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阴影的形成、表现及面对阴影的态度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主张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两种极端差别,成为“积极”或者“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
下面来看看这八个连续而又不同的人生阶段:1.婴儿前期大约1岁到1.5岁的样子;在这个阶段主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对美好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这么有趣,那么好玩儿。
孩子特别快乐,特别爱笑;什么东西拿在手上,都能把玩半天;内心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烦恼。
2.婴儿后期大约是在1.5岁到3岁的样子;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自主感”也就是做事能够自动自发;能够自由选择做什么,内心当然愉悦。
良好的人格是“意志品质”;意志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有很多人做事情很容易放弃,碰到一点困难,就算了,就打退堂鼓了;也就是受到这个时期的影响;如果做事情经常被家人打断,你的“意志力”可能就不够完善。
3.幼儿期大约在3岁到6岁的样子;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结识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而不是父母让你干嘛就干嘛。
良好的人格是“目标品质”;做事情有了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了。
4.童年期大约是7岁到12岁的样子,也就是小学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在这个阶段随意打骂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是非常不好的;会在其内心形成一辈子的阴影,认为自己不行;“自信”对于学习,乃至于整个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优良品质。
良好的人格特质是“能力品质”。
要注意的是“学习成绩好”并不是能力,“能力”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困境时,拥有镇定从容的态度。
人格解体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人格解体障碍的症状和表现人格解体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又称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精神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患者在认知、记忆、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分裂现象,表现为多个不同的个体格局和身份感知交替出现,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格解体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一、多重人格人格解体障碍最显著的特征是患者拥有两个或更多个体格局。
这些个体格局在具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不同的人格可能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别、声音、姿态、习惯以及偏好等。
这些人格之间并不一定相互了解,彼此之间可以是独立的,甚至相互冲突。
二、意识的冲突与转换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人往往会出现记忆和意识的冲突。
每个人格存在的时间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间断的,这种间断的时间可能仅分为几分钟,也可能延续数天。
在一个人格转换至另一个人格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丧失时间或间断记忆的情况。
三、自我认同缺失患者在人格解体障碍时,常常会经历自我认同的混乱与困惑。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身份、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产生疑问,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种自我认同的缺失可能导致患者在不同的人格之间游走,无法形成稳定的自我。
四、记忆缺失和重现人格解体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特定事件或经历的记忆缺失,这些记忆缺失通常发生在患者生活中遭受过创伤的区域。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记忆会以突然而强烈的方式重现,导致患者情感失控、恐慌等。
五、其他症状和表现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症状,人格解体障碍还可能伴随其他一些症状和表现:1. 抑郁和焦虑:患者常伴有情绪稳定性低下、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2. 自残和自杀倾向:患者由于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可能产生自伤或自杀的念头。
3. 幻觉和妄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或被幻觉支配的症状。
4. 其他伴随疾病:人格解体障碍常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综上所述,人格解体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多重人格、意识的冲突与转换、自我认同缺失、记忆缺失和重现等症状。
真正的高手,都掌握了“反人性”能力
真正的⾼⼿,都掌握了“反⼈性”能⼒”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种是太阳,另⼀种,便是⼈性。
“⼈性总是难以克制,我们总是习惯于⽤最轻易的⽅式寻找⼈⽣的捷径,但事实上,如果你肆⽆忌惮地放纵⾃⼰的⼈性,那么⼈性也会肆⽆忌惮地吞噬你的⼈⽣。
真正的⾼⼿,都在悄悄锻炼⾃⼰的“反⼈性”能⼒。
⼀、⼈性的弱点柏拉图曾说,⼈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任何理性。
实际上,对我们影响最⼤的,便是⼈性中的懒惰、贪婪与妒嫉。
什么是懒惰?懒惰的本质就是,尽管⾃⼰有能⼒,但却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动。
这种懒惰,更多的是因为害怕⿇烦,⽽并⾮没有能⼒做到,总是幻想着⽤最⼩的付出得到最⼤的回报,或者明知事情重要,却⼀味的拖延。
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会导致⾏为上想法设法的偷懒,总是幻想着花最⼩的⼒⽓办成⼀件事,抱着⼀种赌徒⼼理,甚⾄妄图不劳⽽获。
有现成的笔记,从不动⼿总结属于⾃⼰的思路;能在⽹上找到的答案,从不⾃⼰动脑思考;不拖到deadline,绝不交作业;做算法,只追求做出答案,从不追问最优解和最简洁的代码。
这种懒惰,让我们在舒适区内愈发安稳,但也会让⾃⼰学到的知识变得浅薄,让⾃⼰的⼯作始终在⼀个⽔平⾯上重复造轮⼦。
图⽚源⾃⽹络,仅做配⽂展⽰什么是贪婪?贪婪的本质就是,对待事物格外贪⼼。
在我们学习和⼯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关于贪婪的两种“极端化”⼼理——⼀种表现为,⽣怕⾃⼰错过了什么,总是不满⾜,还想要更多。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我们很容易陷⼊碎⽚化的信息收集之中,学习的知识变得⽚⾯零散,很难学到精髓和本质,也往往会导致我们在学习和⼯作中贪多求快。
另⼀种表现为,过分沉浸于即时满⾜的快感之中。
就像刷抖⾳,玩游戏⼀样,这种在虚拟世界中快速的视觉化、数据化呈现,会给⼈⼀种可控感。
但久⽽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在现实世界中,⾯对学习读书等并不能给予即时反馈的事物时,便会觉得⽆聊、不耐烦。
每个⼈的精⼒都是有限的,⼴度和深度往往不能两全,即时的快乐与延迟的满⾜也要有所取舍。
荣格人格理论下对《人性的污秽》的人物分析
荣格人格理论下对�人性的污秽�的人物分析刘剑锋周景菲利普�罗斯作为蜚声美国文坛的犹太作家,其经典力作"美国三部曲"之一的�人性的污秽�对人性进行了透彻的探讨,警醒世人�小说主人公科尔曼因为卷入了"幽灵"事件而被指控犯了种族歧视罪,妻子也受此打击中风死去�在世态炎凉的悲愤中,他不顾社会压力与比他小37岁的白人女子福妮雅交往,最后双双死于福妮雅前夫法利制造的车祸中�压抑内心欲望的道貌岸然以及被仇恨吞噬的疯狂,在这部小说中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文将用荣格的人格面具,阴影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一,人格面具和阴影1.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本意是指演员为了塑造角色而佩戴的面具,荣格将其引申为人格中一种重要的原型,是一个人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人格面具是"人们据此来和世界进行交流的适应体系及方式体系"[1]�人们使用人格面具去适应不同的情况和人物,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社会的接纳�"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同�"[2]人格面具能够使个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满足社会道德准则要求�人格面具也有它的负面作用,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沉溺于自己扮演的角色,甚至将这个人格面具等同于自己,那么人格中的其他部分就受到了压抑,个人就会被这种人格面具主宰,从而丧失本性�2.阴影所谓阴影,是指人的潜意识的基本动物部分,处于人格的最底层,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和行为,同时也包括激情和创造力�阴影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本性的真实显现�"它是自我无法控制的无意识心灵要素之一��在正常整合自我的人格中,若有某些部分因为认知或感情分裂而压抑,就会陷入阴影�"[3]荣格认为人的一切邪恶存在于阴影之中,如果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排斥阴影中兽性的一面�但是阴影却不能被根除,一旦碰到适当的时机,又会猛烈地反扑,导致人格的分裂�如果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和接纳阴影,就会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如果对贪婪,欲望等人性的阴暗因素不加节制,最终会自食恶果�3.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和谐发展作为人格的重要部分,阴影要求自我满足和能量的释放,而面具却要求人克制阴影的冲动,去灵活地适应环境�两者要在相互对立冲突中达到均衡和谐地发展,否则,过分强调任何一部分的片面发展,都会导致人格的畸形和扭曲,最终造成人生的悲剧�健康的人格,需要一定的人格面具去适应社会,调解人际关系,也需要寻找合理的宣泄方式,让阴影能量得到安全的释放�这样人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才会处于一种健康和谐的状态�二,人格面具的片面发展���德芬妮1.德芬妮���人格面具的任意膨胀德芬妮作为小说中出现的知识女性的代表,却是人格面具任意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作为法国瓦林古尔家族的一员,她从小就在压抑死板的家族传统中成长�家族成员都戴着同样的面具生活,"他们所有人都想着一样的念头,流露出一副面容,墨守成规,谨遵礼教"[4]�这是家庭给德芬妮戴上的第一张面具�她痛苦而压抑地在家族赋予的角色中活着,最后选择远赴美国求学,意识里却无法摘掉这张面具�在耶鲁大学她期待被视为法国知识精英中的崭露头角的新星,但是没人像她期待的那样赞赏她,崇拜她�她迷茫,混乱,却害怕面对现实,依然倔强地躲在自己的那张面具底下�事实上,这时的德芬妮已经和现实的美国社会隔离开来,小说预示了她最终会走向孤立�"黑鬼(����k)"事件再次暴露了德芬妮业已畸形的人格面具�在全美虚伪的"政治正确性"的背景下,雅典娜学院的教职员工人人自危,纷纷戴上了道德面具,一个个道貌岸然地把矛头指向了科尔曼�其实,这种道德的面具下掩藏着人性的种种污秽�因为科尔曼在任期间大刀阔斧地改革,他得罪了很多雅典娜的所谓"权威人士",所以他们借机打击报复�对于德芬妮而言,对科尔曼的口诛笔伐,表面上是为了维护黑人的权利,其实她是戴着道德的面具来掩盖内心的脆弱和痛苦�早在雅典娜学院应聘面试的时候,科尔曼就看穿了她面具下面真实的自我�对于科尔曼来说,德芬妮是"一个不完全具备自控力的孩子"[4]�德芬妮在潜意识里已经把面具当成了真正的自我,科尔曼却看到了面具下掩盖的真正自我�她恐慌害怕,甚至采用打击报复科尔曼的防御机制来维持她女学究的面具�德芬妮的人格发展障碍在于她不敢面对自己的阴影,不敢承认内心的欲望�在大学时代,她曾经和090古典文学教授发生过一段不伦恋情;在征婚的时候,她所考虑的一点,也是"唯有白人需要申请"这个条件�尽管她内心渴望爱情,渴望性,甚至观念里也带着种族歧视的烙印,但是她拒绝承认自己的欲望,于是攻击和指责科尔曼成了否认真实的自我,维护面具的手段�"如果他谴责别人的过错,实际上这正是他自己未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因此,他一方面批评指责别人,另一方面也把内部自身的矛盾和冲突投射出来�"[4]在她强悍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她孤独脆弱的内心,外表光鲜的背后,是人性的丑恶�在科尔曼去世噩耗传来的时候,德芬妮的面具终于被揭了下来�"她穿衣服�她尖声叫喊�她走出家门时天刚破晓�没有化妆,没有珠饰,只有她受过惊吓的面孔�科尔曼�西尔克死了�"[2]2.法利���阴影的失控与德芬妮截然不同的是,法利完全抛弃了人格面具,彻底地活在了自己的人格阴影中�两次参加越南战争的经历,毁掉了他的人生�战争来源于罪恶,贪婪,欲望,这是人性的阴暗不加克制造成的恶果�战争的危害在于不仅毁灭肉体,而且放大了人性一切的邪恶�目睹了越战中战友相继死亡的残酷,法利充满了对社会的仇恨,人格面具倡导的道德完全对他失去了约束力�他仇视周围所有的人,对于老兵路易提供的心理康复治疗,他内心极其排斥�他不停地咒骂着美国政府,甚至以监视前妻福妮雅和其他男人的偷情为主要日常活动�此时的法利人格完全扭曲了,仇恨压倒了一切�让人诧异的是,当他在老兵纪念日去匹兹堡参观活动墙的时候,他却异常平静,心里想着"匹兹堡下半旗是因为他们最终确定莱斯特�法利死掉了���整个死掉了,不仅是内心"[4]�我们可以理解为,被仇恨吞噬的法利已经疯癫了,死亡成了他嘲弄的对象�"由于疯癫就是已经在场的死亡,就是无视死亡的存在,所以疯癫者往往要比死人更早地解除死亡的威胁��并将疯癫的想象中产生的非现实的动物性和兽性变成了人的秘密本质�"三,科尔曼和福妮雅���人格面具和阴影的整合,人格的相互救赎科尔曼和福妮雅之间的情爱是小说中最受争议的话题�71岁的古典文学教授和34岁的女清洁工陷入爱河,他们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德芬妮口中的所谓的科尔曼对福妮雅"性欲上的剥削?"根据荣格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福妮雅和科尔曼之间的彼此爱恋,完成了自身人格面具和阴影的整合,实现了人格的相互救赎�在"黑鬼"事件以前,科尔曼以犹太人的身份担任雅典娜学院的院长�作为院长,人人畏惧他的权威,他完全活在这张人格面具之下�"黑鬼"事件狠狠地撕毁了他的面具,他开始正视自己掩盖的人性丑恶:为了摆脱黑人身份,他伪造犹太身份,不惜和家庭断绝了联系,导致母亲在悲伤中死去�剥去了院长的身份,他发现自己一生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具,遮盖身份的谎言�福妮雅让他卸下沉重的面具,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只有在接纳阴影的时候,他的人格才真正实现均衡和谐的发展�福妮雅在小说中是一个饱受命运摧残的白人女子,14岁那年不堪继父骚扰离家出走,从上层社会一下子跌落到社会的底层,遇到老兵法利,原以为自己找到了好的归宿,遭受的却是丈夫一再的殴打�她不停地与人偷情来麻醉自己,两个孩子也在大火中丧生�在生活的艰难残酷中,原本接受过教育的她戴上了"文盲"的面具�科尔曼是唯一尊重和理解她的人,甚至把她视为自己的孩子�他们摒弃了世人道貌岸然的非议,卸下了压抑的面具,沉浸在爱情与性的双重美好中�可以说,科尔曼和福妮雅的爱恋,完整了对方残缺的人格,实现了相互的救赎�四,结语人格面具是适应社会的基础,要求我们调整不合理的观念,接受道德的约束,而阴影要求自我满足和能量的释放,两者虽对立抗衡,但过分注重一方的片面发展,都会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在心理分析的意义上说,当我们把自己认同于某种美好的人格面具的时候,我们的阴影也就愈加阴暗�两者的不协调与冲突,将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6]要学会正确地协调好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关系,正如福妮雅在�人性的污秽�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无可避免地是被污染的角色"�[参考文献][1]C a �l G ���a �J ��g.���C ��������������� C.G.J ���[M ].N e �Y ��k :H �l �,R i �e h a ��a �d W i �����,1957.[2][美]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M ].冯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7.[3]M ���a �S �e i �.荣格心灵地图[M ].朱侃如,译.蔡昌雄,校.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9:137.[4][美]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 ].刘还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5]张日升,邓小龙.荣格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6]申永荷.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作者简介]刘剑锋(1953�),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江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周景(1988�),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091。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人格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格(教材):源于个体身上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2、无意识:指个体不可能察觉的心理现象3、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同时还是一种研究心理学的范型:它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人格理论。
4、集体潜意识:遗传下来的东西,为个体所共有的潜意识。
5、创造性自我:个体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人格的力量。
6、无条件积极关怀:治疗者要对病人给予真诚和深切的关心。
把患者看成一个人,给他完全的和无条件的关心,提供给他一个没有威胁感的情境,便于他们探索内心的自我。
7、行为潜能: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8、强化值:当几种强化出现的概率相同时,个人偏向某种强化而不是一种强化的程度。
9、特质: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除了能对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主动的引导行为。
10、统我:人格统一的根源,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人格中有利与人格统一的所有方面11、原型: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一种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作出反应的先天倾向。
12、机能自主:一个人现在从事这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去行动的原因,即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13、认知重组:认知心理治疗会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使他们受挫的想法,而用更恰当的想法取代它们。
14自卑情结:自卑感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阻碍力量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15、社会兴趣: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因此在处理事务时,能“以别人的眼观看,以别人的耳朵听,以别人的心去感受”,也愿意为别人追求更好的未来。
16、科学人: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
17、现象场:罗杰斯认为,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并且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主观的经验世界称作“现象场”。
18、自我防御机制:为了降低或避免焦虑,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浅析康拉德《阴影线》中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回归阴影线康拉德
浅析康拉德《阴影线》中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回归阴影线康拉德约瑟夫・康拉德虽然是一位英国作家,但他却出生于波兰。
少年时期生活在波兰的康拉德由于受到沙俄政府的压迫,最终不得不远行于欧洲,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年的航海生活,这段生活经历也成为其后来文学创作的主要故事来源。
《阴影线》作为康拉德晚期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已经不再如他早期的航海小说创作一样,一味地展现主人公与海洋的壮观搏斗场面,而是更多地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挖掘,着力从主人公心理的波动中追寻其自我意识觉醒的根源。
在这部小说中,康拉德用诗意化的语言,为我们暗示了其关照自我的故事主题。
一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阴影线》之所以不同于康拉德早期的航海小说,是因为该部小说着力于展现年轻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
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在经历了常年的海上漂泊生活后,逐渐感到了这种周而复始生活的无意义。
他总认为“活着不过是浪费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迷茫感,促使其决定辞去船副的职务。
而在康拉德本人看来,这种念头的产生是年轻人成长的必经阶段,而这个成长阶段的本质内容就是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故事主人公“我”的自我意识觉醒实际是一个心理渐变的过程。
在叙述中,康拉德首先分析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道德缺失和心理扭曲的社会原因。
康拉德认为,虽然自律能力差是年轻人的通病,但却也是年轻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出发点。
在《阴影线》的开头,康拉德就对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作出评述:“刚刚成为青年的人们,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望着将来的日子,既不用踟蹰不前,也不用顾影自怜,这是他们享有的特权。
”的确如此,在年轻人的眼中,生活永远是一场浪漫的舞台剧。
但是,当年轻人走到即将成熟的年龄时,他们的这种浪漫与激情的心理便会受到现实的冲击,由于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逐渐认识到了现实压力和浪漫理想的巨大落差,平淡的生活使他们产生了愈发强烈的逆反心理。
《阴影线》中的主人公“我”莫名其妙地辞去了众人羡慕的大副职位,究其原因就是思想转型的结果。
如何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
如何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本文将探讨如何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帮助个人恢复心理健康和找到内心的平静。
一、认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心理创伤是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剧烈、持久压力或创伤事件后,个体产生了持久的心理反应和影响。
而心理阴影是指因为某些具体的事件或经历,产生了持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并且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面对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的积极态度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首先需要有积极的态度。
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勇于面对它们,是解决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的第一步。
不要回避、逃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倾诉和寻求支持在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的过程中,倾诉和寻求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与亲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可以减轻负担和释放压力。
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会给你带来安慰和帮助。
四、寻找适合的心理疏导方式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式也非常重要。
有人适合通过运动来排解压力,有人喜欢听音乐或写日记来宣泄情感,还有人可能需要通过绘画或写作等创造性的方式来释放内心。
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帮助你舒缓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五、调整心态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还需要调整心态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正视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前,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心理健康。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咨询师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重建心理平衡。
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处理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的重要环节。
荣格阴影概念的存在主义浅析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2期Jul2012[摘要]荣格的阴影概念是其原型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于阴影的研究也是荣格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阴影概念,希望可以能更好地挖掘阴影对心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面对阴影。
[关键词]阴影;焦虑;恐惧;被抛;沉沦[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188-03荣格阴影概念的存在主义浅析孔宏刚(广州华立职业科技技术学院,广东增城510630)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荣格(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
阴影是荣格分析心理学“原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荣格看来,阴影原型是无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
它是人性中阴暗的、未被意识的一面,包括一切激情和欲望。
阴影的外在社会表现为侵略、贪婪、残酷无情,同时也表现为激情和创造力。
人身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
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影中的动物性一面。
然而,阴影却惊人地坚忍不拔,它是决不会被彻底征服的。
人格中被抑制和压抑的阴影总是暂时退隐到无意识之中,并且伺机进行反扑。
如果压抑阴影,在梦中它将会以各种危险可怕的形象出现,如怪兽、恶鬼等等,使梦极为恐惧。
阴影一旦进行反扑或突破,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乃至包括战争在内的灾难。
阴影是确然存在的心理现象,但不是一种有着固定规则和范式的现象,没有人可以简单地定义“阴影是什么”。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许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阴影,就如我们站在阳光底下看着自己的影子一样,光线不同,角度不同,影子也不同。
文章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浅析阴影概念。
一、阴影的本质特征在很多学者看来,阴影就如同阿尼玛、阿尼姆斯等原型一样,来自于祖先千万年经验的心理遗传,并且这种遗传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人类的无意识中,可以说,在一个人成为人之前,他的阴影便已存在。
一个很安静的人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
一个很安静的人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心理学大师杨格认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
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
也就是说,一个很活泼的人实际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而另一个很安静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种陌生环境下,变得躁动不安。
用心理学理论来说,“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因为“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分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于是,当一个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压抑)的人格特质。
有人说,爱情对象通常都是性格互补,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沉默的人遇到一个活泼的人,往往是他的“影子人格”见到了阳光,受到了感召,由此变得极为愉快,受桎梏的心灵,得以自由释放。
这个异性相吸,“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整合互补的过程,将逐渐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这个过程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但是,这种结合也往往称为爱情痛苦的一部分,在所谓的磨合中,过去对方最吸引我们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的地方。
如果过去,你爱上的是他的温柔,那么,很可能你会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你爱上的是她的活泼,也很可能会觉得她“罗嗦”“幼稚”。
热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可到了磨合阶段,你就开始发现对方无数缺点,开始抱怨不满。
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成想象中的完美,于是痛苦也由此产生。
很多人走不过这个磨合期,最终以痛苦收尾。
怎么样才能让感情走的更加顺利呢?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专注扩展自身的“影子人格”。
当你放弃改变对方的时候,自己实际也在学习拓展自己的“影子人格”。
人格面具与阴影
“人”是对立面的结合体
社会规则: • 父母:希望你健康,能够有所作为,学习进步. • 老师:希望你好好听讲,考试能达到令老师满意的成
绩,能认真完成作业. • 你的朋友:希望你能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两肋插刀. • 你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尊重他人,学习进步,认真完
麦当娜也在分析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承认,严格的天主 教家庭教育使她拥有了反叛意识
弗洛伊德说过: 凡是被压抑的, 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 来。 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 我们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靠时间可以修复伤痛、阴影。
2、让个体获益。荣格所说:生命的前半 生主要是学习使用面具并发展自我。
人格面具的形成、发展及教育意义
1、人格面具的形成:人格面具一方面来源于社会期待与 要求的指引,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的社会目标、抱负或理 想的影响。前者包括社会在“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标准 方面的要求、“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后者则包括个人 的社会雄心。
如果一个人过分认同其人格面具时,病理才可能发生。 此人会缺乏对超出其社会角色、性别角色之外的太多 事情的无知觉或不理解, 也是一种不成熟。
自我便无法感受到其他的心灵内容,因此而不能够对 它们做出任何回应
阴影
阴影的缘起
知识星球----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阴暗面吗?
• 当然。 • 人有没有本能? • 大树有没有阴影? • 不经压抑的本能是不是恶? •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 • 如果你要崇尚某种做法的光明——那你的内心已经存在黑暗面了
人格面具和阴影
荣格说:
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 的一生。
心灵地图
自我 人格面具
●
→ 意识
简述黑塞与心理分析
简述黑塞与心理分析" [论文关键词]黑塞荣格心理分析原型一、黑塞的生平与背景黑塞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牧师的道路,于是黑塞14岁时考入了墨尔布隆神学院。
入学后不久黑塞便时常陷入沮丧的精神状态,逐渐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并多次企图自杀。
黑塞在其《自传》中说:“我不是个唯命是从的孩子。
我好不容易才适应那个虔信的教育机构,那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
”[1] (P612)不到两年,黑塞几度逃学后最终告别学校生活而开始另谋生路。
在其后的10年中,他做过书店店员、钟表厂的学徒,也曾尝试书商的职业。
尽管生活艰难,但黑塞却也能充分利用祖父与父亲的藏书,潜心自修和持续地写作。
1904年,黑塞人生中的第一道曙光来临,他撰写的长篇小说《乡愁》(Peter Camenzind)出版并引起热烈的反响。
同年,黑塞与长他9岁的玛莉亚·佩诺立(Maria Bernoulli)结婚,移居至凯恩赫芬(Gaienhofen)小村,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专事写作。
二、黑塞与荣格的交往1916年,身心疲惫且身患神经衰弱症的黑塞移居瑞士,住进鲁柴伦(Lucerne) 的松麻特 (Sonnmatt) 疗养院,开始与荣格的学生约瑟夫·贝恩哈特·郎昂(J.B. Lang)做分析性心理治疗。
荣格曾被弗洛伊德视为其精神分析的法定继承者,1909年和弗洛伊德一起受邀赴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的百年校庆之后,便奠定了他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界的地位。
1913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分裂之后,建立了其分析心理学体系,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而著称。
1921年的夏天,黑塞前往荣格在瑞士库斯纳赫特的住所,继续他们的心理分析。
同时,荣格也邀请黑塞在苏黎世的“分析心理学俱乐部”做演讲。
通过黑塞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黑塞对于荣格的人格及其心理分析能力都有着极大的热情:“我与荣格一起,此时,我正经历着十分困难,有时是难以承受的生活危机,也体验着心理分析的冲撞……它震撼着你的内心,也同样伴随着痛苦。
心理学中的阴影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中的阴影概念是什么心理学中的阴影概念是指个体或集体的无意识部分,包含个体的不可知、压抑和冲突的心理内容。
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他认为阴影是每个个体所带有的无法被个体自己认知和接受的不良特质或情感。
下文将对阴影的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应对进行详细探讨。
在心理学中,阴影这一概念源自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荣格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的无意识中都存在着一些被抑制、否认或无视的心理内容,这些被压抑的内容构成了个体的阴影。
阴影包括个体可能不愿意承认或意识到的潜在态度、价值观、欲望和情感,它们与个体的意识自我形成对立。
阴影形成的机制复杂多样。
首先,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文化价值观会对个体产生压力和约束,需要个体将某些特质和欲望压抑在无意识中。
其次,个体的成长经历中可能出现一些负面的经验或者情感,这些不愉快的经验被个体压制在无意识中,形成阴影。
此外,个体对于自己具备的积极特质和能力也可能存在认知偏差,个体更倾向于将这些特质归因于外界或他人的因素,而不愿意接受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这些特质也成为阴影的一部分。
阴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个体可能在梦境中或噩梦中出现阴影的形象,如野兽、陌生人等,这是一种显象化的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对某些人或事物情绪反应过激或无法解释的情况也可能是阴影的显现。
此外,个体对外部世界产生的评判也可能反映出内部阴影的存在,个体对自己讨厌的特质和行为往往更容易在他人身上找到并加以批评。
了解和处理阴影的存在对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个体通过了解和认知阴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欲望和冲突。
这有助于个体建立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其次,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寻找存在阴影的线索。
个体可以通过潜意识释放的方式,如绘画、写作、冥想等,来接触和表达阴影的内容。
在处理阴影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内省和自我反思,接纳自己内在的阴影。
荣格提出的阴影名词解释
荣格提出的阴影名词解释阴影名词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创造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源自于荣格对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冲突的研究。
在荣格看来,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一个被称为“阴影”的存在。
阴影是指我们内心深处被压抑和抑制的那一部分自我。
它包括了我们身体上和心理上拒绝接受的感觉、欲望和想法,以及我们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情绪和特征。
这些被阻抗的内容通常都是与我们自我意识中希望表现出来的形象相抵触的。
阴影名词指的是通过投射将阴影体验和特征归咎于他人身上的行为。
当我们无法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阴影,往往会把这些负面的特征和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将其视为“他们”的问题,而非自己所具有的。
荣格认为,投射阴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以避免面对和承认我们自身的不完美和内心的冲突。
通过将阴影投射到他人身上,我们可以将我们自己所认同为正面的形象和美德与这些负面的特征和情绪进行分离。
这种分离使我们能够保持自尊和幸福感。
然而,荣格强调,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并接纳我们自己的阴影,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因为阴影并非真正不存在,而是被我们的自我意识所剥夺了承认的权力。
当我们开始探索和认识自己的阴影,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阴影,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内省。
我们可以开始思考自己拒绝接纳的情绪或特征,以及它们为什么会触发我们的不适。
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些情绪和特征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更全面、更真实的一面的。
此外,荣格还提出了集体的阴影。
集体的阴影是指在社会和群体中被压抑和拒绝接纳的共同特征和意识。
集体的阴影通常体现为对某些社会群体或文化的偏见和偏见。
这种集体的阴影可以通过对自身和他人的事实和偏见的反思来解决。
荣格的阴影名词解释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勇敢地直面内心的冲突并接纳自己的阴影,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和真实的人。
了解和理解阴影名词有助于我们建立更真实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并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之处。
抑郁性人格障碍悲观和自卑的特征
抑郁性人格障碍悲观和自卑的特征抑郁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观情绪和自卑感。
它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性人格障碍悲观和自卑的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疾病。
一、悲观的特征1. 消极思维方式抑郁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倾向于消极思考,对事物的评价往往偏向悲观。
他们往往把问题放大,过分担心失败和困难,对未来充满恐惧。
这种消极思维方式会导致他们缺乏对未来的希望和动力。
2. 心理扭曲患有抑郁性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对自己和他人过分挑剔。
他们常常对自己过高地要求,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怀疑态度。
他们往往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进而感到悲伤和无助。
3. 情绪低落患有抑郁性人格障碍的人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悲伤和无助。
他们很难从平凡的、日常的事物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这种情绪低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自卑的特征1. 自我否定抑郁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他们往往会否定自己的成就,认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
这种自我否定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自卑感。
2. 自我抑制自卑感会使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们往往害怕失败和被别人拒绝,因此会选择退缩和自我封闭。
3. 社交困难患有抑郁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感到社交上的不自在和困难。
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他人批评或嘲笑,因此会选择避免社交场合。
这种自卑感和社交困难会导致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疏远。
结语抑郁性人格障碍的悲观和自卑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这些特征对于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提供适合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摆脱悲观和自卑的困扰,重新找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的黑暗面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
心理学的黑暗面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旨在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然而,除了研究积极和健康的心理特征外,心理学也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这个阴暗面涉及到人类的负面情绪、恶意行为和自我破坏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黑暗面以及它们在人性中的具体体现。
一、自我欺骗和认知偏见人们往往会自欺欺人,无意识地对现实做出曲解,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
这种自我欺骗常常通过认知偏见的形式出现。
认知偏见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和理解信息时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例如,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观点相符的证据,忽视或削弱与之相悖的证据。
这种偏见使得人们对他人的看法产生扭曲,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产生误判。
二、恶意行为与虐待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黑暗面是人的恶意行为和虐待。
研究表明,恶意行为往往与个体的自私和利己主义有关。
人们可能对他人施加身体、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以获取个人的满足感或权力。
一些心理疾病,如反社会人格障碍,也与恶意行为和虐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暴力与侵犯心理学揭示了暴力行为和侵犯他人的黑暗面。
暴力行为包括肢体暴力和言语暴力,它们都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冲动和暴力倾向。
人们可能因为自己的愤怒、嫉妒或不满情绪而采取暴力行为,对他人进行侵犯。
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情感上的创伤,并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伦理困境与道德选择心理学的黑暗面还涉及到伦理困境和道德选择。
当个体面临两难抉择时,他们往往会面临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挑战。
例如,一个人是否应该选择利用他人的弱点谋取个人利益?这种伦理困境揭示了人性中的道德困境和道德选择的复杂性。
面对心理学的黑暗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性中的阴暗面并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个体需要增强对自身的觉察和自我反思,以避免自我欺骗和认知偏见。
同时,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减少恶意行为和虐待的发生。
此外,社会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保护公众的权益,减少暴力和侵犯行为的发生。
人格面具,阴影与自性
⼈格⾯具,阴影与⾃性荣格在⼀⽣中辨别和描述过众多的原型,有出⽣原型,再⽣原型,死亡原型,上帝原型,魔⿁原型,骗⼦原型,智者原型,母亲原型,巨⼈原型,以及许多的⾃然物原型,如森林原型,太阳原型,⽉亮原型,风,⽔,⽕原型,动物原型,还有许多⼈造物原型,如圆圈原型,武器原型。
⼈⽣有多少典型情景就有多少原型。
原型的数量⼏乎是⽆限的。
⼈格⾯具:⼈格⾯具涉及到社会对某种性别的⼈的⾓⾊,⼀个⼈所处的发展阶段,⼀种社会地位,职业的看法,在⼀⽣中,⼀个⼈可以拥有许多⼈格⾯具,并且在某⼀时刻可以同时戴上⼏个⼈格⾯具。
⼈格⾯具并不是固有的就是虚假的,只有当⼀个⼈过分的认同于⾃⼰的⾯具才会产⽣危险。
⼈格⾯具的认同导致⼼理的刻板或脆弱,潜意识会趋向于突破进⼊到意识中,⽽不是以⼀种可控的形式进⼊。
荣格认为,⼈格⾯具介于⾃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类似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介于⾃我和内部世界之间。
可以认为⼈格⾯具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对⽴⾯。
然⽽,⼈格⾯具涉及到对⼀时和集体东西的适应,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涉及到对个⼈,内部和个别东西的适应。
阴影:是个体不愿意成为的东西。
每个⼈都有阴影,⽽且它在个体的意识⽣活中具体表达得越少,它就越⿊暗,密集。
如果⼀种低劣的东西能被意识到,个体就总是有机会去改正它。
⽽且阴影总是与意识不同的兴趣联系,所以它京城要遭受矫正,但是如果它被压抑,并与意识隔离开来,它就永远不会被修正,从⽽就倾向于在潜意识的某⼀时刻,突然爆发出来。
阴影⾸先是个⼈潜意识的内容,处理这些个⼈潜意识的内容,使个体必须与本能达到妥协,⽽且个⼈潜意识的表达受到集体的控制。
进⼀步讲,个⼈潜意识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与集体的原型的内容融合在⼀起。
原型本⾝包含它们⾃⼰的⿊暗的⽅⾯。
不可能根除阴影,只能与之妥协。
因为阴影是⼀个原型,它的内容就是有威⼒的,其标志就是带有情感,使⼈困惑,占有意识和⾃主性。
像所有能够进⼊意识的内容⼀样,⼀开始阴影是出现在投射中。
即当意识受到威胁或怀疑时,它就会把她的内容以⼀种强烈的,积极的或消极的⾮理性的⽅式投射到邻居⾝上。
阴影是什么意思
阴影是什么意思
心里阴影指的是一个人或者动物被一件事伤透了心或者让他为无法忘记的不好的事情,就会产生心里阴影出现心理阴影。
你在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你都会毛骨悚然,很害怕,不敢去做。
阴影多般来自于外界事物给心里造成的创伤,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的人是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也就是说极容易受伤。
如果一件事造成了一个人长期或极度的恐惧,那么这件事就有可能给这人留下阴影。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心里有阴影的,请不要去掘起他的伤口,因为他的心灵是很脆弱的,而且曾经也受过很大的伤害。
人格具象影子分析
人格具象影子分析
影子人格是潜藏在心底里的人格,也就说人们看上去活泼开朗的人实际上潜藏着很抑郁悲观的一面,而看上去安静少言的人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变得热情开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影子人格时常与人们的显性人格截然不同。
比如一个很理性,分析型的人,他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
之所以影子人格会存在,是因为个体在某些特性方面比较突出,与之相对立的特性或人格就会被压制到了潜意识深处,由此形成影子人格。
不忘磨砺人格读后感
不忘磨砺人格读后感书中讲述了人格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人格是指个人在其心理活动中稳定的、独特的和持久的特质模式。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格由自我、个人与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组成。
自我是人格的中心,是个人意识的组成部分;个人无意识储存着个体经历的所有信息,而集体无意识是个体无意识的普遍性表现,包括共享的人类经验和普遍的原型。
荣格还提出了个体心理的非理性层面,即阴影(Shadow)。
阴影是个体心理中的不可见部分,包含了个体无意识中被个人否认、压抑的冲动和欲望。
荣格认为,个体要实现心理健康和和谐的发展,需要能够意识到并接纳自己的阴影,与之对话与和解。
对阴影的否认和逃避会导致个体内心的冲突和不稳定。
同时,荣格还强调了心理平衡的重要性。
个体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自我与个人和集体无意识的平衡。
自我对于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不断地与无意识层面对话,接纳内心中的各种冲突和对立。
通过与集体无意识沟通,个体能够获得更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荣格还讨论了人格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如性格的成熟和人生意义的追寻。
他认为,一个健康成熟的人应该能够平衡地发展个人性格各个方面,如思维、感情、感官和直觉。
同时,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需要个体不断地追寻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以服务他人为动力。
通过阅读《不忘磨砺人格》,我对于自我认识和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明白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并不是消除冲突和对立,而是学会与之相处和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对一些矛盾和纠结的情绪和想法,它们并不是坏的,反而是构建个体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意识到这些冲突,与之进行对话和和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发展。
其次,我认识到自我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发展和平衡个人的各个方面。
个体的发展包括思维、情感、感官和直觉等各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的这些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和平衡时,人格才能达到成熟。
《人格面具》庞德赏析
《人格面具》庞德赏析一、引言艾略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作为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不仅代表他对诗歌新的理解,更是与正式的美国诗歌传统相分离。
它无疑是美国诗人写的最具“现代性”的诗歌,也是继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以来最明显的原始美国诗歌。
庞德称他是唯一的一位美国诗人“为写作做了充分准备”,并且“自己训练自己成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人”。
从《·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问世以来,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像现代性角度、哲学角度和认知角度等,对该作品进行探讨研究。
但不论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有一点不变的是,诗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在浮华、虚空社会中迷茫而矛盾的人。
艾略特在该诗歌中频繁地描写主人公提问题“我敢吗?”,这种独白式的疑问其实就是一种犹豫和对自我的否定,也可以解释为是荣格“人格面具”中的消极表现。
本文尝试从荣格的“人格面具”中消极的“人格面具”来分析主人公的一系列自我意识和表现,更好地理解主人公和诗歌的主题。
二、人格面具人格面具(persona)这一概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以其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而著称。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archetype)。
他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
原型有四种最为突出;阿尼玛(anina)、阿尼姆斯(animus)、人格面具(persona)和阴影(shadow)。
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面具被定义为“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
因此,人格面具是基于个体应对外界的一个体系。
叶芝也曾提出过面具理论,面具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必要情况下呈现适宜外表的方法,它还涉及如何把所有情况都融入到一种经验和性格中,如何掌控自我,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堂控外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世 界 大 战进 行 了解 读 ,并 且 在其 一 个经 典 的 梦 中 ,荣
识层 面 之 间 ,还 存 在其 他 的 层级 ,其 中之 一就 是 文化 无 意 识 。 由此 ,也存在 文化 无意 识层 面 的阴 影 ( H e n d e r s o n ,
1 9 6 2;H e n d e r s o n ,1 9 9 0 ;张 敏 ,2 0 1 0)。
格预 测 了第二 次世界 大战 的发 生 ( 荣 格 ,2 0 0 9)。
阴 影 不 全 是 消 极 的 ,例 如 ,个 体 更 积 极 的一 面 被 抑 制 ,结果 成 为 阴影 。 荣 格 把 生 活 看 作 一 个 充 满 活 力 的 过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6 . 0 5
现 象 的洞察 有时 会完 全 失 败 ,外 部 世 界 变 得越 来 越 没 有 创
造性 ,越来越 虚 假 。 个 体阴影 的很 多 方面 可 以追 溯 到其 与
a d o p o u l o s ,2 0 0 6)。 1 9 1 2年 ,荣格 首 先 提 出了 阴 影 的
概 念 ,此 后 的数 十 年 中 ,荣 格 一直 不 断 对这 一 概 念进 行 研 究 和充 实 。 到 1 9 4 5年 ,荣格 给 出 了一 个 直接 的 、明 确 的
父母 或父 母的代 理人 、兄弟 姐妹 的关 系 ( P a p a d o p o u l o s ,
2 0 0 6)。 由这 种家庭 动 力 产 生 的 阴 影 问 题 在 个 体 的 生 活 中 占重 要 部分 ,常 常 会延 续 到 和异 性 的 关系 中 ,也 会渗 入 到个 体的 其他 交往 中 ,使 他 们 作 为 一个 适 应 良好 的 社会 人
通讯 作者 :程钢 ,E - m a i l :5 5 0 8 4 1 9 8 1 @q q . c o n r
人 格 阴影 的形 成 \表现 及 面 对 阴影 的 态度
范红 霞 程 钢 马逸 群
( 山西 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太原 摘 要 0 3 0 0 0 6 )
明确 了阴影 的性 质
研 究对 荣格 分析 心理 学中 阴影 的概 念及 其在 个体 、文化 、集体 和原 型层 面上的 形成进 行 了探 讨
影 、阿尼 玛 、阿尼 姆 斯 、智 慧 老 人 、 内在 儿 童 、 自性 等 。
其 中 ,阴影与 面具 是相对 应的 两个原 型意 象 。
阴 影 是一 个 具有 重 要 意义 a g , b 理 学 概 念 ,是 荣 格 对 心
理 学最 大的贡 献之 一 ,它 是 荣格 在 弗 洛 伊德 关 于 人 类 心 灵 的光 明面和 黑暗 面的 原始 区分 的 基础 上 改 编而 来 的 ( P a p —
的功 能受 损 。
定义 : “ 它( 阴 影 )是 个体 不 愿 意 成 为 的 那 种 东 西 。”维
蕾娜 ・ 卡斯特 ( 2 0 0 3) 将 此 解读 为 ,阴 影是 由不 满足 的 意
识 所需 要 的一切所 组 成的次 级 人格 。 事 实上 ,荣 格 的阴 影 概 念具 有更 丰富 、更深 刻的 内涵 。 在 个体 阴 影之 外 ,同样
有集体 性 阴影和 原型 性阴 影存在 。 后 荣 格学 者在 荣 格 的三 层次基 础 上进行 研 究 ,指 出在 个 体 无意 识 层 面 和 集体 无 意
在社 会 层 面上 ,当 不 为社 会 规 范所 接 纳 的阴 影 受到 严
厉压 制 ,而 得 不到 适 当 的宣 泄 时 ,阴影 总 会 以激 烈 的方 式 表达 自身 ,其极 端形 式就是 战 争 。 荣格 从 阴影 的 角度 对 第
势功 能等 同 为 它 围 绕 着 大 量 自 主 性 和 情 感 ,有 本 能 的 特 性 。 荣 格分 析心 理 学 的终 极 目标 是实 现 自性 。 而 自性 化 过 程 不变 的是 由个体能 够意 识到 阴影开 始的 。 分析心 理学 认为 ,只 有 先 悦纳 自 己的 阴 影 ,个 体 才 能 够 获 得对他 们 自己的洞 察或 获得 自性 的知 识 。 获 得对 阴 影
《 心理技术与应用》2 0 1 5年第 1 0期 ( 总第 2 6期 )
P s y c h o l o g y :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l O t h I s s u e , 2 0 1 5( S e r i a l N o . 2 6 )
“ 原 型是 人类 原始 经 验 的 总 结 ,它们 ( 荣格 往 往 把 原 型 作
为复数 ) 像命 运一 样 伴 随 着我 们 每 一 个 人 ,其 影 响 可 以 在 我 们每 个人 的生 活 中被感 受到 ( J u n g ,1 9 8 1)。”原 型 通 常以原 型意象 的形 式表 现其 自身 。 原 型 意象 包括 面 具 、阴
1 引 言
瑞 士心理 学家 卡 尔 - 荣格 提 出 了 “ 原 型 ”这 一 概 念 :
阴影是 人格 中被 压 抑 的部 分 ,具 有 生 命 力 和 自主 性 。 如 果 阴影被 自我 意识和 社 会 规范 一 直 压 抑 而得 不 到 良好 的
处 理 ,最 终 会 导 致 严 重 的 后 果 。 被 压 抑 的 部 分 会 分 离 出 来 ,形 成人格 碎 片 ,导致 人格 的 分裂 。 如 果个 体 不能 调 解 这 两 个方 面 ,就 会导致神 经 病性 的 分裂 。 荣 格把 阴 影的 劣
,Leabharlann 及其表 现 方式 ;指 出了心理 分析 过程 中发现 、 面对 、接 纳和 转化 阴影 的方法 。通过 对 阴影的接 纳和 转化 .个体将 体 验 到更 多
的 生命 力 和创造 性 ,成为 更 “ 完整 ” 的人 。 关 键词 荣格 ;分析 心理 学; 阴影 ;文化 阴影
分 类号 B 8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