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故事,
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指南。
通过作者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在书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让读者看到了人生的曲折和坎坷。
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挑战,但最终通过自我反省和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静和生活的意义。
这让我深深地思考起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能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找到自己的方向。
通过阅读《走到人生边上》,我也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我们无法控制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
像一场旅行,我们可以选择去哪里,但无法选择遇见什么。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和应对。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
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的边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
长的过程。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变,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边上
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走到人生边上》,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思考。
我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但也明白了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性。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生活的意义。
愿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边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人生》读书笔记15篇
《人生》读书笔记15篇《人生》读书笔记1上校的人生像一条抛物线,顶点风光无限,“金一刀”声名远播,造千级浮屠,豁达通透。
名声越大,非议越似潮水,裹挟着亲近的人,推搡着他步入深渊。
原先最不齿的印迹随着疯病最后见人就炫耀,这不是耻辱,反倒是勋章,刻着他的伟大。
林阿姨于他,难说是福是祸,这个结局于他,难说是好是坏。
失智的他,以自我理解的方式,消化了小腹上的秘密,林阿姨尽其所能改变了秘密的形状,这个结局总不太差。
爷爷明白了一生世,到了最后却糊涂地害了一家——背叛好人是最大的恶,阎王爷不收,自会有人来行道。
三人成虎,谣言比匕首还锐利,直戳人心,让人丧失理智,晚节不保。
群众本身就是矛盾体,是正义的审判者,也是暴力的化身,逼着人认错,又逼着人去死。
父亲闷了一辈子,孝义两难全。
晚年却被心魔缠身,不得安宁。
孝子难当,义友难做。
眼盲尚可医,心盲却无救。
小瞎子甘当红卫兵走狗,偷窥上校,即使被挑断手筋仍兴风作浪,造谣坑害好人。
悲剧更能洞察人性。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人生不过海海。
《人生》读书笔记2《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原载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生》的封面图片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书中第一章第一段就设置了在阴云密布的傍晚,一场大雨即将到来的情景。
似乎也暗示着,故事主人公高加林人生的大雨也即将下下来了。
高加林从县城开完会回到家就宣告了一个令人郁闷的消息——他再也不能当民办教师了,村里同族的村长明楼的儿子三星要替代他教书了。
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的高中学校教书。
在教书的这三年里,他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有时间就继续学习。
即使三年来工作上他勤勤恳恳,最近在地区报上也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但是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母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
高加林骨子里是不喜欢农民的,觉得他们不认识字,又不爱收拾,什么都不懂。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位置上行走着。
有人走得轻松自在,有人步履维艰,而我常常感到自己就是走在人生的边上。
走在人生边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有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风光无限,而有人却在挣扎和迷茫中艰难前行。
我明白了,人生并不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道路。
我学会了接受这个事实,学会了在不公平中寻找自己的机会和可能。
走在人生边上,我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生活的规律,却往往在下一刻被打破。
我明白了,人生没有固定的规律,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我学会了灵活和坚韧,学会了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平衡和节奏。
走在人生边上,我看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有人为了金钱和地位拼尽全力,而有人却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放弃名利。
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而在于内心的丰盈和满足。
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和意义。
走在人生边上,我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无论我们的道路多么曲折,无论我们的旅程多么艰难,我们都可以在人生的边上发现美好和希望。
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旅途。
我学会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在人生的边上寻找自己的光芒和希望。
走在人生边上,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力量。
我不再害怕困难和挑战,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走在哪里,我都可以在人生的边上找到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这就是我对人生的感悟,也是我对人生的理解。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边上,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活出自己的光芒和希望。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旅程中不断前行。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仿佛是在人生的边上徘徊,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但是,正是这种孤独和迷茫,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人生的边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很艰难,无法承受。
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人生的边上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当我们走在人生的边上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奋斗,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人生的边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
有些人会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有些人会给予我们挑战和考验,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人都是我们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丰富和完整。
走在人生的边上,我们会发现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目的地,而是在于沿途的风景和历程。
每一步的脚印,每一次的跌倒,每一次的奋进,都是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让我们珍惜每一刻,感恩生活的馈赠,勇敢地向前迈进,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她以平实、简洁的语言,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杨绛先生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她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
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人性、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看法,让我对于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杨绛先生的人生观所打动。
她认为,人生是一场修行,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她提倡“不争、不抢、不浮、不躁”的人生态度,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她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此外,杨绛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了她对于文化和文学的看法。
她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文化。
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经验和见解,让我对于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认为《走到人生边上》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人生》读书笔记(精选27篇)
《人生》读书笔记(精选27篇) 《人生》读书笔记(精选27篇)第一篇:《人生》读书笔记人生很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个,要慎重选择。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个性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能够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能够影响一生。
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取的。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
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书中有句话特别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第二篇:《人生》读书笔记最近看了《人生》一书,这是刘慈欣先生写的一本书,看到他的名字就让我想起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
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
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人生》读书笔记15篇_1
《人生》读书笔记15篇《人生》读书笔记1最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些零碎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
小说不长,一开始很好奇,像路遥这样的'作家为什么会用“人生”这个看起来很大很空的词来做为一篇小说的题目。
不过之前看过《平凡的世界》题目所用的词也给人感觉很大。
便看了下去,却感触颇多。
我是个看书很慢的,一般很多书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不过对于《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这类发生在农村的小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很享受的看完。
《人生》亦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西北农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选择来展现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进而也对相关人物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起初,高加林高中毕业做了民办老师,这时,他想着转成公办老师。
后来,村主任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把他顶替掉了,苦闷的他回到地里,断掉了以前的种种想法,开始做个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未从认字的刘巧珍开始鼓起勇气追求他,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
这时已经成为成为张克南女朋友的黄亚萍回到县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对高加林的爱恋,毅然决然的和张克南分手。
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张克南和黄亚萍分手,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而后,黄亚萍和高加林恋爱,最后,由于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黄亚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这时,高加林真正爱的刘巧珍已经在绝望中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了!故事的发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选择推动的!做农民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和不识字的刘巧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边上极大的幸福;当回到县城工作了,觉得刘巧珍说的都是村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应该和黄亚萍这样读过书的谈的来,而且可以去南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结果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而且可爱体贴的刘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结尾,刘巧珍拦下了要在半路上拦住回村的高加林为她出去的母亲和大姐,并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书再给高加林谋求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读书笔记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读书笔记写在人生边上散文读书笔记1《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论文人》《读伊索寓言》《释文盲》等十篇作品。
看到这些题目就打动了我的心,我自我何尝不是站在了人生的边上,自我心里的阴霾不能释怀,生活永远无法活的简便自由,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捧读此书心中无限感慨,在人生边上看人生的钱钟书,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给人的感觉----风趣、幽默、又富有哲理。
《写在人生边上》众多资料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论欢乐》。
钱先生的观点透彻、达观,让我明白欢乐的本质。
“永远欢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愿望,但在先生眼中,这四个字是渺茫得不能实现,荒谬的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矛盾。
欢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往往为短暂的欢乐,要忍受许多痛苦,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盼望和等待。
我们期望它来,期望它留,期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人类礼貌的提高发现了欢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精神上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在我们当今时代,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甚至有些人能够说是吃穿不愁,还有大把的钱能够挥霍,但他们就真的欢乐吗?物质上不够富裕的人,却往往能够从普通的小事中体会到精神上的欢乐。
真正的欢乐是内在的,它仅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我认为,钱钟书先生还有一句话说得异常地对,那就是“人生虽不欢乐,但仍能乐观”。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能够选择乐观地应对生活,对生活采取进取的态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欢乐,去享受欢乐----即使欢乐是转瞬即逝的,乐观地过一生人便会变得豁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合理与完美;悲观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会变得越来越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就会被放大。
即使人生注定是不欢乐的,可是我们仍然能够凭借自我的智慧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
矛盾和成长,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
和命运,他们在人生的边缘徘徊,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生活意义和存在方式。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脆弱和无常,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是在这一切之中,人们也不断地寻找着希望和力量,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都让我产生共鸣,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意识到了人生的珍贵和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追
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地超越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人生边上》的美妙
之处在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不同层
面的启示和触动。
《人生》读书笔记_5
《人生》读书笔记《人生》读书笔记1人生有时是那么的戏剧性,上一刻可能还是平步青云,下一刻可能跌落至人生低谷。
人生这条路,起起伏伏,迂回曲折,还是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挥不去巧珍哭着求高明楼再让高加林教书的模样,高加林沉痛的呻吟还震动着我的心。
命运真是和高加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没能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刚适应了教书的日子,村里的“大能人”高明楼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位置。
高加林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怒火,任双手鲜血淋漓,任身体精疲力竭,这也是他对权势压迫的无声的无力的反抗。
然后没有多久,命运再次垂青了高加林。
他的叔父转业回乡,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
这个满腔激情与活力、才华横溢的俊朗小伙很快在城市大显身手,成为一介名人。
然而,命运又一次的捉弄使他彻底被判回了黄土地,这一次,他失去了前途,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高加林本来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又有勤实,坚毅,聪慧的心性,他应该拥有一个大的舞台来发挥他的才能。
然而,复杂的社会、错综的利益关系是他这个没有背景和权势的的愣头青应付不来的。
他踏入社会还不久,虽然已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社会的不公,但身处那样落后的时代,贫瘠的农村,他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感到钦佩;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我感到惋惜;对于他的结局,我感到同情,但他的爱情让我看到了他的自私和势利。
在他被赶回农村,失落失意的时候,是巧珍,这个纯真热诚的女孩给他安慰和希望,让高加林走出失业的阴影,重新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即使村人之间传出了他们的种种难听的绯闻,即使自己的父亲极力反对,即使高加林回到城市工作,她都从来没有过一句对高加林的怨言,一直为高加林做着自己能做的事。
即便是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的时候,她也是强忍着泪默默接受了;即便是嫁给马栓后,她也袒护着高加林。
用德顺爷爷的话说:“巧珍,那就是一块金子呐!”直到最后高加林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
走到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的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的边上》是一本由王小波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人生的边缘游荡的故事。
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有感触,对生活、人生和自己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游手好闲、自由散漫的人,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迷茫。
他在人生的边缘徘徊,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这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探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同时,这本小说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在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需要学会坚持和不断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只有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此外,这本小说还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们需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只有在心灵的满足和平静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走到人生的边上》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小说,它让我对生活、人生和自己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相信,在这条充满曲折和坎坷的人生之路上,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
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
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
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净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
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
解脱是谁的解脱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
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
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薪尽火传”却是说明躯体消灭后,生命会附着另一个躯体继续燃烧,恰恰表达灵魂可以不死。
这就明确证实比喻不能用来判断事物的真伪虚实。
比喻不是论断。
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
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
这样一步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
好在我一个人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
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走,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
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
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一、神和鬼的问题有人说,我们的亲人,去世后不再回家,不就证明鬼是没有的吗?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支限于今生今世。
《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五篇
《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五篇《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1第二次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感触颇多。
第一次读它还是20__年冬天,真没想到时间过的真快,去年一年就这么哗啦过去了,完全没有什么浓墨重彩。
看来还是得多多记录,多多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才能让记忆更加刻骨铭心一些。
这本书记录了杨绛对人生一些抽象问题的思考。
比如神和鬼的问题、人是否有灵魂、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作为90多岁(当时写书时候)高龄的知识女性来说,每天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加之她和钱钟书的性情都是偏向于喜静,好读书,思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是最自然不过的,可以看出,钱钟书和女儿离去后,杨绛也随时准备着『回家』。
她想得很多,想到死了穿什么衣服去天堂,以什么容貌去见爹妈、钱先生和女儿。
她做了种种假设,如果是以现在的样子去见他们,肯定是爹妈不认识她,因为她太老。
如果是以十几岁的样子去呢,钱先生和女儿又不认识她。
哈哈。
真有趣儿。
她喜欢《论语》,书中在阐述观点时,引述了大量《论语》里面的语句。
她读《论语》读出了个性的形象。
比如孔子最爱弟子中的子路,并把每一个弟子的特点都能分析出来;她还对孔子的夫人特别感兴趣,因为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等言辞,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极高,那这背后服务他的是谁呢?可不就是夫人么?由此推断,孔子夫妇肯定感情甚好。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番猜想。
多少人从小背《论语》,恐怕并没有这么有趣的思考,只是力求知道文言文的意思,已算不错。
还会去考虑作者背后的事情么?不会。
杨先生又教会我们读经典的一招了,就是把书读活了,要放开大脑去大胆地想象。
记得在大三上古代文学课时,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讲古诗词时会大胆想象,描绘一些场景,又会延展出相关典故及文化背景,这就显得既有趣又有学问,所以,比其他课程,逃课的人少多了。
杨绛先生从小有个温暖高知的家庭,父母的感情甚好,家庭温馨,也为日后她和钱钟书的良好感情做了示范。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篇1《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探讨人类灵魂和精神的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史蒂芬·金。
这本书探讨了人类灵魂的本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的归宿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等问题,作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人类灵魂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人类灵魂是一种超越肉体的存在,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本质。
作者认为,人类灵魂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有感知的,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接着,作者探讨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他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灵魂的肉体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肉体的灵魂也是不存在的。
作者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肉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和意识,而灵魂则可以通过肉体来体验世界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后,作者探讨了灵魂的归宿。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最终会回到宇宙中,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作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存在,人类的灵魂最终会回归到这个无限的、永恒的存在中。
最后,作者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他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精神和意识的体现,是人类灵魂不断追求进步的表现。
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建立在人类精神和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在人类灵魂不断追求进步的基础上。
总之,《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探讨人类灵魂和精神的书籍,作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本书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对人类精神和意识的思考和探索。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篇2第一章:边缘在阅读《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标题吸引。
作者杨逐贤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富有哲思的领域。
书中的第一章“边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描绘了一个模糊的界限,让我们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杨逐贤在书中提出:“人生是一个边界,也是一个界限,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边界的意义。
”第二章:天堂与地狱第二章“天堂与地狱”让我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读书笔记我们仨心得感悟(精选10篇)
读书笔记我们仨心得感悟(精选10篇)读书笔记我们仨心得感悟篇1“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温馨单纯的学者家庭”是对《我们仨》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读《我们仨》时,总会感到亲切而又温暖,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杨绛先生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而杨绛先生的文字更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像“我觉着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一样生动形象;也可以像“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
这种感觉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一样富有哲理。
而《我们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温馨的家庭。
乖巧懂事、聪明能干的阿园,和蔼可亲、学富五车的父母,构成了一个普通却又独一无二的三口之家。
我认为,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
杨绛先生在书中记录的日常琐碎,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他们如同血液,和着生命一起奔流。
我相信,杨绛先生在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世时,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悲伤。
但她选择好好活下来,并以思念为笔,写下了感人的《我们仨》。
钱锺书曾赞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绝对是有依据的,我单单从《我们仨》一书中就看到了一个善良体贴、富有智慧的杨绛先生的形象。
亦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多么睿智的一句话!看《我们仨》一书,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
我家住在六楼,每天中午上楼时,都能闻到每一层楼里不一样的饭菜香,这样凡尘中的幸福,不遥远。
进家门后,妈妈会为我端上美味的菜肴,在我吃完饭后,她会催促我去午休。
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爸爸都会在路口等着我,本来就很短的一段距离,因为爸爸的等待而又缩短了几分。
在妈妈的絮叨中,在爸爸的等待中,都包含着对我深深的爱,这一切,我都知晓。
父母的恩情,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
我希望自己能像钱瑗那样,能干而坚强,能在父母老去后,用自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
曾经我想过一个问题: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正是自己的家人啊!他们是我最深的羁绊。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人生》读书笔记及感悟篇1路遥的《人生》是看完一阵之后,感触才来的越发强烈,当下浮躁现实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给的那份纯真善良爱情,是那么的不容易,给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未知和选择时,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纠结。
如果走错,愿归来你还是少年。
尤其是爱情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爱情都是纯洁的美好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对待那个将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出最起码的尊重和最尊贵礼遇,善待。
不将它亵渎,不将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
这句话正是对高加林人生的概括,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从农民到新闻干事,从城市到农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选择出来的。
主人公高加林让人又爱又恨,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他在物质或出身上或许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
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没有放弃,他在挣扎。
生在农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他代表了城乡三角地带的知识分子,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但他又有知识分子的傲气与虚荣,去县城卖馒头却不叫卖,在大街上遇见同学很尴尬,去掏粪却怕遇见同学家长。
从农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小说上下篇的分界点。
我读到这的时候,莫名的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命运和高加林联系在一起,高加林出人头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样。
高加林的爱情和他的人生轨迹联系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恋爱:完美、纯真。
黄亚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侣:家庭好、有文化。
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择正是爱情。
小说的结局呢,高加林奋斗的结果是又回到了农村,事业、爱情都失去了。
一切回到了起点。
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唏嘘、惋惜。
可如果让我们选择结局也一样,这因为人的局限性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路遥关注了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分子的迷茫,这也是现代应该关注的问题书中还有利己主义的黄亚萍、趋炎附势的马占胜、手先富起来的刘立本和因为关系当上民办教师的三星、淳朴的高玉德夫妇,那个时代在离我们远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这就是人生。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
走在人生边上_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不断前行。
有时
候我们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疲惫,
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在人生的边上,不
断地感悟着这条路上的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有的人会
成为我们的伙伴,陪伴我们一起前行;有的事会成为我们的经历,
让我们成长和坚强。
而当我们走在人生的边上,我们会发现,每一
次的遇见和离别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人生就是一本书,我们每一步的脚印都是这本书中的一页。
有
的页会写满欢笑和幸福,有的页会写满泪水和痛苦。
但无论怎样,
这些页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走在人生的边上,我们会发现,每一页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回味。
人生就是一幅画,我们每一次的选择都是这幅画中的一笔。
有
的笔会勾勒出美丽的风景,有的笔会描绘出阴霾的天空。
但无论怎样,这些笔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走在人生的
边上,我们会发现,每一笔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都是我们自己的
人生。
走在人生的边上,我们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我们会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曲折和挑战的。
我们会懂得,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次成长。
我们会体会到,人生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次选择。
所以,无论我们走在人生的边上,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边上,收获更多的感悟和成长。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个人所感五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个人所感五篇《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个人所感1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的著作。
鬼神,灵魂与肉身这些在中国民间中议论千年不断的东西出现在这本书中。
杨绛先生想明白自身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
《走到人生边上》的前言中,杨绛先生这样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是灵魂的去向。
杨绛先生明确提出人生的价值在于灵魂对肉体的支配。
这两者在同一个个体中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
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懒,贪,色等七恶,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
因此这两者相遇时,人就会出现各种烦恼忧虑,若处理不当自会有一些心理的问题。
而当人的肉体经过千锤百炼拥有足够的灵性良心时,人就会要求自身不断的健全自身,驱动自身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因为人肉体上的磨练会得到灵魂价值上的累加,灵魂的价值长久不灭。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个人所感2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这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对杨绛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钦佩。
首先,该书是在杨绛先生96岁时写成,也许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已经病卧于床,无心学术,抑或是早已命归西天,去了另一个世界。
可又正是这个年纪,正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对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杨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这一本书。
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到底有什么?杨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思考这个问题。
杨先生在书的一开头就提到了死的问题,按着中国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传统,说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对。
人类惧怕死亡,是普遍的规律,因此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说法,有说去往天堂的,有说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学下不都不复存在了吗?对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价值,杨绛先生明确提出,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贡献,而是本身身为人、身为万物之灵这件事就很重要。
《摆渡人》读书笔记
《摆渡人》读书笔记《摆渡人》读书笔记15篇《摆渡人》读书笔记1年龄渐长,平日所读之书多是历史名传、杂志之类,多少年已不再读青春励志、激荡灵魂的书了,近日偶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穿过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坚定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孤独而无助,同学的嘲弄、母亲的冷漠,为了重温久逝的父爱,她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
不幸的是途中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上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面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责任,崔斯坦终于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读过《摆渡人》却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刚踏入社会时,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们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们的摆渡人,使我们渐有立足之地!无论为官为商为国为家,一项事业、一份工作、一段姻缘、一份情感,总会有时起、有时落,谁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一时!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会能体味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 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
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
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只有坚信自己!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摆渡人》读书笔记2又读了一遍这本《摆渡人》,每一次读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500字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500字今天看完了全书,杨降先生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平凡家事国家大事娓娓道来,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们仨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关于我们仨的读书笔记500字1闲来读到杨绛的作品《我们仨》,这是杨绛暮年写下的她与丈夫、爱女之间温馨有爱的文字,这是讲述亲情爱情的感人作品。
而我只想借大师的题目,讲述一下我现在珍惜感恩的朋友至情,它不只是三人行的友情,是以让我倍加珍惜。
北京,这个地方说大,它是真的很大,大到从东北角的平谷到南边的大兴,需要两个半小时;可说小,它却也很小,小到只要想见,我的挚友就能很快相见。
读书期间对朋友的概念应该还是不甚明朗的,毕业之后,大家都各赴各的前程,相互间的问候也少了许多,才惊觉生命中一两挚友的重要性。
我自认是一个幸运的人,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可以结交一只手的数量的挚友,更重要的是她们也互为知己,周末几个人泡在一起,真真让我有一种人生大赢家的错觉。
但人生并不会处处是如意,我没有爱情的眷顾,但友情让我不孤单;亲情不在身边,但友情常伴!有时想想,知足常乐,只有对拥有的当下知足,才能保持常乐;只有对现状保持清醒地审视,才能时刻准备进步。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对生活知足,对工作清醒审视,希望可以一直这样,在快乐中去追求工作的进步、在进步中追求生活的完美!关于我们仨的读书笔记500字2“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这是钱锺书曾写给杨绛先生的一段很美的文字。
他们的爱情十分令人羡慕,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先生回忆她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日子,那本《我们仨》。
先生以梦境的方式絮絮叨叨给我讲述那些一件件小事,也许很是平常,但这就是生活。
我们俩老了:先生和锺书都老了,而先生做了个找不到丈夫的'梦,我看到这时略感心酸,但看到锺书不为梦中的自己辩护,只安慰先生说那是老人常做的梦,我又觉得先生十分幸福。
我们仨走散了:先生回忆了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在媛媛和丈夫相继离世后,家就变成了“客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
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
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
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净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
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
解脱是谁的解脱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
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
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薪尽火传”却是说明躯体消灭后,生命会附着另一个躯体继续燃烧,恰恰表达灵魂可以不死。
这就明确证实比喻不能用来判断事物的真伪虚实。
比喻不是论断。
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
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
这样一步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
好在我一个人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
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走,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
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
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一、神和鬼的问题有人说,我们的亲人,去世后不再回家,不就证明鬼是没有的吗?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支限于今生今世。
二、有关人的问题“我”,当然不指我个人,“我”是一切人的代名词。
如问“我”是谁?答“我”是人——人世间每个具体的人。
每个具体的人,统称人。
这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
具体个别的人,数说不尽,我们只用一个抽象的“人”字,代表一切具体的人。
(一)人有灵魂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
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二)人有个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里面多次说:老话成语,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韩非子说:“古无虚谚”他们的话确是不错。
(三)人有本性1、本性的意义不分贫富尊贵、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2、什么是人性?1)食色性也:食与色,但人之大欲,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和后代的生存,还都图享受呢2)灵性良心从孔子、孟子的理论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不仅有良知良能,而且超越禽兽,还有良心。
良心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等仁义之心。
人性中天生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心,称良心。
如果不能保住良心,随他消失,就和禽兽一样了。
西方人把“良知良能”称“本能”或“本性”或“天性”,而“良心”亦称“道德心”。
就是说,每个人天生懂的是非、善恶等道德价值或标准,而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的追求真理,追求完善,努力按照良心上的道德标准为人行事。
下文我就使用“灵性良心”来代表人的良知良能了,并且也不用引号了。
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
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
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富贵的人。
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的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
我认识好几个一介不取于人而对钱财十分淡漠的人,他们都是极贫极贱,毫无学识的人。
昧了良心,为名为利而为非作歹的,聪明人到比愚人多。
务农的人往往比经商的老实。
据农村的人说,山里人最浑朴善良。
乡里人和山里人,并未受到特殊的教育,只是本性未受污损。
他们认为人愈奸,心愈黑,愈得意发财。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分贫贱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是肯定的。
我不妨从亲身经历中,拈出一两个实例。
3、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本性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
“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
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不相容的本性。
有凶恶的婴儿吗?只有爱哭爱闹二惹人烦心的娃娃。
那是因为身体不舒服。
婴儿没有凶恶的。
但婴儿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会消失的。
这里就要谈谈荀子“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者伪也。
据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第一句说明“性”不是学来的,二是天生的。
这话正可解释婴儿有灵性良心是婴儿的本性,是天生的。
第二句说明:人能学,也能学好;这就是伪。
“伪”指人为,不是虚伪。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好,才能成为好人。
这确也是实情,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
他说人性本恶,是忽略了人的婴儿阶段。
忽略了人最初的婴儿阶段,就否定了人的本性,也否定了他自己肯定的“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忍着,谓之性”。
“本性难移”是我们已经肯定的。
如果本性恶,就改不好。
人原先本性是好的,劣根性发展后变坏了,经过努力,还能改好。
如本性是恶的,就改不好了。
不和谐的两方,必然引起矛盾。
有矛盾必有斗争,有斗争必有胜负。
胜者或是消灭对方,或是制服对方,又形成统一。
斗争可以不断,但矛盾必求统一。
统一之后的“我”,又成了什么面貌呢?三、灵与肉的斗争与统一一)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1、斗争的双方1)一方面是肉体2)另一方面是灵性良心3)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哪一面?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
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的发现,原来灵魂在肉的一面。
2灵与肉怎样斗争“内自讼”就是灵与肉的斗争,通常称为“天人交战”,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斗争。
斗争在内心,当着孔夫子,当然不敢暴露了。
二)灵与肉的统一1 灵性良心占上风灵性良心人人都有。
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
2灵性良心被弃置不顾修养不足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诱,名利心重就顾不到灵性良心了。
战场上,进攻自卫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闲暇讲究是非、曲直、善恶、公正呢?灵性良心都一笔抹杀了。
曹操因怀疑而杀了人吕伯奢一家八口,不由得感到凄怆。
但他自有他的歪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两句名言,出自几部正史。
曹操也确是这样待人的。
虽然他一辈子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没自己称帝,他显然野心极高,要天下人都归心于他呢。
而他又心地狭隘,只容得下一个自己,谁碍着他的道儿,就该杀。
他杀了多少有才华,有识见的人啊!难怪他为了这两句话,被人称为奸雄。
3灵与肉的妥协三)灵与肉的斗争中,谁做主?我曾读过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
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四、命与天命一)人生有命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反正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二)命理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傻蛋、笨蛋、混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
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
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
三)人能做主吗?人能不能自己做主,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来说。
回顾自己的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情是否有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四)命由天定,故称天命我们看到的命运毫无道理,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无论中外,对命运的看法都一致。
五、万物之灵六、人类的文明一)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1)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该是永恒不灭的。
2)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该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生存的。
3)如果天地生人,目的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这么无知,这么无能,虽是万物之灵,确实万般无奈,顾此失彼,而大部分人还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
4)我们且回头看看,人类文明最受称道的人间奇迹,何等惨酷。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
人虽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
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七、人需要锻炼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
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
”一个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
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要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
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实有缘故的。
八、修身之道人必须修身,而修身需用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九、受锻炼的是灵魂一)人受锻炼看得见的是肉体,肉体没有灵魂的是尸体。
所以毫无疑问,主要的是灵魂。
但是灵魂附着在肉体上,才有可受锻炼的物体。
没有肉体,灵魂怎么锻炼呢?所以受锻炼的是肉体,有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二)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我”在哪一边?大脑里没有“自我”的领域。
大脑不同区域的感觉,在交流的时候,才产生“自我”的意识。
所以一位哲学家说:我思维,所以我感觉到我的存在。
三)锻炼的成绩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
十、人生的价值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