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语文19《放飞蜻蜓》
19放飞蜻蜓
三、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脉络
师小结
学生交流
学生理清脉络
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四、生成问题
通过预习及初读课文,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生质疑
预设: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学习习惯。
五、及时反馈
学校:
年级: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材)
学科:语文
课题:19放飞蜻蜓
教时: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1)陶行知最后没有由自己直接放飞,而是把蜻蜓还给了翠贞。
(2)还蜻蜓时,用“商量的口吻”。理解“商量的口吻”,表演。用欣喜、赞叹的语气朗读。
默读课文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小组合作
汇报
师小结
指导朗读
把握文章重点,找准切入点。
文章中有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个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找句子,看看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
第三步:放蜻蜓
还是两条主线:一是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爱,二是孩子们对蜻蜓由不了解到初步了解,并最终产生“纷纷”要求放掉蜻蜓的想法。讲读时抓住一些重点词汇去辅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像“商量的口吻、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等。
苏教版三下《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下《 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表达次序。
4、初步感觉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认识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利动物的情感。
教课重、难点: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教课过程:一、看图导入1、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同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示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爱,想捉几个好好赏识一下呢,不事以后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风趣的故事,(读题 )。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既然那么喜爱,为何捉了又要放掉它呢?(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经过方才的朗诵,就开始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能解决的?(一 )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2.为何孩子们又急不可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 )(评论,同学们就读了一遍课文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继续读下去,必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哪些人愿意来为我们读课文的 ?)(二 )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捉蜻蜓”)2.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谆谆教导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一个如何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祥”认读、理解 )我们身旁还有哪些慈祥的人呢?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出示“七嘴八舌、抢着”)A 、请三名学生模拟回答,评论中理解“众说纷纭、抢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原文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点点头。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内容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较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第三段: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较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课件(更新)》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 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 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 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 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 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 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返 回
下一页
拓展延伸
陶 行 知 的 作品
手脑相长歌
人 生 两 个 宝, 双 手 与 大 脑。 用 脑 不 用 手, 快 要 被 打 倒。 用 手 不 用 脑, 饭 也 吃 不 饱。 手 脑 都 会 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返 回
下一页
拓展延伸
陶行知的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 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会填:
(捉 )蜻蜓 (谈 )蜻蜓 (放 )蜻蜓
第一自然段
2---10自然段
11自然段
tá o
陶行知
wé n
tá o
陶瓷
zhǎng
cí 慈爱
ju 据说
gò u
yí ng 苍蝇
zhēn
蚊子
fù 复杂
掌握 shé 七嘴八舌
忠贞
Jiéjué
结构
孑孓
gěng 田埂
qiǎng 抢着
返 回 下一页
· 读一读,认一认 慈爱 抚摸 保持 调整 口吻 复杂 掌握 结构 蚊子 入神 田埂 平衡 商量 孑孓
知识殿堂
“蜻蜓点水” 实际上是蜻蜓 在水中产卵。
返 回
下一页
仔细品读2-11段:
画出描写陶行知 神态、动作、语言的词 句,体会先生是什么样 的人?用词语概括,并 写在旁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调动思维。
“昆虫我来猜”:1.身子细又小,傍晚出去吵,见人用针刺,吸饱血就跑。
2.头戴红帽子,身穿绿袍子,走路哼曲子,停下捋胡子。
3.像子不是子,却是小蚊子。
4.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蛱蝶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这些昆虫都和我们刚接触的一篇课文有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四只昆虫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
1. 出示课题,齐读:放飞蜻蜓。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我们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捉是起因,谈是经过,放是结果。
这三个部分,写得最具体的是——谈蜻蜓。
打开课本,浏览2至10小节,概括地说说这部分主要谈了蜻蜓的哪些内容?(板书:食物、尾巴、眼睛)三、了解蜻蜓,习得语言。
1.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认真地、自由地朗读2-6小节。
(1)这段话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想把它读好不容易,咱们必须关注什么?(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提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动作、神态、语气等)(2)老师已经将这些提示语标注出来,你们认真地读读这些提示语,想一想这些句子该怎么读?(3)指名分角色读。
谁来评价一下,读得怎样?(4)再分角色读。
你看,想要读好对话,我们就要借助提示语。
这段对话,其实陶先生就想和孩子们谈蜻蜓的食物,告诉孩子们一句话——改成陈述句。
2.抓住关键词,揣摩语言。
那么陶先生又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论蜻蜓的其他特点的呢?下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7-10小节,画出描写蜻蜓的句子,想想语句表现了蜻蜓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的?(1)“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写了蜻蜓的什么?读两个词,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什么?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这样普普通通的两个词,把蜻蜓写的特别漂亮,可爱,有活力。
我们一起来读。
想看看这些漂亮的蜻蜓吗?PPT出示图片。
可是这只蜻蜓,这时候正在哪里——被陶先生捏在手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⑵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A、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是“万世师表”。
B、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时,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 交流对蜻蜓的了解
预设:
A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B蜻蜓点水
C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3.指名交流,指导说正确,说完整。
第四板块:聚焦“放飞”,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任务驱动。
【K12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放飞蜻蜓》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
(出示词语)慈祥抚摸复杂入神结构调整七嘴八舌蜻蜓露水苍蝇蚊子孑孓田埂不计其数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2、齐读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
(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同学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三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放飞蜻蜓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放飞蜻蜓苏教版陶: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你们这帮孩子,我是煞废苦心啊。
昨天帮你们改作业我一直改到了半夜,今天早上老婆说我头上都添了几根白发了。
我就说了,既然我选择了教师,我就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难得今天有空,我得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边走边欣赏美景。
边走边念)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一群孩子追逐打闹,嬉戏游乐。
]甲(嚼着草根):这个星期天真好,陶老师又没布置作业,我们又可以痛快的玩上一天了。
乙(躺到在草地上):这片田野真是我们的天堂。
翠贞(采着野花,闻着花香):这里真好,有花又有草。
啊,这花真香啊。
咦,这天上飞的是什么呀,这么多?丙(抬起头来):是蜻蜓,好多呀。
翠贞:蜻蜓,我以前还没见过呢?甲:蜻蜓你都没看过呀,以后要看蜻蜓就到这来,这里多的是。
翠贞(跑过来拉着铁柱的手):铁柱哥哥,我想捉一只蜻蜓玩,好吗?甲(拉起他两):没问题,来,铁柱、狗娃我们一起捉,看谁先捉到。
[大家跳起来捉蜻蜓。
翠贞一只蜻蜓没捉到,急得直跺脚。
] 乙(兴奋地举着蜻蜓):捉到咯,捉到咯。
甲:拿来,说好了是给翠贞小妹妹的。
乙:给你吧,小心拿好哦。
翠贞:谢谢你,铁柱哥哥。
谢谢你,狗娃。
[翠贞小心翼翼的接过蜻蜓仔细观赏着。
]翠贞:这蜻蜓真漂亮啊,透明的翅膀,圆鼓鼓的眼睛,长长的尾巴,真想把它带回家和我做伴。
[陶先生从一边走了。
]陶:咦,那不是翠贞他们吧,他们在干什么呢?我去看看去。
陶:翠贞,你们在干什么呀,这么热闹?翠贞:呀,是陶先生。
同学们:陶先生好。
陶:翠贞,过来,给我看看你手里藏的是什么呀?翠贞:是,是蜻蜓,是狗娃抓给我的。
陶(慈爱的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的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恩,它吃虫子。
甲:吃露水。
大家(七嘴巴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恩,走,我们坐到那儿说去,翠贞,你是怎么知道蜻蜓吃虫子的?翠贞:我,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可我以前没见过真正的蜻蜓,所以才叫铁柱他们捉给我的。
苏教版语文3下《放飞蜻蜓》教学参考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参考资料
蜻蜓
蜻蜓的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许多蜻蜓科拥有与学名相关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鹰眼(Aeshnidae科)、瓣(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
其他与分类学和事实无关的众多名称传统上一直用于蜻蜓,例如叮马蜻蜓。
在美国南方,蜻蜓亦称为「蛇医」,因为人们迷信,蜻蜓能让生病的蛇恢复健康。
「魔鬼补衣针」一词源自蜻蜓会缝住儿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别是行为不检的儿童。
事实上,蜻蜓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成语
七嘴八舌 一清二楚
四面八方 一分为二
成千上万 三心二意
说三道四
五湖四海 九牛一毛 千方百计 百发百中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十拿九稳 千钧一发 万水千山
九牛二虎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万紫千红 万众一心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谆 谆教导,自觉地将之化作了行动,不禁让我 们为这群孩子们拍手叫好。 同学们,如果你也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 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 会宣传和呼吁呢?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
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 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 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
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反问句
孑孓,即蚊的幼虫,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
孑孓无飞行能力,只能生活在水中,不能离开水面生 存。生活地点包括池沼、水沟或积水的器皿等水流静 止的地方。
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学名叫‘水趸 (dǔn)’,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 时间长些的要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 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 月到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还 要算是长寿的了。
19、放飞蜻蜓
围绕课题,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初读课文
第一遍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认读词语
陶行知:慈爱 商量 口吻
小朋友:翠贞 抢着说 入神
抚摸
田埂
七嘴八舌 纷纷
蜻蜓:掌握 方向 据说 成千上万
保持平衡 结构复杂 苍蝇蚊子
掌握 孑孓
梳理课文
放飞蜻蜓
有“放飞”,说明 之前肯定有“捉” (1) (11) (2—10)
再读一读文中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陶行知先生为什么用“商量的口 吻”说话呢?从中可以看出陶先生怎么 样的性格特点?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是对晚辈的尊重和爱护。从中可以 看出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陶行知爷爷不仅 而且
, 。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 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 教育思想。
知识竞答
蜻蜓点水其实是在做什么?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蜻蜓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秘密?
求知台
你知道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 还有什么特殊本领? 蜻蜓饿极了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 吗?„„
小链接1
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其实是蜻蜓往 水里产卵,繁殖后代呢。蜻蜓将卵产在水里, 卵落入水底或附着在水生植物枝叶的表面或其 他水中物体上,也有的卵粘合成条状,挂在水 生植物上。
2、通过陶行知和孩子们的谈话,你知道了蜻蜓的什 么特点? (两两交流) 3、找出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 波浪线画出来,体会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组交流)
研究学习
汇报交流一: 陶行知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哪些自然段写到“捉蜻蜓”? 哪些自然段写到“放蜻蜓”? 其他自然段写了什么? 谈蜻蜓
概括大意
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想 想课文写了什么?
我知道:
课文主要写了陶行知先生看见 一群孩子 捉蜻蜓 ,就引导他们 认识 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最后孩子 们 放了蜻蜓 。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陶行知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用“ ”画出来。 (独立完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 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 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
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 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
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
汇报交流二:
你知道蜻蜓的什么特点?
尾巴 特点
一节节的 又细又长 保持平衡 调整方向
眼睛
很大 结构复杂 看清四面八方的 虫子
作用
找出课文中描写陶行知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用商量的口吻 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 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 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 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探究问题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通过陶行知和孩子们的谈话,你知道了蜻蜓的什 么特点?
学习方法:默读课文7到10自然段,思考: 写了蜻蜓的那几个部位的特点?
用 用
画出尾巴的特点,用﹏画出尾巴的作用。 画出眼睛的特点,用 画出眼睛的作用。
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 ﹏ 据说,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 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还会长出 来的。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 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小链接2
蜻蜓的复眼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 分看近处。这样它在空中捕捉小虫时,便能得心应手, 百发百中,从不落空。 蜻蜓的复眼特别大,两只大眼睛是由1000 -28000只小眼睛构成的,昆虫的眼睛大多不能 活动。但蜻蜓的眼睛能随颈部自由转动,所以蜻 蜓能够瞻前察后,环顾左右。
小链接3
蜻蜓的尾部回弯过来,好象在吃自己的尾巴。原 来,那是一只雄虫,由于它的交尾器生在腹部第二、 三节上,而生殖孔却在第九腹节,所以在进行交尾前, 先要把精子从第九节的生殖孔移到第二节的阳茎囊中, 于是就出现了"咬尾巴"的现象。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陶行知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用“ ”画出来。 (独立完成)
2、通过陶行知和孩子们的谈话,你知道了蜻蜓的什 么特点? (两两交流) 3、找出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 波浪线画出来,体会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组交流)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 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 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草去。 ——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 行知。—仅爱人类,而且爱生 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 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 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 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 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
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 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读准字音
露lù水
露lòu脸
调tiáo整
调diào换
商量liánɡ
重量liànɡ
19、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