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高三语文4月调研测试二模试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中考模拟卷 九年级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中考模拟卷 九年级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

试题预览2017届奉贤区初三4月调研(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2017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2017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2017年上海高考考试研究高三模考试测卷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分)(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郴州旅舍》)(2分)(3)“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全由名词性词语构成,陆游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一诗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诗句是“,”。

(2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你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教师,作为内容,下列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B.学而时飞之,不亦乐乎C.克己复礼,万世师表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远方亲戚送来特产,父母不在,由你执行,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大老远的跑一趟,真是辛苦您了!谢谢您。

B.谢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辛苦了。

C.多谢光临!礼物就不必带了,家里都有的。

D.放在这里吧,等父母回来,我就交给他们。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7分)环境法的价值定位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巨大的成功和满目疮痍的地球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所有的人包括法律人,都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代价是何等之大,从而不得不虑及当文明的列车高速撞向地球之后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

于是,一个新的部门法——环境法诞生了。

新生的环境法是来应急的,各种各样的技术规范被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

②不过环境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又开始重新思考。

结论是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于是,各国纷纷颁布了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律。

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均是这种理念的表现。

③可是环境问题依然在加剧,从区域性的转变为全球性的,采取局部地域的措施显然无济于事。

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不过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意识到“人与自然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环境法,与奉行“人是万物尺度”的传统环境法相比,有了太多不同的价值判断。

奉贤2017年上海二模语文含答案

奉贤2017年上海二模语文含答案

2017届奉贤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_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_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积累应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积累应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 2017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应用专题宝山(青浦)区1.按要求填空( 5 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 5 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 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 2 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是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

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

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1. ( 1)士不可不弘毅( 2)意踟躇山坡羊(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1)(2分)B (2)(3分) C长宁(金山)区1.按要求填空( 5 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 5 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 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 2 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届奉贤区初三4月调研(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王使魏逐张仪①.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

2017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经典谁说了算王乾坤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

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

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

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

“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

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

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

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

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

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经典史,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

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默写(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2)__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_____。

(《桃花源记》)二、诗歌鉴赏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_____(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3.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试卷(语文1.默写(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bull;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bull;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

【调研】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调研】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调研2017 年上海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 分)1.填空。

(5 分)(每空1 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3)杜甫《登楼》中从时间、空间两处着笔,意境阔大悠远的二句是“ ,_ 。

” 2.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②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③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④兴亡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

A. ①②④③B. ④②①③C. ②③①④D. ④①③②3.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3 分)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自然与艺术媾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唯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唯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A.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B.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C.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D.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9 题(17 分)《变形记》封面的演变王晓林、施塔克设计的初版《变形记》封面①在20 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变形记》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除《变形记》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外,它的“副文本”同样值得关注。

对绘画艺术兴趣浓厚的卡夫卡,特别注重作品的封面设计效果。

因此《变形记》封面从1915 年初版单行本开始,就陷入了“作者意志”与“设计者意志”纷争的漩涡之中。

②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初版单行本付梓之际,他给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写了这样一封信:③“尊敬的先生:您最近来信说,奥托玛尔·施塔克将为《变形记》设计封面。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精品】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

【精品】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

上海市奉贤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二模)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上海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5 分)(每空1 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3)杜甫《登楼》中从时间、空间两处着笔,意境阔大悠远的二句是“,_ 。

”2.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②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③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④兴亡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

A. ①②④③B. ④②①③C. ②③①④D. ④①③②3.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3 分)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自然与艺术媾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唯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唯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A.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B.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C.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D.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4—9 题(17 分)《变形记》封面的演变王晓林、施塔克设计的初版《变形记》封面①在 20 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变形记》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除《变形记》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外,它的“副文本”同样值得关注。

对绘画艺术兴趣浓厚的卡夫卡,特别注重作品的封面设计效果。

因此《变形记》封面从 1915 年初版单行本开始,就陷入了“作者意志”与“设计者意志”纷争的漩涡之中。

②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初版单行本付梓之际,他给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写了这样一封信:③“尊敬的先生:您最近来信说,奥托玛尔·施塔克将为《变形记》设计封面。

我产生了小小的恐惧。

⼞就我从《拿破仑》上对这位艺术家的认识而言,这种恐惧也许是多余的,我是说,由于施塔克真的要动笔了,于是我想到这样的问题,他会不会去画那个甲虫本身?别画那个,千万别画那个!我不是想限制他的权力范围,而仅仅是根据我对这个故事显然是更深的理解提出请求的。

这个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

即使作为远景也不行。

如果这样的意图并不存在,因而我的请求变得可笑——那倒巴不得。

若能转告并强调我的请求,我将十分感谢。

假如允许我对插图提建议,那么我会选择诸如这样的画面:父母和商务代理人站在关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和妹妹在灯光明亮的房间里,而通向一片黑暗的旁边的那个房间的门敞开着。

——1915 年10 月25 日于布拉格”④但是,施塔克却为《变形记》设计的封面画与之却有些出入。

仔细来看,施塔克最终设计的封面上虽然没有虫子,但他却选择了卡夫卡没有建议的格里高尔的形象。

显然,卡夫卡对《变形记》封面设计的“干预意志”与其说是得到了部分回应,不如说是遭遇了设计者的某种“背叛”。

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变形记》日译本问世,但封面上既没有卡夫卡坚决否定的“甲虫本身”,也未展现“父母和商务代理人”或“父母和妹妹”的行动,而是出现了卡夫卡自己的身影。

《变形记》是卡夫卡小说中较早译介到国外的作品,选取卡夫卡肖像作为译本封面,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认识这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封面画先入为主的倾向,为读者提供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⑥1974 年西班牙版封面画则有意遵循卡夫卡的建议,使“父母”(没有“商务代理人”)站在一扇“门”前,不过这扇“门”不是关闭的,而是微微打开的;从父母影子的方向判断,房内有光亮射出,这又与卡夫卡希望房内一片黑暗的意愿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门”是卡夫卡小说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无论是《变形1记》,还是《法的门前》,抑或是《诉讼》,卡夫卡笔下的每一道“门”都蕴涵着极为深刻的意义,这些“门”的每一次开/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暗示/预示着主人公命运的改变。

对于突然“被变形”的格里高尔来说,门里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通的世界,这也是卡夫卡对自己家庭体验的表现——他与父母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消失的“门”。

这种《变形记》版本直接将小说情景画于封面页上,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印象。

⑦尽管卡夫卡坚定地认为《变形记》中的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但后来的许多封面设计者仍致力于表现这只甲虫形象。

1987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变形记》封面上是一个孤独的男人轮廓,对着一个既像窗户又像门的图案,最上方是一只黑色的多腿甲虫。

这寥寥几笔所刻画出的虫子虽不具代表性,但由于这是中国较早公开发行的《变形记》单行本,直接影响了《变形记》汉译本封面的设计走向,此后越来越多的“甲虫”出现在《变形记》汉译本封面页上。

⑧1993 年的法国版则直接以著名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代表作《呐喊》为封面图。

蒙克曾如此回忆《呐喊》的灵感来源:“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ft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

”这样的经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卡夫卡常常感受到的恐惧感和担忧感,将这幅画作为《变形记》的封面,可谓实现了表现主义文学与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完美合体。

⑨2005 年的德国版,是一张复杂的组合图形,一只倒立的寒鸦张开翅膀缠绕在一个男人头上,寒鸦之眼正好对应成为男人的眼睛;两瓣虫壳夹在男人左耳上,它的一条细腿伸进男人嘴角,另一条则伸入男人颈内;另一只甲虫则像领结一样系于西装革履的男人胸前。

这幅画将寒鸦、卡夫卡和甲虫混搭在一起,是《变形记》封面画的又一经典之作。

⑩一个世纪以来,《变形记》版本封面经历了丰富的演变过程,从“卡夫卡式文学”衍生出“卡夫卡式封面”,这恐怕是卡夫卡生前不曾预料到的。

事实上,伴随着《变形记》封面画的显性演变,《变形记》文本意义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诸多隐性的改变。

在这一隐一显的对照中,“卡夫卡意志”始终若隐若现,“卡夫卡干预”似有若无,“卡夫卡式理解”愈加扑朔迷离。

于是,怀着破解封面画谜题的初衷而从“文本外”走来的我们,很快就又进入了更深更复杂的“文本内迷宫”。

4.选择第③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 分)A.但B.单 5.作者将封面画称为“副文本”的依据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封面画设计从根本上取决于文本内容。

B.封面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本主旨。

C.封面画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心理预设。

D.封面画能够直观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6.第⑥段介绍“门”在卡夫卡作品中的涵义,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具体解释了第③段卡夫卡在信中所给建议的缘由。

B.流露出作者对西班牙版《变形记》封面画的欣赏。

C.证明封面画遵循作者意志更能准确体现作品内涵。

D.有助于读者在更广阔的层面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

7.从文中看,卡夫卡为什么要提醒施塔克“千万别画”那个甲虫?(2 分)8.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3 分)具体说明。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 题。

(15分)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浦歌①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等它发现自己别无去路,只有面对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荒唐,为了使自己挤进微微裂开的缝隙里,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根变形,不得不将自己的根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会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

一个路人看到石头上的树,可能会惊叹:这是一株多么顽强的植物。

但他忽略了植物根部的感受。

作为根部,它也许体会到的更多是绝望和荒诞,是存在的忐忑和不安,根部的变形意味着与石头每时每刻的僵持,意味着走投无路时的惶惑,以及偶尔得逞时的悲喜交杂,而那些变形的根,在植物自己眼里看来是可笑的。

每一寸都是可笑的,是绝望逼出来的,饱含着狼狈和荒诞。

对于这株艰难生长的植物来说,畸形的根部才代表了它真实的存在。

②大约八九岁左右,我跟着奶奶第一次走进沟壑,见识了柿子沟,在那里,我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恐惧。

我之所以陪着奶奶去,是因为奶奶从未一个人去过柿子沟,她要找一个人陪她。

我有些激动和忐忑地跟着奶奶,奶奶说那里有柿子,虽然我知道这是诱饵,我也很期待见到传说中的沟壑。

以前我只是见到用平车拉回来的一堆堆柿子,个别柿子还带着一点枝叶,有些柿子软了半个,已经被挤破,发出香甜的味道。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我期望见到这些果子的源头。

我跟着奶奶走了很远,终于见到柿子沟的栅栏门,那里有一种静默和孤僻的氛围,有一种故意排斥人类的气氛,丘陵和树木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过于漠然,我隐隐有些窃喜。

但在冷漠空阔的沟壑里,我居然也感觉自己有些害羞。

重要的是,奶奶一向是一个胆小的人,只见她不停地环顾四周,有时定定地看着沟壑深处,似乎那里正有可疑的人或者动物走来,她一副担心和警惕的模样。

她的这些表现更加令我惶恐。

终于,奶奶安静下来,我也稍稍放心了。

我爬上柿子树,柿子树的每次抖动,都发出唯有这棵树才发出的沙沙声,其他树都安静沉稳。

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

我越是虚张声势地利用柿子树发出沙沙声,越是感到孤单和恐惧。

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

有一刻,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坐在石头上的奶奶,希望从奶奶那里得到勇气和信心。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声一声悠长奇怪的呜呼声从沟壑深处传出来,奶奶站起来,突然朝我害羞地一笑,说:“赶紧回吧,真吓人。

”③我赶紧从树上跳下,跳下的瞬间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软了,我紧紧跟随着奶奶,奶奶走不快,她的脚步总发出特别的嚓嚓声。

这时,呜呼声突然更清晰地传出来,声音几乎可以触到我的脖子,我不敢回头。

奶奶说,这是猫头鹰在叫。

她急于离开这里,我比她更急于离开这里。

④最后一次走进沟壑的时候,我和弟弟拿着相机。

那是个春节,我已经彻底离开村庄,我们走在柿子沟里泛白的土路上,就像走在空荡荡的破旧舞台上,这里有着冬天特有的冷清,视线空阔,泛白,就像放陈的黑白照片,有些略略发黄。

树木光秃秃的,已经变了模样,就像被人用画笔改写过一样,甚至你会以为这些树都挪移了位置。

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拒斥我们的到来,以一种强烈的陌生感。

我们拿着相机,这似乎也显得有些轻佻,为此,沟壑似乎努力掩饰那种我们曾经感觉熟悉的事物。

我们只有通过回忆,才能感觉到这里与我们息息相通,慢慢地,我发现这回忆就像一株活生生的植物,它在风中舒展着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