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所完毕的发明发明,若没关于专利权归属的协议,则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属于()。

A.委托人B.受托人C.委托人和受托人D.双方均不能申请专利2.()又称“反向定制”或“用户直连制造”,是以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A.C2MB.M2MC.A.1D.SQUAD2.03.大数据“4V”特征中()是表示数据量大A.规模性B.多样性C.价值性D.高速性4.()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佩鲁的增长极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5.要大力培养使用()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军事D.战略6.《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A.评价标准不科学B.评价流程不透明C.评价结果不公开D.简单量化7.工业产权中的专利权不涉及?()A.发明专利B.实用新型专利C.产品商标D.外观设计专利8.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A.德才兼备B.德高望重C.国际视野开阔D.研究能力突出9.《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

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六、附则
(十九)本意见适用于注册在(区本级)的工业和信息化企业,其中涉及科技的还适用于其他行业。当年发生 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较大事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被税务部门稽查处罚情节较重的企 业以及低效企业不得享受本政策,其中受过行政处罚的企业不能评为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本意见涉及同一内容奖 励项目按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此前有关政策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按本《意见》规定执行。本实施意见自2020 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2020年1月1日至本意见发布之日期间的政策,参照本意见执行。本文件规定的项目 补助、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额,包括国家、省、市补助奖励资金额度。重点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优先向区以上部门 申报补助奖励资金,不足部分由区专项资金保障。
(一)构建集群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每年力争增长6.5%以上。基本形成省内外有影响力、 海洋经济特色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日趋强化的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园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粮油产业园区、海洋科学城等平 台,谋划建设马看:海洋通信新材料、金塘塑料新材料园区。积极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打造成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窗口。
(十)提升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执行市“亩均论 英雄”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树立一批高质量发展企业,对综合评价A类、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亩均税收 30万元以上且实现正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按规模大小、两化融合程度高低兼顾行业特点每年选取5家,给予每家企 业一次性平均奖励10万元。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新进展和转换路径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新进展和转换路径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新进展和转换路径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投资、出口驱动模式是否能够持续,新兴的消费、创新驱动模式是否能够有效转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和新进展,探讨转换路径,挖掘新动力的潜在来源,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当前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从理论意义上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范式。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中国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息息相关,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54元,比上年增长6.1%。

江苏省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No. 32
November,2023
59. 9%提升至 2021 年的 64. 1%,增长了 4. 2 个百分
献稳步提升。 三是地方实验室加快培育。 各设区市
五” 以来,常州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22. 0%,增
州云龙湖实验室、常州龙城实验室、南京钟山实验室
点。 二是常州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增幅较大。 “ 十三
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态势。
2. 1 省实验室建家国家实验室,分别
— 2 —
第 32 期
2023 年 1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区域创新
No. 32
November,2023
为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及苏州实
相关设施支出远低于同期广东、浙江,主要在于政府
验室、广州海洋实验室等。 浙江自 2017 年以来,建设
了 10 家省实验室,打造“ 江河湖海” 实验室体系,分别
是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 良渚实验室、 西湖实验
图 3 ) 。 一 是 财 政 科 技 投 入 强 度 低 于 广 东、 浙 江。
东(982. 8 亿元) ,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但财政科
科研机构经费内部支出 194. 0 亿元,“ 十三五” 以来一
93. 7 亿 元, 年 均 增 长 17. 9%, 从 2016 年 占 全 省 的
作者简介:余景亮(1985—) ,男,安徽宿松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
— 1 —
第 32 期
2023 年 1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区域创新
据统计,2021 年江苏财政支出中用于实验室及
(8. 0%) 及全国平均水平(6. 4%) 。
图 3 2021 年主要省市财政科技支出情况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后发优势的内涵与强度、技术进步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追赶进程迈向更高阶段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

后发优势是追赶型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

在追赶进程的不同阶段,后发优势的具体表现、蕴藏的增长潜力不同,从而带来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变化。

根据追赶型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可以将追赶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起飞阶段。

在制度变革或外部环境触发下,后发国家经济摆脱低水平均衡,向持续高增长转换。

这一过程通常较快完成,但也有一些国家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是高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高投资、高增速,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出口结构迅速优化升级。

这个阶段市场需求空间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充分,通过购买设备和其他技术引进渠道,企业很容易组织并扩大生产;在增量扩能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剩余或闲置资源被有效利用,或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快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高增长就是处于这一阶段。

三是中高速增长阶段。

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速逐步下降。

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显著上涨,早期简单外延式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效率提高更多依靠模仿创新和行业内企业间优胜劣汰实现。

四是中低速增长阶段。

追赶的后期,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进一步接近,大部分后发优势已经释放。

传统市场空间饱和,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很难消化企业投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企业开始尝试前沿创新,通过创造全新商品和技术路线、构建新商业模式等获取高额利润。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领导讲话(二篇)

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领导讲话(二篇)

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领导讲话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动员大会,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点看法,与同志们作些交流。

一、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的背景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的发展形势需求。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在学校“____”发展规划和第____次党代会上,学校已经确立了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

下一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举措、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目标。

____年底,在学校第____届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大家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

普遍认为,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需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提升教育质量;第二个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四个是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这些措施和举措都可以作为加快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抓手,学校经研究决定,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本学期工作重点是科技创新大讨论。

回顾“____”以来,____年、____年学校的重点工作是人才培养,特别是从____年到____年上半年,学校集中力量抓本科人才培养,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此期间,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尤其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____年底,学校又召开了第____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如果把____-____作为学校的人才质量年,那从____年开始,学校将做些什么呢?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来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学校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科技与创新I Scie n ee and Tech n o l ogy & Inno v ati o n ----------------------------------------------------------------------------[ 2021 年第05 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 ) 05-0010-03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李梦娥(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江苏南京210003)摘 要:高校科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科研产出的主力军,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内涵支撑。

以数据分析高校科研当前存在的尖锐问题,包括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不足、行业产业参与度贡 献度不高、顶尖学者领军人才高端团队缺乏,并从点、线、面的战略格局,提出以科研评价挖掘科研潜力,以基层科研组织、科研特区、新科研组织建设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以校院联动、院院联动、院企联动、人才联动整合科研学术资源,实现科技创新的融合、叠加、溢出效应,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质量;科研管理;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且是在国家战略的核 心位置。

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 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都与科技工作息息相关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形势下,近 年来国家关于科研改革的文件层出不穷,涉及科技体制、基 础科学研究、科研自主权、科研评价、科研诚信、科技奖励、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政府谋划规划的意志,是要强势、强力、强效促进科 研水平提升,要实现“从1到N ”模仿跟跑至“从0到1”并跑领跑的转段升级。

科技成果评价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

科技成果评价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

学术研讨科技成果评价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 卢成绪(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摘 要:科技成果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产出,对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评价应运而生。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科技成果评价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工作模式及途径,详细阐述科技成果评价提质增效工作需求。

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企业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讨科研、标准和产业化“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以期推动科技成果真正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9.001Research on Model of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y EvaluationLU Cheng-xu(China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out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s been carried out.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policy documents related to evalu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working modes and paths that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follow, and expounds on requiremen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production fac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s well 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ynergistic “three-in-one” development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andards and industrializ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words: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1 推动科技成果评价和产业化工作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科技成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本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变,创新内涵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基本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变,创新内涵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商丘市预制混凝土构件需求和供给现状的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发展概述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地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热度还在不断增加,从各地反馈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工程的信息来看,取得了一些产业化成果,值得总结提升并推广应用。

但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暴露问题较多,实施效果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目前的建筑业管理制度和建筑企业生态亟需改革,加快推进装配式全产业链实施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否则将严重影响未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健康发展和规模化推广应用的进程。

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和软硬件建设尚未完成,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对产业化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程经验欠缺,依然按传统现浇结构的最低价竞标理念来管理产业化项目,经常造成产业化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选择的承包商和构件加工厂不具备专业化技术和产业化实施能力,严重影响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效果,造成工程实施过程存在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现行建筑管理体制还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建设主体条块分割问题造成责任和权利的交叉,工程统筹协调非常困难,建设或监理单位投入的人员和资源严重不足,对于产业化项目统筹协调管理能力非常欠缺,施工单位的专业化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法满足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差、工期长、成本高等问题,甚至得出产业化不如传统施工好的结论。

应及早探索改革现行建设管理模式,推进工程总承包和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鼓励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依靠科学管理提升质量和效率。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采用工业化精益建造手段建造高品质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目标。

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证明,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工程管理的项目实践,夯实产品生产和施工质量根基,才能最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优质高效发展目标。

全行业应该认识到没有人才和质量做基础,停留在赶工期和大规模复制低品质建筑的做法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十政发〔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十政发〔2021〕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0月25日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十堰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和科技强市的五年。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开启科技创新发展新征程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围绕“靠项目支撑,凭数据说话,用实绩证明,让人民满意”的科技工作要求,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为“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2018—2020年十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各项重要指标较“十二五”末期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3%提升至21.2%,占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全省地(市)州第四;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由1.37%增长至1.97%;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由14.85亿元增加至77.24亿元,增长5.5倍。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郧西县、丹江口市、房县先后入选湖北省创新型县(市)。

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强化。

“十三五”期间,科技型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62家增加到367家,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94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200余家。

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从量变到质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量变和质变并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中,量变和质变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量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规模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也为经济的量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产能扩张,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数量的增长为经济转型积累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然而,单纯的数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人口老龄化等新挑战,中国经济需要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保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的重工业和高污染产业为主转向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创新驱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实现量变向质变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同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技术转移和运用效率。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重工业和高污染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必须进行调整。

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调整发展模式,推动经济转型绿色化。

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者:陈曦卞靖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7期过去几年,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科研产出量质齐升,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日益完善,科技创新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历史交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一、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研产出量质齐升近十年来,我国研发投入以超过10%的年均增速不断增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研发强度达到2.23%,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国际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学与工程类人才规模大、增速快,重大科技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优化。

我国科技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在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载人航天、北斗全球系统等战略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二)产业技术显著提升,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在产业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在5G等多个领域已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的全球份额已超过2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我国新技术得以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研经费投入大幅提升科研实力全球领先

科研经费投入大幅提升科研实力全球领先
科研经费对科研实力提升作用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
实验室建设
投入科研经费用于建设和改善实验室 设施,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 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
科研信息化
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数据 的共享和管理,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 质量。
图书馆资源
增加对图书馆的投资,丰富科研文献 资源,提供便捷的文献检索和获取服 务,满足科研人员的学术需求。
我国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 前来参加,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在国 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国际合作项目参与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科研事业的发 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
01
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05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
经费投入结构优化问题
科研经费来源单一
当前科研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拨款,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不足,需 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导多元化投入。
经费分配机制不完善
针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的经费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 机制,应建立公正、透明的分配制度。
科研项目重复投入
存在同一科研项目多头申请、重复投入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需 加强项目查重和整合。
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中国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实现产学研用的有 机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人才为本,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优厚待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等方式吸引和 留住优秀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数量增长导向转向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和难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建立促进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等,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土壤。

二、优化产业结构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提高其竞争力和降低环境污染。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不足。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创新举措,例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互联网+方向的发展。

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实行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五、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内外市场的融通,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国际经贸合作。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六、加强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
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注重质量提升、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以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推进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让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健康和可持续。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
1. 创新驱动: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 绿色发展: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推广绿色技术和产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开放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与互利合作。

4. 人民利益至上:通过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创新和人才培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

- 1 -。

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待解问题及建议

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待解问题及建议

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待解问题及建议作者:***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3期摘要:2006年,時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此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均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基础科研不强、创新链条不畅、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人才不足、创新活力不够、标准规则滞后等瓶颈制约。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美国对我国战略遏制常态化,科技创新源头由外转内,技术竞争、产业链竞争、标准规则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须转变创新发展模式,补好基础科研短板,建立市场应用导向的研发促进机制,构建分层协作的企业创新主体格局,打造有效激励、思想活跃的科研环境,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创新发展作者简介:王成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部副研究员。

本文部分内容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21年重大课题《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政策体系研究》专题研究成果。

感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课题负责人王一鸣,中心副总经济师、课题组组长张永军对本文的指导。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深刻变化。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美国对我国战略遏制日益加重且将常态化,日欧等国对我国合作竞争态势明显,科技创新源头由外向内转移,技术竞争、产业链竞争、标准规则竞争加剧。

须把握基础和根本环节,系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统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06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此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均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从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转变

从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转变

从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转变作者:美的来源:《现代家电》 2013年第21期美的集团在消费需求提升和企业技术推动的双重牵引下,我国家用电器的销售格局已然发生改变,更多消费者乐意购买时尚、节能、性能卓越的中高端电器产品,而“得中高端者,得市场”已经成为厂商共识。

近年来,美的集团一直稳步开拓,一方面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内涵与品牌软实力,进行企业品牌的培育与塑造;另一方面,美的集团一直在深入推动战略转型,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转变;从产品低附加值向产品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今年9月,美的集团完成换股吸收合并美的电器,实现整体上市。

美的集团的发展战略围绕“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聚焦产业、做好产品、确保规模、改善盈利,坚定不移地推动并深化战略转型。

在国际化方面,美的集团已在海外6个国家建有7个生产基地,并在20余个国家建有销售分支机构,全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推广美的品牌。

在提升产品力方面,美的集团加大技术投入,完善研发体系,推动产品力提升;成立品质管理部门,加强品质管控,持续品质改善;推行产品精细化管理,从产品外观精细度、产品可靠性、客户体验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改善,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同时,美的集团对整体产品链进行一系列梳理,对吸尘器、多头灶业务的调整,取消咖啡机、电动产品等弱势产品。

在产品优胜劣汰中实现企业内部产品良性发展。

在产品核心技术方面,美的集团现已研发并掌握了多项顶尖核心技术,包括家用空调的“一晚1度电”全直流变频技术、冰箱的“芯”节能技术、洗衣机的自动投放技术、微波炉的“蒸”技术、电饭煲具有国际专利的涡轮动力沸腾技术。

美的集团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形成体系化、多样化的领先优势。

未来,美的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战略转型,加强自主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构建顾客导向的敏捷型企业,成为世界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白色家电企业。

我们也希望通过参与家电行业的盛会——中国家电营销年会,多了解其它企业对市场环境的看法,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同行交流共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是衡量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体现科研水平、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

如今,我们国家的GDP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然而,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我们却排在了20名开外。

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质量仍然比较落后,情况不容乐观。

以下,仅从科技论文角度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2013年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中科院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提到[1],应该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改变简单以项目、经费、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考核,突出能力、水平和贡献。

可见,以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

据报道[2],近年来美国《科学》杂志第一作者来自中国的论文接受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自然出版集团最新发布的亚太地区科研机构“自然出版指数”显示,2012年在《自然》系列期刊的发文数量,中国科学院首次位居亚太地区第一名。

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我国2012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发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是该奖项13 年来的第9 次空缺。

一边是在国家乃至国际上的顶尖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不断跃升,另一边是具有重大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一边是为科技论文世界排名第二的“论文大国”沾沾自喜,一边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年空缺。

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无情地横亘在我们的面前。

这种局面迫使我们对我国科技界的“论文情结”和近年来一直采用的“论文奖励”方式进行反思:只关注论文发表,而不关注学术研究与创新,不可能出现一流的研究成果,更不可能造就一流的科技强国。

另有一份数据调查显示[3],1998—2007 年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61.5%的论文在10年间被引用了至少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说有近40%的国际论文10年间一次也没有被别人引用过,好像是垃圾论文。

如果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个问题,这40%的论文后面的科研劳动可以说是做的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1998—2008年间发表论文数超过20万篇的共有14个国家,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对这14个国家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做了统计,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为4.61,列14 国中的第12位,假如我们的平均被引次数增加一倍(9.22),也只能排在世界第9 位;如果增加2倍(13.83),依然赶不上位列第一的美国,它的平均每篇被引次数达到了14.28。

可以看出,我国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的科技论文亟待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这种学术风气严重阻碍了基础科研的发展,以及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过于量化、单一,评价导向滋生学术风气败坏。

近年来,高校对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核、对研究生研究成果的衡量都比较偏重于数量,常常表现出过度量化的倾向。

主要表现为对成果的评价过分侧重于计算论著的数量、主持和参与课题的数量、获奖的级别和数量等,用简单化的考核手段替代对科研成果的评价。

目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基本属于数量主导型,在职称晋升、岗位考评中,过度强调研究成果的数量标准而轻视质量标准。

在此,可以引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种评价体系的带来的严重后果。

2014年9月份,帝国理工大学的Stefan Grimm教授在家中自杀,邮件系统在他去世之后,按照他的设定,自动群发了一封题为“How Professors are treated at Imperial College”的邮件,他的信着实让每个科研工作者心酸。

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争取到20万英镑一年的科研经费,而且这些经费不能通过小的基金累积计算,必须申请到大的项目,而Stefan Grimm教授已获得的13.5万英镑的经费不算数,他的上司在他所有学生面前公布他必须在一年内从学院离职!值得一提的是,Stefan Grimm教授今年已经发表了四篇原创性高水平论文,而且是一本学术专著的编者,他们的研究提出的凋亡基因以及抗癌基因的概念恐怕比20万英镑甚至200万英镑的项目更有意义。

一个51岁的知名教授,有可能为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逝去了,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有人可能会暗自庆幸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国家,但我要说的是,国内的实际情况远比这个要严重十倍百倍!现在的大学开会,总会谈论科研氛围活不活跃,所谓活跃,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大笔的科研经费。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往往能够拿到巨额项目经费的所谓的教授专家就很受学校重视,而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不仅要面对生活上的惨淡,而且还有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所以,教授们就不得不奔波于各个研究所,企、事业单位之间,忙于各种应酬,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哪怕磕头下跪,一切以能拿到项目为目的,始终在路上。

这完全玷污了作为一个教授的尊严,丢弃了学者应有的风范!学术研究风气功利化可见一斑。

第二:科研工作者自身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

学术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周期性过程,它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并产生社会影响,也需要充足的时间。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时间是保证科学研究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们古人的治学态度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以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都是提倡一种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只有深入思考,立足创新、潜心研究,并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精品杰作[4]。

而现在的研究人员大多没有了平静的心态、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不愿再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也不愿再“十年磨一剑”、追求学术精品的造诣。

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学术为事业、为真理而献身的人渐少,以科研为工具、为自身谋取利益的人渐多,催生了高校学术的虚假繁荣,产生了大量学术泡沫。

第三:高校科学研究行政化现象严重,限制了学术创新的自由发展。

目前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带有较多的行政化色彩,课题立项中,官本位现象严重,不少课题由在职公务员甚至是高官主持,而且结题大多草草收场,成果评审专家的组成,一般是单纯的教授、专家让位于具有行政职务的教授、专家,尊重科研发展的规律性一般也是让位于服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因此,官大学问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专职于科研的教师反而赶不上行政管理事务的领导阶层。

这些领导们运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热衷于挂名主持项目、利用公款出书,让下属承担实际的研究工作,让研究生成为打工者,对他们进行学术上的剥削、掠夺,而在评价时,领导必占大份、必领头功,并据此评职称、当博导、拿政府特殊津贴甚至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因此,人们说当前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承载了太多学术以外的意志,形成对学术逻辑一定程度的背离”,学术以外的意志主要指非学术因素的介入限制了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进行自由的探索,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根本价值取向。

我国对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投入一直以来都十分强劲,但科技水平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那么乐观,过于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只会折腾掉国家提供的、来之不易的大笔科研经费,对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并无裨益。

可以设想,在一个注重创新的研究团队里,如果有人平均一年只有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独领风骚,那么,这比他洋洋洒洒发表十篇泛泛一般的论文更有价值,更应该受到奖励。

不言而喻,在评价一篇科技论文时,更应该看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那么,我们的科研产出究竟如何才能实现从注重数量到提升质量转变呢?以下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国家应该制定完善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

上文已经提到,对于当前在高校中盛行量化评价导向,即以科研数量的多少来评价人才、评价业绩,容易引发学术不端、滋生学术腐败,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同时,还容易滋长学术平庸、助长学术浮躁、扼杀重大成果,降低科研研究成果的质量。

因此,质量是一切学术研究成果的生命。

对于科研成果评价应该把重点放在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判断上,将质量作为衡量科研成果的最高标准,作为评价的根本导向,让高质量的成果价值获得承认,得到认可。

因而,对科研质量的评价体系相当重要。

首先要使科研成果评价回归学术本位,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管理工作,非同行专家很难对成果给出恰如其分的价值判断。

让科研成果评价以学术为本位,就必须考虑科研成果的复杂性特点,必须以同行评议为主,只有经过同行专家评审的成果才能作为科研管理考核的依据。

量化评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弥补同行评议在客观公正性方面的不足。

只有这样,评价的学术本位才能得到保证,评价在科研人员心中才能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也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其二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实施弹性管理。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是指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等不同类型的成果,制定不同的成果评价制度。

这样,就每一类的科研成果评价来看,体现了刚性的评价标准,但就整个科研评价系统而言,则展现了柔性的评价理念,避免了成果评价“一刀切”的现象。

对科研研究人员要实行弹性管理,对带有很强功利性目的的研究人员,应要求其达到相关的科研评价指标和科研质量要求,以削弱其功利性;对具有献身科学精神的人,则要对其进行激励,淡化其科研指标和科研时间要求。

这样的评价导向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在树立科研的质量观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其次,科研工作者自身应当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高质量科研成果产生的关键,在于科研工作者要有对高质量的自觉追求,要有对科学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

毕竟高校不是企、事业单位,不能以追求利益为主要目的;教授、学生也不是打工者,不能整天为功利化的课题项目奔波。

自古以来,“德”都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古人非常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千古圣人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是把“学文”放在最后一位,只有先做好“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可见“徳先于文”。

《大学》中也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修养也在为官从政治国平天下之前。

孟子亦把个人品德看得十分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并将仁、义、礼、智概括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四种德行。

《菜根谭》中也提到:“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字坚久者”,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如同兴建高楼大厦,地基不稳固就不能坚固耐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