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 (2)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云杉林是我国北方针叶林中的优良林在云杉林被采伐后一般要经过下列阶段才能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B. 云杉林的恢复属于初生演替C. 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均发生改变D. 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B【解析】解 A.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A 正确B.在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错误C.群落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垂直结构地面的光照和湿度发生改变则水平结构也发生改变 C正确D.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因而人类活动会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因此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正确故选 B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 A、B、C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缺少类群C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B.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 CO_2C. 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阳光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分析题意可知 C表示分解者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分解者生产者残枝败叶和消费者的遗体粪便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但没有分解者 C元素也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A错误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B正确C.据图分析 A为生产者①过程主要是指光合作用但也可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C错误D.阳光是自然界能量的源头没有阳光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该生态系统稳定性 D错误故选 B3.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B.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C.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D.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一鄱阳湖“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答案】D【解析】解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A错误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B错误C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一鄱阳湖“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D正确.故选 D.4.下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的食物链是A→B→CB. 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C. 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循环流动D. 该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强【答案】C【解析】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C.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答案】C【解析】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A正确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B正确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 D正确6.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 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 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案】B【解析】A、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 A不符合题意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B符合题意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C不符合题意D、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 B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作为生态系统基石的生产者不一定都是自养型生物B. 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解 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A错误B.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B错误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推动物质循环 D正确故选 D8.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某树林中黄杨树高低错落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 K值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 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人类的某些活动可能会干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B【解析】 A 、黄杨属于同一种生物属于种群不属于群落因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A正确B、K值即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B错误C 、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正确D、人类的某些活动可能会干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D正确9.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N、P等无机盐也越多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解析】解 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好氧性细菌越多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则溶解氧减少 N、P等无机盐增加 A错误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正确C.反馈信息与输入的信息起相同作用使得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正反馈则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 C正确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正确故选 A10.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B. 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盐碱地植被较少生产者同化量较低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A正确B.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化营养级数目增多食物链不会缩短而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 与食物链长短无关 B错误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正确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D正确故选 B11.“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12.下列实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 农作物合理密植--协调与平衡B. 农作物间作套种--整体性原理C. 无废弃物农业--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D. 天然混合林--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A【解析】解 A、农作物合理密植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A正确B、农作物间作套种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B错误C 、无废弃物农业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错误D、天然混合林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D错误.故选 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3.我国西北某山区陡坡地经过封山育林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是甲、丙、乙它们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陡坡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C. 在O→b年份丙种群数量增加是由于丙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在b→c年份甲、丙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丙更能耐受弱光有关【答案】B, C, D【解析】解 A.由题可知该陡坡地含有多种植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错误B.曲线图显示物种乙比物种甲、丙出现的晚随着时间递增当物种甲、丙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时物种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说明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 B正确C.在O→a年内物种丙的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物种丙的种群密度不断上升 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在b→c年份植物甲由于不能适应弱光环境逐渐消失物种丙较能耐受弱光条件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D正确故选 BCD14.长荡湖位于太湖上游是太湖流域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屏障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长荡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 由图1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B. 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可以代表沉水植物的多少C. 由图2可知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可抑制“水华”的暴发D. 种植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修复能力的沉水植物可有效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答案】A, C, D【解析】解 A.根据图1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 A正确B.根据图2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因此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不可以代表沉水植物的多少 B错误C.图2结果说明水样中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数量明显下降进而说明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 C正确D.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的措施有种植菹草和苦草使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物大量种植减少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等 D正确故选 ACD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警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而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20.75℃的气温这是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南极气温首次突破20℃气候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而生物的灭绝又导致生态环境更恶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正反馈调节B. 土地荒漠化也是全球性生态环境之一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C.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答案】A, D【解析】解 A.环境破坏会导致生物锐减生物锐减会导致环境更恶劣属于正反馈调节 A 正确B.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错误D.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每个人都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D正确故选 AD1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过程一定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D. 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答案】A, D【解析】解由图分析乙是生产者丙和丁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①过程既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又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A错误B.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分解者缺少则生态系统的尸体将要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B正确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C正确D.消费者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错误故选 A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入侵物种的进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会降低地区内的部分原有物种由于入侵物种的影响种群数量减少这些原有物种与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海洋垃圾和恶劣天气这些环境因素与入侵物种相互影响体现出了__________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一入侵物种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其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判断其与原物种是否仍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17.(3)根据材料在无法控制海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预防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下图A表示某漂流物种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 C表示______________【答案】(1)竞争、捕食或寄生【解析】解(1)入侵物种的进入地区内的部分原有物种由于入侵物种的影响种群数量减少说明这些原有物种与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或寄生而互利共生则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2)共同进化, 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解析】(2)海洋垃圾和恶劣天气这些环境因素与入侵物种相互影响体现出共同进化的过程判断其与原物种是否仍是同一物种的依据为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答案】(3)减少无法降解的塑料、玻璃瓶等进入海洋【解析】(3)根据材料在无法控制海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无法降解塑料、玻璃瓶等进入海洋等方式预防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答案】(4)该生物同化的能量, 该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解析】(4)据图分析 A表示某漂流物种所摄入的全部能量 B表示该生物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8.(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________18.(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震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 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________防治18.(3)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来自杂草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2kg 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18.(4)图二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18.(5)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生态果园能实现生态系统内________等优点【答案】(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分解者【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果树、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答案】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寄生, 生物【解析】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答案】18【解析】假设家禽的能量来自杂草那么家禽每增加2Kg、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XKg X=10Kg、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YKg Y=8Kg【答案】30J•cm^﹣2•a^﹣1【解析】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为80J•cm^﹣2•a^﹣8 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80﹣50=30J•cm^﹣2•a^﹣1【答案】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提高能量利用率19.(1)影响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群落水平结构具有________特点19.(2)可通过_______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密度乙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__ 15﹣20年间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19.(3)图甲食物网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若大量捕杀蛇鹰数量变化及原因是________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因为其有________19.(4)图丙中C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 假如图丙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 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答案】食物与栖息环境, 镶嵌分布【解析】【答案】标志重捕, 1﹣5, 衰退型【解析】【答案】狐、蛇、鹰, 竞争和捕食, 鹰的数量增加因为以较低营养级获取食物损失的能量少得到的能量多能养活的个体数量增加, 自我调节能力【解析】【答案】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64%n【解析】20.(1)通过左图过程① 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20.(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 设左图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右图所示的关系 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5.8\times 10^9kJ 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1.3\times 10^8kJ 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1.5\times 10^8kJ 则A种群最多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20.(3)④表示__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20.(4)由左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 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和________特点【答案】(1)\ CO_2, 有机物(糖类)【解析】解(1)过程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 CO_2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答案】(2)高, \ 1.76×10^8【解析】(2)②是捕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高根据右图中的食物网关系可知 E是生产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已知E种群的能量为 5.8\times 10^9kJ B种群的能量为1.3\times 10^8kJ D种群的能量为 1.5\times 10^8kJ 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则A种群的能量是( 5.8\times 10^9kJ×20%- 1.3\times 10^8kJ- 1.5\times 10^8kJ)×20%= 1.76\times10^8kJ【答案】(3)微生物分解, 群落【解析】(3)图中④表示微生物分解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是微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答案】(4)循环性和全球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解析】(4)由左图可见碳循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其特点是循环性和全球性而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1.(1)科研人员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采用了取样器(25 cm \times 25 cm 取样框)取样法而不是标志重捕法其原因是 ________21.(2)红树林植被的快速增加为底栖动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________(答两点即可)有利于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水体的自净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1.(3)随着湿地生态的恢复其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原因在于________【答案】底栖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取样器取样法【解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而不是标志重捕法其原因是底栖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食物、栖息场所, 间接【解析】红树林植被的快速增加为底栖动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栖息场所有利于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水体的自净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营养结构愈发复杂【解析】随着湿地生态的恢复其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原因在于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营养结构愈发复杂。
第3章 生态系统 检测卷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23)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含答
第3章生态系统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23)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含答案)第3章生态系统检测卷一、单选题1.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森林群落中每种动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营养级B.垂直方向上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D.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2.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图中甲、乙、丙、丁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C.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4.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的能量表示植物的同化总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C.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5.据报道,入侵中国的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
红火蚁食性杂能够以多种动物、植物及腐肉为食,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破坏力强。
研究发现,蚤蝇可在红火蚁体内产卵,幼虫令红火蚁死亡。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红火蚁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入侵红火蚁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C.红火蚁与蚤蝇的捕食关系是通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建立起来的D.决定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6.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在图中各成分之间均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B.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A→D→E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D、E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8.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能量流动的平衡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Ⅱ、Ⅱ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草原曾一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2%,但在农耕和牧业的压力下,退化到了现在的12%。
即使这样,草原依然是地球上很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草原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的特征是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B. 草原群落中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C.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生物种类不一定增多D. 草原对人类活动的抵抗力,是以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的【答案】【解析】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森林遭到破坏和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范畴C.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 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答案】A【解析】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抵抗力稳定性,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C.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C错误;D.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答案】D【解析】解: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A正确;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B正确;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D、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自然生态系统的少,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的低,D错误.故选:D.4.图为某农户建立的一个小型的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这是一个属于人工干预下的庭院生态系统B. 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果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 对该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从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系统的实际消费、系统的有效贡献等三方面进行核算【答案】C【解析】A、由图示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干预下的庭院生态系统,A正确;B、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果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D、由题图信息可知,该农业生态工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
北师大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
第1章生态工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生态工程的优点是()A.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B.防止污染C.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D.经济效益高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共生和抗生理论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共生和抗生理论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依据的理论。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3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试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依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解析: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
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态农业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③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④在生态农业中增加了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减少了农业病虫害的危害⑤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④⑤解析: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对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解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 A正确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 C错误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D正确故选 C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3.在“稻一萍一鱼”生态农业模式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农户还可进行养殖(猪)和沼气生产关于该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B. 存在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 实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A、水稻和红萍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两者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水稻与害虫为捕食关系、水稻与病菌为寄生关系、水稻与杂草为竞争关系、红萍与蓝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B正确C、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正确D、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错误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 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 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 A正确B、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 B正确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 C错误D、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D正确5.因台湾地区输大陆的菠萝多次被检出含有大洋臀纹粉蚧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防范植物疫情风险自2021年3月1日起大陆暂停台湾地区的菠萝输入在亚洲大洋臂纹粉蚧的主要分布区为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等其可危害热带和温带水果以及多种重要农作物和林业苗木花卉等在台湾地区全年均可造成危害大陆地区尚未有产生危害的相关报道大洋臂纹粉蚧已于2007年被中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洋臂纹粉蚧间存在地理隔离B. 暂停台湾地区的菠萝输入大陆目的是防止大洋臀纹粉蚧人境形成人侵种C. 大洋臂纹粉蚧一旦人境可能会破坏大陆的生物多样性D. 大洋臀纹粉蚧入境后不会影响大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9.D 外来入侵物种一旦在入侵地生长繁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项错误6.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 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答案】B【解析】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图示中没有涉及 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B正确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措施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图示中没有涉及 C错误D、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D错误7.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 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B. 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 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 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答案】D【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A正确图中甲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B正确该图不够完善是因为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C正确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因为呼吸散失了能量 D错误8.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生态模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财产该生态系统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有的鱼会取食稻花鱼粪可以肥田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及多级利用B. 鱼取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会全部转化为鱼体内的能量C. 鱼粪中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供桑树生长发育减少了化肥的用量D. 稻田中的鱼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答案】D【解析】解 A.能量是不能循环再生的稻鱼共生系统属于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A错误B.鱼取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鱼同化而未被同化的部分流向分解者 B错误C.桑树属于绿色植物不能利用鱼粪中含有的有机物的能量 C错误D.稻田中的鱼根据其取食不同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 D正确故选 D9.在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农田和果园的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B. 水田养鱼、果园养鸡增加了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 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资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 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可以提高农田和果园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答案】C【解析】解 AD.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农田和果园中增加或延长食物链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使其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就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外界的干扰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AD正确B.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由于引入了新的消费者延长了食物链故增加了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B正确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是生产者它们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非有机物中的能量有机肥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 CO_2以及矿质元素可被植物利用 C错误故选 C10.“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的智慧结晶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其对应的原理无关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莲花山公园建设——物种多样性原理C. 合理放牧——协调与平衡原理D. 真菌与藻共生——整体性原理【答案】D【解析】解 A.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正确B.莲花山公园建设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使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正确C.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合理放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正确D.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真菌与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说明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D错误故选 D11.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解A.“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A正确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 B正确C.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 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正确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 D错误故选 D12.为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四个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四组生态瓶下列相关评价错误的是()A. 甲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成分齐全存活的时间最长B. 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C. 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因素D. 生态瓶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答案】D【解析】A、图中乙瓶缺少光照所以甲瓶存活时间最长B、乙瓶没有光照所以甲 B正确C、丙没有生产者所以甲 C正确D、生态瓶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比例及生活能力 D错误13.“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 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D. 福寿螺的引入最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A【解析】解 A.福寿螺的活动范围小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A正确B.福寿螺生活在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所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 B错误C.第1周种群密度为40只/100 m^2 与刚放入水稻田时种群密度相同 C错误D.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错误故选 A14.赤峰市贡格尔草原近几年因连续干旱、放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干早期间该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某些生物种内斗争会加剧B. 研究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 从群落水平研究该草原需要确定其范围和边界D. 草原上羊草的种群密度可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解析】15.草原曾一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2% 但在农耕和牧业的压力下退化到了现在的12% 即使这样草原依然是地球上很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草原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的特征是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B. 草原群落中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C.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生物种类不一定增多D. 草原对人类活动的抵抗力是以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的【答案】【解析】16.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 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 该农田中的玉米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D【解析】解 A.一株玉米属于个体层次玉米种群才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A错误B.蚜虫呈集群分布但蚜虫活动能力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错误C.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而玉米属于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无水平结构 C错误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正确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7.写出与下列表述相对应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答案】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③物种多样性原理, ④系统整体性原理, ⑤整体性原理, ⑥系统整体性原理, 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解①草地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涉及协调与平衡原理可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②将收集到的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涉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③某地退耕还林时单一种植了大量的杨树结果因杨树天牛爆发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涉及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④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涉及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⑤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多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涉及整体性原理只有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的目的⑥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涉及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⑦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可以给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此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涉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18.(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________千克18.(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红树林生态系统________多 ________复杂18.(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但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答案】(1)7, 3, 550【解析】解(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有7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虾蟹3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10÷2÷10%+10÷2÷10%÷10%=550千克【答案】(2)组分(生物种类) ,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解析】(2)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答案】(3)间接, 速度和方向【解析】(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9.(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有__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草鱼主要摄食水生植物若捕捞少量的草鱼则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 鸟类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大多水生生物的捕食行为难以被观察到稳定性同位素 \delta^15N会在生物体内富集可用于确定生物的营养级若测定图中各生物体内 \delta^15N的浓度则浓度最高的鱼类是________【答案】(1)中华田螺、草鱼、浮游动物, 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解析】解(1)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成分之一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即一般为食草动物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有中华田螺、草鱼、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2)基本不变, 草鱼主要摄食水生植物捕捞少量草鱼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很小其他鱼类和鸟类的生物量基本不变【解析】(2)草鱼主要摄食水生植物若捕捞少量的草鱼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很小其他鱼类和鸟类的生物量基本不变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基本不变【答案】(3)麦穗鱼和鲫鱼【解析】(3)在食物网中由于富集作用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同位素\delta^15N的比例越高在该食物网中营养及最高的鱼类是麦穗鱼和鲫鱼20.(1)通过左图过程① 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20.(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 设左图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右图所示的关系 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5.8\times 10^9kJ 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1.3\times 10^8kJ 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1.5\times 10^8kJ 则A种群最多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20.(3)④表示__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20.(4)由左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 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和________特点【答案】(1)\ CO_2, 有机物(糖类)【解析】解(1)过程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 CO_2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答案】(2)高, \ 1.76×10^8【解析】(2)②是捕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高根据右图中的食物网关系可知 E是生产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已知E种群的能量为 5.8\times 10^9kJ B种群的能量为1.3\times 10^8kJ D种群的能量为 1.5\times 10^8kJ 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则A种群的能量是( 5.8\times 10^9kJ×20%- 1.3\times 10^8kJ- 1.5\times 10^8kJ)×20%= 1.76\times10^8kJ【答案】(3)微生物分解, 群落【解析】(3)图中④表示微生物分解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是微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答案】(4)循环性和全球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解析】(4)由左图可见碳循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其特点是循环性和全球性而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1.(1)人工浮床中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 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________”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21.(2)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 其中所有的鱼类获得的能量最终主要来源于________21.(3)该小组若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对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有何要求?21.(4)该实验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基本原理21.(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根系吸收氮、磷, 水华【解析】【答案】群落, 太阳能【解析】【答案】大小、数量和生活状态等相近【解析】【答案】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答案】已受损的生态环境。
(北师大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卷: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二)含答案与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卷(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2.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3.下面四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B.C.D.4.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
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A.图①:丙→甲→乙→丁B.图②:丙→乙→甲→丁C.图③:丁→甲→乙→丙D.图④:戊→乙→丙→甲→丁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6.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B.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1可表示生物圈【答案】B7.“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的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cm×cm)请问在上述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最弱的草原是()A. 甲B. 乙C. 丙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好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弱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的面积内甲草原物种数量>乙草原物种数量>丙草原物种数量因此甲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丙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弱 C正确故选 C2.人口负载量难以估计的最可能原因是(单选)()A. 人是K-选择性物种B. 人类迁移的比其他物种高C. 人消耗的资源比其他物种多D.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更能改变自己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口负载量难以估计的最可能原因是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更能改变自己的环境.故选 D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A. 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B. 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C. 人类是消费者的主体D. 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答案】B【解析】解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但是生产者的数量较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城市外购进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保持平衡即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大因此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故选 B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B. 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答案】B【解析】解 A.能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是能够运动的物体但不是生物 A错误B.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B正确C.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C错误D.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地球之肾”是指湿地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 B5.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B. 不随手丢弃垃圾C. 消灭一切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 积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答案】C【解析】解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原料是可降解母料和玉米粉对人体无害它可在土壤中通过水和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最终以无毒形式回归无机环境中与传统的塑料袋相比减少土壤污染.A正确B、不随手丢弃垃圾随手捡起废弃物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C 、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不正确.D、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 C.6.生物圈包括哪三大类生态系统()A. 海洋、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B. 草原、陆地和农田生态系统C. 草原、荒漠和海洋生态系统D. 森林、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这三大类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故选 A7.预测某地区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 人口数量B. 性别比例C. 人口密度D. 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解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数量增减的因素之一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则呈增长趋势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动态的直接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对一个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决定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例如一个年轻个体占优势的种群预示着种群将有很大的发展这样的种群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会越来越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种群.因此预测人口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结构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人口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故选 D8.沼泽是下列哪一类生态系统的典例()A. 淡水生态系统B. 湖泊生态系统C. 池塘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选 D9.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B.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答案】A【解析】A、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但人口数量居多人均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做到合理利用 A错误B、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B正确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正确D、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D正确10.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B.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D.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答案】C【解析】解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符合题意ABD、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均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解析】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故选 D12.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多样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解 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植物种类虽然多但比森林生态系统的少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A不符合题意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较少食物网结构较简单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B不符合题意C.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强 C符合题意D.荒漠生态系统气候干旱植物种类稀少主要是耐干旱的植物动物种类更少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弱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A.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C.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D. 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畜量【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 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已经出现超出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所以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节约纸张等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畜量也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14.下列措施符合“生态平衡”理念的是()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①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正确.②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禁止尾气排放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所以正确.③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造成森林的大量减小所以错误.④植树造林后大片的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温室效应另外树木本身也吸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所以正确.故选 B.15.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影响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哪个基本条件()A. 一定的生存空间B. 营养物质C. 水D. 阳光【答案】D【解析】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影响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故选 D.16.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温榆河湿地公园首次发现了福寿螺的粉色卵块工作人员立刻将其清除因为福寿螺繁殖快、缺少天敌可能会导致某些本土生物在该公园消失福寿螺的入侵将直接影响到该公园的()A. 生物种类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答案】A【解析】17.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A. 大量植被破坏导致耕地退化B. 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增加产量C. 土地乱占用耕地面积锐减D. 汽车数量增多导致交通拥堵【答案】B【解析】解分析题干中的选项可得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选项ACD不符合题意.B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增加产量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不符合题意.故选 B.18.在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因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增多使生物受到严重影响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人类下列哪项活动产生的?()A. 使用大量的农药B. 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C. 使用含氟制剂D. 人口增多【答案】C【解析】A、使用农药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会造成臭氧空洞故错误B、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空洞故错误C、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 故正确D、人口增多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但不会造成臭氧空洞故错误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 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永远稳定平衡的状态B. 植物与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稳定平衡状态C. 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稳定平衡的状态D. 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答案】D【解析】解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故选 D.20.如图为肾脏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B. 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C. 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 ④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答案】B【解析】解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A正确B.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 B错误C.③肾小囊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正确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健康人体内原尿中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21.(1)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________生态系统其保护的珍稀鸟类大多数是候鸟如白鹤、白鹅等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从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21.(2)从资料二可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________的多样性丰富.21.(3)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对此我们中学生应为母亲湖-洞庭湖做点什么呢?(请写出2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湿地, 迁徙【解析】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保护的珍稀鸟类大多数是候鸟如白鹤、白鹅等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 “从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 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迁徙行为.【答案】生物种类【解析】从资料二可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答案】湿地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以及环境污染, 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不捕杀鸟类【解析】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还有“人为捕杀候鸟过度捕捞鱼虾大量挖沙”等对此我们中学生为了保护母亲湖-洞庭湖应该①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②不捕杀鸟类.(请写出2条)22.(1)蔬菜和水果常受昆虫的侵害管理人员就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消灭这些害虫这种做法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22.(2)怎样处理垃圾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大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好?理由何在?你还有其他处理方式吗?【答案】管理人员用农药虽然能杀灭害虫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解析】管理人员用农药虽然能杀灭害虫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答案】用掩埋法处理城市垃圾较好理由焚烧法会造成大气污染填海法会造成水污染掩埋法不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为城市垃圾主要是生物有机成分易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解析】用掩埋法处理城市垃圾较好理由焚烧法会造成大气污染填海法会造成水污染掩埋法不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为城市垃圾主要是生物有机成分易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A正确B、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 B错误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正确D、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D 正确.故选 B.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 A正确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B正确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 C错误D、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D正确3.图甲所示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B. 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 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D. 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 A项错误B.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的时间内一直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死亡率是一个恒值增长速率一直增大故种群呈“J”型增长图乙中bc时间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 只不过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所以种群数量仍会增加该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 B项错误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 C项正确D.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值即乙图的b点时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c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D项错误故选C4.草原曾一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2% 但在农耕和牧业的压力下退化到了现在的12% 即使这样草原依然是地球上很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草原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的特征是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B. 草原群落中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C.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生物种类不一定增多D. 草原对人类活动的抵抗力是以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的【答案】【解析】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6.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B. 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生物堆肥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D. 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即可作有机肥【答案】D【解析】A、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该发展理念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A正确B、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B正确C、生物堆肥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此外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垃圾的性质和微生物分解者的种类以外还有温度、水分、含氧量、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C正确D、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废弃塑料等污染土壤的物质不能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可作有机肥 D错误故选D.7.如图表示某草原在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在某一调查时刻植被的干物质量)的动态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围栏内外地上生物量在2015年差异显著B. 当年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是生物量C. 围栏封育更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D. 过度放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解 A.由题图可以看出在2015年围栏内外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 A正确B.由题干可知植被地上生物量是指在某一调查时刻植被的干物质量并非当年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错误C.2014年和2015年自由放牧的地上生物量明显比围栏封育的地上生物量少因此围栏封育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 C正确D.过度放牧会使地上生物量明显减少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D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生态学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指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建立“桑基鱼塘”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C. 群落演替规律可用于指导生态恢复工程D. 生态系统稳定性可用于指导防护林建设【答案】A【解析】解建立“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错误故选 A9.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A. 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 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 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 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答案】C【解析】(2)在进行草场建设时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 C10.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誉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种植、养鱼、养鸭相结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哈尼梯田山顶的群落已经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村寨居民活动不会改变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坡上的梯田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比山顶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C. 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的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 在底部的河流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来净化少量的污水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答案】D【解析】解 A.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相较于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更高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能量的利用率 C错误D.河流本身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来净化污水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正确故选 D11.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 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清洁生产工艺C. 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 用法律手段严禁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答案】D【解析】解A、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A正确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 B正确C 、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在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 C正确D、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一方面会严重阻滞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达到“断绝污染源头”的目的 D错误.故选 D.12.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的生态工程是()A. 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B.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C. 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D.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答案】A【解析】A、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A正确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与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没有必然联系 B错误CD、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工程均与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没有必然联系 C、D错误1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下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 J\cdot km ^-2\cdot a^-1)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 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均来自浮游动物C.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与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一致的D. 捕捞强度过大容易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答案】B, C【解析】解 A.由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A正确B.图示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由浮游动物输入到小型鱼虾类的能量为2948 J\cdot km ^-2\cdot a^-1 由小型鱼虾类输入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为3571 J\cdot km ^-2\cdot a^-1 后者大于前者说明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浮游动物 B错误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二者方向不一样 C错误D.捕捞强度过大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弱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正确故选 BC15.某菜农将一个废弃的大池塘填充后改造成了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后每天给大棚进行通风并适时地进行施肥、浇水和控制病虫害等活动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废弃池塘的改造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施肥、捉虫等活动有助于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通风能适当提高大棚中的\ CO_2浓度从而利于光合作用D. 种植单一种类蔬菜时大棚中的群落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A, B, C【解析】解 A.改造前池塘长有杂草等其他植物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废弃池塘很快演替为菜田这种改造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A正确B.要使种植单一蔬菜的大棚保持稳定需要适时地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 B正确C.白天时大棚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使大棚中 CO_2浓度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风可使大棚内空气流通提高大棚中的 CO_2浓度使蔬菜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C正确D.即使种植单一种类的蔬菜蔬菜与杂草间、不同类型的动物间也会形成垂直结构大棚中的生物也会由于不同地段的光照强度、人类活动的不同形成水平结构 D错误故选 ABC16.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如湿地退化、草场沙化为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就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应用性分支目的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群落演替的理论B. 通过技术手段一定能使生态系统恢复原状C. 生态恢复时应注意引入物种的生态适应性D. 生态恢复时不能人为投入物质和能量【答案】A, C【解析】解 A.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 A正确B.通过技术手段能使生态系统恢复但不一定能使生态系统恢复原状 B错误C.物种的引入可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生态恢复但也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所以要注意引入物种的生态适应性 C正确D.生态恢复时可以适当投入物质和能量 D错误故选 A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7.(1)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17.(2)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①图甲中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②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能量③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某植物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红耳龟【解析】解(1)由表可知红耳龟数量最多因此红耳龟为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答案】(2)①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②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解析】(2)①由图可知中华花龟和红耳龟的食物来源中都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②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且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因此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答案】(3)①d或i, ②e/b×100%, g、h、i,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解析】(3)①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在d或i 中②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次级消费者同化量)×100%=e/b×100%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g、h、i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某植物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18.(1)杂食性鸟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图中生物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 18.(2)小型猛禽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不同营养级其中最高营养级是________18.(3)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是其为鸟类生存提供了________ 若小型猛禽增重1kg 则至少消耗草________kg18.(4)为进一步驱鸟以防止鸟类撞机事件机场工作人员选用国外引进的物种——虫和鸟都不喜食的“驱鸟草” 请你预测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分析原因________ 【答案】(1)捕食和竞争, 小型猛禽【解析】解(1)如图鸟被蛇吃属于捕食关系蛇和鸟都吃昆虫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杂食性鸟和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小型猛兽【答案】(2)第五营养级【解析】(2)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小型猛兽是最高营养级并且占有第三、第四、第五三个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链草→蜗牛→杂食性鸟→蛇→小型猛兽中营养级最高是第五营养级【答案】(3)食物、栖息地, 25【解析】(3)机场面积大且有多种动物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计算草的最少消耗量应选取最短的食物链以草→鼠→小型猛禽为例食物链消耗最少每级传递效率最高为20% 故为1×5×5=25kg【答案】(4)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危害生物多样性原因是机场中没有驱鸟草的天敌使其迅速繁殖并竞争生存资源【解析】(4)选用国外引进的物种——虫和鸟都不喜食的“驱鸟草” 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危害生物多样性引进外来物种容易出现生物入侵现象外来物种可能迅速繁殖并竞争生存资源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多样性19.(1)塞罕坝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 在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进行19.(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牛羊的数量受牧草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9.(3)营造起的万顷林海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同时是生态旅游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答案】(1)次生演替, 生物多样性增多食物网变复杂, 速度和方向【解析】(1)塞罕坝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产生花粉和种子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活跃的成分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的遗体粪便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也就会崩溃因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牛羊的数量受牧草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答案】(3)间接价值和直接【解析】(3)营造起的万顷林海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同时是生态旅游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2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________20.(2)红树林中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20.(3)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20.(4)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发生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________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20.(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我国已建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答案】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很多可以作为生产者【答案】物质循环【解析】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解析】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N 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答案】间接,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解析】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这些是属于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传递效率越高B. 种群数量K/2时是鱼类捕捞、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C.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环境D. 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 A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的越多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变 A错误B、鱼类捕捞应该保持捕捞后剩余量在\dfracK2 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在\dfracK2之前 B错误C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物种数目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错误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正确2.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出一定的种间关系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短时间内鹰的迁入有利于螳螂和植物的数量增长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D【解析】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 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 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解 A.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正确B.若乙的干扰提前 B点也会提前 B正确C.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C错误D.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C点右移 D正确故选 C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B. 群落只有遭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之后才会出现演替现象C.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但动物一定都是消费者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答案】A【解析】A、反馈调节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 A正确B、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只有遭受了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才会出现演替现象 B错误C、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寄生植物属于消费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C错误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例如极地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由于其物质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就十分漫长它的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D错误故选A.5.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A正确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正确故选 C6.下图表示某市人工养殖鱼塘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消费者1和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包括投放的养殖饵料含有的能量D. 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解 A.图中所有的生物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构成生物群落 A错误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 消费者4以消费者2和3为食消费者2的数量减少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消费者3的数量减少可能会使消费者1的数量暂时增加 B正确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投放的养殖饵料含有的能量 C错误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主要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错误故选 B7.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中的气体Ⅹ是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①过程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 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可被替代的成分D. 处在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B总能量的10% ~20%【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是生产者 BC是消费者 D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②③④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碳⑤⑥⑦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⑧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⑨是化石燃料的燃烧A.图示表示的是碳循环大气中的气体X是二氧化碳 A错误B.①过程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 B错误C.D是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被替代的成分 C错误D.C是第三营养级获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B的10%~20% D正确故选 D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 生态系统的大小B. 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C. 生态系统的成分【答案】C【解析】9.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B.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后将发生群落演替C.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 红树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由于温室气体 CO_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A正确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后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 B正确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调节气候和水土保持等 D正确故选 C10.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如图C.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答案】B【解析】解 A.甲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A正确B.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丙作为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网中 B错误C.丙作为分解者可以是需氧型也可以是厌氧型 C正确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光合作用、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⑥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正确故选 B11.(2020·山东德州模拟)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kg 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 1/3来自植物 \dfrac1来自食草鱼类 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流动效率 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 310kgB. 240 kgC. 180kgD. 150kg【答案】A12.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其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会终生生活在枝叶或果实上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动植物检疫人员已从输入的凤梨中检出三种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和南洋纹粉蚧截获的凤梨常用一定量的辐射处理使粉蚧雌虫丧失繁殖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B. 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延长食物链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 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答案】D【解析】解 A.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寄生和竞争多种粉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粉蚧与凤梨之间是寄生关系 A错误B.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始终是10%~20% 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粉蚧会造成植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三种粉蚧的输入不会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错误D.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 D正确故选 D13.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多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B【解析】解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A.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等 A错误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B正确C.鸽种群密度越大报警的平均距离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 C错误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 D错误故选 B14.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B. 收获水稻种子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白背飞虱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和能量循环及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答案】C【解析】解 A.水稻苗间距均匀栽种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结构 A错误B.收获水稻种子后储存起来这不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错误C.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白背飞虱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只能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进而流向下一营养级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D错误故选 C15.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毒蚊幼虫的关系是()A. 竞争、捕食B. 捕食、竞争C. 寄生、捕食D. 捕食、寄生【答案】C【解析】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属于捕食关系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属于寄生关系 ABD不符合题意 C正确故选C16.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A.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劳动C. 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 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故选C1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 蚯蚓可以松土C. 沙漠中的植物的根很长D.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答案】B【解析】解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CD、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沙漠中的植物的根很长、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均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CD错误B、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正确.故选 B.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中的小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或消费者B. 青蛙吞食昆虫后该昆虫的能量将全部被青蛙同化C. 生态系统中发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D. 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较高【答案】B【解析】解 A.土壤中的小动物可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消费者 A正确B.青蛙吞食昆虫后该昆虫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被青蛙同化还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B错误C.生态系统中发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正确D.一般情况下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 B19.同化量是生态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 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等于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B. 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 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化量逐级递减D. 能量传递效率就是通过同化量相除计算获得【答案】A【解析】20.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 图示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参与图中的丁过程 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C正确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间作是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21.(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________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玉米螟等病虫害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在春玉米中间作套种南瓜可以有效减轻玉米螟危害因为南瓜花蜜能引诱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______________ 使其得到有效防治这种方法可以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1.(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空间结构, 季节性【解析】解(1)间作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在空间位置的分布提高了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体现了季节性【答案】(2)分层, 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解析】(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分层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答案】(3)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 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关系(或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二者的数量相互制约)【解析】(3)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使其得到有效防治南瓜花蜜引诱赤眼蜂产卵在玉米螟的卵中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答案】(4)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4)间作套种可以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2.(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甲图中包含的成分外还有________22.(2)甲图中若蛇消失将导致鹰的数量增加请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22.(3)乙图中“?”表示________ 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 排除的粪便量为b 呼吸量为c 则由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答案】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答案】鹰的营养级降低获取的能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增加【解析】【答案】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a﹣b)×20%【解析】23.(1)过量氮、磷污染物排入水体常常造成水体的________ 污染早中期水体中的生因缺少氧气而死亡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23.(2)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初期可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该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23.(3)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图中塘泥可以为桑树和甘蔗生长提供无机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富营养化, 垂直, 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导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解析】解(1)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的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污染的加剧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少氧气而死亡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有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导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答案】(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2)在水体发绿初期投入适量鲢鱼因为鲢鱼喜欢滤食藻类可以控制海藻数量该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3)蚕、鱼、猪、人, 泥中排泄物含有无机盐及塘泥中未被利用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解析】(3)据图分析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即次级消费者有蚕、鱼、猪、人泥中排泄物含有无机盐塘泥中未被利用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而为桑树和甘蔗生长提供无机盐【答案】(4)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化肥的使用【解析】(4)生态系统的建立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24. (1)生活污水中主要是________(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24.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4. (3)统计该河流周边土填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目测估计法和________法24. (4)若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激污染则可以通过________等途径消除污染(任写一点)如果受到重度污染则有可能造成河流生态系统________锐减24. (5)调查某池塘中的鲤鱼种群密度采用________法【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答案】【解析】25.(1)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群落水平上对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25.(2)研究表明与传统稻田相比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饲料中的能量, 丰富度、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解析】解(1)稻一鸭一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包括投入饲料中的能量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或各种种群的集合丰富度、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等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答案】(2)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解析】(2)由于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答案】(3)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 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 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中绿萍与固氮菜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解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所以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由题干信息可知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绿萍与固氮藻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答案】C【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正好相反恢复力稳定性强故选 C2.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关于该人工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因为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人和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D【解析】解 A.牛与鸡虽然都吃玉米但因为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故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 A正确B.人与鸡都吃玉米子粒故有竞争关系人吃鸡和牛故有捕食关系 B正确C.因没有人为的能量输入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正确D.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能量不可循环 D错误故选 D3.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 如果图1中某种消费者有两个食物来源且从两个食物来源获取的有机物(能量)各占一半则E每增加6kg生物量理论上最多需要消耗生产者1950kg生物量C.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大于\ V_3D. 如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E的种群密度标志物如果丢失则调查结果会偏小【答案】B【解析】解 A.图1中的生物仅仅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如果E增加6kg的生物量有3kg来自D 则沿着食物链“B→D→E”最多消耗生产者3÷10%÷10%=300(kg)另有3kg生物量沿着食物网“”获得最多消耗生产者15÷10%+15÷10%÷10%=1650(kg)共消耗B的生物量为1950kg B正确C.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样方体积达到 V_2时物种数目达到最大所以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等于 V_2 C错误D.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可知标志物如果丢失则调查结果会偏大 D错误故选 B4.下列关于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 多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 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答案】B【解析】解 A.捕食者数量增多被捕食者的数量会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后捕食者由于缺少食物数量也会减少因此二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A正确B.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消耗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较少 B错误C.精耕农田与弃耕农田在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上有差异 C正确D.人为的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正确故选 B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B. 因为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C. 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 河流轻度污染后的自身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 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 D正确故选 B7.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生物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虫害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答案】D【解析】解一段朽木及其上面生活的生物既包括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虫害包括多种动物为多个种群 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为一个种群 B错误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C错误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既包括大棚里的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故为一个生态系统 D正确故选 D8.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B. 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C. 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 则A增加10kg 至少需要B130kg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答案】D【解析】解 A.据图甲判定 B和F是生产者在B→C→G→H中 H为第四营养级在F→G→H中 H为第三营养级 A正确B.据图乙判定在2时刻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 B正确C.据题意判定至少需要B为10×60%÷20%+10×40%÷20%÷20%=130kg C正确D.图甲中含有的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错误故选 D9.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 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解析】解 A.单作时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小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邻作后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大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A正确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并未发生改变均为集群分布 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D正确故选 B10.如图A、B、C、D、E、F各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B. D种群获得的能量约占A种群能量的1%~4%C. 阳光、空气、水和所有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若C种群灭绝则E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解 A.该图不能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分解者 A错误B.B、C、F同化的总能量为A固定太阳能的10%~20% B错误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错误D.C种群灭绝后 B种群数量会增多所以E的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能不变 D正确故选 D11.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12.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内各代表一种成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戊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群落B. 丁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 乙与丙的存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 \ 乙_3和\ 丙_3 处在最高营养级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A【解析】解 A.据图甲是生产者、乙与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甲、乙、丙、戊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群落 A正确B.戊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错误C.乙与丙的存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的传递效率不变 C错误D. 乙_3和丙_3 处在最高营养级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错误故选 A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B.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C.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D. ce段外向电流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答案】A, B, D【解析】解 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推测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没有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电位 A正确B.ab段和bc段存在内向电流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B正确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膜内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 C错误D.ce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由 K^+外流引起的 D正确故选 ABD15.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B. 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 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答案】A, C【解析】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可利用湿地中的种类多样的生物间的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A错误B、芦苇湿地是人类利用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而成的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正确C、芦苇湿地在物质和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因为有很多来自城市的有机物的输入 C错误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正确1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C. 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D. 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答案】A, B【解析】解 A.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是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A错误B.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植物净初级生产量 B错误C.由图可知放牧强度在a点时食草动物的刺激作用最强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最大因此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C正确D.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 D正确故选 A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17.(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若鼠摄入能量为 2.2\times 10^9kJ A中能量为 1.6\times 10^9kJ B中能量为 1.2\times 10^9kJ 狼同化能量为 2.4\times 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17.(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②③④, ①【解析】解(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光合作用【答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15%【解析】(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2中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由分析可知 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 A中能量为1.6×10^9kJ 而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2.4×10^8)÷(1.6×10^9 )×100%=15%【答案】(3)(负)反馈, 种间关系【解析】(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8.(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 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 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________18.(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________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18.(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阴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________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答案】(1)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合理即可)【解析】(1)依题意“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 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 可见选取样方的大小依植物类型而定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答案】(2)A群落, 灌木, 乔木【解析】(2)表中数据显示三个群落中A群落的丰富度最高表中最大的数据对应的是A群落的灌木层所以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灌木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乔木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答案】(3)种群数量, 增长, 竞争【解析】(3)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图示显示馨香木兰植株的个体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减小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因此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幼年的个体多老年的个体上少属于增长型馨香木兰植株与其他阔叶乔木的种间关系为竞争19.(1)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随机分布②互利共生③年龄组成④标志重捕法⑤物质循环⑥湿地的范围和边界19.(2)当湿地的水资源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19.(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填“单向性”或“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19.(4)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填“总光合”或“净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 10^2J/(m^2 \cdot a))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10^2J/(m^2 \cdot a)【答案】(1)②⑥【解析】解(1)群落水平的研究的是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等内容所以互利共生和湿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随机分布、年龄组成和标志重捕法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答案】(2)负反馈调节【解析】(2)当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物理, 双向性,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答案】(4)总光合, 44【解析】(4)流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总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94.8-32.0=62.8(10^2J/(m^2 \cdot a)) 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就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2.8-18.8=44(10^2J/(m^2\cdot a))20.(1)此图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20.(2)物种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填字母)20.(3)根据题中提供信息能否计算出物种甲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20.(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5)该草原生态系统经历了一场火灾一年后基本恢复火灾前的景象这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略【答案】b【解析】略【答案】不能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除以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图中没有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解析】略【答案】A【解析】略【答案】恢复力【解析】略21.(1)消涨带首次经历水陆生境交替变化后原陆生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因不适应这种环境骤变而消亡请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叙述其原因________ 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种”植物这些“新种”植物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意义上的“新种”吗?________ 21.(2)三峡库区因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消涨带进行着逆向演替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请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分析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________ 21.材料二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因此现今首要任务是重建消涨带植被并恢复其功能(3)一些濒危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________措施重建消涨带植被你认为适合在海拔162m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多选)A.耐水淹B.不耐水淹C.耐旱D.不耐旱2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三峡消涨带植被的恢复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案】(1)陆生植物在淹水缺氧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使其死亡, 不是【解析】解(1)消涨带首次经历水陆生境交替变化后原陆生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因不适应这种环境骤变而消亡这是因为陆生植物在淹水缺氧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使其死亡这些“新种”植物并不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生变异【答案】(2)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食物链、食物网被破坏营养结构变得简单②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受阻信息传递受阻【解析】(2)三峡库区因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消涨带进行着逆向演替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分析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为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食物链、食物网被破坏营养结构变得简单②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受阻信息传递受阻【答案】(3)易地保护, AC【解析】(3)一些濒危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易地保护在图2海拔162处既有长时间的水位超过162的水淹状态又有长时间无水的干旱所以适合在海拔162m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耐水淹、耐旱的特点【答案】(4)环境的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淹水的深度和频率)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三峡消涨带植被的恢复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淹水的深度和频率)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测评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
第3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3-1表示某正常生态系统受到肯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1①S1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越高②S2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越高③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④该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2.错综困难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生态系统的下列功能不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是( )。
A.碳循环B.氮循环C.能量流淌D.信息传递答案:D3.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不久碎叶上会长出真菌,然后以“培育”得到的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体形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切叶蚁“培育”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循环和氮循环C.切叶蚁与其培育的真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探路的切叶蚁发觉合适的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形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种生物,不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4.下列有关氮循环中微生物代谢类型、相关生理过程及生态地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生物代谢类型生理过程生态地位A 根瘤菌异养需氧N2→NH3消费者B 硝化细菌自养需氧NH3→N 分解者C 圆褐固氮菌自养需氧N2→NH3生产者D 反硝化细菌异养厌氧N→NH3分解者答案:A解析:根瘤菌与大豆互利共生,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可以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NH3,属于消费者,A项正确。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需氧生物,属于生产者,B项错误。
圆褐固氮菌属于异养需氧生物,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
反硝化细菌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不是氨气,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能量是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不符合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C.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由此可以得出信息能够调解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解析】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 2.45×10^11J/(hm^2·a) A正确B.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 10^7÷7.50× 10^8×100%=3% 但是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10%~20%说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说的一条食物链 B错误C.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题干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C正确D.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由此可以得出信息能够调解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正确故选 B2.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B. 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C. 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⑤表示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该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②③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④表示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①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 A错误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则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 错误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获得能量且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能量进入下一个营养级 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D正确故选 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B. 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C. 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D. 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D【解析】解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 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B错误C.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C错误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正确故选 D4.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C.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该湿地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解 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植物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A正确B.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控制污水排放量 C错误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 错误故选 A5.科学家对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数据(数值代表能量值单位为 J/cm ^2\cdot a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只有一条食物链B. 植食鱼类与肉食鱼类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4.3%C. 肉食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完成取食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人类活动不利于维持该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答案】B【解析】解 A.通过题图信息无法判断该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 A错误C.肉食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完成取食属于物理信息 C错误D.人类活动干扰有利于维持该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D错误故选 B6.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描绘了碳循环的大致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Ⅰ为无机环境①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 图中Ⅱ生物同化的能量一定大于或等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C. 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 CO_2 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D. 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Ⅱ、Ⅲ、Ⅳ构成【答案】C【解析】解 A.图中Ⅰ为无机环境主要表示大气中的 CO_2库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A错误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Ⅱ生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 B错误C.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_2 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 C正确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构成食物链Ⅳ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D错误故选 C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种群不具有空间结构C. 森林中树木高低错落有致主要与光照有关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答案】B, D【解析】解 A.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正确B.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种群也具有空间结构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错误C.森林中树木高低错落有致为垂直结构主要与光照有关 C正确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D错误故选 BD8.根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可分为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森林的树叶、草和池塘中的藻类当其活体被取食时它们是捕食食物链的起点当树叶、草枯死落在地上藻类死亡后沉入水底很快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碎屑这时又成为碎屑食物链的起点这两大类型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落叶层中的部分食物网有关该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A. 多条捕食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上述食物网B. 分解者和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C. 图中动物之间的各种信息都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的D. 土壤动物能独立完成\ CO_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答案】B【解析】解 A.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A错误B.分解者和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B正确C.信息传递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并且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而生物之间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的 C错误D.土壤动物不能独立完成 CO_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还需各种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D错误故选 B9.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解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 A正确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 C错误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D正确故选 C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都有利B. 植物合成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属于化学信息C.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D. 孔雀开屏时鲜艳的羽毛可以向雌孔雀传递物理信息【答案】B【解析】解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都有利 A 正确B.植物合成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B 错误C.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正确D.孔雀开屏时鲜艳的羽毛通过光可以向雌孔雀传递物理信息 D正确故选 B11.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辛占据3个营养级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身上的太阳能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 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 ①②⑤B. ③⑥C. ②③⑤D. ①④【答案】D【解析】解①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分别为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甲→丙→丁→辛、甲→丙→己→庚、戊→己→庚、戊→丁→辛①错误②辛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第三、四、五共3个营养级②正确③在食物网中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③正确④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④错误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⑤正确⑥含辛的食物链有多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⑥正确故选 D12.最近几十年为了获取象牙的高额利润有针对性的盗猎导致公象大量减少“无牙”成为某些地区大象的优势性状再加上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象冲突大象被推向绝境对此我国从2018年元旦起禁止象牙贸易这项政策将()A. 有利于提高当地大象的物种丰富度B. 有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 使“无牙”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将提高当地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解 A.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物种丰富度而不是大象的物种丰富度 A错误B.有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错误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禁止象牙贸易可使“无牙”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正确D.将提高当地大象的种群密度 D错误故选 C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 缩短食物链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不依赖信息传递D. 适当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14.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中只能单方向进行的是()A. 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B. 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生成与消耗C. 反射过程中反射弧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D.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肝糖原与血糖的转化【答案】C【解析】解 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是双向的只不过是进的水比出的水多 A错误B.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 ATP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和Pi 释放能量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 ADP也可以接受能量与游离的Pi结合重新合成ATP 所以光合作用过程中ATP 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B错误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与传递是单向的 C正确D.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当人体血糖浓度偏低时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D错误故选 C15.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生物它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其入侵后会导致()A. 群落演替速度加快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营养结构更复杂D. 光能利用率提高【答案】A【解析】解 A.外来物种入侵后会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 A正确B.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生物会侵占本地其他生物的环境资源等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B错误C.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物种数目降低营养结构复杂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错误D.一枝黄花的入侵不能提高当地光能的利用率 D错误故选 A16.苔草和旅鼠是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常见生物当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苔草会产生化学防御最终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神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B. 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補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C. 据图分析样地一之前旅鼠密度过高样地三苔草化学防御水平将降低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答案】C【解析】 A 、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 A正确B、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 B正确C 、样地1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1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样地3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3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 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过程一定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D. 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答案】A, D【解析】解由图分析乙是生产者丙和丁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①过程既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又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A错误B.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分解者缺少则生态系统的尸体将要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B正确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C正确D.消费者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错误故选 AD18.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 J/(h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田鼠摄入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 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0.5%D.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答案】A, B, C【解析】解 A.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其粪便量 A错误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田鼠摄入量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比例为0.43% 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 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所有生物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C错误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 D 正确故选 ABC19.在繁殖季节雄性眼镜蛇根据雌性个体的气味锁定并到达其位置看到雌性个体时会扭动身体向对方传递求偶信号雌性个体通过改变自身斑纹的形状对其进行回应当二者都确定是求偶信号后开始进行交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雌性个体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性个体的细胞含有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B. 雄性个体通过行为信息向雌性个体进行求偶雌性个体也通过行为信息进行回应C. 求偶过程体现出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能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答案】B, C, D【解析】解 A.雌性个体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性个体的细胞含有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 A正确B.雄性个体向雌性个体传递的求偶信息属于行为信息雌性个体进行回应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错误C.求偶过程体现出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 C错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 D错误故选 BCD20.下图是人工鱼塘中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流动的去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动物同化的能量约为其摄入量的10%~20%B. 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C. 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D. 图中B的能量等于A-C-粪便中的能量【答案】B, C【解析】解 A.该动物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个个体其摄入的能量不会只有10%~20%被同化 A错误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C正确D.图中B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等于同化量(A)-储存量(C) D错误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___21.(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 E=1 1调整为3 1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21.(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21.(4)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答案】(1), 5<m<31【解析】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通常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水蚤以小球藻为食鱼(乙)以水蚤为食因此E的杀虫剂含量m介于小球藻和鱼(乙)之间即5<m<31 【答案】(2)1.5【解析】(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 E=1 1时 B的能量为x 需要的C为1/2x×5+1/2x×5×5=15x 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 E=3 1时 B的能量为y 需要的C为3/4y×5+1/4y×5×5=10y 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15x=10y 则y=1.5x【答案】(3)③④⑦,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③④⑦ 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4)记名计算法【解析】(4)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22.(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22.(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若鼠摄入能量为 2.2\times 10^9kJ A中能量为 1.6\times 10^9kJ B中能量为 1.2\times 10^9kJ 狼同化能量为 2.4\times 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22.(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②③④, ①【解析】解(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光合作用【答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15%【解析】(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2中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由分析可知 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 A中能量为1.6×10^9kJ 而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2.4×10^8)÷(1.6×10^9 )×100%=15%【答案】(3)(负)反馈, 种间关系【解析】(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3.(1)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中有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对胎儿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新生儿胎盘中的微塑料可能来自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应_________________(填“越多”“越少”“差别不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葡萄糖、淀粉及淀粉发酵成的乳酸等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已经进入产业化有研究人员分别剪取 1cm ^2大小的以淀粉作为填充料的塑料薄膜(厚度为0.8mm的编为1号厚度为0.3mm 的编为2号)、普通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编号为3号)平铺到已接种黑曲霉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如下表①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塑料薄膜更容易被黑曲霉菌降解且降解速度与塑料厚度呈________相关黑曲霉菌这一类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该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解(1)由于微塑料已充分融入地球水循环和大气循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新生儿胎盘中的微塑料可能来自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2)越多, 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微塑料的积累越多【解析】(2)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应越多原因是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微塑料的积累越多【答案】(3)①以淀粉作为填充料, 负,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 ②易降解且具有一定强度【解析】(3)①由表可知 1号和2号塑料薄膜被分解了而3号塑料薄膜未被分解且以淀粉为填充料的塑料薄膜越薄被分解的越快即降解速度与塑料厚度呈负相关黑曲霉素为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具有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②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具有易降解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基本特性24.(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4.(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呼吸作用释放部分转变为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 CO_2库24.(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大于/等于/。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D正确2.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 若图②所示为在1mL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草履虫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C.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池塘捕捞捕捞后应在fracK2【答案】D【解析】A、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过度放牧不会使生产者种群数量增长 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 b点后的变化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 B错误C、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 C错误D、种群数量在\fracK2时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fracK2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恢复有利于获得持续高产 D正确3.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 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 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D4.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 在进行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实验时原始投放数量的大小会影响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C. 群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D. 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答案】A【解析】解 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A错误B.在进行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实验时原始投放数量的大小会影响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原始投放数量越大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越短 B正确C.群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C正确D.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A5.以下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照差异引起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B. 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次级消费者C. 次生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物种的恢复D. 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低【答案】D【解析】 A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A错误B、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B错误C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的取代次生演替并非原有物种的恢复 C错误D、草原的物种数目少于热带雨林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低 D正确6.(河北衡水中学期末)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B. 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 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答案】A【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解题思路】分析图形上半年即春季和夏季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小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因此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分析图形夏季到秋季社鼠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种群数量增大则种群密度增大此时雌雄的性别比例大于1 但是无法判断雄性的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可能是雌性个体的出生率高于雄性个体7.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来提高光能利用率B. 提高人植物性食物比例可使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C. 建立沼气池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D. 定期除草、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答案】C【解析】A、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来提高光能利用率 A正确B、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提高人植物性食物比例可使人获得更多的能量使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 B正确C、建立沼气池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C错误D、定期除草、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行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正确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B. 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C. 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A正确B.将作物秸杆等再次利用如利用作物秸杆制成沼气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等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的保持作用等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D错误故选 D9.西葫芦遭到烟粉虱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丽蚜小蜂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烟粉虱合成的Bt56蛋白能抑制丽蚜小蜂的发育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受到限制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控制烟粉虱属于化学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解 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天敌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这体现了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A错误B.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而不是抑制丽蚜小蜂的发育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B错误C.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则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受到抑制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 C正确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但不属于化学防治 D错误故选 C10.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 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 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 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答案】C【解析】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 A错误B.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 B错误C.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正确D.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 D错误故选 C11.依据生态学知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能通过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答案】C【解析】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减少导致的演替是在已有土壤条件下发生的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A正确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还能激化诗人的创作的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正确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不是能量 C错误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 D正确故选 C12.正确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原理可提高作物产量下列有关提高产量的措施及其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减少稻田中的分解者可降低物质循环及能量消耗B. 及时去除田间杂草可使能量更多被农作物固定C. 防治稻田害虫可降低水稻和害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有机肥中有较多能量增施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能量【答案】B【解析】解 A.减少稻田中的分解者可降低物质循环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降低产量不能降低能量消耗 A错误B.农田除草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光能和空间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提高产量 B正确C.防治水稻害虫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更多地能量积累在水稻中提高产量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C错误D.有机肥中的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固定施用有机肥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 D错误故选 B13.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个体【答案】B【解析】解题中所给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朽木以及空气等构成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此描述为生物群落.所以答案是 B.14.下列操作中得到的数据一定比实际数值小的是()A. 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 标志重捕法重捕数量过少C. 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的中上层进行取样D. 丰富度调查对所有种群进行统计【答案】D【解析】A、采用样方法时应该随机取样若在个体密集区取样则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A错误B、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则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B错误C、采用抽样检测法时取样前应将试管摇匀若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中上层取样由于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C错误D、丰富度调查对所有种群进行统计不可能全部统计到所以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 D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5.《诗经》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很多的生态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小雅·鹿鸣》中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反映了典型的捕食关系碳可在苹和鹿之间往复循环B. 《诗经·国风》中记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其中的声音作为物理信息通过空气传播C. 《邺风·简兮》中记载“山有榛隰有苓”(其中“隰”指低洼地)既体现了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环境又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陈风·泽陂》中记载“泽彼之陂有蒲与荷”反映的是秀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答案】A, C【解析】解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反映了鹿和苹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碳不能在苹和鹿之间往复循环 A错误B.“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反映出燕子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声音属于物理信息 B正确C.“山有榛隰有苓”体现了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没有体现出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错误D.“泽彼之陂有蒲与荷”反映的是秀美的湿地生态系统除净化水质外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AC16.黄顶菊因耐盐碱适应力强生长期间会严重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而成为有害杂草高丹草营养丰富是良好的牲畜饲料且旱季时在与黄顶菊幼苗的生存竞争中占明显的优势通过在黄顶菊入侵地栽种高丹草能有效阻止黄顶菊利用“时间差”效应在旱季幼苗迅速生长并占据空间的入侵行为从而使得本地植物群落得以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黄顶菊适合用来作盐碱地修复的先锋植物可能与细胞内渗透压相对较高有关B. 由黄顶菊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 在调查黄顶菊的种群密度时应避开旱季这个特殊时期在选取样方时也应该避开黄顶菊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时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B, C【解析】解 A.黄顶菊耐盐碱适应力强可能是细胞内渗透压相对较高适合用来作为盐碱地修复的先锋植物 A正确B.由黄顶菊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错误C.用样方法调查黄顶菊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时应随机取样 C错误D.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属于生物防治但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D正确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该淡水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1中所列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17.(2)杂食性鱼是指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由此判断杂食性鱼在能量金字塔中至少对应的两个营养级是________(用图1中文字代表)杂食性鱼与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17.(3)在图2所表示的时间段内种群密度最大时的时间点是________点17.(4)一般来说甲、乙、丙、丁的生物种类越多则食物网就越________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17.(5)要想对该淡水湖中生物多样性实施最有效的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答案】乙、丙, 捕食、竞争【解析】杂食性鱼是指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的鱼则其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一营养级对应图1中的乙、丙杂食性鱼可以捕食浮游动物还可以与浮游动物竞争浮游植物【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 a点以后杂食性鱼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即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直至不变因此a点时种群密度最大【答案】复杂, 高【解析】一般来说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则食物网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18.(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储存在剑麻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 在人工种植的剑麻中其能量来源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剑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18.(2)该项目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可以利用剑麻废液进行沼气发电解决了废液出路问题实现了废弃资源的________18.(3)剑麻生态系统的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人类的干预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较强”、“较弱”、“相同”)18.(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该项目实施的意义是________【答案】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大于【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储存在剑麻体内的能量已经不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因此其能量最终去向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在人工种植的剑麻中其能量来源可能有大棚中的灯的光能因此其能量来源大于剑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答案】再生利用【解析】该项目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可以利用剑麻废液进行沼气发电解决了废液出路问题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答案】较弱【解析】剑麻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维持需要人类的干预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有效治理废液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提高当地环境质量【解析】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该项目实施能有效治理废液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提高当地环境质量19.(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19.(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19.(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19.(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吸食________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__.【答案】(1)样方, S【解析】(1)豌豆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疏果剂后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答案】(2)二、三, 分解者【解析】(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故其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蟠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答案】(3)竞争【解析】(3)豌豆蚜与鳞翅目幼虫都取食利马豆故豌豆蚜与鳞翅目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答案】(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小【解析】(4)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20.(1)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________三个层次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20.(2)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直接影响候鸟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 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人们对湖泊的利用发生了由“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巨大转变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说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20.(3)澜沧县利用思茅松林种植三七为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新途径林下种植三七主要是依据不同植物对________需求不同的原理林下种植三七可不施用化肥原因是林下土壤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________(填“强”或“弱”)能为三七生长提供丰富的无机盐【答案】(1)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解析】解(1)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答案】(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解析】(2)直接影响候鸟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人们对湖泊的利用发生了由“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巨大转变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答案】(3)光照强度, 强【解析】(3)林下种植三七主要是依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需求不同的原理林下土壤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强能为三七生长提供丰富的无机盐所以林下种植三七可不施用化肥21.(1)调查火灾后澳洲森林中凤头鸚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________的动物澳洲森林大火熄灭桉树的快速“复活”使一些专家担忧其主要原因是桉树的快速“复活”会降低森林物种丰富度其中丰富度是指________ 结合题干信息请分析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 ________21.(2)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森林大火________(填“加速”或“减慢“)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森林大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 恢复为森林生态系统需要很长的时间表明其________稳定性较弱21.(3)在火灾后的森林中存在“甲→乙→丙”这样的一条食物链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同化量的一部分两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答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群落在物种数目的多少, 桉树的快速复活需要大量的水肥在种间竞争上处于优势病虫害等风险增大桉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又能影响其他动植物的生存【解析】【答案】加速, 次生演替, 恢复力【解析】【答案】甲,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流向分解者【解析】。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态工程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选修3
第一章生态工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某些农村,农民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和动物的粪便制造沼气。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气提供清洁能源B.减少环境污染C.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D.沼气的制造是好氧微生物活动的结果答案 D解析产沼气菌属于厌氧微生物。
2.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面积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答案 B解析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且不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3.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 B解析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
4.下列不是马世骏的生态工程基本原则的是( )A.整体B.循环C.系统D.再生答案 C5.下列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A.向日葵与大豆间作B.大豆和小麦轮作C.人参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D.青霉菌和细菌答案 B6.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答案 A解析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解析】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2.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 ) A.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B.能量的单向流动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 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答案】A【解析】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选A。
3.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整体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解析】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A错误;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D错误。
4.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 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B.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C. 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 无污染原则和系统学手段【答案】B【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故B正确。
5.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互利共生的生物分开会对彼此都有一定的损害,这体现的是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贏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A项错误;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B项正确;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C项正确;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将废弃物中的能量充分利用,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项正确。
考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名师点睛】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7.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B错误;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8.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具有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用有限资源,实现废物资源化,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提出了季节放牧、划区轮牧和合理设计载畜量的放牧方法。
上述方法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 协调与平衡B. 物质循环再生C. 整体性D. 系统整体性【答案】A【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季节放牧、划区轮牧和合理设计载畜量的放牧方法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0.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答案】D【解析】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工程【名师点睛】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12.《四千年的农民》一书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使农作物更好地利用土壤有机物中的能量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无废弃物农业”能改善土壤结构,①正确;②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等措施能培育土壤微生物,②正确;③“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③正确;④“无废弃物农业”不会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④错误;综上分析,正确选项是C 。
【点睛】国农民实现的“无废弃物农业”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3.下图为浙西某生态农场的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能量损耗随食物链延长而增加,降低了能量利用率D.该生态农场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减少了污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 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发现每一级都有减数分裂品输出,人类都能获得产品,从而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 正确;由于食物链延长,虽然能量逐级损耗,但每一级都有能量得到利用,所以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反而增加了,C 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使废物变成了下一营养级的原料,从而减少了废物和污染,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14.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答案】B【解析】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5.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太阳能 排泄物、杂屑(肥料)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能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可以多级利用,故A错。
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消费者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加,故B正确。
食物链延长不会降低能量传递效率。
故C错。
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让能量多级利用,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