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史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俄关系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俄关系的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1、古代关系:中俄两国在古代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的辽、金、元等朝代时期,中俄之间的接触与交流频繁。
双方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交易与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贸易、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播等。
2、沙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沙俄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扩张,与中国形成矛盾。
两国爆发了数次战争,如尼布楚条约战争、北京条约战争等,沙俄在这些战争中获得了辽宁、黑龙江等地区的领土。
3、苏联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立,中苏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虽然出现过一些摩擦,但两国在反帝反殖斗争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并参与了中国解放战争。
4、现代关系:中苏两国在冷战期间一度处于势同水火的状态。
195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开始紧张,直至1960年代末开始破冰。
而后又因中苏边界问题再度紧张,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摩擦不断。
1989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始缓和,双方签署了《中俄邻界管理条约》和《中俄友好合作条约》,并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现实合作1、政治关系: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各层级的交往与合作。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密切的协调与合作,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投票协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共同立场等。
2、经济关系: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十分密切。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
3、军事关系: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两国进行了多次联合军演,不断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
4、人文交流:中俄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双方加强了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未来展望1、坚定合作方向:中俄两国将继续坚定地合作,深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苏联关系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一、友好同盟阶段(1949-1958)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任务。
在这个时期,苏联给予了新中国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加强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9)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在这一阶段,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和争议。
例如,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支持越南对抗中国等。
这些事件引起了中国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三、正常化开启阶段(1969-1982)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渐减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的迹象。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恢复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两国领导人开始进行高层互访和会谈,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磋商和谈判。
此外,两国还恢复了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如能源、科技等领域。
四、成熟稳定阶段(1982-2001)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苏关系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深化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和接触,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协商。
此外,两国还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更好地推进中苏关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苏联关系发展历程
中国苏联关系发展历程一、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1949-195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
苏联对新中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重建国家经济和基础设施。
此时期,中苏两国关系可谓友好融洽,密切合作。
二、中苏友好关系的巩固与深化(1956-1969年)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分歧。
苏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念有所不同。
中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也开始分歧加大。
尽管如此,中苏两国仍然保持着合作的关系,继续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中苏关系的恶化与破裂(1969-1989年)1969年,中苏两国爆发了中苏边界冲突,使得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苏联对中国的支持逐渐减少,甚至开始支持中国的敌对国家。
在国际舞台上,中苏两国的立场越来越对立。
1980年代,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所不同,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最终,在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四、中俄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991年至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苏联的继承国,中俄关系逐渐开始改善。
199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邻国友好与合作的条约》。
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双方还建立了定期高级别会晤机制,加强了战略协作。
总结:中国苏联关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友好合作、巩固深化、恶化破裂和友好发展等阶段。
尽管中苏关系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歧和矛盾,但两国在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以及中俄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
中苏关系的发展历程对于中俄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关系史
中俄关系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他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
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知识梳理〗(一)古代史〘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所以沙俄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
它是一个在清政府作了很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
就可以说明之一时期中俄关系的特点。
(二)在近代史上〘伪装友好的帮凶,获利最多〙: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1860年、1864年分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71年俄国侵占中国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侵略中国〙:③1900年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1911—1913策划外蒙独立〘影响和指导帮助中国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苏两国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并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冲突。
19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两国在国际事务上产生分歧。
1970年代,中苏边界冲突爆发,导致两国关系从合作转向对抗。
随着苏联解体,中俄关系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
1990年代,
中俄两国改善了彼此的关系,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双方开始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
2000年以后,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
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
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此外,中俄还加强了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合作。
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高层交往密切。
双方在经济、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同时,中俄还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共同维护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总体来说,中俄关系经历了起伏和波折,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逐渐走上了稳定和良好发展的轨道。
中俄关系的发展对于两国和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浅 谈 中 俄 关 系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 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 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 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 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 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 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 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 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明了发展 方向。
三、对中俄关系的展望
虽然中俄现状令人乐观,但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和矛盾: 虽然中俄现状令人乐观,但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俄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难释对华防范之嫌 。 俄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 双方对合作“共赢” (二)双方对合作“共赢”认知的差异及两国贸易结 构 性矛盾制约彼此深化经贸合作 。 (三)两国在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歧和矛盾阻碍着 双方高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五)中国生产的部分食品质量问题影响俄对华农业 合作 。
浅谈中俄关系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
“万里茶道”是中俄间一条重要的商道。这条商 道以运送茶叶为主,从福建经水路至汉口,再经水 路至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再经陆路到山西、内蒙, 跨外蒙至恰克图,经乌拉尔直至莫斯科、彼得堡。 清康熙年间俄侵扰我东北,被康熙皇帝派兵击 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 等条约,割占了领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以攫取领 土为主。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的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俄关系的发展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以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俄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和使者往来。
然而近代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不少曲折。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国内政治剧变,随后苏联成立,中国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
中苏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两国之间也出现了种种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19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最终在1989年度苏联政府宣布“退出中国边界5000公里”后,两国关系几近冰点。
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历史节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冲淡前期的矛盾,积极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
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友好与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二、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目前,中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高层频繁交往,坚定支持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正当利益。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大型能源项目。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一贯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依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俄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定压力。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西方国家对中俄合作进行干涉和遏制,一些国家在安全领域进行对华或对俄打压,使得中俄关系面临不小的困难。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俄国的沙皇国与明朝的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在19世纪,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和俄罗斯扩张的加速,中俄关系开始恶化。
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俄国是八国联军之一,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苏联成立后,中苏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代初期中苏交恶。
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土争端、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方面。
1969年,中苏爆发了中苏边界冲突,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
19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始逐渐趋于稳定,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在21世纪,中俄关系不断深化。
两国在经济、贸易、能源、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
2018年,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中俄两国将继续加强沟通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影响力和稳定性。
1/ 1。
中苏关系
一.中苏/俄关系的曲折历程1.“一边倒”方针下的中苏蜜月期(1949—1960)“不平等的伙伴”战略联盟模式 1949年毛主席访苏,两国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在当时反帝、反殖和争取缓和紧张局势的斗争中,中苏两国利益一致,行动上相互配合。
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
在莫斯科举行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发表纲领性宣言,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推向了高峰。
双方虽有分歧,但两国政府能够顾全大局,求同存异,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2.中苏对抗:意识形态冲突到武装对峙(60年代—80年代初)战略对抗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
此后两国的分歧、冲突进一步发展,分歧的范围更加广泛,冲突也更加尖锐。
两党从意识形态分歧上升到两国关系,1969年珍宝岛(苏联称达曼斯基岛)事件,使已经恶化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0年代苏联在印度支那地区大肆扩张,并支持越南反华、入侵柬埔寨。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我国西南安全。
苏联的这些行为,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3.中苏关系缓和到正常化(80年代初—1991)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两国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而缓和、改善中苏关系也就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被提上了议程。
1982年中国十二大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不再把反对某一特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目标,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苏联由于在70年代过度扩张,使其丧失了对美国的优势地位,苏联需要收缩战线;中国与日本、美国相继建交,又使苏联在亚太地缘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与中国继续全面对抗,苏联的地缘政治环境将迹象恶化,苏联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后 阶段 , 两国之 间虽然存在着 缔 结 何 种 条 约 问题 上 , 中方 重大利益 冲突 , 但却保持 了共 主 张 首 先 签 订 两 国 互 助 协 同对 敌 的局 面 。 定 ,从 而 使 中 国 获 得 苏 联 援 1 9 3 7年 《 中 苏 互 不 侵 犯 条 助 有 可 靠 保 证 。苏 方 则 从 改 约》 签订 , 中苏 关 系进 入 “ 蜜 善 苏 联 在 整 个 远 东 的地 位 着 月期 ” 眼 ,倾 向 于 先 达 成 太 平 洋 地 1 9 3 7年 抗 战 全 面 爆 发 前 区 条 约 。在 争 执 不 下 的 情 况
1 9 4 5 年8 月1 4日 , 《 中苏友好 同盟 条约》 及其 附件在莫斯科签订 。
开始 的 蜜 月 期 ,发 展 到 1 9 4 1 除了王宠 惠之外 , 蒋介 石 、 孔 从 《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年春 夏 之 后 的逆 转 , 两 国关 系 祥 熙 、 孙科 、 陈立 夫 、 张 冲 等 本 身 而 言 ,它 并 未 直 接 规 定 跌 至 冰 点 。在 1 9 4 5年 2月 雅 要 员 ,也 都 分别 与鲍格 莫 洛 双方 有 “ 互助 ” 的义 务 。但 是 , 尔 塔 会 议 之 后 对 日战 争 的 最 夫 进 行 过 有 关 会 谈 。在 具 体 从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这 一 条 约
苏 联方 面都 在努力 改善 双边 《 中苏互 不侵 犯条 约》 。该条 关 系 , 中 国 外 交 部 长 和 苏 联 约 在 国 际 上 引 起 了 很 大 的反 驻 华 大 使 鲍 格 莫 洛 夫 已 经 就 响 , 当 时 无 论 日本 还 是 德 国 两 国 间 订 立 互 不 侵 犯 条 约 和 乃 至 美 、 英 、 法等 国 , 都 认 为 互 助 协定 多 次进 行 了磋 商 。 该 条 约 意 味 着 国 民 政 府 的 “ 七七” 事变发生后 , 双方 “ 亲苏 ” 和 苏 联 将 公 开 站 在 中 的 谈 判 交 涉 更 为 频 繁 。 中方 国 一 边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国抗日战争完整的历史阶段。
事变爆发后中苏关系迅速改善,1932年中苏复交,到1945年8月14 日中苏订立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时期也是中苏关系的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德国建立反苏反共同盟,严重威胁苏联的安全,既是中国的敌国,也是苏联的敌国,应对日本的侵略战争是这一历史阶段中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是弱国,在整个抗战期间争取国际援助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中苏复交之日起,国民政府就极力争取苏联直接对日本参战,建立中苏抗日同盟,共同战胜日本。
在整个抗战前期中国始终将与苏联建立战略同盟列为整个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只是到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之后,才将建立战略同盟的目光转向美国。
苏联是强国,但同时面对来自德日两方面的威胁,分化德日同盟,中立德国和日本,至少避免德日同时进攻自己,是苏联外交的重中之重。
苏联对华政策从属于苏联的对德日政策,而不是相反。
中苏彼此战略要求的不同,决定中苏在对日关系上只能结成一定程度的、而且是不巩固的同盟。
因此在与日本订立中立条约、达到中立日本的目的之后,苏联就停止了对华援助。
恰在此时,在新疆问题上中苏之间发生了矛盾,国民政府迅速与美国建立起战略同盟,将对苏关系降到次要地位。
以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为界限,抗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4月23日日苏中立条约签订为前期,该约签订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后期。
前期。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占领东三省。
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红军,不抵抗日本,谋求东北问题通过国际外交解决。
但美英大国和国联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蒋介石外交解决东北问题无望,转而谋求改善对苏关系,争取得到近邻苏联的援助。
“满洲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远东地区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统治者已不再是不堪一击的地方军阀,而是强大的日本关东军。
中俄关系
提纲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现状 中俄关系走向分析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俄曾经不是邻居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华民国与苏联
袁世凯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 自此,俄人势力开始入侵外蒙。 1923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签订《孙越宣言》 确立联俄容共政策但确定共产主义并不适合中国。 1927年,蒋介石于上海清党,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亦告破裂。
2015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
中俄文化交流:
纪念前苏联伟大作曲家肖斯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按 塔科维奇诞辰 110周年交响 照省委省政府打造“龙江 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举行 丝路带”的战略部署
中俄关系现状
之政治交流
•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 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了那种 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冷战思维,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 型国家关系的体现,是新世纪指导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
• 此条约的签订,是中国政府与俄方达成共识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 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
• 今年是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周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 作条约》15周年,当地时间11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圣彼得 堡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并 会见记者,回答提问。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
• 1950 毛泽东和周恩来45年的中苏条约,
1958年国庆阅兵式,解放军装备的苏式“斯大林 2”重型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 上世纪50年代援华的苏联专家 中国空军歼- 11系列战斗机,以苏 27系列战斗机为技术源头
中俄关系近代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苏关系逐步恢复,贸易 开始回升。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法律继承者, 接受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成果,很快实现了两国关系从 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 从叶利钦到普京,都在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概括:1. 历史演变:早期历史(20世纪初):中俄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两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采取了相似的立场,因为它们都是列强的受害者。
俄国帮助中国抵抗外国干涉,如俄日战争后的辛丑条约。
冷战时期(20世纪中期):中苏关系在冷战时期开始紧张,两国之间的冲突升级,包括中苏边界冲突。
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影响。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中苏关系得以改善,双方在许多领域展开合作。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进一步改善,两国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21世纪初期,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边界问题的解决。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在多个领域,包括能源、军事、经济等。
两国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关系。
2. 发展趋势:政治合作:中俄关系的政治合作在继续加强,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双边合作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他们也共同捍卫了多边主义和国际法。
经济合作:中俄经济合作逐渐扩大,尤其是在能源领域。
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天然气和石油,而中国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展开基础设施和贸易合作。
军事合作: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合作密切,包括军事技术和联合军演。
他们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展示了军事合作的力量。
多边合作: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加强了合作,共同捍卫国际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他们也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立场,如叙利亚、伊朗和朝鲜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波折,但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加强。
两国的合作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多边领域,预计未来会继续深化,因为双方对维护稳定和发展的共同利益依然存在。
然而,也需要注意,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苏关系史纲
中苏关系史纲
中苏关系史从1917年的“大苏俄革命”开始,经历过当代中苏共同抗日战争的火热历程,发展到1945年的形成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而随后冷战的爆发,使中苏关系又重新沉浸到充满悬念的局势中,直至1959年的双边的卫星关系。
从1959年开始,中苏关系又进入新的繁荣期。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及五四运动的发动,大大推动了中苏双边关系的发展。
1980年代以来,两国开展了许多重要活动,如苏联首次给予中国大量经济援助,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双边关系又一次达到高峰。
1991年,苏联解体,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1992年,两国建交,并将建立创新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作为中苏友好关系的宗旨之一,中苏互助互赠也被提出。
21世纪以来,中苏关系持续发展壮大。
2004年,习近平主席向俄罗斯总统克林姆林普访问,两国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深化双方的军事、技术及人文等领域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了中苏关系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2018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又一次为中苏友好关系注入活力,促进二国关系向新的水平提升。
在未来,中苏关系仍将有着稳定、建设性的发展,并会走上一条更加坦诚、互助的发展之路。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演变,至2023年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展示两国友好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合作的潜力。
一、起源和初期交往中俄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贸易交流。
早在清朝时期,中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两国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最著名的是中俄边界争端。
二、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在二战之后,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紧张的时期,即冷战时期。
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中国则成为了另一个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冷战初期,中苏关系相对友好,两国互相提供支持并共同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地缘政治上的竞争,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开始发生分歧,尤其是在对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对美国的立场上。
最终,中苏交恶,两国关系几乎陷入冷战状态。
三、中国改革开放和中俄友好关系的重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两国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创造了机遇。
1989年,中国和苏联(后来的俄罗斯)领导人进行了重要的高层互访,为两国之间的和解和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后,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包括经贸、文化和科技等领域。
四、21世纪的合作共赢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经济合作稳步增长,文化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
两国围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项目。
此外,中俄两国还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了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五、未来的展望展望未来,中俄两国的合作潜力巨大。
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外关系
三、抗战前期的中英关系 1、战前的对日绥靖
2、远东慕尼黑阴谋
四、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
1、美国的孤立主义 2、美国对中国的实质性援助 桐油贷款,1939年2月 滇锡贷款,1940年4月 钨砂贷款,1940年10月 金属贷款,1941年2月 年5月
第三编 第六讲 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外关系
一、抗战前期的中苏关系
1、《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7年8月
2、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3、苏日中立条约和中苏关系的
冷淡 4、中苏关系中的新疆
二、抗战前期的中德关系 1、战前中德友好关系和战争初期德国的
中立 2、陶德曼调停 3、德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自 苏 联 的 援 助
• 1938年1月,孙科访苏,斯大林同意提供1亿美元 贷款,供中国购买苏联军火 • 1939年6月,苏联再次签署1.5亿美元对华贷款条 约 • 实际到账贷款额为17300万美元,是中国从外国 获得最大一笔贷款 • 1937年11月,苏联提供重型轰炸机、驱逐机,以 及汽车、航空汽油、武器弹药、机关枪、大炮、 坦克、零配件 • 1938年5-6月,苏联军事代表团来华指导作战 • 1937年12月起,苏联志愿飞行员来华参战
中 苏 文 化 协 会
• 1935年7月在南京成立中苏文化协会 • 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 定期出版《中苏文化》杂志,发表政治和文化名人 文章 • 举行苏联艺术展览、电影放映 • 在苏联举办中国木刻艺术展 • 1937年2月10日,上海举行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纪 念会
梅 兰 芳 访 问 苏 联
• 梅兰芳率团访问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3周,引发 轰动 • 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爱森斯坦相谈甚欢,东西艺 术家交流 • 为苏联剧作家、导演和演员举行中国戏曲报告会
中 苏 电 影 合 作
• 1935年苏联电影事业创立15周年,中国4家电 影公司组团参加莫斯科国际影展,蔡楚生导演、 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获“荣誉奖”,是中 国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影片 • 1938年,苏联电影摄影师卡尔曼访华,拜访武 汉、重庆和延安,摄制纪录片《中国在斗争中》 和《在中国》
中 国 对 苏 联 的 援 助
பைடு நூலகம்
• 按照苏联提出的货单输送矿产品和农牧产品 • 成立专门机构,对战略物资和大宗农牧产品实行 统购统销 • 本国物资紧缺,难以保证对苏易袋偿债 • 主要对苏输出物资:钨砂、锡、锑、锌、汞、生 丝、羊毛、茶叶、皮革原料等
日 本 北 上、 南 进
• 1936年8月,日本提出《国策基准》:“陆军军备 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海军军 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 标”。 • 德国极力怂恿日本入侵苏联远东,日本深陷中国大 陆无法自拔 • 苏联史学家茹科夫: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 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 队的英勇斗争。
苏 联 承 认 伪 满 政 权
• 苏联在“满洲国”保留苏联领事馆,承认伪满 洲国对中东铁路享有主权 • 苏联事实上承认了伪满政权 • 为了本国利益牺牲友邦利益 • 日本提出收购中东铁路,苏联同意
围 绕 中 东 铁 路 的 交 涉
• 中国政府1933年5月9日声明:中东铁路由中苏共 有,单方无权处理 • 苏方辩称条约没有限制出售,中国已经放弃共有 立场,坚持出售 • 苏日谈判,最终以1.4亿日元成交 • 1935年3月11日,中东铁路主权归日伪方面,改 称北满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苏 联 对 日 军 侵 华 的 立 场
• • • •
多次要求日本不要扩大在中国东北的行动 避免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 “不干涉”、“不介入”的中立政策 为东北抗日军队提供一定武器支持
国 民 政 府 联 苏 抗 日
• 起初对“国联”和西方大国抱有幻想 • 淞沪会战后,“联苏抗日”开始受到重视 • 中苏代表1932年12月12日恢复两国外交关系
七 七 事 变 后 的 局 势
• • • •
七七事变震惊中外,国民政府希望西方出面调停 苏联呼吁国际社会联合制止日本侵略行径 西方国家隔岸观火,保持“中立” 国民政府只得转向苏联,争取结盟
中 苏 条 约 的 签 订
• 苏联不愿得罪日本,只愿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而不是互助条约,强调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提供 军事物资援助的先决条件 •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 约》:斥责以战争为施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不得 协助侵略对方国家,南京政府应把1/4或1/5的武 器分给中共军队 • 使中国获得大国支持,鼓舞了抗日斗志;牵制了 日本在远东的侵略,保证了苏联远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