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1

合集下载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分离定律1

分离定律1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解题探究
2.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 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 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解析 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 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 的基因,B项正确。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D项正确。
5.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
不出现 出现
表现型
基因
等位基因
下列关于显性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合子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C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D.显性性状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解析 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实验过程——发现问题
P
纯种高茎 × 纯种矮茎(正交或反交)
显性性状
F1
高茎豌豆
性状分离
F2 表现型 个数 比例
高茎 矮茎 787 277 3 ∶1
特点: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3:1
2、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

遗传学分离定律

遗传学分离定律

遗传学分离定律
遗传学中的分离定律是指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这些规律是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的重要发现。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包括三个主要法则:
1.第一法则(单因素性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第一法则规定,每个个体都有一对决定某一特征的因子(现在被称为基因),这对因子来自父母的遗传。

这些因
子可以是相同的(纯合子)或不同的(杂合子),并且它
们分开传递给后代。

2.第二法则(基因分离定律):
•第二法则说明,在杂合子个体中,两个不同基因的分离会发生,这些基因以随机方式分配到后代中的不同性细胞中。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代会有不同的基因组合。

3.第三法则(基因独立分离定律):
•第三法则涉及到两个不同特征的遗传。

它表明,不同特征的基因对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分离不会相
互影响。

这就是说,某一特征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特征的
遗传。

这些分离定律的发现帮助我们理解了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为什么后代会表现出特定的遗传特征。

虽然孟德尔的工作在其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在20世纪初,遗传学家重新发现了他的研究成果,从而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被视为遗传学的基石,为后来的遗传研究和基因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三章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三章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第一节基因的分别定律(Ⅰ)【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2.结合教材图文,简述孟德尔对分别现象做出的假设,并画出遗传图解。

基因的分别定律1.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的缘由(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1)基本过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2)结果:F1的全部植株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表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3∶1。

(3)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灭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3.孟德尔对试验现象的解释(1)卵细胞和花粉中存在着把握性状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独立存在,互不混杂。

(2)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

(3)F1自交时,雌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概率相等。

故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F1自交可产生3种遗传组合的F2,即AA、Aa 、aa。

其比例为1∶2∶1,其花色表现为紫花∶白花=3∶1。

(4)遗传图解推断正误(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缘由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豌豆的高茎和圆粒种子是一对相对性状。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P都是纯合子,F1和F2都是杂合子。

()(4)F1自交时,雌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相等。

()(5)假照试验中F2只得到了4株,其性状肯定是3株紫花、1株白花。

()答案(1)√(2)×(3)×(4)√(5)×一、豌豆杂交试验的操作1.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2.与传粉相关的图形示意1.为什么去雄不能在开花以后进行?答案由于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花开放之前就完成了传粉过程,所以去雄不能在开花以后进行。

2.黄瓜的人工异花传粉与豌豆的最大区分是什么?答案黄瓜为单性花,人工异花传粉时无须“去雄”操作。

常染色体遗传规律

常染色体遗传规律

常染色体遗传规律
常染色体遗传规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是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

以下是常染色体遗传的一些基本规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定律指出,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每个个体的基因会随机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例如,一个个体有两个基因(A 和a),那么在形成配子时,可能会有一个含有A 的配子和一个含有a 的配子。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定律说明,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不同基因座上的基因会独立地进行分离和组合。

这意味着个体的基因组合是随机的,每个基因座上的基因与其他基因座上的基因无关。

3. 显隐性关系: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通常会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个体同时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来。

4. 概率计算:根据上述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概率计算来预测子代中各种基因型和表型的出现频率。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1基因的分离定律(1)

3.1基因的分离定律(1)

√ ) √ ) ×) √ ) ×) √ ) ×)
导学提纲一:看书P27-28页,思考一对相对性状的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观察试验,发现问题) 遗传实验现象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什么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亲本 (P)
×
(隐性性状) 子一代 (F1) × 子二代 (F2) 思考: (显性性状) 自交 性状分离
配子 F2
a
Aa
a
aa 1
3
四、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
测交 : 杂种一代 (F1) × 隐性类型
Dd
配子:

dd d
dd 白 34


D
Dd 紫 30 1
d
基因型: 表现型: 实际数 比例
1
五、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 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Mendel,1822-1884)
1.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 杂交、测交与自交等遗传学概念。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过程,运用模拟实验,体验遗传因子 通过分离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应 用遗传因子的假设,解释与分析基因的 分离现象。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
六: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DNA和蛋白质 构成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遗传定律。

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在一对相对性状中,表现型不同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F自11在减数分裂交产生F,都出现显隐性状近似3:1的性状分离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21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不同配子间随机结合,就出现了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那么,关于分离定律的验证,应选取什么方法呢,通常,能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三种。

一、测交法测交法是课本中给出的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让杂种F与隐性纯合子杂1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比例为1:1,从而能够证明F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1子,即分离定律是存在的。

这种方法是验证分离定律最常用的方法。

它只适用于能够比较容易进行测交的生物,对于植物中很难把雌蕊和雄蕊分开的生物,则不适合。

二、自交法除了测交法之外,自交法也是验证分离定律的较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方便进行测交的生物种类。

具体做法是:F自交,产生的F中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近似为3:1。

12这个特定的性状分离比,也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花较小的两性花植物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多采用这种方法。

此方法简单易行,结果明确。

三、花粉鉴定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物,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鉴定方法。

如: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鉴定花粉来确定配子的基因型,从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

另外,利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单倍体幼苗的一些性状,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观察正常植株的性状,也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不同的题目中,根据涉及的生物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是指遗传学领域中的三个重要定律,它们分别是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

1.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在正常繁殖中,每个个体都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两个相对独立的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

2.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的基因对于遗传特征的表现具有自由组合的能力。

即,基因的组合并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每个基因都有可能以任何方式与其他基因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3.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干扰。

不同的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一个性状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性状的遗传。

这意味着每个性状都受到不同基因的控制,它们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的。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我们理解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基因的分离定律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2.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⑤
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
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答案:C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 推断。
①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若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②显性遗传病:尽量控制患者生育。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的发病率很高。
【例 1】基因型为 AA 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有角,杂种母牛与基因型 aa 的牛表现为无角,
高茎 D 基因 矮茎 d 基因
b 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纯种高茎 DD 基因 纯种矮茎 dd 基因
c 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纯种高茎豌豆配子 纯种矮茎豌豆配子
D 基因 d 基因
d 配子结合时,合子中的基因恢复成对 F1 表现型为高茎,基因型为 Dd
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 中,独立随配子传给后代。
②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 a 有性生殖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进行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b 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和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 用分离定律。 c 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的遗 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d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定律不能直接解决, 说明分离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⑥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填空: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3.1基因的分离定律(1)

3.1基因的分离定律(1)

2012—2013学年度大许中学高一生物教学案§3.1基因的分离定律(1)【目标与方法】1.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等位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杂交、测交与自交等遗传学概念。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运用模拟实验,体验遗传因子通过分离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应用遗传因子的假设,解释与分析基因的分离现象。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 27—P32,思考以下问题:1.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发现了哪两大遗传定律?其成功的原因有哪四点?2.性状类概念辨析:性状,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的相对性。

3.交配类概念辨析:杂交,回交,测交,自交,正交与反交。

4.基因类概念辨析:等位基因,相同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复等位基因。

5.个体类概念辨析: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6.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孟德尔首创什么实验方法证实.基因分离定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不仅完全证实了他的推断,同时还证明了什么?【精讲释疑】一.遗传学基本概念和术语归纳:(1). 性状类①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②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③显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④隐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⑤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⑥显性的相对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中不分显性和隐性,同时表现出来,即表达的性状是中间性状。

(2)交配类①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或不同品种间的交配,高等动物的杂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间的交配,然后观察其后代的性状;高等植物中具有完全花的品种进行杂交时,一般要去雄、异花授粉、套袋隔离。

②回交:指植物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代(F 1)再与亲本中的父方或母方交配。

遗传第一定律

遗传第一定律

遗传第一定律
遗传第一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或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中,父母个体的基因分离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子代中。

根据这一定律,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这些基因以分离的方式传递给子代,子代中的每个个体只能遗传到一个基因。

遗传第一定律的关键概念是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是指同一个基因位置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变体。

在杂交过程中,一个个体拥有两个等位基因,但只能传递给下一代中的一个等位基因。

根据遗传第一定律,子代个体的基因组合是随机分离的,每个基因等位基因的概率为1/2。

这意味着子代个体有可能表现出父母个体中任一基因的特征。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第一定律。

他观察到豌豆植物的特征,如花色、种子形状等,在杂交中以特定的比例出现。

这些观察结果支持了遗传第一定律,为遗传学的奠基者。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英語:mendelian inheritance)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J.Mendel, 1822~1884)经豌豆杂交试验发现。

其内容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P1(含基因对AA)和P2(含基因对aa)产生的子代第一代仅表现P1的性状;子代第二代既有P1的也有P2的性状,并且出现P1与P2性状的比例为3:1.发现过程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P)进行杂交(如右图),结果第一代只得到高茎的豌豆。

第二代出现了高矮混合的情况:豌豆子代高茎与矮茎的数目比总是3:1。

这代表矮茎的性状没有消失,只是隐藏了而没有显现。

相关概念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型叫做相对性状。

孟德尔把在杂种子代第一代(即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叫做隐性性状。

杂种子代第二代(即F2)开始出现不同形状叫做性状的分离,两种性状的数目的比例叫做分离比。

孟德尔经总结后得出如下的结论: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来改称“基因”,以下都称作“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画示意图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控制性状的基因总是成对的。

因此生物体在形成配子再结合时就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控制性状的基因对。

当一个体细胞中同时含有隐性与显性基因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显性作用,体细胞只表现显性基因所表达的性状。

应⽤用杂交育种、医学上判断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只包含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的分析。

分析⽅方法通常采用“旁氏表(棋盘法) ”。

例如让基因型都为Dd的两颗豌豆植株亲本杂交,那么这两个亲本产生的后代出现的基因型的概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