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形式的嬗变演绎_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背景

合集下载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刘勇《梁平年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研究与实践》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刘勇《梁平年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研究与实践》

梁平年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与实践研究姓名:刘勇摘要:美术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发挥地方优势,开展特色教学活动。

梁平年画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

以梁平年画的艺术特色及制作工艺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采取“搜集整理、临变、创作”三步法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以此进行梁平年画与现代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年画教学研究实践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n obligation to promote folk culture and play a local advantages,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Liangping pictures be included in 2005 China's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 wonderful work of folk art. Liangping pictures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of "finishing the collection, temporary change, creating" three-step method of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in order to carry out Liangping pictures and ar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Key words New Year's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民间艺术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

梁平木版年画门神画的民俗性

梁平木版年画门神画的民俗性

图1在我国悠长的民间艺术历史长河中,梁平木版年画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起于明朝嘉靖年间,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梁山县志》礼仪民俗中对梁平门神画有以下表述:“腊月二十三、四两日,扫舍宇,夜‘祀社’。

”梁平木版年画发展历程的开端,是其顺应社会风俗演变而形成的结晶。

在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中,印刷术与梁平木版年画相互成就,印刷术的发展在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梁平木版年画的地域文化梁平木版年画的生产和发展受到梁平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农耕文化的影响,梁平木版年画对梁平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环境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各个民族之间的精神风貌、日常习俗的区别,往往在于不同民族的生活区域有着不同的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

梁平因其优良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盛产竹子,被称为“百里竹海”,竹子丰厚的产量为当地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从古代起,梁平就开设了很多造纸工坊,生产出十分有名的黄表纸和二元纸,并且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梁平位于我国大巴山与四川东部丘陵结合地带,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优越的地域环境为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梁平成为贸易、经济和文化往来的汇合地,融汇了各地不同的文化。

如,由几千年来梁平文化风俗演变繁衍的结晶——“梁平四绝”,即有着“包头戏”之名的梁平灯戏、“天下第一帘”的梁平竹帘、“三峡地区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之称的木版年画和“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的癞子锣鼓。

以具有地方文化意识的艺术形式为基础,与梁平本土文化的融合,久而久之即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梁平木版年画。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加之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梁平人才辈出。

后期,不断有留洋学者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内,对梁平木版年画进行技术改良。

现在,国内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风气正盛,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理所应当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这些重视转化为行动,为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梁平民间艺术

梁平民间艺术

五、小 结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 的文化,是人民智慧的创造。梁平丰富的民间艺术 是我们人类文化精髓的积淀和骄傲,它带给我们的 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随着现 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民间艺术也会越来越多 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想我们在研究其艺术形态特点的同时,还应 更多的去关注它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如 此重任仅靠个人力量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个急需我 们保护和抢救的艺术珍品需要更多像刘勇先生这样 致力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造的艺术家和勇士。
二、梁平木版年画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和经济水平的转变,民间 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 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部分年画和雕版珍品散 落民间,一些传承人先后去世,年画技艺后继乏人, 急需抢救。 ●刘勇先生就是在众多民间艺术家中对于梁平木 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一直做着不懈努力的人。 ●梁平木版年画在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 术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精品又逐渐出现在世人 的眼前。
三、民间艺术传人——刘勇先生
刘勇,中国三峡年画家, 重庆梁平人,曾先后在四川 美术学院、三峡学院美术系 进修学习,自考本科毕业。 自幼酷爱艺术,拜师梁平年 画老艺人刘锦斌、徐家二学 习年画制作,成为三峡梁平 年画传人。后师从著名画家 江碧波、钟茂兰、陈和莲、 覃维勋先生。曾在重庆市梁 平县文化馆、博物馆工作10 年,一直坚持梁平年画的抢 救、搜集、整理、研究、传 承及创作。
四、梁平民间艺术(以木版年画为例)的 丰富内涵和价值
在当今现在快餐文化和多种样式的艺术形式冲 击下,是什么让刘勇先生等一批民间艺术家如此执 着的捍卫着民间艺术呢?我想应该是民间艺术那深 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梁平木版年画为例,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 的价值,而且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它记载了 历史、文化、民俗等,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缩影, 是精神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梁平木版年画及其它 民间艺术间艺术—— 刘勇先生:对民 间艺术最后的捍卫者 和勇士

梁平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

秦琼、敬德门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印刷技术以其精美的质量取代了传统的木版印刷技术。传统的年画 在梁平城乡已基本没有市场,没有了经济回报,自然也没人再去创作,当地很多民间艺人和美术工作者不得不改 行另谋生路,市场的萎缩、创作人员的流失,已使梁平年画陷于“休克”境况。梁平年画没有走进市场,而是走 进了博物馆。
梁平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独具文化功能。
艺术价值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年画产地,梁平木版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 内外。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 的,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 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
梁平木版年画发达于清代康熙(1661年—1722年)、雍正(1722年—1735年)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
清嘉庆元年(1796年),徐伟臣创办“信立号”,其年画的制作,由单纯进入复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 套色印刷为主,一色一版,少则套印五、六次,多则十二三次。人物面部略施彩绘,大多在腮部涂抹两小块椭圆 形桃红色,妙趣横生,为其它年画所少见。
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 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
梁平木版年画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 绘的表现方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眼”, 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 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 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 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煮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 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的跳出来。

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李嘉顺陈亚辉来源:《卷宗》2020年第08期摘要:梁平木版年画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探寻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情况,列出其近年来发展遇到的问题,包括其传承地、推动力、制作材料等,并提出对其发展的思考,剖析其发展的核心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求推动梁平木版年画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务书“《重塑逝去的年画》——传统木版年画的现代化创新”(项目编号:X201910618028)。

1 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1.1 梁平木版年画的主要传承地近年来,在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德合泰、梁平博物馆、梁平实验小学为中心的三大传承地。

这三个传承地的分工作用、面向的对象都不同,使得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又融合了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创新。

德合泰是梁平木版年画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的工坊。

徐家辉坚持用传统技法印制年画,他说,木版年画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只有秉承传统,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百年不褪的年画。

徐家辉尽己所能,做好梁平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他种植可以提取颜料的植物,找寻最古朴本真的色彩;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独有之美;走进学校讲述梁平木版年画的历史,也邀请学生到自己的工坊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徐家辉说:“希望能把年画传承好,让传统延续下去。

”梁平博物馆非遗展厅中以图文、实物、多媒体、制作场景、现场工作人员讲解形式来展示梁平木版年画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历史沿革,保留了梁平木版年画最原汁原味的艺术形式,从雕刻、纸张、印制都有详尽的展示。

博物馆还与四川美术学院达成合作,让学生学习梁平木版年画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创新,是目前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

在梁平实验小学内,设有梁平年画少儿创作班,每年义务培训近200名小学生学习创作儿童年画,其中部分新木版年画作品装饰于教学楼墙面,已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谈中国传统艺术—木板年画的发展脉络

谈中国传统艺术—木板年画的发展脉络

谈中国传统艺术—木板年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民间木板年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内涵也是相当丰富。

它的表现题材多样,充分反映民众的精神最求和思想感情,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木板年画因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趣味的故事情节深得人们喜爱。

在当今文化多样性的新时期,木板年画艺术怎样在保持其独特艺术存在方式的前提下创新传承,发扬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值得我们探讨。

年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品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别称:如纸画、画张、门画、画贴等。

据古代文献记载,“门神”是民间年画中起源最早的形式,“民间年画”观念的起源因而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

对火的使用是人类告别猿类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对火的依赖形成了人类对火的崇拜。

当家庭出现以后,有了“灶火”,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也逐渐地转化为对灶神的崇拜。

人们i认为原始住所的门户具有神秘的力量,因而也产生了崇拜心理,并希望门户能够辟邪禳灾、保护人们的安全。

古时人们常要外出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也希望安全顺利,因而对行走也产生了崇拜,并作为祭祀供奉的对象。

诸如此类,都是人们对自然崇拜观念的源起。

在《周礼》、《礼记》等古代文献典籍中,都有关于“五祀”的记载,而灶、门、行等都是祭祀的对象。

年画在旧时有两种:一种是纯手绘,用工笔图画的形式画出;另一种是木版印刷的门画、纸马类,多用椴木版,即木版年画。

北宋时已出现彩版套印。

木版年画先由画师设计好画样,再由刻工用单刀雕刻,尽可能体现出原作的风貌。

雕版制成后再覆纸印刷,或以手绘作补充。

木版年画经元至明、清时期,题材内容不断丰富。

明代天启年间,雕刻家胡正言总结前人经验,将套印技术改进成“短版”水印,印刷出来的画面层次丰富、逼真,保证了木版年画的印刷质量。

在题材上,木版年画以反映人民生活、生产和喜闻乐见的吉利祥和的内容为主,举凡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无不纳入其表现范围。

为配合画面内容,木版年画还运用题诗、题词、格言、顺口溜、歇后语、回文诗等文字形式,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可看、可读、可吟诵,便于记忆和流传。

巴渝传统梁平木版年画数字技术创新研究

巴渝传统梁平木版年画数字技术创新研究

巴渝传统梁平木版年画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作者:卢鹿黄梦祝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3期摘要:巴渝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其中的梁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呈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然而近年来,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逐渐衰退的挑战。

直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梁平木版年画得到有效的保护与继承,并在创新表现、推广传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着重探讨数字技术在梁平木版年画传统元素的重构与再创造上的运用,以及实现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的路径,并对此进行评价,即数字技术的介入既保护了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的核心价值,又激发了巴渝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数字技术;巴渝民间艺术;重构与创新;梁平木版年画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2023年度资助项目“数字技术驱动下巴渝民间艺术的传统重构与‘活化’传承研究”(BYMY23C06)研究成果。

一、巴渝民间艺术传统的特点与魅力巴渝地区位于长江之畔,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诞生地之一。

这一地区所蕴涵的民间艺术形式,恰如其独特多样的地貌,汇集了丰富而瑰丽的文化光芒。

巴渝民间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精神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而且凝聚了深邃的文化意蕴。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巴渝文化的灿烂明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这一传统艺术流派的顶峰之作。

梁平木版年画并非仅是装饰之物,或审美之源,它们是一枚枚历史文化的印记,描绘了一系列关乎社会风情的优美画卷。

在巴渝这片多彩的文化沃土上的民间艺术,如木版年画、剪纸、泥塑、布依族织锦等,均体现了当地手工艺人经年累月的坚守与传承精神。

这些艺术形式既实用又美观,它们的存在不仅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将民间艺术的精髓代代相传。

梁平木版年画以其地道的巴渝特色,展现了地方艺术文化的鲜明个性和风采。

这是一种深刻的地方性的体现:它植根于重庆独特的山水景观和文化氛围中,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哲学、审美取向与精神向往。

关于木版年画的研究报告

关于木版年画的研究报告

关于木版年画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木版年画的研究引言: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研究旨在探讨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文化价值,以进一步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一、历史渊源: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当时,年画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的庆贺和祈福,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的年画更加发展,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特点: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线条和造型:木版年画采用线条明快、简洁的绘画技法,突出形象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鲜艳的色彩:年画采用丰富的色彩和明亮的调子,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明。

3. 寓意深刻的画面:年画通常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等元素,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4. 多样化的题材:年画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也有神话传说和社会现实,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人民的生活。

三、文化价值:木版年画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通过作品的传播和欣赏,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2. 传承民间文化:年画作为民间艺术形式,记录了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传统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3. 宣扬传统价值观:年画的题材和意象通常涉及到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德,通过作品的传播,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4. 促进经济发展: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结论: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关注。

通过对木版年画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还可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浅析重庆梁平木板年画传承现状

浅析重庆梁平木板年画传承现状

民族艺术研究Ethnic art studies 浅析重庆梁平木板年画传承现状卢涵芝 黄海澜 黄贵婷(重庆工程学院,重庆 400056)摘要:木版年画是重庆市梁平县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评为梁平民间艺术“三绝之一”,也有“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梁平木板年画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从起源到鼎盛再到衰落,如今又重新被重视。

近年来,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艺人已寥寥可数,木版年画作坊也逐渐减少。

本文主要对梁平年画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民俗文化;传承一、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是运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年俗艺术,是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

该类型民俗艺术作品取材主要体现当地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俗风情、人文信息等。

梁平木板年画的内容丰富,包含门神形象、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传统吉祥花鸟图案等。

梁平木板年画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年画题材和内容都有一定差异,该艺术形式承载了重庆梁平地区的地域信息和历史变迁信息。

梁平木版年画做工精细,其木刻板主要使用当地盛产的且木纹细密、板面平整、干透无裂痕的木材,如梨木、柏木、白桃木、桦木等。

因其绘制涉及拓印和着色工序,在纸张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色彩附着力较强的毛边纸和宣纸。

其制作工序与传统木刻版画相似但又有自身独特的技巧,其步骤主要分为木料打磨、上样、刻版、敲底、精修、拓印、彩绘七个步骤。

二、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传承现状梁平木板年画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制作效率较高,木板年画使用的民风盛行等多种因素,该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在清末民初年间达到鼎盛时期。

但随着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等综合因素,年画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冲击逐渐衰落,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减弱,纯手工制作的木板年画作品也逐渐不得青睐,销量降低、产量递减,最后梁平木板年画手工作坊也于1958年先后停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批准梁平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平木版年画才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非遗视角下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视角下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67·艺术研究非遗视角下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黄作林 周莉艳(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摘 要:作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的梁平木版年画,从诞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起源于重庆山区,并经过人民群众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在中国民间年画的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其独特的粗犷、野俗、浑厚凝重风格,展现出重庆山区农民淳朴敦厚的气质形象。

2006年5月20日,梁平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传承;发展梁平木版年画自诞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这300多年间,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传承,但经历衰败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后,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民和政府越来越注意对它的保护,也采用了多种方式来维护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1…梁平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发展梁平木版年画旧时称屏锦门神,起源于明代时期,起源地屏锦于康熙11年间更名为兴屏市,并且在这段时间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铺房林立,整体呈东高西低之势,依山近水犹如行船,更有百里竹海、明月湖等著名风景区。

除商业繁荣、风景优美外,当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镇,其丰厚的自然文化底蕴是梁平木版年画发展的沃土。

除此之外,梁平地区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逐渐吸收融合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及中原文化,更是对年画的绘画题材与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明代时期,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出现最初印刷红纸的刷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婚丧嫁娶风俗需求,刷房会在红纸上用墨印制简单的神灵图案,这就是梁平木版年画最初的表现形式。

在清代康熙、雍正时期,梁平木版年画开始进入发达阶段。

据梁平当地的年画手艺人回忆,最早把梁平木版年画进行销售的是一家由张裕华的先祖创办的“元兴号”。

梁平木版年画的新时代之路

梁平木版年画的新时代之路

104梁平区地处重庆市东北部,根据《梁平县志》记载,梁平地区被称为“梁山”,境内东西北三面都是山,丘陵交错,约占全区面积1/3。

这里的自然景观呈现出“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特点。

梁平地区得天独厚,拥有西南地区知名的天然竹海——百里竹海。

清朝时期,当地造纸业兴起,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梁平木版年画的兴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的重要材料——二元纸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得梁平木版年画色彩鲜艳而不刺眼。

根据史料记载,梁平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清初的《竹枝词》中,书中提到:“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

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1]其中的“屏市”指重庆市梁平区的一个重要场镇——屏锦镇,而“驰名京省处”表明当时梁平木版年画备受世人追捧,在京津一带享有盛誉。

·王秋阳(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杨姿依New Era of Liangping Woodblock New Year Prints 梁平木版年画的新时代之路摘要: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巴渝文化的瑰宝,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本文旨在通过梁平木版年画的图形样式和制作过程的介绍,深入探讨其百年发展史,反思其在新时代下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发展新途径,以弘扬民间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传统文化;梁平木版年画;个性化;传承“门神”是梁平木版年画最常见的题材。

梁平木版年画源于民间,由民间艺术家创作而成。

这些艺术家以木版年画作为表达期望的最佳媒介,因为他们来自民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年画里融入了祈福和吉祥元素,表达对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的期望。

梁平年画被百姓张贴于门窗或墙上,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精神文化赋予了梁平木版年画独特的色彩和深远的寓意,从而提升了它的文化价值。

(一)梁平木版年画的色彩梁平木版年画代表巴渝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面,呈现出神秘、古朴和夸张等特征,在中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解析

2015/07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解析【摘要】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梁平木版年画蕴含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解析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以期得到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认同。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民间美术;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隋春艳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观念,经过岁月的变迁,人类的崇拜意识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于是将神灵形象以及武将形象运用雕版印刷工艺制作成门神,贴于门上驱灾辟邪,保佑家族平安,所以年画又叫“门神画”。

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拓展,年画逐渐演变成以年俗节日为依托,以祈福辟邪为主题,以烘托节日气氛为目的的民俗艺术。

梁平木版年画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年画之一,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据《梁平县志》记载:梁平年画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就已远销滇、黔、鄂、陇、豫等省。

梁平木版年画民国时达到鼎盛,梁平屏锦半截子街和袁驿镇一带有恒太正、信立号、正兴号、锟发号等13余家店铺从事年画的生产和销售,年画品种不断丰富,全国各地商贾云集,成为中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特别是在“四清”及“文革”时期,梁平木版年画被视为“四旧”和“迷信”,年画市场萎缩停滞,许多雕版散失或毁坏。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年画老艺人的先后离世,梁平木版年画面临失传的境地,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农耕经济的产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众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和愿望的载体,是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体现。

尽管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梁平木版年画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没有改变,解析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有重要意义。

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分析

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分析

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分析梁平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本文从梁平年画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艺术传统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梁平年画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

梁平年画在我国已有500年的历史,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在清末明初达到发展鼎盛时期。

梁平木板年画是一种木刻水印年画,最早是百姓用于庆祝民间的节庆而印刻的年画,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艺术。

梁平年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为西南三大年画,曾在20XX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年画的作品内容大体分为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这三大类。

《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都是梁平年画中门神类题材的代表作品,门神类也是最主要的题材内容;《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都是神话故事题材的梁平年画;《四郎探母》、《钟馗嫁妹》这些作品属于戏曲故事类。

梁平年画的制作技法主要结合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精髓,继承了传统四川本地的雕刻技术,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

除此以外,还吸收了西洋绘画技巧。

梁平年画在构图上具有简洁、饱满的特点,年画整体色彩注重明暗对比,人物造型以古朴为主。

梁平年画于清代就十分有名,畅销东南亚。

抗战时期,又被带到苏、美、法等国家的博物馆进行展览,还被西方收藏爱好者个人收藏。

梁平年画还被收到《中国美术全集》等权威著作中。

由于受到我国“文革”等历史时期的影响,梁平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几近“灭绝”。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点关注濒临消失的民间传统艺术,梁平年画才被重视和保护。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领略梁平年画的艺术魅力。

梁平年画的发展历程梁平县在我国古代就是三峡地区有名的县城,梁平县因盛产竹子而被称为“百里竹海”,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纸张生产地。

明末清初时期,梁平县屏锦镇最早出现了刷制红纸的刷房,刷房也为百姓刷制带有图案的红纸,此时木板年画逐渐由单色发展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画册,至此以后,木板年画又将手工彩绘和印刷相结合,工艺不断发展,品种不断创新。

梁平木版年画简介

梁平木版年画简介

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末,到清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明国年间达到鼎盛。

梁平年画与绵竹年画、夹江年画齐名,并称“西南三大年画”。

梁平年画不分男女都在脸上腮部抹以椭圆形桃红,妙趣横生,为其它地区年画所罕见。

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蛮声海外,先后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年画发展史》、《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梁平木版年画系重庆市梁平县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它已有约500年历史,1999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木版年画在作品内容上,主要生产各种类型图案的花笺、花纸、门画等,内容大体有三类:门神类,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进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二是神话故事类,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三是戏曲故事类,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

梁平木版年画在技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梁平木版年画在风格上,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

.年画制作由线板、色板、手绘三大主件构成。

印刷制作分三个程序:(1)先将50张二元纸和刻好的线板分别固定在印案上,一张一张翻开印刷,然后晾干。

(2)再将印好线板的二元纸和色板分别固定在印案上,一道色一道板的印刷。

画面出现少量错版,更加丰富画面的色调。

(3)套色水印完成后,再加手绘。

手绘主要运用在头部和服饰的带金花纹部分。

梁平年画最大特点流程是开脸。

所谓“开脸”,就是将人物印刷完成后,手绘先敷染人物面部肤色,颧骨处略施阴影以表现立体,在眼皮下用淡绿色以示阴面(暗部处理),为其它年画所不多见。

人物的眉毛、胡须用黑色笔手绘,再用特制硬笔描线。

线条细而不弱,颇有铁线描意味。

浅析梁平木板年画

浅析梁平木板年画

作者: 潘玮琴[1]
作者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650504
出版物刊名: 汉字文化
页码: 161-16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 发展;艺术;现状
摘要:年画既是观念性的,也是大众的、通俗的艺术形式,首先它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观念的精神体现,随后又成为人们祈求平安顺遂、盼望美好生活的反映。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木板年画是梁平民间艺术"三绝之一",本文从梁平年画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来阐述梁平木板年画。

梁平年画的发展和保护

梁平年画的发展和保护

作者: 秦臻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119-12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梁平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 保护
摘要:作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的梁平年画,至今约三百多年历史。

其造型、画风十分别致,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社会急剧变迁和媒体迅猛发展,梁平年画丧失了传统的生存土壤及载体,发展和保护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多元保护主体系统,充分动用市场的力量等措施来保护和发展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文化意蕴研究

梁平年画文化意蕴研究

艺术探索2009年第23卷第5期(总第96期)梁平年画文化意蕴研究[摘要]梁平年画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民俗活动中为表达思想情感,诉求美好愿望而创造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又以本土文化环境为依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呈现独特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梁平年画;文化环境;文化特色;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9)05-0096-02[收稿时间]2009-05-21[作者简介]曹国洪(1969-),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

曹国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重庆永川402160)*一、梁平年画的文化环境1.地域环境梁平史称梁山,始建于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

宋代于此设梁山军,元朝在此设梁山州,解放后建立四川省梁山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于1952年更名为梁平县,1997年划归重庆市管辖。

梁平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距主城区180公里,地形呈“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具有山、丘、坝的特殊地貌。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景色怡人,物产丰富,盛产稻谷、桐、柚等经济作物,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

梁平盛产竹,有“百里竹海”之称,是著名的纸张产地,被誉为“竹纸之乡”。

梁平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平坝浅丘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梁平淳厚质朴的民风,丰富的原材料及发达的造纸业为梁平年画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人文环境梁平曾是古代巴国的腹地,深受巴文化影响,秦统一巴蜀之后,随着巴与蜀的经济文化交流,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巴蜀文化。

明末清初,由于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梁平地区人口逐渐减少,在清政府“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下,大量的异域文化融入梁平。

梁平就在“上承巴蜀、下启荆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环境。

梁平独特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形成梁平区域文化的基础,并生发了大量民间艺术。

重庆民间艺术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民间艺术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民间艺术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中的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西南地区,梁平木版年画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南的夹江年画齐名,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一。

2006年5月20日,梁平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发展梁平木版年画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

据《梁山县志》礼仪民俗中对梁平门神画有以下表述:“腊月二十三、四两日,扫舍宇,夜‘祀社’。

”相传灶神是日上天奏人间善恶事,故祷之。

“除夕”,易门神,作春贴。

用猪首、鸡、鱼祀祖先,迎灶神。

放爆竹,少长团聚酌酒,谓之“守岁”。

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社会风俗的演变而产生,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当时,梁山屏锦铺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

据调查,当时的木版年画作坊在屏锦铺就有“元兴号”、“信立号”、“正兴号”、“恒泰正”、“德和泰”、“凤祥云”、“王幺门神“等。

"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 这首竹枝词,说的就是梁平木版年画在清朝盛极一时的盛况。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梁平木版年画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民艺 Folk Customs and Art114精神与形式的嬗变演绎——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背景The Evolution of Spirit and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Liangping New Year Woodcut in Chongqing黄作林 Huang Zuolin 欧阳方怡 Ouyang Fangyi内容摘要: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民间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版画史上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国内对其研究起步较晚,现存资料也不多,对其深层次的文化研究更是鲜见,本文试以宗教文化为切入点探求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民间美术、宗教文化木版年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着中华民俗文化各个方面的形象资料,所涉及的题材内容都是社会民俗风情、世态百相,犹如民俗文化百科全书中的图画词典,包括了中国社会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除了实用和装饰功能外,还传达了一定的宗教观念。

作为具有观念载体性质的梁平木版年画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文化历史、艺术语言、宗教背景等,找出民间美术与宗教的契合点,展开宗教和民间美术相辅相成的论述,找出梁平木版年画背后宗教文化的艺术内涵。

一、概述重庆梁平木版年画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始产于梁平县屏锦镇,梁平县是渝东地区著名的竹子生长地和造纸生产加工地。

重庆梁平木板年画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

由于本地盛产竹子,造纸业十分发达,民间艺术也随之繁荣,推动了该地木版年画的兴旺,其与纸有关的民间艺术产品曾远销国内外。

在“四清”、“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几乎濒于灭绝。

近30余年来,经有识之士极力抢救,苦心搜寻,才使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得以幸存。

现残存的品种多是门神、戏曲人物、八美图以及表现吉祥如意等题材的木版年画和木刻雕版。

所表现的内容和全国其他地方年画大同小异,但其艺术处理手法、画面效果迥然不同。

梁平年画的艺术特点不同于杨柳青的典雅细腻,又异于绵竹的鲜亮浓艳,而独自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质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农民那种纯朴敦厚、直爽豪放的气质特征。

在明代初期,重庆梁平出现的是印刷红纸的刷纸作房,同时为了满足民间对宗教信仰的需要,继之产生了带有浓郁宗教特色的木版年画和使用在宗教道场中的木版印刷花纸。

据资料考证,当时的年画作坊发端于屏锦铺(解放后重庆梁平县管辖的区镇,解放前称“镇”为“铺”), “元兴号”、“信立号”、“正兴号”、“恒泰正”、“德和泰”、“凤祥云”、“王幺门神”等,就是当年有名的刷纸和木版年画作坊。

[1]梁平木版年画作坊所生产的各种类型图案的花笺、花纸、门画等,内容大体有三类:门神类、民间故事类、戏曲故事类等,其中以门神最具代表性。

这些作坊生产的木版年画无论是在题材上、创作形式上,还是在色彩或工艺技术上,都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和艺术魅力。

其制作形式采用以木版套色印刷,主版为阳刻线描,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方法。

强调的是主观情感的发挥和偶然的艺术效果,造型粗犷有力,色彩的运用夸大极致。

施色浓烈艳丽,以厚重的煮红(深红)、佛青(群青)、深绿为主,配以淡黄、粉红、浅蓝、淡紫,营造了一种原始古朴的山野之气。

用线粗放,疏密有致、变化多端,铸造了梁平木版年画的一大特色。

不仅构图丰富饱满,人物也威严气派,全身缀满云纹、龙纹、米点纹、圆圈纹等大小图案以及装饰性的各种长短、曲直、粗细线条,还以飘带、盔甲、兵器等各种道具装饰全身,整个画面斑驳陆离,令人眼花缭乱,显示出神秘复杂的气势。

[2]总之,重庆梁平木版年画风格粗犷野俗、浑厚凝重,深具朴实之美,表现出了巴渝地区山民特有的气质。

1.梁平木版印花纸2.重庆梁平木版年画《钟馗斩妖图》3.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将帅》115民俗民艺 Folk Customs and Art总第197期 2009 09二、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宗教源流民间美术是宗教赖以在民众中进行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当宗教在民众中争取自身地位时,就利用民间美术样式中那些最形象、最直观的感性图纹,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民间美术背后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文化,在强大的宗教支撑下,民间美术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神秘的宗教文化也得以广泛流传。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更离不开宗教的影响,我们对其研究也必须要探究其背后的宗教文化,探究促进该地区木版年画上百年经久不衰的精神实质所在。

1.“红纸”——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雏形重庆梁平木版印花纸又称“红纸”,年画还没有在这里出现之前,“红纸”在重庆梁平已经非常兴盛。

生产木版印花纸的刷房在刻版之后,再在红色的纸上用水墨印简单图案或神灵以满足百姓婚丧嫁娶的需要。

[3]随着机器印花纸的出现,梁平木版印花纸逐渐转移其功用,主要用于民间婚嫁、祭祀和丧葬,也使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一开始就有了浓厚的宗教意味。

重庆梁平木版印花纸的题材内容及寓意与全国其他木版年画一样,主要用于祈求平安,倾吉纳福、消灾避难等。

如尚存的一张重庆梁平木版印花纸(图1),其中的八宝纹就是吉祥图案的典型代表,此印花纹样也深受我国佛教和道教常用的纹样影响,佛教中的八宝是供奉在佛祖和菩萨面前供案上的吉祥器物为素材而创造的图案。

道教中的八宝为古代神话传说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宝所组成的图案——芭蕉扇、宝剑、柏板、花篮、葫芦、荷叶、笛子、鱼鼓。

[4]在这里自然地构建起一个特殊的艺术符号系统。

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成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大部分的宗教都有一个固定的代表符号,符号美学向我们提供了研究民间美术的又一个视角。

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重庆梁平木版印花纸宗教源流的符号,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缩影。

2.门神──心灵欲望的表现形式古代人类在学会建造房屋后,门户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说,门是安居生活的保障,人们畏惧自然,认为门也有神主宰,希望门神能驱赶恶魔邪魔,因此可以说门神是原始鬼神崇拜而产生的结果。

[5]门神的历史悠久,流传非常广泛,而且种类繁多。

它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由于它带有驱魔招财保平安的意义,渐渐成为民间美术中广泛采用的符号特征。

门神的形象多变,从最初的神荼、郁垒到后来的钟馗,之后又有武将秦琼、尉迟恭等。

从梁平版画门神《扬鞭》、《立刀顿斧》的手持兵器来看,把这样的门神贴在临街的大门上,是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进入。

随着人们对不同欲望的渴求,门神的内涵重心也在转移,当人们满足了安全感的需要后,同时也开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梁平的一些木版年画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贴在大门上的武将也有了祝祷祈福的意思,如梁平木版年画《将帅图》中的将和帅都手捧代表吉祥如意的玉如意、金爵等物品,它除了表达辟邪的意图之外,更有祈求美好生活的含义。

为了满足人们升官发财、多子多福、延年益寿的需要,又出现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

在梁平木版年画中的《加官晋爵》、《五子登科》中可以清楚看到门神再不是充当门户保护者的作用,而只是为了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的形象也并非像武门神那样威武,而是多了份平易近人的亲和力。

从不同形象的门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同欲望的表现,更可以看出人们对宗教顶礼膜拜的内容的改变。

从纯粹的神到具有人类气息的神,这些都反映了宗教文化在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中艺术思想上的嬗变演绎。

三、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传达宗教文化的艺术方式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发展,民间信仰的传播者为了让宗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要让宗教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

例如门神作为一种已经被大众都接受的宗教传播形式,它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在这里要探讨的就是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是用何种独有的艺术方式来传达宗教观念及其宗教文化的。

1.符号化的艺术方式符号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例如十字架代表基督教,太极图代表道教,万字格代表佛教。

特别是我国民间美术构建的独立丰富的视觉符号系统,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这些符号等。

[6]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民间艺术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重庆梁平木板年画提供了新的佐证。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中,丰富多彩的象征性符号占有主角的地位。

如门神《扬鞭》、《立刀顿斧》中的武将手拿兵器衍生出具有驱邪魔、卫家宅、保平安的功能。

其中武将的角色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祖先或者英雄的崇拜,这样的武将象征着保护神,借助了前辈英雄的神武勇悍,让邪魔鬼怪望而却步退避三舍。

又如《麒麟送子》、《五子登科》、《五子门神》等衍生出具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这些都是常用的象征符号,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钟馗斩妖图》(图2),这是唯一反映现实题材的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也同宗教文化血脉相通。

画面表现了钟馗手持大刀,穷追汉奸汪精卫和日本侵略者,在这样的现实题材年画中,钟馗的角色同样扮演着驱邪魔的功能,而象征的是千千万万颗爱国的心,这给具有宗教意味的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注入了一股新的甘泉。

2.大写意的造型、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方式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中的人物造型虽然夸张,但并没有脱离自然造型,其中的人物形象身高约三个头长,身体左右横向发展,突出表现五官,面部扬剑眉,两眼相对,目光炯炯有神,大片黑胡须均用画笔直接潇洒描绘,虽然不符合写实的造型方式和准确的透视关系,但是这种大写意的造型方式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产生出一种敬畏感和威严感。

这种特殊的造型方式完全符合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的崇拜感和距离感,以及视觉因素和心理因素。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在构图上采用了内紧外松式,主体人物位于画面正中央,饱满简洁,对称均衡,疏密虚实十分恰当。

常见在主题人物旁边有一至五个小人,而这些小人恰恰补充了画面的不足,使整个画面给人以均衡的感觉,几乎找不到大面积的空白。

构图上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门神必须是正面脸,眼珠向中间靠拢,民俗民艺 Folk Customs and Art116成对眼状,如出现四分之三脸形,则两门神相对,其余小人形象皆为四分之三脸。

这些生动的构图形式意趣盎然,传递着一种尽善尽美之感,体现了一种庄严、完满和理想的宗教观念。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以特有的民间和地域色彩观为基础,多根据主观需要设色,强烈浓艳,喜庆气氛浓厚,既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色彩,又不完全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相雷同。

在用色方面非常概括大胆,随意奔放,色彩鲜明,粗犷美观,装饰感强。

它多采用原色设色,运用最多的色彩为红、绿、黄、蓝、紫、白和黑等几大色,甚至就用大红大绿进行强烈对比。

但无论怎么设色,每幅画一般都不超过五种颜色,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