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十年的新图书馆运动_沈占云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两次重要的图书馆运动

近代中国两次重要的图书馆运动

1两次 图书馆运动的背景
清末 , 清王朝摇摇 欲坠 , 主权 和领土遭到严重破坏 汐 国资本主 义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 和市场 , 严重侵蚀传统封建的 自 自足经 给 济 ; 国社会性质开始沦 为半 殖民地和半封建 社会 ; 中 社会 的主要 矛 盾 变为资本主义和 中华 民族 的矛盾 、 封建主义 同人民大众 的矛盾 。 清末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 的种 种状 况决定 了当时的文化和信 息需 求。社会 上掀起 了向西方学 习的思潮 。 这一 时期 , 中国的藏书楼开始 向新式 的、 面向 民众的公共 图书 馆转型。洋务运动期间 , 清政府派五大 臣出国考察 带 回了很多西 , 方图书馆的思想 。后又经过戊戌变法 , 良派宣传创办新式图书馆 改 的思想 , 并尝试创办新式 图书馆。另外 , 西方 人士在 中国创办 的图 书馆 , 特别是上海 、 北平 的教会图书馆给我 国近代 图书馆 的创 立提 供 了示 范。10 年 , 9 4 诞生 了我国第一个官办 、 以图书馆 直接命 名的 公共 图书馆——湖南 图书馆 。 10 年 , 9 4 湖南开 明士绅梁焕 奎、 谭延恺 、 魏肇文 等 1 人在 《 2 湖 南 官报》 上刊发《 创建湖南 图书馆兼 教育博物 馆募 捐启》 并筹得 巨 , 款 。经当时湖南巡抚赵尔巽准许 , 在长沙王 台创 办了湖南 图书馆 , 并 制定 了《 湖南图书馆兼教 育博物馆规 ̄ )o条。1o 年 , J3 96 湖南巡 抚 庞鸿上 书光绪帝 , 请准建立 图书馆 , 湖南 图书馆始有清政府 的财 政 支持。而后几年 , 各省纷纷上 书兴建图书馆 , 从而掀开 了清末 的 公共 图书馆运动 。 “ 图书馆运动 的产生有着深刻 的社会背景。 9 5 , 新” 1 1 年 民国政 府先 后颁 布了《 图书馆规程》 通俗图书馆规 程》 和《 。这是 民国政 府 颁布 的第一批关于图书馆事业 的法律文件 , 为我 国民国图书馆事业 的发展提供 了司法上的肯定与支持 ; 民国政府接受 了孙中 山、 元 蔡 培等人的教育思想 , 提倡“ 平民教育”在改革新的教育制度 的同时, , 将 图书馆作为 了一 个重要的平 民教育机关 , 开展通俗 教育 ; 以李 大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二、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标志: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 时间:1925年~1936年 意义:奠定了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 基本格局。 前奏:公共图书馆运动(1900~1911年)和 新图书馆运动(1912~1925年)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三)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1926~1936年)
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 –1927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等15个国家的图书馆协会代表21人 在英国发起成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1929年沈祖荣先生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IFLA第一次年会; –1929 IFLA –1929~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三次年会(南京、北京、 青岛)。 图书馆学教育 –1925年杜定友创办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 –1928年刘国钧、李小缘等创办金陵大学图书科; –1929年文华图书科独立成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二、三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新中国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标志:1957年《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颁布 时间:1957年~1962年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前奏:旧图书馆事业改造(1949~1952年)和 新中国图书 馆事业建设(1953~1957年)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四、两个轮回
第一个图书馆学术轮回: 日本 欧美 中国化 第二个图书馆学术轮回: 苏联 欧美 中国化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民国时期图书馆综述

民国时期图书馆综述

民国时期图书馆综述民国时期图书馆综述摘要:辛亥革命后,作为社会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民国政府的行政手段为图书馆事业的推广和延伸提供了政治保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律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同时,国内图书馆学术研究建树以及图书馆学者也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促进起到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民国政府的成立,使得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之开始。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资产阶级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的发展.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拥护民主”的口号指导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三部分人结合在一起,随着新图书馆运动高潮的出现,自维新变法以来,宣传西方图书馆事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转入了另一个时期[1]。

1 民国时期图书馆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国典藏制度具有悠久历史。

然而,封建时代的藏书楼,不论官府的还是私人的都具有封闭的性质。

官府藏书楼的服务对象只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私人藏书楼则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家庭使用。

近代图书馆意识在于开放,在于“为平民谋便利而设图书馆”,在于为全民族培养人才服务。

从辛亥革命后的图书馆服务宗旨中,人们不难看出这种新式的图书馆意识,如,《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在规定其办馆宗旨时曾指出:“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

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为宗旨”。

民国时期图书馆的性质及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可总结性的阐述为“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其性质属于根本的,其效果属于永远的,莫如图书馆。

图书馆之性质,不在培养一二学者,而在教育千万国民,不在考求精深之学理,而在普及国民教育。

”2 民国时期图书馆制度建设民国政府成立后,对创设图书馆十分重视。

首先从法规层面为图书馆的顺利建设奠定基础。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7篇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7篇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7篇篇1图书馆作为储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和利用。

特别是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一、创新管理理念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理念需要不断创新。

首先,要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需求和体验,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要注重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注重知识管理,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首先,可以采取总分馆模式,通过建立总馆和分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其次,可以采取市场化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取社会化模式,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管理方法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首先,可以采取信息化管理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次,可以采取知识管理方法,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此外,还可以采取数据化管理方法,通过对读者需求和行为的数据分析,为图书馆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四、创新服务模式在新时期,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首先,可以采取多元化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如图书借阅、信息咨询、学术交流等。

其次,可以采取个性化服务模式,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此外,还可以采取智能化服务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五、创新人才培养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其次,要引进优秀人才,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图书馆的数字创意与创新

图书馆的数字创意与创新

图书馆的数字创意与创新图书馆一直是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殿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的浪潮也席卷而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创意与创新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创意与创新措施。

一、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角色不再仅限于馆藏图书的提供,更多的是数字资源的集成与利用。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方便读者进行线上阅读、借阅和检索。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出版社、学术机构等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

二、数字化阅读环境的创新设计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需要创新设计数字化阅读环境,提供更舒适便捷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可以设置电子阅读区,配备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的便利。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建设多媒体阅读室,配备音频阅读、视频播放等设施,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时代,学术交流的方式也得到了革新,图书馆可以充当起促进学术交流的角色。

图书馆可以建设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为读者提供学术论坛、在线讲座等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学术资源,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创意与创新也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为读者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图书馆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总结:数字创意与创新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数字化阅读环境的创新设计、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都是图书馆实现数字创意与创新的重要方向。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记录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记录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7)2.1 现代化的定义与内涵 (8)2.2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特征 (9)2.3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意义 (10)三、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11)3.1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进程概述 (13)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4)3.3 成功案例分析 (16)四、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17)4.1 技术创新策略 (18)4.2 服务创新策略 (20)4.3 管理创新策略 (21)4.4 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22)五、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4)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5)5.3 评价方法与步骤 (27)六、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与实践路径 (28)6.1 政策支持与引导 (29)6.2 实践路径选择 (31)6.3 预期效果与影响分析 (32)七、结论与展望 (34)7.1 研究总结 (35)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6)7.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7)一、内容综述《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是一本关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著作,作者从图书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将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主要观点和思想。

作者指出新时代大学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求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作者提出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服务为本、创新为本、合作为本等。

这些原则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作者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作者强调了图书馆应加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作者还提倡图书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

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

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摘要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不仅保存着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而且还担负着传播现代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传递各种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丰富文化生活等重任,改革开放使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了解图书馆的过去与现在,认识到未来21世纪数字化是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开放发展变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进入21世纪,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不仅保存着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而且还担负着传播现代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传递各种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丰富文化生活等重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和繁荣自己。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图书馆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走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了解图书馆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根据中国国情牢牢把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改革开放前图书馆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书馆由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是中国图书馆历史演进中的第一次转型。

在相当长的封建时代,图书作为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长期以来被统治阶级作为私有财产,平民难于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图书禁令被逐渐解除,图书馆终于向民众打开了知识之门,饱读古往今来的藏书不再是少数人的美事,而成了每个民众共同拥有的权利,图书馆逐渐变成了启迪民智、增进知识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图书馆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缺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因素,使图书馆失去它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用途。

二、改革开放后图书馆的状况3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使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则是我国图书馆有史以来的第二次转型。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图书馆事业以其不平凡的经历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解读百年图书馆学史的理论史纲_读_20世纪_省略_中国的图书馆学_基于德尔斐测评

解读百年图书馆学史的理论史纲_读_20世纪_省略_中国的图书馆学_基于德尔斐测评

书刊评介解读百年图书馆学史的理论史纲读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沈占云(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图书馆∀桂林∀541004)#摘∀要∃∀文章对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一书进行了解读,详细介绍了该书的特点与写作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理论∀∀为自己喜爱的理论史的著作写书评,是出于原作思想的丰富性而引发的评述的冲动,尽管作者经年累月的心血,要阅读者说出切要而公正的评论实非易事。

然而我又陷于一种迟疑的状态:一部杰出的理论著作应该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希望藉由它提供的开创性超越自身,另一方面则砥砺着自己去思考如何或曰在哪个方面可以超越作者,继续跨出下一步。

但我实在难于跨出下一步。

这使我想起美国一家书评刊物的编辑杰克 裴德说过的一句话, %世界各种活动中,很少是大部分基于爱的,书评是很少中的一种。

&所以,我只能不惮厌烦的说出我喜欢的细节与感受,也许我无法说出爱它的十分之一。

1∀特点解读对于理论史纲的研究与探讨,繁复与枯燥,一向是经验研究中最棘手的问题,而本书作者却能举重若轻地铺陈其资料,并以评论的方式,行云流水般地描绘一幅二十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的丰富图像,与通常的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相比,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显的:首先,它尊重图书馆的技术情结,注重从应用图书馆学领域发掘对图书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将其纳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史范畴,以往的图书馆学基础研究者对于理论的演变较为关注,而对于应用图书馆的影响却重视不够。

实际上,20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图书馆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曾经孤傲于图书馆学的%芝加哥学派&其实不堪一击。

应用图书馆学实则从以下好几个方面影响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1)图书馆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思想、理念的形成,完全得益于应用图书馆学的发展,例如,公共图书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社会信息公平的理念,而社会信息公平的理论正是20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新图书馆运动_的精神实质_对图书馆_民众_概念的回顾和反思

新图书馆运动_的精神实质_对图书馆_民众_概念的回顾和反思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新图书馆运动0的精神实质)))对图书馆/民众0概念的回顾和反思刘兹恒余训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1摘要2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0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0。

这一主旨与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界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0所提出的/民众0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

这种一致性说明,向民众提供公平和自由的服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主题。

1关键词2 新图书馆运动图书馆精神民众公平最近,一些图书馆学研究者针对我国图书馆界开展的关于/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0的讨论,提出要在我国掀起一场/21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0,以促进图书馆服务回到/公平0和/自由0的轨道,为缩小并消除/信息鸿沟0的影响做出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贡献。

从本质上看,提出/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0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0。

而事实上,这一主旨与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界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0所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民众0所要表达的内容又恰恰相同,这正好说明了处于不同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0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本文希望通过对上个世纪/新图书馆运动0中/民众0提法的回顾和反思,进一步证明,自有图书馆以来,追求对所有民众公平和自由的图书馆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主题,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1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0及其时间述略/新图书馆运动0这一概念在今天通常被用来指称我国图书馆界发轫于民国初年、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波及全国的那场以普及近代图书馆知识、宣传新图书馆观念和培养新型图书馆人才为任务和特征的/新式图书馆0普及活动。

从文献上看,较早使用/新图书馆运动0这个概念的是张葆箴先生,112后来刘国钧先生也使用过这一概念。

122只是/新图书馆运动0作为一个特定称谓在当时并不普及,甚至在使用频率上还不及/图书馆运动0或者/中国图书馆运动0。

当时对/新图书馆运动0这一概念使用不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这场运动,处于其中的图书馆学者还很难看到它的全貌,加之由于学界缺少对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归纳、比较,其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特殊性也自然难以被人们普遍认识。

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而是逐渐转变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知识传播的枢纽。

本文将讨论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一、多元化的资源提供现代图书馆面临着面向社区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的挑战。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外,图书馆不断引入电子书籍、音频、视频、在线数据库等多媒体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学术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学习和娱乐选择。

二、创新的空间设计图书馆已不再是单纯的书籍存放场所,而是成为多功能的社区空间。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图书馆应不断创新空间设计,提供个性化、舒适的学习、交流和休闲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沙发区域、儿童阅读角、学习小组讨论室等不同功能的区域,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同时,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如无线网络、电子屏幕和自助借还机器,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三、社区参与与合作图书馆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

可以举办志愿者培训项目,吸引社区居民成为图书馆的志愿者,为图书馆的活动和服务提供支持。

此外,还可以与当地学校、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文化活动、读书分享会、专题讲座等,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

四、数字化服务的推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应积极推广数字化服务。

通过建设图书馆网站和移动端应用,社区居民可以方便地浏览图书馆的资源、查询借阅信息,并进行在线续借和预约服务。

此外,还可以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如电子书推荐、电子阅读器借阅等,引导社区居民逐渐适应数字化阅读方式。

五、图书馆社区活动的创新为了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图书馆应不断创新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可以组织作文比赛、阅读俱乐部、书法展览、艺术表演等,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和艺术兴趣。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图书推荐系统,向社区居民推荐个性化的图书和活动,提高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图书馆史??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卿玉弢王黎朱俊波乐山师院图书馆四川乐山614000〔摘要〕中国近代图书馆在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近代西方图书馆文化理念的输入、维新派公共藏书思想及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促使下产生在近代出版业、近代公共藏书楼的创办和国粹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在新文化运动、新图书馆运动的影响和图书馆法规制定的推动下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转变同时各类型图书馆大规模创建、图书馆数量剧增、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学著述硕果累累、图书馆学教育兴起。

〔关键词〕图书馆近代中国〔分类号〕G250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渐进入近代化并经历了从“公共图书馆运动”到“新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在特性上从私有、封闭、专享向公共、公开、共享转变“图书馆”一词就是在此时产生并具有公开、公共、共享的近代化特性。

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演变史实际上是一种由私有垄断向阶级专享、服务大众的转变。

1近代图书馆的产生1.1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促使古代藏书楼的衰落近代以前中国私家藏书楼颇为发达藏书家多将所藏古籍珍本贮于专楼秘室并取斋堂号以为名。

至清代末期由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衰落状态私人藏书楼也深受影响藏书楼数量较清中期以前大大减少并趋于集中化。

导致传统藏书楼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战乱的破坏。

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藏书楼所赖以建立的封建经济基础逐渐瓦解。

而民国时期的诸大藏书家投入工商业的资本和规模已不断扩充使私家藏书楼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加速了封建藏书楼的衰落过程。

连年战争直接导致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对文化事业的摧残。

北京与近代“新图书馆运动”

北京与近代“新图书馆运动”

图书馆史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6期北京与近代“新图书馆运动”郭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文化中心。

它的这种地位在中国的元明清之际就已经奠定。

中国近代的“新图书馆运动”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一?欠极具重要价值的文化事件,对于我国当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启发性价值。

北京因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在这次图书馆运动当中也成为了一不可替代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心。

所以,对于北京这一文化中心与这次“新图书馆运动”的探究有助于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借鉴,尤其是对于北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更具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事业近代新图书馆运动北京[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近代的“新图书馆运动”是指1917 年由文华学校创办人韦棣华所资助留美攻读图书馆 学专业的沈祖荣与胡庆生学成归国与中国基督教青 年会全国协会干事余日章,开始“携带有关美国图 书馆的各种影片、模型和统计表等,前往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广为宣传西 式图书馆理念。

他们宣传美国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抨击封建藏书楼的保守 从而掀起了创建美国式图书馆的‘新图书馆运动’”®。

这一“以反 对封建藏书楼,建立面向大众开放的美国式的新式 图书馆为核心内容的图书馆启蒙运动”®,“在我国 近代图书馆建设起步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宣传、普及 近代图书馆知识,宣扬新的图书馆观念,培养新型图 书馆人才的作用。

‘新图书馆运动’影响深远,它奠 定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发展的基础”®。

1北京与“新图书馆运动”的前夜近代的北京,尽管经历了中国政治中心地位的 得与失,但是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却是始终屹立。

在 这里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知识群体和文化设施 (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等。

因而在图书馆领域,北京也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与率先开拓的开创优 势等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作者:***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1年第08期摘要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处于不断探索时期,文章尝试从价值链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旨在克服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服务附加值提升的难点,探索空间再造的方向与路径,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由此,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链的视角出发,绘制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思维导图,以此构建出空间再造价值链的活动模型,明晰高附加值的关键活动环节。

从这一模型着手研究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将以开放的设计理念,优质的服务质量,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服务附加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价值链思维导图微笑曲线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in the period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iming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service added value pro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this paper draws a mind map of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o as to construct the activity model of 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value chain, and clarify the key activities of high value-added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open design concept and high-quality service quality,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library will continue to climb to the two ends of the “smile curve” to further improve t he added value of spac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Value chain. Mind map. Smile curve.0 引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以物理馆舍和印本文献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走向以智慧化和现代化为标志的新型圖书馆。

99岁的图书馆“扫地僧”

99岁的图书馆“扫地僧”

4| 人物 | 99岁的图书馆“扫地僧”□许晓迪学校附近有个合众图书馆,创办于1939年,由金融家叶景葵、出版家张元济发起成立,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担任总干事(馆长)。

24岁的沈燮元从国专毕业后,成为合众图书馆的干事,专事编目,从此再没换过工作。

1949年春天,勉力支撑10年的合众图书馆,已经奄奄一息。

沈燮元每天仍去图书馆上班。

走在路上看不到一个人,他也不害怕。

国民党军队还在负隅顽抗,图书馆被占作据点,门口堆了沙袋堡垒,图书馆日常工作停顿。

“顾老就让我抄清代吴大的《皇华纪程》,两万多字,用毛笔写的,抄了个把礼拜。

书抄完,上海解放了。

”“合众”迎来了新生,4年后捐献了给人民政府,改名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

上海解放后,中断已久的交通恢复,沈燮元想回家看看。

临行前,顾廷龙对他说,路上好走便回来。

他却没有再回去,而是将后半生交给了另一座图书馆。

“出差”10年1955年10月,沈燮元来到南京图书馆,开始了与古籍打交道的日子。

一种古籍有哪些版本,哪个本子好,哪个本子劣,流传过程中存在哪些谬误,这就是版本目早上7点多,99岁的沈燮元从家里出发,乘公交车上班。

快点半小时,慢点不到一个钟头,他在目的地南京图书馆站下车。

年轻的同事们还没到,古籍部办公室的门锁着,他坐在图书馆阅览区的长椅上,随手翻着一本杂志。

快9点了,他起身,走向办公室。

2022年初,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的热播,让与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沈燮元,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南图扫地僧”。

四年级能写古文沈燮元生于无锡,在苏州长大,虽曾就读于教会学校,接受洋派教育,但从小自学古文,四年级能写文言作文,引得老师惊诧抗战胜利后,他考入苏州美专,画素描,也学中国画,但因为眼睛近视,只上了一个学期,转考无锡国专。

考试要求用文言文写一篇自传,这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发榜时,他得了第二名。

1947年,他转学到国专的上海分校。

5环球掠影 | 人物扫码听书录学—一门记载图书版本特征、考辨版本源流的学问。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发表时间:2018-07-30T11:30:43.2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陈佳星[导读] 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071000)摘要: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引言: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文化开始兴起,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科学的风尚。

科学知识通过图书馆、新式学校、教科书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些杰出人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图书馆事业,一方面使得科学深入人心,培育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具备了科学所特有的严谨、规范品质,使得图书馆事业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迷人魅力。

国内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的杜定友,最早提出了一切为读者、读者第一。

杜定友先生先后担任过多个图书馆馆长职务。

他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并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注意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许多图书馆在他的管理下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他采用开架阅览和外借,有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为宣传普及图书馆工作曾作出较大的努力,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他认为图书馆事业的理论的基础应该是书、人、法三位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三要素说,是图书馆学理论的精华。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的沈祖荣倡导了推广普及现代图书馆的新图书馆运动,这次持续十年左右的运动,对于初步建立近代图书馆体系,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馆学起源的探索之旅——读《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之感想

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馆学起源的探索之旅——读《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之感想

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馆学起源的探索之旅——读《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之感想沈占云【期刊名称】《图书馆杂志》【年(卷),期】2006(25)5【摘要】本期推出的两篇书评,被评者均为同一人:程焕文先生。

程焕文是本刊编委,曾有彻夜加班工作后,清晨乘飞机赶到上海来参加编委会的感人举动。

当然更加令人感动的,还是程焕文先生研究晚清图书馆学思想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学术快餐的年代里,不知还有多少“大家”愿意花费数年时间钻研一个题目,撰写一部著作。

而程焕文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却花了作者整整九年时间!这部几乎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尚未出世就红了半个图书馆学界。

但它的书评,却是等了我们很久很久。

沈占云的书评,没有一二三四地罗列程焕文著作中“特点”,没有尽表其功后再轻描淡写地谈谈不足,总之,没有按照那种刻板而缺乏思想的模式去“制造”评论,而是用了一种类似散文的评论方法。

这篇书评给人的感觉不是以一位学者身份的读者在读书评书,而是书评者深深地陷入了自己的史学观所构建的“晚清之痛”的难解情结之中,跟着程焕文所描述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艰难地跋涉在这一领域。

当然书评者是有自己的发现的。

他注意到作者“一笔带过”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思想:“晚清公共图书馆思想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缺陷:这种思想的时代缺陷首先表现在对于图书馆‘公共性’的保留”,并将这一思想放到现时代来评论。

比较遗憾的是,书评者过于沉浸于对晚清图书馆活动的自我感受,忽略了对于程书的更为细致的阅读。

另一篇书评涉及程焕文教授另一部尚未面世就倍受关注的书——《信息资源共享》。

在几次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上,程焕文教授这部风格独特的教材总能引起人们的讨论。

程自己对这本教材也极具自信,在最近一篇个人文集的自序中,程焕文将《信息资源共享》中提出的基本定理之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以及书中对该定律的三个方面的解释,作为他在国内率先研究“图书馆权利”问题的佐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广西 桂林 541004)沈占云新世纪十年的新图书馆运动 20世纪初期正值晚清民族危亡之际,社会动荡,清政府迫于统治的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变革就是开办图书馆,使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楼嬗变为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

这项发轫于晚清的政策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延续与发展,图书馆界有识之士竭力宣传西方图书馆理念,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是谓“新图书馆运动”。

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新世纪十年的新图书馆运动又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呢?笔者将在下文作一个全景式的描述。

1 新图书馆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背景1.1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 1904年,清代维新变法已进入中后期,我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一方面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行不通,另一方面开始从我国制度方面找原因,重视引进西方与日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兴办学校与图书馆。

然而,当时所创建的图书馆只是在形式上向社会开放,一些现代图书馆理念(如图书馆是一种民主政治工具,是作为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而存在的)是不被政治当局所接受的。

20世纪初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由于长期遭受战争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

1949年以来,我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公共图书馆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期,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在这段时期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阵地”,以致公共图书馆服务以工农兵为主,其次是一般群众,“地、富、反、坏、右”等人次之,无法实现平等理念。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在这段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依据的差别服务被取消,公共图书馆开始依据服务对象的重要程度提供服务。

例如,一些图书馆以为科技服务为第一要务,对来馆查阅资料的科技工作者提供特别的优待;一些公共图书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第一要务,侧重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我国一直存在公共图书馆精神缺位问题,这其中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1]。

同时,公共图书馆界长期轻视理论研究、注重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和技术图书馆学研究,更是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图书馆界要重视理论、观念的研究,厘清思想认识上的迷雾[2],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继续开展一场新图书馆运动。

1.2 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 2000年范并思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论加[摘 要] 新世纪十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宣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展新图书馆运动,积极推动图书馆权利研究;同时,在实践层面,我国图书馆界深入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调查,积极组织志愿者行动,连续多年为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开展义务培训。

新图书馆运动使公共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等理念根植于我国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图书馆运动 公共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权利[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theory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publicizes the public library spirit, starts the new library movement, and promotes researches on library rights positively.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actice field, library circles carry out in-depth investigations into public libraries,organize the volunteer action positively, and train managers of primary level libraries for years. The new library movement embeds the concept of public library spirit and library rights in the library practice work,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Key words] New library movement; Public library spirit; Library rightNew Library Movement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文章编号] 1004-325X(2012)04-0006-042012(4)学术论坛强公共图书馆问题的研究》,他指出,“与公共图书馆问题在图书馆学中应有的地位相比,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公共图书馆问题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文章要么谈其如何工作,类似于经验介绍,要么谈其数量规模发展,有点像‘摆成绩’。

热闹一时的‘有偿服务’讨论基本没有真正区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服务性质的界限,各种观点中利益成份远远大于理论成份。

理论界对于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立法、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公共图书馆思想在新的信息环境和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及我们可能选择的对策等问题,没有开展深入的讨论。

”[3]然而,这篇掷地有声的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到图书馆理论界的任何关注。

直至后来,日益变革的时代环境促使图书馆界发起以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为主的新图书馆运动。

伴随着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民主权利,这为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成长奠定了社会基础。

2004年9月,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调整改革发展路径的重要标志,这一战略调整将进一步强调公平和共享,我国社会由此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

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壮丽画卷。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经过了3年的探索与实践,被作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的施政纲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得到了具体而集中的体现,这意味着中国发展战略的正式转型。

可见,这些良好的社会发展态势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虽然公共图书馆精神来源于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但是我国政治文化背景对其的影响更为重要。

目前,图书馆界尚未意识到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其的深远影响,因此21世纪初图书馆界需要一场全新的公共图书馆运动。

2 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重建 历次图书馆运动的经验证明,任何一次理论上的突破都会带来事业的巨大变化。

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界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启蒙,一些图书馆学者顺应时势,呼吁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回归,提出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公平的一种制度,并提出平等服务、走近平民、消除“数字鸿沟”等理念[5]。

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了一场深刻、全面的变革,变革的核心与其说是对百年之前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而掀起的图书馆运动的复兴,不如说是图书馆学界对公共图书馆理念与精神的弘扬与宣传。

在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展史上,21世纪的前10年注定是一段极为特别的时期。

此次思想启蒙与变革高潮迭起,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重建,其主要成果体现在对公共图书馆理论、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延伸服务等问题的研究上[5]。

2.1 宣扬公共图书馆精神 在新世纪十年的图书馆理论发展中,范并思等图书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2年范并思教授发表了《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的命题,即“公共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6]。

“公共图书馆制度能够保障社会信息利用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求知的权利,从而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了社会的公正”[6]。

这种新理念的提出将我国公共图书馆精神研究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此后,范并思教授先后发表了《新世纪,图书馆学研究什么》、《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图书馆百年》、《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公共图书馆精神如是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对21 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其观点成为引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变革的主要观点之一。

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范并思教授于2004年11月创建了“老槐也博客”,并在博客上以通俗的语言与文字竭尽全力地推行公共图书馆精神与理念,使公共图书馆精神与理念由神秘和晦涩难懂的文字转变为行业共识。

“老槐也博客”的读者众多,点击数达50万次,评论、留言亦有数千条之多,对新图书馆运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给图书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 由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创办的期刊《图书馆》从2005年第1期起开设专栏“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发表了一大批关于新图书馆运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21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旨在以人为本,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倡导图书馆走进平民、关心弱者、平等服务、缩小数字鸿沟,建立一个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的制度”[7]。

自此,《图书馆》开始了有关现代图书馆理论基本问题的持续讨论,使得期刊的编者、文章的作者和作为读者的图书馆员对待新时期出现的图书馆问题更加理性,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起初是靠张勇、韩继章等人的激情及李国新、程焕文等专家的号召推动的,后来很多不知名的图书馆员也积极加入了这场讨论[7]。

2.3 走向权利时代 近年来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行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公共意识和权利意识,读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一些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时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阅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这导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不断发生一些冲突。

图书馆人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读者权利应如何界定?图书馆的权利又应如何保障? 图书馆权利理论是西方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石,它奠定了图书馆普遍服务、平等服务和人文服务的基础。

尽管李国新于2002年就撰文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我国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总体上是缺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