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江南赶上春
王观——《卜算子》
王观——《卜算子》【年代】:宋【作者】:王观——《卜算子》【内容】: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析】: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
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
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
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的意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的意思一、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二、原文翻译水像美人的眼波脉脉传意,山像美人的眉头紧紧蹙起。
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
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
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三、原文赏析送别友人本是寻常之事,而词人却运用风趣的笔墨,化腐朽为神奇,设想了一套不落俗的构思:先从游子归家这件事想开去,想到友人的妻妾一定是日夜盼着丈夫归家,由此设想她们在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再联系着“眉如远山”“眼如秋水”这些习用语,又把它们同游子归家所历经的山山水水来个拟人化,于是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当友人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
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水的澄澈来形容美女的目光,用山的黛绿来形容美女的眉色。
开始之时未尝不新鲜奇妙,但人人都这样写,就成了俗套。
而词人匠心独运,将那熟烂的比喻倒转来用,既扣住了题面又显得新颖。
从这一构思向前展开,于是就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是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
语带双关,又扣得天衣无缝。
上片既着重写了人,下片便转而着重写季节。
而这季节又是同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好的。
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却又要归去了,不难想见词人心中的惆怅。
但他却未对此作任何渲染,只用了“才始”和“又”两个相关联的虚词,含蓄地传达出了依依惜别的感情。
通过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轻轻搭上,一是“送春归”,一是“送君归”;言下之意,鲍浩然此行是愉快的,因为不是“燕归人未归”,而是春归人也归。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 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
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 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 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
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 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 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 露。
才使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作者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北宋高 邮(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年) 进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 《冠柳词》。今有赵万里辑本。曾在宋神宗 朝当过翰林学生,因作词得罪而被贬,所以 自号“逐客”。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 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 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王观的作品, 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再读古诗,谁来说 一说这五句诗分别 是什么意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cù],状如二峰并 峙[zhì]。
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如美人蹙 起的眉毛。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盈盈处。
欲:想要。
盈盈:美好的样子。
处:地方。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卜算子Fra bibliotek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 曲,取义于“卖卜算命之 人”。四十四字,分上下阙。
bǔ
bào
词牌名 诗人的朋友 去、到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 路,简称浙东。
题目的意思: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书法作品[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1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cù]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且语句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2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
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唐朝诗人王观的古诗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⑧才始:方才。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_全诗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朽言化作神奇,始称作手。
词人丢开眼如秋水,眉如春山的俗套譬喻,直说水是眼波横转,山是眉峰聚,快人快语,便觉清新可喜。
藉此轻快的一笔,那友人所住的江南山水,也零点个成了美人儿的俏眉眼,活灵活现、盈盈动人了。
顺此笔势而下,那词客的两大愁事----送春、送友、也全没了往常的缠绵徘徊,变得做来轻轻巧巧,全不费力。
送春也没什么愁,江南还留得一段春;送人也用不上悲,友人还兴许赶得上春。
不如叮咛一声"千万和春住"吧。
你的幸运,也是我的欣慰。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译文]像姑娘的眼皮一样横流的,是江南的春水,像姑娘的眉峰一样耸起的,是江南的青山。
[出典]王观《卜算子》注: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注释: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生卒年不详。
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
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
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
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3、译文1: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
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
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住。
译文2: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
4、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清·袁枚原文,好像不止十二句吧?当时只记得其中几句:“烟花三月下扬州,骑鹤下扬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今再读此句,却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十二支曲子,每一回里面前四句为一首,后八句又是一首,总共就成了十二支曲子。
贾雨村曾经向甄士隐说过自己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仕途坦荡平步青云,可惜他屡次应试失败。
恰逢此时宝玉和湘云来到了甄家,甄家姐妹让他去参加宴会,湘云还借着酒劲唱起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也借机鼓励宝玉去参加考试。
结局是:“金榜题名”。
甄家最终获罪被抄,甄宝玉流落街头,被迫进入***做小厮。
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了一系列的情节,直至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卖给了薛蟠为妾。
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诸多情景皆与现实对照,看似巧合,实则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了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环境,即“树倒猢狲散”的悲剧。
曹雪芹先生所写此处,正是告诫后人要懂得珍惜眼前之物,切勿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毁掉自身。
但真正明白这种精神内涵的,又有几个呢?如果把第三回比作一个人在静夜中哭泣,那么此时最痛苦的莫过于黛玉了。
黛玉初入贾府之时受尽了家人尤其是姑妈的冷漠和嫌弃,在丫鬟紫鹃的陪伴帮助下才慢慢走出了阴影。
她聪颖美丽,饱含诗书气质,深得贾母喜爱,然而造化弄人,父亲早逝,让年幼的她体验了寄人篱下的凄凉;身边的姊妹,个个才貌双全,无奈孤独寂寞;偶遇神瑛侍者,却又迷失了自我,令无数少男扼腕叹息。
《枉凝眉》更是描述了黛玉临死之际,心灰意懒,病榻呻吟。
香消玉殒后的形象由世间俗尘幻化而成。
脂砚斋评价:看到此处,不免掩卷长叹,不忍卒读矣!”连高鹗续本的序言里都称赞:通篇用韵整齐,音调谐美,洗净铅华,别具情韵,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之笔。
黛玉离开了人世,就算你放下再重的担子,心已死去,何谈超脱,谈何仙界,不如不醒来。
黛玉心灵的光芒随着主角的消失而熄灭了,天上人间,世间情缘亦是如此。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加翻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加翻译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加翻译 1shuǐ shì yǎn bō héng ,shān shì méi fēng jù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yù wèn xíng rén qù nǎ biān ?méi yǎnyíng yíng chù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cái shǐ sòng chūn guī ,yòu sòng jūn guī qù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ruò dào jiāng nán gǎn shàng chūn ,qiān wàn hé chūn zhù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加翻译 2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加翻译 3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仆算子送鲍浩然浙东古诗全文
仆算子送鲍浩然浙东古诗全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哎呀,你瞧这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不就像说那水是
美人流转的眼波,山是美人蹙起的眉峰嘛!这比喻,多妙啊!就好像
说咱们眼前的风景都成了美人的眉眼,活灵活现的,难道你不觉得美吗?
再看“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一句,仿佛是作者着急地
问友人要去哪儿,然后告诉你就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
这不就跟咱们
朋友之间,你要远行,我着急打听你去向一样嘛!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把春天送走,这又要送友人离开,
多让人不舍呀!这就好比你刚失去了一件心爱的宝贝,紧接着又要和
亲密的伙伴分别,心里得多难受啊!
最后“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不是在殷切地叮嘱友人嘛,如果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可一定要把春天留住!这多像咱们送别
好友时,那种满心的牵挂和祝福啊!
我觉得这首诗,把送别之情写得特别真挚,用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
叮嘱,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你说是不
是呢?。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一点1分,共4分)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前两点任意回答一点2分,最后一点2分,共4分)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到江南赶上春
文/沈荻
2002年的春节刚过去不久,我结束了寒假,坐上回苏州的火车,在有限的一年之中,往返学校和家的几次旅程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趟,寒冷的冬天还没有过去,密封的的火车车厢里到处是可疑的气味,昏黄暗淡的灯光照在车厢内每个人的脸上,照出一脸菜色,每个人都把自己蜷缩在厚重的肮脏的被褥里昏昏欲睡,这样的旅程常常让难以入睡的我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自己是在向着不知名的陌生而虚空的未来飞奔,人生的沉重与孤寂常常充斥了我的感官世界。
那次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老先生,寂寞漫长的旅途让我们聊了起来,他的口音一听就是北京人,闲谈中我知道他原本是地道的北京人,后来到了上海去工作生活。
聊不几句,他就开始了急切的抱怨,他抱怨南方冬天那种阴雨连绵的天气,南方冬天的气温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低,却格外的潮湿阴冷,他埋怨说,在北京那么寒冷的冬天,他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长过冻疮,到了上海第一年,居然两只手都生满了,这鬼地方!
老先生的话我颇有同感,到后来每到冬天我就会想起他的话,一个北方人对南方天气的任性刁蛮最无可奈何的抱怨。
我也经常为南方阴冷而漫长的冬天所苦,即使到现在我已经在南方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我仍然无法对南方的冬天那种彻寒侵骨的感觉处之泰然,甚至每到冬天我就会生病,04年的冬天我甚至长了一身的疱疹,南方潮湿的天气让病毒往往更容易成活。
然而我还是没有办法离开南方,有朋友问我最想居住一辈子的地方是哪里,我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江南!固然,江南的闷热如同蒸笼的酷暑和阴冷如同地狱的严冬这两个季节在南方每年的气候时令中所占的比例长的可怕,南方的冬天更是让我心惊胆战,但是我仍然选择忍耐并且继续住下来。
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浪漫的人,说来可笑,这种不合时宜的情绪常常主宰着我前半生的命运,我是一个不够理智的人,即使我对南方的寒流每次都进行过千百回的诅咒并且威胁说要离开,但是每当春天在暗褐色的树枝上催发第一个嫩绿的叶苞的时候,我立刻就能够在一秒钟内推翻自己所有的决心。
是的,为了江南短暂的春天,我愿意永远留下来!
如果你是被春天的沙尘暴所苦的北方人,你永远不会理解一个春天对于江南的意义。
你无法理解那一座座古老的拱桥下面,一泓苏醒的碧水所传送的脉脉眼神,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秦娘桥。
你无法知道一夜淅淅的春雨能够带来所有春天的消息,且不说湖边的杨柳上抽出那一条一条新鲜的心思,也不叹苏堤上一树一树凝着香艳的桃花,小园里玲珑的湖石边,一枝一枝微堕的迎春花灿烂如金。
一点一点的春天的眼神,灼灼的炫耀着绿萝香花装扮来的碧纱霓裳。
苏大里百年的古樟旧柏,一夜之间洗去了所有的陈旧晦暗,满树的绿叶油油的招摇着,竟然散发出宛如匠人精心雕刻而成的一片片绿玉饰品才能拥有的光滑,敬师轩对面的花圃里,满圃都是一株株盛开的粉樱,微微的风也能引起它们最娇羞的惊叹,片片纷飞是花的雪、蝶的梦。
是的,南方的冬天是可怕的,可怕的足以让我这样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无数次的幻想着能够回到北方去度过一个干冷而飘散着雪花的令人安慰的冬天,但是我同样无法抵挡这江南的春,即使只让我看到一枝桃花的绚丽。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