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_1

合集下载

田园交响曲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踩花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

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四、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初步感受交响乐。

六、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2、学唱歌曲《踩花山》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
1)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2)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3)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

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3、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4、小结。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背景介绍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交响曲,原名《乡村生活》。

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中最为平易近人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奏和喜闻乐见。

此次,我们使用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将这首经典的田园交响曲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2.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3.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4.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听乐曲1.让学生放松身心,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华丽的交响曲《田园》;2.引导学生从节奏、乐器声音、情感表达方面来感受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2. 认识乐曲名称及作者1.写下《田园》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作者贝多芬;2.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3.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

3. 学习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1.引导学生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包括乐队、交响乐的结构以及和声结构等等;2.梳理乐曲的构造和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如起始音乐、乐曲中间的过渡、歌曲主题的复回等部分。

4. 分析曲式特点1.在乐曲播放时,让学生关注乐曲形式的起伏以及相应部分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梳理乐曲的形式特点和音乐特点,比如声调的变化、乐器的运用、乐曲情感表达等等;3.仿照《田园》的形式进行创作。

5. 反思和应用1.所有的学习内容应该有反思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听完歌曲后做出自己的解读和理解;2.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感性认识周围事物的声音变化和乐曲的音色运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2.学生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3.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4.学生认识到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5.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了解曲式特点。

五、教学建议1.学习前,让学生了解一些音乐史相关知识,比如古典音乐的时代背景,音乐家和作品的历史渊源等知识;2.在学习交响曲的同时,可以由老师导入音乐技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乐器演奏技巧;3.可以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化视野。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作品。

该交响曲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是一部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音乐作品。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在乡间”、“溪边”和“收获”。

通过这首交响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宁静以及劳动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欣赏古典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理解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如主题发展、情感表达等。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音乐魅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3.实践法:学生进行合唱、器乐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全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

2.分析《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田园交响乐》的音乐分析,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田园交响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介绍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

2.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背景介绍(1)贝多芬简介: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乐圣”。

(2)《田园交响乐》创作背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他双耳失聪,但他依然坚定地追求音乐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田园交响乐》音乐特点分析(1)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主题。

(2)分析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宁静,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3)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二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4)分析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紧张,表现出大自然的狂风暴雨。

(5)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三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6)分析第三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温馨,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7)播放《田园交响乐》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高潮部分。

(8)分析第四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热烈,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辉煌。

4.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1)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队编制、乐器特点等。

(2)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的结构特点,如乐章、主题等。

(3)分享一些交响乐欣赏技巧,如如何聆听、如何理解音乐内涵等。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如《命运交响乐》、《英雄交响乐》等。

四、课后作业1.了解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实用文档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1.2.目标:⑴学会联想与想像学会联想与想像. 贝多芬,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默和隐退,1789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通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心灵感悟,聆听一下这位文学巨匠对《田园交响乐》的真诚诉说。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抽取部分学生诵读自己喜爱的文段。

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

由此可见,“相关”“相似”“对比”“相近”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例如: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聚焦重点1.学习作者用比喻、想像等修辞手法描述音乐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每一个音乐阶段的特点。

教学建议1.本文是以想像和联想来描写音乐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形绘声,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意境,状难言之物如在目前。

学习文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音乐的世界,广泛地进行联想,身临其境地领略《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旋律。

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到阅览室或登陆因特网先查阅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有关背景材料,给学生进行介绍,如《田园上的贝多芬》就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创作情况,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通过联想和想像表现音乐的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师要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先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教师应该离开原文的语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音乐的形象,避免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不必要的分析,破坏了整体的感受。

自主梳理1.正字音聆( )听和煦( ) 焦躁( )嶙峋( ) 震撼( ) 窒( )息A、D《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_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_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田园交响曲 教案

田园交响曲 教案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教学对象:初一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3)作品创作背景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辽海版音乐》是辽宁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适用于小学一到六年级的音乐教材。

本教案所选取的内容为《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作,属于浪漫乐派的经典之作。

其曲式为端正的交响曲,现代古典音乐中非常有名。

这首曲子音色优美,节奏明快,优美动听,听起来十分愉悦。

同时,它充满了乡村田园的生活气息,引人回归自然。

融合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尤其适合让小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基本信息,包括起源、演奏者、曲式等。

2.能够运用简单的音乐概念和术语对曲子的结构和音响特点进行分析。

2.实践目标:1.通过欣赏、演奏、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提高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让他们在理解并尝试演奏和编排音乐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田园乡村的主题进行演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领悟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领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准备1.田园乡土风光图片或PPT2.CD或mp3,用于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3.乐器(最好为民族乐器)或编钟、编鼓等打击乐器,用于演奏4.打印好的简易谱子2.教学步骤第一步:环境创设引入1.教师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为学生带入乡村田园的氛围。

2.通过展示田园乡土风光图片或PPT,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情感共鸣。

第二步:对曲子进行分析1.对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等做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对曲子的器乐演奏、节奏、曲结构等进行简单分析。

第三步:乐器演奏和编鼓敲打活动1.选择适当的乐器,由教师带领学生演奏曲子。

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1.2.学会联想与想像.贝多芬,立家庭。

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追求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通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心灵感悟,聆听一下这位文学巨匠对《田园交响乐》的真诚诉说。

抽取部分学生诵读自己喜爱的文段。

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

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Array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相似”“对比”“相近”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相似联想)想像,是人们在原有形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像的活动,想像是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把它想像成一个车轮,一面镜子,一潭池水,一轮明月等。

有的作文,比如状物抒情的作文,比如升国旗时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须使用联想的方法。

有的作文,比如童话故事、看图作文,就必须使用想像的方法。

2、交流评析。

以下从学生的评析文字中选取3-5段(每班2-3段)。

鉴赏文章生动精彩的语言. 高尚或深沉的思想或浓郁真挚的感情,都必须仰仗规X 行。

1几个例子,采用评点法加以赏析。

2、班级交流。

语文: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第1课时课件(1)(鲁人版必修2)

语文: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第1课时课件(1)(鲁人版必修2)

“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这样说好。
这样更能表达作者对贝多芬高度敬佩、无限热爱的 感情,表达对强者的敬意和礼赞。这样说更有情 感,更有人情篇文章写贝多芬时没有描写演奏者的技艺,为什
么? 答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是要通过写自己的感
受来写音乐作品本身,这与某一个演奏者没有必然
态,通过描写听众的痴迷等来侧面描写音乐。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注重抒发听者“我”的感受和体
验,将“我”的感受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主观抒情性 更强,突出了主体“我”的形象;《琵琶行(并序)》中 作者与琵琶女遭际上有共鸣,在音乐描写中并没有把听 者“我”的情感融入。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联想与想象成分更多;《琵琶行
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识记乔治·桑的相关知识。
2.学会感知音乐,体验音乐。
3.理解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聆 听(línɡ) ②窒 息( zhì ) . . ④强劲 (jìnɡ) . ⑦震撼 ( hàn ) . (2)多音字 投奔( bèn ) ①奔 奔波( bēn ) 瓶塞( sāi ) ③塞边塞( sài ) 塞责( sè ) ⑤堵塞 ( sè ) . ⑧疲于奔 命( bēn ) .
视野 好,而你所说的这几辆车都是差不多高的, 这是________
只能比较哪辆车子的视线好了。
(3)以至· 以致 “以至”可以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 度等方面的延伸,有“直到”“直至”的意思。还可以连接 分句,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表示上述情况产生的结果。 “以致”也是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的开头,表示上述情 况产生的结果,但“以至”有“甚至”的意味,所连接的结 果多是上面词语或上一分句所说情况的延续或程度的加深, 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以致”则含有“致使”的意 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以至 例:①遇事要积极思考,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________ 多面。 以致 ②对于在关键时候只顾个人,不顾集体________ 贪生怕死, 临阵逃脱的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查处。

小班田园交响曲教案

小班田园交响曲教案

小班田园交响曲教案教学对象:初一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3)作品创作背景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听辨田园交响曲中的不同乐器声音。

3. 学习演奏田园交响曲中的简单乐句。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准备:1. 田园交响曲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2. 五线谱和乐器图示。

3. 音乐乐器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田园交响曲有什么了解,引导他们谈论和分享。

导入: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它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场景和情感。

2. 展示乐器图示,解释田园交响曲中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大号等。

探究:1.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一段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尝试辨认出其中的不同乐器声音。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模仿演奏,其他学生猜测是哪个乐器。

实践:1. 将田园交响曲的简单乐句分发给学生,并教授如何演奏。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句进行合奏练习,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

拓展: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田园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奏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田园交响曲的美妙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音乐。

扩展活动:1. 继续学习其他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音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达,评估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第六(田园)交响曲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

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1、交响乐的结构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

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_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_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
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

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

”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联系课文,学生闭眼听田园交响乐。

6.学生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乔治·桑对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解读。

她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用清丽流畅的文字,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贝多芬的乐思: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
生命的根基,人在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大自然的安谧寂静能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集中内心力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学与音乐艺术大师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的?明确:通感的运用;意蕴深厚的意象。

(师生共同找出子在课文中的相应文字。

)2.作者为什么能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明确:联想和想象;人生感悟。

w.w.w.k.s.5.u.c.o.m3.语言特色。

明确: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感;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乔治·桑独特的抒情方式,极富表现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去听?四、作业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听觉
视觉通感
意象倾诉式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