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套典型的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B.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矛盾C.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资本主义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证分析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参考答案:B. 辩证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民主社会主义B. 和谐社会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因为私有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通过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分化的历史阶段,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当今世界的贫富分化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参考答案:在当今世界,贫富分化问题愈发严重,这背后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本质根源,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消灭私有制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最终消除贫富分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结语以上是关于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答案:B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商品价值论D. 资本积累论答案:B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 消灭阶级差别D. 发展生产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A, B, C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B. 按劳分配C. 无产阶级专政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4)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
(2)目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资本的最大化。
(3)宏观调控方式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侧重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
(4)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通常较为薄弱。
四、论述题8.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卡尔·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D. 亚当·斯密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自然辩证法》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学、法学、人类学C.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D. 文学、艺术、宗教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阶级斗争答案:C6.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产主义D. 实现世界和平答案:C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中剩余价值是指?A. 工人创造的价值B. 工人工资C.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获取的额外价值D. 资本家的利润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生产方式的变革D. 文化传承答案:C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A. 唯一动力B. 重要动力C. 根本动力D. 不是动力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宗教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ACD)A. 科学性B. 抽象性C. 革命性D. 实践性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BC)。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用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能动性的客观解释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唯心主义)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系)3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阶级性)32.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主观唯心主义)33.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家(恩格斯)3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35.手推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7.英雄史观的出发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8.一言可以兴邦(英雄史观)39.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4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二、辨析题1.和谐使矛盾完全消除错误。
其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这就要求我们勇于承认矛盾,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该说法认为矛盾可以完全消除,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
其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相互转化,因此矛盾可以转化成和谐,但矛盾不会完全被消除;其三,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社会进步正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进步的。
从这点看,矛盾也是不可完全消除的。
其四,矛盾是反映事物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畴。
该说法有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概念混为一谈的嫌疑。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正确。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因此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错误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引起了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的影响。
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消极后果。
4.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的真实反映。
该说法不科学。
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如果所见所闻是别人的认识,也是间接经验。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曲的反映。
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可能是假象.同时,认识还有错觉,也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
三、简答题1.如何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正确的补充作用。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
第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物质的定义与意义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事物量变质变的辩证问题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5.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观]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否定是心就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55-157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①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
③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7.什么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将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的依据是?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称之为可变资本。
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8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9在当代应该如何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①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②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③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④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10、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若无使用价值,则为无用之物;若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11.简述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通过绝对延长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
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劳动必要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论述题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相互联系。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是无条件、绝对的;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有条件、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