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46a2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4.png)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七班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1生字1. 确凿攒菜畦桑葚轻捷蟋蟀臃肿脑髓适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 肿胀嘱咐惧怕骊歌花圃3. 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4. 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6. 巅澎湃狂澜屏障培育九曲连环7. 郝叟哽后悔祈祷8. 逼狭坎坷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9.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11.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13.重荷愁苦深邃踌躇巴望锁闭磐石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14.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16.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17.狂舞闪射火烈飞溅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搏击烧灼奔突翻飞大彻大悟18.撇蘸幽暗舒适疏密包罗朱砂口头禅参差不齐19.清扬咿哑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静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及妍息息相通21.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精打细算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自得告罄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步履语无伦次与其……毋宁22.泅作践沮丧搁浅斫痕日规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23.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24.余暇阴霾疆域迫不及待孜孜不倦刚毅不屈梦寐以求26.巢瞅雏呷垂蔓眼睑眸子流泻斑斑驳驳生意葱茏27.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28.铰劝诱抽搐沟壑不羁叽叽喳喳石破天惊29.觑鬣剽悍驯良疆场勇毅窥伺迎合疮痍枉然阔绰观瞻慷慨以赴庇荫遒劲犷野畸形颚骨妍丽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七班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2解释1.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2. 人声鼎沸:形容人生喧闹。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b2a4145727a5e9846a612c.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
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
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2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
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
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
的明天。
3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长江晨景的描绘,歌颂长江,赞美长江,赞美了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的富饶和欣欣向荣,抒
发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句式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拟人)
2、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
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排比)
3、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
(排比)
4、不只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比喻)
5、呵,你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拟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cf8df576c66137ef061933.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
一、重点字词
1.给下述加点字注音。
崎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è万里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
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极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
二、研究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
我们国族生命的继续前进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呐喊着进
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贼寇的道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一文的作者是于右任,这是一
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七年级语文 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 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c28b0ef90f76c660371a11.png)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复习、期末复习二、第六单元知识复习(一)第六单元学习要点1、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心志坚毅的精神,成功的秘诀。
2、寓言、神话、议论、故事讲述道理的不同特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特色。
4、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
5、掌握文言词语,积累文言知识。
6、开展社会调查,交流调查中的故事。
(二)第六单元知识概要《愚公移山》1、复习时要求:1、全文至少诵读三遍。
2、利用注解和工具书,尝试将课文口译一遍。
2、口译时,穿插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有意识地积累通假字用法。
3、讨论“练习·探究”一、二、三。
揣摩“愚公”“智叟”命名的意味。
4、课后背诵、默写愚公反驳智叟的一段话。
完成“阅读练习·探究”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复习时要求:全文至少诵读三遍。
试行口译第二自然段。
搜集古今中外逆境中崛起的真实故事三则,制作成资料卡片。
2、检查诵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的点评。
3、疏通文义。
在讲解古汉语常用词时,可采用“把握本义、中心意思法”,也可以联系比较古今汉语。
如“而后喻”的“喻”字,用在成语中有“不言而喻”、“家喻户晓”等,都是“明白、了解”之意。
4、结合“练习·探究”二,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
《〈山海经〉两篇》1、复习时要求:利用注解和工具书,尝试将课文口译一遍。
2、结合“阅读练习·探究”二,讨论这些传说和神话故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典”,具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
3、课后熟读全文,完成“练习·探究”三。
《老翁捕虎》《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1、复习《老翁捕虎》。
参照注解,口译全文。
其他按常规复习。
2、复述《老翁捕虎》的故事,注意有没有漏了不该遗漏的地方。
讨论“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的老翁为什么能杀死人人惧怕的老虎,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结合“阅读练习·探究”一,师生一起交流,说说自己所认可的“成功的秘诀”都有哪些。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分析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e28c1c33687e21ae45a90c.png)
精品资料范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生死肠》,散文集《桥》、《回忆鲁迅先生》等。
1935年因《生死场》而蜚声文坛。
1936年东渡日本。
l940年在香港发表了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故,年仅31岁。
2相关背景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
3主要内容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等生活细节的叙述,从平凡小事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5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5](https://img.taocdn.com/s3/m/e2eaf3f0c8d376eeaeaa31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五)班级:姓名:第6课过零丁洋1、《过零丁洋》作者是()代()民族英雄,字(),又字(),号()。
2、字音: liáo()落惶()恐3、词语解释:遭逢起一经:遭逢: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周星: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身世:零丁:汗青:4、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诗歌首联,。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通过科举做官和参加了四年抗元战争。
句意是:我自幼刻苦攻读经书,取得功名在朝廷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
6诗歌颔联,。
由国家到个人,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句意是: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我自身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浮萍。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7、诗歌颈联,。
巧用双关、对偶修辞,借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惶恐不安,孤苦伶仃。
句意是: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下句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
8、诗歌尾联,。
句意是从古到今,谁都有一死,我要为国捐躯,留下忠心永垂青史。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以死明志,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9、表明自己身世的诗句是:,。
10、抒发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11、点明主旨,表现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诗句是:,。
12、诗人以地形险恶来暗示处境艰危的诗句是:,。
13、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忧国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a22c4ff01dc281e53af09f.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1长江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0多部。
相关背景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筏子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
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
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读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3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ùn水涨zhǎng嫩nèn宛ǎn转应和hè撑hēng伞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酝酿鸟巢披蓑戴笠抖擞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春知识点4春风1作者简介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
浙江温州人。
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岁离家独立生活。
主要作品:《台湾姑娘》、《新生》等。
2相关背景《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最后一一、重点字词1注音。
踱步赚钱哽住祈祷气氛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二、重点句子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6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7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7](https://img.taocdn.com/s3/m/66c909741711cc7931b716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七)班级:姓名:《有的人》《啊,船长,我的船长》1、《有的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2、人应该怎样活着?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
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3、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4、鲁迅先生:一名公仆、一位战士。
5、鲁迅精神: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6、《啊,船长,我的船长》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只大船,林肯比作船长。
第五单元:第九课《黄河化险》1、字音:喧xiāo()沤()烂骤()然滞()留猝()然孱()弱蹙()眉澧()水愠()怒辅弼()蠕()动炙()烤一撮()咆()哮()攥()住葭()芦河湿漉()漉掼()咄咄()逼人踉()跄()泥泞()半晌()无语2填空并解释:化险为():险:夷:咄咄逼人:喧嚣:鸦()无声:惊骇:咆哮:()不及防:蹙:孱弱:炙:意气:愠怒:3、作者权延赤,当代作家。
4、课文内容概括: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泽东胆大心细,举重若轻,英明决策,中央纵队化险为夷。
5、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有怎样的作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应此称为“险”。
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平静。
6、在危急关头,身负几百人的殷殷期望,面对生死抉择的毛泽东,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会骂人?抽烟是因为事关重大,抉择艰难,反复斟酌。
毛泽东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乃至万分危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三是领袖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的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言行欠妥,伤及无辜。
这并不有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倒显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毛泽东的个性。
7、毛泽东在万分危急之时,努力保持沉着镇定,故能使自己的智慧、胆识发挥作用,对情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作出了深思熟虑的谋划。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1e781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0.png)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1第5课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一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
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一、文章主旨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祈祷哽咽懊悔喧闹宛转踱诧异哽住三、课文分析1.线索: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主旨: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3.“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说明了小弗郎士的不爱学习、贪玩、天真、幼稚。
4.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不能再在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教祖国的语言。
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
表达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尊敬与热爱。
(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5.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dadd195f0e7cd1842536dc.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第一课长江】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
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浦口(pǔ kǒu) 缕缕(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玫瑰(méi guī) 舒畅(shū chàng)舢板(shān bǎn) 驳船(bó chuán) 堆栈(duīzhàn) 粼粼(lín lín)2、整体把握(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
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7b7b15102de2bd97058842.png)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编辑短评语文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知识点总结,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和总结中积累相应的知识。
下面提供北师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参考!前言下载提示: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Download tips:Chinese is a key teaching subjec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tent of its teaching is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form of its operation is also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bility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sciences.北师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8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8](https://img.taocdn.com/s3/m/a1c5e20dbed5b9f3f90f1c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八)班级:姓名:沁园春雪4、“惜”中含有哪些意思?“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5、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古落到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6、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用,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7.《沁园春雪》全词小结: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8、词语解释:北国:惟欲莽莽:莽莽:大河:顿:原驰蜡象:天公:须:红装素裹:妖娆:引:折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逊: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风流人物:闲话章太炎1、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
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2、字音:大诟()侃侃()而谈譬()如檄()文怠()慢殁()轶()事蟊()贼伺()候据案大嚼()3、词语解释:闲话:自由、随意谈谈。
名士气:有学术名望而不拘小节与世俗礼法者。
故事:过去的事。
楷范:国学:经学:谈资:蟊贼:檄文:殁:倒戈:正色:论逆境1、名言警句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2、议论文三要素:(一个)论点 (两种)论据(四种)论证方法论点:作者在文中所持见解和主张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惊佩。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fa685c02d276a201292ea3.png)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一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二种抒情:1、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时的语言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1为抒发感情而选择某种形象 2针对形象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1借人物之口来抒情。
2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连贯、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括六种:①一般←到→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2bf0182f60ddccda38a0b3.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长江晨景的描绘,歌颂长江,赞美长江,赞美了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的富饶和欣欣向荣,抒发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句式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
不只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呵,你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春》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春》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f1bc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d.png)
《春》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匆匆》、《春》、《背影》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相关背景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
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3写作线索线索:作者对春的喜和之情。
4主要内容这篇散文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的.憧憬,激励人们春光、奋发向上。
5句式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4、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比喻、拟人、引用)6、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排比)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排比、比喻、拟人)6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盼春,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2~7)绘春,5幅画描绘出浓郁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部分(8-10)颂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新”“美”“充满活力”下载全文下载文档。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北师大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55841b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1.png)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北师大北师大,全称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学院校之一。
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一些关于语文、数学、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知识点也都可以在北师大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中得到很好的学习支持。
语文知识点在语文知识点方面,七年级下册主要涉及到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等基础内容。
其中,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联系。
而修辞手法则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文章表达的理解和把握,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这些语文知识点在北师大的教学资源中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和呈现,学生们可以从北师大的教材和习题中进行学习和巩固。
数学知识点在数学知识点方面,七年级下册涉及到了代数基本内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概率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数学的基础,需要学生们掌握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的数学教材和教学资源对于这些知识点也有很好的覆盖和呈现,在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好的指导和支持。
历史知识点在历史知识点方面,七年级下册主要涉及到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古印度文明以及希腊罗马文明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些文化和历史地域的演变和发展。
北师大的历史教材和教学资源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材料和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和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和地域。
结语总的来说,北师大是中国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院校,其在教育学、语文、数学和历史等知识领域中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教学资源。
对于七年级下册涉及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通过借助北师大提供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第一课长江】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
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浦口(pǔ kǒu) 缕缕(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玫瑰(méi guī)舒畅(shū chàng)舢板(shān bǎn) 驳船(bó chuán) 堆栈(duī zhàn) 粼粼(lín lín)2、整体把握(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
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第2课筏子】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
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较大。
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一、字词1、生字词胆惊心悸(jì)吞噬(shì)湍(tuān)急惊涛骇(hài)浪如履(lǚ)平地马不停蹄(tí)一泻(xiè)千里安详(xiáng)2、解释词语胆惊心悸------- 胆战心惊,悸:因害怕而心跳的历害。
汹涌------ 水猛烈的向上涌。
吞噬------- 吞食。
浏览------- 大略的看。
化险为夷-------- 使危险的情况或境地变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
履,鞋。
这里作动词用,走。
3、在文出现了十个四字成语,请找出,注意其贴切的运用。
一泻千里万马奔腾风平浪静乘风破浪提心吊胆目不转睛马不停蹄化险为夷如履平地惊涛骇浪二、整理把握读段落: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
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
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第3课春】(1)作者及作品: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扬州人。
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2)结构:一、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二、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三、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3)线索: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主旨(中心):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5)文章主要写法:借景抒情。
(6)重点语句理解: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钻”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清新、可爱,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形象地描绘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读来富有美感。
(7)语句欣赏: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欣赏: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的多、连绵不断、细、亮、密的特点。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欣赏: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态。
【第4课春风】作者: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
浙江温州人。
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家独立生活。
主要作品:《台湾姑娘》、《新生》等。
1.字词褒(bāo)贬飘拂(fǘ)塞(sài)外冰碴(chá)耗(hào)子乍(zhà)暖2. 结构分析一(1-3)引用几种说法,说明北方是否有真正的春天。
二(5-10)用江南春天和北国春天作对比,写出北国春风的特点,抒发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三(11)直抒对北国春风的怀念之情。
3. 文章主题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了北国春风的粗犷、强劲、消冰冻、化霜雪的阳刚之气,表达了对北国春风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4. 写作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
(2)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5.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特点:北国的春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比较: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6.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
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第5课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一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
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一、文章主旨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祈祷哽咽懊悔喧闹宛转踱诧异哽住三、课文分析1.线索: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主旨: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3.“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说明了小弗郎士的不爱学习、贪玩、天真、幼稚。
4.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不能再在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教祖国的语言。
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
表达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尊敬与热爱。
(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5.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6.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表现“我”对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用德语的愤恨与讽刺(嘲讽、蔑视)。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它促进了小弗郎士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崇高、伟大。
很好地抒发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8.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使出全身力量”“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写字这一动作倾注了(集中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和力量。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