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语文版语文九下探究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 (共32张PPT)
11.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 沈琼枝 。
12.在《儒林外史》中,具体描写了四位“奇人”,他们分别是在寺院里的
季遐年
、
卖火纸筒子的 王太 、开茶馆的 盖宽 、做裁缝的 荆元 。
六、典型人物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 度的深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一)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 弊端和功名富贵观念。
看。”A磕头下去了。
思考:1.文中的A是谁?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生”?
2.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该人物怎样的特点?
3.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 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 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 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 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 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 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
补充资料3.绝意于科举
吴敬梓少年生活优裕,自幼聪颖过人,受到了良好的八股文训 练,及经史、诗赋教育。18岁时,顺利考中秀才。但此后科举一直 不顺,23岁、26岁两次赴安庆参加乡试,结果都是满怀信心而去, 失败而归。
对吴敬梓打击最严重的是第三次乡试经历。公元1729年,这时 的吴敬梓已经29岁了,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正期待这一次科考能够 考中。在这次乡试之前,先有一场预试,主考官给吴敬梓的评语是 “文章大好人大怪”。但主考官还是非常欣赏吴敬梓的才华的,便 将他取为此次预试考试第一名。信心满满的吴敬梓认为此次中举应 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毕竟自身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同考的秀才 们也都认为,预试第一名哪有乡试不中举之理?然而现实却是无比 的残酷,吴敬梓在这一次乡试中再一次落榜。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
重点词语
①道:在路上。
②冢:坟墓。
③累累:连续不断的 样子。
④窦: 洞穴。
中庭生旅①谷,井上生旅葵②。
文题解读
(2)“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十五”指的是年龄。“从军征”意 _______________,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思是被招募去从军征战。题目是后人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6)《十五从军征》中写主人公孤独、悲凉、凄楚、老 泪纵横的诗句是:__羹__饭__一__时__熟_____,_不__知__饴__阿__谁______。 ___出__门__东__向__看____,___泪__落__沾__我__衣____。
(7)《十五从军征》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 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十__五__从__军__征_____,八__十__始____ _得__归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十五从军征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并体会诗词曲优美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3.培养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 鉴赏能力。
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乐府诗集》 郭茂倩,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8)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道逢乡里人:“_______________?”“遥看是君家,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_______________。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 返回家中 —— 彻底失望,茫然无助 _______________, (6)《十五从军征》中写主人公孤独、悲凉、凄楚、老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老兵的遭遇,也是当时被沉重徭役所压迫的无数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8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它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
科举制度是小说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卧闲草堂本评有言:“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小说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用心读进去,再用心走出来,从而做到读有所获。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寒假期间读过《儒林外史》,开学后学校也每周安排一节名著阅读课,在时间上予以保证。
但因《儒林外史》是一部文言白话小说,语言表达和今天有所不同,学生读来不很通畅。
同时不少学生因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欠缺,所以阅读《儒林外史》时兴趣不浓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能体会作品讽刺的艺术手法和批判的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讽刺小说的能力,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阅读认知。
【教学目标】1、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2、知独特结构,赏讽刺手法3、悟批判精神,促学习成长【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②掌握“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③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2、教学难点: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体会批判精神【教学方法】1、合作、交流、展示法2、多角度主题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探究播放《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借助《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让整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程内容18个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编者按:为便于老师查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18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及教学提示,以及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特整理如下。
1.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王宁)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了知识点能力点的组织形式……主题统领、学生的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应用)为主线、板块式结构……(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蔡可)2.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差异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
3.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学习任务群强调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相关学习情境中通过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精读《儒林外史》郭婷《儒林外史》是一部把封建时代沉迷科举的旧式知识分子“剥开了”“扒光了”的经典之作。
作者吴敬梓透过康乾盛世的表面繁华看到了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危机。
自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儒林外史》描绘出家族没落所呈现的种种丑恶,如严大位强夺胞弟严大育财产而骨肉相残。
吴敬梓笔下的乡绅是接受儒家价值观的社会贤达,如娄家两位公子对待伺候先辈的下人邹吉甫宛如家人父子。
同时,全书也描写了大量假乡绅,又如严贡生不做好事,只管骗人。
小说以大量笔墨写出乡绅阶层的变质、堕落。
全书人物众多,作者讽刺手段高妙。
同学们可以从“文本相似性阅读”的视角,进行文本形象的探究。
比如,杜少卿与虞育德是作者要赞誉的人物,他们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宣扬礼乐,富有才情,彼此欣赏;严贡生和张静斋是两个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读书人。
这些相似的人物在小说中有多处关联,这样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人物的个体形象,进而看到整个儒林群体形象。
教师选读这先生领着他女儿琼枝,岸上叫了一乘小轿子抬着女儿,自己押了行李,到了缺口门,落在大丰旗下店里。
那里伙计接着,通报了宋盐商。
那盐商宋为富打发家人来吩咐道:“老爷叫把新娘就抬到府里去,沈老爷留在下店里住着,叫账房置酒款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向女儿琼枝道:“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
这头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
”(从沈琼枝嫁入宋府之前沈先生让女儿做主可知,他并没有传统家长的专制作风,他和女儿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沈琼枝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不受拘束。
)沈琼枝道:“爹爹,你请放心。
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3单元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来到湖边,范进走在前面,一边闲逛,一边吟诵:“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 间……”突然,只听“扑通”一声,范进眼尖,一眼 便看到了一条红色鲤鱼跃出水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 好征兆啊,看来我范进又要升官发财了!“鲤鱼跳龙 门!”范进极为兴奋,狂叫一声,手舞足蹈,冲向湖 边。不想被嶙峋的石头绊了一下,瞬间滚入水中。一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5 艺术特色 02 作者简介 06 专题探究 03 内容简介 07 真题演练 04 主要人物 08 自主阅读推荐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知识。 2.学习小说大胆夸张 、 细致描摹 、 辛辣讽刺的 艺术手法。 3.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典型人物形象特征。
【内容摘要】
作品运用讽刺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了英国医 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 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深刻讽刺了18世、唯利是图,以及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同时,它 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 争精神。
2.孙柔嘉 孙柔嘉是一个外表天真柔弱、小鸟依人,骨子 里却精明厉害、柔能克刚的人。她不但很有主 见,也颇有手腕,她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 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 运。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作者作品】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 1745),英国讽刺文学大师。以 《格列佛游记》《一只桶的故 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经典情节】 1.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 国家特征:人和作物都非常高大。 相关情节:①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各方面的 情况和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遭到大人国国王的质 问。②格列佛建议帮国王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 防,国王大为反感。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摘要:全书诵读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当火热的一种内容,而且全书诵读也在逐步的趋向教材化。
与单篇的文章阅读相对比,经过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走入更加宽广的语文世界。
而且,小学阶段同时还是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的时期,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专注于引导学生经过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累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引言:新课标是新形势下我国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是对教育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也应及时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进程,以适应新课标基本思想的号召,以新课标所提出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的重心,以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的有机整合为教育目标,以做到小学语文与阅读教学体系的均衡性、全面性、综合性。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对于"整本书阅览"的思考,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语文独立社科后就为此做出了很多探索。
叶圣陶在论文《新学制教材目标纲要》中十分重视对名著章节的阅览,而且主张要略读。
后,在语文教学标准中又多次介绍了名著诵读。
老师在读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展广阔的兴趣爱好,并拓宽他的读书眼界,坚持做少量的习题,注意多看大量的图书,同时也多看整本的图书,并注意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学习方面的引导。
由此我们能够看到,教育部关注小学生的读书,而且,更重视读整本的好书的意义,并为此提供了一些教育意见。
根据之前的探索,我们将主要研究"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本文中,我们探讨"整书本的阅览"并非指通常含义上的读书,就是与小学语文紧密结合,同时又能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素养的读书。
全书读物最注重的是由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懂得应用看书方式,从而达到完全自由主动地进行教学,从全书的翻阅中收获正确的教学习惯,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与方式,在合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小学知识、审美鉴赏能力也能得到阅读提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精选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精选习题(附答案解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精选习题(附答案解析)1、【2019·湖北襄阳卷】名著阅读。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
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
’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____。
(1分)【答案】周进【解析】考查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
(1)从标题“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分析,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周进,另一人是范进(胡屠户是范进的岳父)。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____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
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____的追求。
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__笔法。
(3分)【答案】儒生人生理想讽刺幽默的【解析】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儒生”形象。
为寄托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作者还描写了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如王冕、杜少卿等人。
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幽默”的笔法。
《儒林外史》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讽刺之所以那样深刻,影响之所以那样深远,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幽默艺术魅力。
2、(2020·湖南初三期末)名著阅读2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专题三: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通读小说,看看这部古典小说在结构、人物刻 画、语言等方面具有哪些特点,写一点赏析文字。
结构:全书可分为三段
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 他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 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 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 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
一、把握题材特点。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 三、分析人物形象。 四、体会语言风格。
专题一:为《水浒传》人物立传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 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本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生性豪爽, 好打抱不平。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屠户镇 关西,为躲避缉捕,在赵员外的帮助下于五台 山出家。但鲁智深屡犯寺规,不服管教,酒后 大闹寺院,被赶出寺院,前往东京大相国寺。
途中为救刘太公之女,大闹桃花山,因与 桃花寨主李忠、周通不和,不愿留下落草。又 在赤松林瓦罐寺惩治恶僧崔道成、恶道丘小乙。 鲁智深到相国寺做职事僧,看管菜园,并制服 了一批泼皮无赖。偶遇林冲,结拜为兄弟,在 野猪林救下林冲,得罪高太尉,被迫离开大相 国寺,在二龙山落草,后上梁山。征讨方腊之 后,在杭州坐化。
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 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 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
物形象特点: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 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 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 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 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 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 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 对他们毫无约束,像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 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 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 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简爱》考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简·爱》考点整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主要内容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
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
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整体感知 人物辨识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 酸酸的,请长同叹学一们声通,过一这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 着立了起些来片。段周来进认看识着书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 声大哭起中来的。人众物人吧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
作者是如何刻画并串联起这些人物的呢?
1.“秉持公心,指摘时弊”(鲁迅语),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 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 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2.独特的连环短篇结构,高超的讽刺艺术。 是一 部短篇 艺术与 长 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 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 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 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 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人物:汤奉(汤知县) 形象特点:贪财、作威作福。 贪官污吏的典型
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 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 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 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 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 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 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 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有的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 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比较简短,但都含意深远, 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4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灵魂.(hún)赋予.(yù)颐.和园(yí)B.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mài)C.惆怅.(z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D.意境.(jìng) 茂盛.(shèng) 搏.斗(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C.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面对困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
D.对于这场比赛,主教练虽然说不上是胸有成竹....,但是起码可以算得上是心中有数。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
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
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
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涤荡独到观照B.激荡独特观照C.涤荡独特关照D.激荡独到关照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3.《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___知__识__分__子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___科__举__制__度___ 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2分)
4.名著阅读。(2分) 《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 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 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 义”粉墨登场。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___功__名__富_贵____(限4个字以 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____王__冕____。
不屑科考的形 象
人物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杜少卿 庄绍光 (3)____
思考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 说作品时,对人物进 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4)________________
。
(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3)王冕 (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 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2.(山东潍坊中考)《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 主题,请选择其中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5分)
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 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 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进嘴里 了。严贡生只装不看见。……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 个嘴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匆匆,且放着这奴才, 再和他慢慢算账!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 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理清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对《儒林外史》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出示课件1)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预设:(出示课件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
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预设:(出示课件4)3.背景资料预设:(出示课件5)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九年级语文(下)学习之友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学习之友答案导语九年级语文(下)学习之友是一本辅助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练习册,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为九年级语文(下)学习之友的答案,将为学生提供参考答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学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一单元:课外书阅读第一课:《春》阅读理解题答案1.《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主旨概括)–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因而感到愉悦的心情。
2.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诗的最后两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孤芳自赏不亦悦?”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了在春天的美丽景色中,静静欣赏自然美景的乐趣。
第二课:《野草》阅读理解题答案1.《野草》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描写野草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坚持追求的崇拜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野草”这个形象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充当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象征形象。
3.“野草”与“人”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点?–野草具有坚韧、顽强、生命力强等特点和优点。
第二单元:散文欣赏第一课:《看百科全书》阅读理解题答案1.作者为什么要看百科全书?–作者是一个对知识充满好奇心的人,他渴望了解世界的一切,并通过阅读百科全书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2.作者通过拆解“百科全书”这个词,揭示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拆解“百科全书”,揭示了知识是由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组成的,只有全面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学。
3.文中的语言幽默风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帮助我们认识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我们勇敢探索和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太阳慢慢升起》阅读理解题答案1.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黎明时分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太阳的升起过程?–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太阳的升起过程,生动地展示了景色的美丽和变化。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选择与坚守群文阅读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原卷版)
第三单元选择与坚守群文阅读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
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
匡老爹身体很不好,不能下床出恭,有一次想方便,可是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让父亲把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能舒服地出恭。
白天,他要杀猪卖肉磨豆腐,赚钱养家;晚上,他还要在父亲身边读书,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睡去他才会休息。
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
【乙】一天夜间,他在父亲跟前念书,知县得知有如此孝顺之人,便告知其应试童生,必提点。
果然匡超人考取了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
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什么进见之礼?”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只顾着寻找自己的退路,不要与之有什么瓜葛牵连到自身。
为了逃避可能存在的与知县的连带责任,来到杭州的匡超人变得令人发指。
先是遇到景兰江等假名士,一起约诗做文章,为的也是一时名气罢了。
当看到支剑峰被抓时,他一样为了不被连累,和景兰江两人往小巷溜了。
后来跟着潘三做坏事,帮着写抢人的婚书稿,当别人考试的替身。
再有他娶妻生子,却又遇知县冤屈洗净,约其进京。
为了名利,弃妻上京,考取功名利禄。
将妻子送回老家。
就在他到京师考取教习时,有位大人问他可曾娶婚,哪知匡超人说“还不曾”,于是停妻再娶谏公夫妇的外甥女。
1.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目的是什么?2.【甲】文段写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乙】文段写他当别人考试的替身,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和事件,而是由独立的叙事单元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书语文版语文九下探究学习编写者罗瑞雪刘英罗世昆陈霄汉钟军岑晓慧方旖语文版九下第一单元散文中的比喻和象征问题情景一只船,一个温暖的港湾,一处永远的岸,这些事物能给出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家。
一簇簇,一团团,一棵棵生长在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和松柏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是一种生命顽强。
这些就是我们在散文中常见到的两种写法:比喻和象征。
那么,你能说说它们的好处吗?当你需要借用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时,你又应如何选择呢?探究学习一、学会积累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散文了。
一般说来,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性散文。
(2)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2、比喻和象征的解释:比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1、关于比喻(1)《家》这一课中,作者把“家”比做“船”,你认为这个比喻恰当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家是一只船”这一比喻与后文“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这两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3)《家》一文中各部分都使用了以比喻的方式展开的小标题,结合课文想一想,小标题的使用有什么作用?2、关于象征(1)石缝间的生命,本文勾画了三幅图画,即、、,它们生存的环境相同,它们艰难的生命历程给人的启示也相同,而这也正是作者礼赞它们的主要原因,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2)作者通过石缝间的生命,赞扬了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3)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石缝间的生命的礼赞上,而是继续寻求哲理的升华。
文章提到:“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请你阅读课文第4、5两段,用原文回答:①“生物学的”是指②“哲学的”是指(4)某些散文,例如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就直接在文章里体现出它的象征本体——北方农民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但也有些散文,例如《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就没有直接体现出来。
请你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一下,“石缝间的生命”象征了什么?三.学会运用1.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2、在阅读一些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文章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我们常会跟随作者的思路由此联想到彼。
那么,你能不能展开联想,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等,将“朝阳”,“长江”,“少年”,这3个词语括展成一段话,描绘一个美丽的场景。
3、阅读散文《野菊花》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
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
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
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项,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
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
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⑧她不固守现状。
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ã,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
当霜雪卷藏这轮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
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
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
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4)第九段中提到,“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请你写出这句所用到的修辞及其作用。
(5)读完全文,请谈谈菊花的象征意义。
并结合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说说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6)你知道我国古代最爱菊的是哪一位诗人吗?请你写出一句他的诗歌中含“菊”字的诗句。
实践反思1、请你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写出较好的比喻句,即运用这种修辞的关键是什么?它又有什么好处。
2、请你以“乡愁”为题,仿写出《家》一文中的三个比喻。
3、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人民群众熟知的一些象征物作为本体时,会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意蕴。
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喜鹊象征、乌鸦象征、鸽子象征,鸳鸯象征等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吗?3、与比喻一样,象征也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比喻另一客观事物的。
那么,当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或主题时,你觉得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合适象征物?4、你与其他同学交流后总结一下,比喻和象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单元诗歌意象中的壮美与柔美问题情境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如“杨柳”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梧桐”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等等。
那么,表现壮美的意象有哪些?表现柔美的意象有哪些?在学习诗人为表达意情需要去选择意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获得许多借鉴。
探究学习一、学会积累1、何为意象?“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如天上的“明月”,照明时只是一客观实在,而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传递出的则是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一种祝福;“波心荡,冷月无声”里则营造出冷静凄清之境界。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活中的客观实在不能算意象,但它一旦摄入作者的笔端,有了情的渗透就算意象了。
2、读下列诗句,你感到哪些意象是恢弘壮阔、慷慨豪放的?那些意象是清新婉约、凄美幽怨的?请把序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6)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纪弦《一片槐树叶》)意象恢弘壮阔、慷慨豪放的诗句有:意象清新婉约、凄美幽怨的诗句有:3、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请写出他的一首诗或词,并说说你对该诗的感受。
4、请你写出一些能表现壮美和柔美的意象,并作简单分析。
壮美的意象:柔美的意象:分析:二、学会阅读1、《忆秦娥娄山关》中:(1)“霜晨月。
霜晨月”“从头越。
从头越”——这种形式叫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如何理解“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3)西风、马蹄声、喇叭声、苍山、残阳是具体的客观物象,而“烈”“碎”“咽”“如海”“如血”则是人的主观感受,请你说说加上了这些字,这些物象给你有了什么新感受?请用文字描绘“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展示的画面。
(4)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两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B.悲壮理由是:2、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人说“望”,写的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存在于想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