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定稿

合集下载

13.2全反射(自己制作完美版)

13.2全反射(自己制作完美版)

比较水和玻璃,判断谁是光密介质?比较玻璃 和金刚石,谁是光密介质?
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 a.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并 没有绝对的意义。例如:水晶(n=1.55) 对玻璃(n=1.5)是光密介质,而对金刚石 来说(n=2.427),就是光疏介质。同一种 介质到底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是不 确定的。
例2:已知如图所示,介质2为空气,介质1的折射 率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C ) (A)光线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光线a、b都能发生全反射 (C)光线a发生全反射,光线 b不发生全反射
(D)光线a不发生全反射,光线b发生全反射
1
2
a
b
300 600
例3:某介质的折射率为 2 ,一束光从介质 射向空气,入射角为60°,图中哪个光路图是正 确的?( D )
2、对全反射的理解
a.全反射是光的折射的特殊现象,全反射 现象还可以从能量变化角度加以理解。当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
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
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
发生了全反射。
b.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b.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 并不是它的密度大小。例如,酒精的密度比水 小,但酒精和水相比酒精是光密介质。 c.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
折射率 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
小 大
光的速度
大 小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光密介质
BD )
A.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 B.因为水的折射率小于酒精的折射率,所 以水对酒精来说是光疏介质 C.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 大 D.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 小

《全反射》教学设计-附学案

《全反射》教学设计-附学案

《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全反射”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反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三章“光”第七节的内容。

“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常会遇到,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应用。

全反射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体现了课堂知识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

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我班是学校的重点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素质相对其他班级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探索。

但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片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3)、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认识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使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的概念及其应用四、教学难点1、临界角概念2、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应用五、教学媒体,方法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物理教案-全反射

物理教案-全反射

物理教案-全反射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计算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临界角的方法。

3.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全反射2.全反射的条件3.光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4.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条件。

2.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实验装置与实验材料。

3.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介绍物理教案的主题:全反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什么全反射的现象吗?”步骤二:讲解什么是全反射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全反射的定义,并通过实例阐述全反射的原理。

举个例子: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被全反射。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便会沿着界面方向传播。

步骤三:介绍全反射的条件1.教师在课件或黑板上列出全反射的条件。

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2.通过实例和图片,解释全反射的条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四:讲解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1.教师在黑板或课件上写出计算临界角的公式:$n_1 \\cdot \\sin A = n_2\\cdot \\sin C$,其中n1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A为入射角,C为临界角。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公式计算临界角。

步骤五: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讲解光纤通信中全反射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光纤可以传送信号?”并解释原理。

步骤六:实验演示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全反射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全反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步骤七:总结对全反射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概括性讲解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对于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七、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百度参赛教案全反射投稿

百度参赛教案全反射投稿

探究式教学----全反射辽宁省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朱明志一、教案设计背景:本节教学是在学习了折射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光的传播规律,本节知识点不多,但探究思维含量大,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故根据这一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改理念,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体现自主、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思想,尝试运用多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课堂教学以折射定律的引入为线索,通过对比、发现并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总结规律,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多方面设立探究点,渗透科学思想方法,把物理从课堂推向现代技术的无限空间,达到学与用的最高境界。

二、教学课题:全反射2课时三、教材分析:全反射是人教版3-4第十三章中的第七节,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常会出现,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全反射及发生条件是本章节的重点,在生活中的应用部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全反射的认识,本节知识点不多,但探究思维含量大,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探究全反射的条件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领略发现—猜想---验证---总结等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的相对性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全反射的发生条件并能解决有关问题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光导纤维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再一次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教学用具:半圆形玻璃砖、三棱镜、平行玻璃砖、激光笔、玩具魔棒、黑纸或白纸、自行车尾灯、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问题(1)让学生根据折射定律画出下面的光路图教师:点评思路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高三物理全反射》课件

《高三物理全反射》课件

二、全反射的条件
条件
全反射的条件包括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接触面法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于临界角。
效果
全反射能够使光线在光密介质中传播更远的距离,并且不发生折射。
三、全反射的应用
光学通信
全反射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中,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 输。
水下潜望镜
全反射被应用于水下潜望镜,让人们在水下观察到水面 上的景象。
《高三物理全反射》PPT 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高三物理全反射》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全反射的原理、 条件和应用,以及相关实验和展望。
一、全反射的定义
1 概念
全反射是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接触面法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于临界角时, 光线完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 表现形式
全反射常常在接触面发生折射率差较大的情况下,如玻璃与空气的接触面。
四、全反射实验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光源、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角度,观察全反射发生的情况。
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会展示光线在不同角度下是否发生全反射。
五、全反射的讨论
1 优点和缺点
全反射的优点包括长距离传输、不易受外界干扰,缺点包括对介质折射率有要求。
2 局限性
全反射局限于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情况,且需要满足一定的入射角条件。
六、全反射的展望
发展趋势
全反射技术在光学通信和光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将不 断拓展和创新。
前景展望
全反射有望促进光纤通信速度和稳定性的提升,并推 动光学设备的发展。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课标要求1 .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 .理解全反射的条件,能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3 .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导纤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标解读1 .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它们具有相对性.2 .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的条件.3 .利用全反射条件,应用临界角公式解答相关问题.4 .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导纤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地位光的全反射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与日常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新课导入建议光亮的铁球在阳光下很刺眼,将铁球在点燃蜡烛上全部熏黑,然后把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把球取出,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明白其中的奥妙.●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前自主导学】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补充,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教师讲解例题,并总结解题规律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综合应用规律、方法、技巧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能正确区分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能正确理解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3.能用全反射的条件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4.知道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全反射条件的应用.(重点)2.光路作图与几何关系的应用.(难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1名称项目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定义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传播速度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折射特点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密度大的介质就是光密介质.(×)(2)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大的介质是光密介质.(√)(3)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具有绝对性.(×)1(1)全反射及临界角的概念①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②临界角: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字母C表示.(2)全反射的条件要发生全反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3)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或真空)时,sin_C=1n(公式).(4)全反射的应用①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利用全反射改变光的方向.②光导纤维:由折射率较大的内芯和折射率较小的外套组成,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2 .思考判断(1)光从密度大的介质射入密度小的介质时一定能发生全反射.(×)(2)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3 .探究交流为什么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提示】水或玻璃中的气泡是光疏介质,光经过水或玻璃照射气泡时,一部分光会发生全反射,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有更多的光反射到人眼中,就好像光是由气泡发出的,因此人眼感觉气泡特别明亮.1 .如何理解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 .怎样从折射光线、反射光线的能量变化理解全反射?3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怎样理解临界角?1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1)对光路的影响:根据折射定律,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3)比较光在其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或折射率的大小来判定谁是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2 .全反射现象(1)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3)从能量角度来理解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同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即折射光线能量减小,反射光线强度增强,能量增加,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到零,反射光的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4)临界角①定义: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用C表示.②表达式:光由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若刚好发生全反射,则折射角恰好等于90°,n=sin 90°sin C,即sin C=1n.③不同色光的临界角:不同颜色的光由同一介质射向空气或真空时,频率越高的光的临界角越小,越易发生全反射.1 .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是对确定的两种介质而言的,只对一种介质,无法确定它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2 .分析光的全反射时,关键是根据临界条件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再利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图13-2-1如图13-2-1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R,O为球心,AB为直径.来自B点的光线BM在M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另一光线BN恰好在N点发生全反射.已知∠ABM=30°,求(1)玻璃的折射率.(2)球心O到BN的距离.【审题指导】(1)由几何关系确定入射到M点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求出折射率.(2)由全反射知识结合几何关系求出O到BN的距离.【解析】(1)设光线BM在M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几何知识可知,i=30°,r=60°,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r sin i ①代入数据得n =3②(2)光线BN 恰好在N 点发生全反射,则∠BNO 为临界角Csin C =1n ③设球心到BN 的距离为d ,由几何知识可知d =R sin C ④联立②③④式得d =33R ⑤【答案】 (1)3 (2)33R1 .光的反射和全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 .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1 .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2,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60°,则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中Ⅰ为空气,Ⅱ为介质)( )【解析】 由题意知,光由光密介质射向了光疏介质,由sin C =1n =12得C =45°<θ1=60°,故此时光在两介质的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故D 选项正确.【答案】D1 .全反射棱镜是如何控制光路的?2 .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 .“海市蜃楼”和“沙漠蜃景”的成因是什么?1 .全反射棱镜用玻璃制成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其临界角约为42°,当光线垂直于直角边或垂直于斜边射入棱镜后,在下一个界面处的入射角为45°,由于大于临界角,光在该处发生全反射,若光垂直于直角边射入棱镜后,在斜边处发生一次全反射,从另一直角边射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90°;若光垂直于斜边射入棱镜,在两个直角边处各发生一次全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2 .光导纤维(1)构造及传播原理图13-2-2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 μm~100 μm左右,如图13-2-2所示,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两层的界面上经过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光导纤维可以远距离传播光,光信号又可以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变为声音、图像.如果把许多(上万根)光导纤维合成一束,并使两端的纤维严格按相同的次序排列,就可以传播图像.(2)光导纤维的折射率图13-2-3设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n,当入射角为θ1时,进入端面的折射光线传到侧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13-2-3所示,则有:sin C=1n,n=sin θ1sin θ2,C+θ2=90°,由以上各式可得:sin θ1=n2-1.由图可知:当θ1增大时,θ2增大,而从纤维射向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θ减小,当θ1=90°时,若θ=C,则所有进入纤维中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即解得n=2,以上是光从纤维射向真空时得到的折射率,由于光导纤维包有外套,外套的折射率比真空的折射率大,因此折射率要比2大些.3 .对“海市蜃楼”的解释图13-2-4(1)气候条件:当大气比较平静且海面与上层空气温差较大时,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因海面上的空气温度比空中低,空气的下层比上层折射率大.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空中的大气分成许多水平的空气层,如图13-2-4所示.(2)光路分析: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线射向空中时,不断被折射,射向折射率较小的上一层的入射角越来越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线就会从高空的空气层中通过空气的折射逐渐返回折射率较大的下一层.(3)虚像的形成:当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总认为光是从反向延长线方向发射而来的,所以地面附近的观察者就可以观察到虚像,且虚像成像在远处的半空中,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景象.如图13-2-5所示.图13-2-54 .对“沙漠蜃景”的解释(1)气候条件:夏天在沙漠里也会看到蜃景,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沙面的热空气层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2)光路分析: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也可能发生全反射.(3)虚像的形成: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影(图13-2-6),仿佛是从水面反射出来的一样.沙漠里的行人常被这种景象所迷惑,以为前方有水源而奔向前去,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图13-2-6分析光的全反射、临界角问题要注意:1 .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2 .找出临界角,利用几何知识分析线、角关系,进行求解.(2013·大连八中检测)如图13-2-7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光从它的一个端面射入,又从另一端面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多少?(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图13-2-7【审题指导】(1)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现象的应用.(2)要分析所需最长时间的条件是什么.【解析】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要使光线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然后从它的另一端全部射出,必须使光线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发射.要使光线在光导纤维中经历的时间最长,就必须使光线的路径最长,即光对光导纤维的入射角最小.光导纤维的临界角为C=arcsin 1 n.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路程为d=Lsin C=nL.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速度为v=c n.所需最长时间为t max=dv=nLcn=n2Lc.【答案】n2L c与全反射有关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全反射产生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涉及的问题如:全反射是否发生、什么范围的入射光才能从介质中射出、折射光覆盖的范围分析、临界角的计算等,都需正确作出光路图,熟练应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2 .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13-2-8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下列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13-2-8效果的是()图13-2-8【解析】四个选项产生光路效果如图:则可知B 项正确.【答案】 B在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的大玻璃板下表面,有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为了从玻璃板的上方看不见这个圆形发光面,可在玻璃板的上表面贴一块圆形纸片,问所贴纸片的最小半径应为多大?【规范解答】 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如图所示,图中S 点为圆形发光面边缘上一点,由该点发出的光线能射出玻璃板的范围由临界光线SA 确定,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 时,光线就不能射出玻璃板了.图中Δr =d tan C =d sin C cos C ,而sin C =1n ,则cos C =n 2-1n ,所以Δr =d n 2-1. 故应贴圆纸片的最小半径R =r +Δr =r +d n 2-1. 【答案】 r +d n 2-1。

新课标选修3-413.2全反射课件

新课标选修3-413.2全反射课件
02
全反射是指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界 面上完全不透射而全部反射回原 介质的现象。
全反射的特点
光线在发生全反射时,光在介质 中的速度会突然降低,能量全部
返回原介质。
全反射时,反射光的光速与入射 光的光速相等,不会发生光能量
的损失。
全反射只发生在光密介质射入光 疏介质时,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
计算机
用于产生单色光,作为 入射光。
用于产生全反射现象。
用于测量反射光的光强。
用于数据采集和记录。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固定在支 架上,调整角度使得入射光能 够垂直照射到棱镜的曲面上。
2. 将光电传感器放置在适 当的位置,使其能够接收 反射光的光强。
3. 打开激光器,调整激光的波 长和功率,使得入射光的角度 恰好满足全反射的条件。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全反射 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光
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03 全反射的数学模型与公式 推导
折射率的定义与计算
折射率定义
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 比值。
折射率计算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率可以通 过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 计算得出。
全反射角的计算公式
• 全反射角计算公式: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将增 大到90度,此时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角,其计算公式为 (n_1 sin(C_1) = n_2 sin(C_2)),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 的折射率,(C_1)和(C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新课标选修3-4 13.2全反射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全反射的定义与特点 • 全反射的实验与观察 • 全反射的数学模型与公式推导 • 全反射现象的实例展示 • 全反射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全反射+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全反射+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二节《全反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全反射》是高中物理的几何光学部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安排在这些知识之后,是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知识的补充、巩固与加深。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一个课时为新授课,讲解知识点;一个课时为习题课,进行相关题型练习,加强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掌握。

本节主要从实验现象来展现相关知识。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节大多采用实验的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全反射现象并能够学会探究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

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本节课主要讲述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是光学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通过对全反射现象的详细分析,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

③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全反射应用,如光纤通信、棱镜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全反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难点是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计算,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重点是形成全反射的概念、掌握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两个,一是按照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直观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验证得到证实→通过概括形成概念→巩固深化。

二是以实验为主线。

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

2、科学思维:理解全反射的条件,能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全反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全反射

课时13.2全反射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2.知道产生全反射的条件,能解释全反射现象,会计算临界角。

3.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临界角的概念,全反射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建议: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常会遇到,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要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不但要了解“密”与“疏”是相对而言的,还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将光密与光疏跟介质密度的大小混同起来。

要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要知道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反射光不断增强,折射光不断减弱。

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全反射的认识。

导入新课:光亮的铁球,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的内焰上进行熏黑,再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1.全反射(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两种介质相比,折射率较大的叫①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②光疏介质。

(2)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③折射和④反射。

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离法线会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却越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⑤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⑥反射光,这种现象叫作全反射。

这时的入射角叫作⑦临界角。

(3)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a.光由⑧光密介质射入⑨光疏介质;b.入射角⑩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2.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当光线垂直任意一个表面射入时,在棱镜内部都能发生全反射,所以这样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全反射棱镜的反射率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平面镜的反射率。

3.光导纤维(1)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光在玻璃纤维内发生全反射,光沿锯齿路线传播。

(2)光导纤维传输信息的优点: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

1.光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大还是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大?解答:光疏介质。

透镜全反射实验报告

透镜全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原理。

2. 掌握利用透镜进行全反射实验的方法。

3. 观察并分析全反射现象的规律。

4. 理解全反射在光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全反射是指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不会进入光疏介质,而是完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密介质中光的折射率大于光疏介质中的折射率,导致入射光线无法进入光疏介质。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凸透镜作为光密介质,观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空气射向凸透镜的表面时,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入射角达到一定值时,光线开始发生全反射。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凸透镜2. 光源3. 光屏4. 直尺5. 毛细管6. 激光笔7. 记录纸8.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屏上,调整光源使其垂直照射凸透镜。

2. 观察并记录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

3. 慢慢增加入射角,观察并记录光线是否发生全反射。

4. 使用激光笔和毛细管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入射角较小时,光线可以正常通过凸透镜,传播路径呈直线。

2.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光线逐渐偏离原传播路径,反射角也逐渐增大。

3. 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光线开始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侧。

4.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临界角和全反射的反射角。

六、实验结论1. 全反射现象是由于光密介质中光的折射率大于光疏介质中的折射率而产生的。

2.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反射。

3. 全反射现象在光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器等。

七、实验讨论1. 影响全反射现象的因素有哪些?2. 全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有哪些?3. 如何利用全反射现象设计光学仪器?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全反射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掌握了利用透镜进行全反射实验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全反射现象在光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1版:4.2 全反射(创新设计)

20-21版:4.2 全反射(创新设计)

D.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 1 个光斑
19
课前学习
核心探究
学习小结
@《创新设计》
解析 根据全反射规律和 n=vc解决问题。当 A 光光斑消失时,sin α=n1A;当 B 光 光斑消失时,sin β=n1B。由于 β>α,故 nA>nB,选项 A 正确;根据 n=vc,得 vA<vB, 选项 B 错误;当 α<θ<β 时,A 光发生全反射,B 光发生折射和反射,在光屏 PQ 上 有两个光斑,选项 C 错误;当 β<θ<π2时,A、B 两光都发生全反射,光屏 PQ 上只 有一个光斑,选项 D 正确。 答案 AD
24
课前学习
核心探究
学习小结
[针对训练2] (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某L形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2。现沿AB方向切去一角,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为 使水平方向的光线射到AB面时不会射入空气,求θ的最大值。 解析 光线不射入空气中,则在AB面发生全反射,
有 sin C=n1,且 C+θ=90°,
9
课前学习
核心探究
学习小结
[观察探究]
核心要点
对全反射的理解
仔细观察全反射现象演示实验,探究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创新设计》
10
课前学习
核心探究
学习小结
@《创新设计》
(1)光由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如 何变化? (2)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一定发生全反射吗? (3)根据问题(1)中的实验现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折射光线和反射 光线的能量怎样?
17
课前学习
核心探究
学习小结
@《创新设计》

光学光的全反射的教学设计方案

光学光的全反射的教学设计方案

01
学生能够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并能
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光纤通信原理。
实验技能掌握情况
0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全反射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问题解决能力
03
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
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折射定律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且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反射定律
光线在介质界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和入射 角相等。
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则光线全部被反射 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全反射现象及条件
全反射现象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 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线的现象。
全反射条件
04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器材准备及搭建过程
01
02
03
光源பைடு நூலகம்
使用稳定的单色光源,如 激光器或LED。
棱镜
选择高折射率的等腰直角 棱镜,如石英或玻璃材质 。
光屏
用于接收和显示光线的屏 幕,可以是毛玻璃或白纸 。
实验器材准备及搭建过程
• 支架和调节装置:用于固定和调节棱镜及光屏的位置和角 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4.2全反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4.2全反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4.2全反射发布时间:2021-04-26T11:46:48.40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作者:李玉霜[导读]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任务分解、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将“全反射”的素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并就思维引导、实验、教学活动方式提出建议。

浙江省丽水中学浙江丽水李玉霜 323000摘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任务分解、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将“全反射”的素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并就思维引导、实验、教学活动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全反射临界角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全反射”是学生在光的反射和折射基础上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

在折射率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及掌握临界角的概念。

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对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分析,来强化学生对全反射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引导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新规律。

三、任务分解四、教学活动任务一:演示实验:探究全反射的产生条件教学建议:(1)思维引导建议:让学生观察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实验一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同时存在。

实验二当入射角达到一定角度后,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光线。

(2)教学活动建议:通过两个对比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出:①光从空气→玻璃,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强度增加,折射光强度减弱(不会消失)——量变②光从玻璃→空气,当入射角达到某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折射光线消失——质变总结归纳出: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某一角度,使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就叫全反射。

这时的入射角叫作临界角。

任务二:分组实验,理解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和临界角教学建议:(1)思维引导建议: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推广出光不只有从玻璃到空气会发生全反射,只要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入射角达到临界角都会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创新实验报告

全反射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

2. 探究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全反射现象。

3. 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全反射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角将趋向于90°,此时折射光将无法进入光疏介质,而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

三、实验材料1. 光源:激光笔2. 介质:玻璃、水、空气3. 实验器材:量角器、直尺、试管、玻璃杯、胶带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激光笔固定在直尺上,调整角度,使激光束垂直照射在玻璃板上。

2. 将玻璃板放置在试管中,缓慢倾斜玻璃板,观察激光束是否发生全反射。

3. 记录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和临界角。

4. 将玻璃板取出,替换为水面,重复步骤2和3。

5. 将水面取出,替换为空气,重复步骤2和3。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及临界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玻璃、水和空气中,激光束均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实验测得的临界角分别为:玻璃-水界面约为48.5°,玻璃-空气界面约为42.5°。

2. 结果分析:(1)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实验结果与斯涅尔定律相符,即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角趋向于90°,光无法进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

(3)实验结果说明,全反射现象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发生条件一致,但临界角随介质折射率的增大而减小。

六、创新实验方法1. 利用激光笔和直尺进行实验,简化实验装置,提高实验趣味性。

2. 将实验结果与斯涅尔定律相结合,分析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七、实验结论1.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发生全反射现象。

2. 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全反射现象遵循斯涅尔定律,临界角随介质折射率的增大而减小。

全反射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全反射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全反射现象.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③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④知道光纤是利用全反射现象传播光信号的.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光的全反射现象.②能通过不同演示实验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等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实验、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品质.②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从而养成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知道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学难点】①知道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②知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具】激光演示仪(1台)、半圆形玻璃砖(1块)、光纤演示仪(1套).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问题1:曾有几个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出现了城堡,于是他们就向城堡走去,但越走离城堡却越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造成的吗?问题2:你们见过海市蜃楼吗?在辽阔的海面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古人曾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蜃(蛟龙)吐气而成的,你们认为是吗?那这种蜃景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一)全反射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 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现象后回答:
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1.折射角逐渐 2.折射光线亮度逐渐 3.反射角逐渐 4.反射光线亮度逐渐
增大 ; 减弱 ;
增大 ; 增强 ;
5.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
折射光线 消失 ,所有光线全部反射。
二、全反射现象
1.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的时候可能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现象 2.入射光线最亮,反射和折射亮度在变化(能量) 3.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折射光线消失,入射光线全 部反射回介质
[例题3]劣质的玻璃中往往含有气泡.这些空 气泡看上去比较亮,对这一现象有下列不 同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D )
A空气泡对光线有聚集作用,因而较亮.
B.空气泡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较亮.
C.从空气泡到达玻璃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 发生全反射,因而较亮.
D.从玻璃到达空气泡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 发生全反射,因而较亮.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4、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②入射角≥ 临界角
解题指导
[例题1]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介质的折射 率为2,若要使光从此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 全反射,则入射角不可能的值是:A[ ]
A. 150 C. 450
B. 300 D. 600
[例题2]某介质的折射率为√2,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 角为60°,如图1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D ]
C=450.
2.n=Sini/Sinr
5.在图13-2-11中,ABC是一块玻璃直角三棱镜的主截面,折 射率n=1.5.当一束光垂直于BC面射到棱镜上时,画出在各个面 上反射、折射的光路图.
1.光线垂直BC射入,部分原路返回, 部分方向不变射到AC上。
2.入射角为i=300<arcsin2/3
α
发生反射和折射。
C
2、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
阅读教材,填空、画图
光导纤维由 内芯和外套两部分 组成,二 者的折射率不同, 内芯 的折射率大,外套 的 折射率小。
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医学上将其制成内 窥镜,用来检查人体内脏的内部。
内窥镜的结构
光导纤维在医学上的 应用
内 A、原理:利用全反射原理(思考光
层 纤内外层折射率的差别)
1、临界角C的计算:
当光从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
根据折射定律: n s i n1 s i n2
θ1=?
n sin900 s i nC
sin C 1 n
水的临界角为48.80 各种玻璃的临界角为320-420 金刚石的临界角为24.40
思考: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中会发生全反射吗?
2、全反射产生的条件: ①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即: θ2 ≥ C
[例题4]如图所示,一束光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投射到三棱镜 的一个侧面上,在棱镜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棱镜该侧面成 60°角,并在棱镜另一侧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由此可知,该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2 ________,该棱镜的顶角θ的大小7为50____
课后练习
1.光线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B ) A.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 B.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 C.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 D.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
2.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 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 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 B.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C.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 D.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
A
变化90 °
B
C
A
2、光线由AC面垂直 入射
在AB、 BC面发生两次全 变化180 °
反射,垂直由AC面出射.
B
3、全反射棱镜
缩短镜筒的长度
在光学仪器里,常用全反射棱镜来代替平面镜,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望远镜为了提高倍数,镜筒要很 长,通过使用全反射棱镜能够缩短镜筒的长度.
3、全反射棱镜
提高反射率
2、在研究全反射现象中,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等于90°时 的入射角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叫做临界角C。
3、临界角C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据折射定律及光路可逆 性可计算出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C和折射率的关系:
n sin 90 0 1
,即: sin C 1
sin C sin C
n
si
n
i
sinr cosc
sini ncosc n 1 sin2c
C r i
sinc 1 ,sini n2 1 n
∴只要i≤arcsin n2 1 ,光将全部从右侧射出。
若上述直纤维棒长L,从另一端射出所需最长时间多少?
分析:所需时间最长,则路程最
B
长,即入射光线AB最长。
C
入射角为临界角C即发生全反射,
光才能全部从另一端射出。 A
D
(多次全反射和一次全反射计算
结果同,只不过分成若干段)
解:设一次全反射时路程S=2AB=2×0.5L/SinC=nL. 光在纤维中的速度v=c/n ∴最长时间t=S/V=n2L/C
在研究全反射现象中,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即折 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是一个很重要
的物理量.临界角用C 表示
N
θ2 ≥ 临界角C
O 空气
玻璃介质
θ3 θ2
B
N'
A
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玻璃介质射入空气 介质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 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 现象.
三、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0时的入射角。
四、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1、海市蜃楼 船悬于半空的海市蜃楼奇观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中央电视台记者2001年 9月12日在奔赴中国西 部长江源头采访途中拍 下了难得一见的“海市 蜃楼”。当记者沿着青 藏公路经过海拔2675米 的万长盐桥时,突然看 到远处的戈壁上,有沙 丘飘浮在天空中,在阳 光和浮云的作用下,沙 丘不断变幻着颜色,沙 丘的周围是“波光粼粼 的湖水”,水面映出清 晰的倒影。
全反射
光由玻璃介质射入空气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越来 越强,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 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 全反射.
N B
θ1
O 空气
介质
θ3 θ2
C N' A
N
O 空气
介质
θ3 θ2
C
A
N'
折射角θ1 为90°时,发生全反射现象.
α=600,发生全反射
• 6.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深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见
到一个圆形的透光圆面,若透光圆面的半径匀速下降
• C.匀速上升 D.匀速下降
vt
光源下降L=vtcotC
VCOtC定值,则L与t成正比
L
7.一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n=√2的棱镜BC上,求光线离开棱镜时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我们现在研究当光从玻璃介质斜射入空气的过 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由玻璃介质斜射入 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 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
N B
θ1 O 空气
介质
θ2 N' A
N
θ1
B
O 空气
介质
θ2 A
N'
折射角θ1为90°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θ
C
全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及对奇妙自然现象的解释
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 为什么?这个圆锥的顶角是多大?
重要提示
在运用光的折射定律作光路图解决实 际问题时,首先要确定临界角,看是否会发 生全发射,在确定未发生全反射的情况下, 再根据折射定律确定入射角或折射角.

射 率 大
B、作用:传输光、图象或者其他信 息
于 外 层
C、优越性: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

射 D、应用:光纤通信,医学及工业内
率 窥镜,饰品等……
3、全反射棱镜
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1、光线由AB面垂直入 射 在AC面发生全反射,
垂直由BC面出射.
物理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我们把
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N A
θ1
N
θ2 > θ3
A
θ1
O
空气
介质 1
n1 < n2
O 空气
介质2
θ2 N' B 介质1相对介质2是光疏介质
θ3 B
N'
介质1与介质2相对空气都是光密介质
与界面的夹角。
B
sinC=1/n, C=450<600. 发生全反射。
a=300.
n=sini/sina, i=450
600
600 600 a
C
i
300 A
如图:n=1.52
求视野角度θ?
知最大折射角,求最大 入射角
12cm θ/2
20cm
要使外界1800范围景物全部 被观察到,应嵌入折射率 多大的玻璃砖?
课堂小结
1、光疏介质、光密介质 定义
2、全反射
临界角C
sin C 1 n
全反射的产生条件
①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即: θ2 ≥ C
海市蜃楼
3、全反射原理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