大屠与二战史的关联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暴行。
这场屠杀发生在1937年至1938年间,当时日本帝国军队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对该城市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掠夺。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史密切相关,通过对二战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
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规模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时间长达六年。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复杂交织,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南京大屠杀则是二战在亚洲战场上的一部分,这场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直接体现。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日本军队攻占了南京并对该城市进行了持续的暴行。
据历史记录,日军在六个星期内,采取了枪杀、斩杀、强奸、抢劫等手段,对南京市民和战俘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和操纵。
在这场屠杀中,数十万中国士兵和平民丧生,不仅人员伤亡惨重,还有大量的房屋被烧毁和掠夺。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二战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世界对这一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各个国家和组织都对日本军队的罪行表示了谴责和谴责。
世界各国媒体广泛报道这一事件,揭露了日军侵略行为的荒谬和残忍。
这场暴行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动员力量,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史密切相关,首先从时间上看,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至1938年间,正值二战爆发和进行之际。
日本军队占领南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而且南京大屠杀也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一个缩影。
其次,南京大屠杀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反响,世界各国纷纷对日本军队的暴行表示谴责和警告。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强了各国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警觉,也为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联盟形成提供了动力。
事实上,南京大屠杀也成为了二战期间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军战争罪行与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军战争罪行与南京大屠杀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抗击外侮的民族战争,也是二战亚太战场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斗。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却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就是南京大屠杀。
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军战争罪行与南京大屠杀的情况。
日本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犯下了大量的战争罪行。
他们在战争中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广泛的屠杀、强奸、抢劫等暴行,严重违反了战争法和人道主义原则。
然而,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发生在南京,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当时的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据历史记录,日军在接管南京后,对该城市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
据估计,屠杀中有数十万甚至几十万平民和战俘被杀害。
这次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成为二战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战争罪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采取了一系列残忍的手段对待中国平民。
他们不仅无差别地屠杀了老人、妇女和儿童,还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性暴力行为。
据报道,许多妇女被日军强奸并杀害,甚至有一些人被活活剖腹。
此外,日军还对南京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了破坏和抢劫。
这场战争罪行在许多方面证明了日军的野蛮和残忍。
首先,他们对南京的占领并没有表现出一支正规军队的行为,而是展现出了一支凶残的暴徒集团的形象。
其次,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屠杀和强奸行为完全违反了战争法和人道主义原则。
无辜的妇女和儿童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这种罪行令人发指。
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而是波及了整个国际社会。
这次事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尽管日本政府一直试图掩盖这一事件的真相,但由于历史的铁证和幸存者的证词,事实无法掩盖,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日本一直在回顾和反思过去的历史。
同时,对于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罪行的纪念和教育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可以让人们警醒于战争的灾难性影响,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构建一个没有战争与罪行的世界。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南京大屠杀则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发生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南京城。
本文将探讨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以及事件对于二战的影响。
一、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这场大屠杀造成了数十万中国平民和军人的死亡,以及大规模的强奸、抢劫和纵火事件。
二、二战背景二战是自1939年至1945年期间全球大规模的战争。
论及二战的起因,时间可追溯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导致了德国的艰难局势,为后来希特勒上台创造了条件。
三、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联1. 背景联系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底,正值二战爆发的前夜。
日本已经在东亚地区扩张,而它在南京的残暴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日本侵略的关注和愤怒,成为二战前日本侵略行为的一个具体例证。
2. 国际影响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最恶劣的战争罪行之一,引起了全球的震惊和谴责。
这一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并对南京进行调查和援助。
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使得更多国家意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
3. 形象影响南京大屠杀使得日本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幅下降。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一事件成为判断日本侵略行为与殖民暴行的标志。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日本侵略行为的象征,加强了国际对于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战争罪行的谴责。
四、南京大屠杀对二战的影响1. 战争动员和准备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使得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邪恶本质,激发了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大屠杀事件加强了中国人民对于乡村游击战的支持,对于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抗战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国际共识和呼吁南京大屠杀使得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反法西斯和反殖民主义战争。
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通过援助南京和调查屠杀事件,呼吁对日本实施制裁,加强了国际共识和合作抵制日本军国主义。
南京大屠杀反思二战时期的种族歧视与仇恨
南京大屠杀反思二战时期的种族歧视与仇恨二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残忍的一幕。
当时,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令无辜平民蒙受巨大的痛苦。
这场屠杀事件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种族歧视和仇恨表现,也暴露了战争中各方在宣扬民族主义和仇恨的背后,对人性根本价值的漠视。
首先,南京大屠杀是对中国人民的骇人听闻的种族歧视和仇恨表现。
日本军队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占领南京后,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无辜华人的暴力行为。
据历史记录,大规模的杀戮和强奸事件给南京市民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
这种种族歧视和仇恨的表现令人发指,表明了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的敌对态度和对他们所持有的极端偏见。
其次,南京大屠杀揭示了战争时期各方在宣扬民族主义和仇恨时对人性价值的漠视。
战争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了激发士气和煽动国民的爱国情绪,常常将敌对方民族描绘成野蛮和邪恶的形象。
这种民族主义宣传通过媒体和教育体系广泛传播,助长了对不同民族的歧视和仇视。
南京大屠杀就是这种民族主义和仇恨化为极端行为的例证,不仅仅是日本军队的种族歧视和仇恨,也是当时战争氛围下人性的败坏所导致。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从南京大屠杀中汲取教训,反思种族歧视和仇恨的危害。
首先,教育是关键。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体系,向学生传播宽容和尊重的理念,树立人类共同价值观。
此外,政府和媒体的宣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以推动和平与友好的信息为主,减少宣传战争和仇恨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法治的进步。
南京大屠杀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强调国际法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社会应该对违反人权和人道主义原则的行为做出坚决回应。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法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公正的世界。
总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期最残暴的事件之一,它反映了当时世界上的种族歧视和仇恨情绪。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我们应该认识到种族歧视和仇恨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并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平与宽容的世界。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中日关系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中日关系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南京发生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暴行——南京大屠杀。
在此期间,日本军队为期六周的大规模暴行中,在南京杀害了超过300,000名中国士兵和民间人口,甚至包括无辜的妇女和儿童。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二战中的黑色一页,对于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在二战中,中国和日本都充满了战斗的敌意,也一直存在很长时间的国家间紧张关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辽宁省和吉林省,并建立了满洲国。
此后几年中,日本通过常年的侵略,占领了大部分中国的领土。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而日本则试图通过大范围的军事协议来扭转战争局势。
南京大屠杀这场惨无人道的暴行被认为是日本在二战中最残忍的行为之一,此次暴行的规模和时间之久,使得南京的居民在数十天内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断被毁灭,性暴力和杀戮让南京成为了二战中最痛苦的城市之一。
这场暴行被称为“人间地狱”,使得二战后中国对日本有了深刻的记忆。
战争结束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的败北明显改变了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二战结束后,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战败国,日本不得不按照盟约的要求签署《日本投降文书》。
然而,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就此结束。
二战后,日本与其邻国的关系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时间内仍然尤为紧张。
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这种紧张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对这次屠杀事件的记忆,让中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心存怨恨,并成为了中日关系的高峰之一。
然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关系逐渐缓和。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文化交流加强,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也逐渐淡化了。
但是,南京大屠杀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中日两国的关系。
综上所述,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极其痛苦和人性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而且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的眼光南京大屠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
世界的眼光南京大屠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实施的残暴行为,据估计,约有30万名中国平民和战俘在几个星期内遭到虐杀和强奸。
该事件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探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与评价。
一、日本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日本军事行动中最残暴的一起事件之一,但在日本国内,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却存在争议。
一方面,一些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性存在否认,或者认为死亡人数夸大。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日本人对这一历史事件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并表示对南京的道歉与反省。
二、中国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悲剧,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教育、纪念活动等手段提醒人民不忘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中国社会普遍认知是暴行,对日本持有谴责态度。
同时,中国也看到了国际社会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可与支持,这支持为中国提供了外交上的支持与合法性。
三、美国美国作为二战中的一方参战国,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也非常重要。
美国多个政府机构与研究机构都曾组织过调查南京大屠杀的论证和研究项目。
大部分美国学者、政治家和普通民众都接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
美国政府也曾通过决议将南京大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行为,并支持中国的修复工作。
四、欧洲欧洲各国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多数是积极的。
许多欧洲国家在二战期间曾受到纳粹德国的侵略与军事行动,对于南京大屠杀有着深切的共鸣。
由于欧洲国家普遍较为开放和关注人权,他们通常对南京大屠杀表示谴责,并呼吁国际社会确保历史真相得到保护与传承。
五、亚洲其他国家南京大屠杀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认知。
特别是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他们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带来的苦难,对于南京大屠杀也有着特殊的认知。
这些国家普遍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反战与和平建设行动。
综上所述,南京大屠杀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是多方面的,尽管存在一些异议,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并对该事件表示谴责和哀悼。
关于二战的观后感
关于二战的观后感观看过二战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后,我感受颇深。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二战的观后感,并探讨其中一些重要的议题。
首先,我被二战中的残酷性质深深震撼。
这场战争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丧失,人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
无论是在欧洲的纳粹集中营,还是在日本的南京大屠杀,都展现出了战争所带来的恶行。
观看这些历史片段,我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以及战争对社会的毁灭性影响。
其次,我注意到二战中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创新。
在二战期间,各国为了赢得战争,不断投入资金和资源进行研究和试验。
这导致了许多创新的科技发展,如原子弹、雷达和计算机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原子弹的爆炸,它在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死亡。
这个事件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也对核武器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对二战中的英雄人物和奇迹般的故事感到钦佩。
在二战中,许多人以自己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来保护自由和正义。
例如,英国的丘吉尔首相坚定地带领国家抵抗纳粹德国,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带领国家走出了大萧条的低谷。
此外,我也了解到一些感人的故事,如亚当斯基发自内心地帮助犹太人躲过纳粹追捕,以及那些在战争中冒险救出被困的战俘的人。
这些故事让我对人性的善良和奉献精神充满了希望。
然而,除了这些积极的方面,二战也引起了我对战争本身和人类的思考。
二战证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而这种残酷性也时刻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的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我认为,仅仅依靠军事力量和战争解决问题是不可持续和危险的。
应该通过外交手段和合作来解决争端,以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最后,我相信回顾二战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二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育的机会,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合作,并防止民族主义和仇外心态的滋生。
通过理解二战的历史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未来。
南京大屠杀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教训
南京大屠杀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教训1945年的一天,纳粹德国统治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在盟军的解放下终于关闭,战争的疯狂与死亡气息也算只剩余晦。
然而,与此同时,那场发生在远东国度的南京大屠杀仍然令人心惊胆战。
在那段持续了六个星期的残酷期间,日本帝国军队在南京实施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让无数无辜者在死亡中度过他们最后的时刻。
回顾这段历史,对南京大屠杀战争的反思与教训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的简单总结,更需要我们从人性、道德和和平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南京大屠杀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关于人性的。
在这段暴行中,不仅仅是日本士兵借着战争的力量肆意屠戮,他们所展现出的冷酷和野蛮也令人难以置信。
在没有任何军事威胁的前提下,他们对于普通百姓的虐待和屠杀无疑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南京大屠杀战争告诉我们,无论何种战争,都不能成为对人类尊严的借口和对人性的摧残。
其次,南京大屠杀战争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关于道德的问题。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南京被沦为战争的焦点,军人和平民的生命价值被无情地漠视。
日本帝国军队对南京市民进行长时间的强奸、屠杀和折磨,无论是社会道德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都被完全摒弃。
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道德原则都不能被破坏。
南京大屠杀战争的教训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道德,并且积极维护正义和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此外,南京大屠杀战争的历史教训是关于和平的。
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死亡以及人类灵魂的深深挫伤。
南京大屠杀战争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不仅仅毁坏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更伤害了人民的心灵。
和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而这场残酷的战争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和平。
南京大屠杀战争的教训是,为了和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促进民主和求同存异的意识,以保护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回顾南京大屠杀战争的历史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那段黑暗时期的血泪和痛苦,更要从中思考并汲取深刻的教训。
这场战争对人性、道德和和平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它应该成为我们珍视和平的警钟。
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以南京、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
第21卷㊀第1期2020年1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1㊀No.1 Jan.2020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以南京㊁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郑㊀毅[摘㊀要]战争受难记忆是集体创伤记忆的重要类型,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和传递是世人铭记战争㊁祈念和平的重要的人类记忆遗产㊂南京大屠杀和广岛遭受原子弹爆炸(广岛原爆)是南京和广岛两座城市历史上重要的战争受难记忆内容㊂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百余起集体屠杀惨案的典型案例,被作为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遭受列强侵略历史上,中国民众屈辱与伤害的历史例证,成为中国社会战争记忆的核心象征而被纪念和传递㊂广岛原爆记忆的型塑则淡化了广岛遭受原子弹攻击的真实原因㊁著意突出祈念和平及核武器惨绝人寰的一面,以呼吁和平主义㊁禁绝核武器为战争受难记忆的终极诉求,与世界范围的反核运动与和平主义运动产生共振和呼应㊂广岛原爆记忆在型塑和建构战后日本社会战争记忆方面具有独特的㊁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其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和传递策略值得给予特殊关注和研究㊂[关键词]战争受难;战争记忆;记忆传递;南京大屠杀;广岛原爆[中图分类号]K313.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101(2020)01-0035-010[收稿日期]2019-12-11[DOI]10.19669/j.issn.1009-5101.2020.01.004[基金项目]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基金项目 南京㊁广岛双城战争记忆的保存与传播方式综合研究 (18YJY007)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韩日三国的 战争记忆 与历史认识问题比较研究 (15AS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郑毅,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黑河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史㊁中日关系史研究㊂(吉林㊀132013)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和无辜平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㊁有计划㊁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㊁放火㊁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者总人数在30万人以上,史称 南京大屠杀 ㊂1945年8月6日,已处于强弩之末的日本由于拒不接受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 的劝告,美军在广岛市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当天约有十多万人死亡,受核辐射的影响,据广岛市统计截至2019年伤亡总人数高达30万以上,一般称之为 广岛原爆 ㊂8月9日,长崎遭受了第二颗原子弹的轰炸,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㊂日本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两次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社会的战后和平主义和反核运动的兴起与这一历史背景具有直接关系㊂南京和广岛两座城市的战争创伤和经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具典型特征的战争创伤记忆的代表和象征,以此史实为基础形成了两座城市独有的战争受难记忆㊂纳粹德国对数百万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式的集体屠杀由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代表性 记忆的场 而呈现和保存下来,日本侵华暴行的血腥和罪恶无疑可以用 南京大屠杀 作为代表,广岛㊁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则成为日本战争受害者记忆的象征和符号㊂这三件二战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集中体现了二战留给人类的战争创伤,三者的记忆保存和传递方式也各有特色,值得郑㊀毅㊀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 以南京㊁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㊂关于记忆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耶尔斯㊃吕森曾有一段精彩论述: 在人类生活的文化定向中,记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似乎要取代历史在那些决定历史认同的行为中所处的核心位置只要记忆与 实际发生的 经验相关,历史就仍然是对集体记忆中这种经验因素的一种言说㊂ [1]二战前,德国学者哈布瓦赫较早提出将 历史 和 记忆 进行区分,并探讨了 个体记忆 和 集体记忆 的相关问题㊂与 记忆 不同, 历史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认为是一个理性和客观的范畴,它存在一个可以逼近的 真相 ,对这一真相的逼近程度就是评价历史研究和探索质量的最重要标准㊂[2]关于 集体记忆 ,哈布瓦赫指出: 对于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感兴趣的事件,只有从集体记忆的框架中,我们才能重新找到他们的适当位置,这时,我们才能够记忆㊂ [3]一方面,个体记忆附着于集体记忆,由集体记忆提供一个框架,个体记忆必须与集体记忆交互存在(记忆的保存);另一方面,个体记忆也可能会借助于某种媒介㊁超越个体而 溢出 成为集体记忆(记忆的传递),我们称之为 记忆的型塑 [4]㊂集体记忆 与 历史 往往难分彼此,历史研究经常会从事件的亲历者处提取素材(口述史㊁证词㊁回忆录),同时也依赖于前人所进行的类似工作所留下的资料(历史记载㊁访谈记录),在这一互动过程中, 记忆 被固化成了 历史 ㊂但在更多的时候,群体或个人所经历的大部分活动都不会载入史册,个人记忆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集体记忆也往往会因为 难以在有意义的故事中占据一个永久的位置,而消失成为遗忘的黑洞㊂ [5]此时,被整理的 历史 又会反过来影响 记忆 的型塑,而 记忆 又会以 历史 的面目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族群㊂当我们透过重重迷雾去接近某一 史实 的时候,总是能够感到浓郁的 制作 的痕迹㊂仅从这一点看, 记忆 与 历史 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㊂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是须通过转化成集体记忆来发挥作用的,换言之,历史是经过选择㊁整理之后的集体记忆㊂文学家奥威尔曾说过: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㊂ 受难记忆 (又作 受害记忆 或 创伤记忆 )是集体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更倾向于强调集体 受难 的一面,较早的例证有遍布世界各地的 史前洪水记忆 ㊁欧洲的 黑死病记忆 等㊂当代的人类学㊁社会学者特别指出受难记忆对集体凝聚的特殊作用, 集体受难经验常成为凝聚族群认同的工具,仪式化的定期纪念此经验,得以强化及维持族群边界㊂ [6]如果我们从集体记忆的视角来看待南京大屠杀和广岛原爆事件,就会发现二者以集体记忆的形式留存那段战争创伤记忆的立足点和目的性是各有侧重的,保存与传播策略也不尽相同㊂两座城市的战争创伤记忆在各自社会的战争记忆体系中所发挥的记忆价值与作用各有不同㊂本文即就此展开论述,并对广岛战争受难记忆型塑对南京的启示做出进一步的说明㊂一㊁民族的苦难:南京大屠杀记忆的型塑过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具体过程,学界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梳理,本文不拟展开㊂对这一残暴行为不仅中国有大量的遗址㊁目击证据和回忆录提及,而且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同时,留在南京城内的‘纽约时报“㊁‘曼彻斯特卫报“㊁美联社㊁路透社的外籍记者就曾对日军的大屠杀进行过详实的报道㊂此后不久,在亚洲媒体中也零星出现了对事件的报道㊂但这些报道在德㊁意㊁日等国被严格限制,在欧美的报道也因不利于贯彻执行 对德优先 的战略而被压制㊂[7]即使是在日本也有诸多屠杀参与者的反省记录和证人证言不断揭示出那场大屠杀的事实真相,尤其是东京审判让日本社会在经历了战时的新闻封锁后了解到 天皇的军队 在中国的暴行㊂这些大屠杀的证据资料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 铁证 ,被东京审判所采纳并成为判刑的证据,不容任何质疑和否定㊂在近代日本的对外扩张战争中,尤其是在中国和朝鲜半岛集体受难的记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其中有些典型的记忆事件已经溢出某一地域或群体的范围,成为超越了受难群体㊁甚至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而南京大屠杀记忆因其持续的时间更长㊁屠杀的人数更多,日军所犯暴行尤为残暴而为世人所震惊,成为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标志性 记忆符号 ㊂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后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国民政府为南京大屠杀的证据㊁证言㊁证人等屠杀罪证的蒐集和挖掘付出了巨大努力㊂首先从决策层面高度重视,为此成立了相关的专门机构负责调查,其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动员,鼓励民众为东京审判提供日军在南京城内外进行无差别集体屠杀的证据,得到了南京民众的积极响应㊂1945年12月13日,‘中央日报“还专门出版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专刊㊂[8]从当时的新闻报道来看,政府是基于惩罚战犯㊁伸张正义的目的进行这项工作的: 凡我同胞,其有身经当日大屠杀惨祸,暨在敌伪暴力压迫之下受有各种枉曲者,余均愿详知其事实及屠杀压迫之主谋㊁并目击事实㊂基于正义感而作负责之检举者,余尤乐于接受㊂一经查明属实,定处分别以战罪提付审判,或依‘惩治汉奸条例“从严惩处,以谢同胞,而伸法纪㊂ ①在战后的东京审判和南京军事法庭的审判中,第六师团的数名青年军官和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㊁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作为甲级战犯因对南京大屠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被判处死刑㊂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严厉审判过程及惩罚施刑,已经表明了当时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残暴行为(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这已成为历史的定论㊂日本政府在随后的旧金山媾和及加入联合国时都明确承诺接受东京审判的结论㊂此前学界一般认为南京大屠杀记忆是在1985年以后才被挖掘出来的,实际上这并不符合事实㊂早在20世纪50 60年代,南京大屠杀记忆就已经被作为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一部分,曾被多次特别提出㊂1951年民主党派人士沈钧儒代表中国参加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 自1931日本侵略中国的东北,特别是自1937年起日本侵略中国的历时八年的战争来说,中国军民遭受的生命损失便是一千万人以上,财产损失价值超过美金五百亿元㊂1937年冬在南京被日军占领的一个半月里,我们的南京居民(大都是老年人㊁妇女和儿童)被日本战犯们屠杀掉的便是二十三万②以上,南京妇女(包括老妇㊁孕妇㊁幼女)被奸和奸后被杀的,数以万计㊂ [9]1960年的‘人民日报“社论中也提到 在1937年震动世界的日本侵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中身中两弹㊁死里逃生的崔省福说: 我们南京人再也忘不了日本侵略者欠下的血债,我们决不能再让美帝国主义把日本重新武装起来 ㊂ [10]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社会一直铭记着抗战中南京民众曾经遭受的苦难㊂在美国对日占领时期(1945 1952)南京大屠杀事件就被特别披露,并写进了历史教科书㊂[11]约从1970年开始,南京大屠杀逐渐成为了日本民众普遍知晓的日本军队暴行事件,并且成为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非主流的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声音㊂早期有铃木明㊁山本七平㊁田中正明提出数字的质疑;到80 90年代东中野修道㊁藤冈信胜㊁北村稔㊁松村骏夫㊁石原慎太郎等人相继加入,鼓噪煽动质疑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真实性㊂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对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0年第1期①② 八年苦痛今得宣泄,蒋主席令京民陈述,凡受敌伪枉曲者均可作报告,接受人员如苛扰亦望检举 ,[南京]‘中央日报“,1945年12月21日㊂关于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沈钧儒在此采信了相对具有公信力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估计数字,据国民政府在南京进行的军事审判及此后的调查研究表明:南京大屠杀实际上有超过30万中国同胞惨遭屠杀㊂郑㊀毅㊀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 以南京㊁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待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反省态度还是相对客观理智的,1986年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因不当言论被免职;1988年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因不当言论被迫辞职;1994年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因不当言论被迫辞职;1997年内阁官房长官梶山静六因不当言论而被迫公开道歉㊂这批人在日本政界被统称为 失言 政治家,表明这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和主张并不被政界主流认同㊂[12]但政治人物以 失言 而不断出现否认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的奇怪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当时日本政治生态中右翼倾向的抬头㊂在1980年代的 教科书事件 之后,促进了中国南京大屠杀记忆的进一步苏醒㊂1985年南京市为纪念大屠杀的受害者而建立了纪念馆,到90年代以后,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中国抗战记忆中受害者集体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㊂在2015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中这样定义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占南京后所犯屠杀㊁奸淫㊁纵火㊁劫掠等暴行的统称,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㊁最凶残的典型事件㊂ [13]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大屠杀事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在国际社会并不被更多的人所知晓㊂美籍华人㊁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者张纯如女士对此曾有如下沉重的表述: 今天,在美国的任何地方,或者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有哪个孩子没见过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的阴森恐怖的照片?有哪个孩子没有读过至少是一部分小安妮㊃弗兰克令人难忘的故事?事实上,至少在美国,大部分学龄儿童还被告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㊂但是,如果问大多数美国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60年前南京所发生的一切㊂ [14]19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意识的进一步保守化,日本政府中的政治人物在历史问题上不断以 失言 的方式否认日本的战争责任㊁美化日本的侵略扩张是自存自卫 的战争,招致东亚邻国的抗议㊂个别人物在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上的所谓 失言 ,一度上升为影响日本与中国㊁韩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因素㊂为了解决这个 哽在日中友好交流喉咙上的一根刺 [15]㊁构建共同的历史记忆,形成历史问题的基本共识,东亚三国的学者也曾积极展开合作,成立了 中日韩三国历史共同编纂委员会 (2002);2006年的中日首脑会谈上决定由两国的历史学者合作,对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进行共同研究,2010年的共同研究报告中,中日双方历史学者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达成共识,即:日军对南京军民的屠杀是违反国际法并具一定规模的㊂[16]中日两国学术机构的合作研究以及学者层面的研究交流也在深入开展,近年来日本的史学界对 侵略战争 说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17]即使如此,日本社会内部 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的言论依然具有相当的影响, 皇国史观 仍然有相当大的社会基础,这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㊂在中国的战争记忆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屈辱㊁苦难的经历,更是日本军国主义残暴行为的象征性符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是我们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唯一记忆传递要素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本身具有道义优位和史实基础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共同的历史研究和基于普遍的人道主义(而非民族主义)的叙事,来阐述南京大屠杀的世界史意义,并向世界传播反对战争㊁追求和平的声音㊂在一些学者的呼吁下, 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已经超越了单一的受害者创伤记忆的层面,从揭露暴行㊁批判战争罪恶的受难者记忆转向更为积极的倡导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记忆模式㊂ [18]2015年10月9日,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宣布批准中国申报的 南京大屠杀档案 入选世界记忆遗产㊂2017年9月4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现有的唯一一个国际和平城市㊂这一系列的国际社会认可表明,南京大屠杀记忆已经逐渐从中华民族的受难记忆 溢出 成为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记忆㊂这是我们今后应继续坚持的战争记忆保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0年第1期存与传播的价值追求所在,也是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置于人类社会共同记忆的需要㊂如何丰富和完善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记忆,是今后关于战争记忆研究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㊂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日活动㊁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与反扫荡㊁正面战场的逐城抵抗㊁重庆等大后方的顽强支撑㊁八一五光复与九三胜利日等各个抗战记忆的典型事例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集体记忆㊂二㊁反战与反核:广岛受难记忆的传递要素与诉求自194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利用塞班岛军事基地对日本本土展开空袭,空袭重点是军需工厂的集中地带㊂但由于当时的日本房屋主要由木质建造,燃烧弹在烧毁军需设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城市火灾和人口伤亡㊂空袭成为了日本社会战争受难记忆的代表性符号,频繁地出现在战争文艺作品中,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广岛㊁长崎的原爆记忆㊂实际上,对广岛㊁长崎实施原子弹轰炸也是美军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投降的一个手段,同样是空袭中的一种极限作战㊂随着太平洋战局的推进,1945年7月26日凌晨,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通过广播传递到日本,称 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坚决之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将全部摧毁㊂ [19]28日,‘朝日新闻“将公告的缩减版向日本民众披露,并强调日本政府将采取不予理睬( 默杀 )的态度㊂在此前的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是日本仍在寄希望于苏联的居中调停,企图以 体面的方式 结束战争㊂就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 发至波茨坦的关于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机密电报显示,原子弹具有超出美国想象的破坏力㊂ [20]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将这一消息告诉丘吉尔后,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他脑中立刻浮现出 在一二次剧烈震动之后整个战争结束的景象 [21]㊂7月末,斯大林就日本请求苏联从中斡旋一事向美英首脑透漏,并表示将会拖住日本,其实际目的是不希望日本在苏联参战前向盟军投降㊂就在日本政府仍在等待苏联答复之时的8月6日凌晨,搭载原子弹的美军B-29轰炸机从西太平洋的美国空军基地提尼安岛起飞,于当地时间上午8时15分到达广岛市以上9600千米的高空,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武器㊂原子弹在距离地面570米处爆炸,形成了一个直径百余米㊁表面温度高达9000 10000摄氏度的巨大火球,作为日本第八大城市的广岛市瞬间被火球吞没㊂这颗原子弹约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受灾面积为30.4平方公里,占当时广岛市面积的92%,烧毁面积约13.2平方公里㊂[22]当时广岛市共有居民35万人,在原子弹爆炸一分钟内就有6万人死亡,至日本战败约有14万人死亡,更多的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而无法正常生活,据2019年统计共计造成了约32万人死亡㊂①位于广岛市中区中岛町1番2号的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在题为 8月6日的广岛 展区有大量 被爆者 的遗物及凄惨的照片㊁图像,尤其是那些被大火和热辐射灼焦者的照片极具视觉冲击感,极易引发参观者强烈的悲悯之情㊂广岛的原子弹表明波茨坦公告所说的 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将全部摧毁 并非虚言㊂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美国使用了原子弹,敦促日本政府投降㊂同日子夜,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苏联将于9日凌晨正式对日宣战,日本幻想苏联居中调停的可能破灭㊂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㊂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㊂郑㊀毅㊀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 以南京㊁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关于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何会选择使用原子弹,学界主流认为是为了避免美国士兵在日本本土作战时的巨大伤亡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主要是为了敦促日本尽快投降,另外可能也有不希望苏联深度参与对日作战㊁乃至震慑苏联的战略目的㊂按照杜鲁门总统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发表的声明所言,美国已经掌握史上最强㊁无法对抗的武器,使用原子弹轰炸之举,意味着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改变了㊂[23]8无论如何,原子弹确实对日本朝野㊁特别是促进日本无条件投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㊂此后自1947年开始,每年广岛都会举行大规模原爆纪念活动㊂美国记者约翰㊃哈斯在广岛原爆一年半之后推出了‘ヒロシマ“一文,将广岛核爆带入世界舆论关注的范围,随后永井隆出版‘长崎之钟“(1949)㊁长井新编‘原爆之子“(1951)等书披露广岛长崎被爆者的回忆和经历,引发日本社会的关注㊂1952年日本摆脱了美国的占领并恢复国家主权后,迅即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建立了一块广岛和平都市纪念碑,现改称为 原爆死殁者慰灵碑 ,碑文写着:请在此安息,因为过错不会重演 ㊂碑文的语义十分暧昧, 安息 的主体是谁?犯过 过错 指的是谁?不再 重犯 过错指的又是谁?日本社会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1983年特设说明版解释主体的指向是 所有的人们 [23]7-8㊂日本文学界长期以来往往热衷于关注 被爆体验 ,甚至产生了 原爆文学 ㊂其中历史学界侧重于从和平学角度㊁文学界侧重于从受害者意识的角度进行阐发,他们很早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㊁纪念馆和杂志,如広島大学平和科学研究センター㊁広島市立大学広島平和研究所㊁広島平和記念資料館㊁国立広島原爆死没者追悼平和祈念館㊁‘平和と交流“㊁‘広島平和研究“等㊂这种 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的意识由来已久, 广岛原爆 事件在日本社会的战争记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㊂一方面,它作为前所未有的一种战争灾难,日本是至今唯一的核武器受害者;另一方面,它又是掩盖战争真相㊁庇护日本摆脱罪责感的 合理外套 ㊂日本社会借助原爆,以纪念战争牺牲者的方式和名义,将自己的战争责任模糊化处理,用 祈念和平 来代替 反省战争 ,最终摆脱了战争责任的束缚㊂在广岛原爆60周年和平纪念仪式上,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致词中再次提到了 原爆死殁者慰灵碑 铭文中所称的 过错 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选择了错误的前进方向,剥夺了韩国的独立㊁武装干涉中国甚至试图将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一样的帝国主义道路,最终与世界为敌,招致了原子弹的攻击;另一个错误就是人类不应以任何理由来采用核武器这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非人道武器,即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的做法提出了批评㊂河野对美国使用原子弹是 不人道 的批评非常具有代表性㊂无独有偶,2007年6月30日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在丽泽大学的演讲中说道:广岛㊁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的确经历了惨痛灾难,但 战争因此宣告结束㊂这样想来,(投原子弹)或许也是无奈之举㊂ [24]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以至被迫辞职㊂7月4日,首相安倍晋三向媒体重申: 日本不能原谅美国投放原子弹的态度没有改变 ①,这可以视为日本政界对广岛原爆的主流态度㊂但这种态度没有引发日美之间的外交问题,一方面日本国民对美国的印象并未因此而减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从未正式要求美国致歉㊂这显示了日本对广岛原爆记忆型塑中 反美 意图的审慎与圆滑㊂2015年4月,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对于使用原子弹进行轰炸是否属正当的行为,有56%的美国人认为是 正当的 ,而日本则仅有14%的人持相同观点㊂显然,日美两国社会对原。
日军回忆:中日对待战俘差异巨大
日军回忆:中日对待战俘差异巨大作者:李伟来源:《检察风云》2021年第02期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3周年纪念日,也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中国为悼念死难者、揭露侵华日军暴行举行纪念活动的同时,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东京全水道会馆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集会,呼吁日本人民铭记历史,开创和平友好的未来。
日本《新闻日刊》对东京全水道会馆的纪念活动进行了报道,并刊发两名当年的侵华日军成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披露的内幕,有力地佐证了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新闻日刊》用前日本陆军特务人员中谷孝的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记忆中的侵华日军。
二战中,我们一直被这样教育:日本军队要贯彻武士道精神。
根据我在中国战场上的亲身体会,日军的行为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大多数日军士兵无论做出多么丧失人性的杀戮行为,都不会有罪恶感——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天皇,为了帝国”。
从日军对待中国战俘的恶劣方式就可以看出,日军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青岛投降日军的德国战俘,被送往日本四国岛。
他们在那里不仅享受了温泉,还在日方的组织下成立了一支乐团,在日本首次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曲目。
由此可见,一战时的日军对德国战俘是很讲人道主义的。
但是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战俘完全不讲人道主义,没有设置战俘收容所,更没有“释放”这一说。
据我所知,大批在南京被俘的中国国民党部队军人,全部不知所踪。
日军占领南京时,从北方开过来的第十六师团的指挥官中岛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么多中国战俘,我们没办法处置。
我们不会收容中国战俘!”这意味着日军既没有收容也没有释放中国战俘,那么只有一种处置方式——直接处决!这基本上就是侵华日军对待中国战俘的一条“准则”。
另外,不只在南京,在我所参加的所有战斗中,中国战俘无一例外都被日军处决。
1941年春,日军攻入安徽寿县,立即开始搜捕逃入城内美国教会附属医院的中国士兵。
当时身为特务组成员的我也参加了作战。
近代史
记忆传递的不是仇恨,而是和平来之不易的教训——关于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的看法二战史上有三大惨案,分别是南京大屠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惨案和日本原子弹爆炸。
众所周知,后两者都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作为三大惨案之一的南京大屠杀,终于在2015年10月9日被纳入《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的消息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便引起了中日两国各界人士的议论纷纷。
在大部分国人看来,南京大屠杀申遗是不容置疑的。
它不仅是一桩见证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进行残忍屠戮的惨案,更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页,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遗产。
一直推动申遗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听到申遗成功消息后,曾说:“这是一个迟到的共识”。
诚如其言,南京大屠杀是举世公认的反人类罪行,将其申遗可以将这段历史固化进世界人民的记忆,警示后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惨剧再次发生。
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和深刻教训,不应该只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更应该是世界的历史记忆。
然而,有些国人却对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却抱有消极的看法。
有人认为其会进一步影响中日之间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中日之间的又一场博弈,甚至有人觉得这仅仅是一场闹剧。
在我看来,无论如何,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的正面意义是不能被否认的。
据了解,申遗工作最早开始于2009年,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无论申报内容还是申报的过程,都是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规定进行。
今年3月,国家档案局正式将《南京大屠杀档案》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据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王涵介绍,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其中包括有胶片、照片和文字材料。
这批形成于1937年-1948年之间的档案,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通过档案来反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让档案来说话,让历史来发言。
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所以这次申报成功,既是维护史实之举,也是捍卫尊严之举,更是维护和平之举。
南京
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转帖]法国一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得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00;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1/21……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最初原文节略:而今,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被原子弹轰炸的广岛残骸保存完好,纪念地遍及全城,免费参观,宣传纪念品免费赠送。
市中心的和平公园有慰灵碑、长明火、和平纪念资料馆,每年接待150万参观者,远远超过南京。
仿佛世界上只有日本人才是受害者。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以上,精确不到万位。
2001年8月6日,广岛公布原子弹受害死难者共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名单在和平公园记载。
并有全面、科学、综合分析的专著《原子弹灾害白皮书》,南京则没有。
每年8月6日,原子弹轰炸纪念日,广岛举行悼念祈祷大会。
8点15分,钟声和汽笛声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人们肃立,车辆停驶,全城哀悼。
从早上4点到午夜12点,人们去和平公园排队悼念。
南京纪念大屠杀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没有全城哀悼规模。
纪念大会最高级别:广岛,日本首相亲临讲话,并邀各国代表参加;南京,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南京军区司令员。
纪念大会人数:广岛,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1/21;南京,2千人左右,最多不过1万人,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60。
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为何一部分日本人还不承认?原因让人愤怒
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为何一部分日本人还不承认?原因让人愤怒小沫谈历论今 2018-02-27 15:08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南京大屠杀》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是国人永远的痛,它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也就是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华民国在战争中的失利,让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以后,对其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屠杀,导致了我国三十万同胞被害,这其中既包括平民也包括战俘,可以说这是一起震惊中外令人发指的事件。
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事情,但是日本却将其称为“南京大虐杀”,而且到现在对这一事件还是进行着狡辩,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说出了“无寇侵略我们不道歉”的话。
对南京大屠杀的情况那是中国国民政府调查后的结论,特别是经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认定的就有以下事件,集体屠杀28案,被杀人数19万,零散屠杀更是多到858案,被杀人数15万,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在日本国内,日本的许多领导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总是存疑,对这段历史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只是以沉默对之。
而且更甚者还有右翼极端分子不承认这段历史。
不仅不承认,还对靖国神社进行推崇。
这以其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和石原慎太郎更甚。
稻田朋美不仅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更不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强抢妇女充当慰安妇的事情,在她看来,连事实都不承认,又何谈道歉与赔偿的问题,她的言论受到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支持与追捧。
这对于那些被日本践踏过的国家人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对于二战时的一些态度更是让人觉得难以接受,这从他们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可见一斑。
一个问题是8月15日是什么日子?另一个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盟国是德国和哪国?许多日本群众却回答,8月15日吃鳗鱼的日子,只有一半左右的人知道那是他们二战战败的时间。
对于第二个问题,回答更是五花八门,竟然还有说是美国的。
从日本民众的回答中不难看到,日本当局在有意的规避这段历史,不让民众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二战时,美国原子弹为何不炸东京,反而要炸广岛和长崎?原因很简单
二战时,美国原子弹为何不炸东京,反而要炸广岛和长崎?原
因很简单
作为核武器之一,原子弹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
例如在1945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美军就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不久后,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虽然距离二战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有关美国投掷原子弹的话题还是总会被人们提起,其中就有一个话题:为何当初美国选择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而不把目光放在东京?
其实原因是多重的,也很简单。
首先,东京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最繁华的中心城市,它是整个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且日本天皇也住在这里。
如果美国向东京投掷原子弹,可能无法达成减轻伤亡的初衷,还会引发日本人的疯狂反扑。
据美国国家历史频道官网报道,驾驶B-29战机向广岛投掷原子弹的飞行员保罗·蒂贝茨上校就曾在开会时询问过上级,为何不把原子弹投在天皇的宫殿里,借此给日本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此,美国空军将领詹姆斯·杜立特回答说:“是的,你的想法不错。
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到时候我们找谁和谈?”
其次,东京人口密集,若向东京投掷原子弹,势必会造成惨重的伤亡,这样容易激起日本民众的愤怒,也会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
相较之下,广岛和“胖子”原本的目标小仓的人口分布就没有东京稠密,而且广岛和小仓也是日本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保护古建筑及文物、天气,以及炫耀武力等因素的影响。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两次原子弹的投掷,同盟国最终结束了二战,停止了战争。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南京与广岛:对战争的控诉
南京与广岛:对战争的控诉作者:唐生灵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35期南京与广岛,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它们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让人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伤痛,一个因为侵略者的屠杀,30多万生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个因为让人揪心的蘑菇云,一个城市在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14万无辜的日本人死于非命。
南京和广岛是一个标志、一个符号,一个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关于战争的罪恶的标志和符号。
中国的南京曾经是六朝古都,它原来是何其繁华,因为战争,几周之内,整个城市陷入了灭顶之灾的痛苦之中。
而广岛呢,一个仅次于日本东京的城市,为了让疯狂的侵略者放下他们手中的屠刀,这个城市被迫忍受蘑菇云的毒素……正如有的资料所说,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只是在兴奋了短暂的几个小时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自责之中。
因为虽然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提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这个前提,让数十万无辜的日本人用生命作为代价,这个代价太昂贵了,太可怕了!在人们怀着对和平的无比向往的时候,人们都在反思、总结这场战争,南京和广岛这两座城市的命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因为这两座城市,一个处在被侵略的国家,一个处在侵略者的国家;一个让我们对侵略者怀有无比的愤怒和仇恨,一个让我们对侵略者感到无比的愤怒和仇恨的同时还有无比的伤痛和惋惜。
两个不同的城市,两种不同原因的伤害,但却有着相同的命运,它们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是战争的代价,这是战争的必然结局,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在战争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灾难,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杀戮,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让人们心中留下伤痛。
今天,我们来反思这一段历史,不是去记住仇恨,不是去讨还血债,我们是要给历史一个警醒,让警钟长鸣!让所有的人都不要忘记历史,不要让历史重演。
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选自《历史的记忆》,有删改)赏读本文由南京与广岛这两座不同城市的相同命运,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本质:“在战争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灾难,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杀戮,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让人们心中留下伤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与广岛对待二战劫难为何如此不同?
(2011-12-22 19:01:13)
12月13日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还未超过10天;张艺谋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年度大片《金陵十三钗》还未下院线,所以今天继续这个话题。
谁都知道,中国的南京与日本的广岛,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遭受劫难最为深重的两个城市,前者是日本发动大屠杀,后者是美国投放原子弹。
可是:
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至今都保存完好;中国南京却难以找到当年的屠城遗址。
2001年8月6日,日本广岛公布原子弹受害者为221893人,统计精确到个位,所有人有名有姓;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在36万人以上,可我们平时听说的始终只是“30万”的“大约数”,而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的纪念馆“哭墙”上竟只刻有区区3000个死者的名字。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广岛每年参加大劫难悼念大会的人数至少有5万人以上,超过全市总人口的1/20;中国南京参加大屠杀纪念大会的人数却只有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2500到1/500,而且该纪念大会是直到1985年才姗姗开始的。
还有一则传闻说,有一年的12月13日,某记者在南京街头采访,问及某年轻人:“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对方答曰:“不知道。
”记者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样重要的日子你都不知道?”对方哂然道:“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而在广岛,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幼、三教九流,不管什么时候去问他们,都是刻骨铭心、咬牙切齿的。
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有日本企业家说过这样的话:“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首相天天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还是会买我们的产品。
”这是称赞中华民族是一个心胸宽阔的民族呢,还是讽刺中华民族是一个容易健忘的民族呢?
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和摧残的血泪史。
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品格,都要有精神和骨气,都要牢记和正视历史,痛定思痛,不忘国耻,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否则,这个民族就只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是没有什么值得拯救的。
得了“健忘症”的民族,是很可笑的,也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