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合集下载

徐寿

徐寿

徐寿(1818—1884),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

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

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首创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即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

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

沿用至今。

名言:格致之理纤且微,非藉制器不克显其用。

J.J.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对麦克斯韦的电磁辐射理论感兴趣,他进行了阴极射线的研究。

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对气体电离行为的考察更加深入。

他用一个巧妙的实验成功地证实了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这是判定阴极射线确实是带电粒子的决定性证据。

继而,他采用静电偏转力和磁场偏转力相抵消等方法确定阴极射线粒子的速度,测量出这些粒子的荷质比,并进一步测出它们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7。

后来人们命名这种粒子为电子。

此后,他又提出了“电子浸浮于均匀正电球”的原子结构模型(汤姆孙模型)。

该模型虽然在后来被卢瑟福的核原子模型所替代,但它是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开端。

格言:“我觉得自己失一个钓鱼的人,用一只轻巧的钓鱼具,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抛出了一线约丝,约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太重而使这个钓鱼的人不能把它吊到岸上来.我觉得接替一位象瑞利勋爵这样享有盛名的人是困难的.”。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牛人徐寿简介 徐寿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牛人徐寿简介 徐寿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牛人徐寿简介徐寿的历史功绩说起晚清英豪,李鸿章、张之洞、曾国潘等人肯定第一时间浮现大家脑海。

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晚清牛人不在此列,他是真的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位牛人就是晚清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学校,一人撑起中国近代军工业半边天的徐寿。

听到这些头衔,可能大家也并不是很熟悉。

但要说另一件事,大家就不可能不熟悉了。

学习过化学的朋友们,在当初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必背,那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而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徐寿翻译命名的,可见徐寿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和很多人一样,徐寿最开始学习的是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八股文,是冲着科举考试去的。

然而徐寿明明十分聪慧,但是却连个秀才的考不上。

科举失意,大多数人应该十分伤心。

但是徐寿不,他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俗一点大概是说:“八股文有个毛用,老子不学了!”放弃当时的“通天大道”,徐寿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

他读书杂,什么都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还有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都涉及在内。

他还根据书中所学,自制指南针、自鸣钟。

徐寿喜欢器械科学,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科技典籍,同时也想方设法的搜罗中国翻译的西方科技著作。

当时中国没有系统学习科学的书院,徐寿一切都靠自学,由此还结识了另一位科技爱好者华蘅芳。

在一片研究八股考试的人中,找一个爱好科技的知音多难啊!两人一见如故,组成cp闯天涯,共同探讨和研究科学知识。

徐寿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知识必须用于实践检验。

当时没有咱们今天的实验室那样,想要什么工具都有。

没有工具,徐寿就自己做。

他曾经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需要一个三棱镜,买不到就用自己的水晶图章硬磨出来。

就是这样潜心学习研究,徐寿渐渐的闯出名气,连当时像李鸿章这样的清朝大臣都听说了他的名字。

后来清廷“师夷长技以制夷”,展开洋务运动,徐寿就这样被清朝大臣们推到台前。

近代爱国化学家徐寿简介

近代爱国化学家徐寿简介
蒸汽机”相似。稍后,即着手进行中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黄
鹄号轮船的研制工作。这使他的科学事业迈进到一个新阶段。
1865年,黄鹄号试制成功。这是一艘长55余公尺、载重25吨、时
速达20余里的木壳轮船。这艘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轮船的研制成
功,标志着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开始,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
最丰富的中国近代科学家之一。这些译作的影响,还远播日本等
国。徐寿的主要代表译作还有:《化学鉴原》6卷。此书为普通
化学,对一些化学基本原理和许多重要化学元素作了概略的论
述。《化学鉴原续编》24卷,主讲有机化学。《化学鉴原补编》
6卷,主讲无机化学。《化学考质》8卷,主讲定性分析。《化
学求数》16卷,主讲定量分析。《物体遇热改易记》4卷,主要
进、安贫若素、耿直敦朴的好品德。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童生考
试,没有成功,便毅然抛弃科举,“专研格物致知之学”,开始
涉猎天文、历法、算学书籍,走上了运用科学、传播科学并为科
学奋斗终身的艰难道路。
1843年,徐寿和同乡、算学家华蘅芳来到上海,旨在求得西
方传入的科技知识。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开办了墨海书馆,聘请
近代化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徐寿在钻研化学的同时,对数学、物理、矿学、汽机、医学
等都极为重视,逐渐成为“能通晓制造和格致之事”的学者。
1861年,他受到曾国藩“研精器数、博涉多通”的评价,并被聘
请到安庆内军械所。其间,与华蘅芳等人合作,于1862年制造出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蒸汽机,与当时居于世界 先进水平的“往复式
二年春开始授课。课程主要有:矿物、电务、测绘、汽机、制造
等。格致书院是我国近代开办新式科技教育的先河,培育了一批优

徐寿

徐寿

图》、《法律医学》。约占翻译馆历年译书总数约160 种的1/10。
3、先生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兰雅李Βιβλιοθήκη 兰4、子承父业,后继有人徐建寅(1845—1901) 字仲虎。江苏无 锡人。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工 业的开拓者。
徐建寅还与傅兰雅等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 为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 了示范作用。1901年3月,在火药厂与员工一 同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著译有《造船 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 要》等40多种。
产技术的形成,特别是轻工业方面,有些青年资本家看到 了徐寿编译的化学新书后,在上海从事肥皂、火柴、化妆 品方面的生产,于是,一些小型的化工生产在中国开始。
一、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的时间
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的开端: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英美帝国主义的商船上工作的 中国工人----接触一些化学品,学习了一点近代化学知识 化学方面的书:1855年出版木刻本《博物新编》 (英国医师合信)----第一集讲到化学物质部分
-----养气、轻气、淡气、炭气等的性质和制法--1862年北京同文馆翻译了不少西方科技书,其中 也有化学方面的书
徐毕锋:一度担任译书的校对工作,后来自己 创办了肥皂厂,成了中国早期化学工业的民族资本家
5、先生对我国现代化学的发展的贡献
创造了一套化学基本物质的中文命名。
音译,解决当时已经知道的六十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为我国的元 素命名打下了基础。除了少数元素的名称有变动外,大多数元素的 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如钠、钾、钙、镁、锌、钻、镍、锰等).对有 机化合物,他也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在化学术语方面,当时将现代 的“原子”称为“质点”“元素”称为“原质”;“原子量”称为 “质点率”等等. 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系统化。 他最早编译出版的《化学鉴原》是一部普通化学方面的书,专 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性质。这部书的影响最大,曾风行 了三、四十年之久,《化学鉴原续编》专讲有机化学,《化学鉴原 补编》专门讨论无机化合物,《化学考质》的内容是定性分析, 《化学求数》的内容是定量分析,《物体遇热易改记》系物理化学 方面的初步知识。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和汪振声译的《化 学工艺》这八部书,已经概括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主 要内容。

中国化学家-徐寿

中国化学家-徐寿

中国化学家-徐寿中国化学家-徐寿在我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方面,徐寿做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寿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徐寿,1818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外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5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抚养长大。

在他17岁时,母亲又去世。

幼年失父、家境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朴素的品质,正如后人介绍的那样:"赋性狷朴,耐勤苦,室仅蔽风雨,悠然野外,辄怡怡自乐,徒行数十里,无倦色,至不老倦。

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

然而他参加取得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有成功。

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

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这种志向促使他的学习更为主动和努力。

他学习近代科学知识,涉及面很广,凡科学、律吕(指音乐)、几何、重学(即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的书籍,他都看。

这些书籍: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读书成为他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活动。

就这样,他逐渐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无专1856年,徐寿再次到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

博物新编》的中译本,这本书的第一集介绍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

这些知识和实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依照学习物理的方法,购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根据书中记载,边实验边读书,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技巧。

徐寿甚至独自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

坚持不懈地自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终于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学者。

鸦片战争失败的耻辱,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兴起一阵办洋务的热潮。

所谓洋务即是应付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购买洋枪洋炮、兵船战舰,还学习西方的办法兴建工厂、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办学堂。

近代前期科学家徐寿[详细讲解]

近代前期科学家徐寿[详细讲解]

近代前期科学家徐寿第一节研读科技典籍,善制工艺器械徐寿,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

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 月26 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社岗里。

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④,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

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

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 岁。

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

在他17 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早年也习举子业,“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①。

显然,八股诗文无法解决他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面务农,一面经商,往上海贩运粮食。

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生活的磨难和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时文词章毫无用处,因此,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转向了经世致用之学。

那时正是鸦片战争前夜,清皇朝已经走向衰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徐寿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的座右铭②,抱定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开始在经籍中学习研究有用之学。

他研读《诗经》和《禹贡》等经书时,将书中记载的山川、物产等列之为表,研读《春秋》、《汉书》、《水经注》等历史、地理著作,则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

凡是有用之学,他无不喜好。

徐寿的家乡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

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

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①。

大概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徐寿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极为广泛,举凡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

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

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的原理又藉工艺制造体现出来,所以他总是“究察物理,推考格致”②。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作者:王渝生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1年第03期格致之理纤且微非籍制器不克显其用——创建格致书院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家徐寿王渝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徐寿(1818.2.26-1884.9.24),字雪村,号生元,江苏无锡北乡人,化学家,翻译家,科技教育家,中国近代科技学校——格致书院的创建者。

徐寿出生于无锡市郊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5岁时父亲病故,17岁时母亲又去世。

幼失怙恃,中道家贫,人称他“赋性狷朴,耐勤苦,室仅蔽风雨,悠然野外,辄怡怡自乐,徒行数十里,无倦色”,倒也诚实朴质且能吃苦耐劳。

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无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但徐寿从小喜欢自然界的事物,感兴趣于物质的变化,也就只好通过自学来获取一些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了。

徐寿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个是比他年长7岁的李善兰(1811-1882),一个是比他小15岁的华蘅芳(1833-1902)。

徐寿和华蘅芳都是无锡人,他们相识要早一些。

1853年,35岁的徐寿带着20岁的华蘅芳结伴同往上海探求新的知识。

他们专门拜访了当时在西学特别是数学方面已经颇有名气的李善兰,虚心向42岁的李善兰求教,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成为学术上的朋友。

其时,李善兰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西方近代数学、力学、植物学等翻译工作,未曾涉及到近代化学,于是徐寿特别关注化学方向的书籍。

1856年,徐寿再次到上海,读到了英国人合信在墨海书馆编译的《博物新编》,其中有关于氧气、氮气等化学物质性质的介绍,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

徐寿被这些近代化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买了不少书籍,还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回到家里钻研化学,甚至还自己独立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非凡的创造能力。

从此,徐寿以其“性好攻金之事,手制仪器甚多”而远近闻名。

1861年,洋务派官僚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以研制兵器为主的军械所,以“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荐语征聘了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包括华蘅芳在内的其他一些学者。

为什么徐寿被称为晚清第一巧匠,他做过什么贡献吗

为什么徐寿被称为晚清第一巧匠,他做过什么贡献吗

为什么徐寿被称为晚清第一巧匠,他做过什么贡献吗本文导读:今年恰逢徐寿诞生200周年。

他是江苏无锡人,但上海是他后半生工作的地方,其主要业绩和科技成果也发生在上海。

本文讲述了几则关于徐寿的创新故事,来纪念这位晚清“第一巧匠”,学习他的工匠精神。

一本科普读物催生“鲁班再世”徐寿出身于耕读之家,少时在村塾学习11年。

但他厌恶科举,而喜格致之学,“举凡各种农具、工具、日用器皿的结构,以至于艺术品、装饰品等的制作,无不发生兴趣,从事研究”。

在乡村,他以手工艺谋生,并立下“四毋”座右铭:“毋谈无稽之言,毋谈涨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

1855年,他与喜欢数理的同乡华蘅芳一起到上海,逛至外滩一家书馆,觅得《博物新编》一书。

这是一本科普通俗读物,既讲析日常用品的结构原理,也介绍当时新鲜的声光化电知识。

徐寿一看,大喜过望,赶紧购下。

回家之后,不仅精读细看,而且与华蘅芳“朝夕研究,目验心得,偶有疑难,互相讨论,必求焕然冰释而后已”。

为求得七色光,他曾用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验之;为明白枪弹之行的抛物线,还设立远近多靶以测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能工巧匠而言,有了科普读物就能助其学用结合、技艺大进。

据记载,徐寿曾制作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甚至还仿铸墨西哥银圆。

一下子,“鲁班再世”的声名传遍城乡。

1862年,洋务派首领曾国藩点名征召徐寿到淮军在安庆的军械所。

徐寿出手不凡,没过几月就和次子徐建寅造出了蒸汽机模型。

蒸汽机的出现,曾推动西方的工业革命,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其为何物。

当这台蒸汽机模型在总督府成功试验后,曾国藩欣喜不已。

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3年后,徐寿和华蘅芳同心协力,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艘机动木质轮船,“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

轮船在长江中破浪前进,性能良好,向上游逆水航行14小时,下行顺水则只用了8个小时。

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

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

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
徐寿(1865-1922)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化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楷模,他于189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取得化学学士,1900年
取得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学习,得到了诸多化学知识,为中国的科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贡献。

徐寿曾经在台大(Taipei University)、北洋大学(Beiyang University)、南
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开设化学课程,整理新颖而系统化的化学知识,将西方现代化学的构造和物理化学重新编排,成为中国现代化学
发展的开创者之一。

此外,徐寿还在《徐寿学报》中报道了自己的教
学和研究成就,为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寿的科学研究成就,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堪称一代天才,在中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他对中
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寿和中国第一艘轮船

徐寿和中国第一艘轮船
馆,备陈各种工艺动物植物的标本、摄影绘机械、实验器皿、图
器材、枪炮模型等,徐寿亲自主讲,为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
的传播不遗余力,殚思极虑,直至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水师。1867 年,江南制造 总局在局内附设翻译馆,翻译西方注重
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翻译馆中除徐寿、华衡芳、赵
元益、王德均、徐建寅等华人外,还聘有外人如伟烈亚力、傅兰
雅、林乐知等。年近花甲的徐寿,在西人口述基础之上,依原意
笔译成汉文。为了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他集中精力,谢绝一
徐寿的成就并非仅仅在于制造轮船,当他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襄
办时,在船炮枪弹方面都有发明创造,研制出多种炸药。后来的
“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轮船的制造使用,
都凝聚着徐寿的心血和劳动。他还向曾国藩提出建议:一是翻译
西书;二是开发煤矿,冶炼制铁;三是自造大炮;四是操练轮船
仪器,准备做实验用。1856年前后,徐寿又一次来到上海,拜读
到墨海书馆出版、英国医生合信所著的《博物新编》。这本书有三
集,包括天文、物理、化学、气象、动物等各方面内容,有关化
学知识的第一集引起了徐寿的极大兴趣。书中介绍说,天下的物
质元质(即化学元素)五十六种,万物都是由这些化学元素所组
成的。此书并且较详细描述了养气(即氧气)、淡气(即氮气)、轻
英文第一音节,然后取音义双关原则,创造汉译名词。这在他参
加编著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一书中全面体现出来。我们今
天所称谓的化学元素如钾、钠、锰、锌、镍、钴、钙、镁等,这
些名词都是徐寿首先译的。徐寿译述西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
积极影响,著名维新人物谭嗣同引用元素和原子的知识来论述物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近代化学的重要启蒙者徐寿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近代化学的重要启蒙者徐寿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近代化学的重要启蒙者徐寿逝世
1884年9月24日,徐寿逝世。

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重要启蒙者,也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创办人和编辑者之一。

徐寿不但向我国介绍了化学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更创立了一套汉语形式的化学科学名词术语,由他创译并沿用至今的化学元素有20种,如铝、钙、钾、钠等。

其代表作有《汽机发初》等。

1818年2月26日, 徐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社岗里。

他幼年丧父,通过自学学习了近代科学知识。

1856年前后,徐寿来到上海,与华蘅芳等人进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1865年试制成功“黄鹄”号,1868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中国第一艘机器轮船,1874年在江南制造总局火药厂,成功采用铅室法研制出生产无烟火药的主要化工原料硫酸和硝酸。

1876年编辑出版综合期刊《格致汇编》。

1884年,徐寿逝世,享年67岁。

徐寿(1818~1884)

徐寿(1818~1884)

徐寿(1818~1884)
清代化学家。

江苏无锡人。

字雪村。

早年习举业,后以不切实用转而讲求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

咸丰间,旅居上海,在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馆向当时著名的算学家李善兰请教质疑,吸收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后阅读了墨海书馆刊印的《博物新编》,开始钻研西方化学知识。

返乡后,据以致力于化学实验。

同治初,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参预筹建安庆、江宁机器局,并与华蘅芳等试制成中国近代第一艘火轮“黄鹄”号。

后复至上海,组建江南制造局,创议翻译西方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书籍。

同治末,与英人傅兰雅设格致书院于上海,讲授化学知识,演示化学实验。

晚年专意译书,主要译著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西艺知新》、《西艺知新续刻》、《宝藏兴焉》、《汽机发轫》、《营阵发轫》、《测地绘图》、《法律医学》等十三种百余卷。

其中尤以《西艺知新》和《化学鉴原》及其《续编》、《补编》最为著名。

他制定统一化学元素定名是取用外文第一音节来造新字的办法,定钠、钾、钙、锰、镍、锌等译名,一直为后世所采用。

日本的化学译
名也因此多有与中文名称相同者。

由于对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的系统传播,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化学学科建设的先驱,对于日本近代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有益影响。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本文由yueys199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徐寿(1818—1884),字雪村,无锡人,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之一,被称为我国近代 化学之父。

 徐寿生活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撞开长期关锁着的中国 国门的晚清时期。

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方称之为夷。

为了挽救 民族危亡,一批有识之士喊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意思是学习西方长处制服入侵 洋人。

 他们认为西方人的长处主要是制造兵舰和大炮, 因而把学会制造兵舰和大炮作为目标。

 徐寿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走上了学习科技并企求以科技兴国的道路。

 我国的科 学技术本来领先于世界,只是由于长期来封建统治阶级“独尊儒术”,科举取士,诱使一些读 书人在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仕途上追求;加之封建统治者鄙视科技,称其为淫技奇巧,从而 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特别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我国的科技渐渐落后 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封建统治阶级中占绝大多数的顽固派仍然死抱 着八股不放,把徐寿等人的主张斥为“离经叛道”。

 徐寿天资聪颖,年青时效学会了一 手工艺活,懂得古琴等乐器的演奏及修理,因此得到清道光举人、同乡华翼纶的赏识,并结 识了其子华蘅芳。

但要在那个时候学习科技非常困难,不仅没有一所学校,就连最基础的数 学、物理、化学书籍也都没有。

他和华蘅芳到上海,在传教士开设的“墨海书馆”买到一本由 西方翻译过来的《博物新编》,并得到当时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的指点,又去洋人开设的修理 船舶的工场看机器设备, 参观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洋人小火轮。

 据华蘅芳后来对著名思想家王 韬说,徐寿当时就说小火轮上的机器自己也完全能够制造。

还说,徐寿能够造自鸣钟和指南 针, 与欧洲制造的没有两样。

 他还能铸造墨西哥的银元, 铸出的银元使人难辨真假。

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王海莺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徐寿(1818—1884),号生元,字雪邨,祖籍江苏无锡,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

在中国科技史上,徐寿的突出贡献在于向国人翻译和介绍了十多部有关西方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著作,其中有近一半为化学学科著作,它们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对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王海莺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5.16
【相关文献】
1.格致之理纤且微非籍制器不克显其用创建格致书院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家徐寿[J], 王渝生
2.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J], 王海莺
3.试述曾国藩与徐寿等近代科技专家的关系 [J], 蒋伟新;汤可可
4.徐寿、华蘅芳与近代科技 [J], 孙孝恩;修朋月
5.徐寿:中国近代科技第一人 [J], 袁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寿——引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徐寿——引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徐寿——引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李亚东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
【年(卷),期】1986(000)007
【摘要】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是中国第一代致力于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特别是他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在中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务功名自学西学徐寿字雪村,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殁于光绪十年(1884年).徐寿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其祖父徐审法除耕读外,兼理商务.他少年时代命运多蹇,五岁丧父,家道中落,由母亲宋氏抚养成人.
【总页数】3页(P544-546)
【作者】李亚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徐寿:中国化学的先驱 [J], 赵帅博
2.中国化学的先驱者--徐寿 [J], 张震;吴建好
3.中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启蒙者——徐寿 [J], 徐泓
4.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J], 王海莺;
5.近代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寿 [J], 王海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都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笔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观察下图的“文征明印”,其字体是( )A、楷书B、隶书C、小篆D、草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综合性B、程式化C、虚拟化D、现实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

以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有误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B、这部电影,可以做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D、在乾隆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

中国最早的自制小火轮

中国最早的自制小火轮

中国最早的自制、火轮徐泓徐寿研究会副理事长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

而在中国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蒸汽机轮船也应运而生。

但中国最早的自制蒸汽机轮船是徐寿造的安庆小火轮还是陈其之造的杭州小火轮学界尚有争议而据史料记载就安庆造小火轮的事曾国藩在奏折中有说明还有他的日记记述而对杭州小火轮一事左宗棠在奏折中也有说明。

真相究竟如何呢徐寿无锡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化学之父中国近代造船、造舰、造机和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清咸丰十一年年曾国藩驻营安庆后设立内军械所招揽制器之人。

同治元年年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华世芳兄弟奉旨来到安庆军营。

同年三月徐寿接到造船任务着手试制轮船。

汽机计算是华蘅芳完成的轮船绘图、施工由徐寿负责而其子徐建寅“屡出奇思以佐之”。

这样我国自制轮船就在安庆开始了。

潺澹囊妲万方数据分引擎转速每分钟转。

接着徐寿着手造出了一艘“木质螺旋式小汽船”船长三丈暗轮。

在试航时只行驶了一华里便因蒸汽耗尽而停顿了。

曾国藩在《新造轮船折》同治七年九月初二日中说“同治二年间驻扎安庆设局试造洋器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虽造成中国血代工业先驱像寿一小轮船而行驶迟钝不甚得法”。

文中提及的小轮船即徐寿新造的小轮船。

徐寿很快查出了“行驶迟钝”的原因由于他无造轮船之蓝本不知锅炉管之必需而未予设置。

随后发觉错误立即对汽锅和船身加以改进解决了蒸汽输送问题使轮船能连续航行。

曾国藩于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年月日出城到河下观看此船并乘该船在长江中航行。

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

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

”由此可知新造之小火轮由试造、改进、试航达到成功。

日记中提及的蔡国祥为何人也曾国藩在《密陈购买外国船炮预筹管带员弁折》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中提到“统带巡湖营提督衔记名总兵蔡国祥勇敢耐劳”。

由此可见蔡国祥是一名负责官员而不是轮船的设计者或制造者。

故所谓“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船”就是徐寿新造的那艘小火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艺活,懂得古琴等乐器的演奏及修理,因此得到清道光举人、同乡华翼纶的赏识,并结 识了其子华蘅芳。但要在那个时候学习科技非常困难,不仅没有一所学校,就连最基础的数 学、物理、化学书籍也都没有。他和华蘅芳到上海,在传教士开设的“墨海书馆”买到一本由 西方翻译过来的《博物新编》,并得到当时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的指点,又去洋人开设的修理 船舶的工场看机器设备, 参观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洋人小火轮。 据华蘅芳后来对著名思想家王 韬说,徐寿当时就说小火轮上的机器自己也完全能够制造。还说,徐寿能够造自鸣钟和指南 针, 与欧洲制造的没有两样。 他还能铸造墨西哥的银元, 铸出的银元使人难辨真假。 徐
南制造局技术工作的同时, 还与傅兰雅创办了格致书院, 格致书院是我国第一所开创实验教 育法的科技教育专门学校。在此期间,他还协助傅兰雅创办了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为培 育科技人才,普及科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寿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于科 教救国。在他在科技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一些封疆大臣争相向朝廷推荐,并请他去创办主 持工矿企业。他不愿做官,淡泊名利,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译书和培养科技人才, 对于聘请一概推辞,推辞不了的就派他的儿子徐建寅、徐华封代他前往。 徐寿对家乡
了《抛物线说》,引起了人们瞩目。 徐寿和华
蘅芳的科技才能,名声愈传愈远。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后,特地聘他们去从事技术工 作。徐寿的第二个儿子徐建寅当时只有 17 岁,也随同前往。曾国藩要求他们制造出一艘用 机器驱动的轮船。他们用自己制造的简陋土机床和工具,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苦干,制成 了一台船用蒸汽机模型;接着,就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又经过近一年的奋战,造 出了一艘机动木质轮船; 再针对试航时不够理想之处加以改进, 造成了我国第一艘机动轮船, 在长江中试航获得成功。该船由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曾纪泽命名为黄鹄号,寓意象传说 中的大鸟黄鹄一样翱翔于江海。当时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记者特地赶去采访,确认 船上机器直至螺帽螺钉均由徐寿父子率领工人手工制作, 他在文章中说, 这艘轮船的制造成 功,显示了中国人具有制造机器的天才。 徐寿作为科学家,懂得靠手工、土机床造轮
基本原料,它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由此开始。 《清史稿》徐寿传:“既而设制造局于上海,百事草创,寿于船炮枪弹多所发明,自制 强水棉花药、汞爆药。” 1874 年,徐寿、徐建寅任江南制造局提调。 1875 年, 刚上任的两
江总督沈葆桢“由闽赴任之时, 道经上海, 曾在该局(江南制造局) 逐细查看。询知在事诸人竭虑殚精,不遗余力,冲寒冒暑,蚤作夜思,寝馈于刀锯汤火之 侧,出入于硝磺毒物之间,性命所关,如对强敌。积数年之辛苦,开后事之观摩,似未便 没法微劳。”他遂上奏光绪皇帝,请“优于给奖”,光绪皇帝准奏,给徐寿、徐建寅授奖: “候选县丞徐寿,拟请免本班,以通判不论双单月归部即选,并请加同知衔,赏给该员 父母正五品封典。” “花翎候选郞中徐建寅,拟请俟补缺后以道员选用。” 徐寿在江南制造局任襄办、总理局务,成效卓著、声誉腾扬。李鸿章、丁宝桢、丁日 昌皆争相延致。徐寿以译书行世,较专治一事功效尤大,辞不往,然山东机器局、大冶煤 铁、徐州开平各煤矿、漠河金矿、四川机器局,皆经徐寿先行考定,其用人购器,徐寿遥 为擘画者居多。 1875 年,徐寿任上海格致书院创办董事,着力创办格致书院(现上海市格致中学)。其 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实施,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教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对 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 1877 年 7 月 8 日(光绪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李鸿章等奏上海机器局请奖奉驳各员分别 奖折(附清单)。皇帝准奏,给徐寿授奖: “候选县丞徐寿,拟请俟选缺后以知县留所选省份尽先补用。” 1880 年 1 月 1 日,上海格致书院于是日起逐日宣讲格致之学。其时,徐寿任格致书
的努力, 徐寿将化学及其当时所有分支学科都译介到我国, 包括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等。他和傅兰雅还创造了化学元素的汉 字译名原则,这一原则至今还为我国化学界所沿用。因此,徐寿被化学界称为我国近代化学 的启蒙者,并被尊之为我国近代化学之父。 徐寿在主持翻译馆译介西方书籍和从事江
寿和华蘅芳回到无锡后, 就在学习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科技书籍基础上, 学习西方的自然科 学,并采取当时能够做到的实验方法来理解科学原理。比如,他们为了弄懂光分七色这一光 学原理,没有三棱镜实验仪器,就把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来进行实验。又如,他们为了弄懂
弹道的抛物线原理,没有实验设备,就用了许多竹竿,捉来一些麻雀系在竿梢,放在不同距 离,从不同的角度射击,观看子弹运行情况,记录下各种数据,终于获得理解。他们把研究 成果,由徐寿绘画,华蘅芳作文,写成
船和枪炮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得要靠机器。因此他同华蘅芳、李善兰等建议曾国藩派人去 国外购买机器, 在国内开设兵工厂。 曾国藩采纳他们的建议, 委派容闳赴美国购得一批机器, 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局(今江南造船厂),委派徐寿父子和华蘅芳襄办局务。 容闳买
回来的大多是造船用的机器,徐氏父子和华蘅芳到上海后,按照机器的原理,设计制成了用 于制造枪炮子弹的机器三十余台,设立了船厂、枪厂、炮厂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造出了 我国第一艘兵舰 600 吨的恬吉号;后来相继造出了操江、测海、威靖等 7 艘兵舰;同时, 造出了我国近代的火炮、步枪和子弹;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铅室法生产出了硫酸,并 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黑色火药和栗色火药, 在龙华建立了火药厂, 打破了列强对我国火药 的封锁。 徐寿在制造蒸气机和轮船过程中,深感到我国科技人才的缺乏、他到了江南
非常热爱。蚕桑是无锡农民的一项主要副业,在鲜茧上市时,洋商看准鲜茧不易保存,农民 急于出售的心理,压价收购。他对此非常气愤,研制成了烘茧灶和缫丝机。仅此一举,当时 无锡农民一年就可增加 300 多万元收入。
徐寿,字雪村,江苏无锡人。生於僻乡,幼孤,事母以孝闻。性质直无华。道、咸间,东南 兵事起,遂弃举业,专研博物格致之学。时泰西学术流传中国者,尚未昌明,试验诸器绝鲜。 寿与金匮华蘅芳讨论搜求,始得十一,苦心研索,每以意求之,而得其真。尝购三棱玻璃不 可得,磨水晶印章成三角形,验得光分七色。知枪弹之行抛物线,疑其仰攻俯击有异,设远
制造局后,就向曾国藩建议,要翻译西书,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地引入我国。经同意
后,一面筹建翻译馆,一面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外文书籍。在我国第一个翻译馆建成后,由 徐寿主持,并聘请了一些国内外学者,打算翻译大英百科全书,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系统地翻 译介绍到我国,但由于曾国藩只同意翻译制器、造船方面的技术书和进攻防守的军事书,他 除只能照办外,还采取变通办法,翻译有关基础科学也就是化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书。 他主要负责化学和机械方面,华蘅芳负责数学、矿物和气象方面,徐建寅侧重在物理、天文 等方面。 经过多年
寿狷介,不求仕进,以布衣终。光绪中,卒,年六十七。
近代科学家徐寿生平事略
徐泓
徐寿(1818-1884 年),无锡市北塘区会西村人。系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 技术近代化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中国近代造轮船、造舰艇、造蒸汽机和 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同治初年, 曾国藩在安徽闻徐寿名声, 以“研精数理, 博涉多通”奏请征赴军营。 奉旨“徐 寿着江苏巡抚访求资遣,交曾国藩差遣委用。钦此。” 1862 年,徐寿、徐建寅父子,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来到安庆曾国藩兵营。徐寿、徐 建寅等建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中国最早的小轮船(安庆小火轮)。 1865 年,徐寿、徐建寅在南京造成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1866~1884 年,徐寿、徐建寅父子在上海,参与筹建上海江南制造局,在初创两年时 间里,用购买美商旗记铁厂的修船机器,设计、制造“大小机器三十余座”,用于制枪、造 炮。 在江南制造局,徐寿、徐建寅建造成中国第一批六艘兵船“惠吉”、“操江”、“测海”、“威 靖”、“海安”、“驳远”等号。 1866 年,徐寿、徐建寅父子一到江南制造局,很快向两江总督曾国藩条陈四事。一、 开煤炼铁,二、自造大炮,三、操练轮船水师,四、翻译西书。为此四项建议,他俩又着 力实现它。 其时,徐寿、徐建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他俩率先翻译 大量西方先进科技著作引入国内,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起到开创和启动及奠基作用。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之成就,是十九世纪中国的重大事件。 徐寿系统、全面翻译引进西方化学学科著作,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学。 1870 年,徐寿任广方言馆(即翻译学馆)副承办员。 1874 年,徐寿在上海龙华火药厂用铅室法制成硫酸。硫酸是化学工业和军事工业的
近多靶以测之,其成学之艰类此。久之,於西学具窥见原委,尤精制器。咸丰十一年,从大 学士曾国籓军,先后於安庆、江宁设机器局,皆预其事。知
寿与蘅芳及吴嘉廉、 龚芸棠试造木质轮船,推求动理,测算汽机,蘅芳之力为多;造器罝机, 皆出寿手制,不假西人,数年而成。长五十馀尺,每一时能行四十馀里,名之曰黄鹄。国籓 激赏之,招入幕府,以奇才异能荐。既而设制造局於上海,百事草创,寿於船砲枪弹,多所 发明。自制强水棉花药、汞爆药。知
国门的晚清时期。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方称之为夷。为了挽救 民族危亡,一批有识之士喊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意思是学习西方长处制服入侵 洋人。 他们认为西方人的长处主要是制造兵舰和大炮, 因而把学会制造兵舰和大炮作为目标。 徐寿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走上了学习科技并企求以科技兴国的道路。 我国的科
焉。法律、医学,刊行者凡十三种,西艺知新、化学鉴原二书,尤 称善本。古
同治末,与傅兰雅设格致书院於上海,风气渐开,成就甚众,寿名益播。山东、四川仿设机 器局,争延聘寿主其事,以译书事尤急,皆谢不往,而使其子建寅、华封代行。大冶煤铁矿、 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经始之际,寿皆为擘画规制。购器选匠,资其力焉。无锡产桑宜蚕,西 商购茧夺民利,寿考求烘茧法,倡设烘灶,及机器缫丝法,育蚕者利骤增。斋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