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历史七上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距今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状况: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4.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1921年,北京人遗址最先被发现,3枚牙齿。
〔2〕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3〕此后,开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万件石器与大量的动物化石。
3.意义:这些古人类化石与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与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1.体质特征:头部仍保存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及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工具使用:北京人用石块、兽骨与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3.生活状况:使用工具猎取动物,采集食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展获取食物的劳动。
4.火的使用:北京人已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用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山顶洞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时间:约3万年。
3.体质特征: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4.生产生活:掌握钻孔技术与磨制技术,有审美的观念;生活群体是氏族;会人工取火。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比照: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
2.时间:距今约6000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_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一)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发生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3.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流行独有的青铜文化,就是三星堆文化.如:青铜面具、青铜公人像是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备考(二)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东周:公元前年,周平王定都洛。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2、(1)春秋争霸(公元前年—公元前年)①三位霸主:齐桓公(第一霸)、晋文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通过改革。
③称雄方式相同:齐桓公──招集诸侯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④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增添了沈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2)战国七雄(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七雄:魏、秦、韩、赵、魏、燕、楚3、战争的性质:春秋──对决战争;战国──并购战争历史在对决与并购的过程中不断迈向统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三)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2.牛耕就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1)时间:公元前年(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3)背景: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②地主阶级的蓬勃发展(4)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5)内容(★★):(6)意义(影响):①秦国经济获得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沦为战国后期最昌盛的国家。
②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
(7)推论商鞅变法顺利是否的标准:是变法的目的与否达至。
(8)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迎合了经济的趋势)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勇于与旧有势力极力斗争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四)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文字的演变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代表有?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
B .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
C .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
3、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
4、人和动物的区别是。
二、北京人1、遗址位置2、距今时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3、命名: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 "或"北京人"。
4、北京人头盖骨发现: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6、工具: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等。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7、生活方式:北京人结成,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
8、火的使用:北京人会,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
9、地位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距今,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模样和基本相同,属于。
3、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
4、山顶洞人已经知道,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
山顶洞人有,也会埋葬死者。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距今约2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1.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演化论-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演化发展至今-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逐步分离和差异化-人类的智力和工具的发展2.旧石器时代-出现早期人类: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和探索-早期人类的石器工具制作和使用3.新石器时代-农业的诞生:农耕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定居、聚居、人口增长、社会分工和贸易的出现4.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水利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农田灌溉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二、古代文明1.早期文明-夏、商、周三代的产生和演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神话和传说对古代文明的影响2.阿凡提的故事和剑桥历史故事的故事背后-阿凡提的故事中反映的中亚地区的文明-剑桥历史故事中反映的西亚地区文明-中亚和西亚文明的交流和传播3.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的出现-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民主政治、艺术、科学和法律4.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出现和发展-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金字塔和法老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三、中国古代文明1.先秦诸子百家和封建王朝-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封建王朝的兴起和演变:夏、商、周、秦、汉2.秦始皇统一六国-嬴政的统一战争-统一后的和措施:制定法律法典、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3.隋唐帝国和宋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科举制度、诗词歌赋、唐宋八大家等4.明清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明朝的科举制度和海外扩张-清朝的封建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四、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的起源和传播-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形式-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2.丝绸之路的影响-经济上的影响: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文化上的影响:宗教、哲学、科学的交流和传播3.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航海技术和船只设计的发展-海洋贸易的繁荣和城市的兴盛4.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文化交流和融合-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政治交流和外交关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1大变革的时代一、经济变革1、生产工具方面: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的使用(1)中国在(春秋末年)时期出现了牛耕。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的意义: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水利工程方面:兴修都江堰(1)都江堰的修筑时期:(战国时期),修筑者(李冰)哪国人(秦国)(2)都江堰的作用:防洪、灌溉。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这段材料说的是什么水利工程?都江堰二、政治变革1、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实行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效果最显著的是(商鞅变法)3、说出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变法的内容、变法的作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形成了(封建)社会.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2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时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1年代=10年。
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习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基本相同;使用磨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7、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8.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群居9.火的作用:烧烤食物;照明;驱寒;驱赶野兽。
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1. 旧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工具和武器的发展2. 新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农业的发展和意义3. 文明的起源-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埃及法典的特点和作用- 殷商和夏朝的特点和成就二、古代中国1. 夏、商、西周时期- 夏朝的起源和经济特点- 商朝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代的列国争霸和国家分裂3. 秦汉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政策-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4.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三、世界古代文明1. 希腊古代文明- 都城雅典的特点和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的产生和发展2. 古罗马帝国- 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和影响3. 印度古代文明- 和的起源和教义- 孔雀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四、历史人物和事件1. 秦始皇- 统一六国和建立秦朝- 重要措施和政策2. 孔子- 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论语的内容和要义3. 草木皆兵- 项羽和刘邦的斗争- 楚汉相争的结果五、历史文化遗产1. 长城- 长城的作用和建设过程-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2.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的意义和特点- 文化和艺术遗产3.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大发明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以上提纲可作为期中考试复习的参考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参考教材和历史资料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做好笔记。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人类文明的初现(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1.人类文明的起源a.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b.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早期文明的形成a.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特点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与特点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特点3.科技和文化的进步a.写字的出现与发展b.数学的发展和应用c.建筑和艺术的发展二、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476年)1.希腊城邦的兴起a.希腊城邦的特点和政治制度b.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2.希腊与波斯帝国的战争a.凯伦尼亚战役的背景和结果b.希腊城邦联合抗击波斯的意义3.古罗马的兴起a.罗马城市的发展和政治制度b.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4.罗马文明的特点a.罗马法的发展和影响b.罗马建筑和工程的成就c.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三、中国古代的国家和文明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a.夏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b.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祭祀制度c.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思想家的兴起a.各国的兴亡和战争局势b.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影响和思想体系3.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a.秦国崛起和其他国家的征服b.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成就4.汉朝的兴起和文化繁荣a.汉朝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统一b.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c.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交流的影响四、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繁荣a.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b.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文化繁荣2.蒙古帝国的崛起和统治a.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一b.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3.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对艺术的影响b.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重要航海家5.不同文明的交融与碰撞a.文化交流对各个文明的影响b.各方文明的互相影响和融合现象以上提纲涵盖了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的重点知识,希望对你的期中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一、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二、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制造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等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大汶口中晚期文化: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1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一)秦朝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巩固统治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呢?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候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④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二)“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1)"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2)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3)严重的刑罚(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赵高“指鹿为马”)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
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
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三)
第3课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
3、禅让制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四)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 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 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 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 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一」[知识要点]1、农业的进步(1)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
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历史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法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
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二」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明
- 考古学简介
- 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源地
- 古代文明中的职业分工
二、古代的中国
-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典范
三、古代的世界
-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特点
-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治理制度
- 印度古代的社会制度与宗教
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作用
- 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 胡服骑射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五、中世纪的世界
- 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特点
-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 的兴起和传播
六、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埃及文明和尼日尔河流域文明
- 亚洲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七、中世纪国家的兴起
- 英国王权与议会的权力较量
- 法国的君主集权与三级会议体制
-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治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八、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 古代世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 中世纪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风格创新
九、科学的发展与变革
- 古代世界的数学和医学发展
- 中世纪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发展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
十、古代科技与现代世界
- 古代世界的造纸和火药技术传入西方
- 中世纪的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西方
- 古代科技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提纲》的内容概要,希望对你的期中复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启蒙人神农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 五帝时期与三皇时期常被看作夏朝初期的传说时代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
- 商朝最著名的遗迹是商城殷墟,又名殷墟遗址
- 商朝的文化瑰宝是甲骨文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分为西周和东周
- 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和宗法制为主
- 东周时期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战乱纷呈、百家争鸣的时期
- 各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孟子为代表的墨
家等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兴起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由秦始皇嬴政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如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
币制度等
- 著名的建筑是长城和兵马俑
6. 联邦制及专制制度
- 联邦制是指由多个州、地区或政治实体组成的国家或政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处理事务
- 专制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控制,个人权力
较大
7. 总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的必背知识点梳理,包括了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以及联邦制和专制制度等。
希望
同学们通过复这些知识点,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历史期中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历史期中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的知识点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黄帝的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
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尧——舜——禹(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出现了青铜器。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
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特点有:(1)生产规模大;(2)品种多;(3)工艺精美;(4)分布较广泛。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材料仔细阅读沉着应考认真检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初二历史备课组 2013-11-5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
因发现于云南元谋而得名。
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距今
约170万年。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请注意]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基本分布是大江大
河流域。
(黄河、长江、珠江等)。
2.北京人
(1)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
店的原始人类称为“北京人”。
(2)与现代人的区别:头向前倾、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吻部突出、没有下巴等。
(3)发现意义:北京人能直立行走,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这些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处于旧石器时代)已经使用天然火。
[请注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用途: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
作用: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山顶洞人
距今约1.8万年,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他们的面貌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他们会捕捉水生动物。
使用骨针,会钻孔技术,处于新石器时代,能够人工取火。
第 1 页共 8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三皇五帝。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我国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70万年前。
3、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4、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5、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6、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7、半坡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粟。
8、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不同的原因是:河姆渡居民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地处北方,较为干旱,房屋类型主要采用半地穴式。
9、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
10、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1、炎帝和皇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战。
12、大禹治水:禹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
1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14、全球华人代表公祭陕西黄帝陵,请问皇帝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答:传说中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皇帝和炎帝部落联合后,形成了以后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他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5、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和陶器、开辟集市。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16、黄帝的贡献: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17、陶器烧造产生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
18、我国原始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应该是氏族聚落时代。
1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处船型彩陶壶,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经十分高超、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20、材料题:⑴材料1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娥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请回答:①文中的“华”、“河”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中华民族、黄河。
②“始祖”指的是谁?“伟业”指什么?答:黄帝。
伟业是指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走向兴盛,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⑵材料1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请回答:①这则材料与谁有关?答:大禹②他所采取的治水方法是什么?答:禹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
③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答:三过家门而不入。
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灭亡)建立者: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有城堡、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链接:国家的建立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国家机构的设置是国家建立的标志。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2、“禹传子,家天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所谓“家天下”,是指帝王把天下当做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就是这个意思。
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权利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废止。
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重大的社会变革,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就被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所替代。
3、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答: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主要看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极其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发展也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公元前1046年灭亡)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北)。
5、盘庚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商。
盘庚迁都的原因:商汤建国后的一百多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水患频繁,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盘庚迁殷才把都城稳定下来。
盘庚迁都的意义:盘庚迁都是商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又是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也是商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6、商朝的发展:政治上:国家机器更加健全和完善;经济上,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有发展,手工业中青铜器铸造是最重要的部门,商朝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文化上,商朝使用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商朝文明在古代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
7、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1046年建立——公元前771年灭亡)8、西周经济发展:土地所有: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各级贵族和平从周王那里分得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使用普遍;建筑业:开始使用瓦。
9、简述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共同原因是最后统治者施行暴政,荒淫无度,最终导致灭亡。
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要符合民心,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要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这失天下”。
10、西周的分封制:产生背景:西周疆域扩大,而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使周王难以对较边远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平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物。
诸侯国是周朝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的作用。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各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巩固了国家统治,拱卫了王室。
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经济文化的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11、宗法制: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威和财产继承权的一种统治方式。
(嫡长子世袭制。
嫡长子指正妻生的大儿子)12、贵族、平民、奴隶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有贵族、平民、奴隶组成。
贵族以剥削平民和奴隶为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他们在贵族的驱使下进行生产劳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遭受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贵族: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
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
平民(古书上称为“众”、“民”、“蜀人”、“农夫”):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
它们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谈们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
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奴隶,用作祭祀祖先的贡品(人祭),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人殉)。
13、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军队和刑法是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
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军队,制订了严酷的刑法。
礼仪教化:产生背景:西周统治者非常注重吸取商朝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进行“礼”的教育,让人民心悦诚服地接收统治。
作用: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活动,教育和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14、西周的礼仪制度:西周的礼仪制度就是奴隶制的名分制度。
“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也就是绝对的“顺从”。
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15、如何理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答:一国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
因为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因此,他必然提倡尊祖,对祖先的尊敬表现在祭祀典礼上,而主祭始祖的特权则掌握在大宗手中。
既然任何人都必须尊祖,尊祖而自己有无权祭祖,便只有敬那个能祭祖的大宗了。
这样,大宗的地位因有主祭权而异常重要和稳固了16、东周:(公元前770年起——公元前221年止)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该时期因路过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该时期因各诸侯国相互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不是国家名,而是时代名。
17、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诸侯争霸的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争霸过程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18、齐桓公称霸:原因:①任用管仲,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②讲究争霸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③齐国负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同时齐桓公还提倡节俭、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了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19、晋文公称霸背景: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楚两国竞相效仿,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春秀时期楚国势力逐渐发展起来。
楚国向中原扩张,却遇到北方大国——晋国的强有力的抵抗。
过程: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军队在城濮相遇,晋军以报答楚王的恩惠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以少胜多,打败楚军。
结果:晋文公称霸中原。
20、楚庄王称霸背景:城濮之战以后,楚国不甘失败,楚庄王即位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北上奠定基础。
问鼎中原:楚庄王率兵北上,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的架势。
邲之战:楚军再次北上,在邲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2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成就霸业的过程和方式不同: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业——勤业楚庄王:选择贤能、问鼎中原——重才这些史实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要勤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醒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