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失业理论与中国的就业问题

合集下载

从凯恩斯就业理论出发,看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凯恩斯就业理论出发,看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6从凯恩斯就业理论出发,看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黄鑫浙江工业大学[摘要][关键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市场经济的失灵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的威胁,许多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面对这一新形势,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介入力度,凯恩斯主义重新回到了历史的前台。

本文将秉承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分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凯恩斯就业理论失业有效需求宏观政策一、严峻的就业形势二、凯恩斯就业理论的简介三、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应用四、稳定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大难题。

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者总过大、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总量与供给总量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25亿,春节前返乡农民王接近半数,比常年要多出10%左右。

春节以后,大约有80%农民工回到城里,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仅有4500万入。

其次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出现大幅下滑,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快速下滑趋势:l0月份是84万,11月份是55万,12月份是38万。

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2%,是近三年来最高的一个水平。

不仅如此,企业岗位流失情况也日益严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约有40%的企业出现了岗位净减,越来越多企业裁员“度冬”。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凯恩斯就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本文所阐述的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指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

二、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许多国家实现了 经济增长和相对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些 问题,如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 及政策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主要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试图将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结合起来,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政府应该同时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并控制通货膨胀。此外,该学派还强调了人力政策在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方面的 重要性,包括职业培训、教育和工作分享计划等。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凯恩斯主义政策的问题,但 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逐渐成为主流观点。这一流派强 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和限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包括私有化和市场化、削减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和放松 管制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 会的创造。
三、就业的调节机制
三、就业的调节机制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就业的调节机制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价 值规律通过价格波动调节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则调节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而 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就业的调节机制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机 制调节生产和消费,通过供求机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传统西方失业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传统西方失业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 : 失业 率 ; 利 普 斯 曲 线 ; 肯 定律 菲 奥
问题 的提 出 失 业 是 各 国普 遍 存 在 的社 会 现 象 和 社 会 问题 , 由 于 各 国 的

国情 和 经 济 发展 水 平 不 同 而各 有 其 程 度 的不 同 。中 国 自 19 9 2年 经 济 体 制 进 入 全 面 调 整 和 转 轨 阶段 ,一 切 社 会 经 济 行 为 均受 市 场 竞 争 机 制 的考 验 , 动 力 的 就 业 选 择 和 失 业 的 风 险 必 然 出 现 。 劳 失 业 率 的 高 低 体 现 一 个 国家 是 否 充 分 就 业 ,也 影 响 一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 在 经 济 不 断 发 展 的今 天 ,失 业 成 为 全 球 性 的挑 战, 同时 也 成 为 我 国政 府 日益 重 视 的 现 实课 题 。
四 、 据 的 收 集 及 预 处 理 数 本 文 收 集结 束工 作 分 配后 至 20 0 8年 统 计 数 据 , 虑 到 G P 考 D 和 其 他 解 释 变 量 之 间 数 量 级 差 距 太 大 ,对 G P采 取 对 数 处 理 , D 并 把 其 它变 量 取 对 应 的相 对 数 。 五 、 型 的 估 计 与 调 整 模 采 用 上 述 数 据 对 模 型 进 行 O s 回归 ,结 果 中 , 09 2 8 L R = .1 7 0 和 R = .5 40都 反 映 出模 型 比较 显 著 ,同 时 F统 计 量 及 P值 08 0 8 分 别 为 F 1 .5 3 和 Q 0 3 即在 显著性水平 a0) 情况下 , = 46 1 4 o 1, =1 5 应拒 绝 原假设 , 为回归 方 程 整 体 在 统计 意 义 I是 显 著 的 。 可认 二

西方失业理念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

西方失业理念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

分 艰 难 。在 此 情 况 下 ,国 务 院提 出了 十大 产业 振 兴 规划 , 包括 钢 铁产 业 、 车产 业 、 备 制造 业 、 汽 装 电 子信 息产 业 、 织 业 、 化产 业 、 色 金 属 、 船 、 纺 石 有 造 轻 工产 业 和 物流 业 。短 期来 看 ,这 些 规 划 将有 利 于解 决 这些 产 业 目前 遇 到 的实 际 问题 , 高 就业 , 提 缓冲 世 界金 融 危机 对 中 国 的影 响 ; 远来 看 , 将 长 又 对 中 国产 业 技 术升 级 改造 、 结构 调 整 、 改善 劳动 力
货 币学派 在 就业 理 论 方面 提 出 了“自然 失 业 率” 假
说 ,认 为 即使 在 充分 就 业 的情 况 下 也 存在 一种 自
然 失业 率 , 其在 现 代 社会 中会 始 终 存在 , 并不 是 但

个 固 定不 变 的量 ,主 张 发挥 市 场 机制 的 自发 调
嗣I 耋
仅靠 市 场 自发 的力 量 ,不 能 达 到供 给 与 需求 的均 衡 状 态 ,从 而 不 能形 成 足 以消灭 非 自愿 失业 和 实 现 充 分 就业 的有 效 需求 。他 指 出 ,由于 工 资拒 下 刚性 的存 在 ,要解 决 有 效 需求 不 足 带 来 的非 自愿 失业 , 好 办法 是 政府 干 预经 济 , 最 采取 赤 字财 政 政
依 提 出“ 给会 自己给 自己创 造 需 求 ” 供 的论 断 。 他
认为 , 劳动 的供 给 , 市场 供求 机制 的 自发 作用 下 , 在
会 实现 充 分就 业 的均衡 ,不会 出现 劳 动供 求 的长
2 世 纪 7 年代 出现 的“ 胀 ” 象使 凯恩 斯 的 0 0 滞 现 “ 有效 需 求 不足 ”原理 失 去 了解 释 力 , 多 经 济学 很 家开 始 寻 求新 的失业 理 论 来解 释 失业 和 通 货膨 胀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失业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观点,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一、失业的定义与分类失业是指正在找工作的人口中尚未找到合适就业机会的人员。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失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成本,导致短期内个体处于失业状态。

2.结构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等原因导致某些行业或职业需求减少,造成相应的失业现象。

3.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或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导致在非旺季时期出现大量的失业现象。

4.周期性失业: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相关,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时失业率下降。

二、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分析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失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分析框架和理论,用以解释失业的原因与影响。

1.供需不平衡理论供需不平衡理论认为,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需求与供应之间的不均衡。

例如,结构性失业的出现意味着某些行业或职业就业机会减少,与此同时,其他行业或职业的就业机会却增加。

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失业的出现。

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指出,不同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受益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年轻人、妇女和少数民族往往更难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他们更容易受到失业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失业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失业与经济衰退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衰退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经营困难,裁员现象增多,导致大量人口陷入失业。

经济复苏时期,失业率下降。

三、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西方经济学家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摩擦性失业应对策略为了解决摩擦性失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1)完善求职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的求职信息网络,提高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效率,减少匹配成本,促进就业。

西方失业理论的回顾与我国就业政策的反思

西方失业理论的回顾与我国就业政策的反思

古典 经 济 学 、 恩斯 、 古典 综 合 派 、 凯 新 发展 经 济 学 、 凯 恩斯 主 义 , 到信 息 经济 学的 有 关 理 论 发展 的逻 辑 新 直 框 架 , 思 中国的 对策 , 点 强调 了中 国失业 问题 的特殊 性 , 反 重 并提 出相应 建议 。 [ 关键 词 ]失 业 ; 业 ; 策 ; 力 资本 ; 就 政 人 西方 经 济理 论 [ 图分 类 号 ]F 4 . 中 2 14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 10 —4 3 (0 2 0 0 4 44 2 0 )6—0 3 —0 08 4 致 经 济危 机 , 资 本 主义灭 亡 。但 是发 达 资本 主 义 使 国家 的现实 是不 断 涌现 的小 企 业 吸 纳 了 占总劳 动 力 的 6 %到 8 %的 就业 人 数 , 未 出 现 矛 盾特 别 0 0 并 激化 的情 况 ( 是 发 展 中 国家 的 就 业 问 题 更 加 严 倒 重 )至 少部 分 的原 因与 发达 国家 的干 预政 策有 关 。 ,
3 新古 典学 派 的解 释 .
1 古典 经 济学 的解 释 ,
以马歇 尔 和庇古 为 主要 代 表 , 学 派 从完 全竞 该 争 的市 场结 构 出发 , 为在 这种 市 场上 产 品价 格 和 认 货 币工 资可 以根 据 市 场 供 求 状 况 灵 活 调 整 。劳 动
在古 典 经济 学 时代 , 动 力 相对 稀 缺 , 存 在 劳 不
到 达 到充 分就业 为止 。 当然 , 充分 就业 并 不 排斥 两 种 失 业 的存在 , 是摩 擦 失 业 ; 是 自愿 失业 。这 一 二 是 由英 国经 济 学 家 庇 古 首 先 提 出来 的 。摩 擦 失业 是 指劳 动者 正 常 流 动 过 程 中所 产 生 的失 业 。 自愿 失 业是 有工 作 能力 的人 而 不愿 接 受现 行 的工 资 , 或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作者:黄婧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2期摘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常态、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四个角度,对凯恩斯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评述。

认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有两点:一是大力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关键词:有效需求;失业;启示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001-02一、凯恩斯的失业理论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常态、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四个角度,对凯恩斯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介绍。

(一)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特征——非自愿失业凯恩斯指出:“设当工资品之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上涨少许时,现行货币工资下之劳力总需求量与总供给量皆形增大,则称之为有不自愿失业之存在。

”[1] 19可见,“非自愿失业”实质是指工人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于资本家,却仍然找不到工作。

与庇古相比,凯恩斯提出的“非自愿失业”概念,在承认现实方面是进了一步,但在理论上却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他主张用降低实际工资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人数。

(二)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

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充分就业不外乎是社会的某一就业量,超过这点,即有效需求再增加时,产量和就业量就不再增加。

也就是说,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总是在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即低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所决定的水平时实现其稳定的均衡。

“一般说来,我们并没有理由,可以期望此均衡水准必等于充分就业。

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思考

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思考

!!!!兰!里兰二皇型叁整窒堑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思考施展(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通过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女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关键词:失业理论女大学生就业建议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降低,我国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力供给过剩与劳动力短缺的双重现象。

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短缺仍是经济发展的瓶颈。

但是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始终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用人单位的因素及大学生的心理因素等。

本文主要运用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试图能找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现状最近几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没有明显的增长,使得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自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3%,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达145万.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比上年增长46%。

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其中研究生约为80%,本科生60%.专科生仅为30%。

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

即使如此.全国大约仍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在当年找到T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从西方经济学看待我国失业问题

从西方经济学看待我国失业问题

从西方经济学看待我国失业问题学号:姓名: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

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

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从古典学派到凯恩斯学派,再到新典综合派,许多经济学家都对失业的特征、成因及后果等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精僻的分析,形成为一整套西方失业理论,如萨伊失业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货币学派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派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粘性工资理论、职业搜寻和匹配理论等,并逐步发展。

失业可分为:1)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

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3)季节性失业: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4)残余性失业:因无就业能力而失业者;5)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及政策演进的轨迹,是沿着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新凯恩斯主义最新失业理论这条主线发展的,其相应的政策主张是沿着自由放任的就业政策—有效需求不足的需求管理政策—促进就业的人力资本政策—新自由主义的供给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对策这一主线发展的。

其失业理论与政策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西方失业理论沿革和政策的针对性,西方失业理论的分析失业原因的方法和解决方法对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我国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仅依赖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还要有市场调控体制改善的制度保证,两者面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基于西方失业理论的中国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基于西方失业理论的中国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非 公开性 失业会 长期存 在 。 2 .西方 失业理 论对 中国就 业 问题研 究的 意义 西方 失业 理论 不但 从总量 上考 察 了失业 问题 ,
的真正 的失业 , 只会存在 所谓 的 “ 自愿 失业 ”和 “ 摩 而 且也 注意 到 了结 构性 问题 ;不仅 分析 了发 达 国家 擦性失业 ” 2)以凯 恩斯 和托 宾 、杜 生贝等 经济学 的失业 问题 , ;( 而且 也探讨 了发展 中国家 的失业 现象 ;
代 的经济危 机时期 。 目前 ,西方很 多经 济学 派 已经 发 展 中 国家 城市 中 的失 业 和乡村 中的过 剩 劳动力 或
形成 了 自己相对 完善 、自成体 系 的失业 理论 :( ) 1 以经 济学家 萨伊 和庇古 为代表 的传 统失业 理论学 派 认 为在完全竞 争 的条件下 ,不 会存 在 “ 自愿性 ” 非

个 社会 问题 、人 口问题 。仅 从经 济学单 一角 度来
了二元 结构 发展模 式下 的失业 问题 ,刘易 斯等人 认 研究 ,其 结论及 其形 成 的理论体 系难 免偏颇 ,也 很
收 稿 日期 :2 1— 2 2 0 0 1— 2
作者简介 :吴云超 ( 9 7 16 一)男 ,苗族 ,湖南省保靖县人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湘西民族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
难用 以全面 和正 确地 指导 、服 务 实践 。且 西方 失业
根据 失业 原 因 的不 同 ,可 以将 我 国 的失业 大致
理论 是 西方 经济 学家 基 于西方 世 界 和部分 发展 中国 分 为 以几种类 型 :( )转型 性失 业 。 由于 经济 体制 1 家 的实 际情 况而 总结 和形 成 的有 关失 业 问题 的系 统 转 型 ( 传统 计划 经 济转 为现代 市 场经 济 )和经 济增 观 点和 看法 ,由于 中 国是 一个 拥 有 1 3亿 人 口的大 长方 式 转型 ( 由粗放 性 经营转 为 集约 性经 营 )所造 国 ,具有 自己 的现实 国情 和 “ 土化 ”特 征 ,因此 成 的城 市部 门 和 国有 企业 等失 业 现象 ;( 本 2)隐蔽 性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导言失业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稳定和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变革和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失业率逐渐上升,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失业理论和西方主流失业理论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当代中国面临的失业问题。

马克思失业理论马克思失业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资本论》中,他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通过削减成本来增加自己的收益。

这通常包括减少劳动力成本,即通过裁员和压缩工资来降低生产成本。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工人群体中的失业人数逐渐增加。

他将这种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不稳定性和剥削性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资本家的追求利润的行为使得剩余价值被私人垄断,这使得经济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进一步加剧失业问题。

西方主流失业理论与马克思失业理论不同,西方主流失业理论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个体的行为,强调市场的灵活性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调整能力。

根据西方主流观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具有高效性,可通过动态的供需关系自动适应经济的变化。

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个体由于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暂时失业的情况。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

周期性失业则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就业波动。

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强调市场的自我平衡能力,认为失业率的增加是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并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来实现自我修复。

他们认为,失业率上升会导致工资的下降,从而吸引更多的雇主雇佣劳动力,最终将失业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推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但失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西方就业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就业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剩 的经 济危 机 , 生 非 自愿 失 业 , 人 实 际货 币 收 产 个

西 方 主 要 就 业 理 论 简 述
12 . 0世 纪 以前 的传统 就 业理 论
人降低 ,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人们将这一类失业称 前的就业理论称之为传统就业理论 。萨伊定律是 为 “ 恩 斯 失 业 ” 周 期 性 失 业 。 因此 , 理 失 业 凯 或 治 传统西方就业理论 的基石 , 其基本内涵就是生产会 的措 施为 政府 应 通 过 反 周 期 的 扩 张 性宏 观 经 济 政 自动创造需求 。传统就业理论从萨伊定律 出发 , 认 策来提高有效需求 , 主要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 , 以 为经 济社 会 中并 不存 在 大规 模 的失 业 , 失业 是 劳 动 此 促进 就业 。 力生产供求不相称 的结果 。如果工资可 以随劳动 3 现代 五 花J f 的各 种就 业理 论 . k' l 力供求变化而 自由涨落 , 那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 第二 次世 界 大 战 以后 , 恩 斯 主义 为 西方 各主 凯 自发调节作用 , 可使一切可供使用 的劳动力资源都 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 , 其政府主张得以广泛 被用于生产 , 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 通过市场均衡 推行 , 即“ 由此产生的后果表现 出鲜明的两重性 : 一方 自 动实现充分就业” 。所 以, 解决失业 问题 的有效 面 , 这种政策主张在一定 的时期 、 一定的范围内确 途径就是降低劳动力工资。应当说 , 这种理论隐含 实对 西方 国家 的经济 发 展起 到 了一 定 的推 动作 用 ; 着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实行 自由放任 的市场经 另一 方面 , 恩斯 主义 的政 策并 没有 从 根本 上 消除 凯 济的观念。早期的其他就 业理论也都 以此为基调 资本主义社 会所 固有 的矛 盾 , 国家干预 刺激 了生

失业理论及其对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应用分析

失业理论及其对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应用分析

失业理论及其对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应用分析Ξ高煦照(中共新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0)摘 要: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了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

文章在概述有关失业理论的基础上,对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作应用分析。

关键词:失业;失业理论;就业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3-0075-03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失业人口与日俱增,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正由于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增加就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从现实的角度看,解决就业压力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失业理论概述西方学者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

而西方失业理论的真正开始和形成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

目前,西方很多经济学派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失业理论。

各主要学派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一)凯恩斯以前的传统失业理论。

在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工资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那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也就是说,工人只要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受雇于雇主,都会有工作可做,不会存在“非自愿性”的真正的失业。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及几点对策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及几点对策

摘要:我国劳动力就业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交通通讯条件差,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备造成劳动力供需信息不顺畅;劳动就业观念陈旧都是我国劳动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劳动密集型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第14卷第2期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月Vol.14No.2JournalofChongqingVocational&TechnicalInstituteApr.,2005文章编号:1672-0067(2005)02-0110-03・经济与管理・就业理论产生于实践之中。

世界各国的就业理论有许多,综合起来看,西方就业理论分成两大流派:一是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一是新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包括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

但从总的趋势看,各流派之间都在不断吸收对方的观点。

一、实践中产生的西方就业理论1、新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

1890年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后来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它为现代微观经济学搭起了基本框架。

该学派的就业理论从“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的假定出发,提出了以“自动均衡”为核心的就业理论。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调整。

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

由于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一旦出现劳动的供求不平衡,出现失业,货币工资就会自行调整下降,它所引起的实际工资的下降促使就业和产量扩大,直到达到充分就业为止。

2、凯恩斯就业理论。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到60年代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前言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前行,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的限制,中国的失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马克思失业理论和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如何解释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呢?马克思失业理论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学说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而生产关系则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资本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会尽可能地削减劳动力成本。

但由于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生产力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种“经济危机”的结构。

经济危机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是因为经济危机会使得资本家减少投资,从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然而,对于当代中国而言,马克思的失业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失业问题。

在中国,由于国家的政策限制和劳动力市场的壁垒,劳动力的迁移和就业机会的获取是有限的。

因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失业理论需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释失业问题。

西方主流失业理论西方主流失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市场经济中,失业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失灵所导致。

根据供需关系,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有波动。

当需求不足时,就会出现失业。

这种形式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在西方,繁荣的市场经济催生了强大的企业和创新型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就业。

例如,税收优惠、教育补贴、职业培训等等。

但如前所述,中国的失业问题不同于西方。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限制,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弹性都有限制,这导致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太明显。

因此,在考虑中国失业问题时,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西方就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就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制和功能 。在一般 的情况下 ,名 义_ 资具 有完全弹 丁 性, 成为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 使劳动力 的供
给和需求 自动达到均衡 。 因此 , 充分就业是市场经济 中的一种常态 , 即便 出现失业 或失衡 , 也是只存在 自
有丰 富的劳动 力 , 因此 , 只要现代工业 部门扩大 生产 规模 ,它 就可 以按 照现行不变 的工 资水平获得 所需
的劳 动 力 。 照刘 易 斯 的 观点 , 决 就 业 问 题 的 主 要 按 解
途径 是扩大 现代工业 部 门的资本 积累 和生产规 模 , 从而加速农村 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结 束劳动力 的无 限供给趋势 , 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 。在解决发 展 中国家就业 的问题上 ,发展经 济学家认 为应 综合 分析 , 统筹解决。 从 以上的概述 中我们可 以看 出 : 方面 , 一 西方各 流派学者 在探 索失业原 因时 ,由于能从社会化 大生 产 和现代市 场经济 中存在 的某些 共性 问题 出发 , 因 而得 出了许 多 比较“ 当” 适 的结论 , 值得我们 借鉴 ; 另
方面, 由于各 流派学者们看问题 的角度不 同 , 所处
的环境 不同 ,所 以他们往往仅用 单一 因素来解 释复 杂的失业现象 , 因此 , 我们在 借鉴这些理论 时要考虑
中国的实 际国情 和就业 的典 型特征 。
具影 响力 的是所谓 的“ 自由主义 ” 主要 包括现 代 新 ,
货 币主义学派 、 供给学派和理性 预期学 派。新 自由主 义承袭新古 典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 和命题 ,在就 业问 题上 ,他们 认为只要市场机制 可以在充分竞争 下发
个 部 门 :一 个 相 对 先 进 的 城 市 工 业 部 门 和 一 个 相 对

论西方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论西方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 ) 币学派的就 业理论。 二 货 根据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只有
超过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才会发生真正 的通货膨胀 。 也就是说, 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发生。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运用
实证分析得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成反 比例关系 , 即菲利浦斯
曲线。二次大战后 , 西方 国家以凯 恩斯理论作为制定宏观经 济政策的依据, 运用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刺激总需 求. 扩大就业。 该政策在 2 0世纪五六 十年代取得 了一定成效, 但在 7 0年代却使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弗里德曼认为在就
维普资讯
2o 0 8年 2月
中共 山西省委党 校学报
Ac d mi o r a f h n i rvn i o a e c u n l a x o ica C mmie a t S h o f P C J oS P l t eP r c o l . t y o C.
的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 内增加就业 , 长期 内不可能降低失业 率。l b 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持物价稳定 , " k ¥ 为经济发展
降低人们工 作的积极性 , 从而减少 劳动供给 , 也促使 劳动需 求减少 ; 高边际税率会降低纳税后 的投资收益 , 阻碍投 资 , 会 影响人们投 资的积极性 , 从而减少社会就业量 。这些都是供 给方面的问题。供给学 派提 出的增加总产量和总就业量 的对
[ 收稿 日期 ] 0 7 l— 3 2 0 一 l l
[ 作者简介]索金龙(9 6 , 山西黎城人 , 17 一)男, 山西机 电职业技 术学院教师, 经济学硕 士。
维普资讯
率 回到 自然失业 率水平 。弗里德曼强调 , 货币供给的增长 只 能在短期 内降低 失业率水平 , 长期 内不可能影响 “ 自然失业 率” 。弗里德 曼认为货币政策不能将充分就业作为 目标, 宽松

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

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

达到就业 均衡 , 长期持续 的非 自然失业 不可能存在 , 在的 存
只是 自愿失业和短期性摩擦 性失业。 他们认 为 ,解决失业 问题的办法 是消 除货 币工 资的刚 性 。 货币工资能够随市场的需求 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古典 使
学 派将 自由竞争作为前提条件 ,主张市场调节平衡就业 , 否 定 了失业问题的普遍性 。 但换个 角度理解失业的产生仍然是 有 可能 的, 失业 问题 正是竞争不 充分所导致 的结 果 , 要解决 失业 问题首先就应该 解决 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充分 问题 。 ( ) 二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凯 恩斯 就业理论是 以有效需求 原则 为核心 , 为就业量 认 取决于有效需求 。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 , 由于资本 主义社 是
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 主张 降低 工资 , 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 , 降低 实际工资 。 但前提 是 扩大总需 求 , 因为总需求 的扩大 , 必然会导致通 货膨胀 , 工 人 名义工资不变 , 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 , 凯 恩 斯认 为 , 必须摒弃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 , 依靠国家干预 , 提
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 。 出结构性失 得
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 自发调整 。劳动供给和劳
收 稿 日期 :0 8 0 — 9 2 0 - 6 0
业 是 因经 济结 构的变化 而引起 的劳 动力供给 和需 求 的结构
作者简介 : 刘航 (9 2 )女 , 18 一 , 吉林辽 源人 , 士研究生 , 事政 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 究。 硕 从
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等 。
( ) 一 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
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派就业 理论 的基石 , 其基本 内涵 是供 给创造需求 。该学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 、 庇古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失业治理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失业治理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失业治理摘要: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借鉴了西方主要的失业理论,结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并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失业理论;就业状况;失业治理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根据西方失业理论和造成失业原因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大致分为隐蔽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几种类型。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失业治理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新生代农民工较上一代人相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他们的就业特征和行为取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因素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遭遇不平等待遇(1)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同工不同酬2010年《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低于1000元的占9.8%,在1001~1400元的占19.1%,在1401~2000元的占51.1%,2001~3000元的占14.6%,3000元以上的只占5. 4%。

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 1838.6元,而深圳市民的月平均工资为3894.0元,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只是城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机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中指出,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

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8%上升到17.7%,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表1)。

西方近现代就业理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

西方近现代就业理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

二 、人力 资本理 论对 我 国
高校毕 业生 就业 政策 的启示
2 0世 纪 6 年 代 ,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西 奥 多 ・ 0
W .舒 尔 兹 ( T. W . c u z 和 加 里 ・ . 贝 克 尔 Sh h ) S
( rsB c e ) 创 立 的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 开 辟 了 Gay e k r 人 类 关 于 人 的 生 产 能 力 分 析 的 新 思 路 。 16 90
的 就 业 人 口 中 的 比 重 超 过 5 % , 这 一 现 实 决 定 0 “ 易斯 转 折 点 ” 在 我 国 将 表 现 为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刘 程 。 也 决 定 了 未 来 相 当 长 一 段 时 间 , 我 国 不 能 放 弃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产 业 发 展 战 略 。 而 应 根 据 国 际产业 的 变动 情 况 , 实行 劳 动 力 的 使 用 创 新 。 以 合 理 的 产 业 政 策 吸 纳 剩 余 劳 动 力 ;二 是 消 除 就 业歧视 观 念 。在 市场 经 济条 件 下 ,不 同区域 、
社 会 利 益 向 两极 分 化 ②
的 总 和 。 16 9 4年 , 贝 克 尔发 表 了 《 力 资 本 》, 人
提 出 了较 为 系统 的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框 架 , 进 一 步 发 展 了人 力 资 本 理 论 ,使 之 成 为 系统 而 完 整 的
理 论 体 系 。 人 力 资 本 是 指 存 在 于 人 体 之 中 的 具
立 统 一 、 公 平 和 竞 争 性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任 务 , 不 可 能 一 蹴 而 就 。 这 就 需 要 通 过 进 步 规 范 劳 动 关 系 ,创 造 公 平 就 业 的 法 律 环 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11法制与社会西方失业理论与中国的就业问题□肖静(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这与经济增长导致就业人数增加的一般经济学规律是相悖的。

本文从西方失业理论出发,利用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关于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失业模式的研究,来分析我国的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关键词西方失业理论失业模式失业类型市场化就业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213-02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

1990-2003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平均高达9%以上,但是同期就业增长速度仅为 1.01%,其中非农就业的增长速度为1.03%。

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0年代初的不到2.5%上升到2003年的4.3%。

但根据普查数据计算的城镇失业率却大大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

普查失业率总计为3.58%,其中市为9.43%,镇为6.24%,县为1.15%。

但是由于城镇“隐性就业”的存在,普查失业率可能高估了实际失业率。

实际失业率可能介于登记失业率与普查失业率之间。

实际上,农村的就业不充分或失业情况比城镇要严重得多。

许多研究估计,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30%。

“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就好;反之,经济增长减速,失业人数就会上升。

国际上100多个国家的历史经验说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以上,就能使当年新增加的劳动人口基本进入就业领域。

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8%以上,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失业率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这与经济增长导致就业人数增加和失业人数减少的一般经济学规律显然是相悖的。

一、西方失业理论概述古典经济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认为只要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工资水平的应时涨落,大规模的失业是不可能出现的。

现实生活中,失业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法律、制度、文化等因素会阻止真实工资移动到充分就业水平。

凯恩斯学派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他们认为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是周期性的经济萧条,对这类失业的治理不能通过实际工资水平的调整解决,而是要通过政府的反周期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才能消除。

上述失业理论只涉及了以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为背景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失业问题的思考,但问题转向广大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那里的失业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复杂。

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围绕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尽管有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但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失业的种类特征和成因有较大差别。

(一)成熟市场经济的失业模式:长期均衡条件下的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机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短期经济波动下的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失业)。

(二)发展中经济失业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失业要比发达经济体要严重得多,集中体现为大量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农业劳动力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就业。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经常地处于就业与失业之间,就业缺乏起码的稳定性,工资报酬极低。

因此,在相当长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似乎总有吸纳不完的庞大劳动力供给。

在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和形态包括: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劳动过剩型失业”或“劳动无限供给型失业”;不充分就业。

(三)转轨经济的失业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就业潜伏着大量的“隐性失业”,即“冗员”。

一旦实行市场化转轨和私有化改造,这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冗员就会被裁减,成为公开的失业者。

中国既属于发展中国家,又处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具有转轨经济的性质。

转轨在计划体制下并没有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着大量的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要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

二、中国的失业形态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和转轨中的经济体,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失业类型,当前最突出的失业形态是:总量过剩型失业、体制转轨型失业、结构调整型失业和资本深化型失业。

(一)总量过剩型失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是存在大量失业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历史存量太大而且增长迅速,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超过总人口增长。

1980~1999年全国就业人数净增2.90亿人,相当于世界新增劳动力的33.7%。

从1998年开始,又进入新一轮劳动力供给高峰期,“十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多290万人。

虽然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些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万左右,每年就业缺口有万,加上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失业者增多是必然的。

我国人学术前沿100014001.2006.11法制与社会口增长高峰大约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放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体制转轨型失业:计划经济时期,每年有多少人需要就业,政府就安置多少人到各个企业去,企业严重超员、效益低下。

体制和机构改革使大量过剩人员释放出来,原本存在于体制内部门的“隐形失业人口”开始显化,出现“体制转轨型失业”。

首先是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大量过剩农村劳动力游离出来,流向城市;其次是国有企业改革、改造,以及兼并重组、关停并转、抓大放小、拍卖中小企业等,致使大量冗员下岗;第三是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以及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安置。

1998年到2003年底,我国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达到2800多万人,虽然其中能力较强的大都实现了再就业,但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和资源枯竭城市,一部分年龄偏大、缺少技能的人再就业困难重重。

据农业部课题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为1.96亿人,按我国农业劳动力3.58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62亿人。

若加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富余劳动力,那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能达到2亿人。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更加大了就业压力。

(三)结构调整型失业: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本来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结构性失业”。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为4%:32%:64%,而我国第一产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2000年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平均为68.2%,马来西亚为49.5%,印尼为38.9%,泰国为32.2%,而我国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还不到30%。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本来就很高的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而容纳劳动力最多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新创造的就业岗位赶不上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就业压力不断上升。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现状看,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就业的现状是:约三成岗位无合适人员匹配而白白浪费,两成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空缺与就业困难同时并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劳动力素质从总体上满足不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造成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

(四)资本深化型失业:由于在发展战略上过度强调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或者说简单地将转变增长方式理解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发展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产业,结果过快地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资本深化型失业”。

其突出表现是,就业弹性系数快速下降,这是由于资本-劳动比、资本-产出比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快速上升,结果,劳动力成本(工资)快速上升使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很多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来代替人力劳动,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据测算,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率只要能达到7%以上,就能基本吸收掉当年新增的劳动力。

而90年代以来,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增加70-100万个岗位。

尽管近几年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都在900万个以上,但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却相对减少。

就业弹性下降是经济集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将长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

三、中国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如果说新中国的前50年,我们成功地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那么接下来的50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8亿多劳动力的市场化就业问题。

只有市场化的就业才是真实的,符合效率原则的,并且是可持续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充分就业是政府最主要的政策目标,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安全网”。

对劳动者来讲,靠政府,最多只能保证吃饭;要脱贫致富求发展,只有面向市场。

当人们真正向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时候,必然会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在我国劳动力几乎是无限供给的情况下,解决就业难问题,主要靠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来实现。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均在700万以上。

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是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所有制结构看,2004年劳动力市场中,私营、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60%左右。

我国的非公经济发展很快,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将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性。

从企业结构看,“小企业大就业”已成为共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正进一步改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创办中小企业或在中小企业找到岗位。

此外,自由职业者、非全日制工作者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5000万。

为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 2004年全国共组织530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70%;共有721万人先后获得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

当然,市场经济也有明显的缺陷,更有失灵的时候。

解决我国就业再就业问题,完全靠市场机制不行,必须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