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二首1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长岭《两首少年游记》原文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两棵绿槐树,白马像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当燕山的精神高高在上时,谁会在乎他的碑文呢。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交朋友时要注意千金的馈赠。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你必须在晚上喝酒,一百年内不要灰心。

王昌龄《少年行二首》翻译
待更新
王昌龄《少年行二首》赏析
《两首青年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长岭的诗歌作品。

王长岭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诗人。

王长岭的诗歌以边塞、闺阁怨、送别三种主题为主。


全唐诗
对常陵诗歌的评价是“浓密而清晰”。

他的七绝诗特别优秀,甚至可以与李白相提并论,因此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称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高亢、向上,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王长岭诗歌全集。

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一赏析

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一赏析

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一赏析一、诗人简介1. 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

王昌龄,字少伯,自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曾任宰相。

他擅长写诗,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唐代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作品赏析2. 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一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共分为两首,分别是《送山人绦二首·其一》和《送山人绦二首·其三》。

3. 《送山人绦二首·其一》描写了送别好友山甫铨的场景,诗人通过悲伤的语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别离的不舍。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突出了情感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深情厚谊的内心世界。

4. 而《送山人绦二首·其三》则是在对友人的告别中,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对友人的前程抱以美好的祝愿,情感饱满真挚,旋律悠扬动人。

三、作品特点5. 王昌龄以其雄浑豪放的诗风和深沉激昂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其中《送山人绦二首·其一》和《送山人绦二首·其三》这两首诗作,既体现了王昌龄辞藻华丽的诗风,也展示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察和对友情爱情的深沉思考。

6. 王昌龄的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他在诗中展现了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生活的热爱,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四、作品影响7. 《送山人绦二首·其一》和《送山人绦二首·其三》两首诗作流传至今,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后人学习、传诵的经典之作。

王昌龄的诗歌作品,无论在音韵、意境还是思想深度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宝库之一。

五、个人感悟9. 《送山人绦二首·其一》和《送山人绦二首·其三》这两首诗歌,表达了王昌龄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别离的痛苦,诗中情感真挚,意境蕴涵。

通过赏析这两首诗歌,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王昌龄对人世间情感的描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边塞、送别、闺怨等题材为主,风格高峻清逸,深沉含蓄。

以下是一些他的著名诗作:
1.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 《采莲曲二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以上只是王昌龄的部分诗作,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不仅有边塞诗的豪放激昂,也有送别诗的深情款款,更有闺怨诗的细腻入微,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爱国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爱国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爱国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少年行二首·其一》王昌龄.拼音版

《少年行二首·其一》王昌龄.拼音版

少sh ào 年ni án 行x ín ɡ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唐t án ɡ】王昌龄西x ī陵l ín ɡ侠xi á年ni án 少sh ào ,送s òn ɡ客k è过ɡu ò长ch án ɡ亭t ín ɡ。

青q īn ɡ槐hu ái 夹ji á两li ǎn ɡ路l ù,白b ái 马m ǎ如r ú流li ú星x īn ɡ。

闻w én 道d ào 羽y ǔ书sh ū急j í,单d ān 于y ú寇k òu 井j ǐn ɡ陉x ín ɡ。

气q ì高ɡāo 轻q īn ɡ赴f ù难n án ,谁shu í顾ɡù燕y àn 山sh ān 铭m ín ɡ。

【作者简介】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注 释】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

侠:侠客。

年少:年龄少小。

年轻。

送客:送别宾客。

过长亭:走过长亭。

有说‘短长亭’。

即短亭和长亭。

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

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亭。

青槐:今称国槐。

蝶形花科槐属植物,喜光、耐旱、萌芽力强,可用作药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朝: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

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二首·其一讲解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

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以边塞诗著称的诗人王昌龄博学多才,创作的边塞诗作别具一格。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所写的著名的边塞诗,欢迎阅读!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出塞其一:[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出塞二首其一其二的诗

出塞二首其一其二的诗

出塞二首其一其二的诗《出塞二首·其一·》和《出塞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创作的两首诗。

这两首诗被誉为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歌,描绘了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的顽强和坚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边军士兵和军事生活的敬仰和关切,以及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两首诗进行分析。

《出塞二首·其一·》昔闻塞上风云,走马听榆中。

关山月近半,铁骑忽绕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酒旗斜照人归路,长笛一声惊破秋。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驻守在边疆上的军人的艰苦生活。

但是,这首诗的主题并没有将人物形象直接表现出来。

诗人从“昔闻”开始,用一种故事性的风格叙述了塞上的风云,然后描绘了将军百战身亡,壮士十年归的情景。

而此时,酒旗斜照,长笛一声便惊破了秋天的宁静。

这样的结构让整首诗显得极其有张力。

首先,“昔闻”两个字,为人们带来了那种传说中的气氛。

据此可以推测,这个故事可能是王昌龄从其他地方得到的。

接着,开头便明确地表现了风云变幻的形态。

这里的“风云”,指的并非单纯的气象现象,更多的是指边塞上的各种战事变迁。

接着,诗人又描写了下一节景象,即铁骑环绕的细节。

将军百战身亡后,“壮士十年归”的悲凉也随之表现。

但是,在这样悲戚的场景中,酒旗和笛音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残酷而又动人心弦的美。

这里的“酒旗”,也许就是边塞战斗结束后,“英雄们欢庆的酒”和“胜利的旗帜”一些深层含义的象征。

而“长笛一声惊破秋”的人物形象,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就变得格外突出了,起到烘托氛围和增色的作用。

总之,这首诗写边塞战火纷扰之地的异乎寻常的风景、声音。

最后将这样悲凉的场景演绎成了一种如诗般的美。

王昌龄借出人意料的束缚和哀怨情结,将一个凄凉的故事变得格外惊心动魄。

《出塞二首·其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文材料-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1 精品

作文材料-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1 精品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①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

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其一》诗词简析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其一》诗词简析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其一》诗词简析
从军行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注释
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

隋唐时期,榆关作为中原汉王朝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的军事重地,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

本诗作者是唐人,所用地名也是唐代的。

漠北历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

把榆关搬到漠北的发明家是现代某粉。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卫将军骠骑列传》)事件:“大将军出战”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部编版王昌龄的诗

部编版王昌龄的诗

部编版王昌龄的诗以下是部编版教材中王昌龄的诗:
1.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5.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大漠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7. 《胡笳曲》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8. 《河上登楼诗》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以上是部编版教材中王昌龄的部分诗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出塞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出塞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出塞二首其一翻译赏析《出塞二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前言】《出塞二首》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

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注释】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翻译】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

枣红马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

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

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

诗人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本文介绍的是当中的第一首,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
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释]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二)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

《关山月》是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

“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即“关山渡若飞”中的“关山”,古代地名。

B“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对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C第一首诗中的“独坐”两字透露了戍卒的孤独和
思绪,而“伤别离”的乐府歌曲《关山月》,则传递了思乡念妻的浓烈情绪。

D第二首诗末句以绵亘的长城、高悬的秋月为背景,借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渲染了征夫怀念亲人、思恋故乡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A(2)第一首诗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诗前三句借音乐
声抒情,后一句写景。

先抒情后写景。

(3)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8.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10.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11.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怨》12.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13.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1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15.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16.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17.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18.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19.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0.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1.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2.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3.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4.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5.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26.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27.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2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29.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描写山的诗句】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描写山的诗句】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描写山的诗句】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

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 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 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 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 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 从侧面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 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 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一场激战,不 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 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 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 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 故事的。
返 回
学 海导航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 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 相同,只是不一定 对仗。
返 回
学 海导航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返 回
1.基本要求
鉴 赏 诗 的 内 容 、 形 象 、 语言和表达技巧。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 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 与“平起”两式(参课本P60“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 式”)。
学 海导航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诗歌有近体诗的古体诗之分。近体 诗是与古体实现对而言的,近体诗 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代人把新出现 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诗成 为古体。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古体诗没 有固定的句数限制,没有固定句式, 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 反之。
学 海导航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返 回
盛唐边塞诗
• 盛唐边塞诗的内涵是丰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高 适,岑参的作品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其基本特 征是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 神,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但他们在共同的风格下, 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意, 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岑 诗瑰奇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之感,岑诗雄 壮里有俊逸的一面;在接受文学遗产的影响方面, 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地融会 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从地域文学角度来看, 高适的边塞诗是北方文学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则 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和鲜明的西部文学特点。
• 盛唐边塞理想实现中的投笔从 戎的慷慨、激越美;在边塞生活 中雪原大漠的奇特、萧瑟美;在 建功事业中的穿越异域的从容、 悲壮美;在现实悲怆中思乡恋土 的人性、豪迈美。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主题
风沙遮天蔽日 背景 烘托、暗示 通过前两句所描写的大军出征时 大漠风尘日色昏,
王昌龄简介
•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长安人。盛唐边塞诗 人,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开元十五年(727)进 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 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 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 擅长七言绝句,长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画,能以典型的 情景、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涵,意味浑厚深长。现 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 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有名,边塞诗充满了积极 昂扬的精神,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 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 扬,文字洗练,音调铿锵。尤其后一首,深入浅出,寓 意深沉,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明人辑有《王昌龄 集》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1.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 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主要 有律诗和绝句。
返 回
学 海导航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 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象不是自 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 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 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 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 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 心动魄的场面呢?
• 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 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 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 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 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 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 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 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 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 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 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 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诗歌第一句有何作用?
• “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 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 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 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对军事形势 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
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
• 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 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 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 挺进。 对半卷红旗还可作和理解?
迅猛、凌厉的声势,写出唐军的 红旗半卷出辕门。 行动 主动出征 声势迅猛、凌厉 士气和威力,衬托出前锋的胜利 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 前军夜战洮河北, 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 绰有余,胜券在握。
已报生擒吐谷浑。
侧面衬托
《从军行》赏析
•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 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 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 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 风起时,飞沙走石。
学 海导航
近 体 诗 知 识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2. 基本要领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 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 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 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 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