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8)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0)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0)【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一、水循环和洋流 二、圈层结构与地质循环【重点知识再现】(7分钟)1.水循环类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如图所示,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
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4.洋流的类型: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高(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低(从较高纬海区流向较低纬);5.洋流分布规律: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1)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
洋流性质是寒流。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如秘鲁西岸和澳大利亚西岸、撒哈拉沙漠西岸、纳米比亚西岸的荒漠环境;(2)对渔业: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明显海区形成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得益于附近明显的上升补偿流。
(3)对污染物:不利的是扩大污染范围;有利的是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海:顺流则加快航速,节省时间和能源;逆流反之;【典型错题重演】一、问题及解决办法(2分钟)1.气旋型与反气旋型名称混淆。
气旋型是以副极地低压带为中心形成的北半球逆时针方向,反气旋型是以副热带高压带为中心的,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周末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周知识摘要】(15分钟)1、改正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按()装针贬()脉博()松驰()精萃()重迭()防()碍幅()射气慨()粗旷()震憾()凑和()既()使峻()工打腊()了()望杀戳()痉孪()沉缅()罗()唆修茸(()亲()睐发韧()欣尝()九宵()寒喧()膺()品脏()款醮()水蜇()伏装祯()编篡()迁徒()九洲()追朔()泊()来品渡()假村侯()车室挖墙角()老俩()口大姆()指入场卷()搔()痒病做()月子甘败()下风自抱()自弃一愁()莫展穿()流不息一幅()对联天翻地复()言简意骇()一股()作气悬梁刺骨()食不裹()腹迫不急()待一如继()往草管()人命娇()揉造作一诺千斤()不径()而走不落巢()臼烩()炙人口死皮癞()脸兰()天白云鼎立()相助再接再励()黄梁()美梦美仑()美奂蛛丝蚂()迹萎糜()不振默()守成规沤()心沥血磬()竹难书声名雀()起谈笑风声()人情事()故有持()无恐鬼鬼崇崇()金榜提()名趋之若骛()洁白无暇()不能自己()记忆尤()新竭泽而鱼()滥芋()充数世外桃园()饮鸠()止渴灸()手可热床第()之私2、默写检测昨夜风疏雨骤,。
知否,知否,。
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帘卷西风,。
怒发冲冠,凭栏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③,。
自胡马窥江④去后,,。
渐黄昏、,。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只有香如故。
,。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
【典题变式】(10分钟)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 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2) “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3)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期盼?(4分)【错题重练】(10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赡.养/擅.离职守麻痹./俾.众周知职称./称.心如意B.媲.美/筚.路蓝缕对峙./恃.才傲物牢笼./烟笼.雾锁C.马厩./一蹴.而就缱绻./卷.帙浩繁宁.可/宁.死不屈D.驿.站/自怨自艾.船舷./弦.外之音行.伍/字里行.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某名校因借助奥数选拔学生而被《人民日报》不具名..批评,此后教育部门史无前例的针对性整治措施也随之出台。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7)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7)【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有一夹角平行【重点知识再现】(9分钟)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而形成低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气压。
同时,遇冷处空气下沉而形成高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减小而形成低气压。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造成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其始终垂直于风向,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而近地面风还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4.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空气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两极地区空气受冷,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
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在北半球,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
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
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带。
这样在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5.极地附近因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南流,为冷气流;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 之间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4)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4)【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环境与环境问题【重点知识再现】(8分钟)1.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庞大的人口规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环境供应能力及人类工农等生产和生活消费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容纳能力。
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酸雨;③臭氧层破坏⑵大面积的生态破坏:①植被破坏;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水土流失;④荒漠化4.酸雨:⑴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及有色冶金等排放酸性气体。
⑵分布:世界三大区:欧洲、北美洲、中国南方。
中国南方大部分省区。
⑶危害: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⑷措施: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改进燃烧技术和洁净煤技术,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集中供暖供热;④运用技术手段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⑤植树造林和科学规划城市绿地,净化大气、吸收污染物。
5.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层的氟氯烃等造成的,它破坏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主要措施是推广使用新型制冷剂等。
【典型错题重演】一、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2分钟)1.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对反馈作用理解不全面。
反馈作用主要有正向的源源不断的提供资源、容纳污染物和通过出现各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影响人类两个方面。
2生态问题记忆不完整。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0)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0)【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区域的含义 2.区域的发展阶段【重点知识再现】(6分钟)一、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2.区域一般性特征: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3.区域空间结构:按照经济发展分为区域核心(呈点状)、网络系统(呈线状或呈网状),外围空间(呈面状)。
4.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及产业内部构成。
二、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典型错题重演】(8分钟)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A .整体性特征B .差异性特征C .开放性特征D .稳定性特征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地理位置差异B .气候、地貌差异C .人种分布差异D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3.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标4.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B.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C.不平衡一平衡D.平衡一不平衡5.下列选项中有关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多B.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较小,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6.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的5.8%。
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一崇(明)一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20)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20)【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重点知识再现】(10分钟)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我国风沙危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2)西北地区荒漠化①形成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平地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②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③防治措施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具体措施:A 合理利用水资源。
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B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如封沙育草、保护植被、营造防沙林带;C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注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D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E 控制人口增长;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成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土壤——黄土由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多;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等; ②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2)危害:①对当地: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产下降;②对河流中下游:黄河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灾害加剧;(3)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②压缩耕作用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④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在河流的上游);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主要在城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化 类型 我国的荒漠化 湿地 成因 成因 分布 危害治理水土流失 成因 分布 危害 治理 含义 分布 类型 价值 破坏 保护森林开发与保护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破坏原因 治理措施区)。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
【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3.区域发展差异【重点知识再现】(8分钟)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2.区域一般性特征: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3.区域空间结构:按照经济发展分为区域核心(呈点状)、网络系统(呈线状或呈网状),外围空间(呈面状)。
4.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及产业内部构成。
二、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有一定的界线内部相似与连续性,之间有明显差异性有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空间结构影响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差异演化含义产业结构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区域总体发展趋势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比较方法自然: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东、中、西划分差异南方与北方划分差异西部大开发目的范围优势与劣势意义三、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一般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分析,而社会经济可以从前面区域的空间结构(城市和工业、网络系统)、产业结构来分析。
2.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实力、数量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产业结构以二、三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较低,具有东轻西重、南轻北重的特点。
3.南北方的差异表现在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的差异,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而北方地区则主要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半湿润气候。
北方的煤炭、铁矿、油气及森林资源有明显的优势,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短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
南方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等很丰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等。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5)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5)【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一、海洋灾害二、海洋污染【重点知识再现】(10分钟)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发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区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威胁航运安全、渔业,摧毁树木、农作物、道路及各种建筑设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加强海洋灾害的预报与监测、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2.风暴潮:(1)热带风暴潮:①成因:热带气旋。
②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③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④影响范围:热带气旋影响的沿海地区。
(2)温带风暴潮:①成因:温带气旋。
②多发季节:春秋为主,夏季时有发生。
③特点:水位变化稳定,持续。
④影响范围:常见于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3.孟加拉湾风暴潮频发且灾情严重的原因:(1)地理位置—位于飓风频发区,且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助长潮势。
(2)海岸形状—巨型喇叭口形状,口大内小,加剧海水上涨。
(3)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4)社会经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遭遇风暴潮袭击,损失巨大。
4.形成:海底地震(地震海啸);水下或沿岸山崩、海底火山爆发等。
地震海啸的形成条件:①震源浅、震级高的海底地震;②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
危害:①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5.废水污染⑴类型: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田退水⑵危害:①有机物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②重金属有毒物质污染,导致人畜中毒及地方性疾病。
6.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①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并破坏了沿岸景观。
②有机物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诱发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疾病。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3)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3)【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区域经济联系【重点知识再现】(7分钟)1. 南水北调的原因是北方缺少,北方缺水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原因是北方是半湿润地区,降水少,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量大。
2.东中西三线工程比较。
水量最大的是东线,工程量最小的是东线,理由是河流下游水多,但是水质差,东线可以利用现在的京杭运动,黄河以北可以自流。
西线工程量最大、最难、水质最好、水量最小。
3.对北方受区的影响①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土壤次生盐渍化②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
对南方输出区的影响①河流下游水文影响(流速、含沙量、污染);②移民。
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影响①施工破坏生态,优化能源消费构成,减少植被破坏②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①优化能源结构,治理污染,改善生活质量②缓解能源短缺,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③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5.西电东送的概况:北线工程目前主要是火电,未来可转变为火、水、光风电综合。
南线主要是水、火电的组合。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①施工破坏生态②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①优化能源结构,治理污染,改善生活质量②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③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6.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资源、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地价。
7.产业转移的主要部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8.产业转移的影响:对移入区: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就业;加重环境污染。
对移出区:优化产业结构、短期带来就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典型错题重演】(7分钟)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 .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 .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 .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 .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 .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 .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D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3.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海洋多于陆地资源跨区域调配 原因与意义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产业转移 原因 意义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产业部门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B.我国天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我国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4-6题。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3)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3)【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重点知识再现】(8分钟)1.海水的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直接利用(作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灌溉用水)(2)海水淡化(3)海水综合利用等2.盐场的条件:地势低平(便于引起海水);淤泥海岸质地黏重(卤水不易下渗);晴天、日照时间和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径流量小,海水盐度高;(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还包括背风坡,降水少)3.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形成条件:①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③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
4.海底矿产资源中滨海砂矿主要在滨海,油气主要在大陆架(北海、墨西哥湾、波斯湾、南海、加勒比海的帕里亚湾和委内瑞拉湾),锰结核主要在大洋底。
5.海洋渔业资源①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②沿海滩涂围垦、自然淤涨成陆和人工填海造陆、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海洋污染等。
③措施:一方面加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另一方面合理捕捞,实行“耕海牧渔”和休渔。
6.海洋能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潮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洋盐度差能。
具有储量大、无污染、廉价和可再生、种类多、稳定性差、能量密度小等特点。
7.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潮汐发电厂就处于法国的英吉利海峡的朗斯河河口。
中国潮汐能集中分布在福建、浙江、上海。
8.中国沿岸波浪能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5 省。
9.海水温度、盐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形成的能源。
我国海洋温差资源集中在南海和台湾东岸的太平洋热带海域。
盐差能主要分布在河口附近海域。
【典型错题重演】一、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3分钟)1、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在温带地区,一是主要渔场的形成原因要与具体渔场的分布地区组合起来思考,二要审清备选答案中的地区与四大渔场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作出判断。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6)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6)【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1)人口与城市【重点知识再现】(9分钟)1.高-低-高模式(过渡型):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地球上主要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不相适应,出现就业、医疗等问题,措施是计划生育。
2.“三低模式”(现代型):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古巴、韩国、中国等。
主要问题是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容量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4.人口迁移是指较长时间(一般一年以上)的变更定居地的行为,对世界人口增长没有任何影响。
5.人口迁移的类型有国际人口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国内迁移是指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也是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生态(自然条件的差异、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大型工程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政治因素(政策、战争),社会文化(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
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人口迁移越频繁;交通越便捷,越有利于人口迁移(范围、数量)。
(记住书本上的例子)7.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主要的标志)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8.城市化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9.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早、高、逆、慢,发展中国家:晚、快、低、不合理10.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海底地形的类型特点及分布2.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3.海岸【重点知识再现】(11分钟)1. 海底形态和构造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缓倾延伸的浅水地带,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一般有浓度浅坡度平缓等特点。
(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处陡降的倾斜面,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
(3)岛弧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
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狭长的深海洼地,水深可达6000米,像“V ”,且两侧不对称,靠大洋的一侧较平缓,靠大陆的一侧比较陡峭。
岛弧和海沟常常相伴而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之一。
(4)大洋盆地是大洋范围内水深4000-6000米的洋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小,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平坦的称深海平原,略有起伏的是海底丘陵。
(5)洋中脊是大体沿各大洋的中线发育的巨大海底山系,其长度可达数万千米,宽度达1000-2000千米。
高出洋底2-4千米,一般比较陡峻,起伏较大。
在洋中脊的峰顶有中央裂谷发育。
各大洋的洋中脊彼此连接具有全球性分布特征。
2.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证据有海岸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
一般认为在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
3.海底扩张理论的主要证据是全球性泉中脊和裂谷带;大洋形成时间很长,但洋底岩石的年龄较轻。
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的上部结构相差明显,而下部结构却差甚微;海洋地壳热流量平均值与大陆地壳热流量平均值几乎相等。
4.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全球的岩石圈由6大板块构成;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做侧向运动;板块边缘比较活跃,内部比较稳定,运动形成褶皱山脉、裂谷、大洋、岛弧、火山、地震等。
驱动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5.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6)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6)【主干知识回顾】(5分钟)海洋权益【重点知识再现】(10分钟)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⑴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⑵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⑶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⑷大陆架: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⑸专属经济区: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⑹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2,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⑵人类共有一个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国际合作,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全球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4.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
⑵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
⑶从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典型错题重演】一、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3分钟)问题:部分学生以背记的知识点答题,缺少读图意识。
未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中真正掌握。
解决途径:此部分内容读图很重要,培养以图解题的好习惯。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2)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2)【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海岸 2.海岸带开发3.海平面变化【重点知识再现】(11分钟)1、常见的海岸类型: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海岸等。
堆积地貌组成,向海洋缓3、我国这几种海岸的分布(1)基岩海岸分布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
(2)砂质海岸以台湾最为典型。
大陆砂质海岸多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稍多。
(3)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洲湾和苏北平原等地。
(4)红树林海岸我国红树林海岸的分布,大致从广西的钦州湾开始,经过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到福建和台湾的部分岸段。
以海南岛最典型。
4、海岸带的开发利用(1)海湾是海洋伸向陆地的部分,在北美大陆南缘有个大型的海湾是墨西哥湾,东通大西洋、南连加勒比海,沿岸和大陆架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2)海岸空间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兴建海港。
(3)滩涂是高潮线以下低潮以上,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滩涂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而且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它海洋资源。
主要用途是开辟盐田、滩涂养殖、发展海洋旅游业。
(4)海岸带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同时也是脆弱的生态地带,台风、大开 发海湾 海港 滩涂古代 现代 水域 陆域 腹地 利用问题 措施 事实 原因 危害 对策 海平面上升潮、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
还面临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全球性问题。
5、海平面变化⑴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在上升,直接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全球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毁林⑵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是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低地,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上升,破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发挥。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5)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5)一、本周内容与回顾【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重点知识再现】(8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热量):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地形:地形的类型、海拔和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和生产规模。
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
③土地:不同位置的土地资源具有不同的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所表现出的生产力也不同。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作物种类;根据土地的位置,确定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
④水源: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先决条件。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分差异,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
(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①市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发展商品农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③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④技术装备:农业技术装备先进和技术发达的地方,可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及农业专业化生产。
如花卉、蔬菜等2.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植业:①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区。
②区位因素: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是季风气候或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比较适合水稻的种植。
人口数量多,对稻米的需求量大而且大米是这里人们的主食,政策支持。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④措施:集约经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机械化发展,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
(2)商品谷物农业:①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7)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7)【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农业生产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热量):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地形:地形的类型、海拔和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和生产规模。
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
③土地:不同位置的土地资源具有不同的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所表现出的生产力也不同。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作物种类;根据土地的位置,确定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
④水源: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先决条件。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分差异,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
(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①市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发展商品农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③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④技术装备:农业技术装备先进和技术发达的地方,可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及农业专业化生产。
如花卉、蔬菜等2.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植业:①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区。
②区位因素: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是季风气候或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比较适合水稻的种植。
人口数量多,对稻米的需求量大而且大米是这里人们的主食,政策支持。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④措施:集约经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机械化发展,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
(2)商品谷物农业:①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②区位因素: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降水较多,交通便捷(河海铁公),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工业发达提供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地广人稀地价低。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6)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6)【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2.传统工业区【重点知识再现】(8分钟)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原料(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动力、政策、科技、环境等。
(3)区位因素的变化:①土地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成为稀缺越来越重要。
②原料因素由于类型和来源越来越多,重要性在不断下降。
③劳动力因素由于自动化程度在提高,因此数量的要求在下降,而素质要求在不断增强。
④交通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但是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方便了,因此不需要考虑了。
⑤市场因素: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交通逐渐便捷,市场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⑥科技因素在不断增强。
⑦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增强。
2.工业区位指向①廉价劳动力指向型:要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一般的电子装配包括现在的一些电器电子企业都可以归入这一类,比如富士康。
②原料指向型主要是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或者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
如鲜活产品的罐头等。
③市场指向型:主要是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者运输成本比较高,一般产品增重或者增体积的,还有是易燃、易爆、易碎、易破损的产品。
④动力指向型:指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的,比如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等。
一般靠近电厂特别是水电站。
⑤技术指向型:一般要靠近大城市或者高校,或者经济发达地区。
3.环境污染企业的布局①水污染: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化工厂、炼油厂、印染厂、电镀厂、皮革厂、造纸厂。
②大气污染:污染不能随风吹到城市或居民区。
风频图,中四个象限就是四种风向,面积大小就说明出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动力、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鲁尔区 优势条件:丰富的水、煤资源、离铁矿近 便捷的水陆交通、市场广阔 主要工业:煤炭、化学、钢铁、机械 特征:重工业为主 衰落原因:煤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单一的产业结构、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 治理环境污染 发展科学技术现这种风次数的多少,次数最少的是最小风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8)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交通运输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重点知识再现】(101.交通运输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受人口、资源、城市、经济、技术和社会等社会经济因素和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在增强,成为决定性因素。
(2)交通运输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园艺业等商品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高,交通发展,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3)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工业(主要在城市外缘)都要沿公路、沿铁路、河河流和沿海布局。
(4)对聚落布局的影响:我国南方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北方地区则沿陆路交通干线分布。
(5)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我国南方呈带状,北方呈块状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
主要沿交通线扩展,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6)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中心在市中心(通达度最好,接近最大消费群体)(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环路边缘的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大型专业化市场等(交通最优原则)。
(7)山区交通线路单一稀疏,商业网点稀疏;平原交通线稠密,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商业网点稠密。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
(2)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如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各种污染。
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渔猎文明(依赖、恐惧)→农业文明(改造)→工业文明(征服)→环境文明(谋求人地协调)。
4.可持续发展内涵(1)可持续发展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享受权利,体现公平,包括人,生物及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共同性(履行义务、行动或责任,一个地方的环境问题可能蔓延到全球,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做好),持续性(使用资源,资源或环境的永续利用)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是根本措施,转变发展模式是必须措施,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协调好各种关系,要从我做起。
【典型错题重演】(6分钟)1.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南部原城区扩展后的城区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3.“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4.下图为《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判断是A.B曲线表示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B.A曲线表示自然资源增加的变化趋势C.B曲线表示21世纪初环境污染严重,但到中叶有好转D.C曲线表示世界人口在不断减少5.读《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机制图》,回答:(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C.农林牧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严重E.水土流失减轻F.毁林开荒G.粮食单产提高(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
(3)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有: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减少,_____紧张,_________的承受力接近极限,环境污染和_______恶化日益加重。
【错题重练答案】(2分钟)1.C 从图中看主要是交通线多了铁路造成的沿铁路线发展 2.C自然因素对建设维护有重要影响 3.B 青藏铁路自然条件恶劣,被认为是禁区,由于技术发展克服了自然障碍4.A人口到21世纪中期由于受资源减少环境承载力影响会下降5.(1)从左向右,由上到下依次是D、A、F、B、C、G、E(2)农、林、牧综合治理(3)人地关系环境生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恶化造成问题的原理掌握情况。
在这一问题中主要是人口过多,造成贫困进而为单纯追求粮食生产造成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林牧综合治理才能解决。
【自主检测】(21分钟)据悉,广珠轻轨建成后,从江门西站出发,10多分钟就可到中山,30多分钟就可到珠海、广州,不用1小时就能到深圳,江门将融入“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哪个方面 (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科技化2.广珠轻轨的建设可能对途经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人口向广州方向迁移 B.工业向广州方向迁移C.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 D.农业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了l00万,而正定县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据此回答3-4题。
3.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铁路枢纽的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4.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B.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读《某城市略图》,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6.该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该地石化工业区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④有丰富的水资源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⑥有廉价的土地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⑤⑥7.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
今年的世界水日,城市饮用水源的安全和保护是大家关注的目标。
据此回答8-9题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提高了水价,其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控制水污染 D.增加财政收入9.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B.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C.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10.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11.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清洁生产指对污染物及时处理B.清洁生产指使用清洁能源C.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中的清洁D.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12.右图是 ( )A.节水标志 B.绿色食品标志 C.节能标志 D.循环利用标志13.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是第一位的 B.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第一位的C.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 D.治理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1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南方丘陵地区大力修造梯田,发展水稻种植B.内蒙古东部草原大力垦荒种地C.湖南洞庭湖区大力退耕还湖D.在三江平原沼泽地区大力垦荒15.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料:见上图。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水体污染严重,赤潮(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6.“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3)题。
(1)为提高收入,围绕基塘生产建立工厂,下列工厂符合延长产业链的是 ( )①钢铁厂②丝绸厂③水产品加工厂④冶炼厂⑤制糖厂A.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D.②③⑤(2)南方地区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条件变化 B.农业科技发展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3)该农业生产模式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分钟)1.B2.C交通运输向大型、高速、网络化方向发展,材料中建设1小时圈,因此为高速化。
它可以增加消费人群从而可以增加商业网点。
3.C4.A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形态。
5.B 6.C从图中可知种植业的规模,说明存在大量开垦坡地的行为,主要的措施是生态退耕发展立体农业。
7.C 8.A 9.D 10.B 11.D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12.D 13.C 经济发展是条件 14.C 沼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排干垦荒造成生态灾难。
15.(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呈波动上升趋势 (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