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苏武牧羊(第2课时)教案语文A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苏武牧羊》。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苏武的忠贞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朗读、表演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忠贞爱国、坚定信念的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感受苏武牧羊的精神品质,学会朗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苏武牧羊》,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苏武的忠贞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学习。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体会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增强体验。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苏武牧羊》。
2. 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故事的小练笔。
3. 收集其他有关民族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3.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七、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前二十分钟(一)教学目标: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
分两步走;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
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读词——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苏武牧羊》第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注:以下内容是由的,仅供参考。
教案名称:《苏武牧羊》第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族牧羊人的生活和文化;2.了解苏武人物形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3.学习朗读古诗,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4.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涵;2.学习古诗的诵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语音节奏和语言韵律;2.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提示法;3.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苏武牧羊》是一首古代诗歌,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古代汉族牧羊人苏武的生活故事。
苏武是古代汉族名将,他抵抗匈奴,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在诗歌《苏武牧羊》中,苏武形象生动,情感深刻,富有感染力,具有十分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诗歌和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并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六、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读诗、分析诗歌故事。
(1)老师可以给学生朗读整首诗,《苏武牧羊》,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2)老师可以简单地讲解诗歌故事,让学生了解苏武的生活经历和成就,并背诵其中重要的几句诗句。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1)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诗歌内容、故事情节和主题意义等方面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3.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掌握诗歌的语言韵律。
(1)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辩论、主题讨论等方式,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对于《苏武牧羊》的感悟和体会,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程度,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苏武牧羊课件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多音字“单”,会写8个生字, 理解生字所在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3.学习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趣味导入 视频《苏武牧羊》歌曲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 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课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 后,被匈奴王扣留,然而,苏
武面对匈奴王的利诱、威逼、
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 摇的故事,赞颂了苏武的民族
气节以及爱国热情。
精读领悟 理清脉络
1 2 3
汉朝与匈奴停战和好,互派使臣。
具体记叙了苏武被匈奴王扣留后的经历。 苏武历经19年的坎坷,回到祖国时, 受到了成千上万群众的迎接。
1 2
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自 读 要 求
认读词语 匈奴 单于 旌节 玷污 地窖 受刑 毛毡 羊羔 朝廷 汉昭帝 忠贞不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解词语
匈奴: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 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
带,他们披发左衽。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旌节: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
忠贞爱国 至死不渝
第一部分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汉匈停战 释放使臣
第二部分
意为弄脏,污损。
比喻名誉受污损。
“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
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威武不屈
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 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 上的羊皮毡片充饥。
《苏武牧羊》课件(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 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 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 (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 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 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 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 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 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 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 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 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 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 表达的含义。
知识链接 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 君 出 塞 图
昭君冢
总结课文
1. 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 对他说什么?
2.评价: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
汉孝景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 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 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 180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 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 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在位二十三年。汉景帝刘启(前157年~前 141年),文帝太子,母为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十六年。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 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 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感受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2. 通过分析苏武的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的形象分析。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的精神内涵。
2. 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苏武牧羊》。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武牧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形象特征和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苏武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牧羊”、“匈奴”等,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苏武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精神。
5. 拓展延伸: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民族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的精神内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8. 板书设计:《苏武牧羊》苏武--> 忠诚、坚定课文内容--> 重点词语、句式古代历史背景--> 民族精神、价值观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阅读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苏武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对《苏武牧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古文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牧羊》。
(2)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苏武牧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评价和批判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苏武牧羊》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
2. 评价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苏武牧羊》的文本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苏武牧羊》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苏武牧羊》,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苏武牧羊》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
(2)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评价与反思:(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苏武牧羊》。
(2)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苏武牧羊》的情况,以及读后感的质量和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苏武牧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
2. 苏武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行为如何体现。
二、教学准备教材:《苏武牧羊》文本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古代礼仪、习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探讨苏武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行为。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疑问,深入讲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3.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苏武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共同交流学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语文A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语文A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摘要:.学生分组课前预习基础上由课疏通词,(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武牧羊》,.学生初步总结苏武人物性格教学目标.会认课0生会写课8生正确、流利地朗课能给课加标题.理课容通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学准备学生集材挂图视频材(《汉武帝》李陵北海劝苏武段)教学数课教学程课教学目标.会0生会写8生把课通顺.用加标题方式理课脉络教学重学习生新词教学难理清课脉络教学准备黑板、《苏武牧羊》歌曲教学程、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首广流传民歌歌曲里歌唱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汉武帝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英雄现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人生(板课题苏武牧羊)二、预习检初课.学生分组课前预习基础上由课疏通词()①会认匈、(单)、郎、刑、玷、污、窖、毡、羔、昭②会写匈、奴、臣、郎、污、羔、忠、贞要准音;会写上下结构要下下紧凑下面稍;左右结构要左右宽窄()词匈奴单旌节旷无人烟.想想课主要说了什么事?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三、精课理感悟.苏武是怎样人?把描写苏武言行句子出细指名、分组、齐体会苏武品格.结合己出句子说说己感悟鼓励学生说出己独特理(把出句子谈谈己理教师适指导拨)重句子、词语指导()我身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使命绝对办不到()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羊皮毡片充饥(行动上感司苏武守节而表现贫贱不能移民族气节和坚强志)(3)苏武始终没有忘记己是汉朝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使命盼望着有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3.拟标题理清脉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学们给情节添加标题以把握脉络()学生各提出己概括标题()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佳标题要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语言通顺凝练板计划苏武牧羊.派使者释放使臣.出使匈奴祸及汉使3.含雪吞毡矢志不渝.北海牧羊忠贞如5.汉匈和请还苏武6.历尽艰难发白归汉二课教学目标精课体会人格特征与魅力学习塑造人物和艺术手法教学重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难总结表现手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教学程、导入让学生讲《苏武牧羊》故事让学生思考苏武到底是怎样人?(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武牧羊》通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讲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事迹生动刻画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爱国志士光辉形象作者是怎样写这人物呢?二、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人物性格重剖析苏武性格特征体会苏武人格魅力.体会苏武身上表现出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三、分析人物总结手法.学生初步总结苏武人物性格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3.学生讨论并不具体描述苏武每事迹而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对单劝降和北海牧羊生活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这两部分能表现苏武气节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英雄汉都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学生仔细研单劝降苏武这部分容()学生分角色朗体会人物性化语言()学生分别总结苏武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人格魅力四、学生总结塑造人物艺术手法.详略得当情节安排+_).用性化语言表现人物3.次要人物对比、衬托里性鲜明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作用请学们把里各种人物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他们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性格特征.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张胜投降()苏武面对匈奴奴降始终愉国利益先、保持着可贵民族气节5.教师结各种人物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丰满立体苏武他有清醒外交识特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二苏武这些性格那些或屈降人物对比下更加具有震撼人心人格魅力 6.课堂结通这节课学习我们重分析了苏武性格特征我们这样不卑不亢、忠贞不渝苏武深深感动我们还出了塑造人物艺术手法详略得当情节、性化人物语言、次要人物对比映衬五、课作业(任选项).集些外交官(古今外皆可)他们写传要兼顾历史真实性和学性可适当运用《苏武牧羊》里刻画人物艺术手法数600以上.假如我是苏武假如你是苏武作汉使出匈奴匈奴有骄横单你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谋反身汉使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处理这种复杂外交局面?板计划苏武牧羊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性化语言次要人物对比衬托)。
2017年春季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8.23、苏武牧羊教案2
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前二十分钟(一)教学目标: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
分两步走;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
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最好,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读词——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语文A版语文五下《苏武牧羊》课件
当匈奴王诬陷苏武参与内乱要治罪时,苏武宁死不屈抽 刀自尽;当匈奴王让卫律来劝降时,苏武怒目圆睁,痛斥叛 臣;当匈奴王让苏武到北海牧羊时,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苏武(前140年-前60年),中国西汉大臣。字子卿,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 (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 (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 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昭帝时, 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形象: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 贞不渝、坚韧不拔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 性格特征的? 环境:苏武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 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 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 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 细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充 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 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 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 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 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 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都 表现了苏武不屈的高尚气节。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
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 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2段) 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第3~8段) 重点记叙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 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第9~10段) 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小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精神。
(2)学会尊重和理解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苏武牧羊故事中的民族大义和精神内涵。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苏武牧羊图(2)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 深入学习(1)学生深入分析苏武牧羊故事中的民族大义和精神内涵(2)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3. 朗读实践(1)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4.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与苏武牧羊类似的故事或人物(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武牧羊
23*苏武牧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读和畅谈中感悟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重点难点:1.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2.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具: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
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
“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三、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把你觉的最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2和第3小节(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
语文A版五下苏武牧羊word公开课
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
(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开头结尾:1、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知道文中苏武的身份是?(使臣)。
2、你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小节有没有介绍?打开书找找。
(课文第一小节有一句话说明了苏武的身份: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
)3、出示句子,齐读。
理解“旌节”。
(板书:旌节)4、“旌节”是相当重要的,它还——代表国家。
正因为这样苏武对待旌节的态度是——恭恭敬敬的。
(板书:恭恭敬敬)恭恭敬敬的意思是——(严肃而有礼貌)。
5、能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来读一读这句话吗?(因为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所以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从你的表情我感受到你已经真正理解了“恭恭敬敬”的含义了。
6、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旌节离开了长安。
然而当他回到长安时,已经过了整整19年。
(出示最后一节)7、轻声读最后一小节,和第一节作对比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揣着脱光了毛的旌节)(板书:回归祖国含着热泪揣)8、指名读,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这巨大的变化。
9、看着这些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苏武在匈奴遭遇到了什么?……)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了解苏武在匈奴的遭遇:让我们读读课文2—5小节,了解苏武出使匈奴时的遭遇。
(板书:出使匈奴)练习用“当匈奴王时,苏武”来概括。
(当匈奴王说苏武参与谋乱,要治他罪时,苏武宁死不屈,抽刀自尽;当卫律来劝苏武投降的时候,苏武怒目圆睁,大声骂他;当匈奴王让苏武去北海牧羊时,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对苏武、尹瘦石、聂绀弩的了解,积累关于古代诗、书、画的文化渊源和传承。
2、通过对全诗的反复诵读,引发学生对民族精神深刻内涵的探究兴趣。
3、欣赏本诗浓郁的颂扬格调和诗人借以自况的意趣。
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分组收集如下资料:关于苏武的图文资料;尹瘦石的“苏武牧羊图”;古琴曲“苏武牧羊”;聂绀弩的诗文等。
2、课堂实施学生介绍关于苏武的故事梗概;欣赏“苏武牧羊图”;诵读全诗。
3、问题设置讨论1、同样是说关于苏武的故事,诗与文的着眼点明显不同,说说它们的区别。
讨论2、“神游”是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缩龙成寸,拉近了作者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这是观画有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你曾产生过这样的心理感受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讨论3、“轻呼”的对象是谁?内容是什么?轻呼传递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怀?4、插入音乐“苏武牧羊”大家齐诵:神游忽到贝加湖,湖上轻呼汉使苏。
北海今朝飞雪矣,先生当日有裘乎?一身胡汉资何力,万古人羊仅此图。
十九年长天下小,问谁曾写五单于?讨论4、最打动你的心灵的一句诗是什么?请分述理由。
讨论5、苏武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标准你是如何理解的?5、研讨:拓展和深入查阅古代文人关于“诗书画”的文字,了解三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性。
苏武的崇高气节影响了后代许多文人,请列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三位人物。
诗人在颂扬苏武的过程中,也在间接的倾吐自己的相知情怀。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些信息?6、课程资源古琴曲“苏武牧羊”尹瘦石“苏武牧羊图”《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苏武牧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人格特征与魅力,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总结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讲《苏武牧羊》的故事。
让学生思考苏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苏武牧羊》。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讲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是怎样写这个人物的呢?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体会苏武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三、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对单于劝降和北海牧羊的生活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两部分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学生仔细研读单于劝降苏武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生分别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四、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4.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1)张胜投降。
(2)苏武面对匈奴的奴降始终愉国家的利益为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5.教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特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二。
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6.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苏武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深深感动。
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小传,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可适当运用《苏武牧羊》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字数在6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是苏武,作为汉使出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
板书计划:
苏武牧羊
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
(个性化的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