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 达1700美元。

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

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

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

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

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环保法规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发展
03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01
产业政策引导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02
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优化方向
调整区域经济布局,需要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地区间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调整措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间人均收入、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距。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不平衡制约了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详细描述
一些地区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资源环境压力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汇报人:
2023-12-3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概述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01
总结词

当前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对于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体系日益完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行业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投入持续加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如高铁、5G 通信、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时,我国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未来的科技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技术储备。

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技术和市场瓶颈。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差距。

此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国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日益显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区域经济形势概览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十分迅猛,尤其是在近些年来,中国国内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但总体来讲还是相对乐观的。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是经济总量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体量巨大的经济带,而中西部地区正在以快速的速度迎头赶上。

2.优势产业的形成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优势产业正在不断扩充,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的国有企业在整体上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时,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也在逐步壮大。

3.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的发展也逐步受到重视。

未来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将持续提高。

4.精细化管理当前,各地也正在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改革,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甚至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风险分析1.经济周期过度波动风险当前经济过度波动曲线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经济周期波动过大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2.国际贸易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复杂和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的逐步抬头,外贸出口的风险不断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区域经济依赖于出口的地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人才短缺风险当前,尽管我国各地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依然无法满足。

这也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区域经济未来趋势展望1.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当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逐渐变得明显。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高端消费的发展。

2.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成果在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药和教育等领域,我国科技创新正在取得重大成果,这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性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 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我国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升级力度,提高工艺技 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 品质量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 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 力。同时,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
01 总结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02
总结词
04
详细描述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 展不足。这种产业结构不仅制约 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增 加了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的核心。
详细描述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 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 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总结词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前提和保障。
详细描述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 量不容乐观。这种状况不仅 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也制 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等领域, 提升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贸易和投资往来。
产业合作
推动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加强产业链对接和协同发展 ,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前景进行科学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在产业结构方面,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压力,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国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逐步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生活保障。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分布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医疗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就业结构有待优化,一些劳动者面临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困境。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在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数字经济有望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分析。

一、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受到了旧中国时期长期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破坏,国内生产力极度衰退。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城乡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大量工业资源的集中,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和科技条件限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区域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特别是近年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东部地区经济更具竞争力。

而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逐渐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区,逐渐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北京为代表。

这些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拥有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达程度。

但也正是因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趋缓和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结构性调整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阶段,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但由于科技和人才的短缺,中部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投入来支持。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结构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趋势展望。

一、现状分析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在各个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吸引了人才的集聚和资源的集中。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不平衡的发展尽管区域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推进,但不平衡的现象也较为明显。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着先进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而一些落后地区则面临着困境。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加大,进一步挑战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创新与科技的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创新和科技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地区通过注重科研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科技的崛起不仅提升了经济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还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未来趋势展望1. 区域间合作的加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将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通过资源的互补和市场的开放,不同地区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这也将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条件。

2. 绿色经济的兴起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个地区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绿色经济也将为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3.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这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竞争力。

4. 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的新兴领域,将在未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各个地区将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区域经济带来独特的价值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挑战•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政策建议和措施•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目录01引言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

报告的目的和背景研究方法和范围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选取多个地区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02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1经济整体发展情况23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6%-7%的合理区间。

经济增长稳中向好我国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03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行业结构和发展趋势01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02服务业成为经济支柱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市场竞争状况和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不断发生。

市场主体活跃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

03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对我国的汇率、利率和投资等方面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新兴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转型升级随着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等变化,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还有助于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1.地区间贸易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地区间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盟、亚洲、北美等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促进贸易增长。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整合,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与合作。

2.区域经济整合的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整合成为地区间合作的重要手段。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合作组织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整合,促进了地区内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也为区域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基础设施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

随着交通网络、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程度逐渐提高。

高铁、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管道的建设,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都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未来趋势分析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将继续加深。

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将继续成为地区间促进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的重要手段。

2.新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兴起传统的区域合作组织将面临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一些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如跨国公司联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力。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合作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环保合作、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成为各国合作的重点。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作者:陈伟伟王喆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30期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发展理念也在动态变化。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念迭代升级,逐渐形成四大区域板块、三大国家级城市群、若干中心城市的多层次和多中心格局,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仍面临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制度环境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中心城市布局、扩大西向开放、完善市场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一、中国区域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点总结1949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7年;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1998年;第三阶段是1999年至2014年;第四阶段是2014年至今。

(一)第一阶段(1949—1977年)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经济弱小,零散分布于沿海地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零散点状城市分布和内地两大板块。

为了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当时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政策没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指向,一是着力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国防建设;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部署力度,如“一五”时期的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和重点开发西部的思路;三是综合考虑区域均衡发展和国际局势后,全面开展大三线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类似于增长极理论的初始状态,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具有区位优势、要素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的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增长极,该区域的中心城市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秉持均衡发展理念,在国民经济发展政策上没有明显的区域指向;二是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没有市场力量参与,如大三线建设,国家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建设了大量项目,同时也将很多东部沿海地区的项目直接搬迁至大三线。

经过第一阶段的建设,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2024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PART 05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提出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欠发达 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建立健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的法律 法规体系,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提供法制 保障。
加强金融扶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信 贷支持,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
通过增加投入,优化布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促进区域间人流、物 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
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
加强城市群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提 升城市群整体交通效率。
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推动 农村和贫困地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2024年推动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重要时间
汇报人:XX

2024-01-13
XX
目录
•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2024年关键时间点解读 •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探讨 • 重点领域合作与突破方向研究 •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提出 • 总结与展望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03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要素流动
完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优化城镇体系和城市群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其特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包括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加强、产业布局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如政策引领作用的凸显、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等。

文章对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协调的发展历程。

初期,为了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如沿海开放战略和梯度推移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逐步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随后,国家又相继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举措,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些战略和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入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推动科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和产业升级。
人才因素
人才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 持。
人才引进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 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 要素的自由流通。
推进区域创新发展
0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加 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 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
鼓励企业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推动产业转移 和升级,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要求在经济发展中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 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0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地区在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一、中国经济现状分析1、 GDP增速放缓问题的产生及对经济的影响当前,随着中国 GDP增速的不断下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中国经济增长规模明显下降。

GDP增速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力、部分行业萎靡不振等。

不过,尽管当前经济增长规模放缓,但是中国经济总量和持续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

2、消费升级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同时消费升级也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之一。

消费升级的实现,有利于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向更高层次的转型,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3、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自2018年起,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一度引起了全球经济的波动。

这场贸易战对于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但也使得中国经济及其相关产业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并适应了贸易战的冲击。

为了适应贸易战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应对,包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市场化、加大对外投资,尤其是加快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这些措施有望帮助中国经济度过这一难关,并提高其附加值。

4、中国经济中制造业的形势和困境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现实中,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劳动力成本、环保压力、技术升级等。

此外,当下制造业也面临着结构升级、转型升级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5、金融领域改革的形势和挑战金融领域是孕育中国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等,成为影响中国金融领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改善其环境,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也成为当前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s sa n b ed v l p u t i a l e e o me t O a o p o e t e Ch n s t l o n e me s r st h gi g p o l ms Th e so r g a h u d b e p b t n te u b n n st r b h i e e sy e c u t r a u e o t e a n r b e . e p n i n p o r mss o l es t o h i h r a S u a d i h u a r a , nwh c h e s n swo k r h u d b k n i t on i e a i n Th o s h l h u d p a an r e i a n a eo ee d ry n n t er r l e s i ih t e p a a t r e s s o l et e n o c sd r t . e h u e o d s o l ly am i ol n tkig c r ft le l, a a o h
自2 1 年 ( “ 06 即 十三五”时期 )开始逐 步调整政策 ,允
许每对夫妇生育两 个孩 子 。 二是积极 开展研 究与试点 , 逐步稳妥实现 向 “ 奖励 只生一孩 ,允许间隔 4 ~5年后
需要胎 儿性别鉴定行为和选择性 别人工终 止妊娠行为 , 强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 依法打击贩卖 、 残害和遗弃 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 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

) ,湖 北 武 汉 人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员 。 究 领 域 :区域 经 济 与 区域 政 策 、城 镇 化 和 城 市 管理 等 。 研
势 ,地 区差 距继续略 有趋缓 。 各省市 区增长速度 合计

中国区域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区域发展回顾与展望

择 , 中西部的四条一级 经济带 , 如 分别 是西 陇海—— 兰新经济带 ,长江上游
成渝经济 带 ,南贵 昆经济 区和呼包一
包兰—— 兰青经济带 ;西部 大开发应 以四条一级经济带 为主要 支撑 点 ,培 育西 安 、成都和重庆三个 具有全国意 义 的都 市经济区 ,作 为西部参与全国 和全球 经济的主要 网络节 点 ,着力发 展天 山北麓经济带 ( 鲁木齐城市群 ) 乌 等 ,使 其成为西部经济 的主要聚集地 和增长极 ;扶持培育河南 省的中原城 镇群和 郑汴产业带 ,成 为中部 崛起的 两大增 长极 之一 ;积极推 动东北地区 的大连 和哈尔滨等 中心城市 ,丹东和 满 洲里等边贸城市 的发展 ,成 为区域 经济增长极。 3 年的发展经验表 明, 近 0 上的城市 数量将超过 10 , 0 0 座 5 万人 以 上的城市 数量将超过 20 绝大多数 0 座。 的地 区级城市都将跻 身于大城市 的行 列。各省范 围内都将 形成多个经济 中 心 ,各省 的经济 中心 有可能与行政 中 心出现偏离 ,特 别是 中西部地 区各省 在此趋势下 , 的城镇群将不断涌现 。 新
中、 西部地区的经济起飞 , 不可 能放 也 任地 区差距的持续扩大 。惟一有效 的
选择是:以可持续 发展 为 目标 , 以科学
关政策 的协 调和机制 建设 ,形成 既各 具特 色 又有机 统一 的 区域政策 体 系。
打破东 、中、 西部和东北的界 限 , 根据
的均等化 , 逐步缩小: 地 区共 同发展 、 同 共
中的地位 和作用 ,探索形成 既各 具特
跟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促进全屋
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维持全 国经济 持续 快速 增.的 作 用。 } ∈ ≥ 兼顾到各 区域 的利益 ,根 据功能 区划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分析与展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分析与展望
游、黄 河 中上 游和珠 江 中上 游3 大 区 ,均 属大 中部 ,前
( 天 津 ,比2 O 1 1 年 天津 慢2 . 6 个百 分 点 ) 一7 . 5 % ( 上
海 ,1 ; 1 : ; 2 0 1 1 年北京慢0 . 6 个百 分点 ),幅度 整体 下移0 . 6 个 百分 点 ,范围上 限比下 限 多下降2 . O 个百 分点 。各省
珠江中上游和天津增长速度最快 从 三 大地 带 看 ,2 0 1 2 年我 国 中西 部连 续6 年超 过东
部 且超幅继 续扩 大 ,前者 比后 者快2 . 5 9 个百分点 ;远 西 部 快于大 中部 ,再 次形成远 西部 、大 中部和新东部 的排 序 ,速度差继 续呈现 出逆 向扩大态势 。从 “ 7 +1 ”大综 合区看 ,快于各省 区平均增速 的地 区变为长江 中上 游 、 远 西部 、珠 江 中上游 、东北地 区和黄河 中上游 ,慢 于各
高。
3 . 水平格局继续呈 “ 东西部高 、大中部低”态势 ,华 东沿海和天津继续领先 ,区域相对差继续缩小
从三 大地 带看 ,2 0 1 2 年 新 东部和 远 西部 人均 GDP
分别达 5 5 5 4 0 元 ̄ n 4 6 7 2 4 元 ,为平均值 的1 . 3 0 倍和1 . 0 9
“ 7 + 1 I ,大 综合 区和省 区三 个区域层 次 ,对2 0 1 2 年 区
域经济速度 、总量和 人均GD P 格局演 变 以及原 因进行分 析 ,并对2 0 1 3 年 区域经济 发展趋势作初步估计和探讨 。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与 发 展 水 平 呈 反 向变 化
1 . 区域经济增长继续呈 “ 中西部快 、东部慢”态势 ,
省 区 平 均 增 速 的地 区 变 为 华 东 沿 海 、东 南 沿 海 和 华 北 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
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 施领域尤甚。 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 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 区域分工模糊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严重,阻碍了区域专业化 的形成。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6、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制约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已成为我国区 域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体现。一方面,我国长期形成的公共 服务二元结构政策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方面差距过大,农村基 本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出东部 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 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5、地方保护主义明显,抑制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合理互惠. 目前,各地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发展区域经济,因 此,在朝向经济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形成地方保护,致使经 济效益被放置于最高位置,而严重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其他 方面的途径的有效形成,最终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运转。这样,优 质的生产要素难以在各个区域实现互利互惠,一旦缺失互通有无的做 法,势必形成闭门造车的现象,使区域经济发展步伐进入缓慢状态。
五、请为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
1.完善基本制度,促进 区域经济的发展
5.全面推进区域合作, 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 合理流动
2.重视规划的非经济内容 与可操作性
4.协调利益主 体之间的关系, 确保经济目标 的实现
3.加大转移支 付力度,加快 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 些阶段性变化?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开始酝酿。在党和 国家一些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一些重要文件中,开始出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提法。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
一、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区域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
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即通 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 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 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 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 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6.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迅速提高。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工 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交通运输建 设成效突出,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形成。信息基础 设施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强,供应保障 水平不断提升。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发展模式?改革 开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 些阶段性变化?请用相关数据或举例说明。
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
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 些阶段性变化?
3、多级发展统筹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不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首先,邓小平提出, 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可 以说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整体 发展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方面,东部沿海区域的率先发展和 先富起来并带动中西部区域共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不 仅东部而且中西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逐步缩小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必须采取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使不同区域 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共同迈进。
一、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结
• 发展是增长的体现,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 没有增长,发展不能称之为发展; • 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增长; • 发展了才能更好促进增长,增长了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 二者是互为因果,互相交织的两根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性成效?
2008~2017年各省份GDP排名
我国区域经济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班级:能源经济1503 PPT制作:王甜甜 组员:1、陈瑛 2、李婷 3、贺佳慧 4、姚小锐 马明琴 5、田世腾 王美琴
学习目标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成效?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发展模式,发生了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4、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仍然存在制约因素。
区域科技资源有效转化为技术创新的能力还不强。一些企业科研 投入积极性不高,创新水平低,核心技术依赖于国外。创新文化氛围还 没有形成。缺乏区域适配性政策支持,亟待进行公共治理方式和公共政 策创新。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不足,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 化的服务组织专业性不足,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缺乏应的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模式
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 些阶段性变化?
1、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了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 略,沿海地区取得了先行发展。 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中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正在一步步完善。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2006年春天,中央各部委出台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为代表的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一、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两者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货币形式:国内生产总值GDP 实物形式: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的提高、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发展: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 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3、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 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贸易大国地 位日益巩固。贸易结构调整优化, 竞争力不断提升。外商投资规模和 领域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快速 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积 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全球经 济治理话语权提升。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2、区域利益矛盾协调机制不健全。
区域利益矛盾协调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区域发展共同目标的实现。 对于跨区域的重大项目或者企业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缺乏分享机制。 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机制不健全。
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缺乏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利益补偿机制。跨区域 的公共物品长期得不到重视,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转嫁污染治 理成本的现象。
一、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区域经济增长是量的增长,而区域经济发展是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是含经济发展。经济 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 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一、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
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且 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 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1.经济总量
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 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济增长持续快速增长,以 年均9.5%的速度上升。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2.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 产业共同带动。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 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 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 新格局正在形成。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4.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居民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条件 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扶 贫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保障事业持续推进。就业结构规模稳 步扩大,就业结构深刻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7、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重要挑战。
2016年,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改革仍面临重要挑战。例 如,煤炭与钢铁行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企业规模, 去产能过程中关闭企业势必对地方政府税收、居民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职工安置不当 容易激化矛盾,急需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依 赖于土地财政,本地购房内需不足、外需不确定性明显,去库存改革成效不够显著,有待 于农民落户、就业、教育等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5.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展新功能快速崛起 科研投入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上研发经费投入大国。科 研队伍发展壮大,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 首位。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