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成与黄土地貌.4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2023年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2023年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性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构造和分布规律旳科学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如下旳作用力。

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旳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第二章坡地地貌1)风化作用:露地表旳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旳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旳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2)倒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旳岩屑或块体,,在重力旳作用下,迅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倒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旳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倒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原因;人为原因:开挖3)倒石堆旳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4)滑坡及影响原因:斜坡上旳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旳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构造和岩性、地震、人为原因5)滑坡旳作用力: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旳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减少,称为坡面水流侵蚀。

被侵蚀旳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旳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旳水流(底流)构成一种持续旳螺旋形向前移动旳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旳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多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靠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旳原因:水文状况旳变化、构造运动、岩性旳差异、气候变化、5)河漫滩旳形成与发展:6)泥石流旳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7)洪积扇旳构造:洪积扇旳构造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体8)三角洲与三角湾:三角洲:在时尚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旳河口,涨潮时时尚一很快旳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旳河水和时尚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时尚旳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旳河口叫三角湾9)河流阶地旳成因:具有较宽旳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旳高地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旳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旳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旳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12)河流地貌旳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平衡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水旳分带: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旳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旳部分,称为石芽3)干谷、盲谷和伏流:干谷:是岩区旳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旳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旳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旳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旳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旳谷地称为盲谷伏流:转入底下旳河流暗流段,叫伏流4)峰林和峰丛: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矗立旳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旳基座构成旳石灰岩山峰群峰林:高耸林立旳散布石灰岩山峰旳组合5)岩溶地貌旳地带性特性:6)岩溶地貌旳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第五章冰川地貌1)雪线及其影响原因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旳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旳界线,称为雪线影响原因:温度、降水量、地形2)冰川冰旳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终形成冰川3)冰川旳类型:1.按冰川发育旳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气候冰川 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4)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旳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旳源头。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第二章构造地貌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受一些因素影响,通常降水量愈大、制备与好、温度愈高,愈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

《地质地貌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03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Geology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0学分: 5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本科先修课程:地图学地球概论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质地貌学基础是四年制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从事地球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入门基础课。

掌握有关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等方面及山地灾害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与冻土地貌、风沙及黄土地貌、海岸与陆架地貌、构造地貌和地貌演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地质地貌学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常见的标准化石;掌握阅读平面地质图、绘制剖面地质图和野外地质调查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同时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地质地貌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例如板块构造学说、冰期、黄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河流、岩溶、泥石流、荒漠化研究成果卓有实效,地貌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为灾害研究已成为世界科学关注的重大问题,地质地貌课程将积极反映上述成果,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研究的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卫星、计算机、遥感和电子显微镜、年代学等技术的应用,其研究领域已从地球表层向深部、从大陆向海洋、从地球向地外空间物质扩展,显示了其较强的生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球外动力运动的基本规律,为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圈和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预防和减轻地貌灾害以及了解生命的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野外实习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PPT课件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PPT课件
16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三、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及输沙率 (二)输沙率
气流搬运的沙量,它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单位宽度(或单位面积)所搬运的沙量。
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野外测定,莎车) 17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四、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作
用称之为风沙作用。 (一)风蚀作用
风蚀蘑菇1
26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在荒漠地区,因偶尔的暴雨产生的洪水侵蚀 地面,会形成许多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作用, 加深扩大而成风蚀谷。
风蚀谷无一定形状,沿主要风向延伸,可长 达数十公里。
15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三、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及输沙率
(一)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气流中搬运的沙粒,在搬运层内的随高度的分布, 称为风沙流的结构。
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并且颗粒 大小随高度升高而变小。
认识风沙运动的这一性质,对防沙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设计用于防风固沙的沙障就不需要很高的尺寸,一般只 要露出沙面20-30cm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沉降堆积 遇阻堆积
20
第二节 风蚀地貌
21
第二节 风蚀地貌
由于岩性、岩层产状等因素的影响,风蚀地 貌具有不同的形态,主要有:
一、石窝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四、风蚀雅丹 五、风蚀洼地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石窝和风蚀壁龛
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物 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 加深扩大而成。
1.0-0.5
6.0 7.0 9.5 12.0 —
0.5-0.25
4.8 5.8 7.5 12.0 —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蚀雅丹
◆风蚀雅丹: “雅丹” 是维吾尔语 “ 雅尔当” 的变音,意为“陡壁的小丘” 。指发育 在古 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 风蚀土墩和风蚀凹 地的地貌组合。 风蚀土墩由砂、粉砂和粘土 构成,呈水平层状构造; 形态多呈长条状, 顺 风向排列, 高度多为 5 ~20m。 ◆在罗布泊北部地区, 风蚀土墩的顶面是盐结块, 外表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一、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 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1、起沙风; 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 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砂粒 粒径、地表性质和砂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沙 漠地区的砂,多为粒径 0.1~0.25mm 的细砂,砂粒 起动的风速约为4~5m/S 。 2、风蚀作用(吹蚀、磨蚀) 吹蚀作用:指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 表面的风化产物吹走; 磨蚀作用:指风挟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 击、磨擦,一般在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二、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形态
(一)风棱石与石窝 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 壁上,经风蚀形成许多圆形 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 凹坑。
石窝和风蚀壁龛1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2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3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4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 窝 和 风 蚀 壁 龛5
★沙丘的移动
1、沙丘移动方向: 与年合成风向一致; 2、移动方式: 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3、移动速度: 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其 高度成反比, 而与输沙量成正比。 又因输沙量 是和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所以沙丘移动 速度也就同样和风速三次方成正比。
三、沙尘暴与沙漠化

风成地貌 课件 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风成地貌 课件 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条件
• 沙源
-----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
• 大风
-----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条件
• 地表状况
-----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农业:①降低土壤肥力
②掩埋农田
危 交通:①侵蚀路基,掩埋道路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磨蚀作用 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
对经过的物体进行冲击、摩擦,造成地面物体的
破坏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形突成起原的因孤:立岩石,尤其是
裂①隙接比较近发地育表的部不分太的坚气实的流岩 石中烈,含。遭受沙风量蚀较后多呈,现磨出蚀上部强宽 大②、岩下部性狭的小差的异蘑,下菇状部形岩态。
风蚀残丘
风蚀柱
特点:
风向
1.垄脊和沟槽相间排列;
2.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平行;
3.地面支离破碎;
风向
4.土墩奇形怪状。
一般情况下,雅丹地貌陡坡侵蚀严重 ,为迎风坡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
乌素特水上雅丹
垄脊间的部分洼地被附近湖泊上涨的湖水 淹没,形成水上雅丹
1.古河湖碎屑物堆积形成沉积地层
雅丹形成的两个关键2.地因壳素运动:,地表抬升,岩层出露
风积地貌
沙丘的形成条件
风力风向:决定沙丘的移动速度、方向。 地表形态: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地形起伏大,易在迎风侧
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 水分、植被条件:越好越不利于沙丘的发育。 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沙丘发育规模。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课件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课件

一、石窝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四、风蚀雅丹
五、风蚀洼地
PPT学习交流
21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石窝和风蚀壁龛
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物 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 加深扩大而成。
石窝,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直径约20cm, 深10~15cm,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如:设计用于防风固沙的沙障就不需要很高的尺寸,一般只
要露出沙面20-30cm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PPT学习交流
15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三、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及输沙率 (二)输沙率
气流搬运的沙量,它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单位宽度(或单位面积)所搬运的沙量。
输沙率与风速的P关PT学系习(交流野外测定,莎车)
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PPT学习交流
1
风成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 各种地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半 干旱地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的 特点。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大陆性冰川外缘、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 河岸,也有风沙作用,同样可以形成各种风成地貌。
(三)风沙的堆积作用 风沙在搬运的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时,或遇到障
碍物以及地面结构条件变化时,超过风力所能搬运的 最大容量,都可能使挟带的沙粒发生堆积。
沉降堆积 遇阻堆积
PPT学习交流
19
第二节 风蚀地貌
PPT学习交流
20
第二节 风蚀地貌
由于岩性、岩层产状等因素的影响,风蚀地 貌具有不同的形态,主要有:
11.4%。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2140课程名称:现代地貌学英文名称:Modern Geomorphology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时/学分:32/2 (其中实验学时: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开课专业: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选用教材:王锡魁,王德现代地貌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1.杨景春地貌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王飞燕,王富葆,王雪瑜.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谢宇平.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4.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Richard J.Chorley.Geomorphology. Methuen & Co. Ltd, 1984一、课程简介现代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貌的形态特点、成因、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现代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

该课程实行汉一英双语教学,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重点讲授构造地貌、坡地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滨地貌的类型和形态特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地貌的物质组成,灾害性地貌过程及其危害,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利用立体镜进行三维地貌特征观察,并能运用现代地貌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Modern geomorphology is a course which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textur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regularities of landforms.The research objects of the course are landforms. This is a double-language course teach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rough th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equipment such as multimedia,this course teachs mainly the typ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 texture, disastrous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and damages, spac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regularities of tectonic landforms.slope landforms.fluvial landforms.karst landforms.glacial landforms.eolian and loess landforms and coast landforms. Through theoretic and experimental learning,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dern geomorphology, meanwhile can use stereoscope to observe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resolv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odern geomorp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现代地貌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倒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耀、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裂和分解,形成大小别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倒塌:歪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挪移,称为倒塌。

倒塌堆积地貌:沿歪坡倒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非常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歪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妨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具延续的螺旋形向前挪移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集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挪移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领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别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操纵,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别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妨碍河床纵剖面进展的因素:(1)水文事情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第6章风成与黄土地貌

第6章风成与黄土地貌

(一)横向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平面上形如新 月,两侧有向前伸出的角(翼)。横剖面不对称,迎风坡凸出 而平缓(5°-20°),背风坡凹而陡(28°-34°,相当于沙 粒的最大休止角)。高度不大,一般1-5m,很少超过15m。
(单一风向)
第五十八页,共213页。
风向
落沙坡
迎风坡
非洲纳米比亚
第九十页,共213页。
③ 可能与纵向卷轴涡流(平行于气流方向)作用有关。
第九十一页,共213页。
④ 可能与山口风作用有关。
第九十二页,共213页。
(三)多风向作用下的沙丘
金字塔沙丘是在多风向,且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 的沙丘,有时其形态酷似海星,也称星形沙丘。它具多个棱面, 每个棱面代表一个风向。
通常粒径小于0.05mm的细小颗粒(粉尘)呈悬移状态运动, 可达数千公里;大于0.05mm的沙粒,以跃移和蠕移为主。
风沙运动与水流中的泥沙运动不同,它以跃移运动为主要 形式。
第四页,共213页。
由于水和空气的密度不同(水比空气大800多倍), 沙粒在水 中不易跃起,但在空气中可以跃起很高。跃起的沙粒动能很 大,下落地面时不但本身会反弹跳起,而且还会冲击附近的 沙粒溅起,一同跃移。这种运动具连锁式特征。
第三十页,共213页。
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第三十一页,共213页。
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第三十二页,共213页。
第三十三页,共213页。
第三十四页,共213页。
风蚀城堡-魔鬼城
新疆乌尔禾
第三十五页,共213页。
(四)风蚀雅丹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是“有陡壁的小丘”。地貌学上 用“雅丹”来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 合。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课件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课件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 区。风沙地貌是风沙(风力)作用形成的, 而黄 土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风沙作用---风沙作用指气流沿地表流动时, 对 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风成地貌的分布
ⅳ风蚀雅丹
1. 概念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古代河湖相 冲积物中、地表上呈现出的一些不规则长 条形土墩和沟槽相间的地貌组合。这种地 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观。 又称之风蚀垄槽。
2. 形成机理——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 或河湖堆积阶地上, 定向风沿干缩裂隙吹蚀, 使裂隙扩大, 导致平坦的地面逐渐形成与主 风向平行的土墩和沟槽相间地貌。
形成风沙流要取决于两点: 即有丰富的沙源外, 还要有强劲的风力。干旱地区风的强度和频度都 较大。
研究风成地貌的意义
第一节 风沙流
概念: 含沙的气流 气-固两相流
运动过程: 静止-滑动或滚动-受冲击力作 用-风沙流
在干旱地区,并不是所有的风都能进行吹蚀 的,只有当风力达到使沙粒移动的临界速度 时才能起作用,这种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灌丛沙堆
沙垄
沙垄
新月形沙垄
金字塔状沙丘
金字塔状沙丘
g s
沙垄的成因各有不同, 以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来的 沙垄, 是一种钓鱼钩状的新月形沙垄。在两种主 次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 新月形沙丘一翼延 伸, 另一翼相对萎缩。
图a 表示来自主要风向(g)的稳定风向形成的最 初的新月形沙丘。b 图为新月形沙丘来自s 方向 风的作用下, A翼顺新风向(s)前进, B 翼将日 益萎缩, 而在C 点则另出现一个新翼。c 图为风
风蚀柱

《地貌学》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5)

《地貌学》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5)

第二,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 一致性,与所在地方下伏基岩的矿物成 分没有多大联系;
第三,黄土披盖在多种成因的、形 态起伏显著的各种地貌类型上,并保持 相似的厚度。
第四,历史资料记载 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的班固在其所 著《前汉书》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纪元 前32年(成帝建始元年)四月壬寅晨, “大风从西北起,云气亦黄,四塞天下, 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里不仅表 明当时从天上落下来的“尘”是黄土,而 且说明黄土是由西北风带来的。
黄土风成说
黄土风成说认为,中欧和北美的黄土,是 冰期时大陆冰川区干而冷的反气旋风,将冰水 平原上的细颗粒吹送到外缘草原地带沉积而成 的,所以称为冰缘黄土。
印度西北部、伊朗和中亚、里海周围等地 的黄土,则是由内陆干旱荒漠、半荒漠区强大 的反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的黄土物 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 成厚层的黄土,故称为荒漠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措施有:(1)地基处理 措施,包括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挤密法、 预浸水法、化学加固法等;(2)防水措施,即防止 和减少水浸入地基;(3)结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 刚度使受力较均匀、对长度较大形体复杂的结构物 采用沉降缝将其分为若干独立单元等。
(三)不同时期黄土特征比较
不同时期黄土的特征
1、黄土碟(dish-like depression on loess)
黄土碟是一种由流水下渗浸湿黄土后 ,在重力的影响下,土层逐渐压实,使地 面沉陷而形成的碟状小洼地。形状为圆形 或椭圆形,深数米,直径10~20米。它常 常形成在平缓的地面上。
2、黄土陷穴(loess sinkhole)
黄土陷穴是一种漏陷的溶洞, 陷穴是流水沿着黄土中节理裂隙进 行潜蚀作用而成。陷穴多分布在地 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边缘地带和 谷坡的上部,特别是冲沟的沟头附 近最发育。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2.荒漠的类型3.黄土特性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本章内容:第一节风沙流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在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一、起动风速与起沙风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它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二、风沙流的结构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运动形式:①悬移②跃移③蠕移其中,以跃移为主要运动形式。

三、风沙流的特征L风沙流的含沙量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绝大部分的沙子集中在离地面30cm的范围内,其中又特别集中在近地面O-IOcm的气流层中。

2.风沙流的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3.风沙流的含沙量与气流经过的地面性质有关。

第二节风蚀地貌一、风蚀作用1、吹蚀作用2,磨蚀作用二、风蚀地貌形态L石肉:2,风蚀塔卷和风蚀桂:3,风蚀谷和风蚀成幺:4.风蚀雅丹:5,风蚀洼地:第三节风积地貌一、风积作用产生风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①风速减小②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③气流运行受到阻碍,产生阻碍堆积二、风积地貌形态沙丘是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形态。

按风向与风积地貌形态的相互关系,风积地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地貌:如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等。

②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地貌:新月形沙垄、纵向沙丘、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③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地貌:如金字塔沙丘等。

(-)沙堆沙堆是沙丘地貌的初级形态。

是风沙流通过草灌丛植物时,风速减弱,发生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形成。

最初的形态为蝌蚪状,以后,随沙堆的增高而掩埋草灌丛发育成盾形沙堆。

(二)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是最简单的一种横向沙丘。

它是在一组比较稳定的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L新月形沙丘∙的形志特征平面图形如新月,故名为新月形沙丘;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5°—20°,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34°;有两对对称的叉角,叉角延伸方向与主风向一致;有一弧形的丘脊线,丘脊线的延伸方向与主风向相垂直。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

第六章 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
• 第一节 风沙流 • 第二节 风蚀地貌 • 第三节 风积地貌 •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 第五节 黄土地貌
第一节 风沙流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一、风沙流 —— 沙粒的群体运动
含沙的气流称风沙流。
它是一种气-固两相流。运动的沙粒是从气流中 获取运动的动量,因此,沙粒只有在一定的风力条件 下才开始移动。沙粒开始移动的临界风速称起动风速, 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起沙风。
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 。
①南、北纬 15°— 35世°之界间荒的亚漠热的带区分域布,即各大陆的西岸。如
北非的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南美的阿塔卡马等地。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如中亚、我国的西北、美国的西部等地。
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
通常粒径<0.05mm的细小颗粒(粉砂、尘土),质 量轻微,在空气中的自由沉速很小,一旦被风扬招, 不易沉落,能够随风悬移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不同粒径沙土颗粒的运移方式 (引自M.Holy,1980)
(0.1~0.15最易以跃移的形式运动)
第一节 风沙流和风沙作用
三、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及输沙率
(一)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新月形沙丘是由沙堆演化形成的
△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 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 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 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 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与复合型沙丘链
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 相互横向连接,可形成一条链索,称之为沙丘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涧与黄土坪
坪 涧
黄土沟间地貌的形成
黄土沟间地貌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 黄土披盖在高原、山脉、山丘之上形成塬、梁、 峁等地貌,在此基础上流水作用塑造成为现在 的黄土地貌; • 黄土堆积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被流水侵蚀切割 形成黄土梁,黄土梁进一步被切割便形成黄土 峁。
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潜蚀作用:地下水沿着黄土中的裂隙、孔 隙渗透,溶解碳酸钙,并且把细粒物质带走, 产生孔洞,引起地面塌陷。 由潜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
黄土碟 黄土陷穴 黄土柱 黄土桥

漏斗状 竖井状 串珠状
黄 土 柱 ( 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