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培养工程促中职教师转型

合集下载

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布时间:2022-03-28T02:16:25.31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月总第385期作者:刘家增[导读]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为我系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

日照市技师学院山东日照276800《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智能制造系这几年结合专业特点着力推进“三教”改革,形成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一、教师方面“四梯级”路径,引领教师成长。

构建“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的教师职业生涯四梯级发展路径,研究制定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培训方案,使教师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效地实现教师个性化的培养,促进了师资队伍的迅速成长。

主要措施:1.“走出去,请进来”培训;2.企业挂职研修锻炼;3.开展教师技能比武;4.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实施目标引领、分段达标、动态管理、考核激励,加快一体化教师队伍打造,带动了系部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目前拥有:国家级裁判 4人,省级裁判 4人,山东省技术能手5人,日照市技术能手1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日照市首席技师2人、校级首席技师 1人,日照市特殊贡献技师 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专业带头人3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为我系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教材方面“鱼骨图”分析法,引领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项目式、工作页式教材。

纵深推进专业群教材改革,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目前已经形成以数控加工专业为基础,含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各专业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0.08•【文号】教职成提案〔2021〕82号•【施行日期】2021.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职成提案〔2021〕82号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国职业教育与中试熟化联动,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新标准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将全国职业教育体系升级,联合中试熟化平台定向技能人才培养,构建全国五业联动新生态一是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升级。

《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都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出部署。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截至目前,教育部通过试点、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等方式,已分批建设超过27所职业本科学校,打破了职业教育体系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

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发布职业本科专业目录,为本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稳致远提供扎实制度支持。

二是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完善建立全国多合一人才标准,一体化设计中高本专业目录,建设满足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首先,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全面修(制)订,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其中修(制)订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与原目录相比,中职调整61.1%,高职专科调整56.4%,高职本科调整幅度260%。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理工科类教师教学转型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理工科类教师教学转型探讨
的方 法 。
解决 理论 与实践 、学 习与 工作二 元分 离 问题 的有 效
途 径 , 它作 为一 种 新 的教 育 理 念 ,提 倡 “ 做 中 从 学 ”, 以典 型工 作任 务 引领 专业 的知 识 ,让学生 经
历 类 似 工 作 的 学 习 过 程 , 获 得 职 存在社 会 实用价值 的教 学化职 业工 作
模块 ,再 将教 学模块 组合 成符 合工作 需要 的教学 内 容 ,让教学过程贴近于职业社会 实践环节 。
“ 生 ” 作 为 教 学 过 程 的 活 动 主 体 ,直 接 在 教 学
传 统职业 教育 教 学沿用 学科 体 系的课 程开 展 , 以教 师 的 “ ”为 中心 , 以学科本 身 的知识逻 辑 结 教 构 或 认 知 规 律 组 织 教 学 内容 ,不 强 调知 识 的系 统
中国 现代教有装 备
20第O 总 9 ) 0年 1 第8 1 期( 期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理工科类 教师教学转型探讨
吴 业 红
广东省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 7 0 100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 的教 学模 式 ,不再侧重教 师单 方面的知识传授 和单任务的技能训练教 学,而是 强调 完成 具体 的职业 工作任 务、培 养学生 的职业能力作 为教 学 目标,这对教 师的工作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中职理 工科 类 教师在此教学改革 实践 中,如何 轻松 面对教学转型,值得探讨 。
教 , 使 用 一成 不 变 的课 件 教 学 ,不 注 重 专 业 知 识
1 中职学校应对理工科类教师教学转型的措施 . 学校应 采取 积极 态度 ,鼓励 理工 科类 教师 学 习
基 于工 作过 程导 向的教 学理念 ,并采取 一系列 有力 措施 ,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该教学理念。 ( )积极转 变教学观念 ,实施教学 改革 。结合 1

中职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思考作者:杨胜先李睿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年第05期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

由此可见,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亟须强化“三全育人”铸魂工程。

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学校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育人目标,转变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整合育人资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

中职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制约因素当前,职业院校在积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受思政教育被弱化、全员育人体系不健全、全程育人专业融合度不高、全方位育人路径不清晰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思政教育被弱化。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高考为依托,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育,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出现思政师资匮乏、教学模式呆板、成效评价体系滞后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间接弱化了思政教育,而且存在德育工作以说教为主的现象,影响了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落实,导致“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不明显。

全员育人体系不健全。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缺乏健全的育人制度,存在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情况,导致育人主体单纯界定为学生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忽视专业教师、后勤服务等人员的育人功能,没有形成党团组织、教学部门、学工部门、教研部门等多元化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导致没有凝聚教育合力,也无法有效整合育人资源。

浅谈中职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角色转型

浅谈中职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角色转型

所谓 “ 翻 转课 堂 ”( F l i p p e d t h e C l a s s r o o m或I n v e r t e d C l a s s —
r o o m> 也称 颠 倒课 堂 或 反转 课 堂 , 是 指在 信 息化 环 境 中 , 以 教学 视 频 为 主要 形式 的学 习资 源 , 学 生 在上 课 前完 成 对 教学 视 频 等学 习 资源 的观 看 和学 习 , 师生 在课 堂上 一起 完 成作 业答 疑 、 协作 探究 和 互 动 交流 等活 动 的一种 新 型的教 学模 式 。 “ 翻转 课 堂 ” 起 源 于美 国。 2 0 0 7 年, 美 国科罗 拉 多州 “ 林 地公 园 ”
有 序进 行 的 基础 。 这 就 要 求 教师 必 须 至少 要 掌握 一 种 视频 及 编辑 识。 整个 过 程 教师 是 课 堂 的主 体 , 是 知识 的传授 者 , 学 生 是 知识 的 录制软件 , 对现有资源进 行整合资源再开发。 学生可根据 自身基 接受者。 而“ 翻转课堂” , 突破了传统教学 的组织顺序。 教师把整个 础, 有针 对性 学 习视 频 内容 , 并将 自己所 学通 过教 学 网络平 台及 时 课 堂 的重 点 或难 点精 炼 , 以视 频 的形式 呈 现 , 学生 可 以通过 网络平 反馈 给 教师 。 由此可 见 , 高质 量 的微视 频 是顺 利 开展 “ 翻转 课 堂” 的 台在 家 或课 余 时 间观 看 视 频 , 完成 课 前 练 习 。 而在 课 堂上 , 师生 利 重要 保 障 。 用 宝 贵 面对 面 的 机会 解 决 学 习过 程 中遇 到 的 问题 , 促 进 其 知识 内 2 嫩 师应为课 堂组 织的协作 者 。 传统 教学 的课堂 中 , 教师 不断 的 化, 最后 由课 前 练 习进 行 总 结 反馈 。 由此 可见 , “ 翻 转课 堂 ” 颠 倒 了 把课 前所备 课 的内容灌 输 给学生 。 而学 生则是 听课 , 被动 接受 知识 , 传 统 教学 结 构 、 教 学 目的 、 教学 理念 和教 学 方式 , 它不 受 时 间和 空 处于 被支配 的状 态 。 课 后教 师通过 作业 形式 , 检验学 生掌 握 隋况 。 传 间 的限 制 , 因 材施 教 , 满 足 学生 个 性 化学 习 的需 求 , 提 高 了 学生 发 统教 学 的课 堂 中 , 教 师角 色更 像是 唱独角 戏 的演员 。 与传 统教 学课 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真正 建立 了“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堂相比, “ 翻转课堂” 是在课前教师让学生 自主选择适合 自己的内容 的教 学方 式 。“ 翻 转课 堂 ” 赋予 了学 生更 多 自由 , 把传 授 知识 的过 和方 式学 习 , 教 师通 过测 验平 台 或交 流平 台收 集学 生所 提 问题 。 课 程 放 在课 堂 外 ; 而 把 知识 内化 的过 程 放在 课 堂 内 , 以便 学 生 之 间 、 堂上 , 学生通 过小 组协 作 , 互 相讨 论 , 来探 究解 决 问题 的途 径 。 这时 , 师 生之 间有 更多 的沟通 和交 流 。 教师不是学生 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时的旁观者 , 教师需要帮助每一个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滕传姮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16期摘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认真探索和推进德育工作在職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育人体系;探索;实践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注重在学习、生活及实践中促进中职学生的“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构建一个既涵盖国家有关德育工作要求又有学校特色并且能推广应用的德育工作模式。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将党和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方针落实落细,认真探索和推进德育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一、改革背景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至善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虽然中职学校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实际上“重技能轻德育,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依旧凸显,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然不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德育工作模式的内生动力之源,着眼于中职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效,针对以往中职德育工作中重技轻德、知行脱节、机制衔接不够等突出问题,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德育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儒家德育精髓、优秀企业文化、黄炎培职教思想,营造“工匠型”校园氛围;从文化、网络、心理及实践等方面创新设计了功能各有侧重的“四创课堂”,重构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统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要素构建“五进机制”,强调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有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曹晔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2年第04期【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政策;教师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8-0022-05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历史较短,职业教育教师具有特殊性,教师专业成长要求的环境复杂,教师队伍仍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相关部门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对职业教育教师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加快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向。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职校教师转型实施方案

职校教师转型实施方案

职校教师转型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职业学校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校教师的需求,因此,职校教师需要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本文将就职校教师转型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职校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转型路径和方法。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作为职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推动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因此,职校教师应推动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引入项目化教学、实训课程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与行业的对接,开展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加强与行业的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需求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外,职校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不仅注重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情况。

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学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职校教师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

职业教育围绕“三生教育”推进“三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围绕“三生教育”推进“三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
职业教育围绕“三生教育” 推进“三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文 / 谭翔北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 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 育 人 ”( 即 全 员 、 全过程、全方 位 育 人 )综 合 改 革 既 是 对 当 下 育人 项 目 、载 体 、 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 构。通过“三 生 教育 ”( 即 生 命 教 育 、生 活 教 育 、生 产 教 育 ) 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优秀人才。
72
实践
好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建设好职业学校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价值导
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师生内生动力的有效载体,既包含 了精神层面,也具有物质层面,还有意识行为要求。文化 体系涵盖了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廉洁育人、价值文化、 职业道德等方面,其中环境育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 惯,制度育人是为了完善自我管理,价值文化凝练是为了 树立价值导向,廉洁育人是为了培育良好品行,职业道德 是为了培育良好职业品行。职业学校应将《新时代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遵循,引导学生践行以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公德,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热情 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践行以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 家庭美德,践行以爱国奉献、遵纪守法、勤劳善良、宽厚 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
重要节点强化思想文化教育。在校庆日开展相关活动, 弘扬劳动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在重要节点开展思想文化
教育,以技能说爱国;将专业技能融入思政课程中,在专 业实践课程中开展生动的课程思政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微 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 育,把节气文化中既有耕作的劳动文化,又有生活民俗, 还有人文情怀,更有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传递给学生。 同时,加强推送廉洁文化教育内容。

论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与活力 。由于 中职教师 岗位不 同 、
去 了支点 , 就会偏离职业教育发展 担负任务不 同 , 因而所处 的发 展起
的轨道 。再次 , 同时期又有不 同 点 、 临的发展 要求 、 不 面 追求 的发 展
的发展 内涵 。从 教育 现代 化建设 目标不尽 相 同。只 有教师 立足 于

正 确 理 解 中职 教 师 专 业
化 发展 的 内涵
( ) 升教 育创新 能 力是 中 一 提 职教 师专业化发展 的核心
和培 养适 应经济 发展 方式 转变 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来看 , 其核心 内
自身实 际和特点 , 发展期 望 、 有 发 展 目标 , 现 发 展成 果 的持 续 实 实 现, 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理 论研 究要 站 在 时代发 展 的
( ) 建和 完善促 进 中职教 三 构
师专 _4 发展 的科 学机制 ,L l k 加强 目标 引导 , 立足不同岗位
贡献 。可 以说 , 教师 的专业化发展 战略制高点 ,பைடு நூலகம்把促 进中职教师专业 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 ) 四 中职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是
在 市场经济条件 下 , 教师 的发
赋 展成果 都将 汇聚 到学校 整体 目标 展, 包括思想 品质 、 精神意志 、 知识 中职学 校可持续发展 的落脚 点 ,
收稿 日期 :0 1 1- 5 2 1- 0 2 作者简介 : 云耿 (9 6 )男 , 施 1 5一 , 浙江杭州人 ,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副校长 , 高级讲师 。
条件 , 以及不 同发展层次和 目标定
体, 对教师专业 化发展有一定 的规 位 ; 探讨 提升 思想 品德 、 提高 知识

关于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思考

“九五”计划第一年,《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同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大力发展职业技术院校。

此后,通过调整,新成立了一批由中专校升格而来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这类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其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面临学校升格带来的诸多挑战。

由于高职对师资水平要求的提高,使得其师资队伍建设也必须加快步伐,因为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职教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升格院校教师的顺利转型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一)学历层次亟待提高国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15%以上。

[1]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占8.2%,本科学历占80%,专科及以下学历占11.8%。

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与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平均28.2%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与国外同类型的学校相比也相差甚远。

8.2%这个数字也远低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获得研究生硕士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的35%”的目标。

据对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2%(包括在读教师),其中低的甚至不到10%。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为不低于10%,且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可见,高职院校仅教师学历层次这一项,距达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二)职称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是专业带头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塔顶,占少数;讲师、实验师则是教学骨干,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应占教师队伍的多数;助教、助理实验师这个层次则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和接班人,应占教师队伍的相当多数。

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的思考

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的思考

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的思考-------公共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顺利转型张杰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我校在中专阶段形成了自身的经验、特色与优良传统,但要顺利实现由中职向高职的转型,就必须全方位的提升教师素质。

本文就公共英语课教师,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能顺利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型;公共英语课;机遇和挑战引言: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有相当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升为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专业是建立在中职学校专业基础之上的,但中职学校不强调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在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一定的创造和分析能力、关键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作为从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公共英语课教师,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既要对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更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寻找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切入点,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在转型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衔接关系。

1.1从教育层次上来看,职业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高职院校是其中的高级层次。

中职学校培养能够胜任或熟练从事岗位工作、能够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的劳动者,而高职院校培养掌握一定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从生源结构来看,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具有初等文化基础的未上岗人员;而高职院校生源有四个来源:除了普通中等教育(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外,还包括技校、职校、中专等中职学校毕业。

因此,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教育的对象不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1.2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别于高等教育。

职教属性使得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要求决定了高职教师队伍的特殊性[1]。

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者:何文明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9年第10期【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三教”改革【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6-0037-02“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职业教育自身不强、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三教”存在问题,特别是在专业教学中,“三教”的专业性、职业性特点体现得不够。

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过程中,“三教”改革显得十分紧迫。

首先是教师的改革。

教师的改革主要是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

当前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总量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

有的教师周课时超过20节,有的专业教师周课时甚至达到了30节,其中还不包括跨年级、跨课程教学和担任班主任、教学辅导等非教学工作量。

教师疲于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研究教材教法。

从全国情况来看,虽然存在地区和学校差异,但总的来说,教师数量不足已成普遍问题。

据统计,近3年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都在1∶19以上。

二是“双师型”教师不足。

一些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既能教理论又能教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更是稀缺。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对13个省市中职质量年报的统计显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32.72%,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可见,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数量问题,要把一大批有职业教育情怀、有职业教育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职业院校中来。

其次是要花大力气为教师赋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

“三全育人”是对高校育人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以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党建工作背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十四五”党建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15610”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要求基层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強党组织“四力”为着力点,以严格做到“六个过硬”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从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一院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支部”建设。

品牌建设核心在于育人,本品牌建设将秉承“党建引领、多维驱动、深度融合、铸魂育人”的理念,由学院党总支牵头,以“主题引领、问题导向、多维互动、知行合一”的原则,按照外语商务学院党建规划,从着力健全党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党建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党建“双创”品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个方面着力,针对外语商务学院专业群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践行育人新理念等过程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和方案,提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与育人实践相融合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外语商务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国际商务(外籍学生)四个专业,目前正在建设(省级)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工作督署、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按“双高”建设和商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要求,在总结外语商务学院发展成果、沉淀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语言、文化专业优势,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行动。

关于“三教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三教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三教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围绕着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改革,阐述了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诠释了“三教”改革是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

践行“三教”改革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能够推动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属性校企合作活页式教材教法改革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该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

作为职业院校必须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三教”改革就是关键抓手,深化“三教”改革可以打造活力课堂,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教师改革1.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性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属性,哪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属性更强,那么就一定会更加受企业的欢迎,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之处和生存之本。

学生职业属性的培养离不开具备职业属性的教师,“一名不会干活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一名会干活、干活好的学生”,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学校教师的构成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如果强求这些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很强的职业属性,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合理的、符合现代职教要求的、适合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2.外聘教师需合理聘任职业教育外聘教师必须聘,但是需要有目的性,有选择性、根据实际需要去聘任。

从课程上看,专业核心课可以聘,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就没必要聘;从外聘教师身份上看,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聘,同类院校教师没必要聘,至少没必要长期聘;从外聘教师能力上看,只是自己明白不行,还需要能把问题能讲明白,能讲清楚才可以,因为外聘教师本职的岗位是工程技术人员,他的最主要的能力是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正是我们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所缺乏的,但是如果他只能够自己明白,不能够把他所会的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讲出来,那么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即使水平再高,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外聘教师的聘任适合更重要。

关于中职教师转型的几点思考_成秀琴

关于中职教师转型的几点思考_成秀琴

多方面的,打破这个“瓶颈”需要各方面共同 教师转型到自己不对口的专业甚至是自己完 业课教学后,第一件事应当是采取不同形式
努力。本文试图从一个普通中职教师的视角 全陌生一无所知的专业,只能是让老师一头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一些问
来分析中职教师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 雾水,迷惑而无所知,最终转型成功的希望也 题,用书面形式调查,然后教师归纳分类,把
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是微乎其微的。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 他们分成三个等级(好、中、差)。比如,在转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师转型 “双师 质量的提高。
型教学旅游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是
型”教师
3、知识结构单一落后,不具备专业技能, 否初中毕业生(具体上到哪个年级)、是否上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 不能适应中职教学要求
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打破这个“瓶颈”需要各 视,发展形势良好,这对广大中职教师的自身
4、加快学校专业建设,合理设置专业
方面共同努力。作为职教一线一名普通教师, 成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近年来,中职学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逐
在自身的转型中,确实感触颇多。俗话说, “隔 积极向专业教师转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年扩大,专业建设应该是中职学校的头等大
是成才之道。导致在内地的县级职业技术学 职专业教师会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面,能为教师转型提供的机会也有限。
校中,一直开设普高课程,学校里的中坚教师
2、尽量向相关专业转型,降低转型难度
总之,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向某一专业
大多从事高中教学 (笔者就是其中一员),这
转型应该选择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专 课教师转型是壮大专业课教师队伍的一条有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 要让他转型到相关专业教学,就会觉得有劲

分层分类培养中职师资队伍

分层分类培养中职师资队伍

分层分类培养中职师资队伍一、分类分层培养1.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完善培养培训制度方案。

面向全体教师,按照“校级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省级骨干”和“专业骨干、公共基础课骨干、“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四层五类”进行培养,多形式、多载体分类培养。

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关于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培训的实施意见》、《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方案》、《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关于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实践锻炼的规定》、《关于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方案和制度,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制度保障,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

培养、引进、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青年教师、文化基础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大赛;优质课程建设;教科研项目;师德师风建设;校本培训、专题培训;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企业实践锻炼;进修培训;教学业务比赛展示;考察交流学习活动;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社会服务活动;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室建设;理论技巧培训;激励、考核评价政策。

2. “搭台子”、“树梯子”、“压担子”,多措并举加快教师成长。

“搭台子”,释放成长空间。

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专业培训、各级各类进修、校本培训、校际交流等,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搭建多类型、多层次培训平台。

“压担子”,促进快速成长。

加快教师成长步伐,以任务下达或教师任务申领的方式,促使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承担任务。

比如要求专业带头人做到:牵头组织专业建设与改革,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至少承担1门主干课程,主编1门以上校本教材,组织本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牵头组织实训基地建设等等。

通过各种措施,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树梯子”,加大奖励力度。

科学考核评价教师,将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优先聘任职称、职务、评选先进、工资晋级的重要依据;通过切实可行的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责酬一致的考核、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的有效抓 手。
“ 名师”培养工程 的主要举措 , 一是选送他们 出境进修 , 近年来 已
二是通过 “ 双师” 能力培养工程, 实现专业课教 师的二次转型。 有2 O多名教 师到新加坡 、 德 国等 国家和 我 国香 港、 台湾 等地 区 中等职 业教 育改革的重点之 一是推行校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 进修; 二是 选送他 们参加 国家 、 市、 区骨干教 师培训基 地或 “ 名
作 。为 此, 学校设立 了 “ 双 师”素养培养 工程 , 具体培 养措 施包 务 的制度 , 深化校 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 探索 “ 教 学 一体 … ‘ 做 学合 括 :邀请 相关专 业 的管理人 员开 设专题 讲座 , 帮助教 师 了解 行

”的教 学新模 式 ; 第 四, 针对 业务 精、 学术水平 高 的 中老年教
有 完全 摆脱 原有 的困境 , 教 师 的专业素养 和专 业技 能水 平还达 遇到极大 阻力。这 时, 学校 意识到 “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 设不能
不到 “ 双 师型”教 师水平 的要求。为 此, 南湖职 业学校 在 师资 队 满足于 职业资格 证 的获 取 , 更应在教 师 的职业 能力 及职 业技能
课教 师则在教 学 中注 意学 生情操 的培 养 , 尽可 能选择 一些与 烹
饪有关 的题材 , 如 “ 那 一年 , 面包 飘香”等。这些 调整大 大激发 意义 的举 措 , 由于学校教 师 队伍 拥有 2 8名硕 士生( 含 在读 ) , 还
了烹饪 专业 学生对公 共基础课 的兴趣 , 也拓 宽 了专业 学 习的 内 有 一批 中年教 师要晋升高级教 师、 甚至教授 级教 师或特级教 师 , 涵。实践证 明, “ 双 师”素养培 养是 中职 学校 / 厶 \ 共基础 课教 师转 “ 名师”培养工程就是为 了满足这样 一批教 师发 展的需要。学校
业 的发 展动 态, 熟悉企 业 的业务运 作 ; 组 织教 师到企 业参观 考 师, 鼓励 他们承 接企 业项 目研 发或职 业能力标 准 、 课 程标 准、 专
察, 对 有条件 的教 师, 还 安排他们 进行 顶 岗实 习, 直接 感 受企 业 业教材 的开发 , 扩 大他们在行 业、 企业 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I { AN ( ; l { 、I ¨ ) l C A I ’ I ( ) N
以三 大培养 工程促 中职教师转 型
南湖 职
需求 。
文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芦秀兰
校从一 个小
嘶实现 教 师的进 步 转型 , 以适应 学校教 育教学 改革 与发 展 的
近年 来 , 随着 中等职业教育 改革的不 断深入及 “ 双 师型” 教
推行 “ 双 师”能力培养工 程的主要措 施有 : ”不仅 是对专 业课教师 的要求 , 中职学校 的公共基 的专 业教 师 , 推行到企业顶 岗实 习制度 , 帮助他们 熟悉和 掌握企
础 课教 师也 必须具 备 “ 双 师”素养 , 即这 批教 师 也应 熟悉其 所 业主要 岗位 的职业特 性;第二, 针 对 中年教 师, 推行 到企业挂 职
顶 岗实 习的培 养模 式。这种模式主要特 点就是 “ 做 学一体 ” 。为 师”工 作 室进 修 , 人数 达到 3 0多人 ; 三 是鼓励他 们 申报科研 课
管 理 方 式及 企 业 岗位 的工 作 情景 ;指派 专 业教 师参 与其 学 科
经过 近几年 的实践 , 学校 5 4名专业教 师 中, 有4 3名取得相
教研 活 动 , 对他 们 的学科 教 学如何 体 现专 业特 色提 出建议 , 等 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 “ 双 师型”教师的比例达 到 7 9 % ; 更 重要 的是 等 。 目前 , 随着这 一工程 的推进 , 公共 基 础课教 师对 所任 教 专 他们通过 “ 双 师”能力培养 , 相关工作领域 的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
业越 来越 熟悉 , 课 堂教 学 中的专业特色 越来越 明显。如烹饪 专 每个专 业都有 几名教 师成 为相关行 业 的国家职业 资格考评 员 ,
业公 共基础课 教 学 中, 体 育课教 师把臂 力训练 与专业课 中的翻 有的还成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专家和考 试专家。
锅动作 相结合 ; 数 学课 教师把 成本 核算案例 嵌入数 学课 的教 学 三是通过 “ 名 师” 培养 工程 , 引导一批优秀教 师 向研 究型教 “ 名 师”培养 工程 是 学校 师资 队伍 建设 的又 一个 具有 战略 之 中; 德 育课教 师把诚信 教 学与厨 师的职业操 守相 结合 ; 语 文 师 转 型 。
伍 建 设 方 面 主 要 通 过 以下 三 大 工 程 , 从 三 个 不 同 层 面 实 现 教 师 上下工夫 , 于是 , 学校及 时推 出了针对专 业课教 师的 “ 双师”能力
的进一步转型 , 以适应 学校教 育教 学改革 与发展 的需要。

培养 工程 。
是通过 “ 双师” 素养培养工程 , 实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转型。

次转型。 随着校 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顶 岗实 习培养模 式探 索的
师培训 力度 的加大 , 中等 职业学校 教师 的转型取 得 了一些实质 不断深入 , 传 统 的以学科体 系为 中心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显得 极不
性 的突破。 然而, 由于历 史的原 因, 中等职业 学校教 师转型还 没 适 应, “ 做 中学 , 做 中教” , 尤其是 “ 做 学一体”教 学模 式的推进遭
教 专业 的行 业发 展情况及 对 员工职业 能力 的要求 , 从而在 自己 锻炼制度 , 帮助他们 熟悉和 掌握企 业主要部 门管理的职业特性 ;
的学科教 学 中更 好地体 现专 业特 色 , 并 能更 好地胜 任班 主任 工 第 三, 针 对业务 骨干 , 以工 作室作 为平 台, 推行 承接企 业生产 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