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头针疗法》课件

注意事项
头针治疗需注意消毒,避 免感染;同时,对于某些 疾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头 针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 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机制研究
科研人员对头针疗法的治疗机制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 方式发挥作用。
失眠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常用 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等。
面瘫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详细描述
面瘫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引起的病症,头针 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肌肉功 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地 仓穴、颊车穴等。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皮肤针等。
消毒措施
在针刺前应对针具、皮肤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针刺方法与技巧
针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 刺方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等。
针刺技巧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VS
控制刺激强度
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03
常见病症的头针疗法
头痛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头针ppt课件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5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9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10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 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 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16
4区 6区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5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9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10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 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 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16
4区 6区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侧,顶中线旁开 前神聪 百会前1寸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头针疗法PPT课件

wwwthemegallerycom22头皮解剖结构wwwthemegallerycom23头针禁忌症头针禁忌症心肌梗塞急性脑出血高热婴儿囟门未闭高血压血压不稳不连电针wwwthemegallerycom24特色治疗特色治疗背部八髎快针背部八髎快针风池颈三四夹风池颈三四夹脊大椎脊大椎颈三颈四夹脊靠近颈三颈四夹脊靠近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可改善颈椎病脑可改善颈椎病脑供血不足面瘫供血不足面瘫三叉神经痛肌无三叉神经痛肌无力等症状力等症状背部夹脊穴背部夹脊穴一寸直刺可在一寸直刺可在病变特定穴位加强病变特定穴位加强治疗相应脏腑病变治疗相应脏腑病变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调节植物神经的功痛坐骨神经痛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中医药结合头针治疗多种老年病
芦 晓 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选
取相关的区域进行针刺。此方法首创于原山西省稷山县医
院焦顺发医师,1969年研究,1971年总结出“头针”。中 医科学院蒋达树教授结合个人经验,稍作改进。
Company name
各区定位及主治
6.言语二区
Add Your Text here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 从顶骨结节顶点取2cm,沿其末端再取3cm,为 言语二区(3cm)。
主治:命名性失语
各区定位及主治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 水平线
Company Logo
病例分析
1-2周
患者,女,31岁,因服 食菌类快餐,随后出现 发热,头痛,入院后诊 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2天后,突然出现下 肢剧烈神经根疼痛,添 加对症治疗无效,发展 为双下肢萎软,行走不 能
中医药结合头针治疗多种老年病
芦 晓 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选
取相关的区域进行针刺。此方法首创于原山西省稷山县医
院焦顺发医师,1969年研究,1971年总结出“头针”。中 医科学院蒋达树教授结合个人经验,稍作改进。
Company name
各区定位及主治
6.言语二区
Add Your Text here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 从顶骨结节顶点取2cm,沿其末端再取3cm,为 言语二区(3cm)。
主治:命名性失语
各区定位及主治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 水平线
Company Logo
病例分析
1-2周
患者,女,31岁,因服 食菌类快餐,随后出现 发热,头痛,入院后诊 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2天后,突然出现下 肢剧烈神经根疼痛,添 加对症治疗无效,发展 为双下肢萎软,行走不 能
针灸之头针PPT课件

5、MS5 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部,从督 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 多尿、脱肛、遗尿、头 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 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 捻转手法。 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6、MS6 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 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 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 一斜线。 主治:上 1/5 段,治疗对 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 2/5 段,治疗对侧上肢瘫 痪;下 2/5 段,治疗对侧 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 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 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 转手法。
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13、MS13 枕上旁线
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 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 0.5 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 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白内障、近视等。 操作:由此线的下端进针, 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向上平刺 1.5 寸,行快速 捻转手法。
中医适宜技术之--头针
目录
一、概念 二、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四、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五、操作方法 六、适应范围 七、注意事项
一、概念
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 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 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10、MS10 颞前线
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
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
直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 语、面瘫、口腔疾病。 操作:由颔厌穴透刺至悬 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上3/4与下1/4交点处。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114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治】: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 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肿、尿少有一定 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肺病(上 焦)等
• 【刺法】: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 快速运针手法。
•
.
14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三) MS 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 肝胆区)
•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 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 【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
鼻病,癫痫,精神失常等头面五官病。 • 【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
针手法。
.
13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二) MS 2额旁1线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 直线,长1寸(3厘米)。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
”
.
5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上夹咽,系目 系”,足厥阴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 巅”,直接循于头面,其他阴经则通过经 别在头项部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直接上至 头面部。
•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 至鼻柱。
.
6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19
.
20
国际头针标准线
• (六) MS 6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Qiánxiéxiàn (运 动区)
•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
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
下1/4交点)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躯干瘫痪:
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
•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
的解剖名称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
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
.
11
额区
[额中线] [额旁一线] [额旁二线] [额旁三线]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一) MS 1额中线ézhōngxiàn • 【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
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
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
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
疼痛有一定疗效。 (下焦)
•
【刺法】: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
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
16
.
17
顶区
[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一线] [顶旁二线]
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
发音障碍。
•
【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
速捻转手法。
.
21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七) MS 7顶颞后斜线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人,循发际、至额颅……。”
•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
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
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
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腺 • 由浅入深为:头皮和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腱膜上紧密的结缔组织--腱膜下疏松的结缔 组织--骨膜--(颅骨)
.
9
国际头针标准线
•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
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
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
头针疗法
.
1
头针疗法概述
•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 一种方法。
•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 进行治疗。
•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以治疗脑源性 疾病为主脏腑肢体等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
• 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 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
2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足少阳——分布于头角处
• 手少阴——连目系通于脑
• 足厥阴——上行于脑并于督脉交汇于巅顶部
• 督脉——直接通于脑
• 任脉——上行于目
• 阴跷脉——直接通于脑
• 阳跷脉——借风池通于脑
• 阳维脉——行头部合于风. 池
8
头皮的解剖结构
• 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 • 2-3mm • 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毛囊和皮脂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五) MS 5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 【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
穴至前顶穴(前顶: 百会前1.5寸)之段。 •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
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 高血压,头顶痛等 。 •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 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
• 【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 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 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 的疗效。 (中焦)
•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
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
国际头针标准线
• (四) MS 4额旁3线épángxiànⅢ(生殖区、肠区)
•
【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
.
3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 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 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 的关系。
.
4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
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
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
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
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
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
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
(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
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
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
.
10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 以上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 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为元神 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 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这就是头针能够 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
.
7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阳明——分布于额角并交汇于督脉的神庭穴
• 足太阳——分布于前额、巅顶并络于脑
• 【刺法】: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 快速运针手法。
•
.
14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三) MS 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 肝胆区)
•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 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 【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
鼻病,癫痫,精神失常等头面五官病。 • 【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
针手法。
.
13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二) MS 2额旁1线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 直线,长1寸(3厘米)。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
”
.
5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上夹咽,系目 系”,足厥阴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 巅”,直接循于头面,其他阴经则通过经 别在头项部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直接上至 头面部。
•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 至鼻柱。
.
6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19
.
20
国际头针标准线
• (六) MS 6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Qiánxiéxiàn (运 动区)
•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
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
下1/4交点)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躯干瘫痪:
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
•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
的解剖名称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
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
.
11
额区
[额中线] [额旁一线] [额旁二线] [额旁三线]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一) MS 1额中线ézhōngxiàn • 【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
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
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
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
疼痛有一定疗效。 (下焦)
•
【刺法】: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
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
16
.
17
顶区
[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一线] [顶旁二线]
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
发音障碍。
•
【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
速捻转手法。
.
21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七) MS 7顶颞后斜线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人,循发际、至额颅……。”
•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
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
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
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腺 • 由浅入深为:头皮和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腱膜上紧密的结缔组织--腱膜下疏松的结缔 组织--骨膜--(颅骨)
.
9
国际头针标准线
•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
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
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
头针疗法
.
1
头针疗法概述
•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 一种方法。
•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 进行治疗。
•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以治疗脑源性 疾病为主脏腑肢体等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
• 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 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
2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足少阳——分布于头角处
• 手少阴——连目系通于脑
• 足厥阴——上行于脑并于督脉交汇于巅顶部
• 督脉——直接通于脑
• 任脉——上行于目
• 阴跷脉——直接通于脑
• 阳跷脉——借风池通于脑
• 阳维脉——行头部合于风. 池
8
头皮的解剖结构
• 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 • 2-3mm • 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毛囊和皮脂
国际头针标准线
• (五) MS 5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 【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
穴至前顶穴(前顶: 百会前1.5寸)之段。 •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
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 高血压,头顶痛等 。 •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 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
• 【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 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 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 的疗效。 (中焦)
•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
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
国际头针标准线
• (四) MS 4额旁3线épángxiànⅢ(生殖区、肠区)
•
【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
.
3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 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 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 的关系。
.
4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
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
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
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
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
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
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
(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
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
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
.
10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 以上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 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为元神 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 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这就是头针能够 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
.
7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阳明——分布于额角并交汇于督脉的神庭穴
• 足太阳——分布于前额、巅顶并络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