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压强_说课稿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说课稿

《空气的“力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单位。

教学难点:1. 压强的概念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胎、铁轨、压力锅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与压强有什么关系。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都存在压强。

3. 讲解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称为压强。

4. 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5. 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计算方法。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2. 讲解清晰,学生对压强的定义和单位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章:探究压强的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等。

教学过程:1. 利用PPT课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压力计和海绵进行实验。

3.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5.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2. 学生动手能力强,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第三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本次说课主要从教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三个方面展开。

本节课涉及两个概念压力和压强,压力在前面学习弹力时点到过,而压强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再做深入的学习,因此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角度,生活中有关压强的现象很熟悉很常见,但都难以上升到压强的层面来理解,或者说,压强这一概念很是陌生,所以学生一开始可能会难以理解,这就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探究过程,据此,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对压力压强概念的学习,体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学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用对比法来学习新知识,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以及压强的概念与实际应用,难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本节课大约安排两个课时来讲解,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难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这个要从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入手。

首先,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

通过前面弹力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过压力这个名词,但是并不明确压力的概念,我们通过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力的概念,分析引起气球形变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方向,从而给出压力的概念。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总结规律,明确压力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前面学到的力的三要素,作用效果等知识,又用旧知识来分析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到了循序渐进。

同时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总结出共性,深化认识。

在压力的概念中,重点强调两个字垂直,上学期学过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在学生的认知观念中,他们很容易将两个方向划等号,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水平、竖直、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向学生说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压强是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已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关键,还是今后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流体压强下一节课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③知道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探,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

②通过对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通过概括实验结论、比较速度定义方法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启发学生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让学生回忆速度定义的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形成压强的概念。

通过自主学习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学会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生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历了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学生已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平衡,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的思维障碍:压强的概念学生首次接触,压力的作用效果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

因此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手段来获得新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本课主要采用:①尝试教学法;②探究式教学法;③类比教学法。

《压强》说课稿5篇

《压强》说课稿5篇

《压强》说课稿5篇《压强》说课稿模板1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第二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画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一. 说教材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②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2.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教学资源:1.多媒体及课件.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简单介绍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三.说学法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四.说教学程序设计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动画开始的:〝胸口碎大石〞,通过这段动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到钉子多少对这个现象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泡沫板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码按压,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2.新课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对于这两个重点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压力的概念我是这样建立的,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两幅图的作图,实物投影,学生纠错,总结出共同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另外,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学生自纠.五.说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过度不够自然,需要进行一些细化处理.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以上就是我对《压强》这一课时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板书设计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2.作用效果大小的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②受力面积的大小二.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3. 计算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1pa=1n/㎡三.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f一定时,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s一定时,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压强》说课稿模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 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四.说课堂教学设计㈠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㈡讲授新课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3.什么叫压强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㈢小结: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㈣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㈤板书设计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五.压力和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二.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压强》说课稿模板3这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再学的气体压强.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压强的存在;2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及应用;3.马德堡半球实验.朱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气压的重要应用.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让学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纸没有掉下来?〞〝是不是因为水吸引了纸片,所以没有掉下来?〞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大家用桌上的仪器,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并用大气压知识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3.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比如说,朱老师用〝魔术〞:将矿泉水的空瓶加了热水,再倒掉后盖紧瓶塞,使瓶子变形;还有用嘴吸纸杯,吸管喝饮料等.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实用性.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四.意见和建议1.在学生实验中,可否用透明的塑料杯代替纸杯,可以使学生看清杯中是否还有空气.2.教师在讲解时,没有将〝大气压〞讲解清楚,〝大气压〞到底是〝大气压强〞还是〝大气压力〞这个基本概念.3.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时,如果先让一位女同学来拉,再让班里力气大的2个男同学来拉,可能反差的效果会更明显.4.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教师的语速过快,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压强》说课稿模板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基本知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建立压强的公式,能用压强共识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二.新课引入滑雪时,我们要穿上宽大的滑雪板,不穿滑雪板,我们不可能在雪地上飞驰.这是为什么呢?三.新课教学1.压力基础知识滑雪板对雪有力的作用,图钉对墙面有力的作用,滑梯上的小孩对滑梯有力的作用. 问:从力的作用效果考虑,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点. (都对接触面有挤压的效果)我们把这种力称作压力.压力是重力吗?(不是,压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压力: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①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例如:书上的两幅图.蝉的口器穿破树皮,骆驼在沙漠上留下脚印,都是压力作用的效果. 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两分钟时间阅读实验部分,之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甲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丙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与压力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这时压力大小不同,作用面积也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压强定义式: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P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单位物理意义: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力③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增大压力例如:钉子要尖锐,斧头要锋利,啄木鸟的嘴很尖,小孩没能把图钉压入墙里面大人能压进去. 减小压强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压力③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例如:大型拖拉机用履带代替轮胎,在很薄的冰面上走时要把多余东西扔掉.《压强》说课稿模板5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条,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三.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

8.1认识压强说课稿1

8.1认识压强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压强》。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的第一节。

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本节内容是是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探究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学生对压强有者感性的了解,缺乏本质的认识。

这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很强,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基本掌握,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和前概念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或者生活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压强概念及其建立过程,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分组讨论法为辐的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本节课的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导入环节,我用多媒体展示胸口碎大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沪科版《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隆昌县第一初中晏国琪一、教材分析与学生现状1、本节在力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知识难度比较大,液体压强概念比较抽象,而且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要运用到有关的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固体压强等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是: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猜想。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节是在学生建立了压强的概念,并研究了固体的压强之后,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研究液体的压强,课本中只提供了一个学生实验,运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这当然很好,但是,由于初二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茫然。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可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再增加一组探究型的实验,这些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材是先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推导,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突出了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论证的环节。

但我认为这样的布局比较生硬,不符合科学探究的精神,液体压强公式既然已经推导出来了,很明显的液体压强只与深度、和密度有关,还有什么可猜想的呢?因此,我在这节课的安排上,将顺序做了调整,先实验探究再理论推导,并对猜想和实验设计加以充实,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活动课,教学规程为: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探究——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归纳结论,最后将结论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自主探究、讨论法、实验教学法四、教学用具老师准备:水、盐水、酒精、压强计、大可乐瓶、水槽、体积相同的泡沫和砖块各一块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五、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压强_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压强_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压强_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生产生活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着重学习固体的压强。

《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中阶段四个要求理解的公式之一。

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关键,又是今后学习浮力的基础,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所学习的压力,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根据以上原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知道压力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二、说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本节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

2、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探究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但要学生注重知识的获得,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实验器材的准备:海棉、橡皮泥、气球、肥皂、砖两块、削好的铅笔、自制的压力小桌、钩码一盒、水杯、针、图钉、水、细线、细沙等。

(二)情景导入用这两个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一、课题分析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概念。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了解,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②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所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所以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通过近一年来的物理学习过程,对探究的几个要素并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2)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1、多媒体:多媒体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铅笔:学生利用铅笔做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压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引入压强的概念。

2.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压缩空气、踩气球等,引导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压强计算公式的记忆。

第二章: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1. 讲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

2.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压强大小的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理解。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章:压强的计算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讲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压强。

2. 举例讲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估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压强与生活1. 让学生了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压强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章第一节《压强》。

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板块。

一、说教材《压强》选自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一节。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压力的认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并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这一节内容不仅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

因此,我制定的本节课的目标是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学生自己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对压强的了解。

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并渗透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在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把压力与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认识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虽然压强是第一次接触的新概念,但对于压力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里特点。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准备教具:自制压力小桌、水槽、沙子、气球、矿泉水、钩码、一端削尖的铅笔等。

三、说教学流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节课我安排了6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个环节中,力求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究为主。

物理压强公开课说课稿

物理压强公开课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压强》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

这节课中“压力”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在学习力的概念、力与运动规律及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也为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的压强作必要的准备。

所以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和压力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图分析,对比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较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以及压强的概念和公式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前置知识的干扰,加之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区别压力与重力、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二、说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并且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具有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学生通过认真的学习是能够完成任务的。

三、说教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因此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立足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上四、说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出有关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液体压强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液体压强说课稿
第一课时,结合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法,我将教学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细化,第一个环节是基于具体经验上的直接观察,例如为什么买不到活的带鱼,大坝为什么要建的上窄下宽,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蛟龙号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从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实例入手,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找出类似的生活经验,例如游泳的体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客观存在。第二环节是基于问题的反思性观察,学生分组亲身感受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或者将塑料袋套在手上浸没在水中,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这一环节是一个体验加反思的过程,是为了学生从生活经验升华到科学理论做好铺垫。第三个环节是一个科学的分析环节,利用一个下端和侧壁开口的玻璃管,自己选择合适的膜片组装,最后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变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制实验道具,通过在矿泉水瓶上扎洞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证明
它主要包含三个知识点: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应用。内容较多,这样我按照知识点对本节课进行了划分。前两个安排在第一课时,定位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应用安排在第二课时,定位为一应用实践课。今天的说课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固体、液体的压强虽然各自有其自身的特性,但又具有共性,而且,本节恰好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这样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就可以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研读了一下课标,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其中探究属于体验性目标,处在经历的水平,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处在了解的水平,在课标的指引下,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的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主要考虑的是认知性,在过程方法中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体验性,而情感目标中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压强》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将结合教材原文,对《压强》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计算压强时的单位;3.通过实例、实验等方法了解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计算压强时的单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个被压扁的铁皮圆筒引入压强的概念;2.提问学生:如果用手单手敲击圆筒,圆筒变形的情况是怎样的?同学们能否解释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出“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区域”称为压强,解释铁皮圆筒圆形变形的因素。

(二)概念讲解1.利用板块P2,引入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反复呈现压强的公式,让学生明确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三)计算方法的讲解1.通过板块P3,展示在同样的物体表面上作用相同的力和面积不同时,压强会不同的情况;2.引导学生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自己掌握计算压强时的方法。

(四)单位的讲解1.通过板块P4,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压强单位帕斯卡;2.通过与学生进行微观世界中物体分子活动的讲解,讲解帕斯卡与物理学中“牛顿”等单位的关联。

(五)实际应用的讲解1.通过板块P5,简单介绍压力传感器、医用血压计等实际应用中的压强概念和计算;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例等方法了解压强的应用及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六)小结1.以板块P6作为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总结;2.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板块式课件的呈现。

2.实验、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

3.教师引导式的讲解和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得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化的讲解和教学。

同时,配合板块式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实验、实例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说课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说课课件

环节三:活动探究 归纳总结。(20分钟)
方案三:
方案四:
探究深度相同时,密度不同 的液体对压强的影响,如图3
探究同一深度时,液体中不同方向受 到的压强,哪个压强最大,如图4
方案五:
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如图5
环节三:活动探究 归纳总结。(20分钟)
第四步: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①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示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②在 测相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时,要改变金属盒上橡皮膜的方向,这时应 注意保持金属盒中心位置的深度不变。
环节三:活动探究 归纳总结。(20分钟)
第一步: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 意图
第二步:能否结合开始的视频和今天的实验,提出猜
想呢
提出猜想:
由于有了前面的学生实验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
1、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2、可能与液体底面积有关, 3、可能与容器形状有关,
液体的压强不再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 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 说明猜想的依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
第一步:师生互动,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 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设计 意图
让学生小组讨论,亲自动手动脑,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起 学生兴趣。
环节二:设计实验 启发总结(12分钟)
第二步: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好的做法
实验1、往塑料瓶中注水,然后用锥子在侧壁不同的高度 处扎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 压强。
讲授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3分钟 1 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教学 设计
12分钟 2 设计实验 启发总结 20分钟 3 活动探究 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个物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力和运动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会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难点则在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我计划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际测量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压强和浮力在这一单元,学生将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液体的压强特点。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

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压强和浮力现象的认识。

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压强和浮力的计算,难点在于理解浮力的产生机制。

为此,我将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三、简单机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掌握其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简单机械的直观印象。

重点是掌握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和计算省力比例,难点在于理解不同简单机械的适用场合。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问题解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功和能这一单元将引导学生学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以及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教学中,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功和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是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掌握功的计算公式,难点在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一些能量转换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热学初步在本单元,学生将接触到温度、热量以及热传递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一起探讨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欢迎各位同学、老师光临我今天的课堂,我的课题是《八年级物理压强》,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会呈现给各位关于压强方面的知识,让各位深入地理解压强的定义,机理,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首先,我将告诉同学们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面对某特定力时,物体受力的强度。

它衡量了力在物体上施加的强度,它和物体表面积和物质密度等因素有关。

它和给定力在物体上施加的力的大小成正比,通常用牛顿/平方厘米(N/cm2)或帕斯卡(Pa)来度量。

其次,我将讲授压强的机理:压强是指给定力在物体上所施加的力,物体表面积会影响给定力施加的强度,即物质在不同表面积下抗力的强度不同。

并且,物质的透明度也会影响压强,即不透明的物质受能量的阻碍力会比透明物质更大。

最后,我想让同学们了解压强对现实的影响:压强是一种物理性的现象,它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物体的稳定性。

压强的变化可以影响气压,水压,和物体本身的变形等,可以用来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制空气动力,及各种油压工具等。

以上就是关于压强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深入理解压强的定义、机理,及其对现实的影响,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感谢大家!
- 1 -。

[8.1认识压强]说课稿

[8.1认识压强]说课稿

[8.1认识压强]说课稿《8.1认识压强》说课稿初中部物理组苏国强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8.1认识压强》第一课时。

今天,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特色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压强》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是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探究,是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探究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力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近一年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都不陌生。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对实验的设计以及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对内容的分析,结合八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生产生活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着重学习固体的压强。

《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中阶段四个要求理解的公式之一。

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关键,又是今后学习浮力的基础,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所学习的压力,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根据以上原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知道压力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二、说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本节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

2、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探究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但要学生注重知识的获得,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
实验器材的准备:海棉、橡皮泥、气球、肥皂、砖两块、削好的铅笔、自制的压力小桌、钩码一盒、水杯、针、图钉、水、细线、细沙等。

(二)情景导入
用这两个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讲授新课:
1、压力
用手指去按圆珠笔尖的那头,你会有什么感觉?(生:疼)
手指感觉痛说明了什么?(生:有力)像这个力我们把它叫做?(生:
压力)
观察课件上的情景,这些物体对面都有压力,作出压力示意图并观察,通过你的观察,你是否能对压力给出个定义呢?(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给出压力的定义: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下面我们再作出它们的重力,比较并观察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得出结论:当物体自由地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F=G
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压强
重新体验用食指和大拇指轻压着圆珠笔两头,那我们来猜想下这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有关呢?(生: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下猜想:
在实验探究中,如何控制变量?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

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试验,试验后汇报:研究与什么因素的关系?怎么控制变量?现象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
中引入压强的概念,物理学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学上用p 来表示压强,用F 来表示压力,用S 来表示受力面积。

S
F p =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有力和面积单位复合而来是N/m 2,该单位读作“牛每平方米”,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介绍帕斯卡的简历及小幽默故事。

Pa 这个单位有多大呢?举例加深理解:
(1)一粒西瓜籽对桌面的压强为20Pa ;
(2)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0Pa 。

课本例题:一辆质量为50t 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 2。

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 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 ,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28222214110505.0,20,5.1,100.5m mm S N F m S kg m -⨯====⨯=, 求:21,p p 解:Pa m N S F p Pa m
N S F p m m S S N
kg N kg g m G F 82822525112
21541110410520)2(1063.13109.435.122109.4/8.9100.5)1(⨯=⨯==⨯=⨯===⨯==⨯=⨯⨯===, 答:坦克对地面压强为1.63⨯105Pa ,图钉尖对墙面压强为4⨯108Pa 。

(四)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

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五)达标练习
板书设计
一、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公式:S
F p 单位:N/m 2 、Pa (帕)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沪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曲阜市尼山中学陈海龙
2012年3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