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集合与简易逻辑16课时教案设计(人教必修)

合集下载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jiaoan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jiaoan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集合,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 学习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简易逻辑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2. 简易逻辑的概念和应用简易逻辑的定义简易逻辑的规则(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简易逻辑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集合和简易逻辑的概念。

2. 使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集合和简易逻辑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集合和简易逻辑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评估学生对集合和简易逻辑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以及对集合和简易逻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集合和简易逻辑的概念、例题和练习题,方便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集合和简易逻辑的知识点。

3.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集合和简易逻辑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集合概念: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家庭成员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表示集合:讲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区别和运用,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学会表示集合。

3. 集合运算:介绍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展示运算过程,让学生分组练习。

七、教学步骤(续)4. 简易逻辑概念:引入简易逻辑的概念,解释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的含义。

5. 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题目,让学生运用简易逻辑规则解决问题,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式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集合的包含关系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集合的运算规律第二章:逻辑推理与命题2.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2.2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命题的定义与分类命题联结词:且、或、非2.3 命题的真假判断命题的真假性质真值表与逻辑等价式第三章:简易逻辑3.1 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常数、逻辑运算符逻辑等价式与蕴含式3.2 简易逻辑的推理规则蕴含式与等价式的转换推理规则: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结合律3.3 简易逻辑的应用逻辑判断与推理的应用实例简易逻辑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1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不等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传递性、同向可加性4.2 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表示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4.3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不等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概念与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象法5.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函数的图像特点5.3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集合的幂集与排列组合6.1 幂集的概念与性质幂集的定义幂集的性质与运算6.2 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的定义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6.3 排列组合的应用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排列组合在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第七章:事件的概率与随机变量7.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7.2 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期望值7.3 概率分布的应用概率分布解决实际问题概率分布在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应用第八章:数列的概念与性质8.1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数列的概念与要素数列的表示方法:通项公式、列表法、图象法8.2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收敛性数列的极限概念8.3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列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第九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9.1 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极限的定义与性质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9.2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连续性的定义与性质连续函数的运算性质9.3 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函数极限与连续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函数极限与连续性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第十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综合应用10.1 集合与逻辑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10.2 集合与逻辑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0.3 集合与逻辑在生活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思维训练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集合的表示方法与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集合的包含关系重点环节2: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与命题联结词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命题联结词:且、或、非重点环节3:命题的真假判断与真值表命题的真假性质真值表与逻辑等价式重点环节4: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与推理规则逻辑常数、逻辑运算符推理规则: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结合律重点环节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传递性、同向可加性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重点环节6:幂集的概念与性质幂集的定义幂集的性质与运算重点环节7:事件的概率与随机变量的概念概率的定义与性质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重点环节8:数列的性质与应用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收敛性数列的极限概念重点环节9: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函数极限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连续性重点环节10:集合与逻辑的综合应用集合与逻辑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集合与逻辑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分析了《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与之间的关系、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与命题联结词、命题的真假判断与真值表、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与推理规则、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等方面。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教时教材:集合的概念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如:2x-1>3 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4.有理数集Q5.实数集R集合的三要素:1。

元素的确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三、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a∉A (或a∈A)例:见P4—5中例四、练习P5略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或{x:x-3>2} 再见P6例六、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Φ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八、练习P6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九、作业P7习题1.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一数学《会合与简略逻辑》教学设计教材:逻辑联络词(1)目的:要修业生认识复合命题的意义,并能指出一个复合命题是有哪些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络词,并能由简单命题组成含有逻辑联络词的复合命题。

过程:一、提出课题:简单逻辑、逻辑联络词二、命题的观点:例: 12 ① 3是12的约数② 0.5是整数③定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如: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 3 是 12 的约数吗? 5 都不是命题不波及真假 ( 问题 ) 没法判断真假上述①②③是简单命题。

这类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开语句(条件命题)。

三、复合命题:1.定义: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络词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例: (1)10 能够被 2 或 5 整除④ 10 能够被 2 整除或 10能够被 5 整除(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菱形的第 1页垂直且均分⑤角相互均分(3)0.5非整数⑥非“ 0.5是整数”察:形成观点:命在加上“或”“且”“非” 些成复合命。

3.其,有些观点前方已碰到如:或:不等式x2x60 的解集 { x | x2或x3 }且:不等式x2x60 的解集 { x | 23 }即{ x | x2且x3 }四、复合命的组成形式假如用 p, q, r, s ⋯⋯表示命,复合命的形式接触的有以下三种:即: p 或 q ( 如④) 作 pqp 且 q ( 如⑤) 作 pq非 p ( 命的否认 ) ( 如⑥) 作 p小: 1.命 2 .复合命 3 .复合命的组成形式第 2页。

高三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基础知识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差集,},{\B x A x x B A ∉∈=且.定义7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定理1 集合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1));()()(C A B A C B A = (2))()()(C A B A C B A =;(3));(111B A C B C A C = (4)).(111B A C B C A C =【证明】这里仅证(1)、(3),其余由读者自己完成.(1)若)(C B A x ∈,则A x ∈,且B x ∈或C x ∈,所以)(B A x ∈或)(C A x ∈,即)()(C A B A x ∈;反之,)()(C A B A x ∈,则)(B A x ∈或)(C A x ∈,即A x ∈且B x ∈或C x ∈,即A x ∈且)(C B x ∈,即).(C B A x ∈(3)若B C A C x 11 ∈,则A C x 1∈或B C x 1∈,所以A x ∉或B x ∉,所以)(B A x ∉,又I x ∈,所以)(1B A C x ∈,即)(111B A C B C A C ⊆,反之也有.)(111B C A C B A C ⊆定理2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定理3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个步骤,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二、方法与例题1.利用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检验元素是否属于集合.例1 设},,{22Z y x y x a a M ∈-==,求证:(1))(,12Z k M k ∈∈-;(2))(,24Z k M k ∈∈-;(3)若M q M p ∈∈,,则.M pq ∈[证明](1)因为Z k k ∈-1,,且22)1(12--=-k k k ,所以.12M k ∈-(2)假设)(24Z k M k ∈∈-,则存在Z y x ∈,,使2224y x k -=-,由于y x -和y x +有相同的奇偶性,所以))((22y x y x y x +-=-是奇数或4的倍数,不可能等于24-k ,假设不成立,所以.24M k ∉-(3)设Z b a y x b a q y x p ∈-=-=,,,,,2222,则))((2222b a y x pq --=(因为Z ya xb Z ya xa ∈-∈-,).2.利用子集的定义证明集合相等,先证B A ⊆,再证A B ⊆,则A =B .例2 设A ,B 是两个集合,又设集合M 满足B A M B A B A M B M A ===,,求集合M (用A ,B 表示). 【解】先证M B A ⊆)( ,若)(B A x ∈,因为B A M A =,所以M x M A x ∈∈, ,所以M B A ⊆)( ;再证)(B A M ⊆,若M x ∈,则.B A M B A x =∈1)若A x ∈,则B A M A x =∈;2)若B x ∈,则B A M B x =∈.所以).(B A M ⊆ 综上,.B A M =3.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例3 }02{},01{},023{222=+-==-+-==+-=mx x x C a ax x x B x x x A ,若C C A A B A == ,,求.,m a【解】依题设,}2,1{=A ,再由012=-+-a ax x 解得1-=a x 或1=x ,因为A B A = ,所以A B ⊆,所以A a ∈-1,所以11=-a 或2,所以2=a 或3.因为C C A = ,所以A C ⊆,若∅=C ,则082<-=∆m ,即2222<<-m ,若∅≠C ,则C ∈1或C ∈2,解得.3=m综上所述,2=a 或3=a ;3=m 或2222<<-m .4.计数原理的应用.例4 集合A ,B ,C 是I ={1,2,3,4,5,6,7,8,9,0}的子集,(1)若I B A = ,求有序集合对(A ,B )的个数;(2)求I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解】(1)集合I 可划分为三个不相交的子集;A \B ,B \A ,I B A , 中的每个元素恰属于其中一个子集,10个元素共有310种可能,每一种可能确定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对,所以集合对有310个.(2)I 的子集分三类:空集,非空真子集,集合I 本身,确定一个子集分十步,第一步,1或者属于该子集或者不属于,有两种;第二步,2也有两种,…,第10步,0也有两种,由乘法原理,子集共有1024210=个,非空真子集有1022个.5.配对方法. 例5 给定集合},,3,2,1{n I =的k 个子集:k A A A ,,,21 ,满足任何两个子集的交集非空,并且再添加I 的任何一个其他子集后将不再具有该性质,求k 的值.【解】将I 的子集作如下配对:每个子集和它的补集为一对,共得12-n 对,每一对不能同在这k 个子集中,因此,12-≤n k ;其次,每一对中必有一个在这k 个子集中出现,否则,若有一对子集未出现,设为C 1A 与A ,并设∅=1A A ,则A C A 11⊆,从而可以在k 个子集中再添加A C 1,与已知矛盾,所以12-≥n k .综上,12-=n k .6.竞赛常用方法与例问题. 定理4 容斥原理;用A 表示集合A 的元素个数,则,B A B A B A -+=C B A C B C A B A C B A C B A +---++=,需要xy 此结论可以推广到n 个集合的情况,即∑定义8 集合的划分:若I A A A n = 21,且),,1(j i n j i A A j i ≠≤≤∅= ,则这些子集的全集叫I 的一个n -划分.定理5 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子集必有最小数.定理6 抽屉原理:将1+mn 个元素放入)1(>n n 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少于1+m 个元素,也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多于m 个元素;将无穷多个元素放入n 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放有无穷多个元素.例6 求1,2,3,…,100中不能被2,3,5整除的数的个数.【解】 记})2(2,1001{},100,,3,2,1{x x x x A I 记为整除能被且≤≤== ,}5,1001{},3,1001{x x x C x x x B ≤≤=≤≤=,由容斥原理,+⎥⎦⎤⎢⎣⎡+⎥⎦⎤⎢⎣⎡=+---++=31002100C B A A C C B B A C B A C B A 7430100151001010061005100=⎥⎦⎤⎢⎣⎡+⎥⎦⎤⎢⎣⎡-⎥⎦⎤⎢⎣⎡-⎥⎦⎤⎢⎣⎡-⎥⎦⎤⎢⎣⎡,所以不能被2,3,5整除的数有26=-C B A I 个.例7 S 是集合{1,2,…,2004}的子集,S 中的任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4或7,问S 中最多含有多少个元素?【解】将任意连续的11个整数排成一圈如右图所示.由题目条件可知每相邻两个数至多有一个属于S ,将这11个数按连续两个为一组,分成6组,其中一组只有一个数,若S 含有这11个数中至少6个,则必有两个数在同一组,与已知矛盾,所以S 至多含有其中5个数.又因为2004=182×11+2,所以S 一共至多含有182×5+2=912个元素,另一方面,当},2004,10,7,4,2,1,11{N k r t t k r r S ∈≤=+==时,恰有912=S ,且S 满足题目条件,所以最少含有912个元素.例8 求所有自然数)2(≥n n ,使得存在实数n a a a ,,,21 满足:【解】 当2=n 时,1,021==a a ;当3=n 时,3,1,0321===a a a ;当4=n 时, 1,5,2,04321====a a a a .下证当5≥n 时,不存在n a a a ,,,21 满足条件.令n a a a <<<= 210,则.2)1(-=n n a n 所以必存在某两个下标j i <,使得1-=-n j i a a a ,所以1111--=-=-n n n a a a a 或21a a a n n -=-,即12=a ,所以1,2)1(1-=-=-n n n a a n n a 或2)1(-=n n a n ,12=a . (ⅰ)若1,2)1(1-=-=-n n n a a n n a ,考虑2-n a ,有22-=-n n a a 或22a a a n n -=-,即22=a ,设22-=-n n a a ,则121----=-n n n n a a a a ,导致矛盾,故只有.22=a 考虑3-n a ,有23-=-n n a a 或33a a a n n -=-,即33=a ,设23-=-n n a a ,则02212a a a a n n -==---,推出矛盾,设33=a ,则2311a a a a n n -==--,又推出矛盾, 所以4,22==-n a a n 故当5≥n 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 (ⅱ)若1,2)1(2=-=a n n a n ,考虑2-n a ,有12-=-n n a a 或32a a a n n -=-,即23=a ,这时1223a a a a -=-,推出矛盾,故21-=-n n a a .考虑3-n a ,有23-=-n n a a或-=-n n a a 33a ,即3a =3,于是123--=-n n a a a a ,矛盾.因此32-=-n n a a ,所以12211a a a a n n -==---,这又矛盾,所以只有22a a n =-,所以4=n .故当5≥n 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例9 设A ={1,2,3,4,5,6},B ={7,8,9,……,n },在A 中取三个数,B 中取两个数组成五个元素的集合i A ,.201,2,20,,2,1≤<≤≤=j i A A i j i 求n 的最小值.【解】 .16min =n设B 中每个数在所有i A 中最多重复出现k 次,则必有4≤k .若不然,数m 出现k 次(4>k ),则.123>k 在m 出现的所有i A 中,至少有一个A 中的数出现3次,不妨设它是1,就有集合{1,121,,,b m a a }},,,,1{},,,,,1{365243b m a a b m a a ,其中61,≤≤∈i A a i ,为满足题意的集合.i a 必各不相同,但只能是2,3,4,5,6这5个数,这不可能,所以.4≤k 20个i A 中,B 中的数有40个,因此至少是10个不同的,所以16≥n .当16=n 时,如下20个集合满足要求:{1,2,3,7,8}, {1,2,4,12,14}, {1,2,5,15,16}, {1,2,6,9,10}, {1,3,4,10,11}, {1,3,5,13,14}, {1,3,6,12,15}, {1,4,5,7,9}, {1,4,6,13,16}, {1,5,6,8,11}, {2,3,4,13,15}, {2,3,5,9,11}, {2,3,6,14,16}, {2,4,5,8,10}, {2,4,6,7,11}, {2,5,6,12,13}, {3,4,5,12,16}, {3,4,6,8,9}, {3,5,6,7,10}, {4,5,6,14,15}. 例10 集合{1,2,…,3n }可以划分成n 个互不相交的三元集合},,{z y x ,其中z y x 3=+,求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解】 设其中第i 个三元集为,,,2,1},,,{n i z y x i i =则1+2+…+∑==n i i zn 1,43 所以∑==+n i i z n n 142)13(3.当n 为偶数时,有n 38,所以8≥n ,当n 为奇数时,有138+n ,所以5≥n ,当5=n 时,集合{1,11,4},{2,13,5},{3,15,6},{9,12,7},{10,14,8}满足条件,所以n 的最小值为5.三、基础训练题1.给定三元集合},,1{2x x 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若集合},,012{2R x R a x ax x 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___________.3.集合}3,2,1{=B 的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____个.4.已知集合}01{},023{2=+==+-=ax x N x x x M ,若M N ⊆,则由满足条件的实数a 组成的集合P =___________.5.已知}{},2{a x x B x x A ≤=<=,且B A ⊆,则常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6.若非空集合S 满足}5,4,3,2,1{⊆S ,且若S a ∈,则S a ∈-6,那么符合要求的集合S 有___________个.7.集合}14{}12{Z k k Y Z n n X ∈±=∈+=与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8.若集合}1,,{-=xy xy x A ,其中Z x ∈,Z y ∈且0≠y ,若A ∈0,则A 中元素之和是___________.9.集合}01{},06{2=-==-+=mx x M x x x P ,且P M ⊆,则满足条件的m 值构成的集合为___________.10.集合},9{},,12{2R x x y y B R x x y x A ∈+-==∈+==+,则 =B A ___________.11.已知S 是由实数构成的集合,且满足1)2;1S ∉)若S a ∈,则S a∈-11.如果∅≠S ,S 中至少含有多少个元素?说明理由. 12.已知B A C a x y y x B x a y y x A =+====},),{(},),{(,又C 为单元素集合,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四、高考水平训练题1.已知集合},,0{},,,{y x B y x xy x A =+=,且A =B ,则=x ___________,=y ___________.2.},9,1{)()(},2{,,},9,8,7,6,5,4,3,2,1{11==⊆⊆=B C A C B A I B I A I}8,6,4{)(1=B A C ,则=)(1B C A ___________.3.已知集合}121{},0310{2-≤≤+=≥-+=m x m x B x x x A ,当∅=B A 时,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4.若实数a 为常数,且=⎪⎭⎪⎬⎫⎪⎩⎪⎨⎧=+-=∈a x ax x A a 则,1112___________. 5.集合}1,12,3{},3,1,{22+--=-+=m m m N m m M ,若}3{-=N M ,则=m ___________.6.集合},27{},,35{++∈+==∈+==N y y b b B N x x a a A ,则B A 中的最小元素是___________.7.集合}0,,{},,,{2222y x y x B xy y x y x A -+=+-=,且A =B ,则=+y x ___________.8.已知集合}04{},021{<+=<-+=px x B xx xA ,且AB ⊆,则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9.设集合},05224),{(},01),{(22=+-+==--=y x x y x B x y y x A }),{(b kx y y x C +==,问:是否存在N b k ∈,,使得∅=C B A )(,并证明你的结论.10.集合A 和B 各含有12个元素,B A 含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1)B A C ⊆且C 中含有3个元素;2)∅≠A C .11.判断以下命题是否正确:设A ,B 是平面上两个点集,}),{(222r y x y x C r ≤+=,若对任何0≥r ,都有B C A C r r ⊆,则必有B A ⊆,证明你的结论.五、联赛一试水平训练题1.已知集合A B B x mx x m z z B x x A ⊆∅≠>+-==<=且,},2,11{},0{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集合}12,2,,3,2,1{+=n n A 的子集B 满足:对任意的B y x B y x ∉+∈,,,则集合B 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3.已知集合}2,,{},,,{2d a d a a Q aq aq a P ++==,其中0≠a ,且R a ∈,若P =Q ,则实数=q ___________.4.已知集合}1),{(},0,),{(y x xy y x B a a y x y x A +=+=>=+=,若B A 是平面上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的集合,则=a ___________.5.集合},,,4812{Z n l m l n m u u M ∈++==,集合},,,121620{Z r q p r q p u u N ∈++==,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___________.6.设集合}1995,,3,2,1{ =M ,集合A 满足:M A ⊆,且当A x ∈时,A x ∉15,则A 中元素最多有___________个.7.非空集合}223{},5312{≤≤=-≤≤+=x x B a x a x A ,≤则使B A A ⊆成立的所有a 的集合是___________.8.已知集合A ,B ,aC (不必相异)的并集},,2,1{n C B A =, 则满足条件的有序三元组(A ,B ,C )个数是___________.9.已知集合}1),{(},1),{(},1),{(22=+==+==+=y x y x C ay x y x B y ax y x A ,问: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恰有2个元素的集合?说明理由,若改为3个元素集合,结论如何?10.求集合B 和C ,使得}10,,2,1{ =C B ,并且C 的元素乘积等于B 的元素和.11.S 是Q 的子集且满足:若Q r ∈,则0,,=∈-∈r S r S r 恰有一个成立,并且若S b S a ∈∈,,则S b a S ab ∈+∈,,试确定集合S .12.集合S={1,2,3,4,5,6,7,8,9,0}的若干个五元子集满足:S 中的任何两个元素至多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五元子集中,问:至多有多少个五元子集?六、联赛二试水平训练题1.321,,S S S 是三个非空整数集,已知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如果i S x ∈,j S y ∈,则i S y x ∈-.求证:321,,S S S 中必有两个相等.2.求证:集合{1,2,…,1989}可以划分为117个互不相交的子集)117,,2,1( =i A i ,使得(1)每个i A 恰有17个元素;(2)每个i A 中各元素之和相同.3.某人写了n 封信,同时写了n 个信封,然后将信任意装入信封,问:每封信都装错的情况有多少种?4.设2021,,,a a a 是20个两两不同的整数,且整合{120}i j a a i j +≤≤≤中有201个不同的元素,求集合{120}i j a a i j -<≤≤中不同元素个数的最小可能值.5.设S 是由n 2个人组成的集合.求证:其中必定有两个人,他们的公共朋友的个数为偶数.6.对于整数4≥n ,求出最小的整数)(n f ,使得对于任何正整数m ,集合}1,,1,{-++n m m m 的任一个)(n f 元子集中,均有至少3个两两互质的元素.7.设集合S={1,2,…,50},求最小自然数k ,使S 的任意一个s 元子集中都存在两个不同的数a 和b ,满足ab b a )(+.8.集合+∈=N k k X },6,,2,1{ ,试作出X 的三元子集族&,满足:(1)X 的任意一个二元子集至少被族&中的一个三元子集包含;(2))k 的元素个数表示&&(6&2=. 9.设集合}21{,m ,,A =,求最小的正整数m ,使得对A 的任意一个14-分划1421,,,A A A ,一定存在某个集合)141(≤≤i A i ,在i A 中有两个元素a 和b 满足43b a b <≤.。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数学教学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元素、子集等。

介绍集合的性质,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练习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

第二章:集合的关系与运算2.1 集合的关系介绍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练习判断给定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2.2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运算规则,如并集、交集、补集等。

练习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逻辑推理与命题3.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如前提、结论、推理等。

介绍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定义和特点。

3.2 命题与命题公式介绍命题的概念,如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

练习判断给定的语句是否为命题,并分析命题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简易逻辑4.1 简易逻辑的基本规则介绍简易逻辑的基本规则,如蕴含式、逆否式、充要式等。

练习运用简易逻辑的规则进行推理。

4.2 逻辑推理的应用练习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真假命题、解决逻辑谜题等。

巩固集合与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5.2 提高解题能力提供一些提高解题能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分析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

第六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如不等号、不等式等。

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如同向相加、反向相减等。

6.2 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不等式组的解法,如图形法、代数法等。

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给定的不等式组。

第七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7.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如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等。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图像等。

7.2 函数的性质介绍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练习判断给定的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第八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8.1 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如指数函数、底数、指数等。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教材:逻辑联结词(1)目的:理解复合命题的含义,指出复合命题具有哪些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并从简单命题中形成包含逻辑连接词的复合命题。

过程:一、主题:简单逻辑,逻辑连接词二、命题的概念:例:12>5①3是12的约数②0.5是整数③定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称为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如: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3是12的除数吗?x> 5.不是命题不涉及真假(问题)无法判断真假以上① ② ③ 这些都是简单的命题。

这种包含变量的语句称为开放语句(条件命题)。

三、复合命题:1.定义:一个由简单命题和一些逻辑连接词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2.例:(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2)钻石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呈菱形垂直且平分⑤对角线互相平分(3)0高二⑥ 不是整数0.5观察:形成概念:简单命题在加上“或”“且”“非”这些逻辑联结词成复合命题。

3.事实上,以前也遇到过一些概念如:或:不等式x2x6>0的解集{xx<2或x>3}和:不等式x2x6<0的解集{x2<x<3},即{XX>2和x<3}四、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如果P,Q,R,s。

用于表示一个命题,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即:p或q(如④)记作pqP和Q(例如。

⑤) 记录为PQ非p(命题的否定)(如⑥)记作p总结:1。

提议2。

复合命题3。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精品教案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精品教案

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整数与分数=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学会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

3. 理解简易逻辑的定义和性质。

4. 学会运用简易逻辑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的表示方法1.3 集合的性质第二章:集合的基本运算2.1 集合的并集2.2 集合的交集2.3 集合的补集2.4 集合的幂集第三章: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3.1 简易逻辑的定义3.2 简易逻辑的性质3.3 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第四章:简易逻辑的应用4.1 简易逻辑在几何中的应用4.2 简易逻辑在代数中的应用4.3 简易逻辑在概率中的应用第五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综合应用5.1 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结合5.2 集合与简易逻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和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与简易逻辑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章结束后,安排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集合与简易逻辑》2. 课件:教师自制课件3. 案例分析:相关实际问题案例4. 练习题库:相关习题和解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学会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

3. 理解简易逻辑的定义和性质。

4. 学会运用简易逻辑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六章:集合的分类6.1 集合的分类标准6.2 有序集合与无序集合6.3 集合的划分与覆盖第七章:集合与函数7.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7.2 函数的图像与特征7.3 函数与集合的关系第八章:集合与数系8.1 自然数系8.2 整数系8.3 有理数系8.4 实数系第九章:集合与逻辑推理9.1 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9.2 集合与逻辑推理的关系9.3 集合逻辑推理的应用第十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综合应用10.1 集合与简易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2 集合与简易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3 集合与简易逻辑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教材:逻辑联结词(1)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复合命题的意义,并能指出一个复合命题是有哪些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并能由简单命题构成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

过程:一、提出课题:简单逻辑、逻辑联结词二、命题的概念:例:12 ① 3是12的约数② 0.5是整数③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如: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3是12的约数吗?5 都不是命题不涉及真假(问题) 无法判断真假上述①②③是简单命题。

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开语句(条件命题)。

三、复合命题:1.定义: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例:(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垂直且平分⑤ 对角线互相平分(3)0.5非整数⑥ 非“0.5是整数”观察:形成概念:简单命题在加上“或”“且”“非”这些逻辑联结词成复合命题。

3.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如:或: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x2或x3 }且: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23 } 即 { x | x2且x3 }四、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如果用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即: p或q (如④) 记作 pqp且q (如⑤) 记作 pq非p (命题的否定) (如⑥) 记作 p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人教版高中数学 教案+学案综合汇编 第1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课时16

人教版高中数学 教案+学案综合汇编 第1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课时16

人教版高中数学 教案+学案 综合汇编第1章 集合第十六教时教材: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目的: 介绍符号“f(x)”,并要求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a ≠0)的根的分布与系数a,b,c 之间的关系,并能处理有关问题。

过程:一、为了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与方便,先介绍函数符号“f(x)”。

如:二次函数记作f(x)= ax 2+bx+c (a ≠0) x=1时的函数值记作f(1) 即f(1)=a+b+c二、 例一 已知关于x 的方程 (k -2)x 2-(3k+6)x+6k=0有两个负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解:()()⎪⎪⎪⎩⎪⎪⎪⎨⎧>-<-+≥⋅--+=∆02602630624632k k k k k k k ⎪⎪⎩⎪⎪⎨⎧><<<-≤≤-⇒2022652k k k k 或 052<≤-⇒k 此题主要依靠∆及韦达定理求解,但此法有时不大奏效。

例二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关于x 的方程3x 2-5x+a=0的一根大于-2而小于0,另一根大于1而小于3。

解: ()()⎪⎪⎩⎪⎪⎨⎧>+⨯-⨯=<+-=<=>+-⨯--⨯=-03533)3(053)1(0)0(02523)2(22a f a f a f a f ⇒ -12<a<0此题利用函数图象及函数值来“控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例三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tx+t 2-1=0的两个实根介于-2和4之间,求实数t 的取值。

y xO -2 1 3 f(-2)f(1) f(3) yxO 4 -2解: ⎪⎪⎪⎩⎪⎪⎪⎨⎧<=-<->=--=∆>+-=>++=-42204)1(440158)4(034)2(2222t a b t t t t f t t f 31<<-⇒t此题既利用了函数值,还利用了∆及顶点坐标来解题。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版 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版 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第一节集合·课程难点与解析·1.集合(1)集合概念.和几何中的点、线、面一样,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不能用其他基本概念来定义,它们也叫做不定义的概念或原始概念.课本通过几个具体例子对集合进行描述性的说明,这也表明集合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是从现实世界中由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而不是数学家凭空臆造出来的.(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说,对于任何一个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的元素,都能确定这个元素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且只有一种为真.因此,诸如“高一(1)班个子高的同学”,“比较大的角”,就不能构成集合,因为“个子高”和“比较大”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互异性,对于给定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它们必定不相同,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因此,一个元素在同一集合中只能出现一次.这个特性在解某些问题时非常重要.无序性,由于集体是指一组对象的全体,而不论这些对象的先后顺序,因此在表示集合时,元素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影响集合的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下列两种方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当元素个数较多,或集合有无限多个元素,在用列举法表集合时,可以采用省略号,但应很容易按常规看出该集合中元素的规律.如:“小于100的正奇数”集合可以表示为{1,3,5,7,9,…,99};“负整数”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叫描述法.描述法中,竖线前面是这个集合的“代表元素”的一般形式,竖线后面是这个集合元素的公共属性.如:{x|x+3=3x-1}表示元素x是方程x+3=3x-1的解,即x=2,亦即{x|x+3=3x-1}={x|x=2}={2}。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集
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

二、概念讲解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示例讲解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进行练习,强化对集合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学生彼此分享解题方法并进行讨论。

五、拓展应用
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六、总结反思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集合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总体设计教材分析 人教版 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总体设计教材分析 人教版 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总体设计教材一、学习目标1.会用具体例子说明集合、子集、交集、补集的概念;能说出空集和全集的含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述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二、内容安排1.本章主要讲述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两部分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及集合同集合之间的关系.简易逻辑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充分条件的有关知识.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课本还简介了集合论的创始者是德国数学家康托.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这就是把它们安排在高中数学起始章的出发点.2.本章共分两大节.第一大节是“集合”.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这一大节首先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集合的表示方法.然后,从讨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入手,给出子集的概念,此外,还给出了与子集相联系的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接着,又讲述了属于集合运算的交集、并集的初步知识.鉴于不等式的内容目前初中数学只讲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虑到集合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又考虑到下一章讨论函数的字义域与值域的需要,第一大节最后安排的是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二大节是“简易逻辑”.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此外,本章在第一大节之后,还附了一篇关于集合元素个数的阅读材料.3.本章第一大节的重点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里,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有关集体合的基本概念.本章第二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必要的.本章第一大节的难点是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是从本章才正式开始学习集合知识的,这部分包含了比较多的新概念,还有相应的新符号,有些概念、符号易混淆,这些因素可能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本章第二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4.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章,适当地把握本章的教学要求是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章安排的是集合与逻辑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的讲述,是以初中数学的内容为基础的.从引出有关知识的实例,到具体应用的问题,都属于初中数学的范围,这种局限自然会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影响.本章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作准备,随着后续章节的学习,对集合与逻辑知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相应地,对集合与逻辑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水平也就越来越高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出发,提出恰如其分的教学要求,避免一步到位.三、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2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1 集合约1课时1.2 子集、全集、补集约2课时1.3 交集、并集约2课时1.4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约2课时1.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约2课时1.6 逻辑联结词约2课时1.7 四种命题约3课时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①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每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②表示方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如{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共同属性表示出来,形式为:P={x ∣P(x)}.如:}1),({},1{},1{-=-=-=x y y x x y y x y x图示法:用文氏图表示题中不同的集合。

③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④性质 确定性:A a A a ∉∈或必居其一,互异性:不写{1,1,2,3}而是{1,2,3},集合中元素互不相同, 无序性:{1,2,3}={3,2,1}2.常用数集复数集C 实数集R 整数集Z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 有理数集Q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或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子集:若对任意A x ∈都有B x ∈[或对任意B x ∉都有A x ∉] 则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C A C B B A ⊆⇒⊆⊆,②真子集:若B A ⊆,且存在A x B x ∉∈00,但,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B[或“B A B A ≠⊆且”] A B ,B CA C③B A A B B A =⇔⊆⊆且④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φ表示,对任何集合A 有A ⊆φ,若φ≠A 则φ A注:}{}0{}{φφφ≠≠≠a a 5.子集的个数若},,{21n a a a A =,则A 的子集个数、真子集的个数、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为2n个,2n-1个和2n-2个。

二.集合的运算 1.有关概念①交集:}{B x A x x B A ∈∈=且 ②并集:}{B x A x x B A ∈∈=⋃或③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 表示。

④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A BA BA BA B ABA BAU C U A2.常用运算性质及一些重要结论 ①A B B A A A A A ===φφ ②A B B A AA AA A ===φ③C B A 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C B A ==)()( ④)()()(C A B A C B A = )()()(C A B A C B A = ⑤U A C A A C A U U == φ⑥B A B B A BA AB A ⊆⇔=⊆⇔=⑦)()()()()()(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U U U U U U ==⑧)()()()(B A Card B Card A Card B A Card -+=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的意义:(其几何意义是数轴的点A (a )离开原点的距离a OA =)()()()⎪⎩⎪⎨⎧<-=>=0,0,00,a a a a a a2、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1)定义法;(2)零点分段法:通常适用于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3)平方法:通常适用于两端均为非负实数时(比如()()x g x f <); (4)图象法或数形结合法;(如讨论a x x =--122的解有个数) (5)不等式同解变形原理:即()a x a a a x <<-⇔><0 ()a x a x a a x -<>⇔>>或0()c b ax c c c b ax <+<-⇔><+0 ()c b ax c b ax c c b ax -<+>+⇔>>+或0()()()()()x g x f x g x g x f <<-⇔<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a x f b b x f a a b b x f a -<<-<<⇔>><<或03、不等式的解集都要用集合形式表示,不要使用不等式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时
教材: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目的: 介绍符号“f(x)”,并要求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a ≠0)的根的
分布与系数a,b,c 之间的关系,并能处理有关问题。

过程:
一、为了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与方便,先介绍函数符号“f(x)”。

如:二次函数记作f(x)= ax 2+bx+c (a ≠0) x=1时的函数值记作f(1) 即f(1)=a+b+c 二、 例一 已知关于x 的方程 (k -2)x 2-(3k+6)x+6k=0有两个负根,求k 的取
值范围。

解:()()⎪⎪⎪


⎪⎪⎨⎧
>-<-+≥⋅--+=∆0260
2630624632k k k k k k k ⎪⎪⎩⎪⎪⎨⎧><<<-≤≤-⇒2022652k k k k 或 052<≤-⇒k
此题主要依靠∆及韦达定理求解,但此法有时不大奏效。

例二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关于x 的方程3x 2
-5x+a=0的一根大于-2
1而小于3。

()()⎪⎪⎩⎪⎪

⎧>+⨯-⨯=<+-=<=>+-⨯--⨯=-0
3533)3(0
53)1(0)0(0
2523)2(22a f a f a f a f ⇒ -12<a<0
此题利用函数图象及函数值来“控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例三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tx+t 2-1=0的两个实根介于-2和4之间,求实数t 的取值。

解: ⎪⎪⎪⎩
⎪⎪⎪
⎨⎧<=-<->=--=∆>+-=>++=-42204)1(440158)4(0
34)2(2222t a b t t t t f t t f 31<<-⇒t 此题既利用了函数值,还利用了∆及顶点坐标来解题。

三、作业题(补充)
*1. 关于x 的方程x 2+ax+a -1=0,有异号的两个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a<1)
*2. 如果方程x 2+2(a+3)x+(2a -3)=0的两个实根中一根大于3,另一根
小于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a<-3)
*3. 若方程8x 2+(m+1)x+m -7=0有两个负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m>7)
*4. 关于x 的方程x 2-ax+a 2-4=0有两个正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a>2) (注:上述题目当堂巩固使用)
5.设关于x 的方程4x 2-4(m+n)x+m 2+n 2=0有一个实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则m,n 必须满足什么关系。

((m+2)2+(n+2)2<4) 6.关于x 的方程2kx 2-2x -3k -2=0有两个实根,一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求k 的取值范围。

(k<-4 或 k>0) 7.实数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7x 2-(m+13)x+m 2-m -2=0的两个实根x 1,x 2满足0<x 1<x 2<2。

(-2<m<-1或3<m<4) 8.已知方程x 2+ (a 2-9)x+a 2-5a+6=0的一根小于0,另一根大于2,
x y
x O 4 -2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a<8/3) 9.关于x 的二次方程2x 2+3x -5m=0有两个小于1的实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9/40≤m<1) 10.已知方程x 2-mx+4=0在-1≤x ≤1上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如果在-1≤x ≤1上有两个解,则()()⎪⎪⎩
⎪⎪

⎧≥-≥≤+≤-≥-=∆01012
2016212f f x x m Φ∈⇒m 如果有一个解,则f(1)•f(-1)≤0 得 m ≤-5 或 m ≥5
(附:作业补充题)
作 业 题(补充)
*1. 关于x 的方程x 2+ax+a -1=0,有异号的两个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2. 如果方程x 2+2(a+3)x+(2a -3)=0的两个实根中一根大于3,另一根小于3,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 若方程8x 2+(m+1)x+m -7=0有两个负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 关于x 的方程x 2-ax+a 2-4=0有两个正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注:上述题目当堂巩固使用)
5.设关于x 的方程4x 2-4(m+n)x+m 2+n 2=0有一个实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则m,n 必须满足什么关系。

6.关于x 的方程2kx 2-2x -3k -2=0有两个实根,一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求k 的取值范围。

7.实数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7x 2-(m+13)x+m 2-m -2=0的两个实根x 1,x 2满足0<x 1<x 2<2。

8.已知方程x 2+ (a 2-9)x+a 2-5a+6=0的一根小于0,另一根大于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9.关于x 的二次方程2x 2+3x -5m=0有两个小于1的实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方程x 2-mx+4=0在-1≤x ≤1上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作 业 题(补充)
*1. 关于x 的方程x 2+ax+a -1=0,有异号的两个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2. 如果方程x 2+2(a+3)x+(2a -3)=0的两个实根中一根大于3,另一根小于3,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 若方程8x 2+(m+1)x+m -7=0有两个负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 关于x的方程x2-ax+a2-4=0有两个正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注:上述题目当堂巩固使用)
5.设关于x的方程4x2-4(m+n)x+m2+n2=0有一个实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则m,n必须满足什么关系。

6.关于x的方程2kx2-2x-3k-2=0有两个实根,一根大于1另一个实根小于1,求k的取值范围。

7.实数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7x2-(m+13)x+m2-m-2=0的两个实根x1,x2满足
0<x
1<x
2
<2。

8.已知方程x2+ (a2-9)x+a2-5a+6=0的一根小于0,另一根大于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9.关于x的二次方程2x2+3x-5m=0有两个小于1的实根,求实数 m的取值范围。

10.已知方程x2-mx+4=0在-1≤x≤1上有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