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认识比·2012数学苏教版六上-步步为营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我们讨论。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并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在比的基本性质中,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比的基本性质是指在比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个概念可能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如果我们同时给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乘以2,那么小明就有6个苹果,小红就有10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之比仍然是3: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比.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
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
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 9∶8 就是最简单
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18
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 和 12、18 有着怎样
的关系?
1、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
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 是小
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
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
出示例题后 ,让学生 填表 。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 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 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 大家看书 p53 的前五节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 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 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 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 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 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说说你的相法。
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
录或图表绘
制)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一、揭示课 题
二、基本题 练习
教师活动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2. 比的基本性质。 3. 做练习十三第 12 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比》PPT教学课件
14
2020/11/09
15
2020/11/09
16
宽和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被认为是最美的。
2020/11/09
17
一幅画的主体部分约占画面的0.618,令人赏心悦目。
2020/11/09
18
莫扎特每一段钢琴协奏曲,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节拍数的比值 几乎与黄金比完全一致。
2020/11/09
用一句话和一道算式表达牛奶与果汁的关系?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
2 3
,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
3 2
。
把每种溶液里的洗 洁液看作1份,水分 别可以看作几份?
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 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 15分,小伟用了20分。分别算出他 们的速度,填入下表。
路程 时间 速度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
:
伊拉克
1
2020/11/09
中国
0
因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 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 形式,不是相除的关系。 11
明辨是非
1.
3 4
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
)
2.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5
=
(
3
)÷(
5
)
=
( (
3 5
) )
3:5也可以写成
3 5
,仍然读作3比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量相对大小的一种方法。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的除法运算。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也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比的实例和计算过程。
学具:练习本、铅笔,用于学生练习和记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定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实例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比的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中心:比的含义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左侧:比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右侧:课堂练习题和学生解答示例。
作业设计基础题:计算简单的比。
提高题: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题:探索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多媒体教具和实例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课后反思环节旨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比的含义和应用。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对于“比”的概念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教学重点比的定义:这是学生对比概念理解的基础。
需要详细解释比是如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基本运算。
2. 难点:比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意义,比号的读写方法,比的基本运算。
3. 练习:进行比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基本运算。
2. 难点:比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入比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比的值的理解和求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读写方法。
2.求解比的值。
3.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
例如: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1米,小明比小红高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演示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几个比的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求解几个比的值,并汇报结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的求解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比的求解,并讲解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几个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求比、写比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教学难点:求比的方法,比的写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感知比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求比、写比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概念、求比、写比的方法。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学生分享对比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
2.学生尝试求比,教师巡回指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写比的方法。
2.各组汇报写比的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求比、写比的掌握情况。
2.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一一《认识比》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拍的照片吗?对,贸易节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数码相机把这一刻给定格了。
我把这张照片放在方格纸当中,下面有两幅放大后的照片,哪一幅没有改变原来的形状呢?对。
我们去照相馆放大照片,只是改变照片的大小却没有改变照片的形状, 这里就蕴含着一个数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它。
(板书:比)二、教学例lo1、出示例1 O提问:果汁与牛奶杯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述呢?师:我们已经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2.教学例1用比怎样表示1 dquo;2杯果汁rd quo;和ldquo;3杯牛奶rdquo: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例1, 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多读两遍。
(1)学生自学课本(2)学生汇报。
板书: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2: 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3: 2(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需要向大家提醒的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在这里作为比的前项而在这里却作为比的后项呢?)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3、教学例1后的ldqu o;试一试rdquo;(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课件
练一练
1、小华家养了10只鸡。9只鸭。 (1)鸡和鸭只数的比是(10):( 9 ),比值是(190 )。 (2)鸭和鸡的只数比是( 9 ):(10),比值是(190 )。
2、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笔记本的总价和数量的比
是(10.5 ):( 3 ),比值是(3.5)。
3、11÷6=( 11 ):( 6
8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8 5
倍
交流感知
退
例7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出 。
果汁与牛奶的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会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交流感知Biblioteka 退例7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出
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 系还可以怎么说呢?
果汁比牛奶杯数少1杯 牛奶比果汁杯数多1杯
相差关系
苹果
15
3
5
橘子
8
4
2
香蕉
4.8
2
2.4
⑴ 苹果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15:3,比值是 5 。
⑵ 橘子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8:4 ,比值是 2 。
⑶ 香蕉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4.8:2,比值是 2.4。
动手量一量
对 边
我们发现: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 的对边的长度是斜边长度的一半。
3.在下边的方格图上,画出两 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使长方形 的长与宽的比都是2∶1。
全课小结 退
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 了什么?
900:15
900:20
从例7、例8中可以看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 以怎样表示?
3:5
=
(
3
)÷(
5
)
=
( (
3) 5)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比》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并能够进行比的简单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
2.让学生掌握比的简单运算方法,能够进行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求比的方法。
2.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比的求法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物品的比较、身高的比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进而引入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比的特征和求比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际例子,求出相应的比,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比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比的运算规律,如比的加减乘除法则,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比的特征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比的特征和运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写出比,并求比值。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写出比,并求比值。
教学难点: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写出比,并求比值。
第一章:认识比教学内容:1. 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举例,理解比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发现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除法运算来求比值。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来求解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2. 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的比是它们相除的结果。
3. 讲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解释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
4. 练习: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来求解给定的比的比值,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二章:写出比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格式,即前项:后项。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举例,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比的基本格式:解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举例,写出给定的比的正确格式,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章:求比值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即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求解给定的比的比值。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比的基本格式和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求比值的方法:解释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来求解比值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求解给定的比的比值,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
《认识比》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警察破案类的影片吗?福尔摩斯你们认识吗?有一次,在某地发生了一起特大盗窃案,接到报警后,福尔摩斯迅速赶往了现场。
在勘察现场时,有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在现场的一张纸上,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两个警察经过测量,发现脚印的长度是25厘米,脚印的长度对于破案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同学现在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
(你真了不起,你将来肯定能做一个大侦探。
)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种关系有联系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比1、谈话引入:(出示例1情境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这2杯果汁和3杯牛奶开始说起。
2、提问:比较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出示答案。
下面两个怎样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2÷3=2/33÷2=3/2)3、揭题:根据果汁和牛奶的杯数,我们可以用减法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像这样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量,我们还可以用新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身边的数学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量的相差关系和相除关系,由相除关系引出新课,便于后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区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区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3.比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解决相关问题,巩固对比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比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以上就是对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区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于比的读写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校内公开课教案
《认识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P69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比课件出示例1图。
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3杯牛奶)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3= 3÷2=谈话: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既可以用减法来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比的知识——认识比。
(板书)二、自主探究,认识比1、用两个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师: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也可以表示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想一想: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也可以表示为什么?(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比较两种说法的不同,渗透‘比是有序的’。
(2)知道了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你们知道在数学中该如何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看68页例1部分,尝试了解比。
(3)介绍比。
根据回答板书(前项比号后项)并讲解比的读、写。
师小结:两个比是有顺序的,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位置。
【设计意图】继引入环节中的两个数量相比较,进而根据“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从二者内在的联系中揭示比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第一章:理解比的含义1.1 比的概念引入比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如苹果和橙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讲解比的组成部分:比号(冒号)、前项(被除数)、后项(除数)。
1.2 比的读写教授比的读写方法:先读前项,读比号(“比”),读后项。
练习读写各种比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比的性质2.1 比的性质讲解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比的性质。
2.2 比的化简教授如何化简比:将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
练习化简各种比。
第三章:求比值3.1 比值的含义讲解比值的概念: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强调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3.2 求比值的方法教授如何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
练习求各种比的比值。
第四章:认识比例4.1 比例的概念引入比例的含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讲解比例的组成部分:两内项、两外项。
4.2 比例的读写教授比例的读写方法:先读第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读“比例”,接着读第二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练习读写各种比例的表达方式。
第五章:比例的性质5.1 比例的性质讲解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比例的性质。
5.2 比例的化简教授如何化简比例:将比例中的各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例。
练习化简各种比例。
第六章:比例的应用(一)6.1 比例的应用概念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烹饪时调配食材等。
强调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个相关联的量的问题。
6.2 比例的应用方法教授如何使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先找出相关联的两个量,设置比例式,求解。
练习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价格,计算最划算的购买方案。
第七章:比例的应用(二)7.1 比例尺的概念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5.2认识比_2012数学苏教版六上-步步为营
(1)1.5 ∶12.5
(2)24 ∶25
(3)36000 ∶45000
(4)120 ∶200
5. 判断。
(1) 摩托车行一段路要 2 小时,自行车行这段路要 2∶3。 ( )
3 小时,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
(2) 把 2∶3的前项增加 5,后项也增加 5,比值不变。 ( )
1
1
(3) 若甲数的 8和乙数的 7相等 ( 甲、乙均大于 0) ,则甲数大于乙数。 (
的人数比是 (
)。
(1) 班与六 (2) 班
第 2 课时
3
3
1. ( 1)15 7 ( 2)3∶ 8= 8=3÷8= 12∶ 32=9∶ 24 ( 3) 5 ( 4) 135 ∶ 3 45∶
1 ( 5) 1∶ 4
2. 3 ∶5 2∶ 3 5∶ 2 19∶ 11 3∶ 10 2∶ 1
3. (1)B (2)C
4、( 1) 12: 100 ( 2) 96: 100(3) 80: 100
( 4)60: 100
5、( 1)×( 2)×( 3)√( 4)√
6. (1) ① 5∶ 6 ② 5 (2)5 ∶ 1
(3) ①2∶ 3 ②2∶ 3 ③4∶ 9 ④略
7. 2 ∶1 8. 5 ∶ 4
最简整数比是 (
)。
( 5)一根绳子全长 2.4 米, 用去 0.6 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化成最简比是
) ,化成 ( )。
2. 化简下面各比。
21∶35=
39 8∶16=
0.8∶0.32 =
152 =
88
4
0.4∶ =
0.3
3
吨∶ 150 千克=
3. 选一选。 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学设计(江苏省2012数字资源评比获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学设计(江苏省2012数字资源评比获奖教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1、在900∶15 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算算900∶15 这个比的比值是几?2、想一想,900∶20 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 也就表示什么?3、你能说出例1 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例如,2∶3 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
(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 3 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比和分数、除法有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完成试一试:3:5=()÷5=()/()观察这组算式,思考:比、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 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设计说明:先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然后通过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中,把比、除法、分数三个知识点衔接起来,使新旧知识系统化。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的1、2、3 小题。
2.练习十三的第二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校对。
3.练习十三的第三题同桌合作测量所需数据,然后完成问题,指明直角三角形30 度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认 识 比
第1课时 比 的 意 义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9比5记作( ),( )是前项,( )是后项,比值是( )。
(3)如果A ∶B =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4) 4∶5=
78
=( )∶( )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0.125∶2 160∶15
32∶65 24∶98
3. 从A 地到B 地一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
(1)写出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2)写出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3)写出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并求出比值。
(4)写出客车与货车每小时所行的路程比,并求出比值。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判一判。
(1)35
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2)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加入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3)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4)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43
倍。
( ) 5. 三位工人生产零件的个数和所用时间的记录如下:
6. 某工厂制作一种零件,第一次8个小时加工了640个零件,第二次6.5个小时加工了520个零件。
(1)写出第一次制作的零件总数与第二次制作的零件总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2)写出第一次所用时间和第二次所用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3)写出第一次制作零件总数和所用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写出第二次制作零件总数和所用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如图,已知AB∶AC=1∶4,那么三角形ABD与三角形DBC的面积的比为( )。
5 认 识 比
第1课时
1. (1)相除 比 (2)9∶5 9 5 95
(3)前项 后项 比值
(4)45
8 7 2. 161 3
32 54 27 3. (1)180∶2 90 (2)2∶3 23
(3)2∶3 23 (4)3∶2 32
4
5. 700∶25=28 832∶32=26 728∶28=26
6. (1)640∶520=16∶13
1613
(2)8∶6.5=16∶13 1613 (3)640∶8=80 (4)520∶6.5=80
(5)略
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