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海峡西岸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探析

合集下载

构建福建区域物流 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

构建福建区域物流 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

刘 小玲
( 闽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福 建 建 阳 34 0 ) 5 20 摘要 : 海峡 西岸 经 济 区要 实现 与 南北 三 角 的 对接 , 并发 挥 对 台 区位优 势 , “ 承 南 接 、 引 西进 ’ 走 北 东 ’ 战略 路 线 。构 建
福 建 区域 物 流 是 这 种 战 略 的 有 力 支 撑 。 现 代 物 流 对促 进 区域 经济 发 展 和提 升 区域 整 体 竞 争 力 。 着 重要 而 积 极 的 作 起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1 期
龙岩学院学报 a iest y
2 0 年 2月 06
F bu r 2 0 e r ay 0 6
Vo .4 No 1 1 . 2
构建福 建区域物流 提升; 峡西岸经济 区竞争 力 每
进 入 新 世 纪 以来 ,经 济 全 球 化 在 我 国表 现 为 区域 经 济

何 增强 自身竞 争 力呢 ?按 照经 济学 中 的梯 度推 移理 论 . 区域 经 济 发展 依利 润最 大化 原则 按梯 度 由高 向低 推进 , 其速 度应 以 区
体 化 迅 猛 推 进 的 势 头 . 现 了 长 三 角 、 三 角 、 渤 海 湾 出 珠 环
区域 物 流可 通 过 显 著 降低 社 会 交 易成 本 , 来 为 区 域 经
济发展做 出贡献。物流业之所 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主
要 是 因 为现 代 物 流业 的 主体 是 由 诸 多 节 点 和线 路组 成 的 网
通 行 的 “ 小 时 省 内 经 济 圈 ” “ 小 时 跨 省 经 济 圈 ” 范 三 和 五 的 围 。使 得 福 建 的 资 源 与市 场 无 法 直 接 融入 长三 角与 珠 三 角 , 与 两 大 三 角 洲 区 域 保 持 “ 即若 离 ” 松 散 的 依 附 关 系 . 若 的 不 仅 得 不 到 利 益共 享 的 机 会 。 反 的 可 能 成 为 它们 “ 吸 ” 相 虹 资 源 的对 象 , 南北 三 角洲 “ 化 ” 应 不 断 放 大 的 过 程 中 . 在 极 效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前景探析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前景探析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探析引言“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海西”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眼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

对于海西经济区这个概念还较为陌生,海峡西岸经济区即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具体范围涵及台湾海峡西岸,包括福建全省,浙江南部温州、衢州、丽水,江西东部上饶、鹰潭、抚州,江西南部赣州,广东东部梅州、揭阳、潮州、汕头等地区。

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是,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发展壮大,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出口通关服务的延伸,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贯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直达中西部省区,区域之间产业、市场、交通、口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一条服务中西部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海西的建设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呼应,特别是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持续拓展,闽澳四项合作逐步深化,港澳已经成为福建最大的境外投资伙伴,闽港、闽澳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尤其是福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巨大成绩。

海西的效应已然开始发挥作用了。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的腾飞将带动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

海峡西岸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等,对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海西工农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物流业带来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福建周边地区,包括浙南地区(温州、衢州、金华、丽水)、粤东地区(梅州、潮州、揭阳、汕头)、江西和湖南等省市巨大的经济总量,也将带来较大规模的物流市场需求。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分别是珠江口、闽江口、杭甬温台、长江口和黄河口港口群。

这些港口群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五大沿海港口群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物流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五大沿海港口群的基本情况。

珠江口港口群包括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茂名港和江门港等,是我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闽江口港口群包括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和漳州港等,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港口群。

杭甬温台港口群包括宁波港、杭州湾港、温州港、台州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长江口港口群包括上海港、南京港、安庆港和武汉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黄河口港口群包括青岛港、日照港、潍坊港和东营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物流发展水平方面,这五大沿海港口群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同的发展状况。

珠江口港口群以深圳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深圳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闽江口港口群以福州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

福州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杭甬温台港口群以宁波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宁波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长江口港口群以上海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调发展对于提升整体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意义。

在此背景下,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状况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与促进作用。

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力求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以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结构方面,本文首先将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

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典型地区或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提出促进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借鉴。

二、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上,也体现在区域经济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上。

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物流作为经济活动的“血管”,其高效运作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效率,可以有效减少商品在途时间,加快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物流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物流业产生着拉动作用。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物流量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对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摘要:县域经济是构成地区经济的基本元素。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海西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民营经济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在全国的战略位置越来越清晰,海西经济区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时期。

然而,虽然有中央支持、各方献策、台湾响应等有利因素,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想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还是要面对诸多挑战的。

如同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区的发展一样,县域经济是构成地区经济的基本元素。

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经济发展要依靠县域经济的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海西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一、县域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十二五”规划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涵盖20多个设区市的区域经济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独有的对台地理优势,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决策。

去年,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单独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很显然,《规划》明确了“十二五”规划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持续推进。

2.县域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海峡西岸物流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海峡西岸物流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对 台物流平 台。物流 经济地理和循 环经济理论 对海峡 西岸 物流经济发展也有借 鉴作 用。
关键词 : 海峡 西岸 ; 流 , 流 经 济 物 物 中图 分 类 号 : 2 25 F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4 5 (0 80 -0 1 一O 1 0 - 4 8 2 0 )4 1 2 4
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十分重 要的 作用。现在 , 随着跨 国经 济 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 国际物流活动酱遍存在 ; 此时物流 功能完
过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战略来引导和保障物流经
济活动发生作用 。后者从 企业角 度出发研究企业物流管理中
的经 济 决 策策 略 问 题 , 体 是 物 流 企 业 ( 业 物 流 ) 满 足 客 具 企 为
出发 点 。


物 流 经 济 的含 义
企业内部——————— + 区域 全球
Hale Waihona Puke 1物流 经 济 的 形成 .
任 何 一种 经 济 形 式 的产 生 都 是 由其 原 始形 式 的经 济 活 动
的开展衍变而来 , 物流经济 同样如此 。物 流活动随着 人类经 济社会发展而发展 的。谷种 锗藏 、 道运输 是人类 早期 的物 驿
物流 用 占据了国民经 济的很大 比重 , 物汽具有 很强的产业 联系效应 , 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纽带 , 是 同时物流 促进 了企业 竞争优势的形成 , 因此物流对经 济社 会发展 的影 响重大而 深
远 l 。2 0 年 1 2 】 07 ] 月 9日福 建 省 十 届 人 大 五 次 会 议 正 式 表 决
20 0 8年第 4期 ( 1 第 0卷
总第 4 O期)
No 4 2 0 ( 11 S m . 0 . 0 8 Vo. 0 u No 4 )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福建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 , 了推进信 息化进 为 程, 先后 编制 了《 建省 国民经 济信 息化发 展 “ 福 十五 ” 划 和 规 21 0 0年远景展望》 《 字福建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 。全 省传 、数 等 输 网络基础设施 的现代化程度 已大幅提高 ,现已建成高速率 、 大容量 的综合信 息传输 网络 , 为产业集群物流信息化建设 提供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随着 数 字 福 建 各 项 工 程 的顺 利推 进 , 进 了全 促
称海西 ) 物流信息化重要性 的认识不 断提 高 , 流信息化是 对 物 物流的灵魂这一 观点 , 已得 到 了广泛认 同 , 要提升 产业集群竞
争力 , 就必须建立起连接供 应链上下游 、 产业集群 内外 的信 息
与生产要素在全球 范围内 以空前 的速 度 自由流动 , 国、 跨 跨地 域、 跨行业的物流 日趋 繁忙 , 电子商务 向物流领域大规模渗透 , 信息化成 了现代物流 的核心 。 近年来 , 海峡西岸经济区( 以下 简
范化 , 而真正提升产业集群 内部企业的竞争力。 从
2 产 业 集 群 物 流 信 息 化 建 设 的现 状
技术为支撑 , 足物流系统运作需要而建立的物流信息基础 以满 设施 , 在物流信息共享 的基础上 , 对物流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 协
【 收稿 日 2 0 - 1 1 期] 8 0 - 6 0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7 0 9 】 2 B0) 【 作者简介】 黄章树 ,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物流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 周小梅 , 福州 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 士研 究生 , 研究方 向: 物流管理 、 物流信息等 。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构的升级 , 强产业结构 的竞 争力 , 增 最终促进经济 的发展 , 实现
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因此 , 重庆市在
今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工作重点,不仅要通过改善外商
投资环境 , 增强投资环境的优势 , 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 更应重
视外商投资质量上的提高 ,这种质量上的提高首先表现为扩大
内的铁 路 、 公路 、 口、 空等交通 基础 港 航
/ 1]3式 中的 G表示为研究 地区 E一)/。 1 在计算期 内 i 产业 的产值增加总额 ,: i N、 P
和 D分别表示为地 区增 长分量 、产业 结 : 构偏 离分量 、竞 争偏离分量 , 和 E分别 e 表示为地区及所在 区域 ( 在此指全省 ) 各
集方便 ,本文研 究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仅 限 于福建省 , 于是选取 20 00年 、03 20 年
该省 以及 9个地级 市的 G P 三次产业 D、 的数据 ( 当年价 ) 根据上述公式得出如 ,
N 3 7 0 6 9 3 5 2 4 8 3 8 4 2 0 5 8 7 3 6 8 7 8 2 2 2 6 3 15 315 5 2 66 1 4 9 8 3 5 3 7 1 74 4 7 6 6 4 8 87 3 6 P587 5 5 1 7 6 6 —1 1 6 — O 8 5 6 3 一l O 6 8 0 0 — 0 3 9 0 0 6 7 5 44 9 5 2 22 4 2 7 1— 35 6 19 — 79 D 9 6 7 01 1 63 1 5 7 94 8 — 9 6 3 4 O 9 9 0 — 5 4 9 0 —1 4 6 9 2 9 — 4 2 8 —1 7 2 5 O 5 — 3 8 17 4
内发达的县域经济 , 各县 ( ) 市 富有活力

中部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

中部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

Ec o no my Gr o wt h i n Chi n a Mi dd l e Di s t r i c t a n d i t s Me a s u r e s
口 TI AN Hu i —l i l , L I U Ga n g
( 1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Wu h a n 4 3 0 0 6 2 ; 2 . Z h i x i n g C o l l e g e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Wu h a n 4 3 0 0 1 1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a n d r e g i o n l a l o i g s t i c s a l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 t h e y d e v e l o p i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l a a n d m u t u a l p r o m o t i o n .
和 消 费 需求 空 间 和 时 间上 的不 一 致 , 降 低 企 业 的经 营 成 本 , 促
2 0 1 3年
第 3期 第3 5卷总第 2 2 5期 L O G I S T I C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物 流 工 程 与 管理
物 流 经 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3 . 0 3 . 0 0 8

海峡西岸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

海峡西岸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
行政区域 的物 流规划 , 不利 于物流 资源的 充 分利用 和货 物的顺 畅流通 。 此外 , 各地
展现 状
1 物 流 信息 化 应用 程度 低 .

方面 , 先进 的物 流信 息 技术 应 用 区政府部 门都 侧 重物流 园 区和 物流 中 心
较少 , 一 方面 , 息化 对物流 企业 运 营 的新建规 划 , 另 信 对区域物 流需 求的 分析 、 功
生 产环 节 的渗入 层 次较 低 。 些物 流企 能定位 、 一 规模研 究、 既有设施 的整 合 , 但相 当一 些 物 流设施之间 的互 动、 与其他 区域协调发
物流 管理 软 件仍 停 留在 “ 电算化”的层 展 等 问题 都缺 乏慎重 的考虑 。
必 要性 区 域 物 流 信 息 平 台为 区 域 政 府 相 关 投 资环境 。
以福 建省 为主体 的海 峡西 岸经济 区 职 能 部 门 的 信 息 沟 通 提 供 信 息 枢 纽作
提 强 的物流 信 息化 建 设 , 方面 存 在行 政 区 用 , 化 政府 对 物流 市 场 的宏观 管 理 与 部 门间协 同工作 机 制 的建 立 , 高相 关 一 管理部 门工作 的协 同性、 决策 的科学 性。 为政 府 的宏观 规 划 与决 策 提 划 分割和 管理部 门 分割等 各 方面 的协调 调 控 能力 , 从 与 规划 困难 : 另一 方面 , 同产业 集群 的 供 信 息 支持 , 区域 的 整体 物流 系统 出 不 模 式 建 立 的信 息 系 统 成 为 一 个 个 信 息 流 成 本 的 降低 。 “ 岛” 难 以发 挥信 息 化 的整体 效 能 。 孤 , 4 缺 乏统一 的物 流信 息标 准 . 因此 , 必要在 共 同规划 的基础 上 , 有 使 物 流 系统 之间 难 以互 联互 通 , 照封 闭 发 , 眼于 全社 会物 流 效率 的 提高 和物 构 建 海 西地 区 统一 的 物流 信 息平 台, 按 着 各 个地 区 的物流信 息 化建 立在 统 一标准 从 (1 整 合现 有 物流 信 息资 源 ,避免 和 资 源共 享的 基础 上 , 而 实 现海 西物 ) 重复建 设 , 使物 流 资源得 到合理 配置 , 推 流 信 息化 整 体 协调 发展 。

水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水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2对经济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以水运为主的运输方式大大降低了资源成本,资源成本的降低不断的吸引着开发商和投资者,形成了以水运产业为主的地方性经济,加速了资金的流动,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次,以资源需求为主的产业和盛产资源的地区,都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大力发展当地工业,资源的廉价易得也有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另外,以水运开展的物流等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对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4注重人才的培养
现代水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水路运输人才匮乏的现象。国家高层应重视水路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加大资金的投入,打造一支具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水运人才队伍。在人才建设的同时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国优秀的人才,同时派遣一些专家到水运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弥补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水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我国的水路运输具有悠久的历史,承担着经济生活中运输货物的重任,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水路运输能够拓宽运输渠道,极大方便了货物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水路运输的综合社会效益入手,着重分析了水路运输队区域经济额贡献,并提出了熟路运输的发展策略,以完善水路运输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3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水路运输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从码头和工厂的建设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运输,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的以水路运输为中心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在建设和发展中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的机会,失业人员可以根据水路运输产业谋取一个职位,对于已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更是多了一个跳槽的机会和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钱一平.我国国际河流水路运输资源开发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罗钧韶.珠江水系水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1、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2、不同客运交通方式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3、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4、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5、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规律及效益分析6、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11、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13、航空经济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与路径研究14、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研究15、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6、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7、浅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策建议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22、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协调方式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衡阳物流产业发展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51、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式收敛表现5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其财税政策分析53、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宜宾市为例54、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55、浅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56、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5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5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5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60、公路运输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1、论马克思生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理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系统化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争论与成效4、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世界"理论与民族志研究方法--《传播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6、国外资本主义金融化研究的视角与问题--以激进政治经济学为中心7、媒介的"下沉"与奠基--媒介化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8、从NAFTA到USMCA:霸权主导北美区域合作进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分析--兼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与外部风险考量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资本论》哲学生命的重启--评《回到〈资本论〉: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政治经济学方法阐述14、理论自信运用自觉报道自如--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15、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象、方法和任务16、中国经济70年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嬗变研讨会在学院成功举办17、方法论的格式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境遇--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的讨论1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本质观及中国当代教育本质自觉19、中美贸易争端发生的深层机理与应对方略--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20、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启示--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理解21、政治经济学概念的学理考证--兼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进逻辑22、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阐释23、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中国的选择24、美国"301调查"征税清单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5、国家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信念:新中国70年来经济体制变革过程的政治经济学解释26、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的马克思正义理论建构27、也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基因"问题--兼与宫敬才教授商榷28、科学抽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的意义29、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30、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31、经济所举办第14-22场"政治经济学新秀"圆桌论坛32、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体育传播研究33、智能机器人与未来劳动力就业--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34、当代世界经济重大变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35、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36、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贡献3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38、回归马克思: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39、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的辩证统一--兼与孟捷教授商榷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系统化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财税扶持政策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 模型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46、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相关文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邱洪全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常态和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也是我国经济从注重规模和速度向注重结构和质量转换的新阶段。

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视角,基于复杂系统协同学理论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模型,在采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2010-2019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与时序演化趋势,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取向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物流业协同发展动态测度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20)18-0026-11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动态演化的理论体系,阐释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应该结合具体的发展实践与情境,体现其实践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近年来兴起的区域、省域、市域协同发展区逐渐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强关联的地理空间网络和区域联合体,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物流产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大动脉,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3月,2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通过区域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增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促进区域物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协同和良性联动,可以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力。

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协同发展区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科学与动态的评价测度体*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物流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联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FJ2019B103);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重大项目)“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厦社科研[2020: A05)。

金融危机对海峡西岸港口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海峡西岸港口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海峡西岸港口发展的影响及对策金融危机对海峡西岸港口发展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海峡西岸港口成为中国重要的海洋通道,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战略资源布局的重要节点。

然而,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海峡西岸港口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一、影响1.货物运输量下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持续的冲击,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下降,货物运输量也在相应下降。

海峡西岸港口在这个背景下,虽然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货物吞吐量,但增长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

2.港口收入减少随着货物运输量的下降,海峡西岸港口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这进一步影响了港口的运营和发展,也限制了港口扩建和提升服务质量的资金来源。

3.货币贬值和汇率波动全球经济下滑带来了货币贬值和汇率波动,这也对海峡西岸港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货币贬值会影响港口外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汇率波动则加大了资金流动性和融资难度。

4.关税增加由于全球货物运输减少,为了保护本国货物,许多国家开始加大关税,这直接导致港口的出口贸易额下降,同时也增加了进口货物的成本,加大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二、对策1.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运输效率港口作为全国道路和铁路的最终目的地,必须通过新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来提高运输效率。

港口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集装箱自动换位的能力,优化运输和管理流程,提高符合要求的货物吞吐量和效率。

2.调整业务范围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港口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业务范围,提高市场敏感度和应变能力。

在扩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面向海外的商业机会。

3.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是港口企业的关键工作之一。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港口可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4.拥抱环保和低碳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港口需要转向环保和低碳发展,采用更环保的能源,建立碳交换机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基础打造绿色港口,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关注。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引言概述: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港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国际贸易发展1.1 提供便捷的物流网络港口作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网络,加速了货物的流通速度。

通过港口的发展,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更快、更便宜地将产品运输到全球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2 降低贸易成本港口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贸易成本。

港口的集装箱化、自动化等技术进步,使得装卸作业更加高效,货物损耗减少,从而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1.3 促进国际分工港口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

通过港口,各国可以依托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全球供应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不仅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效益,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二、推动区域物流业发展2.1 增加就业机会港口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为区域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港口作为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需要大量的码头工人、物流人员等从业人员。

这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改善了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水平。

2.2 促进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港口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

港口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专业的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这促使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可以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物流服务,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3 增强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港口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物流服务,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供应链效率。

这使得区域内企业能够更好地参预全球竞争,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区域内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1 促进港口建设产业的发展港口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装备采购等,带动了港口建设产业的发展。

港口建设产业包括港口设备创造、港口建造工程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该地区 GDP 总量达到约22.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7%。

同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约2.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该地区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福建华侨城、广东美的、广西华晨等。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福建和广东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广西和海南相对落后。

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支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二、对策建议为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省际协调合作,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发展。

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区域的连接度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项目推介会在虎门召开

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项目推介会在虎门召开

方股份 有限公 司总裁 陆致 成表示 ,清华 上 ,通过 自主开 发 、研 究 、引进等 ,掌
同方 未来三 年力争成 为全 国最大 、全球 握 了包括 高亮 度蓝绿光 L D外延 片生长 改 变高端产 品 为国外所 垄断 的局 E 前三的芯片供应商 。 与芯片 制备 工程在 内的核心 关键 技术 , 迅速拥 有了与国际接轨 的技术 力量 。 据 了解 ,此次清 华同方投 资近 3 亿 0
海 月份 开 工建设 ,明年 1 0 中国美旗 的 “ 加价 ”模式 将给入 建 泉州兴 建 “ 峡西 岸国际 采购 与区域 程 将在9 非 简 。项 目位 为珠 三角优 势产业 ——机 电 、电 驻商 节省 5 - 3 %的运 营 成本 。所 谓 物 流 中心 ”( 称海 西 美旗城 ) %- 0
市场简讯 ・ 内
M r ne a 三强 O
Ti a ongF sng Hu T ang f d or han ¥ lon i o op oba afor m et 3 bii nt T l 3 i gl n
万片L D 光模组 、2 0 台L D E背 0万 Ej 视 、1 0 台L 液 晶电视 和5 ; 0万 CD 0
光 DVD、1 0 万套 L D 60 E 灯具 和9 6
这 是
清 华同方继 北京和沈 阳建 立L 芯片 和 ED
液 晶电视 L D 光源产 业基地 之后 ,在 E 背
LD E 产业链上又一关键一步 。
为 中国流通业 的变革 所起 的作用 以及对
▲ 美旋控股集 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先生 ▲ 推介会现场
中小企业发展所创 造的优越条件。 在 项 目推 介会 现 场 ,主 办 方 以具 有 中国特 色 的墨舞开 场 ,以 “ 、聚 、 舍 台 ,经 营利润全 部 归经 营者 ,中国美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结合该区域物流市场需求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区域货运量、客运量每单位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政府重视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计量经济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07)02-0052-04Abstract:ThepaperuseseconometricmodeltoanalyzetheinfluenceofwesternTaiwanStraitregionallogisticsinregionaleconomyincreaseandgetthecontributionofregionalfreightquantityandtravelerquantityincreaseperunittoeconomicincrease.Keywords:westernTaiwanStraiteconomiczone;regionallogistics;econometricmodel1引言当今,市场的竞争就是产业的竞争,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伴随企业物流、城市物流的发展,物流产业在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在更大的地理空间范围内获得物流活动的有效实施、物流网络的有效构建、物流资源的高度共享,各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区域物流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区域特色经济,合理组织区域内部物流、保证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降低区域物流运作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区域物流是以地理共同性、资源或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所形成的物流活动总和,在区域内物流要素和物流活动以分工、变换、协作方式相互联系,其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色彩比较浓厚,区域边界比较模糊,物流各项功能主要通过物流运作规律来有效配置资源。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为获取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更应该通过区域物流的协调运作来实现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现状及物流市场的需求2.1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现状2005年,福建省委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海峡西岸是一只‘潜力股’。

“十五”时期末,福建省GDP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排全国第22位提升到第11位;台商普遍看好海峡西岸的未来,相继增资扩产。

福建省已形成了以戴尔电脑、厦华电子、夏新电子、万利达电子以及一批光电企业组成的厦门电子产业集群,以冠捷电子、中华映管、实达、新大陆等企业组成的福州电子产业集群,以湄洲湾及厦门海沧为中心的石化产业集群,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汽车和零配件产业集群等[1]。

福建省各地产业优势分布见表1。

区域内各地的产业集群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调剂资源的稀缺,促使区域各产业紧密联系,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地理空间的最大效用。

此外,福建还将加快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能源产业、原材料工业等临港产业基地。

由此可见,海峡西岸良好的经济基础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是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与支柱。

表1福建省各地产业优势分布海峡西岸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探析CorrelativeAnalysisontheInfluencesofWesternTaiwanStraitRegionalLogisticsinRegionalEconomyIncrease周小梅,黄章树ZHOUXiao-mei,HUANGZhang-shu(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SchoolofManagement,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2海峡西岸区域物流市场的需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反过来,区域经济的腾飞会拉动区域物流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是一个正反馈环。

建立高效完善的海西区域物流是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和必由之路[2]。

2.2.1海峡西岸发展区域物流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性(1)从地域来看,海西亟需现代物流活动来改善现行区位不利因素。

福建多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

省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不便利,而港口主要分布在闽南。

由于地理区域差异造成福建省内经济差距大。

物流活动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活动水平落后,必然会阻碍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造成经济缓慢增长。

针对海峡西岸现行区位状况,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区内产、供、销、存、人、财、物一体化建设,加大区域内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自由流动,使经济增长极从聚集效应顺利转换到扩散效应,达到区域内综合最优。

(2)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给海峡西岸经济区带来威胁与压力。

目前中国的整个版图除西部以外几乎已被这四大经济区占据,其中以前三大经济区发展最早最迅速,福建的资源与市场无法直接融入长三角与珠三角,与三大三角洲区域保持“你争我斗”的激烈的竞争关系,不仅得不到利益共享的机会,相反,可能成为它们“虹吸”资源的对象,在南北三角洲“极化”效应不断放大的过程中,“虹吸”拉走福建本来就不丰厚的生产要素,“挤压”缩小福建本来就不宽裕的市场分量[3]。

而区域物流可以通过供应链的管理整合整个链条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分别向前端和后端延伸,从而连成一个集成化、全过程、以最终用户为中心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网链上所有的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用户紧密合作,寻求利益最大化。

继而保持区位资源及经济优势,甚至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网链结构渗透其他区域的产业与经济结构,变为“反虹吸”。

(3)建立福建-台湾海峡经济合作机制。

建设海峡经济区,有利于沿海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有利于海峡两岸优势互补,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一切要达到真正的实施,除了需要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走向合作,同样也需要海峡西岸物流市场的大力发展,台湾地区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经济规模比较大,人均收入高。

福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台湾经济有极大的互补、承接和合作等多层关系[4],两岸经济这种多层的关系更需要加强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设施水平的提高,以满足大量的经贸关系的需求,促进经济实现连续性跨越式发展,避免台资与台商由于海峡西岸物流服务水平落后而转向其他经济区域。

2.2.2海峡西岸发展区域物流市场可行性(1)物流基础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物流企业蓬勃发展。

目前福建省基本形成了空港连五洲,海港通四海,公路、铁路畅通南北的运输格局。

沿海高速公路大通道的罗长、福宁高速公路已经建成。

现代物流企业尽管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一大批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能提供配送、仓储、运输、货物跟踪、物流方案咨询、人才战略等一体化服务。

同时,国外专业化物流企业入驻包括美国FEDEX、UPS,荷兰TNT、德国Maersk不仅满足区域内专业物流的多样化需求,更能推动国内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2)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发展良好。

物流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应用为前提,没有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是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的。

首先,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其次,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3)海西区域港口物流发展优势突出。

2003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近10年年均递增31.4%。

其中集装箱达342万标箱,占港口吞吐量的27.4%。

港口在资源运输、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以逐渐形成沿海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配套产业。

3发展海峡西岸区域物流的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必然伴随区域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后劲与保障。

而区域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区域内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3.1海峡西岸货运量、客运量、GDP在全国所占比重情况由表2海峡西岸与全国的货运量、客运量、GDP的比重可以反映区域物流量与经济增长的一些关系:(1)海峡西岸客货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全国运量相比波动明显,呈现大跌大涨的局面。

其中1991年货运量增长速度下降了40.34%,1992年上升了30.19%,1994年上升了10.16%,1997年-1999年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1991年客运量增长速度下降了13.82%,1993年上升了11.53%,1994年下跌了10.01%,1995年又上升了10.06%,2003年又在2002年的基础上下降了2.11%。

而全国的运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只是每年增长的快慢稍有差异。

海峡西岸运量的这种波动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物流观念淡薄,对物流的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意识仅停留在传统运输作业水平,对区域物流仅当作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工具,忽视它的巨大价值增值、活动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作用。

因此,对区域物流重视越高、反映最为迅速、物流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渐渐成为了现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区域占全国货运量比重处于平稳状态,但区域占全国客运量比重在连年下降,下降波动幅度不大。

货运量比重在1989年占2.01%,1997年最高占到了2.39%,2003年又返回到2.14%,基本上围绕在2%左右。

而客运量比重1989年占5.01%,1997年占3.29%,到2003年比重为3.03%,区域货运量的开展主要为了满足该区域工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之间的周转。

区域货运量水平与全国货运量水平持平,说明该区域与全国的平均工农业生产生活水平、经济结构、三大产业的发展保持相同的比例在发展。

区域客运量主要受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及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可支配的消费支出总额则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则区域内人口流动大,相对落后的地方人口流向相对发达的地方;反之,则小;而区域客运量占全国比重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区域占全国GDP比重仍在逐年增长,尽管其中受很多因素(经济、地理、文化、气候、风俗)的影响,但可说明该区域内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有所提高,区域贫富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